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高考题模拟题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
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2011年12月安徽名校模拟4题)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导致扎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2.(2011年12月京华市竞赛12题)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克复周礼。
下列言论中,体现了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是①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②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3.(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6题)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D.得道者多助4.(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20题)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
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5.(2012年1月宝鸡市一模24题)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思想主张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荀子C.韩非子D.老子6.(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8题)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
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
”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高二历史(必修三)经典例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经典例题复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礼治为先C.礼法并重D.仁政思想2、“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
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
”这段材料是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对另一学派的批评言论,这两个学派分别是( )A.墨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法家和儒家D.墨家和儒家3、明清时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
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賜下甘霖。
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可能最早渊源于()A.道家学说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思想4、学者阎步克说:“后世儒家所着力申说的‘义’和‘忠’,就是从‘尊尊’生发出来的;而‘仁’和‘孝’,则是从‘亲亲’生发出来的。
”儒家这一思想()A.与宗法观念相通B.是外儒内法的直接体现C.受佛道思想影响D.体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5、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6、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
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8、“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下载高二必修三历史练习题
下载高二必修三历史练习题高二必修三历史练习题下载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帮助高二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的水平,以下是高二必修三历史练习题的下载,请同学们自行下载并进行练习。
1. 大事记1.1. 始皇帝统一中国始皇帝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事件。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相关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请简述始皇帝统一中国的背景和原因。
2. 总结始皇帝统一中国的过程,并指出其中的关键事件。
3. 分析始皇帝统一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请同学们自行参考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给出自己的答案。
)1.2.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制度之一。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相关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请简述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2. 比较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周朝的政治制度,指出二者的异同点。
3. 分析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请同学们自行参考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给出自己的答案。
)2. 名词解释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的术语,选择出合适的解释,并将答案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2.1. 迁徙 ( )A. 指人或动物由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B. 指国家的行政区域调整。
C. 指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D. 指建筑物的迁移和重建。
(请同学们在相应的括号内填写合适的答案字母。
)2.2. 丝绸之路 ( )A. 指古代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的商路。
B. 指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交流通道。
C. 指中国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贸易路线。
D. 指中国与欧洲各国之间的交流之路。
(请同学们在相应的括号内填写合适的答案字母。
)3. 名人名言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的内容,选择正确的名人名言,并将答案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3.1. "知天命,敢为天下先" ( )A. 刘邦B. 阮籍C. 陶渊明D. 屈原(请同学们在相应的括号内填写合适的答案字母。
)3.2. "書經自我民也" ( )A. 儒家经典《尚书》的名句。
高二历史(必修三)经典例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经典例题复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礼治为先C.礼法并重D.仁政思想2、“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
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
”这段材料是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对另一学派的批评言论,这两个学派分别是( )A.墨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法家和儒家D.墨家和儒家3、明清时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
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賜下甘霖。
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可能最早渊源于()A.道家学说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思想4、学者阎步克说:“后世儒家所着力申说的‘义’和‘忠’,就是从‘尊尊’生发出来的;而‘仁’和‘孝’,则是从‘亲亲’生发出来的。
”儒家这一思想()A.与宗法观念相通B.是外儒内法的直接体现C.受佛道思想影响D.体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5、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6、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
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8、“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高二历史必修三模拟考试(1)
高二历史必修三模拟试题(1)高二历史刘坚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1、“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学术下移B诸侯重用“士”C、社会变革D诸侯争霸4、《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A启发诱导B学思结合C因材施教D温故知新5、借谈鬼狐,描绘世情百态的小说是( )A《红楼梦》B《西游记》C《儒林外史》D《聊斋志异》6、在新文学的创作方面有着突出成就,被称为“新文学的典范”的人物是()A蔡元培B鲁迅C胡适D陈独秀7、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8、人类进入20世纪后,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动力是()A水力B蒸汽动力C电力D风力9、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 道法墨儒 B 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儒道墨法10、唐代文化辉煌灿烂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统一,经济繁荣B中外交往的频繁C政治黑暗的原因D社会动荡的曲折反映11、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成就实质上反映了()A 统治者对改造自然的重视B 古人对天象的好奇C 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D 古代封建迷信的盛行12、话本和小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经济繁荣和商业的发展B市民阶层的出现C文化发展呈现多样性D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13、恩格斯指出:“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
历史必修三高考模拟试题( 附解析)
历史必修三高考模拟试题1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礼乐与法治并举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解析:据材料关键信息“老聃……孔子……墨翟”“一则治,异则乱”分析,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和墨家各有特点,融合诸子百家思想,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才能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反之则会导致动乱。
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C。
答案:C2下列言论中,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的观点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至乐无乐,至誉无誉”B.“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C.“声乐之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D.“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众而禁不变者削”解析:本题考查道家思想,意在考查考生依据所学知识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
材料体现了“无为”“逍遥”的处世方法,属于道家的主张。
B、C是儒家思想,D是法家思想,A 是道家思想。
答案:A3.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特点。
“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强调君权神授;“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董仲舒以“天”制约天子,以使天子必须“行仁政”的思想。
答案:C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选择题1.(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33题)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
下列观点出自顾炎武的是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B.“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D.“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2.(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32题)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5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4.(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5题)“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011年11月沂源县期中23题)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民主科学D.重农抑商6.(2011年12月衡阳市六校联考22题)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浙江省各地模拟试题汇总解析版
第25套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浙江省各地模拟试题汇总解析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l5)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2.(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1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3.(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1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二儒学的兴起(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l3)在以下统一思想的措施中与其他三项手段明显不同的是()A.焚书令 B.挟书律 C.独尊儒术 D.文字狱三宋明理学1.(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19)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l4)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C.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3.(2010年4月衢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14)“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4.(2010年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13)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认为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是()A.良知 B.仁 C.正君心D.灵明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39)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模拟试题+答案
寿安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12月高二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的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蒲江县寿安中学始建于1956年,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关于建校时期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情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C.中国科学院已经开始发挥作用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2、寿安中学一直坚持差异培养、全面发展、艺体特色,让每一位寿安中学的学子,都能获得全面发展。
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个学派的思想?()A.道家--老子B.法家--韩非子C.儒家--孔子D.墨家--墨子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B.诸侯争战、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C.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士阶层活跃受重用D.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4、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 “心外无物”C.“理”D. “格物致知”5、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6、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7、……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
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要300张羊皮。
”这句话中提到的技术是( )A.印刷术 B.火药 C.造纸术 D.指南针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神秘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宗教化 D.逐渐平民化9、四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提出了一个命题,你认为哪个最不适宜?()A.两汉的文明传承——纸促进了西欧的文化发展B.西方海外航海殖民活动的助跑器——指南针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D.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0、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广东省高三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与解析:必修三专题1.doc
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0分)1.(3月深圳市一模15题)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
”下列言论与亚里斯多德思想一致的是()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B.志不强者智不迭C.以道观之,物无贵贱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高考广东文综12题)“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3.(高考广东理基62题)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 “心外无物”C.“理”D. “格物致知”(3月广州市一模13题)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4.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5.(1月东莞市高三期末调研13题)“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
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老子 B.董仲舒 C.李贽 D.梁启超6.(4月茂名市二模14题)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3月深圳市一模12题)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岽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8.(1月广东四校高三联考12题)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2、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3、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4、“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样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6、唐高祖李渊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地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家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7、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8、《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杜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0、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用D、礼法为先11、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
这些举动表明康熙()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足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2、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建、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13、“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定,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民贵君轻是实施仁政的途径14、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列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①安庆迎江寺②徽州牌坊群③涡阳老子庙④合肥包公祠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5、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壁。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16、“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1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8、《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9、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0、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21、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成为统治思想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2、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23、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24、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5、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制26、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道、佛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28、“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静修、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家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29、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30、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从中可以看出()A、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B、两者没有任何联系C、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继承D、两者意思完全一样31、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材料二:约之二:吴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悌。
材料三:宣圣谕。
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
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理论。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说起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1—5DCBBD6—10 C C A D B 11—15 B A C B A 16—20 B D D D C 21—25 C D D D A 26—30 D B A C C 31、(1)根本:孝悌。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
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