中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问题与对策
[摘要]中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有助于促进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和资源共享水平的提升,实现中高职院校的规模化办学,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连锁化和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文章阐述了中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内涵及其价值,并对中高职院校在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建构过程中所面临的理念困境、组织建构困境、资源整合困境及教学实践困境展开了深入剖析,进而从中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理念创新、组织治理制度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及教学实践路径创新等角度对中高职教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教改革
我国宏观经济体制正处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历史关键期,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各产业企业强化联系,以形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力量。中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战略应当定位为服务产业发展,根据产业发展动向适时调整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应运而生。中高职院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是强化职业教育系统内部成员企业之间联系的机构,是一种链式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推动中高职院校通过教育资源整合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通过探讨中高职教育衔接背景下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方向、内容及其运作机制,有助于激活职业教育的内在活力,调和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各职业院校间的多元化利益冲突,为保障职业教育质量提供新路径,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外部热心职教事业的社会教育资源的有力整合,从而开拓职教事业的新天地。
一、中高职教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建构所面临的困境
(一)中高职教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建构过程中的理念困境
1.部分中高职教育集团陷入唯规模化办学理念的困境。当前中高职教育集团多热衷于职业教育集团规模扩张,强调集团内部的办学资源整合,缺乏特色化办学理念指导,没有推动职业教育质量整体跃上新台阶。部分中高职教育集团多重视统筹规划各职业院校的办学资源,没有深入挖掘职业教育市场上的战略空缺,没有从“人无我有”的角度确立创新型办学方针。各地教育机构在执行职业教育集团的决策时,没有对申请加入职教集团的职业院校进行严格甄别,对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与职业教育集团的办学理念之间的吻合度没有进行重点考察,而是简单希望通过全面整合各职业院校的实力来做大职业教育事业。职业教育集团没有以巩固优势教育资源为核心来整合教育资源,这样不仅不利于做强职教集团,也不利于培养职业教育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职业教育集团应当以“人有我优”的理念为指导,将职教集团建设重心放在培育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上。
2.部分中高职教育集团陷入一元化办学理念的悖论。部分中高职教育集团的决策层较为重视全面整合各职业院校的办学方针,统筹规划各职业院校的办学资源,却不重视利用各职业院校既有的特色化办学资源。以校际办学资源统筹理念
抑制各职业院校特色化办学理念的策略,实质是规模化批量制造普通职业技术人才的办学理念与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思想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办学理念之间的冲突。在区域产业企业对特色化创新型技术人才需求日益加大的当下,各职业院校的特色化办学资源更弥足珍贵。以忽视各职业院校多元化办学理念为代价的一元化办学理念,使得职业教育难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的最新发展态势,弱化了职业教育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中高职教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建构过程中的组织建构困境
1.部分职教集团的松散型组织架构难以肩负起整合组织资源以实现规模化办学的重任。各中高职院校的独立法人身份赋予了各校的独立决策权,严重削弱了职教集团决策的执行力,原因在于部分职教集团未能建立高效运作的政令统一的组织架构。由于学校不具备行政立法的功能,对内部组织成员的约束能力较弱,因此集团内的行政规章制度无法在组织结构中得以有效执行。这使得中高职教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仅具有形式架构而缺乏实质性合作内容,从而导致职教集团管理层的决策执行力被削弱。
2.部分职教集团的成员院校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原因如下:一是职教集团内部各职业院校成员的合理利益诉求并未被充分整合到职教集团的决策中,使得职教集团的决策与部分职校成员的利益产生冲突。由于职教集团在决策层人事任免、校级财务控制权等方面不具备对各职业院校成员的实际控制力,部分职业院校没有切实贯彻职教集团的统一决策。二是由不具有绝对实力优势的院校来充当职教集团的核心,将削弱职教集团的内部凝聚力。职教集团成员间的实力相对均衡,固然有助于职教集团采取较为民主的决策方式,但也容易导致职教集团的组织凝聚力涣散。
(三)中高职教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建构过程中的资源整合困境
职业教育集团封闭式的教学资源组合方式不适应开放式教学的要求。中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组织改革并未与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同步发生,多数中高职院校仍然将班级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单位,将大班授课制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方式,对具有不同秉性和素质的学生实施无差别的职业教育,无视学生的不同素质水平和不同理想追求,与当前企事业等用人单位提出的多样化人才需求相背离。从职业院校的立场分析,职教集团内部成员院校间的资源差异限制了各职业院校共享职教资源的意愿。资源相对丰富的院校缺乏与资源相对匮乏院校合作的意愿,更关注本校职教资源的投资回报率,并从本校利益考虑从而排斥与兄弟院校共享职教资源的行为;而资源相对匮乏的职业院校却希望与资源相对丰富的职业院校展开合作,通过外部职教资源来替代本校的投资,从而降低本校的办学成本。从职业教育集团角度分析,中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整合是一个在克服各职业院校个体利益基础上贯彻职业教育集团整体意志的艰难过程,需要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和科学的工作流程来进行支持。如果职业教育集团决策层缺乏克服下属单位抵制变革的决心,未能建立协同各职业院校办学资源的组织架构,未及时出台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相关制度,那么将制约职教集团开放式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四)中高职教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建构过程中的教学实践困境
1.跨校专业设置的契合度较低,成为影响中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重要障碍。实现中高职专业建设的对口衔接是夯实中高职教育集团化运作的基础。现实中的中高职院校专业对口衔接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使得中高职专业课程内容定位存在偏差。中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目录不同,其中,中职专业目录订立于2010年,专业数为321项;高职专业目录订立于2004年,专业数为532项。这种专业目录差异导致中高职院校难以实现完全的专业对口升学,制约了中高职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实施。加之中高职院校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职教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了中高职共同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的难度。二是由于高职阶段学习内容深度不足而导致高职阶段课程教学内容与中职阶段教学内容重叠。中职与高职教育的重叠性课程设置和重复性教学耗费了高职学生的宝贵时间;“炒剩饭”式的高职教育使得部分高职学生的厌学情绪蔓延,缺乏继续学习深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校企合作架构下的实践教学整合能力较弱,制约了中高职集团化办学模式的育人效能。随着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工程的深入推进,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高职类学生较受企业欢迎,但中高职院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要求合作企业也要接受中职生,以践行全方位的中高职实践教学合作,而作为人才培养半成品的中职学生,其理论和实践经验欠缺,他们参与企业现场实训教学活动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对此,有的合作企业对参与实训教学活动的学生进行类别选择,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减少企业耗费的成本,但也会降低中高职实训教学资源整合的效果。
二、中高职教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实践路径探索
(一)中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理念创新
1.中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应践行顶层设计理念。中高职教育集团可从以下方面贯彻顶层设计理念:从顶层决策机制设计层面分析,中高职教育集团应当优化组织结构,将集团职业教育决策权集中到集团董事会,并下设可促进各校决策层间沟通的协同决策平台,以确保分属不同教育层次的中高职院校在决策前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中高职教育集团可实施校董会领导下的专门委员会制度,通过外聘教育界、政界、企业界精英参与校董会和专门委员会决策的方式,以确保教育集团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和决策结果的可执行性,从而实现中高职教育集团内的总体办学思路和人才配置目标定位的一致。从顶层设计机制的执行层面分析,中高职教育集团应当成立统一的中高职教育管理组织,具体负责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校董会决策落实和日常校务的指挥领导工作。中高职教育集团管理机构应当围绕校董会的决策,制定责权关系明确、可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措施,着力保障各校间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的协同性,从而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教育资源的统筹优化配置,提高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
2.中高职教育的集团化办学应秉持以企业意志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中高职教育集团应将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即企业的意志作为中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核心,着力促进中高职院校学习企业的先进文化。先进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