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斗其人蔡元培》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
高三模拟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林,地面上的家谱杨朝明刘续兵“孝”是爱心形成的基础,“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
孔子认为,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而“孝敬父母”就会有仁德;人之所以为人,“孝”是一个基本标志。
什么是“孝”,孔子曾经做过不少解答。
例如,他说孝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哪一位父亲都希望儿女走正途,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几年内不改其志,十分难得。
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是孝的重要表现,用孔子的话说这叫“无违”,也就是不违背礼制。
孔子所说的“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不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进行的吗?孔子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其以“孝”为中心的儒学是鲁文化结出的丰硕“精神文明”的成果。
西周初年,鲁国的第一代国君伯禽来到鲁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孔氏家族没有因为王朝的更迭而有大的起伏,井然有序、“万古长春”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喻示着孔子学说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
蔡元培《傅斯年》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蔡元培《傅斯年》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蔡元培《傅斯年》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①凡认识蔡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
但少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
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25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
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②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
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
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
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
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
诸君对某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
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
这才是正当的办法。
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
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端。
③这一番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
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卸自己的责任。
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④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
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
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
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看蔡先生。
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得了,所以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
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学习并传承孝文化,班级策划,组织了一次“孝亲敬老”的专题活动。
1.学生搜集到一些与“孝”有关的资料,他们认识到孝文化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阅读下面相关内容,根据要求完成(1)-(3)题。
(共6分)从古至今,华夏文明一直渗透着“重孝”的文化传统。
“孝”思想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体内。
“孝”根植于血缘,累积与亲情。
父母哺育未成年子女,这是一种责任;子女赡养老父母,这是应尽的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既没有()qi约关系,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等价交换,二是一种必须接受的到的约束。
传统孝文化最基本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尊敬亲长,同时包含着政治、教育、民俗等诸多文化意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
从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孝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促进家国和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时期我们要,,自然责无旁贷。
(1)文中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子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契)约血(xuē)液哺(pǔ)育B.(契)约血(xuè)液哺(bǔ)育C.(锲)约血(xuě)液哺(bǔ)育D.(锲)约血(xuè)液哺(pǔ)育(2)根据文意,将下列短语填入文中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完成民族的伟大复兴②建设和谐社会③弘扬孝文化A.③①②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3)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以草书名世。
请你欣赏他的《孝经》选帖,判断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评价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A.纵笔如飞,狂放不羁B.结构匀称,端庄俊秀C.粗细相间,虚实相伴D.笔势相连,行气贯通2.为了让学生在体验端午节传统民俗中弘扬“孝亲敬来”的美德,班级组织学生到“阳光老年公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蔡元培阅读练习及答案
蔡元培阅读练习及答案语文阅读题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初步阅读解决阅读题的问题。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蔡元培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蔡元培》阅读原文凡认识蔡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
但少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
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25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
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
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
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
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
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
诸君对某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
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
这才是正当的办法。
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
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端。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
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
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
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
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
好人蔡元培阅读题答案
好人蔡元培阅读题答案好人蔡元培《好人蔡元培》阅读答案蔡元培这个名字似乎总是和北京大学以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联系在一起,诚然,这是蔡元培的卓著功勋,但以此标签化蔡元培,却也太过简单了。
蔡元培首先是一个好人,在亲朋好友的记忆中,他似乎从来没有发过火,总是一副谦虚和善的面容连说话的声音都很低沉,按他夫人的话就是:“蔡先生这人真是好伺候,饭烧好了也吃,饭烧煳了也吃。
”蔡元培的“好”不仅施与亲友,更施与学生。
凡是北大的学生,在蔡元培面前都可以毫无顾忌地高谈阔论,而蔡元培总是微笑地看着他们,就像一个宽容一切的老爷爷。
不过,历史记住的却不是蔡元培的“好”,而是他革命家的身份。
藤元培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实打实的兵戎相见。
在蔡元培当北大校长的时候,校长候客室正中有一个玻璃架,架子里放的都是炸弹和手榴弹。
原来,蔡元培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为革命党人采购这些武器。
蔡元培的“好”遮盖不住他身上的锋芒,这种锋芒在很多时候虽然是无形的,但足够让一切自大的人赧颜。
林语堂曾亲眼看到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是怎样被蔡元培的锋芒震慑住的:伦敦举行伯录顿中国名画展,派代表来南京和上海监选故宫博物院名画。
蔡先生当然参与其事。
外国代表中有一位是法国汉学大家伯希和。
我们四五人在一室一室巡行观览之时,伯希和滔滔不绝地表示其内行。
这张宋画,看绢色不错,那张徽宗的鹅,无疑是真的,墨色如何,印章如何。
蔡先生却一声不响,不表示意见,只是口口客气地说“是的,是的”。
后来伯希和忽然不说了,他若有所觉,有点怕了,不知在蔡先生面前出丑了没有。
伯希和当然怕得有理。
蔡元培曾为清朝进士,官居翰林院编修,对于旧学新学,皆有很深造诣,他能慧眼识出各派人物身上的才学和本事。
自身没有对学问的极高眼光,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
蔡元培学问精深,但更为人称道的是对不同学派和不同观点的尊重。
蔡元培和胡适在《红楼梦》研究中的观点大相径庭,蔡元培代表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派”,力图把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考证“本事”;胡适代表红学研究中的“考据派”,强调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蔡元培先生》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蔡元培先生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
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
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
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
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
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
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
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
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
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
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
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
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
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
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
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
2018届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冲刺诊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冲刺诊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蔡元培作为民国时期教育界、学术界先驱人物,其红学成果备受瞩目,出版于1917年的《石头记索隐》不仅是红学史上的标志性作品,即置于“民国学术”经典之林,亦当之无愧。
受蔡氏基本研究思路的启发,索隐红学著作以后竟不断出现,影响较大的当数景梅九所著《石头记真谛》,出版此书正是山河破碎的前夜,作者在自序中表现出沉痛的民族情绪“不意迩来强寇侵凌祸迫,亡国种族隐痛突激心潮……颇觉原著者亡国悲恨难堪,而一腔红泪倾出双眸矣”,需要指出的是,《石头记真谛》只是将文本索隐当成手段,而终极目的则是为服务于民众救亡伟业。
景梅九将蔡元培以来运用《红楼梦》宣传民族主义思想的做法推向了极致,同时也将红学与政治进一步挂钩,从而推动了新索隐派向以后的红学社会历史学派理论的转型。
这就发生一个令人深思的学术命题: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新红学”考证派,为什么竟不能阻止红学索隐著作在整个民国时期的不绝如缕,其影响甚至还绵延至当代?这就需要将红学索隐派放到《红楼梦》研究史上给以客观、辩证的定位。
应该看到,“索隐”方法的较早运用本在史学领域,如《史记索隐》等史学专著,探求本事、史料还原,还是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从文化渊源上考察,索隐派走的是“今文经学”的传统治学路数,“今文经学”对“五经”中的《尚书》《春秋》等史书的阐释有一定合理性,然而运用到文学领域如对《诗经》的解读,就有以意逆志、牵强附会之嫌。
当索隐方法引申到红学领域后,其原始出发点本想约束《红楼梦》评点、题咏、杂评家们释义的发散性,操作方式上也是指向作品情节的考证,与主流红学倡导的“回归文本”方向的努力比较接近,这无可厚非,但由于受“今文经学”治学路数的影响,这一派却很容易在解释作品时陷入误读和主观臆测。
其实不管《红楼梦》中存在多少真实的历史信息,它一旦被天才的作家所整合,就自然形成了新的意义单位,与原来的所谓“本事”已无甚关联;而当时能与蔡元培为代表的旧红学索隐派形成对垒的最重要民国时期著述,除胡适外,自然非俞平伯《红楼梦辨》莫属了。
专题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测)-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Word版含解析
(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25分)星斗其人蔡元培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
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
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
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
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
“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
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
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
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
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
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
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
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
”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
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
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
西中语文高三质检五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13届高考质量检测五(1月25、26)语文(本场考试共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朱妮娅审题人:谢小愚同学们,这份试题有老师的精心与用心,这份试卷有你的努力与汗水。
考试是巩固知识、检测能力的最佳方法,考试也是发现问题、弥补不足的重要途径。
过去的日子,你已经历过不少考试,尝到其中的些许甘苦;未来的时光,你还将面对许多未知的考试,感知其中的酸甜苦辣。
人,就是在各种不同的考试中成长成熟起来的。
请大家牢记“诚实为人、诚信考试”的准则,以实际行动给自己、给所有关心你的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近两年,美国和欧洲科学家相继发表文章指出,北极地区的冰川正在退缩,要不了几年北极地区将冰雪融化、无所覆盖。
世界在改变,我们正面对一个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意义相似的“新发现”,但这次发现的是一直存在的一片巨大陆地和相当于5倍地中海面积的海洋。
这个关于北极因冰川融化殃及生态系统的极为可怕的前景,在加拿大、俄罗斯、挪威、芬兰、丹麦和美国等北极圈国家眼中却是另一番情景。
尽管存在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约,上述国家还是提出了领土问题。
据《纽约时报》报道,北极圈各个国家已经开始动作,希望在冰雪最终融化的北极地区的开发中抢占先机。
那里是充满自然资源的处女地,将十分有益于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
新的大陆和不再寒冷的广阔海洋,就是将来的渔业资源、黄金航线、旅游目的地和价值很高的不动产。
专家们猜测,地球上尚未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1/4储藏在北极地区,但现在没有人清楚这些资源属于谁。
不过这些消息对于像帕特〃布罗埃这样的人来说却是金子一样的宝贵。
美国丹佛的企业家布罗埃1997年以不可思议的7美元的价格,在哈得孙海湾向加拿大政府购买了一个废弃无用的港口。
蔡元培先生的阅读答案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蔡元培先生的阅读答案|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摘要:()下列对有关容分析和概括恰当两项是(5分),(3)段容对介绍和评价蔡元培先生有什么作用?(6分),①将蔡元培比作苏格拉底(类比)给予蔡元培极崇高历史地位蔡元培先生是近代革命、教育、政治也是国近代民族学研究先驱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也是北老校长下面由编带蔡元培先生答案希望对有助!蔡元培先生材如你丢块石子池止水湖央圈又圈微波就会从荡漾开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静水投下知识石是蔡孑民先生他是国化所孕育出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精神尤其是古希腊化由研究精神他学问而学问信仰植根对古希腊化透彻了这种信仰与国学以致用思想适成强烈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看法基上是与山先生看法致不孙先生见然科学蔡先生见则导希腊哲学蔡先生认美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思想融合着国学者对然传统爱和希腊人对美敏感结产生对西洋雕塑和国雕刻爱;他喜爱国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西建筑和西音乐都样喜欢他对宗教看法基上是国人传统见认宗教不是道德部分他希望以爱美习惯提高青年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乐传统信念高尚道德基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诗歌蔡先生崇信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思想和研究心理习惯有了系统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发现定理定则则是切真知灼见基础蔡先生年青锋芒很露他绍兴西学堂当校长有天晚上参加宴会酒三巡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梁启超维新运动不彻底因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领导维新说到激烈他高举右臂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蔡先生早年写许多才华横溢、见精辟与当四平八稳、言无物科举八股适成强烈对照有位浙江省老举人曾告诉我蔡元培写怪开头就引用礼记里饮食男女人欲存焉句缴卷到他就把这呈缴给考官蔡先生就这场乡试里了举人他又考取进士当他不三十岁左右以就成翰林蔡先生晚年表现了国人切优虚怀若谷乐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气愤他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样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匕首那样尖锐他身材矮但是行动沉稳他伸出纤细手指迅速地翻看页似乎是目十行地而且有目不忘称他对然和艺术爱使他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对任何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当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学者出任北校长北蔡校长主持下开始连串重改革古以国知识领域直是由学独霸现北京学却使科学与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五也要根据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学问而学问精神蓬勃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样有机会争日短长背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老先生与思想激进新人物并坐讨论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化、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等等问题这情形很像国先秦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代重演蔡先生就是国老哲人苏格拉底如不是全国到处有情他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样命运南方建有坚强根据地国民党党员情蔡先生人尤其多但是国和外国保守人士却致指摘北京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情形如出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虚妄历史不是已证明了苏格拉底清白无罪吗?蔡元培先生题目()下列对有关容分析和概括恰当两项是(5分)开始作者就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推翻潭死水满清王朝比肩孙山历史功绩B蔡元培既是国化孕育出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化有透彻了他将学问而学问信仰和学以致用思想完美融合蔡元培对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样喜欢因他思想融合着国学者对然传统爱和希腊人对美敏感蔡元培认没有对然科学研究就不能培养有系统思想和研究心理习惯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这样切真知灼见基础有人说蔡元培参加乡试写了开头就引用礼记里饮食男女人欲存焉怪而他这场乡试里了举人()从哪几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先生?请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3)段容对介绍和评价蔡元培先生有什么作用?(6分) ()对蔡元培先生介绍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看法(8分)蔡元培先生答案()选3分;选分;选B分【说明】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石子错误蔡元培是投石子人评价了他推翻潭死水满清王朝比肩孙山历史功绩完全错误B完美融合不够准确原思更强调对比鲜明对原反面陈述完全违背选正确给分两适正确情况给分选三不给分()(共6分每分)答案①是著名学者它对西方化艺术、然科学、社会政治有卓越建树②有完美人格他既有国人切优又虚怀若谷乐接受西洋观念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恳切而平和③是教育改革北使北成全国学术心(3)(共6分每分)答案①将蔡元培比作苏格拉底(类比)给予蔡元培极崇高历史地位②蔡元培遇到了像苏格拉底样猜疑、指摘他处境困难③有很多人情和支持蔡元培历史将证明他清白和功绩()①学习他善学习和吸收外化精髓精神②学习他欣赏美并重爱美习惯养成理念③学习他崇信科学正确态④学习他敢表达和坚持己观勇气⑤学习他虚怀若谷朴素谦抑真诚沉稳而又机警、严厉、快捷人优⑥学习他敢改革、敢学创新革新精神答出以上四思对并稍有释即可。
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
沈阳二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高三(11届)语文试题命题人:王玉全审校人:刘亚楠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答题,其它题为必答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单项和双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笔工整书写在答题纸上。
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宣称“历史的终结”或许有些太早,但在我们的世界中,全球化———商品、服务、资本、技术、想法、信息、司法体系和人员的密集交流———已经让“地理的终结”离我们越来越近。
在很多人看来,全球化是一个合理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它意味着全球生活水准的整体提升。
全球化并非不受控制。
人员的流动依旧受到很大限制。
资本流动呈现严重不对称局面。
从表面上看,富国每年都向穷国提供一定数额的援助资金。
但实际上,西方国家每向穷国提供1美元援助资金,就能偷偷拿回10美元的非法收益。
全球化的成本和收益分布不均。
发达国家大多建立起互相依存的关系,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关系相对独立的状态,它们严重依赖发达国家。
如今巴西、中国和印度正在开始改变这种局面。
日益加深的贫穷和不平等——少数人和少数国家越来越繁荣富裕,剩下的则越来越边缘化、被孤立在外——给国内外的社会和政治稳定带来冲击。
工资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资本收益的比重越来越高。
资产和收入越来越集中。
全球市场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为社会和经济制度带来类似的发展,以保证均衡、全面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与资本和财产权相比,劳动者权益没有获得足够的保护。
不平等的全球贸易和金融规则对富国和穷国产生了不对等的效果。
早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很多发展中国家就担心全球化会对它们的经济独立、文化完整和社会稳定带来有害影响。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汪曾祺沈先生逝世后,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幅挽辞。
字是晋人小楷,一看就知道是张充和写的。
词想必也是她拟的。
只有四句:不折不从,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这是嵌字格,但是非常贴切,把沈先生的一生概括得很全面。
沈先生的血管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
湘西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大都有一股蛮劲,狠劲,做什么都要做出一个名堂。
黄永玉就是这样的人。
沈先生瘦瘦小小,但是有用不完的精力。
他少年当兵,漂泊转徙。
二十岁冒冒失失地闯到北平来,举目无亲。
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
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围起来,还是不停地写。
后来,他真的用一支笔打出了一个天下了。
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
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
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
他对别人的称赞,也常说“要算耐烦”。
看见儿子小虎搞机床设计时,说“要算耐烦”。
看见孙女小红做作业时,也说“要算耐烦”。
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称为“多产作家”,但是写东西不是很快的,从来不是一挥而就。
他年轻时常常日以继夜地写。
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轻松自如,若不经意,但都是苦心刻琢出来的。
《边城》一共不到七万字,他告诉我,写了半年。
沈先生爱改自己的文章。
他的原稿,一改再改,天头地脚页边,都是修改的字迹。
蜘蛛网似的,这里牵出一条,那里牵出一条。
作品发表了,改。
成书了,改。
看到自己的文章,总要改。
有时改了多次,反而不如原来的,以至师母后来不许他改了。
沈先生的作品写得最快,最顺畅,改得最少的,只有一本《从文自传》。
这本自传没有经过冥思苦想,只用了三个星期,一气呵成。
他不大用稿纸写作。
在昆明写东西,是用毛笔写在当地出产的竹纸上的,自己折出印子。
他也用钢笔,蘸水钢笔。
他的原稿的字很清楚,不潦草,但写的是行书。
他晚年写信写文章爱用秃笔淡墨。
用秃笔写那样小的字,不但清楚,而且顿挫有致,真是一个功夫。
蔡元培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蔡元培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蔡元培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美育先驱。
他的道德人格,学术文章,一直受到世人的推崇和赞扬。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
蔡元培先生阅读原文...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美育先驱。
他的道德人格,学术文章,一直受到世人的推崇和赞扬。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
蔡元培先生阅读原文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
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
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
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
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
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
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
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
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
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
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
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
语文试题《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阅读附答案
语文试题《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阅读附答案语文试题《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然而,新文化运动成为一场声势浩大、影响广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则是1917年之后的事情。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派学人为北大教员,使新文化运动的力量汇聚到北大。
同时,在蔡元培支持下,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迁到北大。
由于北大进步师生的加盟,《新青年》宣传内容更广泛,影响也更大,开始真正扎根到“新青年”之中。
而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北大进步师生创办的《新潮》、《每周评论》等杂志,又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在全国的影响。
这样,新文化运动从原来的陈独秀少数人提倡的文化运动变成有大批青年学生拥护的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梁漱溟先生谈到新文化运动历史时所说:“所有陈、胡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
聚拢起来,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
”更令人感佩的是,蔡元培还以其声望和社会地位,排除反对势力的进攻,极力维持北大这一新文化运动阵地。
1919年2~3月间,桐城派古文家林纾代表守旧势力,率先向北大和蔡元培发难。
他一面写毁谤小说,对新文化领导人物进行人身攻击,其中把蔡元培比作赞助“毁圣灭伦”的怪物“元绪”(大龟);一面发表公开信,指责北大陈、胡等人“覆孔孟,铲伦常”。
同时,北洋政府也通过教育部对蔡元培施加压力,指责《新潮》杂志的言论过于激进,要求他约束北大师生的言行。
对林纾的恶语谩骂,蔡元培嗤之以鼻,表示“林君詈仆,仆将哀矜之不暇,而又何憾焉。
”对林纾的公开信,蔡元培从容作复,一一辩明林纾的指摘是毫无根据的,最后声明自己绝不改变“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在回复教育总长的信中,蔡元培重申“大学兼容并包之旨,实为国学发展之资”。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第一学年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
《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外经典,概莫能外。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
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
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
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
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
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
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考点17】传记阅读(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17 传记阅读一、(2018·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科学巨人玻尔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
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
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
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
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
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
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
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
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
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
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
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
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
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
实用类文本阅读《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附答案) - 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附答案)-记叙文阅读及答案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他出身于水,一生恬静优雅似水,离去后魂归于水。
而他的文字,与后世的读者同在,似水流淌不绝。
如果说作家是以丈字征服世界,那么,对沈从丈来说,前30年的文学创作,后30年的文物研究结出的果实,证实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他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书最多的作家之一。
在沈从文自己,无论是身外报偿还是身内所获,物质上的得失还是精神上的毁誉,从不以为意。
他一生所得收入,除维持一家生活必需的花费、社交应酬和帮助别人外,都陆陆续续花在购买书籍和陶瓷文物上。
他家里曾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坛坛罐罐";.家里放不下了,便随手送人,送掉后又买。
解放后索性一古脑儿全送了博物馆,不仅没有索取任何报酬,连一张收条也没留下。
1982年,他收到花城出版社哥来的九千多元稿费,立即凑足一万元,寄给家乡的小学,修建一栋图书楼。
然而,他也有固手头无钱而发窘的时候,且不说他年轻时为吃饭问题所作的种种挣扎,就是在他不再为吃饭发愁以后,每逢某项社会公益活动需要他捐赠时,他常常因拿不出钱来而发愁难过。
说起沈从文在丈坛上的沉浮,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典型。
在这沉浮的背后,重叠着因"历史的误会";而带来的种种人生坎坷与痛苦。
但他几乎从来不主动提及自己几十年来遭遇的损害与屈辱。
当别人问及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时,他只是说:"我没有我的朋友受的冲击大,我只是要打扫茅房,那是普通的事,在家里不是也要打扫吗?";人们常常惋惜他不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为他在文学史上的"失踪";感到遗憾,为他在第二、三次文代会上,造作家身份也得不到承认感到不平,他只是笑笑:"那未必不是塞翁失马。
";1978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后,沈从丈长期冷落的门庭重新变得热闹起来,他构筑的言有魅力的"湘西世界";被人津津乐道,鲁迅的"他是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这一评价又被人记起,学术界开始确认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地位。
《星斗其人蔡元培》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星斗其人蔡元培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
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
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
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
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
“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
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
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
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
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
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
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
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
”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
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
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
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星斗其人蔡元培
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
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
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
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
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
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
“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
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
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
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
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
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
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
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
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
”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
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
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
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
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
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
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
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
“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为守旧势力摧垮
也未可知。
有人概论他的这种性格为“内和外介,守正不阿”,确是颇为切合的。
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
人们注意到,蔡一生中的辞职次数非常之多,其中引动社会反响的“辞职事件”就有数起。
他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引去”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是他所信守的价值观,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
每次辞职后,他便重操旧业,以老学生身份向欧洲的大学注册入学,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
他自述的“一生难进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
在蔡元培看来,学人参政,应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权谋私。
他鄙薄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虽曾置身官场,却清廉奉公,洁身自好。
每当见到那些做大官的人购田置产常不胜叹息,以为与其留给子孙金钱华屋良田,莫如策励晚辈求得真才实学,在人世间有所作为。
本此观念,它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以至引来他的学生和朋友“赠屋祝寿”的那段佳话。
为了他认定的人生价值,蔡几十年如一日,毫不苟且。
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
露和表现出来,构成其复杂文化品性的最为基本的部分。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有改动)3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突破了传统传记的写法,从表情、举止、语调、事迹、精神诸多方面生动地刻画出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形象。
B.中国传统修身养性的思想与法兰西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蔡元培,造就了他的学者风度、君子雅量和恬淡平易的性格特点。
C.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借酒发问,当众使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难堪,蔡元培巧用心思,机智作答,化解了尴尬场面。
D.既临事时常常无可无不可,又在关键时敢于担当;既兼有东西方文化之长,又在书法方面只学黄体,这些体现出蔡元培复杂的文化品格。
33.传记是怎样表现蔡元培“仁人君子的雅量”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4.有人认为蔡元培是“好好先生”,有人认为蔡元培“守正不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32.B
33.运用对比的手法。
与林纾论战,将林纾的刻毒攻击和蔡元培的平情论理进行对比;与胡适争论,将胡适的“放言贬损”与蔡元培的“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对比;在宴会上,将钱玄同的率直质疑与蔡元培的“舒言缓语”对比。
34.(1)蔡元培是“好好先生”。
①思想上兼容并包,聘任新文化运动干将,又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②处世恬淡,待人平易,胸襟豁达。
(2)蔡元培“守正不阿”。
遇大事,刚强有主见:①抵制外界压力,敢于担当;②发表文章,痛斥军阀。
(3)蔡元培既是“好好先生”,又“守正不阿”。
①兼容并包,胸襟豁达;②遇大事坚持立场,刚强有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