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doc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声音传播的条件: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传播介质(如空气、水、桌子等)、人耳。
4.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5.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vt S 21 。
6.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声音的特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如耳塞)。
8. 人耳可听声波: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气态(没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2.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K12教育文档)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①在实验基础上,通过理论验证的。
②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这一定律。
③原来就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就保持静止状态。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②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第2节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相互作用力:同体、同线、等大、反向。
二力平衡:同体、同线、等大、反向。
)(判断二力平衡:①根据二力平衡条件。
②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第3节摩擦力□摩擦力,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间就会产生一个阻碍这种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摩擦力.※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总结一.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①有力作用时,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有力作用时物体间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正确使用:①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②调零;③应使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作“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易错点】:是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而不是弹簧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7、力的表示法:⑴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⑵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二.3种典型的力8、弹力⑴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⑵作用方式:直接接触⑶方向:跟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一致。
例如拉力的方向是沿着绳子的伸长方向。
⑷常见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9、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初二八年级物理 第8章知识点

第八章压强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方向:垂直于受压面指向被压物体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孤立地静置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的大小F =物体的重力的大小G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F F-G F2.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⑴课本143页,图甲、乙说明: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图乙、丙说明: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将压力的作用效果转换为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3.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物体放在水平面上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F F F F F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⑸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p=F/SA.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B.当受力面积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压路机滚轮为实心的等。
也可通过减小压力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减少书包里的书等。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声音传播的条件: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传播介质(如空气、水、桌子等)、人耳。
4.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5.利用回声可测距离:vt S 21。
6.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声音的特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如耳塞)。
8. 人耳可听声波: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气态(没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2.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苏科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8.18.4知识点总结

§ 力弹力1、力是什么力的作用物体与物体之间所产生的举、拉、压、推等形式的作用,这类作用称为力的作用力的观点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力的符号 F力的单位牛顿( N)施力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如何理解受力物体收到力的作用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力( 1)发生了力的作用的物体之间才存在力,此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只好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直接接触和不接触的物体之间都能够发生力的作用例 1: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能够没有物体,既没有施力物体,也没有受力物体B.只需有受力物体就行,能够没有施力物体C.只需存在施力物体就行,有没有受力物体是没相关系的D.必定既有受力物体又有施力物体,走开物体谈不上作用,就没有力了2、形变和弹性观点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做形变弹性假如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还原状,那么该物体所发生的这类变形叫做弹性形变形变形变塑性物体形变后不可以自动恢还原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形变力与形变程度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形变就越大的关系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争恢复其本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如何理( 1)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是与它接触而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解弹力( 2)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例 2:以下对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把一块橡皮泥捏成一只小兔子,因为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所以小兔子能够产生弹力B.风把数值拦腰折断,这段的树枝能够产生弹力C.人站在地面上,固然没有看到地面的凹陷,但地面对人产生了向上的弹力D.磁铁把一钢片吸得曲折,但磁铁未与钢片接触,所以钢片不产生弹力【提示】( 1)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因为物体的弹性有必定的限度,超出了这个限度物体就不可以恢还原来的形状,该限度称为弹性限度,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2)他不理的方向:一直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或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而且老是与接触面垂直比如弹力范围内:①拉力的方向:沿绳索或弹簧缩短的方向②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③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例 3:以下形变属于弹性形变的是()A. 人坐在沙发上时沙发发生的形变B.骆驼在荒漠行走时,荒漠表面发生的形变C. 捏面时面发生的形变D.打坏玻璃时玻璃发生的形变3、弹簧测力计( 1)用途:丈量力的大小,单位:牛(N)( 2)原理及使用方法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遇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得就越长使①察看量程和分度值,便于度数使用②察看指针能否指在零点,不然要调零用前③轻轻往返拉动挂钩几次,防备弹簧卡壳方使①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法用②丈量时,所测的力不要超出它的量程,免得破坏时③读数时,视野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3)构造及常有的弹簧测力计,以下图( 4)使用弹簧测力计丈量力的大小,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丈量范围;②改正零点;③看清刻度;④防止摩擦;⑤方向一致(弹簧的伸长方向跟例4:一弹簧测力计如图甲、乙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弹簧测力计的丈量范围是多大(2)甲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多少(3)甲弹簧测力计能够直接使用吗( 4)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例5:如图,双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 的拉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实数为()例 4 图例5 图4、发生形变的物体拥有能量( 1)实验研究:将钢尺何在水平桌面的某一地点不动,再在刚吃上边放一小球,使劲向下曲折钢尺(如图)。
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八章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中快,而在液体中传播又比气体中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l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人耳的距离都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测速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 温度计使用:(估、选、放、等、留、读)(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声音传播的条件: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传播介质(如空气、水、桌子等)、人耳。
4.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5.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vt S 21 。
6.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声音的特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如耳塞)。
8. 人耳可听声波: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气态(没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2.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下学期 第八章 力 汇编之相互作用力的实例应用(有答案)

第八章力汇编之相互作用力的实例应用1.2015年8月6日,第16届喀山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宁泽涛以47秒84夺得冠军,创造了亚洲游泳的历史.在比赛时,他不停的用力向后猛划水,保持着对其他选手的额领先优势.请解释运动员游泳时为什么要不停地向后划水.2.如图所示,小明穿着旱冰鞋用力向前推墙,他将向后运动,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小明为什么向后运动?3.“万户飞天”是叙述明初一个万户官员,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到月亮上的典故,有文献说,在一个明月之晚,万户带着人来到一座高山上,将一只形同巨鸟的“飞鸟”放在山头上,“鸟头”正对着明月,万户把自己绑在“飞鸟”上,他先点燃鸟尾引线,一瞬间,火箭尾部喷火(如图),“飞鸟”离开山头向上腾空而起。
在科技不发达的当时,聪明的万户考虑到了飞天的动力,却无法解决安全飞行和降落,于是他和“飞鸟”最终坠落,但他发明的火箭助推器原理,却成为现代火箭成功升天的重要理论依据。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回答。
4.为了在校运会上获得拔河比赛的胜利,请你为班级的拔河队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5.如图所示,小强和小丽坐在滑板车上,各自握住绳子的一端,同时向相反地方向用力拉动绳子。
请你写出在此情境中涉及的两个物理知识。
6.人在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A. 手臂划水的力B. 脚蹬水的力C. 手臂和脚拍打、划水的力D. 水对手臂的推力7.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保持身体姿势不变从斜坡滑下后,用力撑杆,飞速向前滑去,请回答:(1)滑雪板的面积为什么做的较大?(2)为什么滑雪板下表面做的很光滑?(3)为什么用力向后撑杆,滑撬却能向前滑去?8.用手拍桌子,手为什么会感觉疼?同学们下楼时不能拥挤走得太快,否则前面的同学意外停下来,后面的同学就容易发生踩踏事故,这又是为什么?9.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一只怀孕的雌性花豹和一只疣猪面对面对峙了两分钟之后,花豹突然跃起到空中扑向对方(如图所示)。
2020-2021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重点专题五:弹力定义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八章重点专题五:弹力定义题型一:根据弹力定义判断是否产生弹力1.下列物体不能产生弹力的是()A.压弯的锯条B.拉开的橡皮筋C.被挤压的皮球D.捏扁的橡皮泥2.木块静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支持力的作用,产生该弹力的直接原因是()A.木块的形变B.地面的形变C.木块和地面的形变D.木块的分子间存在斥力3.下列结果中,不是由弹力产生的是()A.撑竿跳高运动员跳起并跃过横杆B.手中的石块释放后自由下落C.玩具手枪用弹簧将“子弹”射出去D.“蹦极”运动中落到低处的人被绳拉起4.在图中,A、B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图是()A.B.C.D.5.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弹簧另一端,下列力中属于“弹簧形变产生力”的是()A.弹簧对墙的拉力B.手对弹簧的拉力C.墙对弹簧的拉力D.弹簧的重力题型二:根据弹力定义分析弹力施力物体6.如图所示,将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静止,木板与足球均发生弹性形变,则足球受到的弹力是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7.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受到和的作用,其中受到的力是弹力。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杯对桌面会产生一个压力,此压力是(选填“水杯”或“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
8.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支持力和重力的作用。
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其中支持力是由于(选填“桌面”或“书”)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9.跳水比赛是大家最喜爱观看的体育项目之一,如图所示,运动员对跳板施力使跳板发生,从而使跳板具有能,而跳板要恢复原状,对运动员产生向的弹力。
10.如图所示,瓶中灌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玻璃瓶中,用手轻轻捏厚玻璃瓶,我们会看到细管中的水面,从此现象可推测发生了形变,这个实验采用的是的方法。
题型三:根据弹力定义画力的示意图11.如图所示,用手将一端固定的弹簧向右拉伸,请画出弹簧对手指弹力的示意图;12.如图用手向下拉弹簧,画出“弹簧对手产生弹力”F的示意图。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中快,而在液体中传播又比气体中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l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人耳的距离都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测速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 温度计使用:(估、选、放、等、留、读)(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齐。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Summary of Knowledge Points of Acoustic Phenomena in Su Ke n r High School PhysicsChapter 1: Sound Phenomena1.Sound n: Sound is produced by the n of an object。
When the n s。
the sound s too.2.Sound n: Sound n requires a medium。
Sound cannot travel through a vacuum。
Usually。
the sound we hear comes from the air.3.Speed of sound: The speed of sound in air is 340m/s。
Sound propagates faster in solids than in liquids。
and faster in liquids than in gases.4.Measuring distance using echo: s=vt=2l5.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al sounds: pitch。
loudness。
and timbre.1) Pitch: refers to the highness or lowness of a sound。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frequency of the n of the sound source.2) Loudness: refers to the strength or size of a sound。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amplitude of the n of the sound source。
the distance een the sound source and the listener。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八章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八章在八年级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第八章涉及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1. 功和功率在物理中,功是对物体施加力以使其移动一定距离的过程中所做的功。
它的计算公式为功 = 力 ×距离× cos θ,其中力是垂直于物体移动方向的力,距离是物体移动的距离,θ是力和物体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功率是做功的速率,计算公式为功率 = 功 ÷时间。
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对于解决与力、能量和运动有关的问题非常重要。
2.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机械能由两个部分组成: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由于物体的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动能 = 1/2 ×质量 ×速度的平方。
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势能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
通过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机械能有关的问题。
3. 机械功和机械效率机械功是指在机械过程中有效地转换或传输能量的过程。
例如,当我们使用机器做工作时,我们需要输入一定的能量,而输出的功不一定等于输入的能量。
计算机械功的公式为机械功 = 力 ×运动距离。
机械效率是指在机械过程中输入能量和输出功之间的比率。
机械效率 =机械输出功 ÷机械输入功 × 100%。
了解机械功和机械效率有助于我们评估机器的效率和性能。
4. 电流与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的量度。
电流由电荷的流动引起,它的单位是安培(A)。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其大小由电阻值决定,单位是欧姆(Ω)。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和电流之间关系的重要定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电流 = 电压 ÷电阻。
了解电流和电阻的概念对于解决与电路和电能有关的问题至关重要。
5. 平均电功率平均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能转化或传输的速率。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下学期 第八章 力 汇编之区分摩擦(有答案)

第八章力汇编之区分摩擦1.分析以下摩擦:①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②航行中船与水间的摩擦;③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与黑板的摩擦;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⑤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①②④D. ①③④2.下列各种摩擦力:①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②骑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③自行车刹车橡皮与钢圈之间的摩擦力;④汽车行驶时,空气与汽车之间的摩擦力。
其中对我们有益的一组是( )A. ①④B. ②④C. ①③D. ②③3.摩擦是人们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有的摩擦是有利的,有的摩擦是有害的.下列各例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A. 机械运转时,各部分之间的摩擦B. 拔河比赛,手与绳子之间的摩擦C. 自行车行进时,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D. 吃饭时,筷子与食物之间的摩擦4.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抹些镁粉,而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单杠又不能握得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B. 两者都是增大摩擦C. 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D. 两者都是减小摩擦.5.分析以下摩擦,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A. 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B. 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C. 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D. 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6.以下摩擦属于有益摩擦的是()A. 走路时,鞋与底面之间的摩擦B. 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C. 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D. 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之间的摩擦7.下列各摩擦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A. 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B. 单杠运动员上杠时,手与单杠间的摩擦C. 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并加润滑油D. 汽车行驶时与空气之间的摩擦8.下列摩擦现象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A. 自行车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B. 自行车脚踏板与鞋之间的摩擦C. 自行车刹车时,刹车闸与车轮间的摩擦D. 自行车把手与手之间的摩擦9.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有利摩擦的是()A. 刷牙时,牙刷与牙齿之间的摩擦B. “神州5号”载人飞船升空时,飞船与空气的摩擦C. 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皮与轮圈之间的摩擦D. 手拿物体时,手与物体之间的摩擦10.分析以下摩擦:①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②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③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④皮带传送时,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第八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八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八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八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八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