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一、德育为首,学校教育为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学校教育是主体,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动力、导向、保证的作用,好的教育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如果教育的不好,必然势得其反。
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
1、以德育星级评估为契机,扎实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如何把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学校以德育星级评估为契机,以德育先行为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和心理健康人格为目标,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完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
①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这一德育阵地的作用,对学生思想进行熏陶、激励、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②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如三月份开展学雷锋和植树活动,四月份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五月份开展预防血吸虫病教育实践活动,六月份开展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九月份开展尊师教育活动等。
③以学校为主阵地,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
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成为摆在家庭和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一至两次健康知识讲座,向师生详细讲解了健康保健知识、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使学生们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增长了预防保健知识。
另外,为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学校以打造平安校园为目标,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网络,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实行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抓住安全工作重点,切实消除学校安全隐患,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正确处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
一、教学目的1、让家长理解什么是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态度二、教学过程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发展过程,都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作用的辨证发展过程。
如何正确处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从小的方面说,将事关对孩子教育的成败,从大的方面看将会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下面我粗浅的谈谈个人的看法:1、我们要充分地重视家庭教育。
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它便也随之产生了。
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
尤其是近年来,家庭教育更是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我们常说,人的成长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链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和补充着学校教育,正式的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很大的促进。
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态度。
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
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的亲密性,自然,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之大也就不言而喻了。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而错位的家庭教育也就会贻误终生。
现如今,众多家长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缺乏良策,存在若干困惑与苦恼。
我们知道,学校的教育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而家庭则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两者相比后者就更显重要,因为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哪怕有再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是不能造福社会的,反而有时还会危害社会。
由此可以看出,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的态度,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资源和管理体制相互融合、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综合能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在学校教育方面,可以加强德育教育,通过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等。
同时,学校也可以提供各类活动和社团组织,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承担起培养子女良好品德和发展全面素质的责任。
家庭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活动、与孩子共同做家务等方式,加强家庭教育的力度。
家长还要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在社会教育方面,社会各界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各类活动,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同时,社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是一种综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资源和管理体制相互融合、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综合能力。
这种制度的落实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第 1 页共 1 页。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观念也随之而变化。
如此,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一直以来,群众们都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殊不知它与家庭,社会都有很大关系。
一、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教育有这些特点:1.职能的专门性.学校教育职能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
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其不同之处首要的便是学校教育的专门性。
2.组织的严密性.教育的特点在于对人影响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
学校教育正是体现了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严密组织性上。
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态所不具备的。
3.作用的全面性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是全面的。
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多少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影响的范围也往往只侧重在某些方面。
4.内容的系统性.适应培养造就全面完整社会人的需要,学校教育内容特别注重内在连续性和系统性。
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一般具有片断性。
5.手段的有效性.学校具有从事教育的完备的教育设施和专门的教学设备,如声像影视等直观教具,实验实习基地等等,都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
6.形式的稳定性 .学校教育形态比较稳定。
它有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稳定的教育对象和稳定的教育内容,以及稳定的教育秩序等等。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教育
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教育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育德路小学王颖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教育不能是孤立的,封闭的。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充满着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时代。
以前那种单一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正逐渐被多元的、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所代替。
多元的、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而这当中最基本的部分便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教育环境下,三者相互结合,相互链接而形成的网络式教育。
因此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的教育体系,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目标一致、理念趋同、过程同步、方法互补、资源共享,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将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网络化,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众所周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现代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因为这是:(一)现代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1、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告诉我们,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教育,在方向上必须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会使学生努力方向更明确,更有动力,可以避免不知所措和犹豫徘徊。
三方面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目的提出的要求,作为教育的统一目标和要求,当然在内容上,措施上可根据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家长要和教师沟通配合好,不能各行其事;社会教育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学校携起手来,使学生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感受到共同的期望和要求,目标一致,使他们更加坚定信心。
2、教育作用的互补性告诉我们,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不管其作用大小,勿庸置疑,对学生都会有影响。
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会力,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使他们心情抒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几方面培养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根据个人的特点,还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自的才能,特长都能得到培养和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教学争鸣新课程NEW CURRICULUM面对问题孩子,家长和学校互相指责;涌现了杰出人才,母校又不失时机地站出来表功,令人啼笑皆非。
家校究竟谁有功?谁有过?一、家庭教育最重要现实中,不少家长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完全推给学校,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全部由学校和老师负责。
其实,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品格形成与家长的言传身教有绝大关系。
孟母以教子有方著称。
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
孟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其三迁断机杼教育孩子的故事广为流传。
人们发现,问题孩子、少年犯中,单亲家庭的或是留守儿童的比例很高,可见家庭教育缺失的严重危害。
所以,不论家长工作有多忙,也一定要抽出时间了解、敦促和激励孩子,要帮助孩子树立虚心好学、勤奋惜时、乐观自信等生活态度。
好的生活态度比好的学业成绩更重要,当然也是提高学业成绩的必要条件。
傅雷无法与孩子相见时,能以家书苦心孤诣地教育孩子,广大家长应该向他学习。
二、学校教育力量有限教育应由家庭、学校、社会分担。
然而提到教育,不少人只想到学校。
学校是受到非议和冤屈最多的地方。
学校不是工厂,学校的产品是精神产品,这样的产品生产难度极大。
首先,一位老师要面对成百上千的学生,了解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
况且,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家庭,存在的问题非常多样化,有学习问题,也有心理问题。
老师并不能解决每位学生的每个问题。
其次,一些教育法规不尽合理,限制了自由办学。
有些地方政府为逃避安全问责,颁布许多教育禁令。
第三,教育改革处在较混乱时期,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些所谓的“新教法”“新模式”“新课堂”层出不穷。
学生成为群众演员、试验品、牺牲品,学业受到一定影响。
三、社会教育不可忽视社会是检验教育效果的地方。
有的孩子走上社会便如鱼得水,有的孩子却难以自立,他们迥异的境遇与所的家校受教育不无关系。
社会更是一本百科全书,是每个走出校园的人接受再教育的地方。
教育学原理: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二)学校教育的内涵
学校教育的内涵是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专门 的教育机构(即学校)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 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传授知 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 教育活动。
二、学校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2. 学校教育的人类学意义:人类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提高人类自身能力 的过程,人类的繁衍和优化,教育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把一 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真下地意义上的社会人,认识自然,认识 自我,改变和断承思维习惯、生产生活方式,是人类不断进化 的结果,是在同文化碰撞中不断发展起来的社会意义上的单独 生物个体。学校教育在人类学的背景下,才有可能认真的研讨 个体的教育意义。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与社会教育
第一节 学校教育
一、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与内涵。 (一)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
1. 学校教育的社会学意义:学校教育是社会行为的一部分,是社会 发展程度的衡量性标志。是社会稳定、有序、协调、发展的基 础工程,也是统领工程。教育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离不 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三、三结合教育的基本形式
(一)互相访问 (二)通讯联系 (三)召开家长会 (四)成立各种教育组织
四、社区教育——三教结合的新体制探索
(一)社区教育的涵义 (二)社区教育的组织模式 (三)社区教育的作用 1.协调育人 2.优化环境 3.组织协调 4、促进终身教育的实现
(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 (二)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 (三)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导向和
枢纽
三、学校教育的特点
(一)职能的专门性 (二)组织的严密性 (三)作用的全面性 (四)内容的系统性 (六)形式的稳定性 (五)手段的有效性
关于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认识
关于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在强“让受教育者成才”的同时,定要有先要“让受教育者人”的理念。
有媒体称“药家事件”是高校教育的失败,有人药家鑫父母是这次事件的罪魁祸。
这再一次引起我们对教育的认识。
我们往往把教狭义地理解为学校教育忽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机统一。
联合国科文组织在重新界定教育的命时指出,为了实现世界公民目,“不能只是强调认知学习还要强调情感和行为学习”。
为提出:“青少年儿童的发是家庭、教师和社区的共责任”。
教师要和家长“就儿童成长以及和儿童家庭有关问题,经常进行讨论、交流”,教“要和心理学、休闲娱乐构及家庭联合会等立合作关系。
”一、家庭教育、社会教、学校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对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会教育的基础。
学生触的第一教育人和教育空间父母和家庭。
父母的文化程、个人爱好、社会地和家庭氛围、夫妻关系及父母的友团等,对学生的长均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地。
一个人从接受学校教育始到走出校门,大致要用十几年的时间,即人生的1/6左右的时间是在校度过的[1]。
这个时期既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发展、成熟的过程,而且个过程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形成的至关重要过程,是影响人的一生展的重要阶段。
社会教育对社会大众的教育,教育对象广泛实施机构众多,实形式灵活多样。
社会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体现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化、科技、人文精神、社会环等方面。
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能理解了的是电影、电视、广播、刊、书籍、网络的容以及周边人的行为惯,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因素,对个在情感、态度、值观形成时期的学生来说,有重要的影响,因而社会育对学生的发展成才具有其重要的作用。
发展会教育对学校教育给予有力的持,而学校教育则在某种程上为社会教育奠定了一定的础。
把社会教育与庭教育、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从宏观教育结构角度说,人类的教育基本是由3种形式构成的,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这也是教育的3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当今所提倡的“三位一体”教育,就是紧紧围绕学校、家庭、社会3大关键环节,努力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网络。
既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中缺一不可,那么它们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1 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家庭,它便也随之产生。
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
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关系的亲密性。
自然,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之大就不言而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肩负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
从这个角度看,孩子不应该是仅属于哪一个家庭的,应该看做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课题,并纳入各个国家整体规划之中。
未来社会的竞争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竞争的结果是人才竞争;人才来自于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现在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仅仅有智力和学习好还是很不够的。
家庭教育在大目标上,除开发孩子智力外,还要注意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孩子生活在家庭,父母的无意识教育,能够从各个方面对孩子实施很好的影响。
父母担负着育人的特殊职能,要孩子全面发展,家长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才能进行全面教育。
纵观历史,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而不好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贻误终生。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
学校教育_家庭教育_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力合作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我们通常根据学生生活出没的主要空间,将其划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来自这三方面的影响和教育,我们分别称其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其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两者构成教育的主体,缺一不可,又不可分割。
相对社会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
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利用这种教育因素,建立合力开展工作的网络,有助于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这比班主任教师一人的“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
因此,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与骨干——班主任,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掌握两者之间通力合作的方法与技巧,是一门必修课程。
首先,我想谈谈我总结出来的几种家校沟通合作的错误倾向:其一,告状式家校联系。
这种合作方式仅仅在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倍感无能为力时发生。
这种沟通方式的存在非常普遍,以致家访成为学生犯错误的另一种表述。
我曾以“你对家访的看法”为题对本班42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喜欢”家访的仅614.3%;“无所谓”的11人,占26.2%;而表示“不喜欢”的竟有25人,占59.5%。
25人之中,大多数都有被“告状”的经历,其余未被“告状”过的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家访,是从别人那里间接获得过这种不愉快的体验。
数据表明,学生拒绝这种告状式家校联系。
作为教师,你的出发点绝对是关心学生,但这种关心方式并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相反如若处理不当,还会激起学生的敌对情绪。
当他发现,他的老师缺乏某种能力,只会狐假虎威依靠自己父母的威严的时候,他将对该老师失去所有信赖与支持。
其二,家校教育缺乏一致性、连贯性。
家庭教育的效力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世界观、成员之间的关系乃至与邻里之间的关系等等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方法。
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理念与标准上产生错位乃至严重分歧的时候,双方教育效力都将大打折扣。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生命、生存、生活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其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构建全面教育体系的三大支柱。
学校教育是从小学到大学的正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关键的一环,而社会教育则是在学校和家庭之外的广泛教育形式。
这三者间密切的关联和互动,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从而助力他们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积极向上的社会中坚力量。
首先,学校教育作为正式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任务。
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学习环境、科学的课程设置、专业的教师团队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通过学校教育,学生能够获得系统且结构化的知识,培养学科素养,并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在班级活动、社团社区中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
同时,学校教育也通过各种评估方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以发现和发展他们的特长和潜力。
然而,单靠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家庭教育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家庭是孩子最早、最重要的教育场所,是孩子性格、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场所。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通过亲子互动、日常生活的点滴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人际交往能力、责任心等素质。
家庭教育还能够传承家族文化和传统,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些家庭的教育作用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除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
社会教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社交、社区、社团、志愿者活动等各种途径,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社会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社会教育,学生能够与不同背景、文化的人交流合作,增加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社会教育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适应能力。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中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学校、社会、家庭的互相影响
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学校、社会、家庭的互相影响1. 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国家与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是指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本文将详细探讨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中各方的互相影响,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 学校教育的作用与影响学校教育是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人格。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与影响:- 知识传授:学校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各类知识。
- 能力培养: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 人格塑造:学校教育强调德育为先,通过各类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3. 社会教育的作用与影响社会教育是指在社会各个层面上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文化活动、实践活动和公民教育等。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与影响:- 文化传承:社会教育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
- 实践活动:社会教育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 公民教育:社会教育强调公民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4. 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影响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是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基础。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与影响:- 情感培养:家庭教育是情感培养的重要场所,家长通过关爱、关心和支持,培养孩子的亲情情感。
- 道德教育:家庭教育注重道德教育的实施,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 习惯养成:家庭教育是孩子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家长对孩子的言行进行规范,培养良好习惯。
5. 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互相影响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机制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他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
当代教育应当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中要各自发挥作用(1)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不可少的。
青少年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学校教育目的明确、计划具体针对性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较之其他方面的影响具有更多的优势。
(2)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层次。
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情趣、修养、仪态、举止、言谈等会使孩子先入为主,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质量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3)社会教育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所以各种校外教育机构在吸引青少年参加有益的活动、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无疑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错误思想影响,使我国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相联系不够,配合不好,出现脱节的现象。
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教育。
大部分家长的教育随意性非常强,缺乏科学性。
他们需要孩子有优良的成绩,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不加重视,对孩子娇宠溺爱,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名次,其他一切都好商量。
家庭教育表现的重智轻德的特点不能全面培养子女,削弱了教育的作用。
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
首先,人们对社会教育不够重视,对它的作用认识不清,认为孩子还小,不会与社会扯上关系,因为社会教育的作用有隐形性、长效性、不能立竿见影。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方略
175学习版摘 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学校教育是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和最重要的场所,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持续延伸和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相关联、相互协作、相辅相成的,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模式,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健词:家庭 学校 社会 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延伸,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对孩子的世界观形成和价值取向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它具有早期优势,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让孩子的智力尽可能早的发展,让他们从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培养,形成最初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一位教育家指出:“家庭是道德教育的首要场所。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家长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特别关注将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将爱滋润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中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染孩子,教育孩子,发挥示范作用,发挥作用影响孩子。
二、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在生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自己独特的良好品质 ,现在,独生子女问题变得十分突出,亲情缺失、宠坏兄弟姐妹心理承受力不足,父母都会格外关心自己的孩子,老师应该理解家长的心情,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家庭出生和长大,他是自己家里的一员,他是这个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员,同时,他也是社会的一个个体,他也是独立的自我,他应该在学校里融入社会,因为在孩子的心里会因此缺乏参考来甄别对错的标准,才会是未知的,家庭教育的观念意见不统一会导致他们的反叛,自相矛盾,容易极端。
比如:一个13岁的男生叫昊昊缺乏自信,学习成绩一般,不爱说话,爸爸有大男子主义一言九鼎,妈妈在家说不上话,经常在孩子在场的情况下否认妈妈,让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落差很大,有一次妈妈说昊昊,你已经长大了,要学着帮做家务,吃饭后洗洗碗,擦擦桌子,孩子不愿意做这件事,但听了妈妈的话,他去洗碗,但这时,奶奶就阻拦了,说:“你是男人,不用洗碗,男人是不需要洗衣做饭的,你好好学习就行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合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合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
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任,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相互协调。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这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好比土壤里的氮、磷、钾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一、教学环境的复杂性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学生既要受社会大环境的感染,又要受校内小环境的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更直接,其影响和作用力更大。
因此,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本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就着手完善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利用校门口的电子屏幕文化、楼梯间的过道文化、厕所的厕所文化、晨间的朝会文化以及课间操的集会文化等形式,时时处处为学生的行为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规范化训练,营造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基本实现了“校园无闲处,处处教育人”的环境育人场所,彰显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
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首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从学校教育看,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显滞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工作,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忽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从家庭教育看,部分家庭存在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智轻德,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社区教育看,一方面,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四、当代中国的社会教育与 家庭教育
1、社会教育呈现新特点
战略上日益高度重视,党的领导部门综合协调; 全社会动员,延伸资源,社区、校外教育机构、 媒体总动员; 关工委等组织全面调动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性的 教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努力形成合力; 贴近实际,丰富内容,创新形式;
2、学校教育发挥主渠道作用
三、家庭教育必须掌握的几个 原则
1、成长是一个全面的过程
2、发展的目标是成熟
人的成熟可表现为: 从依赖到自治; 被动到主动; 主观到客观; 无知到有见识; 承担责任少到责任多等;
3、什么是称职的父母
喜欢并经常与孩子亲近; 乐于和孩子一起解决困难; 把孩子的兴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不为了自己 的方便而忽略了孩子; 善于和孩子做语言上的沟通; 致力于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 会依照孩子的程度为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目标, 让孩子在其中有自由表现的机会; 家中有明显、确定的规范可循;
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并使人身心和谐 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由政府、公共 团体或私人所设立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社会全体成员所 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独立的教育活动(侯怀 银,张宏波:《“社会教育”解读》)
4、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的相同之处
从人的综合发展角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 会教育,三者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 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 ;
2、关于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代表社会对人的要求,根据一定社会 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目 的与方向,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人 获得比较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一 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姜月:《遮蔽与解 蔽学校教育的文化反思》) 学校教育是按照社会的要求,有专门的教师, 使用最有效的方式对年轻一代集中进行教育, 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成为教育者所 期望的人才的教育。(毛志远:《试论小学学 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家庭社会学校教育
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 在教育内容方面虽然有环环相扣的关系,但要明确的 是各有侧重。
再是学校的、再 后是社会的,当然三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
的,就是说它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不甚紧密。
而孩子进入学校旦 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十分紧密起来。
事实证明: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所以,要 做好家庭教育,就应该正确处理家庭教育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有着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之先。
人们有一个共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为此,要明确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所以,做好家庭教育,意味着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夯实基础。
二是它的教育内 容包罗万象。
孩子要成才,必要的条件是应该具备积极的、向上的、坚韧的做人做事的好习 惯,同时要有一种较强独立生活能力。
家庭教育就是通过大量的生活实践, 培养孩子懂得生 活、学会生活的种种好习惯。
只有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 才能汇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溪流, 集成孩子提高生活能力的江河。
三是它贯穿于人的教育的自始至终。
所以我们讲的家庭教育 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家庭教育要处理好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方法是要根据家庭教育的特点, 首先 打好家庭教育的基础, 就是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其次要通过家庭教育把孩子学到的知识融化在实践中,把做祖国建设合格人才的愿望作为孩子人生的总目标;第三要打好家庭教 育的“持久战”,改变“依赖”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被动状态。
家庭教育有常计划和短安排, 要结合各个家庭的实际,积极主动地、经常地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要不断总结经验, 从而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
二、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要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 家庭教育的“配合”在很多情况下只是流于形式的问题。
教育的好方法。
但,当前的很多家长会不是“总结会”“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主观看法,还有,不能总是利用家长会请心理专家作报告。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协调一致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协调一致核心提示子女的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影响下实现的。
三者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可以加速子女成长的过程,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三者孤立进行,自行其是,就会相互干扰,教育效果就会相互抵消,进而对子女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为此,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一致。
一、子女成长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影响的结果众所周知,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一)家庭教育是子女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首先是“人之初”的教育。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幼苗受于家庭之教训,虽薄物细故,往往终其生而不忘。
故幼苗之于长者,如枝干之于根本然。
一日之气候,多定于崇朝,一生之事业,多决于婴孩。
甚矣,家庭教育之不可忽也。
”家庭教育的这种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把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并写进学和国家的文件,这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在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和升华。
家庭教育是为子女的成长铺下的第一块基石。
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从家庭起步的。
我国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十分需要家庭教育的有力配合。
家庭教育配合得好,就能使学校教育的结果得到强化和巩固,使正面的社会教育得以发挥;配合不好,就会大大削弱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职能,又会使负面的社会教育得以泛滥。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要求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要求及与社会环境中的客观现实状况存在差异,而又不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沟通和澄清的话,孩子就会对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求产生困惑,无所适从。
在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前,子女主要是从父母那里学得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大约在3岁以前,子女就已经掌握了一生中所用语言的一半。
子女入学前的准备及由学升入中学的过渡,无论是身体或心理,还是智能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中父母新直接影响。
即使是孩子上学以后,直到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以前,他们在校外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间也远远超出在学校和课堂的时间。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失序与矫治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失序与矫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大教育环境。
它们共同构成了孩子的教育体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失序问题时有发生,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失序现象以及矫治措施,为改善孩子的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家庭教育的失序与矫治1. 家庭教育的失序现象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家庭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家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些家庭因为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家庭教育出现失序现象。
一些家庭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只注重经济成就,忽略了对孩子品德和心灵的培养;还有一些家庭存在着家暴、家庭矛盾等问题,导致孩子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些家长还因为工作繁忙,缺乏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时间,导致孩子缺乏关爱和教育。
这些失序现象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 家庭教育的矫治措施针对家庭教育的失序现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矫治。
社会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辅导机构,为家长提供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庭成员间应该加强沟通和理解,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监管力度,确保家庭教育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从源头上杜绝家庭教育的失序现象。
学校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也存在着一些失序现象。
一些学校存在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等问题,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有一些学校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注重学术成绩,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这些现象造成了学校教育的失序,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针对学校教育的失序现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矫治。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心理辅导机构,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帮助。
学校应该加大对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等问题的管理和解决力度,建立健全的校园安全机制,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有它自己的特点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像电视、广播、书报、杂志、展览、 比赛、戏剧、曲艺等。
2、形式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学生容易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3、社会风俗习惯的感染多是在日常生活中、无形中进行的。 4、学生的社会交往是自由的,有选择的,对知心朋友最有感情,充分信任, 无话不谈。 但是,社会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严密的组织,内容有善有恶,影响有好有 坏,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3、教育方法一致。都要运用正面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耐心说服等 方法。
学校教育有严格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
在学校里,每上一节课,每搞一项活动,都有它的目的和计划,整个学校是 一个完整的系统,有特定的教育环境和物质设备,如:校园、教室、操场、图书、 仪器、校具等,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有严密的教学组织,并通过学生最主要 的时间—在校时间,进行教育。
家庭教育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社会教育
1、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是天然的血缘关系,彼此之间感情浓厚,相亲相爱, 家长在学生心目中,一般最受尊敬,所以家庭教育具有很大的权威性。
2、家长从小抚育子女,生活上长期给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彼此最为了解。 3、学生在家庭的时间最长,与家长接触最多,彼此息息相关,关系密切。 4、家庭教育一般没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如果家庭教育搞不好,往往 以感情代替科学,容易失去教育原则。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
共性和不同
家庭教育专家 徐茂霞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性
1、教育目的一致。都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2、教育原则一致。都必须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实行以身作则、 潜移默化的教育,既要爱护,又要严格、全面培养,使他们健康发展。
由此有不同。我们应当把三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 的长处和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相辅相成,形成对学生进 行教育的最佳结合,发挥它们在学生教育方面的最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