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和机械复习学案 (新版)粤教沪版

合集下载

粤教沪科版初中物理:《力和机械》(1-6节)教案新部编本

粤教沪科版初中物理:《力和机械》(1-6节)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教案6.1 怎样认识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三要素。

(2)知道力的单位牛顿,对1N的力形成感性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通过观察、实验、小组活动和讨论归纳完成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构建同学间互相学习、小组活动的合作精神,感悟身边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并把生活现象上升为物理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力的三要素。

三、器材准备:[视频资料] (无视频设备可用实物模型模拟)、图片(包括汽车运动、塔吊、运动员举重等)、弹簧拉力器、橡皮泥、细线、小球、网球拍、条形磁铁、大头针、小竹片、鸡蛋二个、苹果、溜冰鞋、绳子等等四、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小组活动] 举出生活中“力”的例子.尽量让更多的同学说说,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兴趣和求知欲。

2、新课教学:(一)力的概念[投影]课本6-1图片。

学生观察分析书本几张图片的情况,并在教师的指引下加以分析:蚂蚁拉物体运动员举杠铃起重机提重物水流推物体磁体吸磁体[投影图片]人推车、人拉车、人提桶.[多媒体演示]推土机推土、拖拉机拉犁、起重机的钢丝绳吊货物。

踢足球、投篮、拍打乒乓球、摔跤比赛、小汽车运动、飞机飞行[小组活动] 学生手与手对拉、手举学习用具利用人推车、人拉车、人提桶、手拉手、推举物体等学生熟悉的活动,分析力的存在.进而举出机器对物体的力以及体育运动,学生由人对物体有力迁移到机器对物体有力,认识物体间存在的力。

[演示] 磁铁吸引大头针实验.演示及分析实验。

[说明]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目的是强调力必须是两物体间有作用.只要两个物体有“推”、“拉”、“压”、“提”、“吸”等方式的作用,不管它们是否接触,就有力,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力和机械教学设计 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力和机械教学设计 粤教沪版

第一节怎样认识力教材分析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或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能分析某一个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通过生活实际分析、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解释简单的现象.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引起物体的形变”.4、.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或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能分析某一个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5.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通过生活实际分析、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解释简单的现象.6.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引起物体的形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 通过实验,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引起物体的形变.过程与方法:1、探究影响塑料尺形变的因素,能对问题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研究。

2、从生活现象中获取知识并能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热情。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竞争。

教学重点:理解力的概念,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究、动画演示,得到结论再联系实际,巩固应用说明:力的概念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重力、摩擦力、压力、浮力的基础.教学难点:力的认识教学策略:通过具体的力,分析共同点,体现由具体到一般的原则。

说明:力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说较抽象.学生对施力物、受力物的提法感到生疏;不会分析某个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中的“作用”不易被理解.本节课通过分析生活实例中的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引起形变)来体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中的“作用”的含义.教法指导1.本节课的地位:力的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学习本章重力的基础,也是学习后面压力、摩擦力、压强、功的基础.2.学生情况的分析:力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一方面学生认识力时,不注意施力物和受力物.另一方面对力的相互性没有认识.3.本节课可分为三部分讲授: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说明:由于学生对力的概念会感到抽象、陌生,需多举例或做演示实验,为学生建立起力的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举例或做演示实验时,突出每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突出每个力的作用方式,以便为教师归纳、学生认识力的概念打基础.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认识或认识不全面,也需多举实例,在举实例时,让学生明确相互的两个力的施力物及受力物,还应明确两个力的方向,及两个力方向的特点.设计思路通过对所学和几种特殊力的复习,引出力的一般性的分析,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分析具体图片中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通过对如何知道物体受力的疑问引出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对影响塑料尺形变的因素的探究,和推门的实验,引出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通过阅读了解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并知道还可以用力的图示;通过对手压铅笔、磁铁小车运动等实验的研究,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沪粤版八下物理 第六章 力和机械 6.1-6.3复习教案设计

沪粤版八下物理 第六章 力和机械   6.1-6.3复习教案设计
教研课题
6.1-6.3复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力的概念和基础
2、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三要素和示意图
3、弹力 和重力的区分
4、测量力-弹簧测力计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三要素和示意图,弹力 和重力的区分,会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
力的作用效果 、三要素和示意图,弹力 和重力的区分。
学生目标达成标志
课程逻辑思维导图
作用点:受力物体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在几何中心,不规则的用悬挂法。
知识点四:测量力-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和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F=k △x (胡克定律)
3、使用规范
使用前:三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
先拉动几次挂钩,以免弹簧被外壳卡住
使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的表面垂直。
4、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和终点表示的作用点;
注意:①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尽量画在几何中心出)
②力越大线段越长 。
③箭头画在线段末端。
4、特点: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
②两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三要素和示意图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3、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数: 大小,方向,作用点。
知识点三:弹力和重力的区分
1、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2、非接触力:重力、引力、磁力等。
3、弹力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3.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课后提供一些相关的辅导资料,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4.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对滑轮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入。
重点题型整理
题型1:判断题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相同。(错误)
-使用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正确)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的个数成正比。(错误)
-机械效率=工作效果/工作效果。这里的工作效果是绳子拉力与重物的重量的比值。因此,机械效率= 500N / 1000N = 0.5。
-机械效率=工作效果/工作效果。这里的工作效果是绳子拉力与重物的重量的比值。因此,机械效率= 50N / 200N = 0.25。
-机械效率=工作效果/工作效果。这里的工作效果是绳子拉力与重物的重量的比值。因此,机械效率= 100N / 500N = 0.2。
题型2:选择题
-下列哪个装置不是滑轮组的一部分?(A.滑轮B.绳子C.重物D.支架)
-滑轮组中,力的作用点(A.不变B.改变)
-定滑轮的作用是(A.省力B.改变力的方向C.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题型3:填空题
-定滑轮的作用是()。
-动滑轮的作用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的()。
题型4:解答题
-一个滑轮组由两个滑轮组成,已知重物重100N,绳子拉力为50N,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已知重物重200N,绳子拉力为100N,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个滑轮组由三个滑轮组成,已知重物重150N,绳子拉力为50N,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题型5:应用题
-某工地使用滑轮组搬运重物,已知重物重1000N,工人用500N的力拉绳子,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学案设计(无答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教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重力、弹力、摩擦力、杠杆、滑轮、滑轮组等知识点,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2.通过对杠杆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实质特点加深理解及其应用和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来找出规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力和机械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难点:运用力、杠杆及平衡原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特点和实质、较熟练地分析解决与其相关的实际问题物。

复习过程:知识梳理基础巩固:弹力:1定义________,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_____定义:由于地球_____________而受到力大小:与___成正比关系式:______重力三要素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种类作用点:_________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______定义:阻碍物体___________运动的力摩擦力: 种类:滚动摩擦力、___摩擦力、_______摩擦力摩擦力影响因素:1.______;2.________增大________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加________定义: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一点:支点五要素二力:动力、阻力,符号分为______和_______杠杆二臂: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为___和__平衡原理:_×_=_×_即:___=___省力杠杆:L1_L2 F1_F2 如____;分类费力杠杆:L1_L2F1_F2,如____;等臂杠杆:L1_L2 F1_F2,如____。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定滑轮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滑轮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动滑轮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__________ 力滑轮组省力规律:有几段绳子与__动轮连接,所用的拉力就等于物体与动滑轮总重力的_______典型示例:【例1】如图13-1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用力的示意图法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g=10N/kg)。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教案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教案

第六章力和机械第一课时6.1 怎样认识力(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力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⑵知道力的单位牛顿,对1N的力形成感性认识。

知道力的三要素。

●过程与方法⑶通过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⑷通过对身边常见事例的分析来认识力,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探究热情和思索兴趣。

力可以让学生首先观察教科书上的图片,也可以播放与图片内容相同或相似的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用力”事例的视频,如马拉车,人推车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素材,同时也隐含有“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力能够产生作用效果”等信息,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感悟和理解“力”。

这里的图片、视频只是个引子,是抛砖引玉的“砖”,目的是启发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用力”的事例。

在学生读图后,可以设计一个学生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列举力的实例,并填写在课本第2页下面相应的空白处。

在学生感悟到力的存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力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那么你是怎样知道这些事例中物体受到了力的,或者说,你是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力的呢?让学生明确物体是否受力可以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如果学生对上面提出的问题不很明确,回答不出,教师可以予以引导:我们之所以能判断出物体受不受力,肯定是因为物体受力时和不受力时产生的效果不同,那么力对物体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由此引出力的作用效果部分内容的教学。

这个框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充分地感受力的存在,感悟力的普遍性,重要的是学生的观察、思考,是学生从“力”的角度来审视他们习以为常的许多现象。

因此,学生列举的事例要尽量丰富一些,让学生的交流讨论更充分一些,让学生的感悟过程更充分一些,教师不要过早对“力”作定义式的判断和总结。

力的作用效果对于“活动1”,教材利用图片作了明确的展示,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阅读图6-2、6-3及相关问题和课文内容,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多列举有关的实例,然后进行全班汇报交流,使学生明确图6-2及类似实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图6-3及类似实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教学设计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力和运动等基本规律的学科。

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六章力和机械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章节,它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力和机械概念以及应用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该章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进行复习教学。

一、教学目标1.理解力和机械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这些概念进行解题;2.能够分析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能在物体上画出力的示意图;3.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能够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4.能够利用力的平衡和力的平行定律解决静力学问题;5.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杠杆平衡问题。

二、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计量单位–力的效果及示意图2.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分解力的大小与方向3.力的平衡和力的平行定律–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合成定理–力的合力和合力的方向4.杠杆平衡–杠杆的定义–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和公式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引导学生理解力和机械的基本概念,逐步建立相关的物理知识体系;2.实验观察: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力的作用,深化对力的理解;3.问题解答: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并回答问题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问题的解析和讨论,加强思维交流;5.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介绍力和机械相关的应用和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力的概念和力的合成与分解1.学生自主预习:学生利用课前布置的资料、教辅以及互联网资源,自主预习本课时内容;2.引入与导入:通过提问引出力的概念,让学生回忆、总结并分享自己的理解;3.课堂讲授:讲解力的定义、计量单位及示意图,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4.实验观察: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力的理解;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具体问题,并总结归纳;6.课堂练习: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掌握程度。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学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学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该章节主要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简单机械等内容。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弹力的概念、弹力的大小、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3.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以及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关系。

4. 简单机械的分类和特点,包括杠杆、滑轮和斜面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和特点,能够分析实际情境中的机械工作。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简单机械的分类和特点。

难点: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直尺、三角板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力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通过示例和图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斜向下的力,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简单机械的学习:介绍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原理及其应用,分析实际情境中的机械工作。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简单机械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7.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列出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以及简单机械的分类和特点,方便学生复习巩固。

8.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题,包括力的大小计算、简单机械的设计等,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

(5)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目标
(6)能联系实际体会简单机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过程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方法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 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与价值观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D.经常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 3.某同学对生活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分析,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水起润滑作用 B.举重运动员比赛前手上涂抹“镁粉”,目的是减小摩擦 C.雨天,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是由于车轮与地面的摩擦较小
D.铅笔芯粉末加人到生锈的锁中,起润滑作用
4.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图 1 是表示足球在
教学 重点
力的示意图;力臂的知识,杠杆的平衡条 件及应用,滑轮及滑轮组省力情况,会画 进行多种题型有针对性的练习与讲解 滑轮组的装配图,设计滑轮组。
教学 正确画好力臂,确定滑轮组省力情况,设 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难点 计滑轮组。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 设计 教学 活动 意图 札记
第一课时
一、基础练习
例 6 图 9 是某小组研究“摩 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 实验示意图,
(1)本实验中产生摩擦力的方法是
. 4/6
(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动时,每次都要使木块做匀速直
线运动.这是因为

(3) 比 较 (b) 、 (c) 两 步 , 你 能 得 出 正 确 结 论 吗 ?
.原因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八年级物理下册 6 力和机械复习学案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6 力和机械复习学案 (新版)粤教沪版

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章知识要点,复习巩固力和机械的内容。

2.通过典型例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复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构建知识网络,熟记基础知识。

规律小结: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地球对它的引力。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本章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自主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力和机械⎩⎪⎪⎪⎪⎪⎪⎪⎪⎪⎪⎪⎨⎪⎪⎪⎪⎪⎪⎪⎪⎪⎪⎪⎧力⎩⎪⎪⎪⎪⎪⎪⎨⎪⎪⎪⎪⎪⎪⎧力⎩⎪⎪⎨⎪⎪⎧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作用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作用效果: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 和 形状 三要素: 大小 、 方向 和 作用点 表示:示意图测量:常用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它受 到的拉力成 正比使用方法重力⎩⎪⎨⎪⎧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因 地球 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三要素⎩⎪⎨⎪⎧大小: 与质量成正比 方向: 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 相对运动 的力滑动摩擦力⎩⎪⎨⎪⎧大小⎩⎪⎨⎪⎧测量⎩⎪⎨⎪⎧原理方法:转换法(匀速直线运动时f =F )影响因素⎩⎪⎨⎪⎧ 压力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简单机械⎩⎪⎪⎪⎪⎨⎪⎪⎪⎪⎧杠杆⎩⎪⎨⎪⎧五要素:一点、两力、两臂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三种杠杆⎩⎪⎨⎪⎧ 省力 杠杆 等臂 杠杆费力 杠杆滑轮⎩⎪⎨⎪⎧概念:周边有槽,可绕着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小轮定滑轮⎩⎪⎨⎪⎧概念: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特点:不省力,但可以 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概念: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且费距离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既省力也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的轴转动的简单机械知识板块二 力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力就不存在B .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C .马拉车匀速向前,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D .仅空中下降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规律小结:定滑轮拉力的方向不会影响拉力的大小。

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5.学习平台:利用学习平台进行预习、复习和作业提交,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探究滑轮的作用”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动滑轮在不同重物下的省力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2.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动滑轮省力的原因,并绘制力的图示。
3.请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滑轮组如何改善工作条件,并绘制滑轮组的示意图。
作业反馈:
1.在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重点关注学生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数据是否准确、分析是否到位。
6.团队合作: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中,学生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和共享资源。他们将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并共同解决问题。
7.反思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学生将提升反思能力,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思考和评价。他们将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2.技能提升:学生将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滑轮在不同情况下对力的作用。他们将提升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正确地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第六章力与机械1—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案

第六章力与机械1—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案

第六章力与机械 1—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案在设计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力与机械的关系,掌握简单的机械原理。

我希望能够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出发,探究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与机械的关系,能够运用简单的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与机械的关系,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模型,如杠杆、滑轮等,以及相关的力学实验器材。

在活动过程开始时,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如剪刀、钳子等,让他们观察并思考这些机械设备是如何工作的。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我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如何方便地打开罐头等。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会重点关注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与机械的关系的理解,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会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我希望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力与机械的关系,掌握简单的机械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与机械的关系的理解,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活动开始时,我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如剪刀、钳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机械设备是如何工作的。

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6.4探究滑动摩擦力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6.4探究滑动摩擦力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设计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滑动摩擦力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滑动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学生能够明确滑动摩擦力的定义,知道它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力。
2.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了解如何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学生能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4.提高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参与实验,学生能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测力计等实验器材进行滑动摩擦力的测量。
5.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堂检测:
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是什么?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请举例说明如何应用滑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器材来测量滑动摩擦力?
6.请简述实验过程中你是如何操作测力计的?
7.你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关于滑动摩擦力的有趣现象?
8.你认为滑动摩擦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简短介绍滑动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滑动摩擦力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第六章 力与机械2—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案

第六章 力与机械2—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案

第六章复习第2课清学稿班级:姓名:基础篇1.抛在空中质量为300g的皮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它还受到一个重力的作用,该力的大小为N,方向为竖直向下,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是:,式中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地球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相同、不同)3.质量为1.5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_ _N,物重为29.4N的物体,其质量为g。

4.关于5Kg和49N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5Kg=49NB.5Kg>49NC.5Kg<49ND.无法比较5、若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所有的物体都没有质量B.人跳起来会离开地球C.河水不会流动D.树上的苹果无法自己落回地面6、关于重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B.铅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上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7.提高篇1.( 沈阳中考)学生换座位时,两名同学水平推着甲、乙两个相同的桌子,桌子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甲桌子上放着一个书包,乙桌子是空的,此过程中,地面对甲桌子的摩擦力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地面对乙桌子的摩擦力;与甲桌子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书包不受( 选填“受”或“不受”)摩擦力( 不计空气阻力)。

2.( 泸州中考)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在4~8 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 N,则在4~8 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0N,运动的路程为16m;在0~4 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N。

3.如图,一位老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匀速行驶在水平地面上,后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1如图所示,忽略骑行时的空气阻力,请在O点画出前轮所受地面摩擦力f2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4.( 天津中考)如图甲是用撬棒撬石头的情景,选项中关于该撬棒使用时的杠杆示意图,正确的( A )5.( 湘西中考)一根原木放在水平地面上,粗略估计它的质量时,我们视其粗细相同,质量分布均匀,现抬起一端使它稍离地面需要500 N的力( g=10 N/kg ),则原木的质量大约为( B )A.50 kgB.100 kgC.250 kgD.500 kg6.如图所示,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力,G1=60 N,G2=38 N,甲、乙两种情况下在绳子相等拉力F作用下静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章知识要点,复习巩固力和机械的内容。

2.通过典型例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复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构建知识网络,熟记基础知识。

规律小结: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地球对它的引力。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对照复习目标,本章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自主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力和机械⎩⎪⎪⎪⎪⎪⎪
⎪⎪⎪⎪⎪⎨⎪⎪⎪⎪⎪⎪⎪⎪⎪⎪⎪⎧力⎩
⎪⎪⎪⎪⎪⎪

⎪⎪⎪⎪⎪⎪⎧力⎩
⎪⎪⎨⎪⎪⎧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作用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作用效果: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 和 形状 三要素: 大小 、 方向 和 作用点 表示:示意图
测量:常用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它受 到的拉力成 正比
使用方法重力⎩⎪⎨⎪⎧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因 地球 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三要素⎩⎪⎨⎪⎧大小: 与质量成正比 方向: 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
会产生一种阻碍 相对运动 的力
滑动摩擦力⎩⎪⎨⎪⎧大小⎩⎪⎨⎪⎧测量⎩
⎪⎨⎪
⎧原理
方法:转换法(匀速直线运动时f =F )影响因素⎩
⎪⎨⎪
⎧ 压力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简单机械⎩⎪⎪⎪⎪⎨⎪⎪⎪⎪⎧杠杆⎩⎪⎨⎪⎧五要素:一点、两力、两臂
平衡条件: F 1
×l 1
=F 2
×l 2
三种杠杆⎩⎪⎨⎪⎧ 省力 杠杆 等臂 杠杆
费力 杠杆滑轮⎩⎪⎨⎪⎧概念:周边有槽,可绕着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小轮定滑轮

⎪⎨⎪⎧概念: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特点:不省力,但可以 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
⎪⎨⎪⎧概念: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且费距离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既省力也可以改变
用力的方向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的轴转动的简单机械
知识板块二 力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力就不存在
B .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 .马拉车匀速向前,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
D .仅空中下降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
规律小结:
定滑轮拉力的方向不会影响拉力的大小。

规律小结:
作力的图示时,唯一的要求就是满足题目的要求。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C)
A.人在水平地面上向前行走的过程中,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B.用力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未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
C.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柄,是通过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增大摩擦力
D.在水平地面上匀速推动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长方体木箱,侧放比平放时的推力大
知识板块三简单机械
3.如图,用撬棒撬起石块并保持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动力对撬棒的转动效果小于阻力对撬棒的转动效果
B.手在A点竖直向下施力时,撬棒是个省力杠杆
C.手在A点向不同方向施力时,力的大小都相等
D.手分别在A、B两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力时,在B点比在A点费力
4.如图所示,分别用F1、F2、F3、F4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力及摩擦,则( D)
A.F1<F2<F3<F4
B.F1>F2>F3>F4
C.F1=F2=F3<F4
D.F1=F2=F3>F4
知识板块四力和机械作图
5.如图所示,一木块正沿着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斜面下滑,请作出木块受到的重力G和支持力F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6.画出使杠杆AB在如图所示位置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的作用点和方向。

如图所示:,(第6题图)) 如图所示:,(第7题图)) 7.在下图中用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1.对学
①对子间相互检查,并评定等级;
②标注疑难。

2.群学
组长统计本组疑难,并帮助解疑。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方案
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

这幅漫画中的装置是哪种简单的机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