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规范及限差
煤矿测绘工作规定及技术管理规定
![煤矿测绘工作规定及技术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16f507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7.png)
矿井测绘工作规定及技术管理规定一、工作规定㈠、测绘基础工作1、各矿井井上下测量控制系统要健全且资料保存完好,井上、下平面及高程控制基点要建立齐全并有保护措施。
2、矿井井下基本控制导线应采用7″级导线,一般应每300~500m延测一次,每隔1.5~2km加测一条陀螺定向边。
3、在进行中腰线标定工作前,测量技术人员要对设计和开工通知单上的数据、附图进行校核,并填写资料审定单,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现场标定。
重要工程须计算设计导线及绘制施工放大图。
4、对于一井内测距大于3000m的贯通或两井间的贯通,必须编制贯通测量技术设计书。
贯通测量设计书,须报集团公司审批后方可实施;贯通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
5、凡掘进巷道透其它井、巷、峒室、老塘以及向水、火、瓦斯等危险边界或保安煤柱边界掘进时,测量人员应按岩巷提前20~30 m,煤巷提前30~40m (当掘进巷道从巷道、回采工作面和危险区域上方、下方或附近通过时,其间距按小于巷道高度或宽度四倍)及时发放安全或透窝通知单。
通知单由测量现场组长或技术员填写,并经测量主管、地质主管(或水害专管)和分管科长签字后发送矿分管领导、施工单位及技术、安全、通风等单位;现场测量人员应对能行人的巷道在现场标出透窝位置,并向施工单位交待清楚。
6、矿井主要巷道及采区上、下山或工作面贯通或透窝后测量技术人员要及时组织接测,并对测量资料进行平差以提高井下测量控制网的精度。
㈡开采沉陷治理1、各类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要及时进行设计并报集团公司审批。
2、对矿区的各项开采沉陷治理工程{如建(构)筑物保护、维修、迁村征地、塌陷区治理等},测绘技术人员要负责技术把关并建立管理台帐。
3、各矿井要积极开展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工作,观测站设计须经矿总工程师和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审批后实施,并严格按《规程》、“规范”要求进行定期观测,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编写技术总结,评定成果资料。
4、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对井田范围内的地形、地物巡视活动,观察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并用专用记录本进行记录。
山东省房产测绘细则
![山东省房产测绘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9ef6a9a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0.png)
山东省房产测绘细则为规范房产测绘行为,提高房产测绘水平,更好地保护房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与省建设厅近日颁布实施《山东省实施〈房产测绘管理办法〉细则》。
该《细则》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可操作性更强。
《细则》对房产测绘资格分级及其有效范围、资格审查认证的程序、提交材料及每一步骤的时限、测绘资格证书内容变更等做了明确规定,使资格审查认定的环节、步骤更清楚,也使测绘及房地产主管部门更容易操作,同时增强了政务公开透明度。
二是提高了技术要求。
房产测绘是法定测绘,其成果质量直接关系到房屋产权所有者的切身利益。
因此,《细则》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在强调房产测绘单位应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进一步要求测绘单位采用经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认定的房产测绘数据采集软件,实现计算机成图和测绘成果的数字化,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数据汇总,建立房产管理数据库。
房产测绘人员还要取得执业资格,持证上岗。
三是加强了房产测绘成果的管理。
《细则》明确规定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同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房产测绘成果目录,以便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本行政区域内房产测绘的情况,避免重复测绘。
四是突出了政府的服务职能。
房屋是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消费品。
为了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防止房地产商在房产面积等方面欺骗消费者,《细则》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商品房交付使用前,委托房产测绘单位实施测绘,测绘成果报房地产行政放这部门用于房屋权属登记。
消费者可以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了解自己所要购买的房产的面积等数据。
一、关于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一)房屋的建筑面积房屋建筑面积系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具备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筑。
(二)房屋的产权面积房屋的产权面积系指产权主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房屋建筑面积。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25f9e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a.png)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方法,在工程建设、地形测绘、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二等水准测量属于高精度的测量工作,对测量的精度、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
一、测量仪器的要求进行一二等水准测量时,所使用的水准仪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通常,应选用精度不低于 DS05 级的水准仪,并配备相应精度的水准尺。
水准仪的望远镜放大倍数、视场清晰度、调焦精度等性能指标都应达到较高的标准。
水准尺的刻度应清晰、均匀,且长度稳定,不易变形。
在测量前,还需要对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水准仪的 i 角误差(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之间的夹角)、水准尺的零点误差等。
若发现误差超出允许范围,必须进行校正或更换仪器。
二、测量环境的要求测量时的气象条件对测量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天气晴朗、微风、气温稳定的时段进行测量,以减少大气折光、温度变化等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同时,应避免在阳光直射、地面有强烈反光或有震动干扰的地方设立测站。
此外,测量路线应尽量避开交通繁忙、施工区域和电磁场干扰较强的地段。
如果无法避开,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观测次数、缩短视线长度等,以减小外界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三、测量人员的要求从事一二等水准测量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测量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测量人员应熟悉水准仪的操作方法,能够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数据,并具备处理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应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简化测量流程或篡改测量数据。
同时,测量人员之间应密切配合,协同完成测量任务。
四、测量流程及操作要点1、选点和埋石在进行水准测量前,首先要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和实际地形条件,合理选择水准点的位置。
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易于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
选定位置后,要进行埋石工作,确保水准点的稳定性。
各种测量限差规范
![各种测量限差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a5b8626aaea998fcc220e8e.png)
Ⅰ 级 Ⅱ 级 闭合差″ 合差
中误差
m
mm
仪器 仪器
mm
1/35000
350 3~5
±6
1/60000 ±2.5
4 6 ±5
±8
1/35000
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1)角度闭合差允许值 wβ=±5,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个别边不 宜短于 100 米, 2)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 360°的较差应 小于 4″。 3)在附合精密导线两端的 GPS 点上观测时,应联测两个高级方向,若只能观测到一个时, 应增加测回数。 4)导线边应往返观测二个测回,每测回三次读数较差小于 5mm,测回较差小于 3mm,往 返测平均值较差小于 5mm。 5)气象数据每条边在一端测定一次。精密导线按严密方法平差。 6)全站仪分级标准
级别 Ⅰ级仪器 Ⅱ级仪器 Ⅲ级仪器
测角中误差(″) ±1 ±3 ±6
测距中误差(mm) 1+1×10-6.D 3+2×10-6.D 5+5×10-6.D
2 精密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
每 1 千米高差中数
观测次数
线
中误差 mm
附合水
水准
闭合差 mm
准平均
水准尺
偶 然 差 中全 中 误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读数之差
之差
0.5
0.7
3.0
1.0
三、铺轨基标测量
1 一般规定 1.1 根据铺轨综合设计图,利用调整好的线路中线点或施工控制导线点和施工控制水准点测 设铺轨基标,
1.2 铺轨基标测设时,应首先测设控制基标,后在控制基标间测设加密基标和道岔铺轨基标。 控制基标在直线段每 120 米设置一个。曲线线路除曲线元素点设置控制基标外,还应每 60 米设置一个。加密基标在直线线路每隔 6 米,曲线每隔 5 米设置一个。 1.3 铺轨基标一般设置在线路中线上,或按设计要求可设置在线路中线一侧,道岔铺轨基标 一般设置在直股和曲股的两侧。
测绘精度指标“中误差”的计算的个人理解
![测绘精度指标“中误差”的计算的个人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1cb641bf46527d3240ce093.png)
地形图测绘精度的理解和计算一、 概念的理解中误差:衡量观测精度的指标,检测值较差的平方和再开根号 限差:高精度检测是2倍中误差,同精度是2√2倍(约2.8倍)中误差 粗差:大于限差的值 二、 精度合格的判定1、粗差率小于5%2、平面和高程的中误差满足规范要求 三、 平面精度中误差的计算1、检测点(边)少于20个时,以误差的算术平均值代替中误差 即:较差值的平均数2、检测点(边)大于20个时,计算限差内所有检测点的中误差 高精度的计算公式如下:M =±√∑∆i 2n i=1n同精度的计算公式如下:M =±√∑∆i 2n i=12n公式中:M 为中误差Σ为求和Δ为较差 n 为检测点个数3、以边长检查为例的中误差计算公式分步计算如下(L 为检测边长,l 为图上边长) 第一步计算较差平方:∆2=(L 1−l 1)2第二步计算较差平方和:∑∆i 2n i=1=(L 1−l 1)2+(L 2−l 2)2+⋯(L n −l n )2第三步计算较差平方和除以检测边个数n 第四步计算平方根四、 平面精度检测的两种类型1、相对位置:指的是两个地物间的相对长度 按照上页例子计算即可2、绝对位置:使用仪器测出的坐标数据 对坐标数据的精度检测计算如下表北坐标较差:dx=X 1-x 1 东坐标较差:dy=Y 1-y 1检测点与图上坐标点的差距: ds =√(X 1−x 1)2+(Y 1−y 1)2 检测点少于20个时取ds 平均值即可 检测点多于20个时按照中误差计算公式计算其中较差平方和:∑∆i 2n i=1=ds 12+ds 22+ds 32+⋯ds n 2五、 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同平面相对位置的计算。
RTK测量技术规范
![RTK测量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0fdbc0433687e21af45a9f0.png)
指在一定区域内建立多个基准站,对该地区构成网状覆盖,并进行连续跟踪观测,通过这些站 点组成卫星定位观测值的网络解算,获取覆盖该地区和该时间段的 RTK 改正参数,用于该区域 内 RTK 测量用户进行实时 RTK 改正的定位方式。
7 仪器设备的要求 .................................................................10
8 资料提交和成果验收 ..............................................................1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时动态测量(RTK) Real Time Kinematic
RTK 测量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 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3.2 天线高 Antenna Height
观测时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3 基准站 Reference Station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H/T 2008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建设规范 CH 8016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 3 术语
1
CH/T 2009-2010
前言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测绘局、国家测绘局重庆测绘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骆光飞、杨洪、葛中华、廖振环、闻洪峰、李凉、胡有顺。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负责解释。
各种测量限差规范
![各种测量限差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effc1e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d.png)
I角对于特级水准观测的仪器不得大于10″,对于一二级水准观测仪器不得大2、高程控制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mm)S为边长(km),H为基本等高距(m),D为测距边长(km),仪器和觇板三、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1 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1)角度闭合差允许值wβ=±5,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三、铺轨基标测量1 一般规定1.1根据铺轨综合设计图,利用调整好的线路中线点或施工控制导线点和施工控制水准点测设铺轨基标。
1.2铺轨基标测设时,应首先测设控制基标,后在控制基标间测设加密基标和道岔铺轨基标。
控制基标在直线段每120米设置一个。
曲线线路除曲线元素点设置控制基标外,还应每60米设置一个。
加密基标在直线线路每隔6米,曲线每隔5米设置一个。
1.3铺轨基标一般设置在线路中线上,或按设计要求可设置在线路中线一侧,道岔铺轨基标一般设置在直股和曲股的两侧。
1.4铺轨基标标志按规范要求设计。
2 控制基标测量2.1 控制基标测量方法1)控制基标设置在线路中线上时,应在直线上采用截距法在曲线上采用偏角法测设。
2)控制基标设置在线路一侧时,可根据曲线要素点和控制基标与线路中线的关系,计算出其坐标后,直接按坐标测设。
3)也可先在线路中线上,测定设置控制基标位置的线路法线方向,然后在此方向上按控制基标与线路中线的距离确定控制基标位置。
2.2 控制基标埋设要求1)基标点埋设在结构底板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点位牢固,外型美观。
2)以±2mm的精度,调整基标标志螺杆到设计位置,并初步固定。
当控制基标埋设完成后,对其进行检测。
2.3控制基标检测的内容、方法与各项限差应满足下列要求:1)检查控制基标间夹角时,其左、右角各测二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小于5″,距离往返观测各二测回。
控制基标测设形式为等高等距。
2)直线段控制基标间的夹角与180°较差应小于8″,实测距离与设计距离较差应小于10mm,曲线段控制基标间夹角与设计值较差计算出的线路横向偏差应小于2mm,弦长测量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5mm。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https://img.taocdn.com/s3/m/0ee0ed853c1ec5da51e270bb.png)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2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程测量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程测量规范》TJ26-7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3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50号文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TJ26-78(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意见,根据体现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保留了原规范适用的条文,删除、修改了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的条文,增加了通过鉴定并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两次全国性会议讨论修改,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内容共9章40节及7个附录,除保留原规范的总则、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绘图复制等章外,增订了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以及地形图的修测,编绘,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打样与胶印等章节。
调整了原章、节中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中规定了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电磁波测距中规定了等级导线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地形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仪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技术要求、速测仪施测的技术要求;线路测量中规定了各等级线路测量的统一技术规定。
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
![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https://img.taocdn.com/s3/m/379d6c0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7.png)
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是国家测绘规范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标准。
它涉及到测量的精度、可靠性以及测量误差的控制。
这篇文章将围绕“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进行详细阐述,分步骤介绍它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第一步:定义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是指在二等水准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定闭合差限差来控制误差范围。
闭合差限差是指在二等水准测量过程中,两次测量中的闭合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也就是闭合差范围的一半。
如果闭合差超出了限差范围,就需要重新测量或做出相应的修正。
第二步:计算方法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的计算方法很简单。
首先根据实际测量数据计算出闭合差,然后计算两次测量中的闭合差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后计算出闭合差限差。
具体步骤如下:1. 计算闭合差在二等水准测量过程中,闭合差是指起点和终点高程差的代数和,也就是所有测量点与起点高程的差值之和。
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闭合差 = (起点高程 - 终点高程)+ Σ(各测量点高程 - 起点高程)- Σ(各测量点高程 - 终点高程)其中,Σ表示对所有测量点求和。
2. 计算最大闭合差和最小闭合差在二等水准测量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测量,因此有两个闭合差。
将这两个闭合差进行比较,即可分别计算出最大闭合差和最小闭合差。
如果最大闭合差和最小闭合差差距很大,说明测量精度存在问题,需要进行修正和重新测量。
3. 计算闭合差限差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是指最大闭合差和最小闭合差之间的差,也就是闭合差范围的一半。
它的计算公式为:闭合差限差 = (最大闭合差 - 最小闭合差)/2第三步:应用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是国家测绘规范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标准,它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需要根据测区大小、地形地貌、各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精度等因素,设定合适的闭合差限差来控制测量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国家测绘标准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测量观测限差与允许限差
![测量观测限差与允许限差](https://img.taocdn.com/s3/m/23e988f308a1284ac8504377.png)
岩金矿山地质与测量条例规定(第52条)井下各级经纬仪导线网,其闭合差不应超过下表要求:岩金矿山地质与测量条例规定(第61条)井下经纬仪导线水平角观测,采用仪器及要求:岩金矿山地质与测量条例规定(第75条)井下经纬仪导线的水平角闭合差限差(允许值)如下:n—闭(附)合导线的总站数;n1、n2—分别为支导线第一次和第二次测量的总站数;《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993-08-01实施)1.表中n为测站数;2.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3.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5-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5-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4.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当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形。
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5-1中规定长度的0.7倍。
当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不宜相距过近。
方向进行比较。
表9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的要求M为每Km 注:n为水准路线单程测站数,每公里多于16站,按山地计算闭合差限差,W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
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 表12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地形测量:表小一级比例尺地形图放大成图。
地形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a)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平坦地:a<3˙丘陵地:3˙≤a<10˙山地:10˙≤a<25˙高山地: a≥25˙表表14-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注:1、同一城市或测区的同一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此时不同地形类别的等高线插求点高程精度要求,可按相应的地形类别应采用的基本等高距分别推算;2、同一幅图不得采用两种基本等高距。
房屋测绘标准
![房屋测绘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1d1e4b469dc5022aaea002a.png)
关于印发《厦门市农村土地房屋测绘技术规定》的通知(厦国土房〔2007〕484号)各相关单位和个人:为完善和加强农村土地房屋测绘的技术管理,统一全市农村土地房屋测绘业务的技术操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986-2000)《房产测绘规范》和《厦门市房产面积测算细则》,在总结我市2003年以来在翔安、海沧、集美、同安农村土地房屋成片测绘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闽南地区农村建筑物规划设计的特点制定了《厦门市农村土地房屋测绘技术规定》,现予印发执行。
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二ΟΟ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厦门市农村土地房屋测绘技术规定1、本规定适用的范围和对象1.1适用范围:厦门市行政辖区内的农村地区,国有农林场地区可参照执行。
1.2适用对象:我市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农村居民住宅和村镇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房屋,国有农林场国有土地上的职工住宅和场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房屋可参照执行。
2、作业依据2.1《房产测量规范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GB/T17986.1—2000(简称《规范1》)。
2.2《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GB/T17986.2—2000(简称《规范2》)。
2.3《厦门市房产面积测算细则》厦国土房[2003]277号(简称《细则》)。
2.4《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简称《规程》)。
2.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简称《城规》)。
2.6《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简称《标准》)。
2.7《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简称《规定》)2.8《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2.9本《技术规定》,(简称《规定》)。
2.10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对新问题、新情况的实时处理意见。
3、已有资料及其利用3.1现有1:1000地形图及矢量化数据资料。
3.2历年来已办理的房屋产权证、土地证书,可作为工作利用或参考。
测绘规范及限差
![测绘规范及限差](https://img.taocdn.com/s3/m/85ecdc13b84ae45c3a358c72.png)
±30 L ±10 n
M ∆ 为每 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 M W 为每 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
等级
表 5 等级水准测量测站的技术要求
二
三
四
五
仪器型号
DS05
DS1
DS1
DS3
DS3
DS3
视线长度(m)
≤60
≤50
≤100
≤75
≤80
≤100
前后视距差(m)
≤1.0
改。米和厘米部分的读、记错误,在同一距离的往返测量中,只能划改一次。
三、水平角观测结束后,其测角中误差按下列公式计算:
导线(网)测角中误差的计算方法分两种情况:
[ ] (1)、按左、右角闭合差计算: mβ = ±
∆∆ 2n
(2 )、按导线方位角闭合差计算: mβ = ±
f
2 β
nN
其中: ∆ --------左、右角之和 360º 与之差
一、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位置上进行重测,并符合下列规定:
(1) (2)
(3)
上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 2c 超限,该测回应立即重测,但不计重测测回数。 同测回 2c 较差或各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超限,可重测超限方向(应联测原零方向)。 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测战方向总数的 1/3 时,该测回应重测。 因测错方向、读错、记错、气泡中心位置偏移超过一格或个别方向临时被挡,均可随 时进行重测。
f β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方向角闭合差;
n---------三角形个数或计算 f β 的测站数
N--------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1-1) (1-2)
测绘产品的检查验收规定
![测绘产品的检查验收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eb2e5e03968011ca2009153.png)
中华人民国测绘行业标准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一1995Specifications for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ducts1 主皿容与适用围本标准规定了测绘产品质量检查、验收工作的要求,测绘产品所具有的质量特性和验收中的详查比例。
本标准适用于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生产的测绘产品的检查、验收、其他测绘产品的检查、验收可参照执行。
2 术语2.1 单位产品为实施抽样检验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单位。
例如:测量产品中以“点”或“测段”为单位的各等级三角点、导线点、GPS点、天文点、水准测段、重力点等;摄影侧量与遥感侧绘产品和地图制图与印刷产品中的以“幅”为单位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平面图等;地籍测绘产品中的以“幅”为单位的各种比例尺地籍测绘成果·? 等等。
2.2 检验批(简称:批)为实施抽样检验而汇集起来的单位产品。
2.3 样本单位从批中抽取的用于检验的单位产品。
2.4 样本从批中抽取的用于检验的单位产品的全体。
2.5 质量特性满足用户要求和使用目的的产品质量特点,将基与测绘产品结合起来,可以归纳成技术性能、技术指标、外观整饰等质盘特点。
2-6 权单位产品的各质量特性在整个单位产品质量中所占的比重。
2.7 随机抽样从包含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个,抽样时,使构成总体的单位产品都以相同的概率包括在样本中。
2.8 详查对样本进行的全面检查。
2.9 概查对样本以外的、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质量特性和带倾向性间题所作的检查。
2.10 过程检查国家侧绘局1995一08一25批准1995一12一01实施CH 1002一1995在作业组(人员)自查互检的基础上,按相应的技术标准、技术设计书和有关的技术规定,对作业组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全面检查。
2.11 最终检查在过程检查的基础上,生产单位对作业组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再一次全面检查。
各种测量的规范和限差
![各种测量的规范和限差](https://img.taocdn.com/s3/m/e377e03aa8114431b90dd899.png)
测绘规范及限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发布与实施时间:1993-03-26发布,1993-08-01实施,适用范围: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内容:控制测量、采用非摄影测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测图、线路测量、绘图与复制、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和变形测量。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发布与实施时间:1993-06-25发布,1993-12-01实施适用范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
内容:控制测量、放样的准备与方法、开挖工程测量、立模与填筑放样、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测量、地下洞室测量、辅助工程测量、施工场地地形测量、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竣工测量、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发布与实施时间:1998年6月1日施行适用范围: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的各种沉降(包括上升)测量和位移测量。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发布与实施时间:1999-02-10发布,1999-07-01施行适用范围:城市规划、城市地籍管理和城市各项建设工程的勘测、设计、竣工以及城市管理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发布与实施时间:1997-04-25发布,1997-10-01施行适用范围:城市各等级控制网测量,城市地籍控制网测量和工程控制网测量。
当进行城市地形形变监测控制网测量时,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表1 光电测距附合(闭合)导线技术要求注:表中所列的技术要求,符合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10mm(三、四等)和20mm(五等)1. 当导线网作为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结点网,各导线环的长度不应大于表1中规定总长的0.7倍。
2. 加密导线,宜以直伸形状布设,附合于首级网点上。
2019年测绘规范及限差.doc
![2019年测绘规范及限差.doc](https://img.taocdn.com/s3/m/d381cabf680203d8ce2f2499.png)
测绘规范及限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发布与实施时间:1993-03-26发布,1993-08-01实施,适用范围: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内容:控制测量、采用非摄影测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测图、线路测量、绘图与复制、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和变形测量。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发布与实施时间:1993-06-25发布,1993-12-01实施适用范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
内容:控制测量、放样的准备与方法、开挖工程测量、立模与填筑放样、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测量、地下洞室测量、辅助工程测量、施工场地地形测量、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竣工测量、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发布与实施时间:1998年6月1日施行适用范围: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的各种沉降(包括上升)测量和位移测量。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发布与实施时间:1999-02-10发布,1999-07-01施行适用范围:城市规划、城市地籍管理和城市各项建设工程的勘测、设计、竣工以及城市管理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发布与实施时间:1997-04-25发布,1997-10-01施行适用范围:城市各等级控制网测量,城市地籍控制网测量和工程控制网测量。
当进行城市地形形变监测控制网测量时,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全站仪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2C变动、I角变动)的测定(高、低两点间水平角的测定)仪器:GTS-701 观测者:马宝峰记录者:黄祥雄检查者:日期:2004-6-3 天气:晴成象:清晰全站仪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2C变动、I角变动)的测定(高、低点垂直角的测定)仪器:GTS-701 观测者:马宝峰记录者:黄祥雄检查者:日期:2004-6-3 天气:晴成象:清晰最后计算结果: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i=[(c高-c低)·ctgɑ]/2=-2.3′视准轴误差C=[(c高-c低)·cosɑ]/2=3.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表1 光电测距附合(闭合)导线技术要求注:表中所列的技术要求,符合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10mm(三、四等)和20mm(五等)1.当导线网作为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结点网,各导线环的长度不应大于表1中规定总长的0.7倍。
1:1000 1:2000 1:5000比例尺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规范》
![1:1000 1:2000 1:5000比例尺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8de15335a8102d276a22fbc.png)
国家测绘总局、国家地质总局制定1:1000 1:2000 1:5000比例尺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规范关于颁发《1:1000 1:2000 1:5000 比例尺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国家测绘总局1966年主编的《1:1000 1:2000 1:5000比例尺地形测量规范草案(地质勘探专业)》,和原地质部编订国家测绘总局1965年修订的《地质勘探工程测量规范》已经使用多年。
鉴于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原规范许多条文已不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国家地质总局根据地质部门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和补充。
现将修订的《1:1000 1:2000 1:5000 比例尺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规范》印发供地质勘探部门使用。
希各单位在执行中地质勘探工程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提出意见,以使本规范逐步完善。
国家测绘总局1966年主编的《1:1000 1:2000 1:5000比例尺地形测量规范草案(地质勘探专业)》,和原地质部编订国家测绘总局1965年修订的《地质勘探工程测量规范》停止使用。
国家测绘总局国家地质总局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三日第一章平面控制测量第一节一般规定第1条一个矿区应采用同一的平面坐标系统。
控制网的平面坐标在有条件时应与全国坐标系统联测。
第2条平面控制网的观测成果应归化到参考椭球面(或大地水准面)上,并按高斯正形投影计算其在3°带内的平面直角坐标。
有特殊需要时,控制网的边长可化归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投影带中央子午线也可采用3°带的分界子午线或其它任意轴子午线。
独立控制网测区面积小于50平方公里且无发展远景时,可直接在平面上计算。
第3条首级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及加密关系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测区面积的大小、测图比例尺、发展远景,因地制宜地选择经济合理的布网方案。
第4条各级三角测量的精度及规格要求如表1。
第5条各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与要求:1、独立三角网:一般按测区形状布设三角网、单锁、双锁或中心多边形;2、加密三角网:在高级控制网基础上,以插网、或插点的形式进行加密。
各种测量限差规范标准
![各种测量限差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e21b6464b35eefdc9d33356.png)
一、建筑变形测量I角对于特级水准观测的仪器不得大于10″,对于一二级水准观测仪器不得大于15″,铟瓦水准尺、尺垫。
二、城市测量规1 平面控制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n测站数边长测距观测要求及限差2 高程控制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mm)L—路线长度km,n—测站数水准仪视子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在作业前开始的第一周每天测定一次,稳定后每隔15天测定一次。
二等测量I不大于15″,三、四等水准测量I不大于20″、尺垫。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常规测图开阔地区每平方公里控制点密度(点/km2)光电测距图根导线测量要求图根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测量技术要求图根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S为边长(km),H为基本等高距(m),D为测距边长(km),仪器和觇板高(棱镜中心高)精确量取至mm。
图根水准闭合差不得超过±40mm,山地千米超过16站时,不应超过±12mm。
简单计算配赋。
地物点、地形点测距长度、点间距要求m三、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1 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1)角度闭合差允许值wβ=±5,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个别边不宜短于100米,2)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
3)在附合精密导线两端的GPS点上观测时,应联测两个高级方向,若只能观测到一个时,应增加测回数。
4)导线边应往返观测二个测回,每测回三次读数较差小于5mm,测回较差小于3mm,往返测平均值较差小于5mm。
5)气象数据每条边在一端测定一次。
精密导线按严密方法平差。
6)全站仪分级标准L—路线往返测段或附合长度km,n—测站数3 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1 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2 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前—后—后--前。
偶数站:后—前—前—后。
4精密水准观测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的要求(m)5精密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三、铺轨基标测量1 一般规定1.1根据铺轨综合设计图,利用调整好的线路中线点或施工控制导线点和施工控制水准点测设铺轨基标,1.2铺轨基标测设时,应首先测设控制基标,后在控制基标间测设加密基标和道岔铺轨基标。
测绘规范及限差
![测绘规范及限差](https://img.taocdn.com/s3/m/94fa1425168884868662d645.png)
测绘规范及限差测绘规范及限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发布与实施时间:1993-03-26发布,1993-08-01实施,适用范围: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内容:控制测量、采用非摄影测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测图、线路测量、绘图与复制、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和变形测量。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发布与实施时间:1993-06-25发布,1993-12-01实施适用范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
内容:控制测量、放样的准备与方法、开挖工程测量、立模与填筑放样、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测量、地下洞室测量、辅助工程测量、施工场地地形测量、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竣工测量、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发布与实施时间:1998年6月1日施行适用范围: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的各种沉降(包括上升)测量和位移测量。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发布与实施时间:1999-02-10发布,1999-07-01施行适用范围:城市规划、城市地籍管理和城市各项建设工程的勘测、设计、竣工以及城市管理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发布与实施时间:1997-04-25发布,1997-10-01施行适用范围:城市各等级控制网测量,城市地籍控制网测量和工程控制网测量。
当进行城市地形形变监测控制网测量时,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全站仪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2C变动、I角变动)的测定(高、低两点间水平角的测定)仪器:GTS-701 观测者:马宝峰记录者:黄祥雄检查者:日期:2004-6-3 天气:晴成象:清晰度盘位置照准点读数2C (L-R±180°)-1/2[L+(R±180°)]角度盘左(L)盘右(R)0°(顺)1高点0° 00′00 ′′00′′00180°00 ′06′′07′′06′′-6°′′′0 00 03°′′′1 2低点359 59 595959180°00 ′05′′06′′06-7 0 00 0430°1高点29 59 595959210°00 ′06′′07′′07-8 0 00 040 2低点30 00 010101210°00 ′08′′07′′08-7 0 00 0460°1高点60 00 0000240°00 ′08′′07′′08-8 0 00 040 2低点60 00 010101240°00 ′07′′08′′08-7 0 00 0490°(逆)1高点90 00 01011270°00 ′06′′07′′08-7 0 00 04-1 2低点90 00 020101270°00 ′06′′07′′08-6 0 00 03120°1高点120 00 0000300°00 ′06′′05′′06-6 0 00 030 2低点120 00 010101300°00 ′07′′06′′07-6 0 00 03150°1高点150 000001330° 00 ′07′′07′′07-7 0 00 04-1 2低点150 00010101330° 00 ′07′′07′′07-6 0 00 03C高=(∑(L-R)高)/2n=(-6-8-8-7-6-7)/2*6=-3.5C低=(∑(L-R)低)/2n=(-7-7-7-6-6-6)/2*6=-3.25全站仪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2C变动、I角变动)的测定(高、低点垂直角的测定)仪器:GTS-701 观测者:马宝峰记录者:黄祥雄检查者:日期:2004-6-3 天气:晴成象:清晰照准点测回读数指标差垂直角盘左盘右186°48′10′′11′′10273°12′07′′06′′06′′8°′′′3 11 58高点286 48 101010273 12 080708 9 3 11 59 386 48 121112273 12 091010 11 3 11 59中数 3 11 59低点193 14 3939 39266 45 3231 32 6 -3 14 33293 14 393939266 45 303130 4 -3 14 35393 14 403940266 45 293030 5 -3 14 35中数-3 14 34α=3°11′59′′+|-3°14′34′′|=3°13′16.5′′最后计算结果: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i=[(c高-c低)·ctgɑ]/2=-2.3′视准轴误差C=[(c高-c低)·cosɑ]/2=3.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表1 光电测距附合(闭合)导线技术要求等级附合(闭合)导线总长(k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mm)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 〞)测距要求测距仪等级测回数三3.23.55.04006008001.85521:550001:600001:70000±3.6√n221222四1.83.03.53005007002.57551:350001:450001:50000±5√n322222五2.02.43.02003005005101071:180001:200001:25000±10√n3~43~43222注:表中所列的技术要求,符合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10mm(三、四等)和20mm(五等)1.当导线网作为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结点网,各导线环的长度不应大于表1中规定总长的0.7倍。
测绘精度指标“中误差”的计算的个人理解
![测绘精度指标“中误差”的计算的个人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1cb641bf46527d3240ce093.png)
地形图测绘精度的理解和计算一、 概念的理解中误差:衡量观测精度的指标,检测值较差的平方和再开根号 限差:高精度检测是2倍中误差,同精度是2√2倍(约2.8倍)中误差 粗差:大于限差的值 二、 精度合格的判定1、粗差率小于5%2、平面和高程的中误差满足规范要求 三、 平面精度中误差的计算1、检测点(边)少于20个时,以误差的算术平均值代替中误差 即:较差值的平均数2、检测点(边)大于20个时,计算限差内所有检测点的中误差 高精度的计算公式如下:M =±√∑∆i 2n i=1n同精度的计算公式如下:M =±√∑∆i 2n i=12n公式中:M 为中误差Σ为求和Δ为较差 n 为检测点个数3、以边长检查为例的中误差计算公式分步计算如下(L 为检测边长,l 为图上边长) 第一步计算较差平方:∆2=(L 1−l 1)2第二步计算较差平方和:∑∆i 2n i=1=(L 1−l 1)2+(L 2−l 2)2+⋯(L n −l n )2第三步计算较差平方和除以检测边个数n 第四步计算平方根四、 平面精度检测的两种类型1、相对位置:指的是两个地物间的相对长度 按照上页例子计算即可2、绝对位置:使用仪器测出的坐标数据 对坐标数据的精度检测计算如下表北坐标较差:dx=X 1-x 1 东坐标较差:dy=Y 1-y 1检测点与图上坐标点的差距: ds =√(X 1−x 1)2+(Y 1−y 1)2 检测点少于20个时取ds 平均值即可 检测点多于20个时按照中误差计算公式计算其中较差平方和:∑∆i 2n i=1=ds 12+ds 22+ds 32+⋯ds n 2五、 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同平面相对位置的计算。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94918a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6.png)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1. 引言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是在房屋建筑工程竣工后,对建筑物内部各个区域的面积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过程。
准确的建筑面积测绘是保障房屋交易、评估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的制定对于确保测绘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规范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包括测绘流程、测绘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测绘精度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房屋建筑面积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测绘流程房屋建筑面积测绘的基本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测量和测绘、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等步骤。
具体流程如下:1.准备工作:–确定测绘范围和目的–收集有关建筑设计图纸和相关资料–了解房屋结构和使用情况2.测量和测绘:–使用测量仪器对建筑物进行实地测量–按照设计图纸和实测数据,绘制建筑平面图3.数据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正和处理–计算各个区域的面积–统计和分析面积数据4.报告编制:–撰写测绘报告,包括测绘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等内容3. 测绘仪器设备房屋建筑面积测绘的仪器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测量仪器应具备足够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仪器应能够实时记录和存储测量数据,并可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应有相关证书和检定合格报告。
4.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是房屋建筑面积测绘的关键环节,应采用科学、准确的方法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方法应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数据的校正和筛选:对测量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排除异常值。
•面积计算方法: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和实测数据,采用适当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各个区域的面积。
•统计和分析方法:对面积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总面积、各个区域面积的比例等。
5. 测绘精度要求房屋建筑面积测绘的精度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测量误差:测量误差不应超过国家测绘标准规定的限差。
•绘图误差:绘图误差不应超过国家绘图标准规定的限差。
•面积误差:建筑面积误差不应超过国家建筑面积测量标准规定的限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绘规范及限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发布与实施时间:1993-03-26发布,1993-08-01实施,适用范围: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内容:控制测量、采用非摄影测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测图、线路测量、绘图与复制、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和变形测量。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发布与实施时间:1993-06-25发布,1993-12-01实施适用范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
内容:控制测量、放样的准备与方法、开挖工程测量、立模与填筑放样、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测量、地下洞室测量、辅助工程测量、施工场地地形测量、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竣工测量、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发布与实施时间:1998年6月1日施行适用范围: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的各种沉降(包括上升)测量和位移测量。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发布与实施时间:1999-02-10发布,1999-07-01施行适用范围:城市规划、城市地籍管理和城市各项建设工程的勘测、设计、竣工以及城市管理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发布与实施时间:1997-04-25发布,1997-10-01施行适用范围:城市各等级控制网测量,城市地籍控制网测量和工程控制网测量。
当进行城市地形形变监测控制网测量时,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表1 光电测距附合(闭合)导线技术要求注:表中所列的技术要求,符合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10mm(三、四等)和20mm(五等)1.当导线网作为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结点网,各导线环的长度不应大于表1中规定总长的0.7倍。
2.加密导线,宜以直伸形状布设,附合于首级网点上。
各导线点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表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大于±3º时,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差值仍应符合上表规定。
一、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位置上进行重测,并符合下列规定:1. 上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2c超限,该测回应立即重测,但不计重测测回数。
2. 同测回2c较差或各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超限,可重测超限方向(应联测原零方向)。
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测战方向总数的1/3时,该测回应重测。
3. 因测错方向、读错、记错、气泡中心位置偏移超过一格或个别方向临时被挡,均可随时进行重测。
二、观测手簿的记录、检查和观测数据的划改,应遵守下列规定:(1)、水平角观测的秒值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度分读、记错误可在现场更正。
但同一方向盘左、盘右不得同时更改相关数字。
(2)、天顶距观测中,分的读数在各测回中不得连环更改。
(3)、距离测量中,每测回开始要读、记完整的数字,以后可读、记尾数。
厘米以下数字不得划改。
米和厘米部分的读、记错误,在同一距离的往返测量中,只能划改一次。
三、水平角观测结束后,其测角中误差按下列公式计算:导线(网)测角中误差的计算方法分两种情况:(1)、按左、右角闭合差计算:[]nm 2∆∆±=β(1-1) (2)、按导线方位角闭合差计算:nNf m 2ββ±=(1-2)其中:∆--------左、右角之和360º与之差 βf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方向角闭合差;n---------三角形个数或计算βf 的测站数 N--------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表3 内业计算数字取位要求表4 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注:n 为水准路线单程测站数,每公里多于16站,按山地计算闭合差限差;M 为每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W M 为每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
表5 等级水准测量测站的技术要求注:当采用单面标尺四等水准测量时,变动仪器高度两次所测高差之差与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表6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注:D 为平距,以公里记。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993-03-26发布,1993-08-01实施)表7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 表中n 为测站数;2. 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3. 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5-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5-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
4. 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当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形。
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5-1中规定长度的0.7倍。
当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不宜相距过近。
表8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大于±3º时,该方向2倍照准差的变动范围,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
表9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的要求表10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n 为水准路线单程测站数,每公里多于16站,按山地计算闭合差限差,W M 为每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
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 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表12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注:D 为平距,以公里记。
地形测量:表13 测图比例尺的选用注:对于精度要求较低的专用地形图,可按小一级比例尺地形图的规定进行测绘或利用小一级比例尺地形图放大成图。
地形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a )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平坦地:a<3˙ 丘陵地:3˙≤a<10˙ 山 地:10˙≤a<25˙ 高山地: a ≥25˙表14-1 一般地区解析图根点的个数表14-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 )注:1、同一城市或测区的同一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此时不同地形类别的等高线插求点高程精度要求,可按相应的地形类别应采用的基本等高距分别推算;2、同一幅图不得采用两种基本等高距。
表15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M 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H 为测图最大视距,n 为测站数;隐蔽或施测困难地区导线相对闭合差可放宽,但不应大于1/1000。
表16 图根支导线(极坐标)平均边长及边数表17 图根经纬仪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S 为边长,n 为边数,d H 为等高距(m )边长大于400m 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响。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1999-7-01实施)表18-1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表18-2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注:n为测站数表18-3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大于±3º时,该方向2倍照准差的变动范围,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手簿中注明。
表18-4 垂直角观测的测回数与限差表19 水准测量计算小数位的取位表20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注:1、同一城市或测区的同一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此时不同地形类别的等高线插求点高程精度要求,可按相应的地形类别应采用的基本等高距分别推算;2、同一幅图不得采用两种基本等高距。
表21-1 图根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表21-2 图根三角高程技术要求表22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 1、W M 为每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M 为每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s L 为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L 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i L 为检测测段长度,均以公里记;2、山区指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米的地区;3、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水准路线构成时,闭合差的限差应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分别计算,然后取其平方根为限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及往返检测均适用;检测长度小于1公里时,按1公里计算;4、当成像清晰稳定时,三、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可以放长20%。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1998年6月1日施行表23 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及其精度要求注:1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几何水准测量测站高差中误差或静力水准测量相邻观测点相对高差中误差;2观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观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坐标差中误差以及等价的观测点相对基准线的偏差值中误差、建筑物(或构件)相对底部定点的水平位移分量中误差。
表24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各等级水准观测的限差应符合表25中的规定: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项目开始前应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检验。
检验后应符合下列要求:表25 水准观测的限差(mm)注:表中n为测站数。
表26 测边控制网技术要求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宜按本规定采用:1测距中误差不同于表列规定时;2实际平均边长与表列数值相差较大时。
表27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注:1 C1、C2为导线类别系数。
对附合导线,C1=C2=1;对独立单一导线,C1=1.2,C2=2;对导线网,导线长度系指附合点与结点或结点间的导线长度,取C1≤0.7、C2=1;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宜按本规定采用:1)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同于表列规定时;2)际平均边长与导线长度对比表列规定数值相差较大时。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1997-04-25发布,1997-10-01施行表28 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表29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注:当边长小于200m 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
表30 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表31 GPS 测量各等级的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注:当采用双频机进行快速静态观测时,时间长度可缩短为10min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GPS 测量各等级的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值应小于6。
城市GPS 测量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表32 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规定(1×10-6)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GPS 网中选取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σωn x 2≤ σωn y 2≤ σωn z 2≤ σωn 32≤式中 222z y x ωωωωω++----=闭合差,;n--------独立环中的边数。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σ22≤s d测绘知识一、测绘名词(摘自国家测绘局)1、大地基准:是建立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和推算国家大地控制网中各点大地坐标的基本依据,它包括一组大地测量参数和一组起算数据,其中,大地测量参数主要包括作为建立大地坐标系依据的地球椭球的四个常数,即地球椭球赤道半径,地心引力常数GM,带球谐系数J2(由此导出椭球扁率f)和地球自转角度w,以及用以确定大地坐标系统和大地控制网长度基准的真空光速c;而一组起算数据是指国家大地控制网起算点(成为大地原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大地高程和至相邻点方向的大地方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