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
高中历史 第七章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2 1861年俄国农奴
![高中历史 第七章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2 1861年俄国农奴](https://img.taocdn.com/s3/m/4725a52fa8956bec0875e34f.png)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深度点拨]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为什么缓慢而谨慎 改革必然会触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阻力非常大;借鉴以前改革的经验, 吸取以前改革的教训。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教材整理 2 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1.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政治改革:在省和县设立_地__方__自__治___机构。 (2)司法改革:以__西__欧__资本主义司法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 (3)教育改革 ①颁布初级和中级教育条例,允许私人办学,创办_近__代__化___的新式中学。 ②政府授予大学广泛的_自__治__权___。
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1)性质:__资__产__阶__级__性质的改革。 (2)评价 ①进步性:成为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向_资__本__主__义___生产方式过渡的转折点, 也是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_资__产__阶__级___君主制转变的第一步。 ②局限性:由于这次改革是在以_沙__皇___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领导下进 行的,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财政改革 ①学习西欧,创办国家银行,优先给__工__商__业__贷款。 ②由国家对财政预算和收支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财政监督制度和国家统一 的__税__收__制度。 (5)军事改革:改募兵制为普遍_义__务__兵__役__制;改善军法,给士兵以合理待遇。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舆论宣传:为了推动改革,沙皇批准在报刊上公开讨论解放农奴的问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签署:俄历 1861 年 2 月 19 日。 3.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__进__行__诉__讼__和从事工商业。此后地 主再也无权_买__卖___、交换或抵押农民。 (2)农奴可获得一块_份__地___和宅旁园地。 ①农民在向地主缴纳__赎__金__后,才可把份地和宅旁园地归为私有。 ②赎金的 20~25%由农民支付现金,其余由_政__府___垫付,农民要在 49 年内 以“_赎__地__费___”的形式偿还政府。
原创3: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原创3: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c8d654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e.png)
C、实质变成地主对农民的“合法”掠夺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变革经济基础
变革上层建筑
阅读教材100-101页,归纳俄国在其他方面有哪些改革 措施?有什么影响?
2、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机构
农村:地方自治局 城市:城市杜马 3、司法改革——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 年轻时广泛出游,到过欧洲,受 到西方文明的影响。自幼接受过 欧洲自由主义思想,专门研究过 农奴制问题,并释放过一批农奴。 1855年开始执政。克里米亚战争 后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开始着 手进行改革。
2、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资产阶级不满意自己政治上无权的状况。 (2)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民粹派 号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3、沙皇遇刺:
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①性质: 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内容: 废除旧的等级法庭 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4、军事方面 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 军事管理体系
5、教育方面 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二、影响
1、 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但客观上使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进一步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 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国
政治体制方面
农 奴
内容 司法制度方面
制
改
军事、教育方面
革
性质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PPT课件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61a67fad02de80d4d8405f.png)
问题
(2)局限性:①废除农奴制改革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 “合法”掠夺。改革后,最好的良田为地主所占有;农民所得份地不仅 比原来耕种的份地要小,而且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所 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②1861年改 革很不彻底,它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存了大量封建残余。 ③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 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 活跃起来,广大农民对改革更加不满。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问题
点拨农奴制改革在法律上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 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 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 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2.学习要点 (1)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准备。 (2)“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3)“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一
二
三
一、1861年改革的酝酿 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国内外形势非常严峻,他意识到只有通过 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矛盾,巩固统治,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为此,他首先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同时下令 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2.条件成熟后,亚历山大二世立即使农奴制改革进入公开化,他把 早先成立的秘密委员会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 下令让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深度点拨虽然俄国社会各阶层对是否废除农奴制和如何废除农奴 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废除农奴制是维护 农奴主利益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最佳选择。
高中历史7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案’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7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案’人民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38f721f628ea81c758f57892.png)
史料: 1861 年俄历 2 月 19 日 (3 月 3 日) , 亚历山大二 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 令和宣言,包括《1861 年 2 月 19 日宣言》 、 《农民改 革法令》等文件,历史上 把这些法令统称“二一九 法令” , 又称 “解放法令” 。 思考 1:请你指出这些农 奴制改革条款中不利于 农民的内容有哪些? ( 1 )在农民与地主缔结 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仍 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 权利。 ( 2 )赎金高于土地实际 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 削的时限很长。 (3)政府限定份地面积, 地主趁机割占农民的好 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 反而更少。 (4) “村社”将农民由受 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整 个地方地主政权的控制。 思考 2:政府给农民的解 放是否是农民想要的解 放? (1)农民想要的解放: 农民要求从地主的土 地上解脱出来,不再依附 于地主,有自己的土地, 经济独立,拥有自己的生 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 2 )农民为得到解放而 付出的代价:巨额赎金, 大量肥沃土地。结果,农 民经济上还是不能自立,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内容: 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 经济上: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 (直接原因) 5、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课前预习】 1. 1861 年 3 月 3 日, 沙皇___________________签署了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开始改革。 2.政治上:宣布废除____________,给农民____________,农民获得 了自由权和____________等公民权利。 3. 经济上: 规定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 将得到一块____________ 和一块____________,但必须交纳____________和得到地主的同意,份 地的____________要由地主规定。 4. 组织上: 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 “_________” , 把农民纳入了____________的控制之下。 5.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改良运动,是一场 ___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有了 ______________, 使俄国逐渐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特征的帝国主义。 6.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 在地方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 后来在城市建立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此外,还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改革等等。 7.19 世纪末,俄国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建立一些重要的石 油产地和新兴的工业部门,形成了一些新的________________,资本主 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教学: 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1、时间人物:1861 年俄历 2 月 19 日,亚历山大二世。 2、改革文献: 《1861 年 2 月 19 日宣言》 、 《农民改革法令》 。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05fa601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a.png)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
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
十二月党人起义
共同主张:
反对沙皇专制 统治,主张废 除农奴制
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
四、克里米亚战争——军事 思考:1、俄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有哪些?
通过对外战争摆脱统治困境; 控制土耳其; 争夺中近东霸权
2、为什么俄国最终战败?根本原因是什么?
制度落后—— 政府的腐败;装备的落后;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战争 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 拥有现代生产形式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俄国才能强大
农奴制改革 2·19法令
废除了农奴制,走上资路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危 机 笼 罩 下 的 俄 国
自 上 而 下 的 改 革
第一课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一、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
? 国 二、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
内 三、敲响农奴制的丧钟
背 景
四、克里米亚战争——国外 五、沙皇的抉择
农奴制
农业方面: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地主已经开始 雇佣自由劳动力代替农奴劳动,在农奴内部也产 生了分化。 工业方面:在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 革命,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工业企业数 目增多,自由雇佣劳动力的使用也增加了。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 铁产量 铁路长度 制度
☆ 沙皇做出了什么抉择?有哪些因素促使沙皇做出 这样了抉择? 改革立足于谁的利益? 目的是什么?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7fac77d01f69e314232940c.png)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标: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知识与能力1. 简述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情况。
2..判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评价改革的意义。
概述俄国19世纪60、70年代上层建筑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俄国进行上层建筑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农民改革法令》的详细条款,将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相比较,深入理解为什么说农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
2.通过总结改革带来的影响,证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客观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意义,学习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全面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既能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又能看到事情的消极面。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状况如何?A 政治:农民起义不断,沙皇专制统治受到冲击;B 经济: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劳动力、资金、市场);俄国工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C 思想:反专制统治、反农奴制的新思潮萌动;D 对外: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讲授新课】一、改革的酝酿(阅读)1、背景:A 内忧:局势动荡不安(农民起义、十二月党人起义、新思潮的涌动);B 外患:国际地位下降(克里米亚战争失败);2、宗旨:【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材料二: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思考: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目的何在?答案: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1fb8fe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6.png)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 限性。
一、改革的酝酿 1.背景: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内局势动荡,国际地位下 降。 2.目的:化解 矛盾 ,巩固 统治 ,增强国力。
3.表现 (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 农奴制 的弊 端。 (2)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力量化解来自 封建地主 的阻 力。
土地实际价格的赎金,D项显然与此规定不符。 答案:D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 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 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 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3.评价 (1) 进 步 性 : ① 为 俄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必 需 的 劳 动 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迅速发展。 政治方面,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 专政,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加速了俄国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 碑,它直接影响到俄国历史的发展。
②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在一 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 资本主义的过渡,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③ 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 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2)局限性:①“二一九法令”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 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 “让步”。②从农奴获得“解放”的实际情况看,改革具有残 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③不彻底性。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使俄国具有军事封 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大量农奴制的残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 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所以,彻底肃清封建残余 仍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334775df01dc281e53af0ff.png)
11600
42000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 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 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 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以上材料节选自《俄国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 的改变,那就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 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 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 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改革后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如何推翻沙皇余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资产阶级革 命和改革
英国1832年 议会改革 德国统一 1871年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俄国1861 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1861-65年
巩固练习
1.为了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亚历山大二世首先 A.取得舆论支持 B.取得农奴主支持 C.广泛出游欧洲 D.讨论拟订改革法案 2.下列改革方案中,最符合俄国历史发展需要的是 A.增加对农奴和土地的控制 B.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C.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需要服役 D.把土地分给农奴,不需要农民服役 3.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主要目的是 A.废除农奴制 B.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 C.发展资本主义 D.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学习目标:
概述 “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 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 性和局限性。 学习重点:俄国 “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 进步性与局限性
一、改革的酝酿
探究问题:
1.为什么俄国波澜壮阔的斗争没有汇成一股强 大的革命洪流,彻底摧毁整个封建统治? 2.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 目的是什么?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概括一下亚 历山大二世为改革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4. 从改革的酝酿过程来看,俄国的农 奴制改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
农奴制
![农奴制](https://img.taocdn.com/s3/m/acb47923580216fc700afd4a.png)
C
4、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 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 一点的是( )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B
5、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主要是因为改革( )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特别是在认识历史事件 的影响时,我们的心中也要有一个两面神, 既要瞻前,又要顾后。
请你举例说明
古罗马的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 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他 既可瞻前又可顾后。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异同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不同 性质 点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改变生产关系, 阿里改革并没有改变生产 其性质为资产 关系,其性质为封建性的 阶级改革 改革
农奴制成为矛盾焦点 统治者必须改变
亚历山大二世 (1855—1881年在位)
(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方式和目的: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 下来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方式、性质: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改革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 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 快通过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
农民在庄园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位于莫斯科红场的瓦西里大教堂,由第一位沙皇—— 伊凡四世下令修建,以纪念战胜喀山汗国。
莫斯科凯旋门:为纪念1812年打败拿破仑而建。
莫斯科胜利广场:为纪念二战胜利而建。
战争给俄国带来的不都是荣耀,也曾因战败带来深刻 的危机,并由此引发重大的社会变革。克里米亚战争 就是其中之一。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自上而下的改革课件5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自上而下的改革课件5](https://img.taocdn.com/s3/m/ff0286f3bb4cf7ec4afed06d.png)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要点一 全面认识“二一九法令” 1.“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和特点 (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 说明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 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 是对农民的掠夺。 (3)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 国强兵。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思路引领】 若同意观点一,可从资金、市场、劳动力、新型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领域的变动说明。若同意观点二,可从改革的主观 目的、对农民的经济掠夺、政治控制等角度说明。 【答案提示】 同意观点一。理由: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 的重要步骤。 同意观点二。理由:它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 的,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合法”的掠夺。改革 实质上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3.结果:不仅使农民失去大量土地,而且由于缴纳巨额赎 金而陷于完全破产的境地,其实质是在保护地主利益前提下 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 特别提醒:改革法令颁布后农民并没有立即获得人身自由, 农民份地的赎买价格远远高于当时的实际价格,农民在获得 解放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背负了沉重的债务。1861年 改革是农奴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满足农民无偿 获得土地的愿望。
特别提醒:在改革中,农民为了获得份地要交纳赎金, 农民向地主交付赎金后,实际上就结束了彼此之间的封 建生产关系,使封建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 关系。这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 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 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1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
![201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https://img.taocdn.com/s3/m/6b658bcbc1c708a1284a4425.png)
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
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 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 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
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
金和市场。
②政治:沙俄专制政权变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 权。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
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
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 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二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
一说法? 答案提示 问题一:前者完全否定,后者充分肯定。
问题二:同意。因为封建残余仍然存在;改革后农民的生
活状况仍然恶劣,引发新的农民暴动;农民所付出的赎金 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一些份地。
(2)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获得完全自由。
“二一九法令”的评价
【角度1】► “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二一九法令”在法律上废除了农奴制度,大大扩大 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 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 “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 “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其主要内容包
括政治、经济、组织管理等方面。它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
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农奴可得到一块 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高价赎买,未
选修一学案(20)第七单元第2课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doc
![选修一学案(20)第七单元第2课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doc](https://img.taocdn.com/s3/m/1c580ec633d4b14e852468e0.png)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本课目标】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预习自学】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国内外形势非常严峻,国内局势动荡,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化解,巩固统治,增强,重振大国威望。
3.表现:⑴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曾不同程度地意识到的弊端,试图改革;⑵思想准备: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化解来自的阻力;⑶组织准备:成立一个讨论解放农奴问题,时机成熟后,将这一组织更名为,负责农奴制改革,还下令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⑷个人作用:亚历山大吸取了以前改革失败的教训,大力推行改革。
4.结果: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方案:⑴在主要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把分给农奴,还希望;⑵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需要,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投资工业;⑶在草原地区,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
二、“二一九法令”1.签署:1861年3月3日签订,(俄历二月十九),史称“二一九法令”,又称。
2.内容:⑴政治上:农奴获得了;⑵经济上:土地仍归所有,但农民可以一块份地。
农民获得的份地,除了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⑶组织上:规定由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赎金付清后,农民必需得到的同意才能脱离。
三、进步与局限1.改革的进步性:推动了俄国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巨大进步⑴法令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大大扩大了俄国的来源,有利于的发展。
⑵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提高,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⑶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改革的局限性: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⑴不彻底性: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⑵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高考历史备考知识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清单
![高考历史备考知识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b755d00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b.png)
高考历史备考知识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清单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学习吧!下面店铺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三历史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历史备考知识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清单》供考生们参考。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清单【考点清单】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放在当时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背景下去分析,去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一次改革,成功的找出其理由,失败的分析其原因,注意全方位的分析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了解这些改革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模块学习内容要点: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解析:梭伦改革是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对梭伦改革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的掌握和运用,是高考备考的重点。
考生应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提高比较分析问题能力,此考点多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解析:商鞅变法是一次较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注意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内容比较,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多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3、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案3: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案3: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d97534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8.png)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学习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自主学习】【总结与升华】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经济上:A 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贫瘠由地主决定;B 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组织上: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乡,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
时限安排:规定赎买前另设两年的过渡期。
【达标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
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
……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
……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是希望获得绝对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3)材料三中农民抱怨的原因是什么?(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9534fb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6.png)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国外: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⑴原因: 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2.目的: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⑴原因: ⑵表现: 借助舆论减轻压力; 改革机构由秘密→公开; 成立各委层次的专门委员会。 4.结果:通过改革法案 农业地区:维护自己的农业利益 工商业较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和资本 草原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
一、改革的酝酿 二、“二一九法令”(1861.亚历山大.“解放法令”) 1.概念: 2.主要内容: ⑴政治: ⑵经济: ⑶组织: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一、改革的酝酿 二、“二一九法令”(1861.亚历山大.“解放法令”) 三、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 ⑴性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⑵作用: ①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 发展 ③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
【阅读讨论】
1.“……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 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 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 1856年3月”
2.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 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 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 1857年2月
•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益。
俄国改革内容
![俄国改革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4b440d9f705cc175527098e.png)
阶层
变 化 与 感 受
农民 身份虽然自由但受村社束缚; 份地 虽可买但遭受掠夺 地主 村社还可控制农民;农民土地还有一半在手上, 价格很划算; 农民暴动很闹心!
资本 得到更多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在地方自治机构 家 中占据主导地位;有更多司法保障; 但 都远远不够! 沙皇 暂时摆脱统治危机; 但国 内并不太平!
俄国改革的其他方面
措施 政 治 设立地方 和城市自 治机构 评价 影响 规定了严格的财产限 制,有利于贵族和资 维护贵族、 产阶级,促进了资本 地主利益, 为资本主义 主义的发展 发展开辟了 比较彻底,贯彻了资 道路,迈出 产阶级的法律原则, 了由封建君 但仍保留了农奴制的 主制向资产 阶级君主制 烙印。 转变的第一 实现了人人平等, 步。 提高了军队素质, 增强了战斗力。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 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 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 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 书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评价(意义)和实质。
课标二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 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1.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 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2.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 性。 3. 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 义。
俄国1861年改革
背 景
1、经济上: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 新思潮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社会 矛盾尖性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7_2自上而下的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7_2自上而下的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eb6be3f84254b35effd34a3.png)
4.结合以前学过的关于工业革命的知识,想一想:为什 么说19世纪80年代俄国根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教材第91页)
提示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用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 19世纪80年代,俄国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并且用机器 生产的大型工厂取代了小生产和手工工场。
【自我测评】(教材第92页) 1.简述俄国?农民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 提示 人身权利方面,获得人身自由,有处理个人和家庭 事务的自由权,有经营权;财产权利方面,拥有继承权,享有 财产权,可得到份地和宅边园地,但是必须付出高额赎金;管 理组织方面,建立“村社〞,处理地主与农民间的关系。
知识点一 农民的“解放〞 1.签署文件
(1)文件签署:1861年3月,沙皇_亚__历__山__大__二__世__签署。 (2)主要文件:?1861年2月19日宣言??____农__民__改__革__法?。令 2.主要内容
①废除_农__奴__制__度__,给农民人身自由。 (1)政治②农民享有村社中的一般权利,并享有财产权和
【史论归纳】 全面评价“二一九法令〞 1.进步性
(1)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扩大了俄 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2)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 (3)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 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开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 重要的转折点。
史料三 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展残酷的掠 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史料四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公布后评价农民的变 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 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思考 (1)依据史料一,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史料二说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史料二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3)如何理解史料三中的“对农民进展残酷的掠夺〞?这对俄 国社会有何影响? (4)如果史料四的表达是真的,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 么?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https://img.taocdn.com/s3/m/652df94d4431b90d6c85c791.png)
一、改革的酝酿
1、目的:化解统治危机,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借鉴历史:吸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 改革的经验教训 大造舆论: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3、表现:
组织措施:成立各层次的专门的委员会(秘密委员 会——农民事务委员会) ,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3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2土地仍属地主所有能决定农民份地大小和好坏能决定农民应承担的义务农民赎买份地的条件a要交付赎金b承担各种义务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d由村社负责控制农民首先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不能随意离开赎地二二一九法令的颁布1历史概念
个人决心:亚历山大二世决心通过改革解决农 奴制的问题
4、方案: A 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家用奴也不愿交土地分给
农民,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B 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 C 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奴要服劳役。
二、“二一九法令”的颁布
1、历史概念:
2、主要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2、在改革方案讨论中,属于工商业发达地区贵族提出 的改革方案的是:
A.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B.彻底解放农奴 C.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D. 增加土地,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3、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A.国家 B. 地主 C.农民 D. 资产阶级
4、列宁说1861年改革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 主要是指
D、由村社负责控制农民
三、对“二一九法令”的评(价P97)
《自上而下的改造》课件 04
![《自上而下的改造》课件 04](https://img.taocdn.com/s3/m/eae58e5f31126edb6e1a105e.png)
(3)改革后农民的管理:政府建立“ 村社”组织管理农民,
同时实行
连环以保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从前受个
别地主支配的农民又被纳入 地方政的权控制之下。
3.结果:“二一九法令”的实施不仅使农民失去大量土地,而 且由于缴纳巨额赎金而背上沉重的 赎金贷款 包袱,濒临破 产。因此,从改革宣布之日起,农民就在极度失望之中掀起 了抵制改革、争取 土地 和自由的新一轮斗争。 名师点拨:“二一九法令”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 只是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妥协的产物。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使俄国政治制度适应 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变化,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些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政治体制的变革
(1)建立地方自治机构。1864年颁布《省、县、地方机构法 令》,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省和县设立了地方 自治会议 及 其地方自治局。这些机构在名义上是选举产生的,但实际上 都是由贵族地主和富裕的 资产阶级 代表包办。省县自治机 构的代表选举,规定了严格的 财产 资格限制,从而保障了
2.基本内容
(1) 农 奴 的 人 身 解 放 : 法 令 宣 布 废 除 农 奴 制 度 , 给 农 民 人身自由 。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各项自 由权。
(2)赎取份地: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宅边园 地和一块份地 。只要交给政府规定的 赎金 ,农民六个月 后即可成为这片土地的 主人 ,但赎取份地须得到地主 的 同意。农民在付出高额赎金后,由于经济上不能 独立 ,得 到解放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剥削,这些剥削方式都带有
拓展4
18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 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1)你如何理解“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答案 农民为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虽摆脱了地主奴役, 却遭受村社束缚。 (2)“对农民的诈骗”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激化了社会矛盾;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了资本主 义进一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改革的酝酿
1、目的:化解统治危机,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借鉴历史:吸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 改革的经验教训 大造舆论: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3、表现:
组织措施:成立各层次的专门的委员会(秘密委员 会——农民事务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 ,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展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B.摆脱了单个地主的控制 C.受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D.成为完全自由的劳动者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资产阶级革
命和改革
英国1832年 议会改革
俄国1861 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1861-65年
德国统一 1871年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D、由村社负责控制农民
三、对“二一九法令”的评(价P97)
1、进步性 ⑴性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⑵作用:
A 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B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C 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
2、局限性 A 不彻底性: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大量封
(2)土地仍属地主所有
能决定农民份地大小和好坏
(3)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能决定农民应承担的义务
农民赎买份地的条件
•首先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 •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
A、要交付赎金
•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
B、承担各种义务
•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 不能随意离开赎地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
建残余,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B 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C 欺骗性:改重新革再后受农民盘剥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
1、俄国1861年改革区别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点是 A.自上而下的改革 B.受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 C.代表农奴主阶级的革命 D. 引起社会性质的变化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5、改革后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两千多起农民暴 动,这反映了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6、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
个人决心:亚历山大二世决心通过改革解决农 奴制的问题
4、方案: A 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家用奴也不愿交土地分给
农民,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B 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 C 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奴要服劳役。
二、“二一九法令”的颁布
1、历史概念:
2、主要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2、在改革方案讨论中,属于工商业发达地区贵族提出 的改革方案的是:
A.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B.彻底解放农奴 C.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D. 增加土地,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3、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A.国家 B. 地主 C.农民 D. 资产阶级
4、列宁说1861年改革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 主要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