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

(一)心血管系统药物

1.抗心律失常药物

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具有一定的致心律失常作用。Ⅰc类药恩卡尼、氟卡尼等易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Ⅰa类药奎尼丁和Ⅲ类药索他洛尔、溴苄铵等易致尖端扭转型室速;β受体阻滞药、钙通道阻滞药等易致室上性心律失常。

(1)Ⅰa类药物“奎尼丁晕厥”是由于奎尼丁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所致。其发生率约0.5%~9%,大多数病人在用药后的1周内发生,少数病人可在用药一年后发生。普鲁卡因胺的致心律失常发生率远低于奎尼丁,其致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在静脉给药时。QT间期过度延长,心动过缓,慢性充血性心衰,低血钾、低血镁等电解质紊乱均可提高药物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2)Ⅰc类药物1988年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s, CAST)的临床研究表明这类药物可增加心肌梗死后患者的病死率,主要原因是增加患者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该类抗心律失常药诱发的心律失常多为单一形态的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其发生与折返形成密切相关。

(3)Ⅲ类药物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延长APD和ERP能有效地终止折返激动,抑制程序电刺激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降低除颤阈值。然而1994年对d-索他洛尔进行的临床试验(survival with oral d-sotalol, SWORD)结果显示,该药不但没有降低心肌梗死后病人的病死率,反而使其增加。与安慰剂组比,d-索他洛尔使病人死亡率增加一倍。女性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病死率发生可能与d-索他洛尔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密切相关。

2.扩血管药包括前列环素(prostacycline),普尼拉明(prenylamine),利多氟嗪(lidoflazine),苄普地尔(bepridil)。

3.正性肌力药包括氨力农(amrinone),米力农(milrinone),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地高辛(digoxin)。

(二)非心血管系统药物

除了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心血管药物可致心律失常外,很多非心血管药物也可引起心律失常。包括抗精神病药,如吩噻嗪类,氟哌啶醇;抗抑郁药,如丙米嗪(imipramine)、马普替林(maprotiline)、曲唑酮(trazodone);抗组胺药,如特非那定(terfenadine);抗微生物药物,如红霉素(erythromycin)、氯喹(chloroquine)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