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
脑血管畸形影像诊断PPT课件
罕见脑血管畸形,诊断需谨慎
详细描述
患者因颅内出血就诊,影像学检查显示脑静脉畸形,经过紧急手术和后续治疗,患者恢复良好,但仍 需长期随访。
05
脑血管畸形影像诊断的挑战 与展望
诊断准确性的提高
影像技术的进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如MRI、CTA、MRA等,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畸形的形态、位置和范围,提高 诊断的准确性。
总结词
典型病例,诊断明确
详细描述
患者因头痛、呕吐等症状就诊,影像学检查显示脑动静脉畸形,通过手术成功切 除病灶,患者恢复良好。
病例二: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的影像诊断
总结词
影像学表查显示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经过综合评估,采取保守治疗,患者病情稳定。
病例三:脑静脉畸形的影像诊断
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对影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能够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误差。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精准医学理念的应用
01
基于精准医学理念,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征,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风险。
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的联合应用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或外
图像分析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病变的位置、大小、 形态和密度等信息。
诊断与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鉴别诊 断,明确病变的性质。
报告撰写
根据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影像学诊断报告,包 括病变描述、诊断意见和后续建议等。
04
脑血管畸形影像诊断病例分 享
病例一: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诊断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形态,脑血管畸 形可分为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 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类型。
脑血管畸形
附: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
由于脑动静脉畸形盗血,造成畸形周 围的正常脑供血不足,使脑组织慢性 缺血。因而这部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 丧失了自动调节能力。一旦动静脉畸 形被切除,或其主要输入动脉被闭塞, 原来被动静脉畸形盗血的血液重新流 入慢性扩张的血管,一高流量注入微 循环,是病理性扩张的血管不能耐受 这种改变,导致血管源性水肿,毛细 血管破裂,脑实质出血 ❤
护 理 措 施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 病情观察及护理(血压、癫痫、头痛)等
护 理 措 施
术后护理: • 体位:全麻未清醒患者取侧卧位,意识清醒者抬 高床头15-30度,以利颅内静脉回流 • 病情观察及护理:神外术后常规护理 • 血压控制:术后估计有可能出现正常灌注压突破 现象危险者,可维持全身适度低血压4-7天 • 管道护理:引流管、尿管、cvc等 • 基础护理:口腔、会阴、皮肤等 • 营养和补液:流质--半流质--普食并静脉补液 • 用药护理:脑血管痉挛、抗生素、脱水药等 • 并发症的护理
脑动静脉畸形 (AVM)
神经外一科 汪亭
脑动静脉畸形定义
•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
管发生的变异,在病变部位脑动脉与脑静 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致使动脉直接与静 脉相接,形成了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 产生一系列脑血流动力学上的紊乱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 男性稍多于女性
脑AVM临床表现
AVM临床表现
出 血
癫 痫
头 痛
神经功能障 碍及其他症状
脑AVM临床表现
• 出血 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畸形血管破裂可致脑内、脑室内和蛛网膜 下腔出血,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 吐等症状:少量出血时症状不明显
• 发生率:68% 死亡率第一次10%.第二次13%.第三次 20%
常见脑血管病临床及影像特点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炎 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 血液高凝状态 Moyamoya
【临床表现】
病史:高血压、糖尿病、 TIA或中风。
前驱症状: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无力等。
起病情况:相对缓慢,夜间醒来或清晨起来时发 现一侧肢体活动不灵、失语等。症状逐渐加重, 于数日内达高峰,意识清楚,或轻度短暂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 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 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 管病,血液直接流入珠网膜下 腔,又称原发性SAH。
*病因
①先天性动脉瘤:最常见,约占50%以上; ②脑血管畸形:第二位,以动静脉型常见; 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梭形动脉瘤;
④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占 儿童SAH的20%; ⑤其他:如霉菌性动脉瘤、脑血管炎、血 液病。原因不明者占10%。
手术适应证
①脑出血病人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伴脑干受压的体征;
*②小脑半球出血的血肿>15ml、蚓部血肿>6ml,血肿 破入第四脑室或脑池受压消失,出现脑干受压症状或急 性阻塞性脑积水征象者;
③脑室出血致梗阻性脑积水;
④年轻患者脑叶或壳核中至大量出血(>40-50ml),或有 明确的血管病灶(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 瘤)。
粟粒状动脉瘤部位:壳核及内囊占70%, 脑叶、脑干及小脑齿状核区各占10%
*临床表现
50-70岁,男性略多见。多有高血压病史。 起病急骤,活动中和情绪激动时发生。 发病时头痛、头晕、呕吐,可伴有意识障碍、大小便 失禁。 神经系统局灶体征依据出血量及部位不同
鉴别诊断模板
共济失调鉴别诊断:1、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中年以后起病,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可有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与体征,血清中维生素B12缺乏,患者表现为行走不稳、踩棉花感,需考虑该病,但患者无明显锥体束损害体征,可进一步检查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必要时试验性治疗明确。
2、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可出现下肢共济失调或括约肌功能障碍,可伴上升性麻木和感觉异常,可进一步查颈椎MRI排除。
3、脊髓压迫症:脊髓压迫症:多有神经根痛和感觉障碍平面,脑脊液动力学试验呈部分梗阻或完全梗阻,脑脊液蛋白升高,椎管造影及MRI检查可鉴别,该患者无根痛,但有感觉平面,颈椎MRI发现颈髓病变,需进一步鉴别。
4、多发性硬化:起病较急,可有明显的缓解复发交替的病史,一般不伴有对称性周围神经损害。
首发症状多为视力减退,可有眼球震颤、小脑体征、椎体束征等,与患者不符合,可排除。
5、感觉性共济失调:多症状明显,表现为站立不稳,迈步的远近无法控制,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睁眼时症状较轻,黑暗中或闭目时症状加重,患者体检体征少,有右上肢腱反射增强,故不考虑。
6、小脑性共济失调:多有协调运动障碍,伴有肌张力降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与患者表现不符合,故不考虑。
7、脊髓痨:见于梅毒感染后15-20年,起病隐袭,表现为脊髓症状,如下肢针刺样或闪电样疼痛、进行性感觉性共济失调、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等,患者既往查梅毒相关指标阴性可排除该诊断。
脑梗死鉴别诊断:1、脑出血:多急性起病,可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头痛、恶心、呕吐,头颅CT可见高密度影,该患者不符。
2、脑栓塞:由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多起病急骤,症状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高峰,多数患者有意识障碍,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检查可见大片缺血灶,该患者无明确栓子来源,起病相对较慢,影像学检查亦不支持。
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影像诊断
影像学表现
后交通巨大动 脉瘤CT增强 示“靶征”。
影像学表现
❖ 3.完全血栓动脉瘤 ❖ CT平扫为等密度,其内可有点状钙化,瘤壁可见蛋壳
样弧形钙化。增强扫描仅有囊壁环状强化,其内血栓 无强化。
右侧颈内动脉末 端动脉瘤,CT平 扫示动脉瘤腔内 血栓,动脉瘤壁 “蛋壳样”钙化。
影像学表现
❖ C TA 和 M R A
治疗
❖1.手术治疗:动脉瘤颈夹闭或结扎术是最合理 、最有效治疗动脉瘤的手术方法。
❖2.血管内栓塞术(介入) ❖3.非手术治疗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 cereb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 )为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
❖一般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 1 . 动 静 脉 畸 形 AV M ( a r t e r i o ve n o u s
❖ CT增强扫描动脉瘤呈圆形、梭形均匀强化影像。动脉瘤腔内形 成血栓时,增强扫描所见动脉瘤体形态不规则,但根据其与颅底 动脉的解剖关系不难确定诊断。动脉瘤体壁发生钙化,其形态与 瘤体一致。平扫时发现动脉瘤好发部位出现弧形钙化应高度警惕 动脉瘤存在的可能性。
影像学表现
❖ MRI显示动脉瘤与其血流、血栓、钙化和含铁血黄素 沉积有关。较大的动脉瘤,由于动脉瘤内血流速度不 一,血流快的部分出现“流空效应”,血流慢的部分 在T1WI图像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 动脉瘤内血栓,MRI可为高、低、等或混杂信号。增 强扫描动脉瘤腔强化,血栓无明显强化。钙化和“流 空”的鉴别可根据其位置,前者位于周边,后者位于 中央,同时钙化的信号稍高于“流空”。
影像学表现
❖ 1.无血栓动脉瘤:表现为圆形等或略高密度影,边缘 清楚,病灶周围无或轻度水肿。增强有均匀强化。 T1WI与T2WI均为无信号或低信号。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两种常见的先天性或后天性血管疾病。
血管瘤主要表现为皮肤颜色改变、血管扩张和皮肤隆起等症状,而脉管畸形可表现为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和功能障碍等。
两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激素水平、创伤及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血管瘤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颜色改变、血管扩张和皮肤隆起等。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视诊、触诊、血常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
常见的诊断误区包括将其误诊为痣、瘀斑等。
对于血管瘤的诊断,病理检测方法尤为重要。
常见的病理检测方法有超声波扫描和多普勒超声等。
超声波扫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管瘤的大小、深度和范围,多普勒超声则可以显示血管瘤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其性质。
脉管畸形的症状因其类型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和功能障碍等。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视诊、触诊、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
脉管畸形的病理检测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扫描、血管造影等。
超声波扫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形态、大小和范围,血管造影则可以显示脉管畸形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确定诊断。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
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和程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是治疗血管瘤和部分脉管畸形的主要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可能完整地切除病变组织,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对于较大的血管瘤,手术切除后可能需要进行植皮或皮瓣移植手术。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插入病变血管内,注射硬化剂、弹簧圈或栓塞剂等,以阻塞异常血管,达到治疗目的。
介入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脉管畸形,尤其是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等。
药物治疗是辅助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减小病变体积,但不能完全治愈疾病。
常规MPI及MPA结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畸形诊断的价值分析
I 2 2 】
总 之 ,针 对 上述 影 响 因 素采 取 相 应 应对 措 施 ,可 有 效 提 高 三 维适 形 放射 治 疗靶 体 积 的确 定 。此 外 ,在确 定 G T V边界 值 时 应该
么志军 ,曹永珍 ,张文 学,等 三维适形放射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的疗效分析 【 I l _ 中国辐射 卫生,2 0 1 2 ,2 1( 1 ): 1 6 ~1 8
【 摘要 】 目的 分析常规 MP I 及 MP A结合磁敏 感加权 成像 技 术对脑血
s u s c e pt i bi l i t y we i g h t e d i ma g i n g s e q u e n c e t o t h e mo r e c e r e br a l va s c ul a r
:
Ch i n a Co n t | n u i n C l Me d i c a l Ed u c at i O n V o L 7 No 1 7
射 ,能 够使 x线 照射 部 位 与靶 区剂量 分 布 相一 致 ,使 放 射 线充 分 采取 个 体化 放 射治 疗 原则 ,由于 放射 治疗 医师对 于肺 癌 G T V的认
・
影像诊 断
常规 M P I 及 M P 瞄 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畸形诊断的 价值分析
冯奇
c o mpa r e d wi t h t h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m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s e q ue n c e s , ma g ne t i c
照 射在 肿 瘤 病变 郜位 。对 于 传统 放 射 治疗 ,对 其放 射 效 果 不能 进 识存 在 一 定 差异 ,因 此 ,在计 划 靶 体 积时 应 该 有多 位 放 射 医 师共
5例脑血管畸形血管造影阴性的临床研究
术 中情况 :术 中均 证 实 为脑 血 管 畸 形 , 为 动静 脉 畸 4例 形, 1例为 静 脉血 管瘤 。术后 症 状 改善情 况 : 组 患者 术后 都 本 有 不 同程 度 的症 状改 善 ,头 痛 患者 术 后 第 2天 主诉 症 状 消
3 . 。病 程 3个 月 ~ 68岁 3年 , 均 56个月 , 平 . 均为 胸 段脑 病变 。
s r i a r a me t s mp o mp o e o v r i g d g e s i g e i w r a if c o y u g c lte t n , y t ms i r v d t a y n e r e , ma e r v e we e s t a t r .Co c u i n:T e n g t e e r — s n l so h e ai ee v
1 资 料 与 方 法
夹夹 住或 丝线 结 扎供 血 动脉 。 应 保 留供应 前 中央 回区域 的 但
血 管 。 血 管 瘤 取 出 后 , 活 动 性 出 血 点 用 双 极 电凝 或 银 夹 止 将
血。
2结果
21患 者 情 况 .
11一般 资料 .
本 组 患 者 5例 , 3例 , 2例 , 龄 2 ~ 8岁 , 均 男 女 年 56 平
21 0 0年 1 2月 第 1 第 3 7卷 4期
临床 研 究
5 脑血管畸形血 管造影 阴性 的临床研究 例
赵 文 义
( 黑龙 江 省绥 化市 第一 医院现 代 医疗 中心 神经 外 科 , 黑龙 江 绥化
12 0 ) 5 0 0
f 摘要】目的 : 讨血 管 造影 阴性 脑 血管 畸形 的 临床诊 疗路 径 。 法 : 5例 脑 病变 患者 进行 临 床检 查 和鉴 别检 查 , 探 方 对 最 后行 手术 探 查 。 果 : 中均 证 实为 脑血 管 畸形 , 以 手术 治疗 , 结 术 予 症状 都有 不 同程 度 改善 , 像 学复 查也 令人 满 意 。 影 结
脑血管畸形
辅助检查:
1.头颅平片显示颅内板受侵蚀及脑膜中动脉迂曲变宽, 提示畸形血管可能。 2.头部CT可发现血肿及提供畸形血管的可能性。 3.头部磁共振:优于CT,不仅能显示畸形血管及其 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还可区别出血与钙化。 4.脑血管造影是本病最可靠和主要的诊断方法,并能 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病情介绍
郭xx,男,46岁,因“突发头痛伴频繁呕吐1小时”入院。 入院诊断:1.右额叶占位伴出血:性质待定? 2.蛛网膜下腔出血
3.右侧额颞部硬膜下出血
4.高血压病 既往史:无高血糖、高血脂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手术史,无家族史。
专科检查:神智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0mm,光反射灵敏。 BI评分:0分 Autar评分:10分 Braden评分:18分 跌倒风险评分:1分
个案查房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 - 疾病概述
脑血管畸形是脑血管先天性、非肿瘤性发育异 常。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而引起的脑局部血管 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 其破裂出血主要表现为脑内出血或血肿。其多 见于年轻人,得到确诊年龄平均20-40岁。
脑血管畸形 - 疾病概述
脑血管畸形在没有发病的时候,是感觉不出来 的,除非做脑血管造影检查,所以发病以前很 少能得到诊断。由于畸形使得正常的血管出现 了薄弱环节,在人情绪激动或其他可一刺激血 压升高的时候(如醉酒、吸烟,高度紧张,甚 至是性爱的时候),该处血管由于不能承受突 然升高的压力而破损,也就是出血了。这时患 者出现剧烈头痛,昏迷等症状,才会去就诊。 如果出血不多,及时送医,还能救治,否则就 有生命危险,或最终变成植物功能、防止颅内再出血及脑疝发生(出血
性脑血管病)或进一步改善脑部缺血区的血液供应(缺血性脑血管 病)。对神志清腥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悲观的情结。
脑血管畸形
脑CTA及三维重建
1、扫描范围:后床突下30mm~后床突上 60mm,造影剂 300mg/ml,100~140ml,3~4ml/s,12~25s后扫 描,层厚1~2mm, Pitch1.0~1.5,120~140kV,120~250mA
2、MIP、VR或SSD重建,显示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皮质静脉,上矢状窦,直窦, 横窦及乙状窦等结构。
疾病分型
脑血管畸形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 海绵状血管瘤、隐匿性 血管畸形、毛细血管 扩张症、Sturge-Weber氏综合征、Galen氏 静脉瘤。
动脉瘤概述
脑动脉瘤最常见于靠近颈动脉的分支,包括后交通动脉,只有12% 未破裂的动脉瘤位于后循环。
梭形动脉瘤的治疗
形态较小和位于穿支的梭形动脉瘤常不适于进行 外科手术及血管内治疗。
新的血管内治疗方式采用“血流导向”装置,如 Pipeline导流支架,是可行的有效治疗方法。 供血血管结扎起初是治疗动脉瘤的唯一选择—— 虽然其发病率高达40%,致死率高达13%,尤其是 由脑缺血所致。梭形动脉瘤患者,尤其是累及深穿 支动脉节段如大脑中动脉M1段或基底动脉主干者, 供血血管阻断仍然是唯一的治疗选择。 其它可选外科治疗包括包裹、复杂动脉瘤钳夹重 建和分流术。
动脉瘤见于各年龄段,但因破裂而被发现者常见于50~70岁。 该病被认为是获得性损失。事实上,先前正常血管结构新形成动脉 瘤并非少见,这种现象见于32%已治疗过的动脉瘤。 动脉瘤好发于血管分叉点血液流向突然改变处以及潜在胶质蛋白病。
吸烟和高血压与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有关。 家族史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20%的动脉瘤患者有动脉瘤 破裂的家族史。 多发颅内动脉瘤的破裂的风险也较高 血流量较大的血管上的动脉瘤形成的风险较大 一些患者可有对称性动脉瘤,最常见的是“镜像”大脑中动脉瘤、 双侧海绵状颈内动脉动脉瘤。 切除动脉瘤的病理分析证实内弹力层的结构异常。
脑血管病变CT影像诊断
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为常见,高血压性脑出 血,其发生率约占脑出血的40%,发病率在脑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脑梗死,占 第二位,但死亡率却占脑血管病的首位。多见于50岁以上成人,男女发病率 相似。一般认为是在高血压病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在血压骤升时引起脑 小动脉破裂所致。出血部位多见于基底节,约占脑出血的2/3,其次为丘脑、 脑干、小脑,也可见于大脑半球脑叶。脑出血一般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 慢性期。血肿及周围脑组织在不同时期的CT表现与血肿形成、吸收与囊变三 个阶段的病理过程基本一致。血肿破入脑室可使血液流入脑室系统和蛛网膜 下隙。
脑出血
脑出血吸收期:增强扫描见左顶叶后部血肿周围环状强化,与中心高密度灶间隔以 低密度血肿溶解吸收区,环外为低密度水肿.
脑出血
脑出血演变过程: A.发病6小时,右顶叶肾形高密度血 肿; B.发病20天,血肿边缘变模糊,密 度变淡,周围低密度环形增宽; C.发病44天,增强扫描见血肿周围 环形强化,其内密度不均,部分囊 变; D.发病3个月后,血肿完全吸收,病 灶缩小,液化形成囊腔,周围脑组 织萎缩.
脑出血
【诊断要点】 4.MRI检查:脑出血的MRI信号改变可分五期: 1)于超急性期MRI不如CT,但对于出血3天后病程演变的观察则优于CT。 2)急性期(<3天)血肿在T1WI为等信号、T2WI为低信号。 3)亚急性期在较早阶段TWI血肿边缘出现环状高信号,由周边开始逐渐向内发展; 血肿出现后6~8天,T,WI亦呈高信号,从周边向中央扩散。 4)慢性期(≥15天)血肿在TWI、T2WI均为高信号,在T2WI上血肿与水肿之间 出现低信号环。增强扫描亦呈环形强化。 5)残腔期(>2个月)形成一类似脑脊液的囊腔,T,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5.腰椎穿刺:如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隙,脑脊液为血性。
脑血管畸形出血与常见脑内高密度疾病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比较
化 4 例 , 采 用 美 国 Pc elO s T 机 , 行 轴 位 扫 描 , 距 1c 间 距 lc 由 听 眦 线 由 颅 底 向 顶 部 常 规 扫 描 。结 果 8 均 ikr2O xC 进 层 0 m、 Om
5 8例 患 者 中 , 血 管 畸 形 脑 出血 患 者 1 4例 , 2 . 8 。临 床表 现 及 C 影 像 检 查 方 法 可 以 作 为 脑 内 高 密 度 疾 病 诊 断 无 创 2 脑 4 占 72% T 性检查手段 , 论 结 C T影 像技 术 的 应用 可 为 常 见 脑 内 高 密 度疾 病 的定 性 、 位 诊 断 提 供 有 效 影 像 学 资 料 , 必 须 与 临 床 表 现 定 但
参 考 文 献
[ ] 中 华 医 学 会 神 经 病 分 会 . 卒 中 患 者 I 神 经 功 能 缺 2 脑 临床
损程度评分标准. 中华 神 经 科 杂 志 , 9 6 2 ( ) 3 1 19 ,9 6 :8 —
3 . 83
[ ] 王维 治 . 经 病 学 . 版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社 ,0 4 1 神 5 北 人 20 ,
性 脑 出 血 、 脉 瘤 破 裂 脑 出血 、脑 梗 死 或 栓 塞 后 再 灌 注 所 至 动 的 出血 性 脑 梗 死 等 。 出 血 可 发 生 于 脑 实 质 内 、 室 内 和 蛛 网 脑
膜 下 腔 。年 龄 较 大 的 儿 童 和 青 壮 年 以脑 血 管 畸 形 出血 多 见 , 而 老 年 人 以高 血 压 性 脑 出 血 最 常 见 。是 临 床 上 死 亡 的 重 要 原 因 之 一 , 病 起 病 急 、 情 重 , T 能 及 时 诊 断 , 内外 科 综 该 病 C 对 合 治疗 及 预 后 至 关 重 要 。我 院 自 1 9 9 4年 1 O月 ~ 2 0 0 4年 1 2 月 在常 规 C 扫 描 的 5 8例病 历 中采 用 内外 科 治 疗 , 效 显 T 2 疗 著 , 病 理 证 实 。 为进 一 步 提 高 对本 病 的认 识 , 告 如 下 : 为 报
AVM
病理
• 2.组织学特征:
(1)动脉:
a.异常扩张,某些区域的管壁变薄、 退变或缺少中膜及弹力板。 b. 局部血管壁不规则增厚、内皮增 生、中膜肥大、基板分层化、增厚
病理
(2)血管巢:
a.血管巢血管可有肥大的中膜,使得较 难鉴别是动脉还是静脉 b.血管巢内可散在动脉瘤和硬化的岛样 脑组织。
病理
(3)静脉:
流行病学
• 1.发病率:脑AVMs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
估计为0.005%-0.6%
• 2.性别发生率:男性2倍于女性 • 3.有明显的家族性发生倾向 • 4.年龄:高峰为20-39岁,平均发病年龄为
31.2岁
病因
• 在胚胎早期(约第3周时)原始脑血管 网开始分化为动脉和静脉,以后若发 育正常时,在动静脉之间形成毛细血 管网。若此时脑血管的发育过程受到 阻碍,这种动静脉之间的直接沟通就 持续存在,其间无毛细血管网相隔, 即形成动静脉畸形。
• AVM患者的治疗选项有: 1.观察 2.手术 3.放疗 4.栓塞 5.栓塞、放疗和(或)手术的结合 • 目前的主流思想倾向于手术或放疗适合大多数 患者,栓塞一般是作为术前或放疗钱的预备步 骤
颅内AVMs栓塞
• 1.简史:
a.1960年首例栓塞脑AVM的文章出现 b.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血流导向的颗粒 栓塞、球囊栓塞、经刺破的微球囊释放栓塞 材料等技术的报道 c.20世纪80年代,丝线线段、聚乙烯乙醇 (PVA)进入应用
解剖特征
• 根据畸形血管团的数目,AVM可分为两种 类型: a.单灶性:为单一的畸形血管团,根据连 接的类型可分为: ①单纯襻型连接 ②襻型连接和瘘型连接并存 ③仅有瘘型连接
单纯襻型
襻型+瘘型
常见脑血管疾病的鉴别诊断
常见脑血管疾病的鉴别诊断
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这些疾病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
1. 脑梗死(ischemic stroke):
- 突发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通常在几分钟或几个小时内达
到最高点。
- 动脉闭塞的原因可能是血栓形成、栓塞或动脉痉挛。
- 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脑梗死的范围和位置,如头颅CT或MRI。
2. 脑出血(hemorrhagic stroke):
- 突发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可能伴有昏迷。
- 血压明显升高。
- 通常由脑动脉瘤破裂或高血压引起。
- 头颅CT扫描可以显示出血的范围和位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 突发的剧烈头痛,通常称为"灵痛"。
- 颈部僵硬和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如意识改变、抽搐和偏瘫。
- 通常由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破裂引起。
- 头颅CT或腰穿可以显示出血的迹象。
其他脑血管疾病,如脑血管畸形、小动脉病变等,也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相关检查,需要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诊断。
血管米老鼠征病理基础、临床概述及CT表现
血管米老鼠征病理基础、临床概述及CT表现血管米老鼠征:由后方基底动脉瘤与前外方两侧扩大的颈内动脉共同形成,因外形似米老鼠头而得名。
病理基础一般认为基底动脉瘤是因为血管壁接受的压力不断升高引起退变形成,常见于慢性高血压。
典型表现为梭形并且无临床症状,除非引起脑干压迫。
有学者认为血管米老鼠征为扩张性血管病的一个可靠征象。
临床概述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脑动脉瘤形成的病因,概括为以下几种: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创伤。
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患者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CT表现①脑动脉瘤的好发部位脑动脉瘤多见于脑底动脉分叉处。
按其发病部位,4/5位于脑底动脉环前半,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者多见;脑底动脉环后半者约占1/5,发生于椎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
②脑动脉瘤的分型及CTA表现a.无血栓型:平扫略高密度影,密度均匀,增强明显均一强化。
b.部分血栓型:平扫中心或偏心性高密度,增强扫描瘤腔及囊壁强化,呈靶征环。
c.完全血栓型:平扫等密度,可伴钙化,增强扫描瘤壁环形强化。
3.脑动脉瘤分类①病因分类:先天性、感染性、外伤性及动脉硬化性。
②形态分类:囊状、梭状、夹层动脉瘤及不规则形。
③大小分类:小型(<5mm)、中型(5-10mm)、大型(11-25mm)及巨大型(>25mm)。
部位分类:Willis前循环动脉瘤: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Willis后循环动脉瘤: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动脉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畸形血管在MRI上可以直接显示流空的血管,脑实质内无信号影扭曲成团,可见脑组织萎缩、胶质增生出血及水肿。DSA及三维多普勒可明确。
T1像上多呈现等信号、混杂明显高信号,T2像多以高信号为主,内有大小不等的极高信号,内部可出现大小不等的低信号。
T1像囊变部分为低信号,壁结节及囊壁为等信号,有时呈稍低信号,肿瘤边缘常见迂曲的“血管流空”征象,增强扫描可见壁结节及肿瘤实质部பைடு நூலகம்明强化。出现四脑室受压症。
脑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
鉴别内容
疾病名称
脑实质动静脉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血管母细胞瘤
烟雾病
年龄、好发部位及形成原因
最常见先天有症状的血管畸形,通常单发,90%幕上。胚胎期发育异常所致。15-30岁多见。
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多发常见,有缺少肌层和弹力层的海绵状多房性血管窦构成。80%在幕上,好发额颞叶。
又称血管网状细胞瘤。发生于中胚层占后颅凹肿瘤的7%,好发30-40岁,好发部位在小脑和脑干。
病理上有密集的不成熟的毛细血管构成,血管间隙大,约80%发生囊变。其余为囊实性或实性肿瘤,临床表现取决于累及部位及肿瘤大小。
脑底部豆纹动脉、丘脑动脉、丘脑膝状体动脉及前后脉络膜动脉代偿并明显扩张形成异常血管网。
CT表现
畸形血管平扫可为稍高或等密度不规则病灶,占位及脑水肿不明显,可见局部钙化萎缩。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灶,如蚯蚓状。
3.放射治疗效果不确切,残存的。
1.手术切除
2.放射治疗
1、非手术治疗:缺血者用血管扩张药;出血者,以降颅压、止血为主。病因明确者应对病因积极治疗。2、手术治疗:缺血者可考虑作颈交感神经节切除或颅内外动脉吻合术;若有颅内血肿形成,应及时排除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CT扫描多位不规则混杂密度,多以低密度混杂密度为主,亦可有钙化或高密度。
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可见突入囊内的壁结节,其直径一般小于2cm,瘤周可见水肿带。
缺血性脑梗死以儿童多见,常常以多发性和双侧性为特征,多见于额叶,顶叶及颞叶皮层及皮层下区。脑出血多见于成人,SAH多见,也见于脑室出血并破入脑内。
除脑梗死,脑萎缩和脑出血外,颅底异常血管网因快速流空效应,在基底节下部呈对称性多发点状低信号呈特征型。颈内动脉及分支狭窄不显影和侧副循环分布情况。
鉴别诊断
1.脑瘤
2.脑内其他出血性疾病
3.脑梗死
4.颅内动脉瘤
1.脑瘤
2.脑猪囊尾蚴病
3.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性出血
1.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1.动脉炎
2.脑血管畸形
病因不明,可能于自身免疫和先天发育异常有关,病理改变为颈内动脉分支部近端进行性狭窄(虹吸部C1段)进行性狭窄直至闭锁。
临床表现
癫痫发作为常见症状,额顶部癫痫发病率最高,可出现脑实质出血,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头痛偏瘫失语甚至昏迷。
临床上多无症状,少数款有点像或神经系统症状,也可出血产生颅内压增高,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治疗措施
1.抗痫药物以控制癫痫发作.对浅表的AVM通常适宜作手术切除.
2.对较深较大的AVM最好是采用血管内治疗配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或显微外科切除治疗.切除AVM可消除再出血的危险性,可能降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或发作频率.
1.保守治疗无明显症状
2.手术治疗神经功能缺失、明显出血(即使仅有1次)、难治性癫痫、病灶增大或有高颅内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