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PK屠呦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

近期媒体关注有两大人物:屠呦呦,黄晓明。

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拯救着、还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黄晓明,结婚。

但两人的差别让我感慨良多!

当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的婚礼,铺天盖地全是后者消息的时候,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

当黄晓明婚礼因参加的大牌太多,导致浦东和虹桥两机场几近瘫痪,婚礼现场比诺贝尔颁奖典礼都要隆重的时候。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

当黄晓明挥金如土,婚礼奢华,费用达两亿的时候,而诺奖得主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奖金却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所获报酬远比不得baby一季跑男的收入。

这真的不会让年轻人以为读书并没有什么卵用吗?

当屠呦呦以身试药,历尽坎坷,若未获诺奖,必终身默默无闻;即使得奖,带来的是争论,更被某些人吐槽的时候,黄晓明的婚礼带来的却是全国围观,全民羡慕,更被尊为典范。

我不敢想象,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价值观上的伤害。

原来有句话叫:搞导弹的不如搞茶叶蛋的,而现在:

做科研不如演戏的;

卖技的不如卖艺的;

搞实的不如作秀的;

救命的不如搞笑的!

当开创中国自然科学先河,意义不亚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事件却比不上两个艺人的一场婚礼的时候。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中国梦要落到“戏子”身上吗?

当这社会虚荣成为风尚,看脸成为审美,娱乐成为主流,浮华成为氛围的时候,下一个诺贝尔奖,真的会从中产生吗?我们的民族真的能保持竞争力吗?我们的下一代真的能够肩负起强大自己、强大祖国的重任么?这种情形如若加剧,谁敢保证这一个诺奖“空前”但不“绝后”呢?

我们的文化喜欢务虚不务实,大众都喜欢树上的果实,不喜欢埋在树下的树根。但是没有树根怎么有果实,没有实力如何娱乐!

当欧美的孩子,在假期去博物馆、去参加科普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在看《中国好声音》,去听各种演唱会,去机场追星!

这样的价值观怎么能有竞争力?!

记得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后理想是什么?十个同学有九个骄傲的回答:“科学家!”

希望不要有一天,十个小学生有九个骄傲的回答:“大明星!”

涂洪长:让屠呦呦PK黄晓明是一种危险的逻辑科学家屠呦呦一句“诺奖奖金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的笑谈,让影星黄晓明那场高调奢华的婚礼备受非议。有人搬出了“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陈年论调,感慨“科学家的一生努力不敌明星一场秀”。

我们当然可以奉劝一些明星在私生活上注意社会观感,也可以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钻研学术的科学家呼吁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是,即使媒体大可不必无限制炒作明星婚礼,让所有记者都弄明白青蒿素的来龙去脉也不现实。首先两者不矛盾,其次两者不可比。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然而,“戏不如娼”“戏子不入下九流”的老旧思想,依然如幽灵一般,时不时地出现在媒体上。但实际上,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

评价文艺工作者的首要标准是作品。一个很久没有作品问世的明星,通常会很快淡出人们视野——即使制造再多绯闻,走再多的穴,结再多次婚,也无济于事。然而,娱乐界是不折不扣的名利场,人们在消费明星私生活的同时,也确定了他们的市场地位。黄晓明的财富多寡是由他在影视界的地位决定的,而这种地位的取得与其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是市场机制对一个演艺工作者的回报,并没有太大的不妥。

科技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则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科技领域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什么是好,什么不好,隔行如隔山。可能很多百姓宁可去问江湖郎中,也没兴趣关心屠大科学家的论文,但这不妨碍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得到专业认可,并在更大范围内造福人类。

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PK,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但是,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屠大科学家的科研项目放在市场上,论斤卖能卖多少钱?更进一步思考,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甚至不让网友围观“黄晓明们”的婚礼,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

涂洪长、刘旸(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明星婚礼秀”可以少搞些文丨陈向阳来源丨人民日报评论

近日,演员黄晓明在上海举办结婚仪式。媒体报道,这场盛大婚礼席开了上百桌,来了“大半个娱乐圈”,堵了半条市中心的延安中路。对此,不少市民有抱怨,舆论也提出了一些批评。

换个角度想,明星结婚仪式被追捧围观,其实反映了国人生活的丰富性,不仅物质生活有所提高,文化生活也更加多元。一方面,明星抓住一切机会进行“营销自我”;另一方面,一些受众出于个人爱好,加入到追星行列。

倘若这些互动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不会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负面冲击,那么对于像“明星婚礼秀”,也不必板着面孔指责之。

问题是,这个“倘若”只是假设,事实上并非如此。婚礼媒体造势,引来大量粉丝,造成长时间交通拥堵。对于这样的情况,婚礼主角是否估计到了?婚房就在婚礼场所对面,走路不过百来米,却用一串婚车从这边开到那边。这样的轰动效应,是不是一些明星所追求的呢?

明星结婚是个人的事,但是他们在“办个人的事”时,需要考虑对社会秩序和公众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不仅仅是结婚仪式。从打人、吸毒到嫖娼,一些明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私生活对社会、对公众产生了负面影响。即便在某一件事上没有主观故意,但却折射出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共同病因。

文艺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了广大粉丝的追捧和效仿。虽然对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没有明确规定,体现还是主要在道德层面。但作为公众人物,文艺明星的行为有放大作用,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其形象不仅关乎个人,而且影响社会,所以更有义务在道德上做出表率,成为为社会指示道德正确方向的标杆。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体时代,文艺明星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于明星本身的品格与修养,也与公众舆论息息相关。

一些媒体热衷于追星捧星,甚至无聊到了派记者到马路上去盯睄女明星。如此次婚礼,也“吸引”了众多媒体到场,从不同角度予以报道,有的还不惜用大幅版面、网页作介绍。媒体吸引眼球也可以理解,但是不是也同样需要考虑一下公共责任和社会价值?

一对新人结婚,值得祝贺。不过这声势浩大的“明星婚礼秀”,后来者却不妨少搞些。或许那样,倒能得到更多真心的祝福。(路长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