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平台发展简史
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海洋核动力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海洋核动力平台是指利用核能驱动的海上平台,将核能转化为电力或其他形式的能源,用于海洋资源勘探、海上作业、水下观测、疏浚工程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发展历程。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苏联就开始研制海洋核动力平台。
1961年,苏联的第一座海洋核动力平台——“北风号”在北冰洋投入运行,用于提供电力和供热给北极地区的许多城镇。
此后,苏联陆续建造了多座海洋核动力平台,用于水下油气田的开发和水下科考等任务。
随着核动力技术的发展,其他国家也开始关注并研发海洋核动力平台。
美国于1971年建成了第一座核动力航母,其核动力系统也对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
中国于2012年建成了首座海洋核动力平台,用于提供电力和深海研究。
其他国家如法国、英国、印度、俄罗斯等也纷纷加大海洋核动力平台的研发和建设力度。
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安全保障。
核能作为一种高风险的能源形式,在海洋环境下的应用更加严峻。
海洋中的浪涌、海风、水下压力等都对核电站的运行提出了挑战。
因此,在海洋核动力平台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自然环境的因素,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
未来展望方面,海洋核动力平台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首先,海洋核动力平台将在海上作业领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目前,海上石油开采、海洋风力发电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海洋核动力平台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同时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海洋核动力平台将在深海勘探和科研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深海资源是人类尚未完全开发利用的宝库,而深海环境的复杂性和艰苦条件使得在深海进行勘探和科研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
海洋核动力平台能为深海勘探和科研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同时提供必要的航行和居住条件,为深海探索提供技术保障。
海洋平台简介培训资料
2020/10/20
5
自升式平台:自升式平台又称甲板升降式桩腿平台,这种石油 钻井装置在浮在水面的平台上装载钻井机械、动力、器材、居住 设备以及若干可升降桩腿,钻井时桩腿着底,平台则沿桩腿升离 一定高度;移位时平台降至海面,桩腿升起,平台就像驳船,可 由拖轮将其拖到新的井位。
2020/10/20
6
浮筒结构有浮箱和下浮体两种形式:(1)浮箱结构是一个水密 的圆台或其他形状的箱体,放置在立柱下面,彼此互不相连,三 角形半潜平台和五角形半潜平台采用浮箱结构多。(2)下浮体结 构一般有平行浮体和组合浮体两种,平行浮体多为两个,也有四 个或多个平行浮体。平行浮体多为矩形或圆角矩形横剖面纵骨架 式壳体结构。下浮体就是由若干个纵横舱壁及外壳板架组成水密 壳体。
是由坐底式演变而来。半潜式和坐底式平台统称支柱稳定式钻井 装置。坐沉在海底的称坐底式(可沉式),浮在水中的称半潜式。
2020/10/20
8
固定式平台
固定式钻井平台通常是固定一处不能整体移动。固定式平台的下部由 桩、扩大基脚或其他构造直接支撑并固着于海底。
混凝土重力式平台:这种平台的底部通常是一个巨大的混凝土基础 (沉箱),用三个或四个空心的混凝土支柱支撑着甲板结构,在平 台底部的巨大基础中别分隔为许多圆筒形的贮油舱和压载舱,这种 平台的重力可达数十吨,正是依靠自身的巨大重量,平台直接置于 海底。
2020/10/20
10
半潜平台简介
半潜式平台主要由上层平台结构、支持结构、浮筒结构组成。
上层平台布置着所有的钻井机械、平台操作设备、物资贮备和 生 活设施,上层平台通常承受甲板载荷在3000~6000t,加上风、 浪、流作用,立柱之间相互作用力。
半潜平台用沉垫提供浮力,漂浮在海中通过支撑结构支撑平台 上部结构,半潜平台支撑结构大都为立柱式。
海洋平台简介
浮筒式平台
以浮筒为支撑,上部结构 可随海浪自由浮动,适用 于深水海域。
自升式平台
由船体和桩腿组成,桩腿 可随海床高低调整,适用 于各种海洋环境。
半潜式海洋平台
半潜式钻井平台
可进行海上钻井作业的平台,适 用于深海作业。
半潜式生产平台
可进行海上生产作业的平台,适 用于各种海洋环境。
特殊类型海洋平台
Spar平台
3
复合式海洋平台
结合固定式和浮动式海洋平台的结构特点而设计 的海洋平台,如锚链-桩基复合平台等。
海洋平台的组成部件
平台甲板
固定式和浮动式海洋平台上部 结构,用于安装和支撑油气生 产设备、生活设施等。
定位系统
确保海洋平台在海上安全定位 的系统,包括锚链、桩基等。
平台基础
固定式海洋平台的下部结构, 包括导管架、重力式平台的墙 身等。
03
平台可靠性
海洋平台的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下。如
何提高平台的可靠性,以减少故障和维护需求,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
海洋平台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数字化与智能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海洋平台的设计和建造将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例如,使 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平台设计和模拟,以及使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平台监控和维护 。
。
海洋平台的建设可以降低海上油 气开发的成本,提高开发效率, 同时可以减少对陆地设施的依赖
。
海洋平台在油气资源开发中的具 体应用包括固定式、浮动式和半 潜式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
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海洋平台在科研、观测、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01
海洋平台在科研领域的应用包括 海洋环境观测、气象观测、地球 物理探测等,为科研人员提供了 重要的数据支持。
海洋平台简介
2019/9/2
10
半潜平台简介
半潜式平台主要由上层平台结构、支持结构、浮筒结构组成。
上层平台布置着所有的钻井机械、平台操作设备、物资贮备和 生 活设施,上层平台通常承受甲板载荷在3000~6000t,加上风、 浪、流作用,立柱之间相互作用力。
半潜平台用沉垫提供浮力,漂浮在海中通过支撑结构支撑平台 上部结构,半潜平台支撑结构大都为立柱式。
设计: Forex Neptune & IFP Pentagone 85 建造: 1973 ~ 1975年 水深 / 钻井深度:1200/7500m 可变载荷: < 3,000 s/t
2019/9/2
15
第三代半潜平台
设计: F&G Enhanced Pacesetter 建造: 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 水深 / 钻井深度:450~1050/7500m 可变载荷: < 4,000 s/t
DSS 21Maersk ContractorsK-
SeaDrill
FELS 2008 Daewoo 2009
2019/9/2
19
THANK YOU !
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
2019/9/2
20
2019/9/2
11
2019/9/2
12
半潜平台的发展
自1961 年世界上首座半潜式钻井平台诞生到目前,半潜式钻井平台经 历了6 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代表平台参数如表1 。
第几代 泊位方式 作业水深(m) 钻井深度(m) 大钩载荷(t)
1
锚泊
<180
___
___
2
锚泊
300~1200
约7500
___
设计: Trosvik Bingo 3000 建造: 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 水深 / 钻井深度:450~1050/7500m ~9000 可变载荷: < 4,000 s/t
浅析海洋平台发展历程
浅析海洋平台发展历程
白丽 楠
(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 学院, 天津 3 0 0 ) 0 0 0 摘 要 : 洋资源开发和空 间利用的发展 , 海 以及工程设施 的大量兴建 , 对人 类文 明的演化将产生不可估量影响 。 关 键 词 : 洋平 台 ; 油 ; 井 海 石 钻
一
rc ol i 浮 箱 )由 若 干 立 柱 连 接 平 台本 体 与下 体 , 台 上 设 置 钻 井 设 备 、 , 平 工 了钻 井 船 之 外 还 有 什 么 办法 ?壳 牌 公 司 的 Bu eC lp提 出 了半 潜 其 作场所 、 藏与生活舱 室等 。 储 钻井前在下体 中灌入压载水使之沉底 , 式平 台 的理 念 。 实 这 个 理 念 得来 相 当轻 巧 。壳牌 公 司 的一 家 施 工 蓝 号 ,蓝 号 下体在 坐底时支承 平台 的全部重量 ,而此时平 台本体 仍需高 出水 单 位 — — 蓝 水 钻 井 公 司有 一 座 浸 没 式 平 台 “ 水 1 ” “ 水 1 ” 方形 甲板下 面四根立柱 , 四根立柱底部 之间 面, 不受波浪冲击 。在 移动时 , 将下体排水上浮 , 提供平 台所 需的全 的结 构就像一张方桌 , 蓝水 1 本来就是按照浸没式设计 的, 号” 拖航时 部浮力 。 坐底式 的工作水深 比较小 , 愈深则所需的立 柱愈 长 , 结构愈 有一些浮箱连接。“ 浮箱 提供 的浮力 自然无法 与平 台重力平衡 , 因此拖航时水面没过 了 重, 而且立柱在拖航时升起 太高 , 容易产生事故 。 由于坐底式平台的 工作水深不能调节 , 已日渐趋于淘汰。胜利 1 号与胜利 4号都是坐 浮箱 , 但还在 甲板之下 。在 16 年 的一次拖航过程中 ,rc ol 91 Bu eC lp i 底式平 台。 观察到在这个状态下平台相对 于其平衡位置 的运动极小 , 就意识到 坐 底 式 平 台虽 然 能 移 动 , 还是 到 不 了 更 深 的 地 方 去 。可 是 人 这座平台也能在漂浮状态下作业 。( 但 见图 1 ) 类 中从 来 不 缺 乏 能 工 巧 匠 。在 全 面 研 究 了海 洋 工 程 环 境 之 后 , 国 美 半 潜式平 台是 大部分浮体 沉没于水 中的一种小水 线面 的移动 人 R G L Tu a e omeu在 1 纪 5 9世 0年 代 初 提 出 了 自升 式 平 台 的 理 式平 台 , 它从坐底式平 台演变而来 , 由平 台本体 、 立柱和下体或浮箱 在下体与下体 、 立柱 与立柱 、 立柱与平 台本体之间还有 念, 受到 了广泛的关注 , 但热 闹归热闹 , 注之后却没有一家石油公 组成 。此外 , 关 司愿 意建 造 自升 式 平 台 。L Tu a 来 找 去 , 于 找 到 了 一 家 愿 些支撑与斜撑连接 ,在下体问的连接支撑一般 都设 在下体 的上 e omeu找 终 意 签合 同的公 司 Z pt O - hr o p n ,这家 公 司的 老板 叫 方 , aa f S o C m ay a e 这样 , 当平 台移位时 , 可使它位于水线之上 , 以减小阻力 ; 平台上 G og B s , ereH W uh 没错 , 就是后来 当过大统领 的老布什。在某次平 设有钻井机械设备 、 材和生活舱室等 , 器 供钻井工作用。 台本体高 平 台建造 中的仪式上 ,老布什还特意带着小布什一起去见 了见世 面。 出水面一定高度 , 以免波浪 的冲击 。 下体或浮箱提供主要浮力 , 沉没 是不是从这起 , 就注定 了这爷俩要为石油跟伊拉克干仗? 于水下以减小波浪 的扰动力 。平 台本体 与下体之 间连接 的立柱 , 具 自升式钻井平 台是 由一个上层平 台和数个 能够升降 的桩腿所 有小水线 面的剖 面 , 主柱 与主柱之间相隔适 当距离 , 以保证平 台 的 组 成 的海 上 平 台 。 些 可 升 降 的柱 腿 能将 平 台 升 到海 面 以上 一 定 高 稳性 , 这 所以又有立柱稳定式之称 。半潜式平台 已经成为海洋钻井平 度, 支撑整个平台在海上进行钻井作业 。这种 平台既要 满足拖航移 台的主要发展方向。相 当于用 了 T ID G的迈腾吧 。到 目前 为止 , S+ S 位 时 的 浮 性 、 性 方 面 的 要 求 , 要 满 足 作 业 时着 底 稳 性 和 强 度 的 半潜式钻井平台已经经历 了第一代到第六代 的历程 。( 图 2 稳 又 见 ) 要求 , 以及升 降平 台和升降桩腿 的要求 。由于 自升式平 台可适用 于 代 作业水深 年代 不同海底土壤条件和较大的水深范 围 , 移位灵活方便 , 便于建造 因 1 60 f 0 t 1 0 96 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 , 在海上移动式钻井平 台中它仍 占绝大 2 1 000 f 1 6 —1 7 t 9 9 94 多数 。 管架平 台和 自升式平 台比起来就是铃木摩 托和福特汽车 的 导 3 l H f 50D t 18 90
海洋平台结构的发展-2000
,
到 1 % O 年 大约 有 3 座 自升式 平 台在 使 用 中 0
,
.
,
— 最 大工 作 水 深 约 5 0 0 6
一
, ,
“
加里 福
米
。
。
,
,
,
的 总 数 的一 半
137 16
.
。
而到了
198 5
年 此 比 例 已 达到 6 0 %
,
,
自升 式 钻 井 平 台 的 最 大 工作 水 深 已 达
,
价 与 水 深 关 系 大 致呈 指 数 关系增 加 而 张力 腿式 平 台 的 造 价则 随 水 深 的 增 加 变化 较 小
, ,
,
。
此
外 由 于 每 个 张 力 腿 都 有很 大 的 预 张 力 因此 张力 腿 式平 台在 波 浪 中 的 运 动幅度 远小 于半 潜
式平 台 ; 牵 索 塔式 平 台 由 甲板 塔 体 和 牵 索 系 统 三 部 分 组成
坐 底 式 平 台一 般 用 于水深较 浅 的 海 域 工 作 水 深 通 常 在 6 米 以 内 ; 0
, , ,
、
、
。
自升 式 平 台 具 有 能 垂 直 升 降 的桩 腿 钻 井 时 桩 腿 着 底 平 台 则 沿 桩 腿 升 离 海 面 一 定 高
度 移 位 时平 台 降 至水 面 桩腿升起 平 台 就 像 驳 船 可 由 拖 轮 把 它 拖 移 到 新 的 井 位
, , ,
半潜 式 平 台 是 由 坐 底 式平 台 演变 而 来 的 它 上 有 平 台 甲 板 在 水 面 以上 不 受 波 浪 侵 袭
下 有 浮 体 沉 于 水 面 以 下 以 减小 波浪 的 扰 动力 连 接 于 其 间的 是 小水 线 面的 立柱
深海海洋平台发展综述
miniTLP,即为一种小型的TLP平台。但它并不是简 单地将传统TLP平台尺寸缩小,而是对整个平台的结构进 行了较大的改进,使平台的各项参数进一步优化,达到 以较小吨位获得较大的有效载荷的目的。 miniTLP目前有 两个系列,分别是Atlantia公司设计开发的SeaStar(海之 星)和由 MODEC公司开发的 MOSES(全名“ Mini mu m Offshore Surface Equip ment Structure”,最小化深海水面设 备结构)。
要用于钻井,又称为半潜式钻井平台;TLP平台和Spar平 台则多用于油气的开采。目前世界钻井平台工作水深记 录为3 048 m(10 000英尺),钻井深度超过12 000 m[1-2], 采油平台的工作水则深超过2 000 m。
2 深海海洋平台的历史与现状 2.1 半潜式平台
1962年,经过对坐底式钻井平台“蓝水1号(Blue Water No.1)”的改装,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半潜式钻井 平台,并于当年在墨西哥湾投入了使用。从第一座半潜 式平台的诞生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代。二十世纪 60年代共建造了大约30座半潜式平台,为第一代半潜式 平台。这个时期建造的平台,作业水深只有90~180 m, 目前基本上都已经退役。随后在七十年代中期和八十年 代初期,半潜式平台的数量迅速增加,这两个时期的半 潜式平台分别为第二代和第三代。这段时期,设计者主 要致力于改进平台的结构和增加平台的作业水深,第二 代平台的作业水深为180~600 m,钻井深度为6 096 m或 7 620 m;第三代平台作业水深达到450~1 500 m,钻井
海上平台发展简史
第1章海上平台发展简史序言简单介绍一下:海洋自升式钻井平台为钢质、非自航平台,通常由一个驳船式船体,和若干(至少三只)能升降并能起支撑作用的桩腿组成。
船体平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或五边形,驳船体要有足够的浮力,船体甲板上和船舱内安装有钻井设备和为钻井工程所需的其它设备。
经拖航到达工作地点。
作业时,平台船体被桩腿抬升到海面以上并支撑住。
完井转移时,驳船体下降到水面,依靠浮力把桩腿拔起收回,即可拖运到另一地点。
桩腿结构根据工作水深的不同,有圆形、方形或三角桁架形式。
桩腿下端一般设置“桩靴”或独立的小沉垫。
桩腿结构可以是封闭壳体式,也可以是构架式。
桩腿升降机构有液压升降式和电动齿轮齿条升降式。
海洋自升式钻井平台的特点是浮运方便,作业时稳定性好,适用水深为5~120米。
这种平台是应用最广的平台之一。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和18000公里海岸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有5000多个,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海洋开发关系国家安全和权益。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突显,海洋工程科技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深海工程装备的设计研发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的瓶颈,只有突破若干关键技术、系统地提高设计研发能力,才能够推进我国海洋装备产业和深海资源开发的全面发展。
由于深海自然环境条件严酷,深海平台必须具备进入恶劣的海洋环境作业的能力。
300米~3000米范围的深海工程问题是我国海洋工程学术界和工业部门的热点,其核心问题是深海平台的安全性。
国内对深海工程施工过程的研究较少,结构物下水、拖运、施工、安装问题的研究也不充分。
在海洋环境条件中,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就是海洋波浪,非线性水波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是深海和超深海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性的共性研究领域。
深海基础工程研究领域中其他重要科学问题还有:复杂应力条件下海洋土的变形与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等;需突破的关键技术有:新型深水海洋基础型式的建造与施工技术、海洋工程地质灾害与土工破坏的监测技术与实时监控系统等。
海洋平台发展简史课件
古代海洋平台的发展为后来的大型海洋平台建设提供了基础和借鉴,推动了海洋 工程技术的进步。
03 近代海洋平台
石油钻井平台
01
02
03
04
石油钻井平台是近代海洋平台 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用于 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钻探和开
采。
石油钻井平台通常由一个或多 个钻井塔和相关设施组成,可
移动或固定在海面上。
船只
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船只逐渐成为海洋运输和探险的主要 工具,为海洋平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灯塔与浮标
灯塔
灯塔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海上航行的安全性,为船只提供了导航和定位服务。
浮标
浮标用于指示航道、礁石等危险区域,对航海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代海洋平台的局限性与影响
局限性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古代海洋平台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用于简单的漂浮和运 输。
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海洋平台可 以分为固定式、浮式和半潜式等类型 。
海洋平台的重要性
能源供应
海洋平台是获取海底石油和天然 气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全球能
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
海洋平台的发展推动了海洋工程产 业的发展,为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 的经济效益。
科学研究
海洋平台为科学家提供了开展海洋 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深入 了解地球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
随着技术的发展,石油钻井平 台逐渐向深海移动,需要更高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石油钻井平台的发展对全球能 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海洋观测平台
海洋观测平台主要用于海洋环境和生 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
海洋观测平台还可以搭载各种科研设 备,进行海洋生物、地质、化学等方 面的研究。
海洋平台设施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海洋平台设施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海洋平台设施作为现代海洋科技与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重大的发展与变革。
从简单的船只和浮动设备,到现代化的海洋平台,这一领域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海洋平台设施的发展历程,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一、发展历程海洋平台设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
当时,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海洋平台设施开始兴起。
早期的海洋平台主要是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而建造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石油钻井平台。
首先是陆上钻井平台,随后发展为浅海钻井平台,再到深海钻井平台。
这些平台设施大大提高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效率,并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对海洋资源开发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平台设施的规模和种类也得以扩大。
除了钻井平台,人工岛、浮动式气体液化设施、海上风电设施等也逐渐出现。
人工岛的建设不仅有效利用了海洋空间,还提供了多种功能,如海上港口、海洋能源站、旅游度假地等。
浮动式气体液化设施使天然气可以在深海中加工和储存,极大地促进了海洋天然气资源的利用。
海上风电设施则利用海风发电,为清洁能源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未来趋势1. 深海开发随着陆上和浅海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深海。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但由于深海环境的极端条件和技术难题的存在,深海开发一直受到限制。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深海资源的开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未来,海洋平台设施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深海矿产勘探开发、深海渔业、深海能源利用等领域。
2.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海洋平台设施发展的新趋势。
智能化的海洋平台设施能够实时监测海洋环境、自主调节设备运行,并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更精准的海洋资源评估和预测。
智能化的海洋平台设施还能够自动驾驶,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3. 绿色环保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绿色环保已经成为海洋平台设施发展的重要方向。
海洋平台发展历史和海洋油气工业发展趋势
钻井船是浮船式钻井平台,它通常是在机动船或驳 船上布置钻井设备。平台是靠锚泊或动力定位系统定位。 按其推进能力,分为自航式、非自航式;按船型分,有 端部钻井、舷侧钻井、船中钻井和双体船钻井;按定位 分,有一般锚泊式、中央转盘锚泊式和动力定位式。浮 船式钻井装置船身浮于海面,易受波浪影响,但它可用 现有的船只进行改装,因而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使用。
早期的各类坐底式平台
我国渤海沿岸的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和辽河油田等 向海中延伸的浅海海域,潮差大而海底坡度小,坐底式 平台仍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80年代初,人们开始注意北极海域的石油开发,设计 、建造极区坐底式平台也引起海洋工程界的兴趣。目前 已有几座坐底式平台用于极区,它可加压载坐于海底, 然后在平台中央填砂石以防止平台滑移,完成钻井后可 排出压载起浮,并移至另一井位。
张力腿平台是一种垂 直系泊的顺应式平台, 在20多年的实践中不断 发展,已形成了一种典 型的结构形式。它一般 由五大部分组成。平台 上体、立柱(含横撑和 斜撑)、下体(沉箱)、 张力腿系泊系统和锚固 基础。
牵索塔平台由甲板、塔体、牵索系统三部分组成。
塔体是一个类似于导管架的空间钢架结构,塔是顺应式的,随波浪的响 应稍微移动,其系泊系统能对塔提供足够的复原力,使其始终保持垂直 状态,设计时允许塔的倾斜度在20以内。
为了解决牵索安装施 工难度大的问题,牵索塔 平台去掉了斜拉索,相应 在塔柱水面附近增加浮力 舱,此种结构形式称为铰 接塔,它可用于钻采平台、 装载终端及单点系泊等。 1990年,世界上第一座 铰接塔作为单点系泊终端 安装在澳大利亚西北海岸 的东帝汉海域。
导管架平台又称桩
式平台,是由打入海底 的桩柱来支承整个平台, 能经受风、浪、流等外 力作用,可分为群桩式、 桩基式(导管架式)和腿 柱式。
海洋油气开发发展历史
1.7 张力腿平台的出现
牵索塔平台与铰接塔的不足之处是随水深的增加,平台 运动的稳定性降低,因此在牵索塔平台的基础上发展了张力 腿平台(Tension Leg Platform)。1984年,Conoco公司 在欧洲北海157米水深的Hutton油田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座张 力腿平台。
张力腿结构示意图
Development of Semi-submersible
First Semi Drilling Platform
1961 by chance
Thunder Horse Platform
(The Largest Offshore Semi-submersible)
▪ Displacement : 130,000t
早期的各类坐底式平台
我国渤海沿岸的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和辽河油田等 向海中延伸的浅海海域,潮差大而海底坡度小,坐底式 平台仍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80年代初,人们开始注意北极海域的石油开发,设计 、建造极区坐底式平台也引起海洋工程界的兴趣。目前 已有几座坐底式平台用于极区,它可加压载坐于海底, 然后在平台中央填砂石以防止平台滑移,完成钻井后可 排出压载起浮,并移至另一井位。
钻井船发展历程
钻井船示意图
1.5 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发展
半潜式钻井平台(SEMI) 由坐底式平台发展而来,上 部为工作甲板,下部为两个 下船体,用支撑立柱连接。 工作时下船体潜入水中,甲 板处于水上安全高度,水线 面积小,波浪影响小,稳定 性好、自持力强、工作水深 大,新发展的动力定位技术 用于半潜式平台后,工作水 深可达3000米。
牵索塔平台由甲板、塔体、牵索系统三部分组成。
塔体是一个类似于导管架的空间钢架结构,塔是顺应式的,随波浪的响 应稍微移动,其系泊系统能对塔提供足够的复原力,使其始终保持垂直 状态,设计时允许塔的倾斜度在20以内。
海洋平台发展与展望
海洋平台发展与展望海洋,这片广袤而神秘的领域,蕴藏着无尽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海洋平台作为人类探索和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工具,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海洋认知的逐步深化。
海洋平台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早期的海洋平台主要用于海洋观测和简单的渔业活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海洋平台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在 20 世纪中叶,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崛起,固定式海洋平台成为了海洋石油开发的主要设施。
这些平台通常通过桩腿固定在海底,能够承受较大的风浪和海流冲击。
它们为石油的开采和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工作环境,使得海洋石油产量大幅增加。
然而,固定式海洋平台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只能在特定的海域和水深条件下使用,移动性差等。
为了克服固定式海洋平台的不足,半潜式海洋平台应运而生。
半潜式平台的主体部分位于水面以下,通过浮力和压载系统来保持稳定。
这种设计使得平台能够在更深的海域作业,并且具有更好的抗风浪能力。
半潜式平台的出现,大大拓展了海洋石油开发的领域。
与此同时,张力腿平台也逐渐崭露头角。
张力腿平台通过垂直的张力腿与海底相连,能够有效地限制平台的运动,提供较高的稳定性。
这种平台适用于中等水深的海域,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成为了海洋石油开发中的明星。
FPSO 集生产、储存和卸载功能于一体,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和适应性。
它可以在不同的海域进行作业,并且能够快速部署和撤离,大大提高了海洋石油开发的效率和经济性。
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海洋平台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海洋风电领域,海上风力发电平台为清洁能源的获取提供了新的途径。
这些平台通常建在近海或远海地区,利用丰富的风力资源发电。
在海洋科研方面,科研海洋平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深入研究海洋生态、海洋气候、海洋地质等方面的平台。
它们配备了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能够收集大量宝贵的数据和样本,为海洋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洋平台
《海岸工程学》课程结业论文——海洋平台结构型式发展过程及导管架平台设计需要计算的内容一、海洋平台结构的分类海洋平台是一种海洋工程结构物, 它为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海上作业与生活的场所。
随着海洋开发事业的迅速发展, 海洋平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海底管线铺设、海洋波浪能的利用、建造海上机场及海上工厂等。
目前应用海洋平台最为广泛的领域当属海上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用于海上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海洋平台按功能划分主要分为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两大类, 在钻井平台上设有钻井设备, 在生产平台上则设有采油设备。
若按结构型式及其特点来划分, 海洋平台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固定式平台、移动式平台和顺应式平台。
1.固定式平台固定式平台靠打桩或自身重量固定于海底, 目前用于海上石油生产阶段的大多数是固定式平台, 它又可分为桩式平台和重力式平台两个类别。
桩式平台通过打桩的方法固定于海底, 其中的钢质导管架平台是目前海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平台;而重力式平台则是依靠自身重量直接置于海底, 这种平台的底部通常是一个巨大的混凝土基础沉箱, 由三个或四个空心的混凝土立柱支撑着甲板结构。
2.移动式平台移动式平台是一种装备有钻井设备, 并能从一个井位移到另一个井位的平台, 它可用于海上石油的钻探或生产。
移动式平台可分为坐底式平台、自升或平台、钻井船和半潜式平台四个类别。
坐底式平台一般用于水深较浅的海域, 工作水深通常在60米以内;自升式平台具有能垂直升降的桩腿, 钻井时桩腿着底, 平台则沿桩腿升离海面一定高度, 移位时平台降至水面, 桩腿升起, 平台就像驳船可由拖轮把它拖移到新的井位。
自升式平台的优点主要是所需钢材少, 造价低, 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平稳地进行钻井作业, 缺点是桩腿长度有限, 使它的工作水深受到限制, 最大的工作水深约在120米左右;钻井船是在船中央设有井孔和井架, 它靠锚泊系统或动力定位装置定位于井位上。
海洋钻井平台发展历史论文
海洋钻井平台发展历史论文海洋钻井平台是指在海上进行石油和天然气钻探的设施,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工具。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最早的海洋钻井平台是在陆地上进行改装,然后拖到海上进行钻探。
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可以在海上直接进行钻探的平台。
最初的海洋钻井平台是由钢结构构成,通过海上拖船进行移动和定位。
这种平台主要用于近海浅水区的钻探作业。
20世纪60年代,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深海开发需求增加,出现了可以在深水区进行钻探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这种平台可以利用水下球astane和升降系统进行定位,可以在数百米的水深处进行钻探作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深水钻井平台逐渐取代了浅水钻井平台,成为深海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工具。
今天,海洋钻井平台已经成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主要设施,它们可以应对各种恶劣海况和复杂地质条件,为人类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重要保障。
总的来说,海洋钻井平台的发展经历了从浅水区到深水区的转变,技术不断升级,作业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海洋钻井平台的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从最早的钢结构平台到今天的深水钻井平台,海洋钻井技术的进步使得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得以加速。
现今的海洋钻井平台已经成为了极具复杂性的工程奇迹,能够在海上长期工作并承受恶劣海况。
这些平台不仅仅用于钻井作业,还可以进行生产、储存和卸载石油和天然气。
另外,海洋钻井平台还在提供住宿、餐饮和其他生活保障设施,让工作人员在海上能够安全、舒适地工作。
海洋钻井平台的发展离不开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的不断突破。
现代海洋钻井平台采用了各种先进技术,包括动态定位系统、深水作业设备、钻井技术和环境监测设施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海洋钻井平台在深海中进行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
未来,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需求继续增长,海洋钻井平台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型的海洋钻井平台将会不断涌现,为更深海域和更艰难地质条件下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支持。
海洋平台发展与展望
海洋平台发展与展望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能量。
为了探索和利用这片广阔的领域,人类不断创新和发展海洋平台技术。
海洋平台作为在海洋中进行各类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对海洋认知和掌控能力的逐步提升。
早期的海洋平台主要是固定式的,它们建在浅海区域,结构相对简单。
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平台的类型逐渐多样化,从固定式发展到了半固定式和移动式。
固定式平台通常由钢质导管架和上部模块组成,通过打入海底的桩腿来支撑整个结构的重量。
这种平台适用于较浅的海域,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但一旦建成,位置就很难改变。
半固定式平台则结合了固定式和移动式平台的特点,常见的有张力腿平台和立柱式平台。
张力腿平台通过张力腿将平台固定在海底,能够适应一定的水深和海洋环境变化;立柱式平台则依靠巨大的立柱和浮筒来保持稳定。
移动式平台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包括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和钻井船等。
自升式平台通过桩腿升降来实现工作和移动状态的切换,适合在不同的浅海区域作业。
半潜式平台可以通过调整压载水舱的水量来改变吃水深度和浮态,在深海作业中表现出色。
钻井船则是专门用于钻井作业的移动平台,能够快速移动到指定地点进行钻探。
海洋平台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类型的多样化上,其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从最初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逐渐扩展到了海洋风力发电、海洋渔业养殖、海洋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
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方面,海洋平台的技术进步使得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成为可能。
先进的钻井技术、水下生产系统和油气输送设施,大大提高了油气的产量和采收率。
海洋风力发电平台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领域之一。
与陆地风力发电相比,海洋风力更加稳定且强劲,但建设和维护成本也更高。
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海洋风力发电平台的设计和技术不断创新,从单桩基础到导管架基础,再到浮式基础,为大规模开发海洋风能提供了有力支持。
海洋渔业养殖平台的出现为解决全球渔业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海洋平台发展简史
目前我国海洋平台发展局限性
专业化程度偏低,建
造筒形基础采油平台 的技术还不过关
海洋平台研究机构少, 投入不够
海洋平台适应水深较 浅,钻井能力较差
20世纪国外海洋平台发展简述
1897年在美国加利福 利亚建成第一座类似 海洋平台的钻井平台
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 代初期两轮的建造高 峰期
1911年在美国路易斯 安娜和科克萨斯之间的 海上建成第一座真正意 义上的海洋平台
海洋平台是在海洋上进行作业,石油钻探与 生产所需的平台, 主要分钻井平台和生产 平台两大类。在钻井平台上设钻井设备,在 生产平台上设采油设备。平台与海底井口有 立管相通。
;
海洋平台初认知
海洋平台种类
固定式海 洋平台
桩基式平台
重力式平台
海洋平台种类
活动式海 洋平台
着底式平台
浮动式平台
海洋平台种类
21世纪国外海洋平台发展状况
国外深水油气勘探经过多年的勘探,在南美、西非大西洋沿岸、西哥沟、 北海、巴伦支海、喀拉海以及东南亚、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等海域相继 发现了很多大型油气田,其勘探领域已扩展到水深3000m的深海区。.西 哥海、南大西洋两岸的巴西与西非海城己成为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被称 为深水油气勘探的金三角,这里集中了当前世界大约已知的深水油气勘 探活动。随着深海油田的不断发现.石油工业界对开发深海石油的生产处 理的兴趣日益增长.并且创新了一些适用于深海开发的海上石油生产处理 装置。这些海上石油的生产处理装大多为浮式的海上石油生产系统。由 于深海的环境条件相对比较恶劣以及投资成本的加剧.人们在降低投资及 减少海上结构物的受力等方面做出了不断的努力。
半固定式 海洋平台
张力腿式平台
拉索塔式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国外海洋平台发展状况
国外深水油气勘探经过多年的勘探,在南美、西非大西洋沿岸、西哥沟、 北海、巴伦支海、喀拉海以及东南亚、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等海域相继 发现了很多大型油气田,其勘探领域已扩展到水深3000m的深海区。.西 哥海、南大西洋两岸的巴西与西非海城己成为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被称 为深水油气勘探的金三角,这里集中了当前世界大约已知的深水油气勘 探活动。随着深海油田的不断发现.石油工业界对开发深海石油的生产处 理的兴趣日益增长.并且创新了一些适用于深海开发的海上石油生产处理 装置。这些海上石油的生产处理装大多为浮式的海上石油生产系统。由 于深海的环境条件相对比较恶劣以及投资成本的加剧.人们在降低投资及 减少海上结构物的受力等方面做出了不断的努力。
新世纪国外海洋平台
张力腿平台
半潜式平台
浮船式平台
国外海洋平台发展特点
在建海洋平台数量大,
增长快
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 已逐渐想传统海洋平台 向新型海洋平台更新换 代
海洋平台适应水深已
达到300-3000米的深 海水域
总结
在海洋平台的各种类型中,桩基式,座底式,重力式多应用于 浅水海域,而从世界范围来讲,浅水海域的海洋油气资源已经 开发很多,各国和石油公司已经将目光瞄准深海油田,半潜式, 张力腿式,竖筒式等类型的海洋平台已成为目前海洋工程领域 的热点,我国的海洋平台技术研究也正在向深海领域发展,多 多借鉴先进国家的技术经验。
海洋平台是在海洋上进行作业,石油钻探与 生产所需的平台, 主要分钻井平台和生产 平台两大类。在钻井平台上设钻井设备,在 生产平台上设采油设备。平台与海底井口有 立管相通。
;
海洋平台初认知
海洋海洋平台种类
活动式海 洋平台
着底式平台
浮动式平台
海洋平台种类
半固定式 海洋平台
张力腿式平台
拉索塔式平台
国内海洋平台发展之初
我国海洋平台发展主要集中在 大陆架区块,最早的海洋石油 开发始于60年代末期渤海湾地 区,水深局限在20m左右 , 到了80年代,开始在南海 100m水深进行勘探和生产。
•我国现今海洋技术水平
“
“
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产业取得骄人业绩我国油气开发装备 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国产化方面取得了长 足进步。建造技术比较成熟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是钻井设备立 足海上的基础。目前我国在海洋石油装备建造方面技术已经 日趋成熟.部分配套设备性能稳定海洋钻井平台配套设备设计 制造技术与陆上钻井装备类似,但在配置、可靠性及自动化 程度等方面都比陆上钻井装备要求更苛刻。
目前我国海洋平台发展局限性
专业化程度偏低,建
造筒形基础采油平台 的技术还不过关
海洋平台研究机构少, 投入不够
海洋平台适应水深较 浅,钻井能力较差
20世纪国外海洋平台发展简述
1897年在美国加利福 利亚建成第一座类似 海洋平台的钻井平台
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 代初期两轮的建造高 峰期
1911年在美国路易斯 安娜和科克萨斯之间的 海上建成第一座真正意 义上的海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