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教学教材
基础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202112No.1 2021基础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困境和对策研究谭东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金道中学 510380)摘要:基础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是解决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有效手段。
在办学实践中,校际层面、教师层面和外部层面都面临诸多困境。
可以通过改变集团组建方式,提高集团成员的匹配程度;化“融入”为“融创”,避免 “同质化”现象;以“六G”为抓手,做好文化共识、集团共治、队伍共建、课程共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等措施,对集团组织文化进行重组。
关键词:基础教育 名校集团化办学 困境 对策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体制机制,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
由于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加上人们对基础教育品质诉求的不断提升,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将集团化办学作为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热”的一种选择。
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际意义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大势所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上好学”期望,大幅度减少我国教育面临的资源分布不均现象,提高教育产出率。
1.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将教育均衡发展列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杭州、苏州、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集团化办学是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2.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中小学校规模普遍不大,但五脏俱全。
“麻雀型”学校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增加了教育资金损耗。
开展集团化办学,重组同年段学校,有利于合理调配集团内师资、物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地尽其利,实现“教学做合一”。
集团化办学发展历程
集团化办学发展历程
集团化办学是指多所学校集中管理、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一种办学模式。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集团化办学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
一、初期阶段
1. 调研和规划:进行教育市场的调研,确定集团化办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集团化办学的发展规划。
2. 设立集团化机构:成立集团化机构,明确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二、发展阶段
1. 资源整合:集团内学校开始进行资源整合,包括师资、设施、课程等方面的整合,实现资源优化利用。
2. 师资培训:开展师资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集团内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3. 课程改革: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 管理优化:优化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三、成熟阶段
1. 特色发展:各学校在集团的支持下,发展出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
2. 教育质量提升:集团内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3. 品牌建设:集团内学校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国际化合作:开展国际化合作项目,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四、持续发展阶段
1. 不断创新: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集团内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2. 社会责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需要经历不同阶段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集团化联盟办学情况汇报
集团化联盟办学情况汇报标题:集团化联盟办学情况汇报:突破传统教育边界的新模式导语:集团化联盟办学是一种突破传统教育边界的全新模式,通过区域内多个学校或机构的合作与共享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优质的教育服务。
本文将对集团化联盟办学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在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潜力。
一、集团化联盟办学的背景与现状1. 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单一学校资源有限、课程体系相对封闭等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2. 集团化联盟办学的起源与定义集团化联盟办学是指一组学校或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合作、共享资源,形成一个教育集团,实现协同发展。
3. 集团化联盟办学的发展现状目前,集团化联盟办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快速发展,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联盟都在探索与实践中。
二、集团化联盟办学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团化联盟办学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实现教师和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优质的教育服务。
2. 挑战:权益分配与管理集团化联盟办学需要解决权益分配、管理运营等问题,确保各成员间的公平与互利,避免出现不稳定因素。
三、集团化联盟办学的创新与实践1. 教师合作与专业发展集团化联盟办学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平台,促进交流与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
2. 跨校互动与学生成长集团化联盟办学提供了学生跨校互动的机会,拓展学生的社交圈子,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多元课程与综合素质培养集团化联盟办学可以提供多元课程,开展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培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四、集团化联盟办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1. 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集团化联盟办学可以通过资源整合,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2. 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集团化联盟办学可以激发教育创新与改革的活力,推动教育体制机制的优化和升级。
集团化办学汇报标题
集团化办学汇报标题一、引言在我国教育领域,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办学模式。
集团化办学是指多所学校通过合并或者并购形成一个集团,共同分享资源和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本次汇报将介绍集团化办学的背景、意义、现状和特点,并重点分析集团化办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二、背景和意义1. 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学校往往难以满足需求,集团化办学可以整合优势资源,提升教育质量。
2. 资源共享的重要性:集团化办学可以实现师资、教材、设施等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3. 市场竞争的压力:单一学校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大,而集团化办学可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竞争力。
三、现状和特点1. 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状况:当前,我国已经形成多个教育集团,如清华大学教育集团、复旦大学教育集团等,涵盖了大部分教育层级和领域。
2. 集团化办学的特点:a. 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通过集团化办学,不同学校可以共同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
b. 管理标准化和专业分工:集团化办学可以实现集中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并实现优势互补的专业分工。
c. 师资培养和人才选拔:集团化办学可以提供更多师资培训与交流机会,促进人才选拔和培养。
四、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 内外部资源整合难题:集团化办学需要对多个学校的资源进行整合,难免会面临管理困难和资源冗余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
2. 文化融合和互信建设:不同学校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化的教育文化,互相融合和建立互信关系是集团化办学成功的关键。
这需要加强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氛围。
3. 人才团队建设和培养:集团化办学需要优秀的管理和教育团队来支撑,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可采取吸纳外部专家、搭建平台等方式。
五、结语通过集团化办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然而,集团化办学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并通过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来解决。
以集团化办学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以集团化办学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集团化办学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集团化办学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集团化办学的优势集团化办学是指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其优势在于:1、优化资源配置:集团化办学可以整合分散的教育资源,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改善了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2、提高教学质量:集团化办学可以通过共享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3、促进城乡交流:集团化办学可以促进城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城乡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二、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式1、建立教育集团:选择一些优质学校作为核心校,以这些核心校为依托,联合周边的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组建教育集团。
通过集团化办学,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
2、加强教师培训:在集团内部,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活动,让农村教师到城市核心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城市核心校的教师也可以到农村学校进行教学交流,将先进的教学经验带到农村学校。
3、实施远程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课程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使农村学生能够接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同水平的教育。
三、结论以集团化办学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城乡交流等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以集团化办学破解西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困局一、引言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城乡差距一直是一个困扰着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这种差距显得尤为明显。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集团化办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以西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困局为切入点,探讨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推进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问题与进路
作为一项意在推进区域教育资源高位均衡发 展的举措,北京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了薄弱 校的跃迁式成长,带动了优质教育资源传导、衍生 和扩大,但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利于教育集团可持续 发展的问题。
1.外部保障性政策供给不足 作为办学主体,学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公立 学校的所有权归属国家,但使用权和处置权为学校 所有。在部分采用联盟型治理模式教育集团中 ,由 于教育集团不具有法人地位,而行政主管部门对各
校产权关系又缺乏清晰的明确与授权,因此集团对 各独立法人学校的资产、资金并不具有使用权和处 置权。也就是说,从法律意义而言,集团不能对成员 校的部分资源进行控制和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掣 肘了集团运作,削弱了治理实效。此外,现行办学体 制下各成员校之间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人员招聘 流动晋职晋级制度等不尽相同,而这种利益资源分 配差异又阻碍了集团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削弱了集 团的凝聚力。即便是紧密型治理模式的教育集团, 集团内部的各分校的人权、财务、物权和事权也很 难做到统一,且办学方向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成 员校失去自主办学权,“教育集团办成了连锁店”程 此外,北京市尚未建立统一的集团化办学成效评价 机制,而这恰恰是考察集团化办学效果的关键 ,也 是集团化办学的指引方向。
高鹏怀刘继为 李雪飞: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问题与进路
• 41 •
立于2017年的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教育集团即 属于此模式。丰台第五小学作为优质校,先后创办 银地、京铁、鸿业、科丰等校区,后又合并万柳分校, 成为丰台区办学规模最大的教育集团。
2.联盟型治理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在于集团内各成员校保留独立 法人资格。成员校以松散形式组成教育联合体,现 有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不发生根本变化,校际关 系较为平等。优质校更多发挥引领作用,对成员校 的教学、管理、科研进行指导和帮扶,一般不具有对 成员校严格意义上的统领权限。联盟型治理模式的 教育集团内部运作机制多元,常见的有管理委员会 制、理事会制、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 。 管理委员会制以各成员校联合成立管委会的 形式负责教育集团的运行,管委会组成人员以各校 领导为主。管委会依据共同的发展理念统领集团内 学校运行,制定集团发展规划,协调集团内部事务, 指挥和指导集团内各成员校运行,成立于2015年 的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即属于管理委员会制。 理事会制是在教育集团内成立理事会,负责整 合集团各校资源,对各成员校进行支持和指导,不 参与其日常管理。各成员校的独立运行资格被保 留,相互平等。如北京二中教育集团、北京171中学 教育集团等就采用了此种机制。 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可以理解为管委 会制和理事会制的“折衷”形式。各成员校联合成立 集团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既负责集团整体的事 务,也拥有成员校重大事务决策权,如审议成员校 发展规划、审批年度工作计划等。成员校实行校长 负责制,日常管理工作由校长负责,学校的办学自 主权得到较大程度保留。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团即为 此种机制。
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发表关于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小学教育集团,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此,我想就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
集团化办学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使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集团化办学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降低教育成本。
3. 促进教育公平。
集团化办学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4.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集团化办学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和学习机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5. 培养创新型人才。
集团化办学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现状1. 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渐成熟。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联合办学、合作办学、集团化管理等。
2. 集团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规模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集团化办学行列。
3. 集团化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各成员学校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4. 集团化办学特色日益凸显。
各小学教育集团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办学特色。
三、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未来展望1. 进一步完善集团化办学政策。
政府应加大对集团化办学的政策支持力度,为集团化办学提供有力保障。
2. 深化集团内部改革。
集团化办学要注重内部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确保集团化办学目标的实现。
3. 加强集团间交流与合作。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与关键指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与关键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我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创新进步。
其中,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成为了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将一所或多所学校组成集团,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和统一发展的模式。
这一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本文将重点探讨。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为根本目标的。
通过集团化办学,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教育教学互补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个集团的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
其次,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注重统一管理和规划。
不同学校之间的管理和教学模式相互借鉴、协同发展,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案,确保各个学校间的统一、协调和高效。
再次,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集团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学生可以获得更广泛的课程选择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多元化的能力和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品质是评价集团化办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包括学生成绩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环境的改善等。
其次,教育公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指标。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应该注重资源的均衡配置,避免因地域和学校不同造成的教育差异化现象。
再次,家校合作的水平也是评价集团化办学的关键指标之一。
集团化办学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教育体制创新和教育模式改革也是评价集团化办学的关键指标。
集团化办学应该注重创新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集团成员学校之间的差异化问题。
由于地理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不同学校的起点和条件存在巨大差异,这给集团化办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其次,集团管理与学校自治之间的平衡问题。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研究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渐成为一种广泛探讨的教育改革方案。
本文将从集团化办学的定义、背景、优势、挑战以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对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一、定义与背景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将多个学校合并为一个教育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和管理优化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
这种办学模式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便在我国诞生,而在近年来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推广。
二、优势1. 教育资源共享: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能够有效整合各个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2. 师资队伍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能够使得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3. 综合管理提升:通过建立集团管理机构,可以加强对学校的协调与管理,并能够实现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
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能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挑战1. 教育观念转变:集团化办学需要学校和教育管理者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将个体学校的利益置于整个集团的目标之上,这对于一些传统观念较为保守的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制度建设: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涉及到制度的重构和规范,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有关教育资源配置、管理流程、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制度,这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3. 组织架构调整:集团化办学需要学校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需要对现有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和变革,这对于一些机构庞大、层级复杂的学校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可行性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在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为其他地区的推广提供了借鉴。
同时,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教育水平差异大的问题,也使得集团化办学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探寻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办学为例
探寻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办学为例探寻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办学为例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以集团化办学为例,探讨其在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新机制。
一、集团化办学的概念及背景1. 集团化办学的定义集团化办学是指将多所学校资源整合,形成教育集团,在统一管理和领导下,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
2. 集团化办学的背景集团化办学源于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存在资源不均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成为了有力的解决办法。
二、集团化办学的意义与价值1. 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分配集团化办学可以将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统一管理和领导,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分配资源,使每所学校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2. 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集团化办学可以通过师资的交流与培训,提升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通过共同研讨、合作互助,教师可以相互借鉴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3. 学生发展机会的扩展集团化办学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的学习机会。
例如,学生可以跨校参与各类活动和竞赛,拓宽视野、培养综合能力。
同时,学校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成功经验,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模式与效果1. 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模式集团化办学可以采取学校联合组织、合作办学等方式进行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设立合理考评体系等,确保整个集团化办学的顺利运行。
2. 集团化办学的成效评估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评估其对教育发展的成效。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增长、师资团队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通过比较前后的数据和实际情况,评估集团化办学对于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缘起、动因与实现路径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缘起、动因与实现路径作者:范小梅戴晖/12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9年第12期摘; ;要集团化办学是20世纪末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背景下产生的办学形式。
该办学形式因为聚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而广受关注。
20多年来,集团化办学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围绕该办学形式分析源起、梳理动因、检视路径,有助于为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经验,明确方向。
关键词基础教育; 集团化办学; 集团行动理论; 实现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在教育愿景从“公平而有质量”向“更加公平更有质量”转变的过程中,亟待追问和具化的问题是:如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远程裂变和再生?如何依托优质教育资源裂变和再生实现薄弱学校跨越式发展?上述问题既是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扩大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效的着力点。
为此,文章回到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之初,以历史视角分析源起、梳理动因、检视路径,以期为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提供些许参考。
一、集团化办学现象溯源源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我国办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早期实践基础。
2000年以来,在国家政策关注与引领下,基础教育领域开始移植并改造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非名校(农校、弱校、新校等)集聚为一个教育集团,籍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经过近20年探索,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育现象,我们可从两个方面分析该历史过程。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看,“在较为简单的社会条件下,利益的社会表现主要是通过种姓或阶级集团、年龄集团、亲属集团、居民集团和其他未经组织或组织松散的实体来实现”[1]。
在社会发展趋势和动态需要的刺激下,社会生产复杂程度持续上升。
教育集团办学情况汇报材料
教育集团办学情况汇报材料一、教育集团概况。
教育集团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致力于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综合性教育机构。
集团旗下拥有多所学校,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集团注重教育质量,倡导素质教育,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理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二、办学成绩。
1. 教学质量。
教育集团注重教学质量,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们秉承着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绩。
2. 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各类素质教育活动。
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在体育、艺术、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格局。
3. 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集团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通过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促进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三、教育集团的特色。
1. 课程设置。
学校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开设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如STEM课程、艺术课程、体育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选择,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育资源。
教育集团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国内外多所名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学校还注重教育科研,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3. 校园文化。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诗歌朗诵、艺术展览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四、未来发展规划。
教育集团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引进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加强与国内外名校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积极开展教育科研,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困境与破解策略——基于江苏省的调研分析
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指出了中国教育发展的“路线图”,即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深化教育强国建设。
基础教育是为每个孩子的人生奠基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探路前行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如何用新的办学模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等问题,不仅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关键问题,也是当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的认识、明确的方向、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机制。
江苏作为全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的先行区,其如何更好地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不仅关切到江苏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全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近年来,江苏各地区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进一步寻求突破。
其中,集团化办学作为破解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优质教育供给不足之间矛盾的有效路径,成为各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江苏省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概况(一)江苏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情况分析江苏省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在面上铺开。
截至2019年6月,全省十三个设区市共建有804个教育集团,总计包含2600多所中小学校(园),涉及在校生约350万人(见表1、表2)。
具体而言,当前江苏省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呈现以下特点。
表1江苏省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情况调查表表2江苏省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类型调查表第一,学段推进有差异。
就学段来看,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占比最高达到72.3%,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占比为21.3%,高中集团化学较少,仅占3.5%。
一方面,江苏省2012年即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要求以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为抓手,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
集团化办学内涵论文
集团化办学内涵论文摘要:集团化办学在我国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尚未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不过这种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来说是一种重大创新,得到了职业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认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0 引言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职业教育集团也发展迅速。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施集团化形式的办学成为我国许多地方加快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促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所选择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1 集团化办学的内涵职业教育集团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的职教组织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或某种资产为主要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区域、行业职业教育联合体。
20世纪90年代初,职业教育集团开始出现在我国沿海城市,但为数不多。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职业教育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发展态势强劲。
职业教育集团在发展初期将重点放在了教学的联系上,主要是以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为出发点,成员之间的联系比较单一,与企业的合作表现为单向性。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职业教育集团的重点由原来教学的联系逐渐转移到与市场和竞争的联系,成员之间的链接也逐步延伸和拓展,与企业合作也表现为双向互动。
从此,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表明,集团化办学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和改革,同时也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和办学特点。
这样的办学模式,不仅能够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的高技能和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在我国有很多地区,根据自己当地的经济能力和发展,积极探索推动职业院校资源整合、重组和共享,以专业、行业为纽带,建立了各类职业教育集团,其中核心是骨干示范院校,成员是各相关院校,以相关行业和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为链接,深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加强区域合作和城乡合作,实现学校、企业、行业和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集团化办学汇报材料
集团化办学汇报材料集团化办学汇报材料导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成为了教育发展的热门话题,对于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若干学校整合为一个集团,共享资源和管理经验,集团化办学可以提供更广阔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
本文将对集团化办学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全面了解其背景、意义和实施效果,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背景:集团化办学是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借助集团资源整合提高教育质量,弥补不同学校之间发展的差距,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日益突出,集团化办学成为了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意义:1. 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选择集团化办学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教育选择,满足个性化需求。
通过整合优质学校的资源,学生可以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自己的潜力。
家长也可以根据子女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更适合的学校,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2. 共享教育资源和管理经验集团化办学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学校可以共同利用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等硬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学校之间可以分享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创新做法,共同进步。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集团化办学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和成长机会。
他们可以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最佳实践。
通过分享经验和优化教师队伍的配置,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4. 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集团化办学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学校的布局和发展,可以合理分工,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教育效益。
三、实施效果:集团化办学已在我国多地推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实施集团化办学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资源整合,学校可以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另集团化办学可以借鉴其他学校的管理经验和创新做法,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进展与前瞻
[摘要]集团化办学有助于解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增加的需求。
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已开展了二十多年,对其进行系统反思是这一阶段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回顾,梳理了集团化办学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
同时,建议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未来应该加强跨学科多视角的融合研究,加强集团化办学微观领域的研究和国外集团化办学经验的介绍。
[关键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名校集团;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10-0014-02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进展与前瞻①兰珍莉(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563006)我国基础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不减反增,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任务。
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杭州等地,已有二十年多的时间,系统总结集团化办学的经验成为现阶段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深化的必需。
本研究力图对已有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展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未来研究的走向。
一、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进展本研究在中国知网,以“集团化办学”为关键词,剔除职业教育文献,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获得1339条文献,核心期刊147篇。
通过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可知,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97年,此后到2001年开始,相关研究才出现持续性发文趋势,并从2012年开始进入迅速增长阶段,2015年陡增后达到第一个峰值,2017年开始进入第二个高增阶段。
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和2012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关于集团化办学的要求有关,政策驱动明显。
对中国知网收录核心期刊中的147篇文章进行分析,发现量化研究仅有5篇,占3.4%;个案经验概括类研究有64篇,占43.54%。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文:杨洲/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6-12岁儿童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田振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讲师,“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6-12岁儿童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约50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群体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与日俱增,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越发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应对策略之一便是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成为解决民众对优质教育需求不断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这一矛盾的主要路径,即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走向“多极化”并不断提高其“可选择性”。
因此,厘清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探究其内在特征,是整体思考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首先研究的问题。
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一般意义上,集团化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基于业务拓展、市场需要或竞争扩张,通过新建、合并、运作等较为自由的方式,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化,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过程。
新时代背景下,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而导致教育发展空间缩水,“上学难”的问题演变成了“上好学校难”的现实境况。
有鉴于此,当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在新的背景、新的教育现状下,为解决民众“上好学校难”的现实问题,为拓展新的教育市场发展机制,通过新建、合并等一系列方式建立教育联合机构的办学模式。
“集团化办学创造性地运用了企业经营模式,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了促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最大化效应的运作模式,它通过统一的教育理念和学校文化、教学标准规范等,促进集团向着集约管理的方向发展,并不断扩大名校的品牌影响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一定时期,特定的区域内实现一个有效的优化配置。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肯定性,总览其办学历程及办学发展,可看出其具有以下内在特征。
一是辐射范围广。
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进展与前瞻
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进展与前瞻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进展与前瞻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转型期。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提高教育质量和资源利用率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进展和前瞻角度,探讨这一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
一、研究进展1. 定义与特点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多所学校通过合作联盟或管理机构组成集团,共享师资、教学资源和管理经验,形成有机整体的教育体系。
其核心特点是资源整合、共享,实现教育优势互补和高效运作。
2. 经验交流与改革探索近年来,一些地区的基础教育集团也积极探索、互相借鉴经验,实现了有效改革。
比如,上海市推进了教育集团联盟的建设,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江苏省创建了教育集团,实现了教师流动和共同发展,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整体提升。
3. 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机制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对教育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教育集团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教育评价体系,实现教育质量的量化和综合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质量保障机制,确保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发展前瞻1. 加强政策引导和保障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支持,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为其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认同和支持。
2. 推动多方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不同学校之间应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这包括教师、教材、教学设备等各方面的资源共享,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可以建立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教学经验的交流。
3. 加强师资培训和学科建设随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不断深入,师资培训和学科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
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
同时,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保持教育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4. 探索创新办学模式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创新的办学模式。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基于知识创生螺旋的分析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基于知识创生螺旋的分析引言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集团化办学模式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师资优化、管理改进等优势,并且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
本文将基于知识创生螺旋的分析视角,探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第一部分:知识创生螺旋的解析知识创生螺旋是由美国学者Ikujiro Nonaka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理论,他认为知识的创造和传递是一个不断旋转上升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外显化、组织化、社会化和内隐化。
外显化是指将个体的知识转化为可观察的形式,如文字、图片等。
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等方式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外显化,与其他教师共享。
组织化是指将外显化的知识整理、组织成为一种可以运用的形式。
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各个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将外显化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类,形成知识库,供其他学校参考和使用。
社会化是指通过交流和合作将知识传递给他人,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传播。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机会,他们可以通过教研活动、经验分享会等方式相互交流学习,促进知识的社会化。
内隐化是指个体将外部知识融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中,教师不仅能够从其他学校的经验中获得启示,还可以将这些经验和智慧内隐化,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第二部分: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资源共享:集团化办学模式能够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更好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条件,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2.师资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通过师资流动和交流,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
教师可以从其他学校的经验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且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能力。
3.管理改进: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实现规模经济,统一管理,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群体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与日俱增,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越发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应对策略之一便是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成为解决民众对优质教育需求不断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这一矛盾的主要路径,即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走向“多极化”并不断提高其“可选择性”。
因此,厘清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探究其内在特征,是整体思考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首先研究的问题。
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一般意义上,集团化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基于业务拓展、市场需要或竞争扩张,通过新建、合并、运作等较为自由的方式,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化,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过程。
新时代背景下,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而导致教育发展空间缩水,“上学难”的问题演变成了“上好学校难”的现实境况。
有鉴于此,当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在新的背景、新的教育现状下,为解决民众“上好学校难”的现实问题,为拓展新的教育市场发展机制,通过新建、合并等一系列方式建立教育联合机构的办学模式。
“集团化办学创造性地运用了企业经营模式,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了促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最大化效应的运作模式,它通过统一的教育理念和学校文化、教学标准规范等,促进集团向着集约管理的方向发展,并不断扩大名校的品牌影响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一定时期,特定的区域内实现一个有效的优化配置。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肯定性,总览其办学历程及办学发展,可看出其具有以下内在特征。
一是辐射范围广。
基础教育集团化的办学方式能够促使优质的教育资源被尽可能地扩大,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增大,有利于基础教育领域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二是流动范围大。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相对范围、相对区域内的招生基础相对稳定,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的深入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在以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内部、学校之间相互适度流动,这种基础性的做法,有效缓解了学生择校难的相应问题,解决了基础教育办学过程中诸多家庭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难题。
三是互补性强。
集团化办学能拓宽各个学校的教育视野,尤其是处于教育资源分配严重短缺的相关学校,集团化联盟将有效促进各个学校之间的资源互换,有利于强化集团内部各个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使信息化的交流更加丰富,信息的表达、传播渠道更加通畅,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和效果。
四是带动性强。
集团化办学主要呈现出“名校带新校”“名校扶弱校”“名校管民校”“名校连子校”“名校联名企”五种办学模式,这五种模式都是以名校为领头,以名校为起点和中心来开展的。
二、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现状(一)当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优势●行政支出减少,教学质量提高在国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早已存在,国外校长是学校运作的管理人员,学校在财、物方面的所有需求通过校长向政府的外包机构提交。
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减少学校各自为政的管理弊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预防各类腐败的产生,因此,对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模式,在借鉴国外优良做法的基础上,行政管理节省的资金可用来确保教师的培训投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师自身的素养,增加教师与社会接触的机会。
同时,集团化办学可以促使教师资源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流动,让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竞争意识和教学技能,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名校之名,在于其拥有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足的师资队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基础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师资是其核心竞争力,优秀的教师团队可以吸纳更多优秀的生源并形成正反馈关系。
基础教育集团化,都是以一个总校和多个分校的模式呈现,有利于将各分校的优秀及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并将团队重新构建和重新分工,从而高效地进行课程研发与教育教学工作,优秀教师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让二者不断变换角色,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当然优秀教师也会流动到教育资源下游的分校,进行不同环境的教学经历,促使其在设计课程和教材的时候更能全面地思考问题和假设情景,从而在教学中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普通学校和名校齐头并进的发展效果。
●教育资源互补,各校合作共赢当前,集团化办学基本都在不断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的办学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基础教育集团化进行较大规模的宣传,从而不断提升相关教育集团的办学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发挥教育集团所具有的强势品牌效应,进而推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步改善集团的运作效率,从而实现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效益化、精品化、特色化。
与此同时,基础教育集团也应注重集团环境的建设,此处集团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种,目前基础教育集团的环境建设重点可放在外部环境的优化上,并以优化外部环境为立足点,来提高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办学地位,并从中汲取各种力量、搜集各种信息加以利用。
对其他层面而言,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各种思考与研究也是正确办学的主要聚焦目标之一,集团化办学单位需要采取主要的措施来降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相关成本,实现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市场竞争力。
在教育集团的内部,集团成员学校通过强化基础教育集团化的品牌优势,学习集团内部、集团之间先进教学、管理等相关理念,统整招生的方式,统一进行集中宣传,从而提高集团内部各成员学校的办学效益,避免单个学校办学规模小、强度弱的问题。
此外,教育集团和各成员学校之间的师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以及图书资源等都能在集团的管理下实现一定程度的交流和共享,教育集团同时还会组织一些活动来推动集团各成员学校不断提高现有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诸如国际交流、人力资源培训、研讨会、进修班等,这就为教育集团及其成员学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色不鲜明,同质化突出基础教育集团普遍进行连锁办学,在这种模式下,逐渐导致校园文化的趋同,使各个学校缺乏应有的个性,导致“千校一面”的状况。
部分教育集团的管理人员甚至认为,在保持集团成员学校原有的特色课程和适应集团所制订的课程管理两方面之间具有很大的矛盾。
一般来说,集团化办学的目的就是让名校带动其他发展比较薄弱的学校同步发展,这本身就比较容易造成学校之间的同化。
同时,当前学校教育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也是导致“同质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的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文化产业相对落后、经济欠发达等因素形成了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现实,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社会发展对人才急需的状况与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现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矛盾。
基于此,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应该坚持和而不同,注重特色发展。
以名校为龙头,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足够的支撑实力为背景,带动区域内若干所学校共同发展,同时也应尊重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历史,挖掘每个成员校在独特的发展环境中形成的特色,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集团整体的优质化。
●管理缺乏科学性,机制不健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运行需要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且具有科学性、高效性的管理机制。
但由于我国在集团化办学方面起步较迟,进展较慢,因此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和健全,缺乏科学性和高效性。
主要表现在:现行的集团化办学各分校距离分布不均,成员校之间距离过远,组织体系易过于多元,变得臃肿和繁杂,也必然会增加集团的管理难度,并增加管理资金的投入,从而影响对师资力量的投入。
或者成员校之间距离过近,在服务空间上高度重合,这样在划片招生上还会产生不必要的竞争,影响成员校之间的关系,不利于集团化管理以及集团化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畸形化,教育垄断严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涉及多个学校,因此,办学不可避免会产生“抱团化”。
具体表现为:师资方面,教育集团形成之后,其对教师的吸引力和薪资待遇必定强于普通学校,会吸引优秀教师进入教育集团,办学质量水平也会相应提升,基础教育集团化的品牌效应会不断提高,从而增加其经济优势,这种优势反过来把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利己的循环模式,造成了其对优质教育资源独占的垄断局面;生源方面,由于其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前期积淀的社会声誉,诸多优秀生源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对这种优秀学校趋之若鹜,进而造成优秀生源被截留,形成对优秀生源的垄断。
三、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可能进路(一)注重打造特色,追求大众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进入了稳定发展期,不断走向小型化、分散化、多元化,这种发展趋向有利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走向集中、优质。
这种发展的路向,有利于处于教育资源下游的学校参与到集团化办学当中来,避免基础教育集团过于臃肿,保证众多小的教育集团产生,同时让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合理共享彼此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以联盟的形式实现共同发展,探索出从大集团到小集团、从部分优质走向大多数优质的办学之路,让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变得更加健康、科学、合理。
同时,要进一步思考、研究、打造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特色性。
鉴于当前集团化办学同质化较为严重的表征,特色是集团化办学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要多注重本土文化、地域文化的提炼与打造,以特色化办学为基本引领,促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注重质量管理,建立良性机制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品牌效应得到凸显。
一般的名校,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其品牌效应在近些年得到有力凸显,其附属学校只要挂上了名校的牌子或成为其盟校,学校的招生比例、分数线等都会有一定的提高,其所招到的生源质量也会同步提升。
因此,基础教育集团得到社会大众认可,形成品牌效应之后,其发展路线将会变成教育模式的输出者,此时的集团化就会将其具有的品牌化效应进行最大化拓展,除了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更多的是将其成功的集团化模式进行输出,争取让更多的新学校加入,同时,其他学校也可以借助这个品牌来让自己得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来开发属于自己的品牌化之路。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方式易使集团化办学乱象丛生,应以更加规范的管理机制,来统领基础教育的集团化办学。
具体来讲,从国家到地方,从上层到基层,要层层落实责任,以责任为抓手,以质量为核心,处理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利益和管理之间的关系,促进集团化办学的良性发展,建立良性的发展、管理机制,凸显办学管理的开放性、包容性、规范性。
(三)注重内涵建设,倡导开放办学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以学校或是以人为主导的实体教育集团化,即以一个知名学校为建校主体,多个成员校加盟组成一个教育集团,以名校为点,分校为面,以点带面来辐射周围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