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高二历史孙中山三民主义试题
![高二历史孙中山三民主义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b98ed7fec3a87c24128c495.png)
高二历史孙中山三民主义试题1.“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主义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
”这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B.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C.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D.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D项明显错误,做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孙中山不可能会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BC两项为无关项。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西方的民主制度中不包含的,这是他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而主张实行的,所以答案选择A项。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2.“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从题干中“剪掉辫子反朝廷”“中国岂是鞑子的”等信息可知当时反清的斗争日益高涨,这符合民族主义的内涵,故B项正确;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王朝,故A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3.“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吾国今日既曰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
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推翻满人政权,建立汉人专制政权B.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C.强调排满革命,建立统一民族国家D.主张反清复明,恢复汉人一统江山【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d0a377d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0.png)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性质、基本口号、历史意义。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兴起。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宣传的两大基本口号。
在性质上,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因五四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运动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先导。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及历史意义。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干部条件。
3、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的论战,李大钊与胡适的进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利用报刊撰文著书,宣传马克思主义,先后写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纲领,新的革命前途。
5、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主张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有,不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提出“耕者有其田”,关注农民土地问题。
6、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影响。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a6786311ba1aa8114431d9ce.png)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众所周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今年是孙中山旧三民主义诞生的第一百一十周年,而去年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诞生的第九十周年。
所以,我们弄清新旧三民主义的相关知识点是有一定历史纪念意义的!1、旧三民主义1、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改良方案不断碰壁。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提出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在第二次烟片战争后开始的洋务运动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经过三十余年的改良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民富国强,但甲午战争时慈禧挪用军费是导致战败及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因素,使国人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
其间,孙中三上书李鸿章,而李不屑一顾。
甲午战后,列强明显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故出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维新改良派为救亡图存而掀起自上而下的戊戌变法运动,但一百零三天后,慈禧发动政变,宣告变法失败。
政变后,有人说李鸿章为“康党”。
从此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孙中山上书及维新变法等改良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战后,由于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冲击力中国的自然经济,再加上《马关条约》中规定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两及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掌握一定的政治权力。
当孙中山上书失败后,便成立兴中会,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在思想家邹容《革命军》、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著作影响下,各地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建立,这些更坚定了孙中山的革命意志!2、提出: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会上,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即同盟会的纲领)。
高中历史“三民主义”知识点
![高中历史“三民主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eb65fe524de518964b7d48.png)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单元概述】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成为辛亥革命的风帆。
此后,孙中山紧跟时代潮流,推动国共合作,基于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
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2)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P78《时局图》)。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
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
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史纲》教学要点
![《史纲》教学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cfb262b84ae45c3b358ce0.png)
上编综述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经济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结构方面,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思想文化方面,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转折点:由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转折点: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以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为转折点: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演变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从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到近代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转折点:从近代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到建国初期中国人民与三大敌人矛盾;以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为转折点:从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矛盾到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4、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5、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以及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联合统治;封建剥削制度仍占据优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已产生,但不是主要形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举世少见。
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一任务);完成标志:1949年新中国成立。
实现国家富强,共同富裕(第二任务)二者相互关系:第一任务为第二任务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在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下,近代中国丧失了哪些国家主权?丧失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国防主权。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75b9c00c52ea551810a687af.png)
四、三民主义的实践
• 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
• • • • • • ① 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②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斗争(萍浏醴、黄花岗、武昌起义等) 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斗争(萍浏醴、黄花岗、武昌起义等) ③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1911年辛亥革命, 年辛亥革命 ④ 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 ⑤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核心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补充和地 位
1、民族主义
• 材料一: 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 材料一: 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 满政府 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驱除鞑虏之后, 驱除鞑虏之后 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同盟会宣言》(1905) 《同盟会宣言》 • 材料二: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 材料二: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 • ——孙中山(1906) 孙中山( 孙中山 ) • 实质:推翻清政府 实质: • 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帝要求 局限性:
2、民权主义
•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 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 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995d953312b3169a451a455.png)
二 次 革 命
护 国 运 动
“南与北如 一丘之貉!”
第 二 次 护 法 运 动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客观因素:
十月革命的鼓舞
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2)主观因素:
多次失败的教训
孙中山顺应潮流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国民党一大
1924 .1 广州 第一次国共合作
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两次转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弃资产阶级改 良走革命道路,提出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 2、20世纪20年代,改旧三民主义为新三 民主义,完成国共合作,实现其一生最伟 大的转变。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历史背景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 登上历史舞台。
2、提出 时间: 1905 . 8
地点: 东京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6字纲领)
3、内容
三 民 民 族 民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
内容 地位 前提
16字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用革命推翻满洲贵 族统治
权
民 生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 心
“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补充 发展
平均地权
4、评价 性 质:
进步性: 局限性:
(前提)民族主义 ——没明确反帝 (核心)民权主义 ——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补充和发展)民生主义 ——没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一大宣言》:
接受中共主张 ——反帝反封建
确立三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1c5c80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6.png)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三民主义的提出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3)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三民主义的创立:(1)1895年,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3)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不久,又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原因:(1)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援助。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2)孙中山本身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3)当时革命斗争形式的需要。
2、过程: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也谈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也谈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https://img.taocdn.com/s3/m/105464d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9.png)
也谈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产生:1924中国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接受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2、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1)在民族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明确反帝斗争。
(2)在民权主义方面,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3)在民生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提出“节制资本”,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新”在扶助农工,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3、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做比较,指出四点,其中“(一)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的不相同。
共产主义的全部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部分。
”“(二)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
共产主义于民主革命阶段之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纲领。
三民主义则只有民主革命阶段……。
(三)宇宙观的不同。
(四)革命彻底性的不同。
教材只概要写了(一)(二)两点主要的原则区别。
由第一点可以看出,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更具人民性和革命的彻底性。
由第二点可以看出,共产党的革命目标更为远大崇高。
新旧三民主义解析
![新旧三民主义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a204b0fd0a79563c1e7268.png)
新旧三民主义的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对于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基于三民主义形成的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三民主义这一历史概念,也成为近年来高考关注的重点。
一、三民主义的内涵与认识三民主义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涵义】推翻满清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认识】①“反满”指反对清统治者及其特权,非反有满洲人;②“反帝”旗帜不鲜明,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涵义】①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
【认识】①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②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愿望。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涵义】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认识】①没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是不可能的;②反映资产阶级开始注意农民问题,符合人民要求。
二、三民主义的评价【误区】三民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胜利。
这种观点错在没有从三民主义的内涵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现状去分析。
【评价】①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三、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孙中山晚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不同之处在于:1、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新三民主义则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并提出要实现国内民族平等;2、民权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比较空洞,新三民主义则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并且和反帝结合起来;3、民生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新三民主义则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并确定了“耕者有其田”的方针,因此提出了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
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https://img.taocdn.com/s3/m/99147f0bec3a87c24028c4a2.png)
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1)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飞跃①条件:A革命斗争实践的教训及探索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五四运动,十月革命对孙中山的影响C中共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帮助。
②完成: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新三民主义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的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使其半殖民地的民主革命性更强。
孙中山已能认清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新的民权主义在君主专制被推翻后矛头直指一切不民主的政治体制,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受一切自由及权利。
“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和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新的民生主义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重新解释”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
“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即“耕者有其田”,反封建的革命性进一步加强。
“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
这样,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国民革命。
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
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已表明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理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8993a540f7ec4afe04a1df66.png)
1.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分别提出了哪些建国方案?结局怎样?从中可得到哪些历史启示?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结局被镇压。
封建官僚洋务派发动了洋务运动,结果失败。
封建官僚改革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结果失败。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结果被镇压。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结果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封建统治。
启示:以洪秀全为首的农民阶级虽然提出了政治纲领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注定不会成功,而封建官僚阶级虽然进行改革或者进行洋务运动但不从根本上去反对腐朽的封建王朝,无法解决上层建筑的根本问题。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从根本上反对封建制度因此最终取得成功。
所以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彻底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人民政府才能取得成功,其他的种种改革不从根本上去推翻封建制度,注定只是昙花一现,难成大器。
从历史的选择来看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2.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和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
我们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所以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二、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①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贡献,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反对把马列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领导人;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杰出代表。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b344d354c850ad02df804101.png)
如何认识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孙中山强调,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
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孙中山主张通过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的办法,把土地问题解决好,以预防出现欧美那种“贫穷不均”,避免“少数富人专制”而引起的“社会革命”。
进步性: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半封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且试图以革命手段来解决之,因此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革命的、进步的纲领。
它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和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而它在同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成为一面鲜艳的战斗旗帜。
列宁也曾高度赞扬:“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
”(列宁选集242/2)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同盟会纲领存在着缺陷,它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民主义纲领:首先,它没有正面的、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族独立的口号,没有把斗争锋芒直接对准帝国主义,相反,却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
其次,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通史复习:中国近代史(1919—19149)
![通史复习:中国近代史(1919—19149)](https://img.taocdn.com/s3/m/c005e99465ce05087632139a.png)
一
列强侵华——屈辱史
多国
日,美
二
抗争与探索
(一)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国民革命(1924-1927) (三)土地革命(1927-1937) (四)抗日战争(1937-1945)
(五)解放战争(1946-1949)
一 政治
中共是怎样由幼稚走 (1)南昌起义 向成熟的? (2)八七会议
(3)秋收起义Leabharlann 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 政的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 理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和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 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 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
三 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项目 社会习俗
变迁 ________;饮食中西结合;婚姻仪 式进一步变革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民国 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1920年北京至天津 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 ________》《新华日 报》等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报刊展开斗争,为 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二
抗争与探索
(七)新三民主义
(八)毛泽东思想
(七)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民族 主义 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 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 对外明确反帝,对内民 独立 一律平等 族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 抽象的民权到普遍平等的 少数人所得而私。凡真正反 民权,资产阶级专政到各 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 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国共两党的关系,20年代是“党中有党”(中 共党团员加入国民党);30年代是“国中有国” (中华民国之内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40年代是 “一国两制”(中共承认国民政府为中央政府,国民 党承认中共边区的合法存在)。数十年间,两党分别 在各自控制的区域内进行政治试验。两种政治体制并 存竞争。
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54a07e03d8ce2f0166235c.png)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V1.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 《兴国土地法》B. 《中国土地法大纲》C. 《井冈山土地法》D. 《五四指示》满分:1 分2.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奠定基础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 新文化运动B. 五四运动C. 延安整风运动D.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满分:1 分3.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A. 新民主主义B. 社会主义C. 共产主义D. 资本主义满分:1 分4. 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的会议是A. 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七大C. 中共八大D.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满分:1 分5.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在()中提出的。
A. 《四洲志》B. 《筹海篇》C. 《海国图志》D. 《盛世危言》满分:1 分6. 关于遵义会议的评价,错误的是A.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史转折点B.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 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D. 事实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满分:1 分7. 决定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的会议是A. 中共十二大B. 中共十三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满分:1 分8.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A. 1934年10月B. 1935年10月C. 1935年12月D. 1936年10月满分:1 分9. 在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这场运动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 党的政治路线问题B. 党的组织路线问题C. 党的思想路线问题D. 党的军事路线问题满分:1 分10. 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是在A. 洋务运动时期B. 戊戌变法期间C. 辛亥革命时期D. 北洋政府时期满分:1 分11. 《论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是A. 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满分:1 分12. 中国共产党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的会议是A. 中共三大B. 八七会议C. 中共四大D. 洛川会议满分:1 分13. 苏联开始暴露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是在A.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B. 赫鲁晓夫上台后C. 苏共20大D.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时满分:1 分14.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七大D. 中共八大满分:1 分15. 鸦片战争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俄国D. 日本满分:1 分16.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走第三条道路,其实质是走()道路。
第九章 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第九章 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10bcb3aeefdc8d376ee3238.png)
第九章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并具体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了解孙中山先生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对孙中山先生作出恰当的历史评价并吸取其理论精华。
教学重难点: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产生与形成革命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根源于客观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群众革命斗争的实践活动。
但是,革命党人,尤其是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主观努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条件。
因此,我们考察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时,不能不考察孙中山所处的环境及其所从事的活动,考察他的政治思想演变形成及个人的境遇和经历。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德明,号逸仙。
1897年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因此以后又号中山。
广东香山(今中山县)县人。
出身于一个清贫农民的家庭。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领袖和旗帜,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人。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受中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孙中山革命思想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的发展、成熟,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
一、爱国救亡——孙中山政洽思想的出发点孙中山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分崩离析,家国危亡的年代,一个充满着腐朽与新生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伟大革命的时代。
孙中山就是这个社会时代所造就的伟大人物。
他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首先是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爱国者。
为了救亡图存,改造中国,孙中山艰苦奋斗,为中国人民贡献出一切。
孙中山的爱国思想,孕育、产生于青少年时期。
他的家庭出身、青少年时代的社会环境,以及青少年时代所爱的文化教养对其爱国思想的孕育和产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866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两年,孙中山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新三民与旧三民的最根本区别
![新三民与旧三民的最根本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0d0371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8.png)
新三民与旧三民的最根本区别引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三民主义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政治理论和思想体系。
三民主义最早由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提出,旨在实现中国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民主义也经历了演变和变革。
本文将对新三民与旧三民的最根本区别展开探讨。
1. 旧三民主义的特点旧三民主义是指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理论。
它包括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人民幸福”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旧三民主义强调了民族解放,主张推翻外国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
它追求的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旧三民主义在其早期阶段,曾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为推动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2. 新三民主义的诞生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旧三民主义逐渐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新三民主义逐渐形成并提出。
新三民主义在旧三民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完善,与时俱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挑战和需求。
3. 新三民主义的特点新三民主义相较于旧三民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社会主义取向新三民主义明确将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的最终目标。
它强调阶级斗争的存在,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工人农民联盟掌握政权,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制度。
新三民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旨在为中国人民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
3.2 社会改革的重视新三民主义关注社会问题和民生改革。
它提出了“平均地权”和“平均财富”的理念,主张通过土地改革和财富再分配来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
此外,新三民主义还提倡实施普遍的教育、医疗和福利制度,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3.3 民族复兴的强调新三民主义强调中国的民族复兴,主张通过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改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它主张加强军队建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争端和外交纠纷。
4. 结论新三民与旧三民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a416ca15a300a6c30c229f8d.png)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 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的口号。1895年,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因 泄密,起义还没有来得及发动便宣告失败, 孙中山被迫逃亡。此后,他在海外流亡达十 六年之久。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 成立了全国性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后领导了惠州起义、 潮汕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 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 广州新军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加上第一 次广州起义,共计十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 虽然都失败了,但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 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揭开了序幕。
材料三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 从理论上解决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
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选。议会以国民公举 心问题,即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反 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 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的愿望和资产阶 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97页
材料二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各民族一律平等
材料三 近世各国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
有,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 般平民所共有,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 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 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 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材料一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民主 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
交集:反帝反封建 补集: 革命思想、主力、前途等 阶级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1)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飞跃
①条件:A革命斗争实践的教训及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五四运动,十月革命对孙中山的影响
C中共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帮助。
②完成: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新三民主义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的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使其半殖民地的民主革命性更强。
孙中山已能认清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新的民权主义在君主专制被推翻后矛头直指一切不民主的政治体制,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受一切自由及权利。
“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和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新的民生主义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重新解释”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
“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即“耕者有其田”,反封建的革命性进一步加强。
“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所不能
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
这样,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国民革命。
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
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已表明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理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使它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能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的支持,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正如孙中山所言:“我们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革命,终要把军阀推翻,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
对于对外的责任,有要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都来解放。
”
(3)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线索
孙中山斗争足迹,由反满专制、建立共和制度到反北洋军阀专制,维护民主共和成果,由国共合作开始到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展开,孙中山的伟大思想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化,完成了一生中的伟大转变。
社会革命、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即民权、民生、民族三大主义涵盖了孙中山一生的伟大斗争,其进步成功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其局限和不足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
三大主义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民权主义离不开民族、民生主义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