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考试语文试题2016.11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戈壁滩以其简单的灰褐.色顽固地(冲击/撞击)着我的视线,举目所见处,是一片苍茫辽阔的灰暗。

①单调的色彩,使人无聊厌倦,昏昏欲睡。

颠簸..把我从迷蒙中震醒,把总想结合在一起的上下眼睑.毫不客气地撑开;②车窗外,偶尔有漠风夹杂着沙尘疾驰而来,决尘..而去,(卷起/扬起)几片梭梭草的残枝在空中翻着跟头从眼前飘过。

正当一双眼睛被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一汪绿色的泉水就这样不经意间突兀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如戴着黄色面具的少女,只露出一只水汪汪的大眼睛。

我这双疲惫无神的眼睛,遇到这碧绿清澈.的眼睛时,瞬间明亮了起来。

眼睛锁定目标,心无旁鹜....,大步流星地走近,只想亲近戈壁大漠中那奇特的泉,那让无数游人顶礼膜拜....的泉,③那引无数摄影家魂牵梦萦.的泉,那令无数文人雅士咏之记之的泉。

离泉不远处有一石(竖立/树立),上书“第一泉”三个红色大字,字是行书,十分醒目:大家喊:“快来合影!④快来合影!”便向那石头处奔去……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睑(1ián) 颠簸B.褐(hè) 心无旁鹜C.萦(yíng) 决尘D.澈(chè) 顶礼膜拜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冲击卷起竖立 B.冲击扬起树立C.撞击卷起竖立 D.撞击扬起树立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时下流行的“校园贷”良莠不齐....,有些“校园贷”甚至设置高息和高额罚息的条款,使部分大学生落入了透支陷阱,进而不得不吞下失信的苦果。

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哈三中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八月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本次试卷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分值为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26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材料一: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契合和强烈的精神共振。

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解放。

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与把握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本质上的内在一致性。

这种高度契合与共振的内在一致性,源于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普遍原则的高度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类美好社会理想的执着追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契合和共振,其核心体现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民福祉的思想精神。

《尚书·泰誓》云:“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精神,早在上古时代,即已居于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

春秋时代,孔子高举“仁”的旗帜,明确提出“爱人" 的思想。

战国时代,孟子提出:“仁者爱人。

”儒家学派顺应时代需求,融会诸家思想,对以人为本的思想传统进行与时俱进的总结发展,后来其取得中国文化的核心地位,绝非偶然,而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本质要求。

在中国思想史上,最全面概括人类社会理想之基本内容的,是“大同"的理想,其理想本质,是现实的目标和未来的憧憬。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内涵和感性表现的文学艺术,必然鲜明生动地表现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中国古人在对美好社会理想的执着追求中,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创造精神。

后世各类文献所载古代神话,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先人的创造精神。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以形象生动的艺术夸张,展现了一往无前的创造精神。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题组一(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食客们早已习惯了“中华美食甲天下”的尊荣,街边商厦的小吃店的墙上往往喜欢挂一段上逾千年的传说——虽然食客大多也不会把这些动辄与乾隆、诸葛亮、秦始皇甚至是黄帝、女娲的故事当真,但换个视角将华夏五千年历史视为五千年美食史,似乎也不算太夸张。

然而,历史真相往往令人感到意外。

中国历史虽然,但中华美食文化异常晚熟:“南食”“北食”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分野,土豆、玉米、番茄、辣椒等食材直到明代才传入中国,“四大菜系”直到清初才成型。

诸如大盘鸡、螺蛳粉等为人们所的小吃美食、菜肴菜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诞生,而“菜系”作为一个专有词条,直到1992年才被收录到《中国烹饪辞典》中,如今“八大菜系”的说法又被“34菜系”所取代。

中华美食荣光背后,是其发展的漫漫长路。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

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中华美食文化是古老悠远的,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

五千年时光仿佛是一场漫长的蛰伏,为的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爆发出最绚烂的华章。

食客们在、推杯换盏之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美食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兼容并蓄的气度和能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林林总总源远流长津津乐道觥筹交错B.琳琅满目渊远流长津津有味杯盘狼籍C.林林总总源远流长津津有味杯盘狼籍D.琳琅满目渊远流长津津乐道觥筹交错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悟。

B.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动。

C.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

高考语文高三试卷答案

高考语文高三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yàn)雕梁画栋(diāo)B. 蹙眉蹙额(cù)沧海一粟(sù)C. 欣欣向荣(xīng)前仆后继(pū)D. 纵情任性(xùn)雕虫小技(diāo)答案:B解析:A项中“沉鱼落雁”的“雁”应读作“yàn”,C项中“欣欣向荣”的“欣”应读作“xīn”,D项中“纵情任性”的“纵”应读作“zòng”。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B.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剧情比较简单,缺乏深度。

C. 他的演讲生动有趣,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D.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取得了好成绩,而且锻炼了自己的意志。

答案:C解析:A项中“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应为“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B项中“缺乏深度”应为“缺乏深度感”;D项中“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应为“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夜晚的星空,像一张巨大的黑色网,星星闪烁着,就像网上的明珠。

B.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仿佛能穿透整个山谷。

C. 他的眼神犀利,仿佛能看穿人的心思。

D. 那朵白云,就像一只白色的羊,悠然地飘荡在天空中。

答案:D解析:D项中“就像一只白色的羊”使用了比喻,但比喻不恰当,因为白云与羊在外观和形态上并无相似之处。

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甲:亲爱的朋友,当你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是否曾为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而感到欣喜?是否曾为那些触动心灵的诗句而感慨万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世界,感受诗歌的魅力吧。

【乙】乙: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象、鲜明的情感,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的魅力在于它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甲】甲:是的,诗歌的魅力确实令人难以抗拒。

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3(含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3(含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第3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

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

耿老头能.喝酒。

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

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

俩老头还都爱穿靸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

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

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

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她尽量高高地跳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稗子的叶很像稻叶。

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

B.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

C.从今以后,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们俩井水不犯河。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1.介绍本文将提供一份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以帮助同学们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更好地检验和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2.选择题
3.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是(A) A. 马上就要考试了。

B. 马上的面前尚有种种未解之谜。

C. 这道菜是马上要在桌上了的样子。

D. 我们马上了解到了这个情况。

4.恰如一位旷世奇才,____他的流畅修辞和情感表达体现了人类高度的审美标准(D) A. 越发巍然 B. 越发锁定 C. 越发翻江倒海 D. 越发卓尔不群
5.请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B)文不加点:此君能歌善舞的文化大革命“坏家伙”是指 A. 林枫 B. 蘇新、林晓燕等 C. 亲戚 D. 警察
6.填空题
7.春雷落在花瓣上,是花朵博爱的____之语。

(绽放)
8.岁月如梭,转眼就到了____的暮年。

(耄耋)
9.全文____了仙人指点石、林间结庐的儿童幼稚时光,昭示了未来的取向。

(描绘)
10.解答题请用一篇短文简要描述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11.作文题请以。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年级10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年级10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年级10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小壹同学在网站上查阅“批判性思维”相关资料时,读到了布鲁克菲尔德这本《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下面是该书的部分图书目录、试读内容以及读者评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图书目录(部分)第一章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挽救了我的生活发现假设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批判性思考哪些假设需要批判性思考假设不分对错,只论是否适宜小结第二章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不同学科的共同之处五大思想渊源小结第三章如何学习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如何示范批判性思维具体经验困境迷惑循序渐进小结试读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

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

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

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

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

一节又一节,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

考虑到通过深度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假设和世界观有多难,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也就不那么让人吃惊了。

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没有几个人能靠自己未完成,不论我们以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准确,都难免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这就像一条狗试图咬住自己的尾巴,抑或一个人试图在壁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囚徒,被困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被我们的思维左右看。

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肯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一个自我肯定的循环。

高三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酒香戏外曾瓶高明远在轩辕宫附近开酒坊,既酿酒,也卖酒。

高明远卖酒有规矩,每天最多卖三十斤,每人最多卖二斤。

每天卖完酒,高明远就去三泸茶园。

高明远去三泸茶园看戏,买票,有讲究。

如果是陈三卿的戏,必买一个好位子,似乎离陈三卿越近越好,不怕花钱。

如果没有陈三卿的戏,不管是哪个名角,都花最少的钱,进园即可。

相传、陈三卿刚到三泸茶园演出,因相貌平平,脸上还有麻点,同行和观众并不看好。

她演的是《挑帘打饼》。

陈三卿一出场,步法身段,时如蜻蜓点水,螃蟹行沙;时如电闪风犁,云行雨骤;时如垂柳摇曳,时如海棠婀娜。

看戏的人,刚开始漫不经心,殊不知待几步金莲挪动,眼睛和耳朵,全到了陈三卿身上,一场戏下来,陈三卿让台下观众似醉如痴,掌声如雷。

①那天,高明远在观众席。

陈三卿有了名气,常有人请她到家中唱戏。

为了热闹喜庆,名角要向主家献酒。

陈三卿献酒,手中酒壶,必盛高家酒。

城隍庙北边的张记桐油店张老板,母亲七十八岁,生了病,临时决定,提前替母亲办八十大寿,冲冲病痛;也临时邀约,请陈三卿来唱戏喜庆喜庆。

因是临时,一时难以凑上那么多高家酒。

陈三卿也直率,问张老板,我那几杯,应该准备好了吧?张老板直点头。

其实,张老板藏有心眼儿,他就不信,你陈三卿,能把酒城这家那家的酒喝出来?锣鼓敲得昂扬激烈,唢呐吹得高亢喜庆,陈三卿端着酒献老寿星,她执酒壶,捧酒杯,正陪饮,酒刚进嘴,即如彩虹般喷射而出。

陈三卿笑盈盈的脸陡然间结满冰霜,冷冰冰地说,不是高家酒!张老板惊讶得嘴都合不拢,正要狡辩,陈三卿卸妆,对张老板拱拱手,告辞走人。

张老板还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问,陈师傅,怎了?陈三卿不停脚,说,你坏了我的规矩。

这事,很快传开了。

高明远心里鼓胀看一句话:以后,陈师傅,你喝高家酒,收成本价。

高明远这话,没机会说。

陈三卿喝酒,用不着她到高家酒坊买。

这天,排轮子买酒的长龙中出现了陈三卿。

尽管换了戏装,一眼,高明远就看到了。

嘴巴,差点惊歪了,但很快镇住神,问,陈师傅,今天什么日子,你亲自来?不管如何掩饰,还是有些磕磕巴巴,语气里,是满当当的惊诧,甜丝丝的欢喜。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同志阐述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地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运动的规律和真理发展的规律。

坚持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第一的观点。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列宁的表述更加直观明了,他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观点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继承和发展。

坚持把物质生产活动置于人类实践的最优先地位,是决定人类其他活动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毛泽东同志说:“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它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

”人类为了生存必须解决吃喝住行生活资料,因此,物质生产就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活动。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排斥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干扰。

毛泽东同志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他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就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在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上,毛泽东同志正确应用了实践直接现实性的理论品格,准确把握了实践感性物质活动的特点。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坚持唯物主义辩证发展的认识观,反对形而上学不变观。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阐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两个飞跃”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由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指导革命实践的过程。

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15(含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15(含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第15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白娘子是妖,又是仙,但成妖成仙她都不心甘。

她的理想最平凡也最灿烂:只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中国传统思想历来有分割两界的习惯性功能。

一个浑沌的人世间,利刃一划,或者成为圣、贤、忠、善、德、仁,或者成为奸、恶、邪、丑、逆、凶,前者举入天府,后者沦于地狱。

有趣的是,这两者的转化又极为便利。

白娘娘做妖魔做神仙都非常容易,麻烦的是,她偏偏看到在天府与地狱之间,还有一快平实的大地;①,还有一种寻常的动物:人。

她的全部灾难,便由此而生。

普通的、自然的、只具备人的意义而不加外饰的人,算得了什么呢?厚厚一堆二十五史并没有为它留出多少笔墨。

于是,法海逼白娘娘回归于妖,天庭劝白娘娘上升为仙,而她却拼着生命大声呼喊:人!人!人!她找上了许仙,许仙的木讷和萎顿无法与她的情感强度相对称,她深感失望。

可怜的白娘娘,在妖界仙界呼唤人而不能见容,在人间呼唤人也得不到回应。

但是,她是决不会舍弃许仙的,是他,使她想做一个普通人的欲求变成了现实。

她甘愿为了他去万里迢迢盗仙草,甘愿为了他在水漫金山时殊死拼搏,一切都是为了卫护住她刚刚抓住一半的那个“人”字。

在我看来,白娘娘最大的伤心处正在这里,而不是最后被镇于雷峰塔下。

她无惧于死,更何惧于镇?她莫大的遗憾,是最终②。

雷峰塔只是一个归结性的造型,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界的怆然象征。

1. 下面对文中语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一个浑沌的人世间,利刃一划,或者成为圣、贤、忠、善、德、仁,或者成为奸、恶、邪、丑、逆、凶,前者举入天府,后者沦于地狱。

”(比喻、排比)B. “普通的、自然的、只具备人的意义而不加外饰的人,算得了什么呢?厚厚一堆二十五史并没有为它留出多少笔墨。

”(反问、借代)C. “她甘愿为了他去万里迢迢盗仙草,甘愿为了他在水漫金山时殊死拼搏,一切都是为了卫护住她刚刚抓住一半的那个“人”字。

北京八中2024届高三高三语文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八中2024届高三高三语文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八中2024届高三高三语文练习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人的创造行为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

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密切相关。

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散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

简单说来,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之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而发散思维则是围绕着问题多方寻求不同答案。

聚合思维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而发散思维则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

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总结,天文学家对海王星与冥王星的发现等,都是聚合思维带来创新与发明的佐证。

而牛顿在苹果树下的奇思遐想引发对万有引力的研究,凯库勒受炉火“金蛇狂舞”的启发提出苯分子结构的设想等,则说明了发散思维在自然科学的创造活动中大有可为。

可以说,没有聚合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条件和基础;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想象基础和想象动机。

可惜的是,在不少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多于对发散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轨迹大体形成右图所示双曲线。

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束缚,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学校和家庭过分强调聚合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主导作用,最终造成学生发散思维被干扰抑制。

(取材于岳晓旅龚放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对于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因素,一些研究者聚焦于思维过程、认知方式和智力水平,而另一些人则着重关注包括情绪、动机、人格、自我效能感等非认知因素的影响机制。

一般认为,积极情绪可能增强个体在不同观点间的转化、联系能力,促进思维的发散性和认知的灵活性,有助于创造力提升;消极情绪则不利于创造性表现。

此外,研究表明,情绪的激活水平与创造力也有密切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出倒U型特点:从较低到中等水平的情绪激活能逐渐提高认知坚持性,带来越来越好的创造性表现;极端高的激活水平使得思维无序,极端低的情绪状态又无法达到促进创造力思维的基本阈限。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一、选择题部分1. D2. C3. A4. B5. D6. C7. B8. A9. B 10. C11. D 12. C 13. D 14. A 15. B 16. D 17. B 18. A 19. C 20. D二、阅读理解部分21. B 22. C 23. D 24. A 25. D 26. B 27. D 28. C 29. A 30. B31. D 32. C 33. B 34. A 35. C 36. D 37. A 38. B 39. D 40. C三、完形填空部分41. B 42. D 43. C 44. A 45. C 46. A 47. D 48. B 49. C 50. D51. B 52. A 53. C 54. D 55. A 56. B 57. D 58. C 59. A 60. B四、任务型阅读部分61. 自然交流、情感交流、虚拟交流 62. 现实生活中的冒险、艺术创作中的冒险、科学研究中的冒险 63. 振奋人心、感染人心、鼓舞人心64. 开放包容、交流互鉴、丝路精神 65. 海外游子、文化传承、国家精神66. 主题、氛围、活动 67. 瀑布 68. 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69. 出版 70. 获得成功的方法五、写作部分考生答案各有不同,无法一一列举。

六、赏析部分1. 诗歌赏析:《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该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乡的情怀。

通过床前明月光的描绘,诗人联想到地上的霜,寓意着思念的情感。

2. 文段赏析:《红楼梦》——曹雪芹“荣府流传一个故事,多年以来,每当世交喜庆佳节,人们便重提郇显,朗读一天,暗托了《异姓诗传》山杨景阳第一支郇显世情诗絮。

这便是千秋之后,能殷勤秉灯长读者佩服之所在。

”该文段出自《红楼梦》,通过描述荣府流传郇显世情诗絮的情节,展现了人们对郇显的景仰和喜爱。

河南省2024届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2024届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丰富多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就要从保护和研究这些载体入手。

岩画、雕塑、建筑、器物、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都是这样的载体,而数千年绵延不绝的古代文献则是最主要、最全面、最系统的载体。

无论是出土文献,还是传世文献,都是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

要顺利有效地利用这些古代文献,从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就必须读懂它们,而读懂它们就必须研究历朝历代的语言文字。

这种基于古代文献来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就是文献语言学。

在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这一学科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更大的发展。

文献语言学主张立足海内外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综合运用文献学、传统语言文字学、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去解决古代文献中的语言文宇问题,去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律和演变发展规律。

出土文献,特别是先秦两汉的出土文献,用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书写而成,文字的形体怪异、构意古奥,需要经过文献语言学专家特别是古文字专家的辨认和考释,才能认识并读懂它们。

出土文献中一个个难题的不断破解,正是一代代文献语言学专家和古文字专家不懈努力的结果。

他们的卓越研究工作使得生活在两三千年之后的我们,仍然能够直接受到中华古代文明和历史文化的熏陶。

同样,传世文献即历代古籍,也需要文献语言学的专门学问家付出不懈努力;否则浩瀚的典籍只能是图书馆、博物馆的藏品,而无法活在当下、服务当下。

可见,文献语言学这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之学,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学科,也是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基础学科。

前者的基础性体现在应用层面,诸如思想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音乐史、农业史、中医史等诸多历史学科,都需要依赖文献语言学去解决文献史料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后者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理论层面,文字、词汇、语音、语法等语言文字诸要素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中隐含着精微的发展规律,探索并总结出这些规律,不仅能解释复杂的历史语言文字现象,而且可以为世界语言文字学的丰富与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B. 举世皆浊我独清(污浊)C.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D. 温故而知新(复习)答案:B(举世皆浊我独清中的“浊”应解释为“混浊不清”,而非“污浊”。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答案:C(C选项没有使用明显的修辞手法,而其他选项分别使用了设问、对偶和拟人。

)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和选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答案:《诗经·郑风·子衿》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答案:范仲淹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填空题。

)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40分)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内容略)问题: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答案:文章中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勇于探索和乐观向上的品质。

2-4. 略(根据实际文章内容,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问题和答案。

)四、作文(30分)题目:《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要求: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不少于800字。

作文示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

在我的眼中,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点滴体现。

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都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这些习俗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它们不仅仅是庆祝新年的方式,更是对家庭团圆和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传统文化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山东省语文高三测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语文高三测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语文高三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桎梏恣意涣散恣肆B. 恣睢缱绻徜徉踌躇C. 恣意缱绻徜徉踌躇满志D. 桎梏缱绻徜徉踌躇满志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C.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很好的论文。

D. 由于他刻苦钻研,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马识途。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态龙钟。

D.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谋深算。

二、填空题4. 请填写《岳阳楼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 《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6. 作者在文中描述了月光的什么特点?答:作者描述了月光如流水般静静泻下,给人一种宁静、柔和的感觉。

7. 文中“薄薄的青雾”象征着什么?答:文中“薄薄的青雾”象征着朦胧、梦幻般的美,增添了荷塘的神秘感。

8. 作者对月光的态度是怎样的?答:作者对月光的态度是欣赏和喜爱,认为月光的朦胧美恰是到了好处,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作文题9. 以“我与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1. A2. C3. A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市伍佑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周练(五)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门槛./栏槛. 衡量./车载斗量. 宿.敌/住了一宿.B .薄.弱/单薄. 供.应/献愁供.恨 新鲜./屡见不鲜.C .露.天/露.脸 中间./挑拨离间. 强.迫/差强.人意 D .中.流/中.肯 当.时/独当.一面 便.利/便.宜行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大门,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

B .我们第一代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艰苦奋斗,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

C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街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更令人想入非...非.。

D .凯撒、西赛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的得栩栩如生....,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不仅热爱科学的人们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与探索的无穷乐趣,而且能培养科学的精神。

B .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护的,它们之于人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

C .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创造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

D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4、请根据前面的比喻句,为“诗”各续写一句话,要求:(1)使用贴切、形象的比喻;(2)要以一位诗人为主语。

(4分)假如文学是茶树, 。

??? 假如文学是大海, 。

5、阅读《潇湘晨报》上的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本报讯 今日起,本报征集城市中学生与贫困大学生面对面,亲身体验他们的学习环境,感受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

如果你有兴趣,如果你是在校城市中学生,可拨打我们的热线0731 -5571188报名。

入选的学生,将可随本报“爱心改变命运”助学报道小组的记者一道,前往贫困大学生的家中,感受他们的生活,时间为1-2天(食宿自理,13岁以下学生须有成人陪同)。

或许,此行将让你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当然,你也可以当面向他们表达爱心,或者是写下此行的感受,我们将择优发表。

(1)请给上面的新闻拟一条标题。

(2分)(2)请点评上面的这则新闻。

要求:语言简洁,见解独到,不超过30字。

(3分)二、古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韩安国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

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①吴兵于东界。

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

田甲亡走。

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甲因肉袒谢。

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中,武安侯田蚡为汉太尉,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

蚡言安国太后,天子亦素闻其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

闽越、东越相攻,安国及大行王恢将。

未至越,越杀其王降,汉兵亦罢。

建元六年,武安侯为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

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

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②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非初不劲,末力衰也。

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注释:①扞:通“扞”,抵御 ②冲风:由下往上刮的强风。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 抵:抵偿 B .田甲曰:“然即溺.之。

” 溺:用小便浇灭 C .安国及大行王恢将.将:将领 D .群臣议者多附.安国 附:赞同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C .蚡言安国太后,天子亦素闻其.贤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所为 D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韩安国早年受过韩非学说的影响。

他曾经受命和张羽一起成功地阻挡了吴楚军队,并显示出持重的性格特点,还由此成名。

B .狱吏田甲在韩安国因果入狱后侮辱他。

韩安国被重新起用后,田甲吓得离职潜逃。

是韩安国叫他回来就任原职,以后能友好地对待他。

C .韩安国曾经以五百金向亲贵田蚡行贿,再加上天子对他的印象也比较好,他终于得到重用,当上了为御史大夫的高职。

D .与匈奴“打”还是“和”?韩安国认为虽然当时匈奴的国土不是很广,国家的力量也不是很强,但是“打”毕竟有许多的弊端,选择“和”比较好。

9.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甲因肉袒谢。

(3分)译文:(2)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3分)译文:(3)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3分)译文:三、古诗鉴赏(8分)10、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两小题。

(8分)蝶恋花暮春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①。

我思君处君思我。

? ?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4分)?答:(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

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答: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名句默写(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4)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烟雨古隆中(有删节)古隆中很小,小到如同故乡相望相守的一片山丘;古隆中很大,大到历经千百年后,依然牵引着无数仰慕的目光。

在一派烟雨迷蒙中,我穿行于留下先贤遗迹的这片再平常不过的山丘间,吟诵着罗贯中先生“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的诗句,我虽然无法将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这类赞叹留给这片山丘,但我真真切切地知道,中国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先生曾在此生活了十载春秋。

这也许正好印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言。

古隆中的三顾堂、草庐亭、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石牌坊均系后人所建,真正算得上遗迹的,就数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与观星台等几处了。

寻访历史,不必苛求太多,有那么几处真迹就足以勾起人们的思念与联想。

三顾茅庐的佳话,《隆中对》的大气磅礴,对时局鞭辟入里的条分缕析,不需实物的承载,也将流传千古。

十年风华,对于正值青春年少的诸葛亮来说,在此躬耕,在此交友,在此吟诵《梁父》,在此观星赏月,在此韬光养晦,在此积累无边的智慧,不能不说是千古绝唱。

……与我同行的卧龙镇曾繁海先生,介绍了他所搜集到的和从史书上获得的许多有关诸葛亮的传说。

据他介绍,诸葛亮27岁出山的前10年,一直隐居隆中,这10年间,凭藉襄阳这块要冲之地,他躬耕苦读,寻师觅友,鉴古观今,洞察时政,集百家之优长,酿自家之灼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智才。

他还说,诸葛亮之妻黄月英并非有些史书上所说的相貌奇丑,而是其父为避官宦子弟重貌轻才上门纠缠而取名“丑女”。

黄氏天性聪敏,她自制的木马、木兔、木人,引来四邻啧啧称奇。

诸葛亮日后征战沙场所使用的木牛流马,八卦阵,都是从夫人年幼时摆弄的物件中受到启发的。

在隆中时,诸葛亮还依据黄氏的发明,制作了独轮车,以解百姓肩挑背扛之苦,并将制作技艺传授给附近村民,大智慧家并未放弃对民生的关注,并且将智慧毫不吝啬地传授给黎民百姓。

……伫立于烟雨迷蒙的古隆中,周围的氤氲似乎弥漫着令常人难以识透的智慧之光。

流连于古隆中,似乎让人领略到了渴求智慧、积累智慧、施展智慧的真谛。

车出隆中两三里,便到了卧龙镇,卧龙镇因诸葛先生号称卧龙而得名。

漫步卧龙镇街头,思绪无拘无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智慧与风流。

如今的卧龙,两条省道与荆襄高速穿镇而过,毗邻的汉江,舟楫通畅,一派东连西接四通八达的大家气象。

在卧龙镇采访,我深切感受到在隆中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的后代们,追求智慧,渴望改变现状的热切与努力。

就说普通的山药,农民们采用自己发明的悬耕栽培法,一根就能长到10多斤,比传统的栽培每根增加重量3倍,并且鲜美可口,卧龙人将此注册为“茅庐”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凭着古隆中人特有的智慧,他们争取到了省种子集团公司万亩油菜与玉米水稻育种基地的种植权,收入比传统的种植翻了3番。

如今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卧龙镇考察,准备筹建国家级的育种基地。

卧龙这片神奇而又平常的土地,孕育着智慧,孕育着无限生机。

正在招商开发的木牛山风景区,卧龙溶洞群,回龙湖风景区,鹤子川观光农业开发带,无不渗透着现代人的精明与才智。

离开卧龙时,仍是“腾雨似涌烟,密雨如散丝”,一派迷蒙。

烟雨中,蕴含着几多智慧;烟雨中,蕴含着几多感悟。

我猜想,在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地上,一定会诞生更多新时代的大智慧,更多属于21世纪的新的风流。

???《人民日报》 (2006-06-03 第8版)12、文章第二段说“我穿行于留下先贤遗迹的这片再平常不过的山丘间”,结合全文说说,这里留下了哪些“先贤遗迹”?为什么说这里“再平常不过”?(4分)答:13、文章说:“寻访历史,不必苛求太多,有那么几处真迹就足以勾起人们的思念与联想。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答:14、文章结尾说:“我猜想,在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地上,一定会诞生更多新时代的大智慧,更多属于21世纪的新的风流。

”既然是“猜想”,为何又说“一定”?根据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6分)答:15、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炎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与评价。

(6分)答: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顶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两一类内的小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