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火青一生中最艰苦的岁月
红色经典作文关于黄友
红色经典作文关于黄友一、黄友是谁?他可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
他就像一颗璀璨的红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你能想象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像一头无畏的狮子,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我听说过他的故事,那是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
就好比你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最耀眼的光,那光就是黄友的英勇事迹。
在战斗中,他以一当十,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保卫祖国,保护人民。
他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仰吗?二、黄友就像我心中的一座灯塔。
我每次想到他,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看到了希望。
他的故事充满了热血与激情。
听老一辈的人说,他在队伍里总是冲在最前面,就像箭头一样,带领着大家向前冲。
那时候,他身边的战友都被他的勇敢所感染。
有个小战士对他说:“黄友哥,你这么拼命,不怕吗?”黄友哈哈一笑,说道:“怕啥?咱们要是怕了,老百姓可咋办?”这简单的对话,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他这种为了人民不顾自身安危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三、黄友在我的眼里,简直就是英雄的代名词。
他的事迹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在我脑海里不断展开。
我仿佛看到他在战场上,身上沾满了尘土和鲜血,但眼神却无比坚定。
他的勇敢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把敌人的恐惧都给烧光了。
他对待战友就像亲兄弟一样,有一次,一个战友受伤了,他毫不犹豫地背起战友就往后方跑。
他边跑边喊:“兄弟,你撑住,咱们一定能活着出去!”这种生死与共的情谊,多让人感动啊。
他这样的英雄,难道不应该被铭记在红色经典之中吗?四、你知道吗?黄友的故事就像一首激昂的战歌。
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勇敢和忠诚。
他在战斗中的表现,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戏剧。
当敌人如潮水般涌来的时候,他镇定自若,他像一个智慧的将军,指挥着战友们应对。
他大喊着:“兄弟们,咱们就是铜墙铁壁,绝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战友们在他的鼓舞下,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
他的存在就像是给整个队伍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生命力。
他这样的英雄人物,怎么能不让我们热血沸腾呢?五、黄友就像是黑暗中的火炬手。
襄阳革命先烈事迹
《黄火青爷爷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讲襄阳的革命先烈黄火青爷爷的故事。
黄火青爷爷出生在襄阳的一个普通家庭。
他从小就看到了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心里想着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长大以后,黄火青爷爷加入了革命队伍。
他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和敌人勇敢地斗争。
有一次,敌人到处追捕他,黄火青爷爷躲在一个很隐蔽的地方。
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他一直坚持着,等着机会继续为革命做事。
经过很多很多次的战斗,黄火青爷爷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黄火青爷爷的勇敢和坚持哟!
《萧楚女烈士的事迹》
小朋友们,我再来讲讲萧楚女烈士的故事。
萧楚女烈士也是咱们襄阳的英雄。
他特别有才华,文章写得可好啦。
他用他的笔,写出了很多激励大家的话,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中来。
为了让大家明白革命的道理,萧楚女烈士到处奔波,给人们讲课。
哪怕遇到了很多困难,他都没有放弃。
最后,萧楚女烈士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小朋友们,我们要向他学习,勇敢地追求正义!
《罗忠毅将军的故事》
小朋友们,下面我给你们讲罗忠毅将军的故事。
罗忠毅将军是个非常勇敢的人。
在战场上,他总是冲在前面,带领士兵们和敌人打仗。
有一回,敌人的火力很猛,但是罗忠毅将军一点都不害怕。
他指挥着大家,巧妙地和敌人周旋。
不管多累多苦,罗忠毅将军都一直坚持着,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小朋友们,罗忠毅将军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永远记住他!。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范文5篇看了《感动中国》之后,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1昙花一现,虽短暂,可她毕竟绽放过;鸟儿在天空中没有留下痕迹,可他毕竟飞翔过;烟花,虽然终究烟消无踪,可它毕竟绚烂过……我们虽不认识您,但您给我们带来的太多太多。
“大漠,烽烟,马兰。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1林俊德,您虽然走了,但我们永远怀念您。
林俊德是最令我感动的一个人。
他1952年入伍,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的任务。
但在20-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
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但是他还没有完成他的遗愿……他带给我们的,我想,是忠于职责。
现在的社会上官员贪污、以公徇私的现象很普遍。
他是一个普通人,但他却默默无闻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他是真正的战士,他为的是国家、是人民的利益,他用50年默默坚守信念,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记住他那可贵的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坚韧不屈的思政课案例
坚韧不屈的思政课案例【案例】黄道从1927年到1937年,在10年的武装斗争中,历尽千辛万苦,但他有一股为革命吃尽天下苦的思想,所以他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黄道领导闽北红军游击队天天在大山里转,过着大地当床夜空当被和清水野菜来充饥的艰苦生活。
有一次,黄道故意以“什么时候最快乐”为题问大家,有人回答说:“跑了很多路得到休息最快乐”;有人说:“打了胜仗最快乐”,大家一面争议一边吃野菜。
黄道捧着半碗苦涩的野菜,边吃边笑着说:“大家都回答得对。
不过我说今天吃'革命菜’最快乐。
将来革命胜利了,这些东西就吃不到了。
”他把野菜誉为“革命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野菜也就不知不觉地在笑声中吃光了。
在战斗的间隙,黄道坚持为战一们上课,他编写了政治课、文化课、地理课等教材,深受大家欢迎。
战士们高兴地赞道:“敌人进攻我隐蔽,深山密林好学习,树皮大地作黑板,木炭树枝作粉笔。
”黄道还经常组织大家演戏唱歌,开展各种文娱活动。
革命斗争是艰苦的,但对彻底的革命者来说,虽苦犹甜。
这从他给友人的信中可以看到:“在这十年中,我经过人生所未经过的艰难闲苦,尝过人生所未尝过的咸酸苦辣,但这对于我却是滋滋有味的生活。
”【思考讨论】从黄道的“吃革命菜”的故事中,我们领悟到黄道持怎样的人生苦乐观?【案例点评】人生的智慧总是那么奇妙,也许就在下一分钟,你就会想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绝妙主意。
你和困难就像两个势均力敌的对峙者,谁也无法预料最后的失败者是谁。
所以,面对困难,你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困难,遭遇很多失败、痛苦。
在挫折面前我们要微笑的去面对,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善于把不利条件化为有利条件,摆脱失败,走向成功。
在遭遇到挫折时,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从而将不良情绪导往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得到升华,这是最为积极的办法。
善于采取升华这种积极的方式,就能像贝多芬说的一样:“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写给先进人物黄火青的一封信
致先进人物黄火青的一封信
令人敬爱的黄火青爷爷:
您好,您是枣阳走出去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
1926年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枣北建立第一个地下党小组,在钱岗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宣传工作,在您的影响下,黄家多个兄弟姐妹参加革命工作,儿子黄民钦、堂侄黄冠群、黄冠英被反动派杀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称之为“黄家三烈士”。
1938年,您任新疆反帝总会书记长时,身在边远的新疆,心系抗日战场,尽一切可能援助前线胜利。
在解放以后,您先后任天津市委书记,辽宁省委书记等重要领导职务,为天津、辽宁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79年,您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厅长,认真履职,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公诉,使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您处处严格要求子女。
当女儿结婚时,您将当年插队穿的破衣服作为礼物送给女儿,在信中嘱咐:“易宇女儿,我将在农村插队时穿过的衣服,拿出此件保存起来,现在以纪念品还你,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应该坚持下去。
”
您一生疾恶如仇,原则性强,对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十分痛心。
您的伟大精神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常读常新。
每年大批来自各地的游客聆听您的故事,学习您的精神,为纪念
您建立的纪念馆已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您的革命精神广为流传。
信念:革命战士的精神之源
信念:革命战士的精神之源作者:叶介甫来源:《治理现代化研究》2017年第11期“风雨侵衣骨更坚,野菜充饥志越坚。
”这首《长歌组歌·过雪山草地》表现的是当年红军战士的革命信念。
在革命战争年代,战士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在极度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不怕流血牺牲,始终充满高昂的革命信念和战斗豪情,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实际行动诠释了信念的伟大力量。
本文撷取几例。
黄火星:“敌人的‘围剿’和险恶的环境动摇不了我们的革命信念!”黄火星,1909年生于江西省乐安县。
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宿北、莱芜、淮海、渡江、漳厦等战役。
曾任福建军区分区政委、第七师旅政委、第八兵团军政委、江苏军区政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933年1月,在红11军33师95团任政委的黄火星,跟随部队渡过信江进入中央苏区。
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的斗争,红11军首战光泽,继而折回金溪打击敌三十六师。
黄火星在每次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被人称为“猛子政委”。
1933年7月间,上杭、永定、龙岩地区的形势日益恶化,军区命令黄火星接任第一分区政委兼代英县独立营政委。
他从省军区带领200余名新兵、30多支枪前往杭永岩苏区。
沿途遭遇敌军锺少奎部多次埋伏襲击,于9月间才到达一分区。
此时,已是第五次反“围剿”的末期,杭永岩苏区已日渐变为游击区,环境十分恶劣,黄火星根据省委和军区指示,部署开展游击战争。
此后,上级党组织把黄火星调往永定担任县委书记兼独立营政委。
黄火星一面抓紧对县委和独立营进行整顿,一面转变过去“左”的政策,实行分散行动,依靠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
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他和游击队员长期隐蔽在深山密林中,以山岩洞穴当房,野菜竹笋充饥,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困苦。
但他一直真诚地告诫战士们:“敌人的‘围剿’和险恶的环境动摇不了我们的革命信念!”为了坚定干部和战士的革命信念,使大家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黄火星经常用方志敏两条半枪、贺龙一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来教育大家,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乐观主义精神去感染和鼓舞大家。
母爱创造人间奇迹
母爱创造人间奇迹作者:来源:《老友》2005年第02期这是无私母爱创造的一个人间奇迹!风华正茂的博士儿子因一场车祸一夜之间变成了植物人。
医生断言,他永远不会醒过来!伤心欲绝的母亲却不言放弃,她坚信自己能把儿子唤醒。
在她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下,在她声声啼血的呼唤中,植物人博士儿果真奇迹般地醒过来了!天降横祸博士儿子成了植物人今年65岁的黎月娥老人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妇女。
她一生含辛茹苦拉扯大了二男三女5个子女。
在这5个子女当中,老二黄锦江是她最疼爱最引以自豪的一个,也是后来让她最揪心牵挂的一个。
1963年4月黄锦江出生那会,父亲黄绪国刚从部队转业下放到农村,一个月难得回家几次,因此,操持家务、照料小孩就全落到了母亲黎月娥头上。
当时,黎月娥在江西省高安市一家工厂当出纳,既要忙工作,又要忙家务,整日像个陀螺转个不停,好在她当时年轻,再忙再累也挺得住。
黄锦江上学那年,父亲黄绪国终于调回了城里,母亲黎月娥肩上的担子一下轻了许多。
虽然黄家的生活过得很清苦,但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尤其是看到孩子们一个个聪明伶俐乖巧听话,黎月娥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似的。
她的几个孩子在学校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特别是老二黄锦江,更是父母的骄傲。
1980年,黄锦江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长春地质学院。
4年后,他顺利考取了武汉地质学院驻北京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
黄锦江把这一喜讯告诉家人时,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
此后,喜悦一个接着一个。
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黄锦江被著名地质学家池尚际看中,在他的极力举荐下,黄锦江被保送成为北京地质学院的博士研究生。
那一年,黄锦江才24岁,是全院最年轻的博士生。
不久,他又当选为中国青年地质学家协会秘书长。
1988年,黄锦江跟相恋多年的女友王玫喜结良缘。
儿子能有如此出息,做父母的自然喜不自胜。
黎月娥虽然没多少文化,但她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每次黄锦江打电话回家,她都不忘叮嘱儿子要好好学习,力争再上一层楼,以便将来能更好地报效社会。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篇)_5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题记我想,他是一只蝉,生性爱自由。
生于草木葳蕤的夏之夜,却落在星火稀疏的黄土荒原之上,却仍高歌着内心的赞歌。
暗夜深处,方见繁星;灵魂深处,方见光芒。
孙少平,在这《平凡的世界》,你虽是平凡,却非平庸。
早年间,曾有幸翻阅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
少时,只是欢喜于孙少安创业的成功,一坚冰打碎,一窑窑的青砖,是他的成功。
长大后,才在迷茫中窥尽那一簇宿命的燃烧,跳动成指尖的花火。
有如北斗,照亮迷惘的前路。
路遥先生书中曾借郝红梅之眼描绘过少平。
“他长得和大哥一般,高高大大的,紧蹙的眉眼中总是透着点阴郁。
虽是一身烂布,但又那么地与旁人不同。
”后来才知,那是他对生活的思考,是负隅前行的坚定,是我不再惆怅的火焰。
孙少平一生折射出的是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那些天赋极高却因家世无法踏进学府的青年。
家庭的贫穷,使他们过早的被命运扼住脖颈,但内心深处对思想,对平等的追求从未停止。
这是黄土高原为他们戴上的枷锁,却又是让他们恣意生长的故乡。
后来,他来了黄原城打工,却在那些鼾声如雷的深夜只是读书,埋头苦学。
在与田晓霞交谈中,他将这份命运的锤炼,自诩为“苦难的学说”,那个锐意进取的少年,失了那份风风火火,自是沉稳,自是翩然。
后来,他成为了一名煤炭工人。
在煤洞,这个缩小了的社会中,他知世故,懂冷暖。
有相思之苦,有哀亡之痛,有相逢之喜,又有归家之暖。
于是,二十年前,懵懂无知的幼童,此刻,有如巨人在精神世界之傲然挺立。
他已然不惧坎坷,不惧苦难,他是平凡众生中的一员,却已渡过汪洋大海,屹立于风雨中不倒。
吾心光明,亦复何言。
人没有生来就高贵的权利。
诚然,或许家世,容貌,地位会有贫富之分,却从未有高低贵贱之分。
顾养民,书中顾中医之孙,他家世显赫,却拜孙少平为师,为他对生活的理解而折服。
生活的苦难,是对人们的考验,身外之物有如游戏特权,但最终渡你过彼岸的惟有自己,惟有坚定的内心。
寻找黄开湘
寻找黄开湘作者:屈永峰来源:《延安文学》 2021年第5期屈永峰2021年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赤都志丹、英雄故里”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响应,主动作为,依托红色革命旧址学党史、悟思想,迅速掀起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热潮。
清明刚过,乍暖还寒。
今年的4月14日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同志牺牲85周年,我们策划了专题的纪念活动来缅怀英雄、礼赞英雄。
4月13日上午,我从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的微信公众号上读到《黄开湘:英雄传奇尘封八十年》这篇文章,文中写到:“黄开湘是著名的红军将领,也是红军长征途中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然而,这位身经百战的红军英雄,没有牺牲在九死一生的枪林弹雨之中,却于1935年11月因病长眠在陕西甘泉县罗汉川洛河之畔,年仅34岁。
”黄开湘,这位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斧头将军”“开路先锋”居然长眠在“甘泉”,这既让我激动,又让我惋惜。
记得2018年我在方志敏干部学院考察时,曾经问过该学院的程小波副院长关于黄开湘的情况,因为长征的书籍中都记载着他率部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的赫赫战功,到达陕北后却销声匿迹了,而有的书中还将他的名字写成“王开湘”。
我立刻将文章转发给时任甘泉县委书记的杨宏兰大姐。
我们曾经一起在安塞县工作过,而且都有县委宣传部长的工作经历。
近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甘泉红色文化的发掘整理,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这个信息对他们的事业应该有所帮助的。
“不知甘泉有没有相关的记录?”——收到信息后,当时在外学习的杨书记立即安排,转发了文章,并要求“有知道黄开湘烈士事迹或埋葬地的(同志),请把资料交宣传部”。
17日中午她又回复我:“暂时还没有找到,我发动人再让找烈士”。
29日,我读到了她写的文章《寻找》,从中了解到,十天来她们做了大量工作,在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成立了寻人小组,联系了《黄开湘:英雄传奇尘封八十年》的作者朱冬生和江西省党史办、方志敏干部学院等,进一步核实信息,加紧寻找,发布了《“寻找黄开湘、让英雄回家”倡议书》和《关于寻找黄开湘烈士遗骸的公告》,号召“要把寻找英雄的过程变成学习英雄弘扬英雄革命精神的过程”,“寻找那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精神”。
长征中女红军的故事
长征中女红军的故事作者:王晓平来源:《共产党员·综合版(河北)》 2016年第10期王晓平在从瑞金到延安的滚滚铁流中,时不时地会闪现过一群红军女战士的身影。
她们以超常的毅力,克服外界和自身的双重挑战,同男同志一样爬雪山、过草地、啃树叶,经受了种种生与死的考验,留下了许多悲壮、感人的故事。
蔡畅:高唱《马赛曲》的红军大姐在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0位女红军中,蔡畅的年龄最大,党龄最长,资格最老,是名副其实的红军大姐。
包括周恩来、聂荣臻在内,不少红军高层领导同志,都习惯地尊称她为“蔡大姐”。
长路漫漫,艰险而又枯燥。
蔡畅为了鼓舞大家,就经常讲一些她在法国里昂、巴黎等地如何勤工俭学,在电灯厂、皮鞋厂、印刷厂、毛巾厂的做工情景,以及留苏期间了解到的苏联妇女生活、工作的情况。
蔡畅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有趣,战士们都听得入了神儿,忘记了行军的疲劳。
有时,蔡畅为鼓舞士气,还给同志们唱支歌,大家听到蔡大姐的歌声,就自然地加快了脚步。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师第一团到达安顺场。
在团长杨得志的指挥下,十几名勇士组成敢死队,由南向北强渡大渡河。
他们凭借着一艘简陋的小木船,冒着对岸敌军密集的火力,冲过惊涛骇浪,终于击溃守敌,占领了滩头阵地,控制住对岸渡口。
蔡畅目睹了全过程,她被勇士们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深深震撼。
蔡畅心情激动地说:“我要为勇士们歌唱!”说着,面对着在河岸集结等候着过河的红军队伍,尽情地唱起了《马赛曲》,接着又唱起了《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己经沸腾……”铿锵有力的歌声唱出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的心声,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
很多年后,仍然有老红军对安顺场渡口蔡畅引吭高歌的一幕记忆犹新。
邓颖超:重病不忘关爱同志1932年5月,邓颖超到江西中央苏区后,由于工作劳累,饮食营养不足,肺病复发,咯血不止。
长征出发时,她曾向上级要求留在苏区养病,同时避免给部队增加负担,但中央决定让她随同红军走,她坚决服从。
黄火星
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 二十五军、二十九军政治委员。参加了宿北、莱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第十兵团政治部主任兼福建军区政治部主任,厦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主任。1954年起任江苏军 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兼中央军委总直属......
1933年1月随红十军转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一方面军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五团政治委员,率部参 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调任福建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率地方红军参加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 力长征后,奉命留下坚持斗争。
1935年4月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第四军分区(亦称杭代支队)司令员(支队长)。
人生历程
黄火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0年春,在共产党员余金德、共青团员张炳生的直接教育下,参加了党领导 的景德镇工人发动的春荒斗争。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浮梁(今属景德镇)司务长,赣东北红军学校团支部书记,弋阳第四游击大队政治委员,贵(溪)余(江) 万(年)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赣东北赤色警卫师第1团团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独立第10团政治委员,红10军 第82团连政治指导员等职。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
黄火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01 人物介绍
03 作战指挥
目录
02 人生历程 04 职位荣誉
黄火星(1909年7月11日~1971年4月27日),男,汉族,字以和,曾用名黄火生,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龚 坊镇姚家村人。历任第十兵团政治部主任兼福建军区政治部主任,厦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及主任。1954年 起任江苏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兼中央军委总 直属队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第三届全国 人大代表。1971年4月27日因病逝世于北京。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精选26篇)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精选26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精选26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1文字的魅力在于传递力量。
初翻《平凡的世界》,在朴素的文字中,感受到的是人为了理想、生活的力量。
文字的动人在于融汇情感。
再翻《平凡的世界》,在简简单单的文字中体会到的是人在亲情与爱情中的共鸣。
文字的唯美在于品味生活。
三看《平凡的世界》,在深刻的文字中领悟到的是人在个人与集体中的作用。
每个人都平凡的像一只毛毛虫,为了生存在树枝间蠕动,不计代价的啃食着翠绿的叶。
有多少只毛毛虫活于温暖的春天,欢快的夏天,恬静的秋天,死于凛冽的冬天,这是我们不可预知的。
但总有那么一群毛毛虫,他们敢于用茧束缚自己的身体,熬过了冬日的寒风凛冽,挺过了冬天的大雪纷飞。
他们知道肢体可以被束缚,但思想永远不会被羁绊。
他们知道当他们打破铁环,重新战斗时,他们将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
看《平凡的世界》中,我看到了“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
我看到了“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豁达。
我看到了“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的飞逝。
看过《平凡的世界》之后,我喜欢这个生于平凡,但坚强奋斗,终于破茧成蝶的路遥。
在此之后我又找来一些他的小说看,我发现《平凡的世界》不只是作者破茧成蝶的飞跃,其他的人物也是如此。
路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榆林市清涧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7岁时因为家庭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并开始写作。
以上就是在百度上查到的路遥的生平。
此外对于路遥,我们在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里,也能捕捉到些许影子。
这就是路遥,体格普通的,平凡的路遥。
这也是《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
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颁奖词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X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
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
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
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X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
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
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
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
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男:除夕团年夜,守岁亲情浓。
每年到了年末,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一家老小其乐融融,围坐在一起吃个团年饭,唠唠家常,说说这一年身边的变化。
红色电影《红色娘子军》观后感精选
红色电影《红色娘子军》观后感精选导语: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九十五周年,为庆祝这一重要日子,小编收集整理了红色电影的先关观后感,如《红色娘子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后感一】我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看着八大样板戏成长起来的。
那年代中国人除了看八大样板戏外,剩下的还是看样板戏。
今天,下了大雪,我被围困在家里,于是,我就安心地欣赏音乐,当我听到了《万泉河水清又清》的优美歌曲时,时隔四十多年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电影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穷凶极恶的南霸天、非常帅气的洪常青、如花似玉的吴清华、英姿爽爽的女战士,她们个个活泼水灵……最让我难忘的一幕是洪常青牺牲之前大义凛然地宣告“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的壮烈场面。
看到他站在大榕树下的熊熊烈火中,昂然挺着的高大身影,最终被活活烧死,当时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找到了小时候百看不厌的《红色娘子军》,静下心来认真地观赏起来,一边看一边想,不折不扣地把她看完。
看了《红色娘子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那个被压迫、被剥削、没有自由、没有光明的社会,中国妇女在挣扎,她们不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她们相信只要自己拼死挣扎,就会见到光明,特别是那吴清华,一见到南霸天就怒火冲天,不顾纪律,也不管自己的生命危险,上去就要干,于是就有党代表洪常青对她的教育,所以,她们也并非是只凭一时的义气用事的,她们是有组织有纪律的。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在娘子军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战士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战斗。
看了《红色娘子军》,我最想说的是:我了解了红色娘子军的悲壮历史,懂得了正是用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祖国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后辈,我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崇拜这些革命前辈,相比之下,我感到了一阵阵的愧疚。
如今,我已身处“红色娘子军”的军营里,但我要心中永远住着一支历史的红色娘子军。
黄火青的故事
黄火青的故事
读《我的故事》,时时感到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拨响心弦。
老一代革命家的点滴记叙,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真实丰富的内心世界。
黄毅诚的二哥黄友学1938年去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共产党,毕业后在八路军总部工作,这个工作环境十分有利于他今后的成长进步。
1944年秋他却要随王树声大将去河南开辟新解放区。
那是前线,既艰苦又危险;彭真同志要他留在延安上学,不要上前线。
父亲黄火青心里虽然也有舔犊之情,希望孩子能留在身边继续上学进步;但他终于从革命大局出发,克制私人感情,把孩子送上了前线。
后来,黄友学在中原突围时受伤,一度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经过了许多艰难曲折才重新回到革命队伍。
如果当时留下上学,他会有另一种光明前程。
黄火青同志这种高风亮节,令后来者高山仰止、衷心敬仰!另一件感人的事情是,文革中,红卫兵把黄火青同志母亲的坟给扒了,黄火青同志对此念念不忘,总想把母亲的遗骨找到迁回老家。
后来在黄毅诚的劝说下,决定在家乡给老人家立一块碑。
黄火青同志又亲自审核碑文,才算安心。
他本人生前也多次要求,逝世后要回老家陪着自己的母亲,看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临终遗言里也要求身后把骨灰撒在母亲身边。
做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母亲的挚爱对家乡的眷恋这样的深切,永葆一颗平凡而伟大的赤子之心。
这种情怀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黄火青:九军团政治部主任的回忆(10)—在延安中央党校
黄火青:九军团政治部主任的回忆(10)—在延安中央党校我们到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见到林伯渠。
办事处派车送我们去华清池洗澡,还到附近公园看了看。
我们从办事处坐汽车去延安,一行十多个人,除了几个搞文化工作的就是女同志,其中有郭靖和一个外号叫“卢沟桥”的女同志。
大家选我当车长。
头天晚上住洛川,国民党特务来查店,把我们的护照全带走了,第二天开车时才取回。
当晚宿甘泉,已经是陕甘宁边区的地方。
次日过三十里铺,就到了延安。
那时已经是1940年10月初了。
到延安后,分配我住在中央组织部,正好在陈云隔壁的窑洞里。
他那时担任中央组织部长。
他告诉我,要等到交通方便时才能去新四军五师。
一两天后他通知我,毛泽东要见我。
我是在杨家岭见到毛泽东的。
毛泽东在窑洞门口迎着我,第一句话就说:我们知道,你黄火青是不反中央的。
他对我说,新四军五师现在去不了,是不是到学校里学习学习。
我说我已经快40岁了,怕学不进去。
他笑笑说,他比我大8岁,还在学习呢。
他又问了问新疆和盛世才的情况,各少数民族人数和军队数量。
我告诉他,盛世才部队,包括后勤人员号称3万人,其中战斗兵员不过万把人。
我们只要有1000骑兵,有电台和苏联联系,背靠天山打游击战,完全有把握打垮盛世才。
就这样随随便便谈了一阵,我告辞走的时候,毛泽东特别关照我一句话,有两个人叫我一定要去看望一下,就是王明和高岗。
我体会他的意思是顾全大局,从团结出发。
王明住在杨家岭,我去了一趟;高岗新搬住处较远,我和他又素不相识,没有去。
周恩来、朱总司令和任弼时我都一一去看望过。
我在组织部住了十多天,就是看看文件,没有太多的事,于是就向陈云提出来,我还是愿意搞军队工作,想搬到总政治部去住,部队熟人多些。
得到他的同意,我搬到了总政。
开始和总政秘书长彭加仑住一个院,后来搬到军人俱乐部后面的窑洞,和杨勇住隔壁。
我们两家相处很好,我和杨勇性情相投。
他的妻子林彬和苏枚也合得来。
他也有个小女儿。
那时我很馋,想吃油荤,有一回买了个大猪头,十来斤重,两家分着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火青一生中最艰苦的岁月
他靠仅有的一张地图和指南针找路,引导西路军余部走出祁连山,在部队出山却饥饿难行时,他找到一个牧民和300只羊,解决了食物和向导问题。
黄火青同志一生中最艰苦的岁月便是从江西参加长征直至同西路军远征到达新疆这两年半,算起来走了三万多里。
2万人的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与凶悍的马家匪军苦战4个月,于1937年3月只剩2000余人时突围退入祁连山。
黄火青虽为军级干部,身边只剩一个马夫(后在山上也患伤寒死去),便随红三十军余部千余人组成的左支队在白雪皑皑的丛山中西行。
其他领导人知道他熟悉地理,便推他在前面找路,由四方面军保卫局长曾传六率十几个骑兵陪伴。
他们晚上要躲进山洞或在雪地露宿,不断有同志在风雪饥寒中倒下便再也起不来,此时若迷路便会彻底葬送这支部队。
黄火青凭仅有的一张甘肃地图和从三十军政委李先念那里拿来的指南针,较准确地判断出了方向。
在一路立标、画箭头引导下,黄火青将左支队带到山边的一个草场,部队却因饥饿难行。
这时,他找到一个蒙古族牧民,经解释把放牧的300只羊杀了救急,又请那人带路。
因语言不通,两人便用手势比划,再猜测相似的地名发音,终于把部队带入有人烟的安西县。
送别这位向导时,黄火青将部队从藏区带来的金银首饰相送作为报偿。
解放后,他又托甘肃省委寻找那位蒙古族老人,得知已去世,当地已将老人的孩子安排了工作。
黄火青临终前几年还常念叨说,若没有那个牧民和那些羊,西路军剩下的几百人真难走出祁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