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管理理论评述
管理学中的经典理论及其应用
管理学中的经典理论及其应用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决策和管理的学科。
它以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研究管理过程来发展管理实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经典理论被引入和应用于管理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典理论及其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核心理念。
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泰勒于20世纪初提出,旨在提高劳动生产力。
这一理论的主要思想是通过研究工作流程,找到最佳的工作方法和效率,从而提高生产力和工人满意度。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应用包括制定工作标准和训练计划,进行生产线优化和工时安排等。
二、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强调组织和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组织绩效的重要性。
该理论由埃尔顿·梅奥提出,他认为在工作环境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员工士气和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生产力。
人际关系理论的应用包括提供员工培训和发展机会,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渠道,以及鼓励团队合作和互动等。
三、管理者行为理论:管理者行为理论研究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这一理论的主要目标是了解管理者如何影响组织的运作以及他们在制定决策时的影响因素。
管理者行为理论的应用包括培养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提供有效的沟通和决策支持工具,以及促进管理者的自我反思和学习等。
四、组织文化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组织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对组织绩效和员工行为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组织的文化是决定组织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因素。
组织文化理论的应用包括建立明确的组织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员工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和遵守,以及通过组织文化的塑造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等。
五、博弈理论:博弈理论研究在决策和竞争情境中,不同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策略选择。
该理论的应用包括分析竞争对手的决策和潜在行为,制定合适的竞争策略和决策中的风险管理,以及优化决策过程和结果等。
六、变革管理理论:变革管理理论研究组织内外部变革对组织绩效和员工行为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变革是不可避免的,组织需要有效地管理变革过程来保持竞争力。
最经典的十大管理理论
最经典的十大管理理论在当代的商业世界中,管理理论是公司成功的重要关键之一。
管理理论涵盖了很广泛的范畴,从领导力到组织文化,从人力资源管理到战略规划。
在这些领域中,许多杰出的管理学者提出了经典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对今天的企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最经典的十大管理理论。
一、泰勒主义(Taylorism)泰勒主义是20世纪初工业革命时期最先被提出来的一种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
泰勒主义的核心观点是通过研究工作流程,优化工作效率,使工人的生产力最大化。
泰勒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原则,包括分工、专业化、标准化和绩效评估等,这些原则被广泛应用于当今的管理实践中。
二、韦伯理论(Weberianism)韦伯理论的主要贡献者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他提出了官僚主义的思想。
在韦伯的看法中,官僚主义是一个高度制度化的组织形式,它通过规范化的过程来提高效率和可预测性。
这种管理模式被广泛采用于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中,但也常常被指责为缺乏灵活性和缺乏创新性。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由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一种人类行为的解释方式。
这个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成五个不同的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个理论对人才管理和员工激励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认为员工要得到满足,需要满足他们在不同层次上的需求。
四、麦克格雷戈理论(McGregor's Theory)麦克格雷戈理论由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提出,他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管理风格,分别是理论X和理论Y。
根据理论X,员工是懒惰和不负责任的,需要被强迫遵守规则和工作程序。
相比较而言,理论Y认为员工是有良好的意愿,激励能够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这个理论对管理者进行团队建设和员工激励有着重要的作用。
管理学的经典理论与研究方法
管理学的经典理论与研究方法标题:管理学的经典理论与研究方法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组织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来实现预定目标。
其经典理论和研究方法为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本文将介绍几个管理学的经典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经典理论:1. 科学管理理论:- 理论思想: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以提高劳动效率为目标,通过科学方法来确定最佳工作方法。
- 实践应用:管理者可以通过测量和调整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2. 行为管理理论:- 理论思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强调员工的行为和动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 实践应用:管理者应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员工的参与和自主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3. 环境管理理论:- 理论思想:组织内外环境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管理者需要适应外部环境并调动内部资源以应对变化。
- 实践应用:管理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行动,灵活调整组织战略,保持竞争优势。
二、研究方法:1. 实地调研:- 步骤:1) 制定调研目标:明确想要获取的信息和问题。
2) 设计调研方案:确定调研方法和样本选择。
3) 收集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信息。
4) 数据分析:整理、统计和解释收集到的数据。
5) 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2. 实验研究:- 步骤:1) 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要研究的变量和研究目的。
2)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选择实验群体、控制变量等。
3) 数据采集: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收集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5)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实验结果,并从中得出结论。
3. 大数据分析:- 步骤:1) 数据采集:收集大量的数据。
2) 数据清洗:清除无效数据和异常数据,保证数据质量。
3)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 结果呈现:将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
评述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评述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泰勒科学管理是一种以强调生产效率和工人与管理者合作为基础的管理理论。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任务分工、科学管理方法、工作标准化和员工激励。
首先,泰勒科学管理强调任务分工的重要性。
根据泰勒的观点,通过将任务分解为较小的组成部分,工作可以更高效地完成。
管理者需要对每个员工分配特定的任务和责任,确保每个人在工作中专注于自己的领域。
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
其次,泰勒科学管理注重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
管理者需要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来了解工作流程并制定改进措施。
他们应该研究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并确保这些方法能够被全体员工接受和遵守。
这种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组织的持续发展。
此外,泰勒科学管理强调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性。
管理者需要明确工作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按照既定规定来完成任务。
通过制定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可以减少错误和浪费,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标准化还可以促进工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使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
最后,泰勒科学管理强调员工激励的重要性。
管理者需要通过奖励和激励措施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工作,并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
泰勒认为,合理的奖励制度可以使员工感到满足和认同,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意愿和效率。
激励措施可以包括提供薪酬激励、晋升机会、培训和发展等方面的支持。
总的来说,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任务分工、科学管理方法、工作标准化和员工激励。
它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和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来推动组织的发展。
泰勒科学管理对现代管理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组织提供了一种科学化的管理思想和实践方法。
企业管理中的经典理论有哪些
企业管理中的经典理论有哪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效的企业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中,诞生了许多经典理论,这些理论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认为,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化的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他主张对工作进行细分和标准化,确定最佳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并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激励。
例如,泰勒通过对工人搬运铁块的实验,研究出了最佳的搬运方法和工具,从而大幅提高了搬运效率。
他还提出了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根据工人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支付不同的工资,以激励工人努力工作。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化的操作来提高效率,这一理论在当时的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领域仍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关注的是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
他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认为管理者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计划职能是指制定企业的目标和行动计划;组织职能涉及建立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分配资源;指挥职能是指导员工完成工作任务;协调职能则是确保不同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工作协调一致;控制职能是监督和评估工作绩效,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法约尔的理论强调了管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全面的管理框架和思路。
三、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认为,理想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基于理性和规则的官僚组织。
这种组织具有明确的层级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专业化的分工和非人格化的管理。
官僚组织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高效的决策和执行,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官僚组织也可能存在僵化、缺乏灵活性等问题。
经典管理理论的现代解读与应用
经典管理理论的现代解读与应用在当今竞争激烈且变化迅速的商业环境中,经典管理理论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这些理论虽然诞生于过去的时代,但经过现代的解读和创新应用,能够为企业和组织的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效的指导。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领域的重要基石。
其核心观点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最优的工作方式和标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现代,这一理论的应用不仅体现在生产线上的流程优化,更扩展到了各个业务环节。
例如,在服务行业,通过对服务流程的细致分析和标准化,可以减少服务的差异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同时,利用数据分析来确定工作中的最佳操作模式,也是科学管理理论的现代延伸。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强调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职能在现代企业中尤为关键,企业需要制定长期和短期的战略规划,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组织职能则涉及到合理的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如今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多元化,矩阵式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不断涌现,都是对组织理论的创新应用。
指挥职能在现代更多地体现在领导者的影响力和沟通能力上,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激励员工,使其积极主动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协调职能在跨部门合作和团队协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可以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工作的高效协同。
控制职能则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实现对企业运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精准调控。
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等级制度、规章制度和专业化分工的理想组织模式。
在现代社会,虽然官僚体制的一些弊端受到了批评,但其中的专业化分工和规范化管理理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化分工使得员工能够专注于特定领域,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技能。
而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为组织的运行提供了稳定的框架和约束,确保了决策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数字化办公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官僚组织的运行效率,减少了繁琐的层级和手续。
管理学十大经典理论
管理学十大经典理论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和组织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企业、组织和机构的管理和运营。
管理学的范围广泛,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等。
在管理学中,存在着很多经典理论,这些经典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和组织的管理和运营中。
本文将介绍管理学十大经典理论。
1、泰勒管理思想泰勒管理思想是管理学的奠基之一,也是现代管理的基石。
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和劳动分工的概念,强调科学方法的应用和人力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对现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韦伯理论韦伯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韦伯强调权威性、规则性和合法性,他认为企业组织架构应该建立在这三个基础上。
他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基于规则、层级和权威的企业组织框架,对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形式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他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这个理论强调了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引导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关注员工的满足感和发展潜力,提升企业绩效。
4、系统论系统论是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论,主要是研究企业管理系统和企业组织的运转规律。
系统论认为企业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多个部门、流程和功能,这些部分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以一定目标为导向。
系统论强调了集成化、整体性和协同性,有助于企业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运营。
5、哈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哈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是企业管理中一个常用的理论,他认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由两个因素决定。
一是基本工作条件的满足,如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二是工作内容的挑战性和发展性。
这个理论强调了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为企业提供了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思路。
6、弗雷德里克森领导风格理论弗雷德里克森领导风格理论是研究领导与管理的重要理论。
他认为领导风格可以分为任务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可以通过组织目标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管理学10大经典理论
管理学10大经典理论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形成,并且在过去几十年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在不断的实践中,管理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经典理论,这些理论对日常管理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会介绍管理学10大经典理论,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管理方面的思考和启发。
1. 泰勒科学管理法泰勒科学管理法是指在工业生产管理中,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确定正确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配备等方面的管理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劳动效率、提升生产质量、降低成本,从而达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2.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是指对工作动机的分析,认为员工的满意度既与人际关系等“软性因素”密切相关,也与薪资、奖金等“硬性因素”有着密切关联。
3. 马斯洛需求层次马斯洛需求层次是指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这5种层次的需求,马斯洛认为只有在满足了更基本的需求,才能去追求更为高级的需求,这对于管理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4. 赖特权利管理赖特权利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权利范围内、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下级进行命令和控制,以达到管理目的。
5. 德鲁克现代管理学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主张适应管理需要,强调企业管理的全面性与协调性,并强调在所有领域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全面的规划。
6. 劳动力市场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是指看待员工作为资源,用市场分析员工的需求和供给,并进行有效的招聘和雇佣,以达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7. 达科特理论达科特理论是指管理者应该能够清楚地识别和处理人们之间的不同利益、需要和态度,以便在本质上解决问题和已有的矛盾,优化企业中的沟通和人际关系。
8.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对员工工作效率、质量、出勤、考核评估及回馈等硬性指标的检验,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导向和纠正。
9. 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指基于信息科技,以及重新设计及整合相关业务流程及制定新的工作标准和制度,将组织的管理变得更加高效、透明及自动化。
管理学中的管理理论总结
管理学中的管理理论总结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到各种管理理论和实践。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有效的管理是组织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对管理学中的几个重要管理理论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是由弗雷德里克·泰勒在20世纪初提出的,它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泰勒通过研究工作流程和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方法,提出了“一分为二”的原则,即将工人的思考和决策任务与实际操作分离。
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析和改进工作过程来提高生产效率。
二、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是由埃尔顿·梅奥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它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梅奥的哈桑实验表明,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与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行为管理理论强调了员工的参与和动机对于组织绩效的重要性,鼓励管理者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个人发展。
三、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由卡尔·韦尔纳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它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
系统管理理论强调了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管理者需要考虑组织内外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通过优化整个系统的运作,组织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绩效。
四、情境管理理论情境管理理论是由彼得·德鲁克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认为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特定的情境和环境。
情境管理理论强调了管理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环境来制定适当的管理策略。
管理者应该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和变化的环境。
五、变革管理理论变革管理理论是由约翰·科特尔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关注组织内部和外部变革对组织的影响。
变革管理理论认为变革是组织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管理者需要具备变革管理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引导组织变革并应对变革过程中的挑战和阻力。
变革管理理论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帮助管理者实现成功的变革。
评述泰勒科学管理
评述泰勒科学管理泰勒科学管理,也被称为泰勒主义,是20世纪初由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的最大利益。
泰勒科学管理的出现对现代管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组织管理领域。
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点:1. 科学分析工作流程:泰勒认为,通过对工作流程进行科学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工作方法和步骤,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他提倡对工作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测量,找出工作中的浪费和低效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2. 工作分工与专业化:泰勒主张将工作分解为简单、重复、可量化的任务,使每个员工都能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
他认为,通过专业化和分工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
3.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泰勒提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明确的工作标准、建立合理的工资制度、进行有效的员工培训和激励等。
他强调管理者应该根据科学的原则和数据来制定决策,而不是凭借主观意识和经验。
4. 管理者与员工的合作关系:泰勒认为,管理者应该与员工建立合作关系,相互信任和尊重。
他主张通过与员工沟通和合作,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泰勒科学管理的优点在于它强调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对工作流程进行科学分析和改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它注重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强调员工的参与和激励,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此外,泰勒科学管理还强调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使组织能够更加规范、高效地运行。
然而,泰勒科学管理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过于强调效率和生产力,忽视了员工的人性需求和发展。
其次,泰勒科学管理过于依赖科学分析和数据,忽视了组织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主观因素。
再次,泰勒科学管理在实践中可能会导致员工的机械化和重复劳动,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性。
总体而言,泰勒科学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对现代管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大古典管理理论论述总结
三大古典管理理论论述总结西方经典管理理论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以下是管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自己补充,下面的内容是自己总结,最好自己改下,不要大家写的一样)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代表有: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开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管理知识。
对转型时代的中国具有深远意义。
特别是在沿海的制造业上,运用工时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工作标准程序,达到流水性生产。
差别计件工资制能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产量,清除消极怠工现象。
任务管理制能明确分配任务,使每个工人都知道自己做什么,什么时候应该完成。
以上这些科学管理制度对当今中国企业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2、法约尔“行政管理理论”。
法约尔将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创造出“行政管理理论”。
他提出管理的五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应用在中国企业管理中,就是通过实施这五职能来进行管理工作,明确了企业管理者说必须承担的管理任务。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由于没有自己的管理理论,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只能通过自己摸索和经验判断进行。
法约尔“行政管理理论”的引入,使中国企业管理者明确了管理的真正含义并开始集中精力于这五职能之中。
同时法约尔提出了管理原则,认为每个管理者习惯使用的原则各有不同,指出管理者是通过自己的管理原则来指导企业管理的。
法约尔还总结出自己经常使用的14条管理原则。
这些理论的得出使管理上升到价值观的层面指导企业管理,这对缺乏理论支持的中国企业管理具有启蒙作用。
使其真正摆脱了原始的依靠经验积累的管理指导方式,开始从自发走向自觉。
3、韦伯“官僚制”理论。
韦伯的“官僚制”是针对当时家族企业管理效率低下而提出的一种行政组织体系。
他认为相信等级、权力和行政制度是一切社会的基础。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避免考虑个人感情,一切从职责出发,认为人只是职权的代表,已经被职权所异化,人与人的关系被职位之间的权责关系所代替。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开始在是时代的舞台,这些企业很多是依靠家族成员进行管理。
管理学中的十大经典理论
管理学中的十大经典理论管理学中的十大经典理论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管理学中的十大经典理论,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1、彼得原理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酒与污水定律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
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
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
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
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
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三大古典管理理论论述总结
西方经典管理理论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以下是管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自己补充,下面的内容是自己总结,最好自己改下,不要大家写的一样)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代表有: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开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管理知识。
对转型时代的中国具有深远意义。
特别是在沿海的制造业上,运用工时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工作标准程序,达到流水性生产。
差别计件工资制能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产量,清除消极怠工现象。
任务管理制能明确分配任务,使每个工人都知道自己做什么,什么时候应该完成。
以上这些科学管理制度对当今中国企业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2、法约尔“行政管理理论”。
法约尔将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创造出“行政管理理论”。
他提出管理的五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应用在中国企业管理中,就是通过实施这五职能来进行管理工作,明确了企业管理者说必须承担的管理任务。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由于没有自己的管理理论,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只能通过自己摸索和经验判断进行。
法约尔“行政管理理论”的引入,使中国企业管理者明确了管理的真正含义并开始集中精力于这五职能之中。
同时法约尔提出了管理原则,认为每个管理者习惯使用的原则各有不同,指出管理者是通过自己的管理原则来指导企业管理的。
法约尔还总结出自己经常使用的14条管理原则。
这些理论的得出使管理上升到价值观的层面指导企业管理,这对缺乏理论支持的中国企业管理具有启蒙作用。
使其真正摆脱了原始的依靠经验积累的管理指导方式,开始从自发走向自觉。
3、韦伯“官僚制”理论。
韦伯的“官僚制”是针对当时家族企业管理效率低下而提出的一种行政组织体系。
他认为相信等级、权力和行政制度是一切社会的基础。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避免考虑个人感情,一切从职责出发,认为人只是职权的代表,已经被职权所异化,人与人的关系被职位之间的权责关系所代替。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开始在是时代的舞台,这些企业很多是依靠家族成员进行管理。
最经典的十大管理理论
最经典的十大管理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管理理论是组织和企业成功运作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人们总结出了许多经典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不仅指导着实际操作,也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最经典的十大管理理论,并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奠基之作,由弗雷德里克·泰勒于20世纪初提出。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规划、组织和控制工作流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强调工作的标准化和任务分工,以及员工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二、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由埃尔顿·梅奥于20世纪三十年代提出,主张关注员工的人际关系和心理需求。
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绩效不仅受到薪资、福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与他们在组织中的归属感和满足感有关。
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理的员工关怀是提高组织绩效的关键。
三、管理途径理论管理途径理论是由亨利·弗约尔提出的,他认为管理者应根据所面对的情境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管理途径。
这种理论主张没有一种公式能适用于所有情况,管理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境来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
四、组织环境理论组织环境理论由乔治·弗雷德里克逊和理查德·布赖恩特提出,强调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该理论,组织应该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创新自身的结构和运作方式,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五、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由彼得·德鲁克创立的,它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依赖,共同协作才能实现整体目标。
该理论强调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整体优化,提倡系统思维和跨部门合作。
六、权变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由查尔斯·里德尔和奥格尔维·塞缪尔逊提出,它认为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者需要根据情况和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决策。
该理论主张管理者应具备灵活性和变通性,能够适应不同情况和阶段的管理需求。
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评述
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评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和评述。
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目标管理理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以来,一直对全球的企业管理实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实施步骤、优点与挑战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深入的理论解读,并探讨其在当代企业环境中的实际应用与前景。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观点。
德鲁克强调,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它要求组织的上级和下级管理人员一起制定共同的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定期检查、控制和评估。
通过这种方式,组织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其整体目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我们将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的核心要素,如目标的设定、分解、实施与评估等,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奠定基础。
二、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在于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和管理,以达成组织的整体绩效提升。
德鲁克强调,有效的目标管理不仅要求目标的清晰度和具体性,更在于这些目标如何与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紧密相连。
他提出,目标应当是可衡量的,且应当设定在既有挑战性又可实现的范围之内,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德鲁克的理论中,目标管理的过程包括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评估和反馈五个阶段。
目标的制定需要高层领导的参与和员工的广泛参与,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目标的分解则是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子目标,以便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期望成果。
实施阶段要求员工按照目标计划进行工作,并在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和调整。
评估阶段则是对工作成果的检验,通过与目标的对比,找出差距并进行分析。
反馈阶段则是对评估结果的回应,包括对员工工作的认可、对未达标部分的改进建议等,以此作为下一轮目标设定的基础。
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他认为,员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当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以便更好地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潜能。
十大经典管理理论
十大经典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是指在管理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系列原理、观念和方法论。
它们的出现和发展对企业的管理决策和管理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在,我将向大家介绍十大经典管理理论。
1. 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是由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的,旨在通过科学方法和任务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
该理论强调对工作流程的细致分析和精确测量,以实现最佳的生产方式。
2. 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关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通过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培训,可以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业绩。
3. 管理者格利克理论管理者格利克理论由亨利·密斯伯格提出,强调管理者需要具备适应不同情境的能力。
根据该理论,管理者应根据员工的需求和情况来选择适当的管理风格。
4. 墨菲定律墨菲定律认为“如果事情可能出错,那么它就有可能出错”。
该定律提醒管理者要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以避免事故和失误的发生。
5. 绩效管理理论绩效管理理论关注如何评估和提高员工的绩效。
通过建立明确的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反馈,绩效管理可以激励员工提升工作表现。
6. 变革管理理论变革管理理论是指在组织变革时如何有效地应对和引导变化。
它强调有效的沟通、参与和领导力,在变革过程中减少阻力,促进变革的成功。
7.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关注员工的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策略和管理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8. 项目管理理论项目管理理论旨在实现项目目标的高效管理。
通过明确的目标、合理的资源分配和有效的团队协作,可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并保证项目按时交付。
9. 品质管理理论品质管理理论强调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
通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监测和改进过程,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度。
10. 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涉及组织目标、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
通过全面分析内外部环境,制定合适的战略,并有效执行和监控,可以实现组织的长期竞争优势。
企业管理中的经典理论有哪些
企业管理中的经典理论有哪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了解和应用经典的管理理论,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在企业管理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
泰勒通过对工作流程的细致观察和分析,主张将工作分解为简单、可重复的任务,并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精确的工作方法和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来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理论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确定最佳的工作方式,例如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以找到最有效的工作动作和工作时间组合。
同时,还注重对工人的选拔、培训和激励,以确保他们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工作。
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实现高度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过度强调工作的标准化,可能忽视了工人的个体差异和工作满意度。
二、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
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一项独立的活动,有其自身的职能和原则。
他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职能是确定目标和制定行动计划;组织职能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双重结构;指挥职能是使人员发挥作用;协调职能是使所有活动和力量和谐统一;控制职能是确保实际工作与既定计划相符。
此外,法约尔还总结了十四条管理原则,如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等。
这些原则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框架。
行政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为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特殊性而需要灵活调整。
三、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其中,梅奥(Elton Mayo)通过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经典管理理论在中 国企业的应用分析
经典管理理论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中国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市场挑战。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许多中国企业积极借鉴和应用经典管理理论。
这些理论犹如一盏盏明灯,为企业的发展指引方向,帮助企业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
一、经典管理理论概述(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提出,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工作的最佳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
这包括工作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的优化、合理的劳动分工以及对工人的培训和激励。
(二)管理过程理论亨利·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职能,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管理框架。
(三)行政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强调了理性的、层级分明的组织结构,明确的权力和职责划分,以及基于规则和制度的管理。
(四)人际关系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则关注员工的社会和心理需求,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员工满意度对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二、经典管理理论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一)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许多中国制造业企业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对生产流程进行标准化和优化。
例如,通过制定精确的生产作业标准,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不确定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企业也注重对员工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二)管理过程理论的应用中国企业普遍重视计划职能,在制定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时,运用目标管理、SWOT 分析等工具,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组织职能方面,不断优化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指挥、协调和控制职能也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得到体现,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行政组织理论的应用大型中国企业通常建立了层级分明的组织结构,明确了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这种清晰的权力划分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经典管理理论评述(doc 8页)
经典管理理论评述老实说,最近一些年,对于管理理论的探讨走了一个极端,那就是太过关注管理的细枝末节,而忽略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准则。
大概专家们也意识到在这个领域推陈出新确实很难,所以转而对之前的理论进行分拆和包装再上市,但是无论怎么讲,却无不带着早期理论的痕迹,说来说去,也没有脱离原来理论体系的框框。
严格说来,这些理论并不能算管理的一个分支,而顶多是某种理论的思想延伸。
现在的问题是,可供参考的理念太多了,在各种纷杂而高深的学说面前,很容易令人感到无所适从,而且,即便你做到了对它们融会贯通,也不一定能发挥什么作用。
其实,管理并不是那么高深的学问,我们只需掌握其中几个关键点,就完全可以做的足够好。
卓越管理的基本特征我最近刍读了几本老书,发现,不同于新近出的一些管理书籍,它们很经得起咀嚼,经典的管理理论确实有些不同凡响之处,它们历久弥新。
不同于战略或者营销,在那些领域,创新思维总是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而管理究其实质是对人性的琢磨和把握,人情世故古今同,卓越的管理理论也应当体现这个原则,是古今通用,放之四海皆准的,这是经典管理理论的一个衡量标准。
经典的管理理论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解释力。
管理理论不是对管理行为表面现象的简单命名,而是对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模式和原理的解释说明。
很多情况下,管理理论的传播过程就象寓言“买椟还珠”所描述的那样,管理学家过于注重自己学术产品的包装,而忽视对于该产品特点属性的详细介绍,而学习者们也被其华丽的包装所吸引,最终把弥足珍贵的珠子还给了管理学家。
2、可操作性。
管理理论不是可望不可及的标杆,不是葵花宝典,而是可付诸实践的具体方法;管理理论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过于关注特性与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事实证明,有翅膀的不一定能飞。
3、坚实的经验基础。
管理理论讲求知行合一,而尤以行——实践为重,不同于空洞的理论,那些对实际经验的归纳和总结才是管理的真经;博希迪和查兰在《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中说道,“从来没有一种伟大的实践来自于一种伟大的理论,相反,一种伟大的理论总是来自一种伟大的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管理理论评述老实说,最近一些年,对于管理理论的探讨走了一个极端,那就是太过关注管理的细枝末节,而忽略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准则。
大概专家们也意识到在这个领域推陈出新确实很难,所以转而对之前的理论进行分拆和包装再上市,但是无论怎么讲,却无不带着早期理论的痕迹,说来说去,也没有脱离原来理论体系的框框。
严格说来,这些理论并不能算管理的一个分支,而顶多是某种理论的思想延伸。
现在的问题是,可供参考的理念太多了,在各种纷杂而高深的学说面前,很容易令人感到无所适从,而且,即便你做到了对它们融会贯通,也不一定能发挥什么作用。
其实,管理并不是那么高深的学问,我们只需掌握其中几个关键点,就完全可以做的足够好。
卓越管理的基本特征我最近刍读了几本老书,发现,不同于新近出的一些管理书籍,它们很经得起咀嚼,经典的管理理论确实有些不同凡响之处,它们历久弥新。
不同于战略或者营销,在那些领域,创新思维总是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而管理究其实质是对人性的琢磨和把握,人情世故古今同,卓越的管理理论也应当体现这个原则,是古今通用,放之四海皆准的,这是经典管理理论的一个衡量标准。
经典的管理理论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解释力。
管理理论不是对管理行为表面现象的简单命名,而是对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模式和原理的解释说明。
很多情况下,管理理论的传播过程就象寓言“买椟还珠”所描述的那样,管理学家过于注重自己学术产品的包装,而忽视对于该产品特点属性的详细介绍,而学习者们也被其华丽的包装所吸引,最终把弥足珍贵的珠子还给了管理学家。
2、可操作性。
管理理论不是可望不可及的标杆,不是葵花宝典,而是可付诸实践的具体方法;管理理论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过于关注特性与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事实证明,有翅膀的不一定能飞。
3、坚实的经验基础。
管理理论讲求知行合一,而尤以行——实践为重,不同于空洞的理论,那些对实际经验的归纳和总结才是管理的真经;博希迪和查兰在《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中说道,“从来没有一种伟大的实践来自于一种伟大的理论,相反,一种伟大的理论总是来自一种伟大的实践。
”不错,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卓越的思考相结合,才是经典理论诞生的温床。
4、可复制性。
卓越的管理理论要能够被复制并在各种管理场合很好地运用,它应当是个通用的原则,而不是某种特殊的管理手段。
文化和地域的差异不能被用来解释理论的失败,那些出生于皇宫御苑的奇芭总是不能在所有的地方成活,这使得人们对于一些高端商业思想的兴致全无。
但是,当你注意到野草的强劲生命力的话,也许会意识到,那些简单实在的东西最容易得到复制。
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一词最早出现于1990年,由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指的是企业组织拥有的知识技能积累,并据此获得的超越其它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
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秩序的建立,企业的成功不再象以前那样单纯依赖产品开发或市场销售策略,而在于建立区别于其它企业的核心优势,这种优势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各项效率。
由于认识的差异,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也有不同,有的人把企业与政府或是某个大客户的特殊关系理解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的说核心竞争力是行业所拥有的垄断性;有的企业把能力卓越的公司老板或职业经理人当作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错误的理解。
企业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自于外部和内部,外部的优势包括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良好关系,行业的垄断性质和所拥有的独特资源等,这些优势虽然也无法通过学习有效复制,但是却极其不稳固,很容易被政策调控或竞争者所打破。
内部优势来自于企业内部,如整合公司内部的工作流程、体制、文化和领导力等各方面因素,形成的综合学习能力,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具有可持续性和很难复制的特性。
企业价值观查尔斯•汉迪在《思想者》中告诫企业家:“从理想的角度看,企业和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企业在获取生存所需的利润之外,找到更高的目标,他们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 这个更高的目标指的是企业家除了要依法纳税,为股东创造利润外,还要承担其它更多的社会责任。
达到这个更高的目标即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家才算是超越经营管理“术”的层面,到达企业经营管理“道”的境界。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对于价值的根本观点,是其对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理解,是其对于合理获取价值的行为的指导。
许多企业不能正确理解“企业价值观”,或者根本就不认同企业价值观,他们更看重的一己私利,对于企业价值观,顶多是把它当作一句标榜的口号而已。
在这里,我们举一个佳能的例子,这么做并不是因为它做的有多好,而是因为佳能对于价值观的理解很具有代表性。
佳能讲“企业与世界人类共生”,这个观念发人深省。
共生是佛教用语,意指山川草木皆成佛,也是一个生物学用语,指在自然社会中,所有生物都自然地融为一体,共同栖息,共同生活,利益均沾。
佳能公司将共生观念作为企业基本事业战略的基础,并做了发扬光大。
在这个理论体系里,企业要摒弃一国的狭隘思想,以全人类的利益为目标,培养新的经营作风;作为真正的全球企业,要与世界各地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习惯的人们携手共生,形成一个适应性很强的有综合经营力的企业;企业要分担符合世界各地特征的任务,根据最合理的国际分工,制定企业的开发、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的战略。
“共生”所追求的是一种全世界范围内企业以及客户的共同繁荣,这多少有点佛教普渡众生的意味,思想意蕴很深,当然,也很能博取人们的好感。
学习型组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广大企业界,出现了推广和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并逐渐风靡全球。
美国的杜邦、INTEL、苹果电脑、联邦快递等世界一流企业,纷纷尝试建立学习型组织。
据初步统计,美国排名前25名的企业,已有20家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模式改造自己。
中国的许多企业也曾一度把建立学习型组织当作一件时髦的事情,纷纷效仿,只是,效果不佳。
学习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个人学习、其次是组织学习、最后是学习型组织。
对个人学习而言,主要是指认知学习、技能学习和情感学习,而组织学习是将组织作为学习的主体看待的,适应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是组织学习的两个阶段。
对应而言,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理想的组织管理模式,组织学习是一个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条件。
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作的性质是以知识和学习为标志的,学习型组织充分体现了这个时代对组织管理模式提出的具体要求。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圣吉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学习型组织,他认为:“学习型组织不在于描述组织如何获得和利用知识,而是告诉人们如何才能塑造一个学习型组织。
他说:“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才能,通过建立愿景并能够发现、尝试和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因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才是最成功的学习型组织。
”圣吉根据这一说法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模型,这五项修炼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1、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组织能够不断理清个人的真实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实现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心智模式是组织因为旧事物而形成的特定的思维定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会限制人们对于新事物的理解;3、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是组织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愿望,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4、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是发展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5、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要求人们用系统的观点对待组织的发展。
根据上述描述,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的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体现,大幅度提高组织工作绩效。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企业文化的有机部分,不应当被单列进行研究分析,各种标准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只告诉组织如何做以及怎样改进,对于学习改进机制的建立没有任何帮助。
企业执行力在企业中,有效执行体现为一种良好端正的工作态度,表现在贯穿工作全过程的对待本职工作的执着信念和主人翁精神。
员工忠诚度高执行得好会成为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执行得不好也会成为目标结果之间“缺失的一环”,是组织不能实现预定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根本原因。
管理者有时误解了执行力的真实含义,他们认为执行的好坏反映了下属的职业素养,底下人越听话,越不打折扣地完成任务,就说明他们的执行力越高,其实不然。
在很多民营企业和国际化企业中都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成功就是简单、听话、照着做,这套听话哲学确实也帮助一些以销售为主导的企业取得了短暂的成功,但是这样做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一味听命上峰极易湮灭员工的个性,最终结果是培养造就了一批没有思想,麻木不仁的下属。
执行的根本原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用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
我们发现在这个环节中,执行者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角色,企业家和老板才是启动流程的设计师和最终闭环的终结者,是应该为执行全程负责的人。
执行不力的原因来自决策、组织、运营机制、员工心理和教育等多方面,把执行者当作罪魁祸首显然是不公平的。
曾有一个近乎荒谬的调查结果声称:成功的企业20%靠战略,60%靠企业各级管理者的执行力,其余靠运气,这个结论我认为是颠倒了战略和执行的本末。
执行的活动是一个标准贯彻的过程,这个流程中偏差出现的越早,后期的谬误也就越大,这也是符合蝴蝶效应的。
对于企业的失败,许多企业家常会发出这样的哀叹:为什么如此雄心勃勃的计划,最终却付之东流?为什么英明神武的方案到后来却一败涂地?……其实,成败的关键并不全在于执行还在于要正确决策,没有正确的决策也就一定没有好的执行。
企业经营要想获得成功,领导的战略制订与下属的执行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确实有一些企业虽有好的战略,却因缺乏强有力执行而导致失败,但是更多的企业还是败在没有好的战略指导上面。
我们来看看几位著名的CEO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联想柳传志说:“所谓执行力,是把合适的人放到恰当的岗位上。
”美国通用公司原总裁杰克韦尔奇说:“通用痛恨官僚主义,我们拒绝把资源浪费在行政体系上。
”这几个有代表性的成功企业,由于决策者对执行的独特理解,最终帮助他们率领自己的企业在同行业中做到出类拔萃。
在探讨执行力和战略性失误的时候,管理者很自然地将成因全部归结于前者,这其实是管理者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苍白辩解。
如果知道执行力的打造是贯穿决策、管理运营全过程的一项工作的话,那么管理者应该更多地在自己身上寻找失败的原因。
结束语1492年,哥伦布通过自己的误打误闯证明地球是圆的。
现在,托马斯•弗里德曼在考察了印度之后再次得出一个结论——“世界是平的”,当然,他所指的世界不是天文学概念,而是处于经济领域中的一个狭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