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然辩证法看待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制度文明进步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数理信息与技术学院2009210661 凝聚态伍渊泼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一直坚持关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然辩证法更加密切关注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发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予以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作为我们新一代的研究生,我们更要了解与掌握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

一、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单独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的翻译出版开始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建国初期,党和国家组织力量大量翻译出版有关自然辩证法的著作,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开展了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热潮[1]。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了改革的春天,也迎来了科学时代的春天,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再度发展。

30年来,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演化成科学技术哲学,是科学技术与哲学相联结的桥梁。

它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就科学技术本身及其与经济、社会、文化相联系的各个方面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批判地吸收了历史上和当代该领域其他学派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较大的学术成就和社会效益。

在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革命两股时代潮流冲击下,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框架有了重大突破,研究内容有了新的拓展,陆续分化和形成了一系列专门的学科分支和方向,如科学学、未来学、科学哲学、科学方法论、科学技术思想史、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等。

与此同时,各门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也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二、中国自然辩证法的中国特色在中国这块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经历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创立者和推动者,是一个“走出书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派。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摘要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生存环境、精神文明等多方面的变革,促进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但由于科学本身的两面性和人类的利用失当,科学技术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灾难性的负面影响。

本文结合部分科技领域的例证,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两方面展开讨论,并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科技进步道路上的重要指导作用。

首先本文讨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面促进作用,包括改变社会生产力要素,改变社会经济、阶级结构;还有提高人类认知能力,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发展.接着本文讨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包括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对人类的思想、人格有一定的腐化作用。

最后,本文指出,我们必须正视科技的两面性,正确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尽量减少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最终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保证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正面促进;负面阻碍;可持续发展引言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

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竞争,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但是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社会起到了不可逆转的消极作用.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把科学和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都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其还主张正确看待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仅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还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

辩证唯物主义对科学技术进步的评价

辩证唯物主义对科学技术进步的评价

辩证唯物主义对科学技术进步的评价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内因起主导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评价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方面探讨辩证唯物主义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历史性的。

科学技术进步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和技术工作者们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新技术,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提醒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科学技术的进步,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次科技革命或科研成果,要把它们放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加以分析和评价。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物质基础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

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反过来促进了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科学技术进步不是超然于社会之外的,而是与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的,只有在这种社会基础之上,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真正地造福于人类。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对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验证和完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真正的科学技术成果。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提高,才能使科学技术取得更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对科学技术进步的评价是积极的。

它提醒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把握社会物质基础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要注重实践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只有正确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辩论辩题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辩论辩题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辩论辩题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正方辩手:辩题,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密不可分,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科技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效率。

比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进行工作,这大大提高了社会的效率和生产力。

其次,科技的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会。

比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新产品和新产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者,科技的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更好地治疗疾病,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名人名句,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说过,“科技是我们未来的基石,我们必须不断地投资于科技创新,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

经典案例,工业革命是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非常落后,而随着蒸汽机、电力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工业革命使得社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反方辩手:辩题,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尽管科技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但是社会的进步并不完全依赖于科技的发展。

首先,科技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导致一些工作岗位的消失,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其次,科技的发展并不一定能够解决社会的根本问题。

比如,尽管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延长人们的寿命,但是社会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再者,科技的发展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

比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引发一些伦理争议,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名人名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谨慎使用。

”。

经典案例,环境污染问题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一个典型负面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科技的发展也为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社会的进步与科技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科技的发展并不是社会进步的唯一因素,我们需要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怀。

辩论辩题的辩证分析

辩论辩题的辩证分析

辩论辩题的辩证分析正方:辩题,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首先,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电力等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其次,科技进步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比如,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更多的疾病可以被治愈,延长了人们的寿命。

再者,科技进步也可以促进社会的文化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更加便捷地传播,有利于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因此,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反方:辩题,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非完全积极。

首先,科技进步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加剧。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加剧贫富差距,使得社会分化更加严重。

其次,科技进步也可能带来环境问题。

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使得地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再者,科技进步也可能带来社会稳定的问题。

比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从而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具有负面的影响。

名人名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技是人类的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

”这句话表达了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

经典案例: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化、环境污染等问题,这就是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的一个典型案例。

综上所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因此,我们需要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整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整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整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章:科学、技术与⼯程的⼀般特点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程三元论的思想?谈谈你对这⼀结构模式的看法。

P11答:我们不但不应该和不能把科学与技术混为⼀谈,⽽且也不应和不能把技术和⼯程混为⼀谈,它们各有其特殊的本质或本性。

应该在承认三者存在本质区别的前提下认识和把握科学、技术与⼯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互动关系和转化过程。

科学、技术与⼯程三元论由李伯聪教授提出,第⼀,技术是进⾏⼯程活动的前提,它深刻影响⼯程过程和成效,没有⽆技术的⼯程;另外在⼯程活动中,除了技术之外,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理等⽅⾯的要素和内容。

第⼆,技术应⽤于⼯程,对⼯程有引导和限定作⽤;⼯程则对技术进⾏选择和综合。

第三,从哲学上看,技术是⼀个可能性的条件和可能性的空间,⼯程则是现实过程和现实存在。

科学、技术与⼯程是三个不同的对象,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它们有本质的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他将这种观点称为“科学技术⼯程三元论”。

2.如何理解科学的特征?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区分科学、⾮科学与伪科学?P14答:解释:科学是关于⾃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科学是⼀种知识,但并⾮所有的知识都是科学。

)从六点理解科学的特征:1.科学的解释性和预见性:科学不仅仅是对事实的简单判断和描述,⽽且要解释事实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即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科学还应该能够预见⽬前尚未观察到的、但却能够被以后的科学实践证明的⾃然现象。

)2.科学的精确性: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之⼀就是数学⽅法和实验⽅法相结合,数学在科学中的应⽤使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有了精确性的特征。

3.科学的可检验性:科学作为对事实的解释并⾮笼统的、⼀般性的陈述,⽽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这些命题在可控的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的精确性使其具备了可检验性的特征,因⽽也就使其具有了可错性或可变性。

5.科学的系统性:科学活动是通过对科学问题进⾏系统性的研究来获取知识的过程,根据⾃然界的有机联系,对事实的有组织的、系统的阐明与理。

自然辩证法第十五章_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十五章_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发展模式
• 发展由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与价值观 念等诸多因素组成,发展模式是对这诸多因素、 过程、方面组成的作为有机整体的社会活动的一 种抽象和概括,是对真实历史过程或有意识活动 的一种近似的反映。 • 历史上,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路线和世界经济中 心的转移路线大体上是一致的,呈现出正相关, 前者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后者 是英国--德国---美国。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
•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在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日益成为 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最为强劲的增长点, 并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影响着人类的 命运与前途。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20世纪初,科技进步 对GNP增长率的贡献 率仅占10%~15%左右; 20世纪中叶,上升到 40%以上;20世纪70 年代以后,上升到 60%以上;20世纪80 年代上升到60%~80%。
• OECD的说明(定义):NIS是一组独特的机构的网络,它 们分别地和联合地推进新技术的发展和扩散,提供关于形 成和执行关于创新的政策的框架,是创造、储存和转移知 识、技能和新技术的相互联系的机构的系统。 • 另一种定义(考虑到“产—学—官”内核):NIS也就是 通过国家范围内的技术创新(企业主体)、制度创新(政 府主体)和知识创新(学术界,即高校与科研机构为主体) 为内核的互动和整合,从而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开 放式网络系统。 • NIS建设,也就是从国家的宏观层面上,促进整个创新系 统中不同部分、不同要素之间的协同,促进不同创新行为 之间的整合与互动。成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基础设 施,成为社会发展、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壁垒(知识壁 垒,绿色壁垒)和增进国家竞争力的引擎。

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社会作用——自然辩证法课件

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社会作用——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六讲 科学技术发展的 动力和社会作用
1
主要内容
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论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动力 四、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作用 五、科学技术对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作用 六、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 七、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2
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论
25
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关系: 一方面,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是相互联系、相互
统一的。 另一方面,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又是相互矛盾的。
26
2.技术实践和技术规范的矛盾
广义的技术实践是指人们创造和发展技术的一 切活动,包括制定技术政策、实施技术管理以 及技术的发明、设计、试验、试制、推广应用 等。
第五,要保持并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就要重视 人的决定作用,就要不断扩展和强化人类对自然 科学知识的需要。
5
(二)自然科学发展动力的多样性
1.心理动力:就是能引起和促进人们发生科学创 造行为并进而推动科学发展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 和。它是科学主体发生科学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也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微观动力。主要包括:
4
几点启发:
第一,自然科学的发展归根到底体现为知识的增 长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
第二,引起自然科学知识产生和发展、导致科学 事业不断兴旺发达的直接原因是人们所从事的认 识和研究活动。
第三,人们从事认识和研究活动的动力来自于人 们的各种各样的需要。
第四,人的需要是推动自然科学(知识、活动、 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理论结构中的逻 辑矛盾。一般称之为悖论。
一般说来,悖论总是相对于某一科学理论而言的。 相对于原有科学理论系统,悖论是逻辑矛盾;相对 于新科学理论,悖论则是新生科学的胚胎。

自然辩证法之科技对社会发展影响

自然辩证法之科技对社会发展影响

自然辩证法之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自然辩证法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察看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各门详尽科学中的重要哲学问题,其学科内容主要由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整体看法和根本看法)、科学技术观(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看法)、科学技术方法论(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三部份组成。

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系统的向来。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关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看法。

科学与技术既相差异,又有着十分亲近的联系。

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系统极其相关的活动。

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想科学。

技术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

侠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

科学活动主若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性活动;技术活动主若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

科学和技术是辩证一致的整体。

现在经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 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灿烂灿烂的时代。

人类的智慧在科学与技术上得以舒畅淋漓的发挥。

人们利用技术令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空前未有的程度。

随着现代科技大踏步前进,依赖高新科学技术,人类不停拓展自己的生计空间,步入了物质上相对富饶的阶段。

21 世纪是知识不停创新、科技日异月新、世界深刻变化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亲自利益息息相关。

现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回首过去,我们能够欣喜地看到一个令人惊诧的世界:计算机的发展令人类进入了数字时代,航空技术的进步令人类进入太空,研究宇宙的神奇,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人类的巨大进步。

利用自然辩证法看待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制度文明进步之间的关系

利用自然辩证法看待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制度文明进步之间的关系

利用自然辩证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文明之间的关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中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 5 7 5 页)我们从这段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终密切地注意着科学上的各种发现,高度地评价和探讨着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规律。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人们很少注意科学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很少看到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

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简单来说,科学是人类借此获取对外界环境进行控制的行为模式,是一种理论形态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而技术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依据规律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活动及所形成的方法和手段。

在当代,科学与技术更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使得两者常以“科学技术”的一体化形式出现。

(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互动关系探究)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在社会生产进步中的直接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大。

然而,人们对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制度文明进步的关系却认识不一。

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与社会制度文明进步程度,从来都是人类会发展状态的重要标志。

一个具体的社会制度是通过它的所有各方面内在的统一而形成和发展的。

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结果能够直接推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调整。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主要的推动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必然使其与社会各个子系统的发展产生牢固的联系,对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项制度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不利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和调整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政治设计和制度保证。

自然辩证法: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之欧侯瑞魂创作工程硕士班张弦绪论几百年来,整个人类物质文明的大厦,都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成分割的联系。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更。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本文将从科学与技术的概念入手,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一、科学的概念科学的实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实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后,将这些认识综合起来,并通过概念系统形成的知识体系。

第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是一个发生知识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科学在分析、研究事物过程中,不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又不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

第三,科学是生产力。

科学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第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示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

自然科学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重大特点。

1) 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2)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科学的实质属性主要有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主体际性。

二、技术的概念1.技术的实质技术是指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含技术理论。

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技术在实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发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技术作为表示人对自然能动作用的关系范畴,特征体现出独特的辨证性质:1、自然性和社会性 2、物质性和精神性 3、中立性与价值性 4、主体性和客体性 5、跃迁性和累积性。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七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七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
一、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
1. 英国 : 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 德国 :19 世纪末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3. 美国 :20 世纪取得经济霸主的地位 4. 日本:战后迅速崛起 5. 亚洲 “ 四小龙 ”: 东亚奇迹 6. 走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
三、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管理的进步 (三)科学技术与决策的民主化源自三、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1. 科学技术与三大差别 2. 科学技术与社会分层 3. 科学技术与世界格局
三、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
4.在国际贸易结构中技术贸易 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1)非实物形态的贸易比重相对提高. (2)技术贸易与专利贸易已相对独立. (3)技术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占主导地位.
一.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功能
(二)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 所谓社会生活质量 ,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
居民实际享受到的社会发展成果的状况和 程度;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人们对生活满意 程度的全面评价 , 包括日常生活的舒适、 愉快、 安全和方便等。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管理的进步 1. 科学技术与网络管理 2. 科学技术与 " 电子政府 "
“ 电子政府 ” 的内容
◆ 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网络上获取信息 ,
包括机构内部的工作流信息和从机构外部获取的 业务信息;
◆ 政府机构的信息放到网络上 , 供社会了解
和使用 , 即政务公开;
◆ 政府事务在网络上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处理 .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
二、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与社会进步

自然辩证法与社会进步

自然辩证法与社会进步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是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它强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以及事物中的内在矛盾与变化。

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和原理与社会进步有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对社会进步的启示。

一、自然辩证法的整体观念与社会进步自然辩证法强调整体性,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存在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类似地,社会也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整体。

社会的各个方面和组成部分都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理解整体性的概念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二、自然辩证法的内在矛盾与社会进步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种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类似地,社会中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例如阶级矛盾、社会利益的冲突等。

这些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社会进步的实现需要正视和解决这些内在矛盾。

三、自然辩证法的变化观念与社会进步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

这种变化是由于内在矛盾的作用。

类似地,社会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社会的进步是在这种变化中实现的。

社会进步需要超越旧的理念和制度,引入新的观念和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四、自然辩证法的适应和应用与社会进步自然辩证法强调适应和应用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认识和利用事物的规律,可以推动事物的进步。

类似地,社会进步需要理解和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

只有适应时代变革和社会需求,才能实现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五、自然辩证法的创新和发展与社会进步自然辩证法强调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类似地,社会进步也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改革和创新,可以解决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整体观念、内在矛盾、变化观念、适应和应用以及创新和发展等原理和观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论文:怎么看待科学与文化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论文:怎么看待科学与文化的关系

论文题目:科学与文化的关系班级:硕研12-6班姓名:***学号:**********科学与文化的关系陈万昊硕研2012级6班2012020601摘要:随着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加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的加强,科学与社会的互动、科学与文化的冲突、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中存在许多亟待探讨的课题。

本文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论述科学发展、文化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一致性,阐述了科学和文化的互动和整合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科学社会文化人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

尼采认为人们容易忘记,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按照科学系统论的观点,科学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是开放的;科学系统通过与外部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形成自身的结构、功能并发生进化。

与科学系统关系最密切的外部环境系统是文化系统,它是科学系统的母系统,对科学的生存和进化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人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级层次,文化系统又是该系统的子系统。

由于文化背景具有时空特性,不同的“文化层面”和“文化模式”将产生不同形态、不同模式的科学,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各自科学发展的殊途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本文试图从科学和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一、科学与文化的发展互动对科学和文化研究,还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

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摘要本文简述了自然观的有关概念,并对其产生、发展、变革过程做了简要梳理。

人类自然观的变革与科技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科技的不断进步使我们能够加深对自然界的了解,同时通过准确的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又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协调才能生存和进步.关键词自然观科学技术演进发展1、自然观概述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体。

人类从自然界动物群中“提升”出来以后,作为社会的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联系。

自然观即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和最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

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

因此,自然观既不像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像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自然观是由生产实践和科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的水平来描绘自然界的图景。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2、人类自然观的演进历程概括地讲,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臣服于自然,自然完全主宰人类的命运。

史前时期,人类尚处在蒙昧的状态,人类由于经验的稀少和大脑发育的不完善,自身始终不能从自然中分离出来。

2)“去魅化”阶段,即人类意识的觉醒,自然不断人化。

随着人类制造—-使用工具的技术不断成熟,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的情况便不断的减弱,随着技术(此时还只是简单的工具,还是物化的自然)的发展人类踏上了“去魅化”的发展道路,自然不断的被人类了解,由服从于对自然不可知的恐惧之中渐渐的走出来,“去魅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化的过程,而这一切的动因则来自技术的介入。

自然辩证法(自己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自己整理版)

1、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答: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紧密的。

首先自然科学可以说就是自然哲学。

而古代科学和哲学基本上就是一体。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没有不关注自然的。

比如毕达哥拉斯就是著名的数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影响了欧洲几个世纪。

近代哲学转变也是以自然科学为前提的。

如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有着很身后的形而上学的味道。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那,这首先是哲学的本性所决定的,哲学的目的就是研究世界上所有问题的本原性问题,作为自然存在物,也是不肯能游离于哲学之外的。

引一段爱因斯坦的话: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通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但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共性、普遍性;自然科学是关于特殊领域的规律的学说,是个性、特殊性。

二者在研究对象和规律的使用范围内都有明显的区别。

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的研究需要接受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

2点评“人类中心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一.人类中心主义(1)进步性:人类中心主义是伴随着西方人本主义的出现而产生的文化观念,起初,它对于唤醒人类的主体意识,摆脱自然对人的束缚、控制,实现人自身的独立,具有启蒙性的作用,使人类从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状态。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被逐步强化,在这个过程,它也激发了人们的创造热情,鼓舞人们战天斗地,不断的按照自身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自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推动着社会历史的整体进步。

(2)局限性:人类中心主义发展到极端,必然导致无视自然界对人的优先性存在、自然界的承受能力以及各种原始协调的关系,完全根据人自身的需要、愿望去掠夺、索取自然界,甚至无视自然规律的存在及其对人类的制约性。

浅论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

浅论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

浅论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摘要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一是从科技在社会文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阐明了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论述了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的制约作用。

同时,还对现代高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了反思,并力图还科技以本来面目。

最后,借鉴国外有关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对中国当前科技创新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字: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浅论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首先来讲,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源泉,科技创新指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和突破,具体表现在科学理论方面出现新的原理、新的概念或新的领域,出现新的知识体系或原有的知识体系更充实,更和谐;在技术方面则出现新的或改进的工具、方式、方法、操作程序,新的工艺流程等。

科技创新有程度之分:一是局部创新,它仅在科技某一领域发生;二是全局性创新,它使整个科技面貌发生全新的变化,这种创新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科技革命。

当然,二者不是截然对立的:全局性创新往往始于局部创新,是由局部创新发展而来的。

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创新符合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渐变和突变规律,没有渐变就没有突变,突变是对渐变的肯定,同时又是新的渐变的基础。

科技创新概念现在才引人注目,但科技创新活动本身确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甚至可以说,一部人类社会史,也是一部科技创新史。

社会的进步必然伴随科技的创新,社会的飞跃必然伴随重大的全局性科技创新。

换言之,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源泉。

正如英国科学家、科学哲学家贝尔纳所说“科学……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它起初是技术变革,不自觉地为经济和社会变革开路,后来它就成为社会变革本身更加自觉的和直接的动力了。

”【1】正如我国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

15日4时35分,“玉兔号”月球车驶上月球,在月面印出一道深深痕迹。

嫦娥玉兔,各有"四宝"。

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发展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发展是一种哲学观点,旨在通过深入了解自然规律以及理解社会的复杂性,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观点通过强调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种理论框架,探讨了人类与环境、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它们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1.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念自然辩证法是指一种将自然与社会结合起来探讨的哲学观点。

它强调自然界和社会世界是相互作用的系统,不存在孤立的个体。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并通过相互作用来维持整个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在社会层面,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也起到类似的作用。

2.自然辩证法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自然辩证法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它提醒我们必须保护和保持自然环境的平衡。

通过深入了解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其次,自然辩证法还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仅仅关注每个个体的利益而忽视整体社会的利益是不可持续的,也无法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3.自然辩证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在可持续发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要求我们实施可持续的自然资源管理。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和利用自然资源,确保其不被过度开发和破坏。

其次,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公正和平衡的社会体系。

这包括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以及确保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机会和权利。

4.自然辩证法与社会进步的互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与社会进步的实现密切相关。

通过深入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互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社会变革的挑战。

同时,自然辩证法还提醒我们不断创新和进步的重要性。

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 在生活方式方面,从渔猎经济时代的游动迁徙和农
业经济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向工业经济时代的 商品经济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呈现出新的特征。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9
• 在交往方式方面,交往手段的变革发生了
巨大飞跃,特征之一就是交往手段的符号 化转向数字化的趋势。 • 在思维方式方面,从渔猎经济时代的直观 思维方式,农业经济时代的形象思维方式, 工业经济时代逻辑思维方式或分析性思维 方式,走向整体性思维方式。 •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与社会形态的变革与 文明的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26
• 第三,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与增加的体制。
• 建立科学技术共同体交流与合作的各种学会, 创办期刊、杂志、会报,发布研究报告,通 过同行评议、专家评审、发表论文、评奖, 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增长。完善科学技术中 介服务体系,高风险的研发投入(风险投资) 更需要通过社会化中介机构来推进。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0
二、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
(一)引发技术创新模式的改变
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 从产品创新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甚至国家 创新体质的根本形成,都充分体现了对科学 技术的依赖。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1
• (二)推动生产力要素的变革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8
•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了 广泛的影响。
• 在生产力方面,生产技术从手工化、机械化、电气化、
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自然辩证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文明之间的关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中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 5 7 5 页)我们从这段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终密切地注意着科学上的各种发现,高度地评价和探讨着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规律。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人们很少注意科学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很少看到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

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简单来说,科学是人类借此获取对外界环境进行控制的行为模式,是一种理论形态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而技术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依据规律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活动及所形成的方法和手段。

在当代,科学与技术更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使得两者常以“科学技术”的一体化形式出现。

(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互动关系探究)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在社会生产进步中的直接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大。

然而,人们对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制度文明进步的关系却认识不一。

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与社会制度文明进步程度,从来都是人类会发展状态的重要标志。

一个具体的社会制度是通过它的所有各方面内在的统一而形成和发展的。

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结果能够直接推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调整。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主要的推动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必然使其与社会各个子系统的发展产生牢固的联系,对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项制度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不利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和调整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政治设计和制度保证。

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关系的变革。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社会分工、社会关系就与当时的技术状况相关。

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导致了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现,有了奴隶主和奴隶的对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

从历史角度看,在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获得新的生产力的主要源泉,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改变的主要力量。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最终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在生产领域引起一系列变革,而且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经济其他领域的变革,这就导致了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更新。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生产的产品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资源和资金的配置,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和日益高级化。

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产业转移,其驱动因素主要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和改变社会关系的杠杆。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蒸汽机和大机器生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业方式,推进了工厂制度的确立进程,但它同时又扩大了工业与农业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立。

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拖拉机、汽车、电力、化肥、农药的应用则缩小了工农差别、城乡差别。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又为逐步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创造了条件。

科学技术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影响,不仅限于一个国家之内,而且还表现在世界格局上。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发达国家间的关系,都与各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实力相关。

当然,只靠科学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阶段与阶段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

科学技术促进上层建筑的变革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经济基础的改变。

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改变,上层建筑也必将随之发生变革。

科学技术发展对于上层建筑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意识形态方面,而且表现在社会制度方面。

先进的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战胜落后的社会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它创造了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

而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到底又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决定的。

正因为这样,社会主义要想在同资本主义的竞争中最终获得胜利,就必须为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它可以而且应该以更大限度的灵活性不断改革各种社会体制,不断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政治的性质和内容没有直接的作用,但科学技术手段可以被应用于不同的政治目的,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会影响到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促进政治的民主化和社会进步。

科学将进一步成为国家、政府乃至国际间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国际条约的依据,成为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

从而建立起更为公平、公正、民主、法制、和谐、协调的社会形态。

科学技术发展是社会制度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

而且,虽然科学技术发展不会直接地立即地引发社会变革,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文明进步状况(因为社会变革、社会制度文明进步是在科学技术发展促使生产力变革的前提下,在错综复杂的过渡形式中,经过一系列中介环节才能实现的),但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却从根本上、从终极意义上要求着、决定着社会制度不断文明进步。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在世界范围内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的格局。

历史表明,几乎每一次科技革命的结果都会引起国际政治关系格局的变更。

具体表现为:第一,科技发展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加之资本投向的转变,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对立;第二,科技发展可以给后进国家赶上并超过先进国家提供机会,结果必然改变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第三,科技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复杂化,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就,在经济上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当前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尖锐的政治问题;第四,科技进步使地理国界的作用日益淡化,市场国界、政治国界、民族国界甚至历史国界都正在成为研究、开拓与利用的对象,每个国家都在复杂、动态的多边关系中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第五,科技发展使全球一体化世界格局形成。

髙科技所具备的技术复杂、规模庞大的特点决定其发展需大量科技人员和巨额的经济支持。

因此,国际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一种趋势,从而使各国间的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各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家之间经济、技术、政治的相关性日益密切。

各种地区性集团和一些功能性世界组织应运而生正是这一潮流的表现。

当然,也应该看到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对世界政局稳定性的影响是双重的。

它既可增强世界政局的稳定性,又会成为引发国际冲突的因素。

因此,科技的应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才有意义,只有应用得当才可以解决世界上一些可能导致不稳定的问题,如贫穷引发的问题。

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政治、系统决策、运行、控制和反馈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制度的建立,都要立足于客观实际,而要真正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全面的了解和真实的把握,必须借助于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开展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行严格考评和客观论证。

在社会规则的决策、起草、论证、通过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离不开专家学者的广泛参与和全面合作,呈现出明显的科学化倾向。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制度的建立和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在当今时代,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等高新技术产品对社会制度的作用尤为明显。

(3)科技创新对特定社会环境的需求推动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和调整。

实践证明科技进步本身也需要特定的制度设计和文化环境,例如必要时候的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体系激励机制的发挥,正确的科技观、人才观,具体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和引导都是不可缺少的。

合理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存在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本身就包含着进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和调整,推动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

人类社会制度文明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

同样,科学技术发展也需要社会制不断文明进步其创造越来越良的客观环境、发展机制,特别是需要社会制度能够朝着越来越有利于人民群众科学文化水平的高并由此为每一个人个性的充分发展造先决条件 , 越来有利于培养出更多优秀科技人才并有利科技人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越来越有利于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应用为全社会、全人类享有的方向不断地文明进步。

换句话说,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绝对不是消极的。

科学的本质是追求真理。

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终极目的是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协调发展服务,为全人类的利益服务。

而社会制度可以是有利于、也可以是极端地不利于科学本质的实现的;可以导致符合、也可以导致极端地背离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终极目的的社会举动。

例如 ,西方中世纪的一段时期之所以被称为黑暗时期对于那些严重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落后的社会制度来说,这样的社会制度必将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将严重地影响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因而其本身终究会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会由于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而被淘汰、被更新。

封建社会制度就是这样被淘汰、被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所取代的。

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更加普遍的应用,无论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人民群众的主观愿望,都需要社会生产、社会活动、社会管理进一步科学合理化,需要在社会生活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之间进一步建立起协调的关系。

因而原先的社会制度必须继续进化、不断文明进步。

我国在建立的制度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