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本质
宗教的本质特征
高尚的宗教
主张众生在死后,生命即完全断灭、空无 的看法 佛法是反对断灭论的,但也同时反对与断 灭论相反的‘常见’。佛法所主张的是生灭 相续、非断非常的中道之见
宗教是人类自己的意欲,表现于环境中。
不平等而要求平等,不自由而希望自由,不常 而希望永恒,不满愚痴而要求智慧,不满残酷 而要求慈悲。 当一个社会,断灭论流行,不平等不自由, 到处充满了愚痴与残酷,就可能该是宗教精神 高度发扬的时节了。人类都有此愿欲,而惟有 在宗教中,才充分地、明确地表达出来。
关于宗教的本质,对于中外学术界的 诸多讨论,暂且不管。 在这里,我们主要从人类意欲的表现这 个角度,来讨论宗教的本质。
(一)宗教的本质在于表现人类意欲
宗教的本质,宗教的真实内容,并不 是神与人的关系。宗教是人类自己;是人 类在环境中,表现着自己的意欲。 宗教表现了人类自己最深刻的意欲, 可说是显示着人类自己的真面目。 宗教是人类自己的意欲表现;意欲是 表现于欲求的对象上,经自己意欲的塑造 而神化。
2、他力与自力
由于宗教的有此二大特性,虽一切宗教都具 备这两者,而从重点来说,宗教可以分为二类: 一、着重于顺从的,是他力宗教,如信神、 信上帝、信梵天等。 二、着重于超脱的,是自力宗教,如佛教等。 大概的说,宗教中越是低级的,即越是他力的; 越是高级的,自力的成分越多。
思考题
1.怎样理解宗教的顺从与超脱两重特性? 2.他力宗教与自力宗教有何区别?
2、知识的不充分
在现代社会看来,神教的向外崇拜, 多少是可疑了。因为人类知力的进步,对 于自然界的威力,自然界的性质,已逐渐 从自然本身的理解中,加以控制、改善、 利用。社会界的动乱、障碍、不平等、不 自由,也逐渐从政治组织、经济制度等, 加以调整。还不能完全达成目的,这是知 识的不充分,人类自己的问题没有解决, 而决非宰制自然与社会的神力问题了。
我国的宗教政策
二 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 我国宗教政策: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
①信不信教的自由
②信哪种宗教的自由 ③信哪个教派的自由 ④什么时候信教的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 既保护公民信教的自由, 又保护不信教的自由。
三、 弘扬科学精神
在中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未 发生过宗教纷争;信教的与不信教的公民 之间也彼此尊重,团结和睦。这既是由于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兼容、宽 容等精神的影响,更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宗教 信仰自由政策,建立起了符合国情的政教 关系。
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共青团员 能不 能信仰宗教?
特点不同
作用不同
本质不同 政策不同
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1、正常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
宗教信仰 活动
封建迷信活动
有整套的教义、教规 没有教义、教规和 有一定的制度 制度 有正式的组织和活动 没有正式组织和活 场所 动场所 受国家法律保护 起破坏作用,要制 止和取缔
3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 1 绝不允许境外任何宗教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 我国宗教事务。 • 2 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宗教交往,增进 与各国人民及宗教界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维护 世界各平作出贡献。 • 3 坚持抵御并揭露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 政治和思想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三 弘扬科学精神
(1)原因: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项 重要任务
① 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宗教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一、本文概述宗教是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它涉及到人类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以揭示其复杂而神秘的面纱。
宗教是一种涉及信仰、价值和灵性的文化现象,具有深厚的心理和社会基础。
宗教的本质是人们对宇宙和自身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是对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的追求和解答。
在宗教中,人们相信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能够指引和保护他们,这种力量被视为神的意志或启示。
信仰: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人们必须相信某种超越自身认知的存在,并对其持有敬畏和崇敬的态度。
价值:宗教中的价值观念通常与信仰密切相关,它们代表了人们对宇宙和人类的看法和理解。
这些价值观念可能包括善良、宽容、平等、公正等。
灵性:宗教还涉及到人们的灵性生活,包括对神灵的崇拜和祈祷,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和修行。
理性和经验:许多宗教都强调理性和经验的结合,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信仰和实践。
例如,基督教中的圣经被认为是上帝所启示给人类的真理,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来理解其中的意义。
辩证和相对主义:有些宗教坚持辩证和相对主义的立场,认为没有绝对的真理和错误,只有相对的理解和解释。
在这种背景下,不同的宗教传统和思想相互竞争和交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和思想体系。
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在一些宗教中,存在着大量的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元素,如预言、仪式、符号等。
这些元素旨在传达某种无法用理性解释的信息或意义,从而激发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敬畏和探索。
本文概述了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宗教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以及它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宗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
因此,对于宗教的研究和讨论应该基于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二、宗教的本质信仰是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
宗教信仰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它源于个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认同,并通过各种方式(如祈祷、礼拜、诵经等)得以表达。
宗教的本质及其分类
宗教的本质及其分类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宗教在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宗教组织、宗教设施、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宗教仪式和专门神职人员,有众多的信徒。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宗教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产生的。
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
宗教是自然压迫的产物,是在生产力和知识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所产生的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除了自然压迫的原因外,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一方面来自人们对剥削制度巨大压力的恐惧,在无力摆脱剥削阶级所造成的贫困与苦难的情况下,把命运寄托于"来世"和"天国",寄托于对死后幸福生活的憧憬;另一方面则是统治阶级需要利用宗教作为麻醉和控制人们的精神手段,使人们相信一切皆是命中注定,无法抗拒,人们只能安于现状,忍受现实的苦难,以换取来世的幸福。
对于宗教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分类方式有多种。
尽管世界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进度不尽相同,但是各地区的宗教都是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从较原始的形式发展为较现代形式,因此,宗教可分为原始宗教和现代宗教;宗教还可分为多神宗教和一神崇拜宗教;按照宗教信仰的广泛程度还可分为部落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
当代世界上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这三大宗教都是在阶级社会产生以后形成的,对于世界历史、文化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已流传到世界各国,拥有众多的信徒成为世界性宗教。
1、对自然的崇拜:崇拜大自然是原始时代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是原始人群初期的宗教形式之一。
由于原始人各部落所依赖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同,因此对大自然崇拜的对象也不同。
山神是山地部落人群主要崇拜对象。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发布时间:2021-04-21T13:56:12.82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下作者:李琰[导读] 世界文化起源历史悠久,在这样的文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的诞生影响着很多人的精神信仰,使人们潜移默化的将自身的精神寄托到宗教活动中。
然而,虽然宗教文化已经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如果真要问这些信仰宗教的人宗教的定义,让他们给出科学的答案,不出意外的话很多人都无法回答上来,甚至很多专门从事宗教研究的人也无法回答。
由于宗教文化由来已久,想要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又谈何容易。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李琰摘要:世界文化起源历史悠久,在这样的文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的诞生影响着很多人的精神信仰,使人们潜移默化的将自身的精神寄托到宗教活动中。
然而,虽然宗教文化已经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如果真要问这些信仰宗教的人宗教的定义,让他们给出科学的答案,不出意外的话很多人都无法回答上来,甚至很多专门从事宗教研究的人也无法回答。
由于宗教文化由来已久,想要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又谈何容易。
关键词:宗教;本质;基本要素;逻辑结构一、宗教的本质(一)以神为中心来说明宗教的本质和规定宗教的定义很明显,机构化的各种传统宗教都把对神的信仰和崇拜作为信教的中心和基础。
假如我们问犹太人:宗教是什么?他说:宗教是相信上帝的耶和华。
若问及基督徒或穆斯林,他会将信仰上帝、基督或真主作为宗教的基本内容。
每个地方、每个时代的宗教通常都是机构化的信仰和崇拜神灵,所不同的,只是赋予神的神性各有不同。
我们国家的古典文学没有‘宗教’这个词,这个外来词来源于印度佛教。
佛学以佛陀的话为教,以弟子的话为宗。
宗派是指宗派对佛陀及其弟子的教义的崇敬和敬仰。
目前我们所用的“宗教”一词,起源于西文的“erliigon”,本意甚多,难于说清,在传统上主要是泛指对神道的信仰,对此,古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从宗教心理学的角度论宗教的本质
从宗教心理学的角度论宗教的本质摘要:从古至今,古圣先哲,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宗教的本质,这些论述归纳起来大概就是:一,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二,宗教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三,宗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虚幻的扭曲的反应,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四,宗教是一种文化;五,宗教是人们的内在世界。
宗教的本质是宗教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宗教学者得到诸多不同见解是因为他们的立场不同,研究的出发点不同。
在近代宗教学中,对于宗教的研究有三种方法和倾向最有影响,一是宗教人类学和宗教历史学,二是宗教心理学,三是宗教社会学。
它们对宗教的本质和基本特性问题的看法各有侧重,在此基础上对宗教提出了不同的界说。
我个人则站在宗教心理学的角度,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们的内心世界的这一说话更为准确。
关键词:宗教的本质宗教心理学主观能动性内心世界宗教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对其进行全面研究时,不管是从哲学的、社会学的、人类学的、还是从心理学和现象学等角度出发,都会涉及其本质的界定。
然而对宗教的本质的论述,却因为学者的研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加之,宗教是一种动态的社会文化现象,始终是与特定的时间相联系。
所以要给出一个恰当而又普遍的定义是很困难的。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时,我发现,各种说法其实都离不开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宗教源于人的内心世界。
于是,决定从宗教心理学的角度进一步去探究宗教的本质问题,并撰得此文。
宗教心理学是研究宗教信仰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它是介于心理学、宗教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涉及宗教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大致有投射理论、惧怕死亡理论和认知需要理论等。
精神分析的投射理论是宗教心理学关于宗教起源的传统理论之一。
认为信仰的上帝(或神)是一种祖先表象的投射。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概念的理解,具有深刻的科学性。
对于“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提出了回答。
第一章宗教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概要
黎族人民为追念黎母繁衍黎 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 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的 规矩,女人如不绣面、纹身, 死后祖先不相认。
古代宗教
•古代宗教产生的原因
反对等级(争取平等) 反抗压迫(追求自由) 反对战乱(渴望稳定)
•古代宗教的发展及原因
人民寻求心理寄托 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古代宗教的作用
洗涤、平衡、满足人的心灵 社会稳定和进步的润滑剂
中国宗教学会第六次 全国会议暨“科学发 展观与宗教研究”学 术研讨会在京开幕
赣州宗教团体踊跃 捐款捐物 帮助受灾 群众渡难关
想一想:
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是否意味 着宗教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宗教虽然
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宗教仍然是人们对 客观世界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仍然是 唯心主义世界观。所以说,社会主义条 件下,宗教的本质依然没变。
信仰
神“安拉”(真主) 释迦牟尼(创始 及其旨意 人) 古兰经 佛经
基本经典 当代流行 地方
亚洲、非洲、西欧、 亚洲 北美
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 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唯心主义 的世界观。
宗教所崇拜和信仰的对象都是虚假的,不 存在的。宗教所幻想、虚构的一切材料来 源于现实世界,只不过作了歪曲的反映。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 ,他说: 假如鸟有上帝的话,鸟的上帝一定是长满 羽毛的。
一、宗教的起源与本质
2、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 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3、当代世界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基督宗教 产生时间 公元1世纪 产生地点 亚洲西部 上帝、耶稣 信仰 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 阿拉伯半岛 神“安拉” (真主) 古兰经 基本经典 圣 经 大的教派 天主教、东 逊尼派、 正教、新教 什叶派 流行区域 全世界 教徒人数 约15.7亿人 亚洲、非洲、 西欧、北美 约8.51亿人 佛教 公元前6-5世纪 古印度 释迦牟尼 (创始人) 佛 经 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 亚 洲 约3.05亿人
宗教的本质
宗教的本质*导读:对于宗教的意义,自古至今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古今中外的研究者们都感到给宗教宗教的意义,自古至今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古今中外的研究者们都感到给宗教下一个确切定义是很困难的,宗教一方面从理论意义上讲是人们的想象、观念、意愿、情感,另一方面从实践意义上讲是人们的举止、行为、操作、活动。
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宗教观念是由宗教二字合并而成。
在中国学术界普遍流行着一种看法,即认为中国古代并无宗教这种概念,中国古代典籍也无宗教一词。
宗教二字合并形成这一特定概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事情,其使用最早见于佛教术语。
如《景德传灯录》十三有(佛)灭度后,委付迦叶,展转相承一人者,此亦盖论当代为宗教主,如土无二王,非得度者唯尔数也之说,《续传灯录》七亦有老宿号神立者,察公倦行役,谓曰:吾位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君之句。
佛教所言宗教意指崇奉佛陀及其弟子的教诲,教指佛陀所说,宗指佛陀弟子所传,宗乃教之分派,二者合为佛教教理。
宗教一词的现代涵义则源自西文religion,也是外传而来。
为此,中国现代宗教哲学家谢扶雅曾说:今日西方所用Religion一语,与我国所谓宗教者,实大有出入。
惟此译名假道日本而入中国。
最初译此字者,不知何人,其根据自在《易经》圣人以神道设教一句;而宗字之渊源,当为《书经尧典》内之禋于六宗。
是则宗教在我国文字上的意义,不过一神或多神之崇祀而已;既不足以概无神之佛教,及介乎有神无神之间之儒教,亦未能包括宗教的神契经验及伦理行为。
若求中国辞书中足与Religion 相当之名,惟道字勉可充数。
道兼涵体用两面,Religion 亦具宗旨及方法两面;道可以完全表示个人与宇宙本体之嘘吸关系,同时亦不遗落个人对于社会之活动及适应。
对于宗教一词的内涵和渊源姑且不论,我并不同意中国古代无宗教概念之说。
中国古代曾有各种形式的宗教存在,这乃是历史事实。
认为人们在有宗教存在的情况下而无宗教概念是说不过去的。
无论是用神、道,还是用宗、教来表达,中国古人确实是有着其宗教概念的。
宗教的定义与本质
3.宗教的定义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支配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信仰和传播这种虚幻观念的专门组织.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历史现象.其特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信仰者相信这种神秘力量超越一切并统摄万物,拥有绝对权威,主宰着自然和社会的进程,决定着人世的命运及祸福,从而使人对这一神秘境界产生敬畏和崇拜的思想感情,并由此引申出与之相关的信仰认知和礼仪活动2.宗教的本质宗教是人类自我异化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是现实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是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幻想的,颠倒的反映.宗教在对抗阶级社会里是人民的鸦片."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宗教与科学的相互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问题。
然而对于这一问题,人们至今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人们现在的观点多停留在那种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简单地看成相互矛盾冲突的水平上,而没有看到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
事实上,宗教与科学作为人类生活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的关系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宗教与科学的矛盾和冲突固然是人们最容易看到和感受到的,但这毕竟只是宗教与科学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而且根据我们的考察这还并不是它们相互关系的主流。
宗教与科学既存在相互矛盾和冲突,又存在相互独立和相互促进。
而且后一种情况还更普遍。
作为人类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与其说它们之间是相互冲突的,不如说它们之间具有更多的统一性。
本文就是试图对宗教与科学这种复杂关系作初步的说明。
在人类社会,自从文明产生可以说宗教就伴随着产生,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几大宗教都有着一千多两千年以上的历史而科学尤其是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现代科学,其历史则要短得多。
浅论马克思主义之宗教本质及消亡条件
浅论马克思主义之宗教本质及消亡条件论文导读: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在本质上是虚幻的,是以“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反映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人间力量。
同时,他指出宗教并非永世长存,当人类社会具备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后,其最终会走向消亡,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要经过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再次,人们在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中得以自由自主活动的实际关系或条件,是长期、痛苦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因而宗教的消亡也是长期的、自然的历史结果,而不是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更不会一蹴而就。
关键词:宗教,本质,消亡,条件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古今中外,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宗教,它对社会的作用不可忽视,对其进行论述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以马克思对宗教的剖析为重点来了解宗教。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在本质上是虚幻的,是以“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反映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人间力量。
同时,他指出宗教并非永世长存,当人类社会具备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后,其最终会走向消亡,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要经过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1. 宗教的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1]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包括理论等精神现象在内的社会生活的本原或基础,同时也表明他不仅着眼于人的社会生活,而且主张立足于社会实践来考察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现象。
宗教这种神秘的精神现象也能在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社会实践,对宗教的本质特征做了多层次的论述:1.1 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这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宗教是那些还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自我意识,是他们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的异化。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编者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等关于宗教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普及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常识,推动我党宗教政策全面落实,今专门开设栏目,集中刊发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以及重要政策规定等,供大家学习。
什么是马克思卞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质、社会作用及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历史规律,确立了工人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有:(1)宗教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的异化形式,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宗教的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根源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根源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合理,根源于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对人成为盲目起作用的、异己的力量。
(3)宗教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同其他事物一样,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恩格斯对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宗教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展现的历史形态,先后提出过三种图示:第一种是“自然宗教”到“多神教”再到“一神教”;第二种是从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到阶级社会的“人为宗教”;第三种是从“部落宗教”到“民族宗教”再到“世界宗教”o(4)宗教的消亡。
宗教的消亡是事物本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
恩格斯指出:“当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时候,现在还在宗教中反映出来的最后的异己力量才会消灭,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随着消灭。
”(5)宗教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宗教是维护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本质上是历史上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利益的工具,但被压迫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会利用宗教进行反抗斗争。
另一方面,马克思指出,宗教产生于颠倒的世界,因此是颠倒了的世界观,给人虚幻的幸福。
宗教的定义和本质
铁德尔:不可能给宗教下定义。“宗教 是使人感奋的一种信仰,是灵性上的一种 探险,能辅助个人发展到他的最高点。”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 该词有“联系”之意,泛指人与神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 宗教人类学:对各种神圣物的信仰和崇拜。
第二节 宗教的本质
在宗教里神人关系是最核心的问题。
宗教很多,但就神人关系来看,基本都 处在这样的状况:人的能力有限,神 则全智全能,神创造了人,人则匍匐 于神灵之下,信仰神,崇拜神。
❖费尔巴哈:“信仰者对上帝的关系其实就 是对他自己的本质的关系。”人创造了神, 人把自身的本质对象化、异化为神,然后 再对这个异化物顶礼膜拜,通过它来统治 人自身。宗教的本质不在上帝,而在人自 身,人的本质就是宗教的本质。
(1)撇开 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情 感,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 的——人类个体;(2)所以,他只能 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 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 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选集》第1卷,第18页。
❖马克思:“宗教本身既无本质也无王国。 在宗教中,人们把自己的经验世界变成一 种只是在思想中的、想象中的本质,这个 本质作为某种异物与人们对立着。这决不 是又可以用其他概念,用‘自我意识’以 及诸如此类的胡言乱语来解释的,而是应 该用一向存在的生产和交往的方式来解释 的。”
第一节 什么是宗教
宗教很多,但就神人关系来看,基本都处在这样的状况:人的能力有限,神则全智全能,神创造了人,人则匍匐于神灵之下,信仰神 ,崇拜神。
宗教的本质
[德]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10.1、2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而这种信赖感的对象,亦即人所依靠并且人也自己感觉到依靠的那个东西,本来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
自然是宗教最初原始对象,这一点是一切宗教和一切民族的历史所充分证明的。
4动物崇拜:动物是人不可少的必要的东西;人的存在便依靠动物;而人的存在和生命所依靠的那个东西,对于人说,就是上帝。
至于基督教徒不再将自然当作上帝崇拜,那只是因为按照他们的信仰看来,他们的存在并不依靠自然,而是依靠一个已与自然者的意志;可是他们之所以把这一异于自然的东西当作神圣的或最高的存在者,所以把他当作上帝崇拜,只是因为他们把他看成他们的存在和生命的创造者与维持者。
因此,神的崇拜只不过依附在自我崇拜上面,只不过是自我崇拜的一个现象。
若果我轻视我自己,轻视我的生命—在原始的正常的情形之下,人对于他自己与他的生命是不加区别的——,我怎么会赞美和崇拜那为这个可怜的、被轻视的生命所依靠的东西呢?因此,在我所加于生命原因上面的那个价值里,只是那意识的对象才成为价值,我又不知不觉地将这价值加到我的生命上面,加到我自己身上。
因此生命的价值升的越高,那些生命赐予者——诸神——的价值和尊严自然也就抬得越来越高。
7显示于自然之中的神圣实体,并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本身。
自然本身以一种神圣实体的姿态显示于人,呈现于人,强加于人。
8整个世界或自然的上帝也就是自然神性的映像和表征了。
自然不仅是宗教最初的原始对象,而且还是宗教的不变基础、宗教的潜伏而永久的背景9上帝的存在,以至于对上帝存在的信仰,只是寄托在自然的存在之上。
你之所以迫不得已把上帝想成一个存在的实体,只是因为你被自然本身所迫,把自然的存在作为你的存在和你的意识的前提,而上帝的最初基本概念所表示的正好就是:上帝的存在是先于你的存在的,是假定在先的。
换句话说,我们如果相信上帝是存在于人的心情、人的理性之外,绝对地存在着,不管有没有人,不管人是否想到他,他都同样存在,那么,在这信仰里以至于在这信仰的对象里支配你的,并不是别的,正是自然。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问题的理论思考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问题的理论思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宗教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宗教的理论观点。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宗教的本质、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宗教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对宗教问题的理论思考。
一、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对宗教问题的理论思考源远流长。
在19世纪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宗教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他们指出,宗教是在人类社会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并且与社会生产关系、阶级矛盾等紧密相关。
他们运用唯物史观的思想,认为宗教的存在是人类对于现实矛盾的一种思想反映。
二、宗教的本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宗教是一种虚幻的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于世界的一种偏见和幻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追求超自然的存在和力量,并且主张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指导下去解决人类的困惑。
因此,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宗教的虚假性和错误性。
三、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在社会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首先,宗教可以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
它通过宣扬教义、规范行为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和思想。
其次,宗教也可以提供一种精神慰藉和寄托。
对于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来说,宗教信仰可以给予他们希望和力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此外,宗教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
但是,马克思主义也指出,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社会中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例如宗教教义的僵化、宗教组织的腐败等。
四、马克思主义对宗教发展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宗教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问题是由于现实社会中的经济和政治压迫造成的,只有解决了这些根源问题,人们才能真正地摆脱对宗教的依赖。
因此,马克思主义提倡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推动社会进步,为人们创造了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并且实行了无神论的政策,弱化了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
宗教的定义与本质
3.宗教的定义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支配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信仰和传播这种虚幻观念的专门组织.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历史现象.其特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信仰者相信这种神秘力量超越一切并统摄万物,拥有绝对权威,主宰着自然和社会的进程,决定着人世的命运及祸福,从而使人对这一神秘境界产生敬畏和崇拜的思想感情,并由此引申出与之相关的信仰认知和礼仪活动2.宗教的本质宗教是人类自我异化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是现实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是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幻想的,颠倒的反映.宗教在对抗阶级社会里是人民的鸦片."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宗教与科学的相互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问题。
然而对于这一问题,人们至今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人们现在的观点多停留在那种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简单地看成相互矛盾冲突的水平上,而没有看到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
事实上,宗教与科学作为人类生活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的关系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宗教与科学的矛盾和冲突固然是人们最容易看到和感受到的,但这毕竟只是宗教与科学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而且根据我们的考察这还并不是它们相互关系的主流。
宗教与科学既存在相互矛盾和冲突,又存在相互独立和相互促进。
而且后一种情况还更普遍。
作为人类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与其说它们之间是相互冲突的,不如说它们之间具有更多的统一性。
本文就是试图对宗教与科学这种复杂关系作初步的说明。
在人类社会,自从文明产生可以说宗教就伴随着产生,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几大宗教都有着一千多两千年以上的历史而科学尤其是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现代科学,其历史则要短得多。
宗教的本质名词解释
宗教的本质名词解释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充满着神秘和令人着迷的色彩。
它被赋予了深刻的信仰和情感,涵盖着人们对神、神灵以及超自然力量的认识和崇拜。
然而,尽管宗教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呈现出多样的形式和内涵,但其本质却可以被解释为一种信仰系统,涵盖了信仰对象、信仰内容、信仰行为以及信仰共同体四个要素。
首先,宗教的本质在于信仰对象。
宗教信仰通常集中于某种超自然存在,如神、神灵、天使等。
这些信仰对象被视为创造和掌控世界以及人类命运的力量,具有超越人类理解力的特质。
不同宗教的信仰对象各有不同,如基督宗教崇拜上帝,佛教崇拜佛陀。
信仰对象对于宗教的核心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信徒们奉行信仰的基础。
其次,宗教的本质还体现在信仰内容上。
这包括对于宇宙起源、生命意义、道德价值等诸多问题的回答。
宗教教义和经典文献系统总结了宗教信仰所包含的知识和智慧,为信徒提供了一种探索人生真相和回归根本的指引。
例如,佛教的四谛和八正道,基督教的圣经讲述了耶稣的故事和教导等。
信徒通过接受这些信仰内容,得以理解宗教信仰的核心价值观和道义规范,以此指引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信仰行为是宗教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信仰行为是指在宗教信仰的指引下,信徒们为了寻求心灵安抚、奉献、祷告等目的而进行的活动。
这些行为可以有宗教仪式、礼拜聚会、朝拜圣地等形式,旨在与信仰对象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沟通。
比如,在伊斯兰教中,信徒们会进行五次日常祷告,在清真寺聚集礼拜以及朝向麦加的朝拜。
这些行为不仅是信仰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是信徒与宗教共同体的联系和认同。
宗教共同体是宗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共同体是由信徒们组成的群体,他们在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之中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和共同体验。
宗教共同体的形成往往通过共同的教堂、寺庙、清真寺等宗教场所来实现,也可以是通过互动、沟通、共同参与宗教活动来建立。
共同的信仰和体验使得信徒们产生了一种共同的身份认同感,从而形成了一种社会和文化的凝聚力。
宗教的产生、本质和国家宗教政策
宗教的产生、本质、党和国教宗教政策简介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宗教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的认识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劳动实践确是起决定作用的根本前提。
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劳动、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和其他动物之本质区别,在劳动实践中,人类的思维方式由简单的具象思维发展出了抽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为宗教的产生奠定了生理上的基础。
有了抽象思维,人们对做梦现象无法理解,许多逝去的人和事物在人的梦中出现,久而久之,就产生了灵魂观念,即,人除了肉体,还有灵魂,肉体消失,而精神(灵魂)长存。
灵魂是宗教的根本和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宗教(灵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是人类思维方式进步的集中体现。
宗教的核心是灵魂(各个宗教的灵魂名称各异,但本质一致,即超自然力量)。
对做梦现象的不解是宗教产生的心理基础。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就面临着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即种群维持和延续)和生产、生活资料的再生产(为人类的再生产提供物质支持)。
在阶级和国家没有产生之前,自然的异己力量是宗教产生的客观原因。
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及其落后,人的寿命普遍偏低,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又处于劣势,自然现象自然而然的被赋予某些神力,灵魂观念被放大并应用到到万物上,形成了万物有灵的思想。
在这个基础之上,形成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动植物崇拜等等。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生活资料的剩余,私有制随之产生,阶级、国家出现。
社会形成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大集团。
统治阶级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往往以“天子”自居,其统治是“天意”而为,以达到要求被统治者绝对服从其统治之目的,统治阶级把宗教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的说法是成立的。
被统治阶级作为弱势群体,面对着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但又无法改变现状,于是将一切希望寄托于宗教、寄托于来世和天国。
此时,宗教成为慰藉人们心灵的一剂良药。
高中政治关于宗教常识的知识点
高中政治关于宗教常识的知识点1、宗教的本质: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2、宗教的社会作用:从历史发展的总过程来说,宗教主要起消极作用。
(1)消极作用(主要)A宗教是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B宗教充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C宗教对理解和改造自然有着防碍作用。
D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防碍作用。
(2)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A宗教的产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下层群众的某些政治经济要求,对社会发展产生过进步影响B宗教对文化艺术发展起过积极作用C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在一定水准上起着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3.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A宗教信仰自由含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B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在宗教活动场所或教徒家中实行,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实行的活动。
任何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内实行无神论宣传。
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也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实行宗教活动。
)②依法增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这是为了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更好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合。
这并不是要求教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教徒在政治上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政策和国家利益相一致。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2)依据:符合宗教自身规律;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1)封建迷信的含义、目的、危害(高三课本P127)(2)为什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建迷信构不成完整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而是在各种神怪、精灵、 鬼妖的名义下,通过欺骗 与不法行为,回答某些人 提出的疑难问题或解决一 时的痛苦,迷信职业者主 要目的是为了骗取钱财, 不借采用愚弄、摧残、恐 吓等手段,直接危害人民 生命财产,破坏社会安定, 属违法活动,被政府明文 取缔或禁止,对造成危害 或屡教不改者则要依法处 置。
宗教的专司职业者在宗教 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 他们被奉为上帝和神的代 言人,他们可以向人们传 达上帝和神的意志,并代 表人向上帝和神表示敬畏、 愿望和祈求。这样,宗教 的专职人员能在宗教信徒 中具有极大的神圣性,被 认为是人与神之间的联系 人。
宗教专司职业者为了更进一步地发挥他们对 教徒的权威作用,还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宗教 的机构,如教堂、教会、庙宇、寺院等等, 以便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把教徒组织起.并 作为扩大宗教势力的机构。这样,宗教就能 通过宗教职业者大会教机构真正地起到它的 特有的社会作用,这标志着宗教力量的实际 存在。
(4)宗教是伴随人类文 明脚步而发展的一种 文化载体,有丰富的 文化内涵,成为人类 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 宗教是文化现象,这 同封建迷信有本质区 别。
迷信是封建糟粕,属 该抛弃的东西,不具 备任何优秀文化的品 格和特质,对今天社 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 设起到有害的作用。
三、宗教对于人格化的神和代表神的偶像有着一系列的宗教礼仪
第一节 上来说,宗教是上层建筑中 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 识形态。
自人类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以后,人类就把自然界 作为改造的对象而与之相对立起来,这就形成了人 类思维同自然存在的对立,当人们力图把自己的观 念同物质存在条件联系起来的时候,由于被一些两 者之间的还没有弄清楚的中间环节所模糊,因此就 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特别是宗教,它同哲学 相比,是更为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在反 映客观现实时,要通过多得多的中间环节,因此不 得不具有更大的折射性和曲折性。
一般的封建迷信则是 承袭了原始宗教或封
建统治阶级所利用的
巫术中一些粗俗的、 低级的内容。
(2)宗教是一种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认识论。 它既有摆脱人间痛苦的现 实要求,又向往超现实的 来世幸福。宗教表达了对 真善美的渴望及对无限、 永恒、绝对、终极目标的 追求。它力图通过修身、 养性、行善、博爱等来实 现个人的价值与自我的完 善;又企望通过对超人间 超自然力量的崇信获得现 实中不能获得的渴求。
三、地狱和天 国是一般神学 宗教的重要的 基本命题之一
四、宗教的善 与恶的命题, 是贯穿一切宗 教内容的一根 “红线”
综上所述,关于人与神、灵魂与肉体、地 狱和天国、善与恶这四个宗教的基本命题论 述,从中我们可以更多方面地来揭示宗教的 本质。当然,宗教还有其它一系列的命题, 但这四个命题确是基本的,而且这四个命题 之间是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具有它们的观 念上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这种神化了的自然力 较之纯粹的自然力, 对于人们的压迫又加 上了不可侵犯的神圣 性,这是使自然力加 重了对于人的压迫, 被认为是一种无法抗 拒的和不得不接受的 力量。
在人和社会力量关系上
当人类进入了阶级对抗的文明社会之后,人 们不仅遭受着自然的压迫,而且还要遭受社 会的盲目力量的压迫,而且对这种社会压迫 的盲目力量也无法作出解释,除了不可避免 地承受这种压迫之外,就没有别的出路.这 就使人类增加了一重压迫的力量,受到了盲 目的自然力和社会力量的双重压迫,而且社 会力量比自然力对人的压迫是更严酷得多。
其次,宗教给人民以“幻 想的幸福”,为人民身上 的锁链装饰”幻想的花 朵”。它不是引导人民面 向现实,而是把幸福的希 望寄托到来世的天堂,关 注的不是人们现实的痛苦, 而是人们来世的幸福,要 求人们去自觉地忍受一切 现世的痛苦,以便由此而 换来死后的天国幸福。
其三,宗教为人们设想了一个 虚幻的救世主,把人们的一切 希望寄托在上帝和神明的身上, 使人们盲目地相信,人类本身 就是一个苦海,除了求之于上 帝赐于人们的恩慈之外没有别 的出路,人类本身是求不到慈 悲和宽厚的。
(3)在组织形式和活动方 式上,宗教有严密的组织 和团体,按一定的仪轨, 在特定的场所活动。
封建迷信活动一般是无组 织、分散的、无规范的, 并无固定场所进行。个别 地方的封建迷信活动形成 小型的、秘密的组织,具 有会道门性质,完全是非 法的。从事封建迷信活动 的人,多为神汉、巫婆、 巫师、坛主或以此谋生的 社会闲散人员。
综上所述,宗教是人类本质自我异化的一种 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是现实客观世界 的异化反映,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是支 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宗教在对抗 阶级社会里是人民的鸦片。这是从不同的方 面和意义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
第二节 宗教的基本命题
一、神和人的关系是宗教的核心问题
二、灵魂和肉体是一般宗教的重要的基本命题之一
第三节 宗教的信仰特征
一、宗教的一 个很重要的特 征是对于人格 化的神和代表 他们的偶像的 信仰
二、宗教与封建迷信是有区别
(1)宗教是一定历史条 件下的产物,一般都 有较长的历史。通过 其自身的发展,成为 高级的、精致的、理 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 有完整的、系统的教 义、神学、经典、宗 教道德、宗教哲学及 规范化的礼仪、制度。
当人类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这种盲目的社 会压迫力量才被人们觉察到这是一种无法抗 拒、不可避免的异己力量。这就是宗教的现 实力量,是迫使人们盲目信仰的力量。
在人与人的本质关系上
人们把自然力人格化,把社会力神秘化,把 人的本质异化的结果,是剥夺了人身的一切, 把人的一切交付给宗教的万物之神,受神的 统治,受神的安排,连人本身也是神创造的。 人唯一能做到的是听从和接受神的意志和命 令去行事,除此之外,人是无所作为的。
宗教就是要通过这种宗教礼仪来沟通人与神 之间的联系,以此向上帝表达人的敬畏和愿 望,并由此而显示出宗教的神圣性、庄严性, 可以在人们的心理上造成极为严肃的宗教气 氛和培植牢固的宗教感情。
四、宗教信仰有固定的宗教职业者
这些专职的宗教职业者, 如牧师、神父、和尚、道 士、阿旬等等,是按教阶 组织起来的、有着服装特 点的僧侣集团,他们是神 学理论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是教义、教规的制定者和 推行者,是宗教礼仪的主 持者,是教徒的监督者。
第一编 宗教的本质及其表现
第一章 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世界任何一个民族都 发生过的普遍现象,它对人 类的历史和现实生活都起过 这样那样的重要影响,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 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 文化艺术思想和军事各个不 同的领域中,都曾有过种种 不同的影响。为什么宗教能 够对人类社会产生这样一种 影响?
二、从人与人的政治关系上说
从人与人的政治关系上来说宗教的社会 作用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它是一种精神麻 醉剂。
首先,宗教对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在理论上、 道德上和感情上起着论证和辩解的作用。宗教以神 的名义对剥削阶级社会的合理性作了种种神学上的 论证,指出人民的苦难生活并不是由于社会上存在 着剥削压迫制度 而是由于“原罪”,由于人们前 生前世做了坏事,这样就轻而易举地 把人们苦难 的根源推到了人们自己的身上,避免了人们向现实 的苦难进行斗争,从而起到了维护它的作用。因此, 宗教对于占统治 地位的剥削阶级总是十分有利的, 是他们实行统治的有利工具。
这种信仰方式是通过人类的自我异化来实现 的,即把异物作为本质来同人自身相对立。 宗教的这种自我异化是通过自然力的人格化、 社会力量的神秘化和人的本质的异化来实现 的。
在人和自然力量的关系上,
宗教本质的内涵
在人和自然力量的关系上,宗教 把自然力量异化了,当人类在自然 力面前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被强迫 接受的时候,自然力就成为对于人 类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异己的压迫力 量,人们无法摆脱这种外部压迫的 异己力量,也无法解释这种异己力 量,唯一的出路就是把人的本质加 之于自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