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昆虫记》导读教学设计
![《昆虫记》导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afdd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3.png)
《昆虫记》导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昆虫记》是美国知名文学家爱威·赫尔伯特(Ernest Hemingway)的经典名作,于1938年出版。
故事背景设定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的美国,以日记的形式刻画了主人公罗伯特·学渊的艰苦求学之路和美好家庭生活。
罗伯特与他的哥哥们结伴去寻找蝈蝈,遇到蝈蝈之父,一位小时候盲眼的老人,他们结缘,共同发掘蝈蝈独特的奥秘。
这部小说以罗伯特与蝈蝈之父共同努力,把一整箱蝈蝈安全送到学校的故事为核心,将罗伯特对自然、人生哲学以及身份认同的探索纳入故事之中,刻画了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改变自我、爱情之路以及亲情错综复杂的关系,最终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认识与热爱爱威·赫尔伯特的文学作品《昆虫记》;
2、从艺术的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现实;
3、借助课文中的语言去领会文学作品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重点
1、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
2、学习语言表达手法;
3、探究文学作品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自由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经历或实践思考文学作品的意义。
2、播放影片:介绍文学作品《昆虫记》的简介,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5c39b5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8.png)
《昆虫记》导读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昆虫记》,激发阅读《昆虫记》的兴趣;(重点)2.体会《昆虫记》文学性语言;(重点)3.学习法布尔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和探究精神;(重点)4.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难点)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来看一个蝉的视频。
(播放视频)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找到就爬上去,用前足的勺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
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
师:这段视频配一旁出现的字幕,是法布尔写的,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法布尔通过不一样的视角,把蝉换皮的过程以慢镜头的方式呈现出来,很有意思的。
师:与以往的科普作品不一样,一本科普书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很有趣,而且作者也被称为掌握田间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在我们课本上131页有这么一句话: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
——罗斯丹那么我们就通过品语言、悟哲思、学探究三个方面,一起走进法布尔的不一样的《昆虫记》。
三、不一样的语言师:读一本书,目录是纲领,是主要内容的体现。
同学们,请打开我们这本书的目录,你能从我屏幕上的一些称呼找到相应的昆虫吗?昆虫昵称螳螂——美丽的“杀手”蝉——树林歌唱家蜷蜂——田园中的提琴家孔雀蝶——大自然的舞姬绿蝇——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高级净化器)狼蛛——天才的纺织家董火虫——发光的肉食者蜕螂——清道夫、清洁工师:总结一下,你们都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明确:对呀,书中对昆虫的称呼,正体现法布尔对昆虫习性的研究。
《昆虫记》导读教案
![《昆虫记》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86c3f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f.png)
《昆虫记》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掌握昆虫的分类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了解法布尔及其《昆虫记》教学难点:掌握昆虫的分类和特点2. 第二课时:阅读《昆虫记》选段,分析昆虫的生活习性教学重点:分析昆虫的生活习性教学难点:理解昆虫的生命意义3. 第三课时:讨论《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感受作者的观察与描绘教学重点:欣赏《昆虫记》中的精彩描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能力4. 第四课时:观察身边的昆虫,进行实地考察教学重点: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教学难点:关爱生命,提高环保意识5.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布置阅读拓展任务教学重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昆虫记》选段,分组讨论昆虫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 观察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昆虫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4.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5. 布置阅读拓展任务: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其他章节,或者寻找其他关于昆虫的书籍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阅读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分享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昆虫记》原著或简化版教材2. 昆虫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 实地考察场地及相关设施4. 学生阅读记录表及相关评价工具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第六课时:昆虫记艺术价值的探讨教学重点:分析《昆虫记》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活动设计:组织学生探讨《昆虫记》中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教学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8a20d03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6.png)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1、走进昆虫王国,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昆虫记》基本常识】《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英文名称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作者简介】法布尔(Jean-Henri Fabre, 1823~1915年),1823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47 年,来到阿雅克修中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了他人生选择的两位学者,他从此打定主意,教学之余潜心研究昆虫。
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
达尔文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在《物种起源》中称法布尔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
【《昆虫记》内容简介】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特征的描述等。
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b8e0c9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9.png)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目标】1.学习恰当地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书,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并感受到作者对昆虫的爱,对微小生命的爱。
2.体会作者运用全面细致的观察、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以及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3.感悟法布尔热爱自然、尊重生命、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法布尔作为一名文学家和科学家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到法布尔那细腻的笔触和无与伦比的观察力,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三位新朋友,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依次屏显蝉、大孔雀蝶、萤火虫的名片,并解说)首先登场的是蝉,它是有名的旷工,天生的歌唱家,最擅长表演金蝉脱壳呢!下面这位呢,大孔雀蝶,欧洲最大的蝴蝶,美丽迷人,是无与伦比的禁食者。
这一位大家不陌生,萤火虫,法语俗称“发光的蠕虫”,看似天真温顺,实则是一种食肉动物。
同学们,这三位新朋友都来自迷人的昆虫世界。
今天就让它们作导游,带着我们乘坐“昆虫号”列车去昆虫世界旅行吧!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检查预习,明确读书方法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再结合书上122页的科普作品的“读书方法指导”,明确科普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课件显示科普作品特点和阅读方法,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任务二:给昆虫做分类《昆虫记》中介绍的昆虫种类繁多,容量巨大。
同时,作者又对每种昆虫的研究过程、观察结果进行了细致深刻的记述,可谓包罗万象。
请你通读全书,同桌中间合作完成任务:给书中的昆虫做分类。
学生作品展示:按照昆虫技能分类建筑师:蝉、隧蜂空气净化师:圣甲虫、食粪虫、粪金龟捕猎高手:螳螂、萤火虫歌唱家:蝉、绿蝈蝈、蟋蟀导航家:大孔雀蝶、小阔条纹蝶育儿专家:象态橡栗象、郎格多克蝎......任务三:“我最爱的昆虫”展示请从书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昆虫,精读相关篇目。
为它设计一张昆虫展示法布尔不仅生动详尽地记录这些小生命的体貌特征、习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而且记录了自己观察和探究这些内容的详细过程。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昆虫记名著导读》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昆虫记名著导读》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2332bb7f1922791688e89e.png)
体会到法布尔那细腻的笔触和无与伦比的观察力,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法
合作交流、引导揣摩
学法
查词典、看注释,借助工具书,发挥想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彰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展示法布尔的图片及名字),大家根据自己课前查阅资料的情况,说一说你对法布尔的了解。
《昆虫记》没有一般文学作品、一般杆情散文搔首弄姿的俗态,文风质朴,别有风趣,自成一格,所以能够成为传世之作。―罗大冈法布尔一生勤奋、博学,除精于昆虫学研究之外,在植物学、数学、物理学及化学诸领域也造诣颇深,而且具备古代史、古代神话、诗歌、音乐、绘画、文学等多方面素养。
读《昆虫记》时,不仅要了解昆虫世界的奥秘,也应领悟到“法布尔精神”。法布尔精神高度概括为两个字:求真。这位饱经沦桑、追求不止的昆虫学探索者,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与对待研究的惊人毅力足以赢得人们的崇高敬意-(译者)王光
五、拓展阅读,提升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导读里《昆虫记》的节选——《蟋蟀的乐器》,加深对法布尔及其《昆虫记》的理解。
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选文是如何体现法布尔的精神以及《昆虫记》既是一部生物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的特点的?
六、读后体会,升华情感。
1、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某种昆虫或者其他小动物,用文字细致地描绘出来。
2.用“特技表演”主持的语气,解说圣甲虫的“特写镜头”.
虽然是在烈日的炙烤下,但是对粪球的加工依然在紧张忙碌地进行着,你能够观察到旋工干起活来是这样迅速利落,让你肃然起敬。那活计以如此飞快的速度进行着:起初的雏形只是个小弹丸,如今已壮大成一领核桃那么大了,没过多久就能变成苹果那么大。我曾见过食量惊人的圣甲曳竟然旋出一个拳头大小的粪球。这必定需要几天的工夫吧!制作完需储备的食物,就需撤离混乱的战场了,把食物运到合适的地方。这时候圣甲虫最令人惊奇的习性开始表现出来了,圣甲虫急急忙忙地上路了,它用两条长后腿楼住粪球,而后腿的锋利尖爪则插入粪体中去,起旋转轴的作用。它以中间的两条腿作为支撑,而以前腿带护臂甲的齿足作为杠杆,双足轮番按压,弓身,低头,翘臀,倒退着运送粪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91fda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3.png)
4.主题探讨:围绕《昆虫记》中所体现的自然观、生态观、人性观等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5.写作手法分析:分析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实验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6.课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其他章节,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昆虫,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通过深入分析《昆虫记》的文本,提升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2.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激发探究欲望,通过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生态内容,掌握法布尔对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与描述。
-品味作品中的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分析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认识到昆虫世界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昆虫的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举例解释:
-在讲解“黄蜂”章节时,重点分析法布尔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揭示黄蜂建筑巢穴的智慧和辛勤。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围绕作品中的主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见解,提高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名著导读《昆虫记》阅读 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昆虫记》阅读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e1c2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f.png)
《昆虫记》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阅读过程单”、“照片记录”等资料,对《昆虫记》进行阅读过程回顾。
2.开展“昆虫名片介绍”、“昆虫选美大赛”等活动,对《昆虫记》中的科学性和文学性进行阅读体验式分享。
3.聚焦《昆虫记》整本书阅读话题,展开小组研讨,在话题分享中,引发学生对科普读物展开探究性阅读。
教学过程:活动一《昆虫记》这样读(一)展示优秀“阅读过程单”同学们,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一起阅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们一起分享一下这位同学的阅读过程。
(二)展示阅读“照片、视频记录”《昆虫记》这本科普读物,我们已经读过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读书过程中的那些经历吧!1.查着资料读读书时用过这种方法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
2.带着问题读,重复读这种方法叫什么呢?可以把没有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如果实在弄不明白还可以和同学讨论或者和老师一起解答。
3.做着批注读用过这种方法读吗?也可以把读懂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悟。
4.比较着读分男女生读这两段,有什么感受呢?咱们还把《昆虫记》与其他的科普读物对比读来体会法布尔式的语言风格。
(三)交流分享阅读方法除了以上读书方法以外,你在阅读过程中还用了哪些好的方法,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大声朗读、制作昆虫名片、抄写好词好句、做阅读过程单……)小结:以后在阅读整本书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好的读书方法。
活动二《昆虫记》我分享(一)“昆虫名片介绍”分享1.欣赏精美“昆虫名片”在这次阅读《昆虫记》的活动,老师搜集到许多同学们制作的精美的“昆虫名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昆虫名片(PPT 出示图片)。
(板书:《昆虫记》我分享)2.介绍展示“昆虫名片”我们班的同学已制作了昆虫名片,这些昆虫名片各具特色。
我们也像刚才介绍“螳螂”的那位同学一样,来向小组同学介绍一下。
(各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一一介绍。
)学习任务A:小组轮流介绍。
B: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参与“最美昆虫”名片比赛,全班交流。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9eef9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e.png)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梳理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探究方法,探寻“法布尔精神”的内涵。
2.梳理法布尔的写作方法,探寻“文艺笔调”的内核。
3.理解《昆虫记》的科学研究求真、文学表现求真,都源于法布尔的“求真”精神,都源于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重点:
梳理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探究方法,探寻“法布尔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昆虫记》的科学研究求真、文学表现求真,都源于法布尔的“求真”精神,都源于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任务概览
任务三:致敬大师
展览特设“致敬大师”展厅,展示法布尔作为“昆虫学大师”观察和探究的经典案例,也展示法布尔作为“语言大师”的精彩片段及赏析。
请结合“我最爱的昆虫”所涉及的相关篇章,完成下面三个选题之一。
小结
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求真精神→科学的观察探究方法、真实而生动的写法
作业
展后任务:展览后记。
“法布尔精神”对你的生活与学习有哪些启发?请写下来,作为展览后记。
选题一:跟着法布尔学观察
选题二:跟着法布尔学探究
选题三:跟着法布尔学写作
选题一
选题一:跟着法布尔学观察
精读书中描述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精彩段落,结合实例总结法布尔观察的经验。
选二
选题二:跟着法布尔学探究
研读法布尔着力探究的若干个具体案例,总结他的科学探究经验。
选题三
选题三:跟着法布尔学写作
从写作角度分析《昆虫记》,摘抄精彩片段,进行鉴赏、点评。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0465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c.png)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科普作品”,了解科普作品的一般阅读方法。
2.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了解作家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大致内容,为整本书阅读做准备。
3.通读全书,重新为昆虫分类,了解选文之间的联系。
4.精读梳理最感兴趣的昆虫信息,借助昆虫展示卡片,了解关于昆虫的科学知识。
1.科普作品有什么特点?
2.如何阅读科普作品?
环节二:任务驱动
近期,学校初二年级将向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建议,开设“‘荒石园’昆虫云展览”,以此致敬法布尔精神。请你阅读《昆虫记》整本书后,完成相关任务,为这次展览做准备。
准备任务:展览前言
任务一:展厅命名
任务二:“我最爱的昆虫”展示
任务三:致敬大师
作业
预览《昆虫记》第二课时“课上学习任务”,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选题,精读《昆虫记》中感兴趣的篇目,圈点批注。
教学重点:
通读全书,重新为昆虫分类,了解选文之间的联系;精读梳理最感兴趣的昆虫信息,借助昆虫展示卡片,了解关于昆虫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了解作家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大致内容,为整本书阅读做准备。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环节一:明确方法
阅读语文教材124页的科普作品“读书方法指导”,圈画关键词。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展后任务:展览后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准备任务:展览前言
请你选择一个角度,为“荒石园”昆虫展写一段前言。所选角度包括:介绍法布尔、介绍荒石园、介绍《昆虫记》。
任务一:展厅命名
通读全书,请你给书中的昆虫分类。根据你的分类标准,为昆虫博物馆各“展厅”命名。
《昆虫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昆虫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5ef05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0.png)
《昆虫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昆虫记》,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法布尔的生平及作品特点。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昆虫记》的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
2. 《昆虫记》的主要内容、特点及价值。
3. 选取《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品读分析。
4.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特点,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简介、作品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品读精彩片段,分析作品主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与讨论。
4.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及作品背景。
2. 讲解《昆虫记》的作品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名著。
3. 选取《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品读分析,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哲理。
4. 组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与讨论。
5. 布置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熟悉程度和理解深度。
3. 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的丰富性和深度。
4.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欣赏并推荐其他文学作品。
七、教学资源1. 《昆虫记》原著或学生版改编本。
2. 法布尔的生平和作品的资料图片。
3. 阅读指导手册或相关worksheet。
4.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文本内容和图片。
5. 网络资源,用于拓展有关昆虫和生态学的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概述作品特点。
2.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作品选段,讨论作品中的自然观察和哲学思想。
3. 第三课时:学生分享阅读体验,讨论作品中的生命教育和生态观念。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d96d9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8.png)
此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他们在讨论中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这表明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今后,我将继续增加此类环节,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并区分《昆虫记》中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这需要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深入体会作者通过对昆虫生活的细致观察所传达的哲学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
-将阅读技巧有效地运用到名著阅读中,尤其是如何将文本内容与自身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深度阅读。
-在小组讨论中,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形成有深度的讨论。
最后,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提升阅读素养;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表达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及其创作背景,明确作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掌握《昆虫记》中主要昆虫角色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如蚂蚁、蜜蜂、蝴蝶等。
5.学会运用课内所学知下学科核心素养: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阅读《昆虫记》,增强学生对名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昆虫世界中感悟人生哲理,提高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3.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法国文学作品风格,拓宽国际视野;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8f3443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7.png)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记》文学常识和法布尔;2. 体会《昆虫记》的“有趣”和“有益”,即品味其内容、语言之“趣”,学习其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之“益”。
教学重点体会《昆虫记》的“有趣”和“有益”,即品味其内容、语言之“趣”,学习其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之“益”。
教学难点理解以“虫性”关照“人性”,理解书中的哲理表达,感悟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评价,导入新课师:有这样一本书,让名家推崇备至,请看大屏幕(PPT ):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
——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中国作家、翻译家)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夫(普通的昆虫学里已经说得够多了),却用了观察与试....验的方法,实地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
——周作人(中国散文家、翻译家)这部作品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名著《昆虫记》。
二、了解作者,走近作品阅读名著,我们首先要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师:老师这里整理了一份助读资料,我们请课代表上来给大家读一读吧!1823年12月,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方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
上小学时,他常跑到乡间野外,兜里装满了蜗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
法布尔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职位。
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靠自修,法布尔取得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两年后又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
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aa5ec5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f.png)
名著导读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新授课名著:《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1.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2.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1.教材分析:《<昆虫记>名著导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本篇名著导读重点介绍了法布尔的成就和《昆虫记》的突出特点和艺术魅力,并且进行了读书方法指导。
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一生致力于昆虫研究,他的《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书中, 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为一炉,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世界经典名著。
所以本篇名著导读的重点难点定为引导学生去感知虫性和人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但由于阅读经验尚浅,对阅读名著的方法、读透名著的内容、品味名著的艺术魅力等方面做得很不够。
因此,这堂名著导读课,通过介绍名著批注式阅读的方法以及《昆虫记》的作品特点,帮助学生读懂、读透名著,引导学生去感知虫性和人性。
这堂导读课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到法布尔那细腻的笔触和无与伦比的观察力,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人和大自然的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1批注阅读方法(4) 善于管理家务。
如: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
《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0003e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2.png)
《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昆虫记》是法布尔耗尽毕生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记下的笔记。
后来编写成书,共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
这本书语言生动有趣,详略得当。
阅读它,读者绝对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就像步入了童话世界,能充分领略昆虫世界的神奇。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尤其喜欢一些小动物、小昆虫,所以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从他们最常见的昆虫入手,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走进昆虫王国,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结合《昆虫记》选文,了解把握昆虫的习性,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教学重难点】结合《昆虫记》选文,了解把握昆虫的习性,体会法布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策略】讨论交流法、师生问答法【课前准备】上网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猜好吗?(出示谜面“一飞嗡嗡嗡,做事有分工,手提小花篮,整天忙不完。
”)同学们很聪明,像蜜蜂、蝴蝶、蜻蜓这些小动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昆虫,你们身边都有哪些昆虫,能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吗?(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的知识很丰富,其实有一本书,里面介绍了许多的昆虫,叙述了昆虫世界许多有趣的故事,他就是法布尔的《昆虫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昆虫记》,去探索昆虫的奥秘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出结论:
象态棣果象钻孔味钻到哪里, 内味― 卵探测器就可下到哪儿。 正当“产妇” 在橡果上下钻时, 它选用攻击点就必须让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工具都可以到达理想 的地点― 果仁底部。“产妇”的手摇曲柄钻完工,坑道也完成后,它就回转身 来,把腹部末端紧贴在那钻孔上。然后,它把“剑”拔出来,内味突露出来,毫 不困难地钻入锉屑阻塞的坑道。卵安置好后,这个工具渐渐回收,缩回到腹内, 一样是滴水不漏,大功告成。
杀新郎的凄美结局· 一我们在这出悲喜剧中, 收获人生的智慧——生命不
是享乐,也不是磨难,而是一种义务,是种族延续的神圣使命。
4. 隧蜂看门人― 隧蜂外婆精彩描写:隧蜂外婆形象感人至深― 只要最后期 限未到,它们就必须全力以赴地悟尽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它 们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的写照· 将隧蜂的行为与人类相比较, 昆虫的世界似乎 比人类更纯净些。
得出结论:
象态橡果象用它的长鼻子在橡果上钻孔,但将钻好孔的橡果遗弃了,没有 产卵。
提出问题 2 :
象态橡果象为什么要遗弃辛苦钻探的那些橡果?
建立假设:
它把长鼻尖端伸到井底深处, 如果井底的食物令它满意, 它就把卵产下一来; 如果井底的食物经仔细鉴定不符合要求令它不满意, 它就不再多往下钻探, 弃之 而去。
这部巨著所讲述的是昆虫为了生存而斗争的精彩故事。 作者在一丝不苟的观 察研究、 实验探究的基础上, 用散文的笔法, 对昆虫的本能、 习性、劳动、婚恋、 繁衍和死亡等进行了诗意的记录, 充满了对微小生命的爱, 使读者深受感动。 作 品生动活泼的语言, 轻松诙谐的风格, 使人情不自禁地被昆虫世界妙不可言的灵 性所吸引。
二、品味“史诗”笔法 (一)从法布尔对圣甲虫的解说中,任选一个角度品析“史诗”笔法
1 .人性化的描写。
2 .诗意的语言。
3 .细微的观察。
(二)教师示例
探求真理使法布尔成为一名科学家,而从热爱生命的角度讲,他又是一位 文学家。他时圣甲虫 “闪亮登场” 的描写, 满怀爱意; 对圣甲虫制作粪球的表演, 满怀欣喜;对圣甲虫运输粪球的漫漫征途,充满崇敬。在人性化的描写中,生动 活波的昆虫, 仿佛就是他的朋友和家人, 有时他又成了它们当中的一分子, 跟它 们同甘共苦,同悲共喜… …
实验过程:
我曾看见一条很小的象态棣果象的幼虫, 是我亲眼看着它孵出来的, 它在橡 果底部,婴儿最初几口是在轻轻地咬那些用丹宁酸调了味儿的絮状的新鲜面包。
得出结论:
象态橡果象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它清楚棣果底部多汁、易消化的小糕点, 才适合新生儿那虚弱的胃。因此,它只将卵产在适合新生儿生长的橡栗里。
提出问题 3 :
三、任选一种昆虫,创意解说与品味
四、学生活动
悦读展示: (方玉婷)
我来品位
1 . 意大利蟋蟀演奏片段: 法布尔是昆虫的好朋友。 他有着执着的探究精神, 对昆虫的生活习性及特点了如指掌, 并详细地描写出来, 毫不马虎。 最让人 感攀的是法布尔的童心和对生命的尊重。在意大利蟋蟀的“欢乐颂’,中, 他体察到了微小生命的快乐, 忘记了星辰的美景, 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之 中。
教学活动二:走进昆虫世界
一.解说昆虫生活
1. 用“动物世界”主播的语气,解说圣甲虫的“闪亮登场”。
那个生怕迟到而向着粪堆一溜儿小跑的是谁呢?它一直笨拙地挥动着自己 长长的爪子, 好像有一个机器在它的肚腹下面往前推着它似的; 它的那对棕红色 小触角大张开来,透着垂涎欲滴的焦躁情绪。它拼命地赶,它赶到了!还将旁边 几位食客撞倒了! 这便是圣甲虫, 它一身墨黑打扮, 在食粪虫中就数它的身材最 为高大, 而且它也是名气最大的一种。 古埃及人对它尊敬有加, 把它视作长生不 老的象征。 它已入席, 与其同桌的食友并肩战斗, 其食友们正在用自己宽大的前 爪轻轻地拍打粪球, 进行最后一道工序, 或者再往粪球上加上最后一层, 接着转 身而去,回家安安心心地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
在法布尔笔下, 自然界的昆虫都有精彩纷呈的生活, 有诗意盎然的情趣, 字 里行间渗透着令人感动的人文关怀, 是一部为生命欢唱的动人诗篇。 作者以人性 观照虫性,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这棵科学之树上, 人们不仅从中获得了知识和思想,还能撷取文学之花,智慧之果。
教学目标:
1 .品味昆虫生活,感受诗意笔法。
2 .整理实验报告,培养探究精神。
3 .走进昆虫世界,熏陶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1 .品味昆虫生活,感受诗意笔法。
2 .整理实验报告,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
走进昆虫世界,熏陶人文情怀。
教学准备:
浏览《 昆虫记》 。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解读法布尔
一、名人眼中的法布尔
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达尔文
昆虫学的荷马。― 雨果
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 融合热情与毅力, 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 令人感动不 已。― 罗曼· 罗兰
“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一的书。― 鲁迅
读起来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
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周作人
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 写 ) ― 罗丹
2.
甲虫食物被抢劫和慈母片段:从昆虫们的生活描绘中,我们看到了昆虫
福的家庭生活,有慈爱的母亲,有顽固的小脾气,有倔强的小个性,偶尔地侵占
别人的劳动成果,但更多的是吃苦耐劳的勤奋与智慧。
3.
朗格多克蝎观察日记片段: 法布尔为我们揭开了令人恐惧的蝎子世界的
人性化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优美的爱情,神圣的婚姻,新娘在“洞后残
我眼中的法布尔:法布尔对意大利蟋蟀的演唱会进行了精妙的描写。他名 命艇花丛中聆听蟋蟀们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我觉得法布尔是一个特别会,神人, 善于发现生活中奇妙的美好, 善于享受生活中细微的感动! 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 是他快乐的源泉。
2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解读法布尔” 是课前收集资料和初步浏览作品后的交流活动, , 让学生从名人和自已的角度,对《昆虫记》的伟大和“法布尔精神”有初步 的了解。 )
象态橡果象的卵是通过什么方式在离入口那么远的地方住下来的?
建立假设:
卵产在管道的入口, 幼虫在母亲钻好的孔道坑道里蠕动, 爬到储存幼儿食物 的那个偏僻地方; 卵是像一块石头一样掉进坑底的; 象态橡果象如布谷场一样寻 找合适的位置下蛋,然后用它的长味把它的卵输送到像果底部。
实验过程:
1 .通过查资料,我否定了自己的猜想,陷入尴尬万分的困惑中。
3 .用“足球比赛”直播的语气,解说圣甲虫的“漫漫征途”。
使劲儿啊!好了,它开始向前滚动了,依目前的情况,它定能被运送回家, 当然路途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少不了些磕磕绊绊。 这个困难说来就来: 圣甲 成碰到了一个料坡, 沉重的粪球要沿着料坡滚下去, 但是圣甲虫非要按自己认准
的来,偏要横穿这条天然道, 这可够大胆儿的, 稍一失足, 珠到一点碍事的沙子, 就会失去平衡,前功尽弃了。不出所料,它脚下一出溜儿,粪球便滚到沟里去了 这廿滑的粪球将圣甲虫带了一下, 结果它摔了个四脚朝天, 爪子在那胡乱, : 着。 最后它好不容易翻过身来,继续去追它的粪球了。
> > > 62
教学活动三:整理实验报告
一、阅读《 象态橡栗)
象态像果象是我们这一地区最引人注目的。 它的名字起得真妙! 让人产生许多联 想!啊!看它那副滑稽相,嘴上还叼着一只长烟斗卿这烟斗细得像马截徐红色, 近乎笔直,其长无比,以致橡果象只好抖着身子,使它伸直,以免折断,仿佛头 前伸出一支长矛似的。用它来做什么呢?
现在中国十分需要像法布尔的《 昆虫记》 那样的作品。― 茅盾
法布尔的天性与一个渺小的昆虫有相同之处,青年的法布尔可能把自己看
作昆虫。 在十分复杂、 冷酷无情的大自然环境中, 坚忍不拔地为个人与族类的生
存而斗争, 这就是昆虫的本性; 而法布尔则为他的学术研究与文学的理想, 至死
不屈地进行牛争。 《 昆虫记》 没有一般文学作品、一般杆情散文搔首弄姿的俗
(一)教师示例
如此长的一根尖桩,这样一个怪鼻子,橡果象― 一― 一一~气
《 象态橡栗象》 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l :
象态橡果象长长的怪鼻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建立假设:
用长杆工具钻橡果来开道,以便放置自己的虫卵。
实验过程:
1 .在野外观察象态棣果象钻孔,一个小时后,象态橡果象休息了,没有结果。
2 .我捉了一些象态像采象, 装入我实验室的金属罩网中, 我把长满橡果的树枝 置放在我的金属罩网圆顶上面, 一头浸在一盆水里, 以保持新鲜。 小树枝上放了 数目合适的配对橡果象, 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继续在实验室观察三天后, 象态橡 果象开始工作了, 我观察两个小时后, 家中三个人轮流值班, 连续不断地观察了 八小时后,没见结果。棣果象走了,遗弃了那个像果。
生命的诗篇
- <昆虫记》 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1982 一 1915 )以生花妙笔写成《 昆虫记》 ,原 著共十卷, 历时三十年。《 昆虫记》 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 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法布尔被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创导人”,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 尔”,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5 . 大孔雀蝶长途跋涉“美丽之约”片段:大孔雀蝶不远千里,不畏艰难,前 仆后继, 有如朝圣般来奔赴爱情之约, 让我们看到了昆虫世界炫目的美丽, 神秘 的爱情之旅,带给我们有如泰坦尼克号般绝美的温暖与感动…
6 . 蝗虫蜕变过程:令人厌恶的蝗虫,也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蜕变,我方知昆 虫世界竟然是个奇妙、可爱的世界。
2 .用“特技表演”主持的语气,解说圣甲虫的“特写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