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研究生班试卷
2013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济管理专业
2013安徽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的本质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3、“三个有利于”答: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标准。
4、民族区域自治答: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5、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6、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四大特色”答: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答: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答: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简答题1、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安徽省委党校金融考试题目
一、名词解释1.汇率"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2.金融狭义:货币资金的融通。
广义:一切与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等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
3.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基于主观上的诚实和客观上对承诺的兑现而产生的商业信赖和好评。
4.国际储备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5.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
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6.利率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
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本金x时间×100%。
加上x100%是为了将数字切换成百分率,与乘一的意思相同,计算中可不加,只需记住即可。
7.外汇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8.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具有乘数效应。
它包括流通中货币和存款准备金。
(我国还包括财政金库存款等)9.派生存款由贷款转帐增加的存款。
10.金融监管内容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对金融机构设立的监管;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业务的监管;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如市场准入、市场融资、市场利率、市场规则等等;对会计结算的监管;对外汇外债的监管;对黄金生产、进口、加工、销售活动的监管;对证券业的监管;对保险业的监管;对信托业的监管;对投资黄金、典当、融资租赁等活动的监管。
其中,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是监管的重点。
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准入与机构合并、银行业务范围、风险控制、流动性管理、资本充足率、存款保护以及危机处理等方面。
安徽省委党校宏观经济管理研究2012作业答案.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第二讲绪论1、简述市场经济构成的基本要素。
答:市场经济的构成基本要素:政府、市场、企业。
(1政府是行政机构,且与经济联系极为密切,是宏观经济的组成部分,又是宏观经济管理的组体。
(2政府通过制定实施经济政策进行管理。
(3政府对市场的主体(企业进行激励或约束。
2、宏观经济运行受哪两种力的制约?答:受以下二种力制约:(1一方面受到市场机制的内在调节力的制约。
如供求关系、买卖关系、价格因素、市场监督制度、买卖之间的竞争,买者的购买行为及组织制度等。
(2还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外在控制力的制约。
如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方案,国际游戏规则等。
第三讲宏观经济管理系统1、简述构成宏观经济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
答:政府、市场、企业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宏观经济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
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在这个系统中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而市场的主体是企业。
2、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有哪些?答:(1维护产权制度;(2维护、整顿、规范市场秩序重建经济信用;(2提供公共产品,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力度,(4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5实施收入再分配职能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
4、为什么政府最有资格,也最具备能力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实施宏观管理?答:(1政府是社会组织中超越于各社会群体利益之上的社会组织,因而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和代表全社会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2只有政府才全面掌握各种公共权力,掌握各种能够对经济生活进行调节的各种政策工具及经济杠杆。
第四讲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及其管理1、简述经济周期概念。
答:经济同期是指宏观经济在增长中的扩张与收缩的交替波动。
它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在幼态增长中的出现的扩张—收缩—再扩张的反复的周期性变化。
第五讲经济发展战略与宏观经济计划2、简述顶层设计的内容。
(1过去30年,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因是改革开放,是制度创新、渐进式改革、从下到上,先易后难,而现在从下到上改革的领域越来越少,需要从上到下改革的领域越来越多,需要更改改革路线图,改革顶层设计迫切。
党校经济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选择题在微观经济学中,市场供需均衡时,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市场需求大于市场供给B. 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C. 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D. 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下哪项最可能的结果?A. 该国出口增加B. 该国进口增加C. 该国通货膨胀率上升D. 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少在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以下哪个变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A. 利率B. 税率C. 汇率D. 通货膨胀率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哪个因素?A. 边际成本B. 沉没成本C. 净现值D. 会计利润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权益主要由以下哪部分构成?A. 公司固定资产B. 公司流动资产C. 公司负债D. 公司发行的股票和留存收益填空题在经济学中,________是指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数量之间的关系。
________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承诺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支付一定利息和偿还本金的有价证券。
在财务管理中,________是指企业为了获取资金而需要支付的代价,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宏观经济学中,________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在市场营销中,________是指企业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协调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的需求,以获取、维持和增加顾客,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简答题描述一下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并解释为什么在这样的市场中,单个生产者无法影响市场价格。
解释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并讨论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调整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活动。
阐述企业在制定定价策略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并给出至少两种定价方法。
说明企业财务管理中资本预算的重要性,并解释如何通过净现值(NPV)分析来评估一个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讨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对企业和国家的意义,以及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
安徽省委党校2012级《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及参考答案一、简述市场经济构成的要素。
答:市场经济构成的基本要素有:企业、市场、政府。
(1)政府是行政机构,且与经济联系极为密切,是宏观经济的组成部分,又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
(2)政府通过制定实施经济政策进行管理。
(3)政府对市场的主体(企业)进行激励或约束。
(1)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和直接创造财富的主体,它是一国的经济基础,也是一国经济活力的源泉。
各类企业和个人,自主经营,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独立承担经济风险。
(2)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体系,所有经济活动都通过市场来进行,并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经济配置资源,也就是“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
(3)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良好的宏观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法治环境、基础设施、市场秩序、信用体系、自然环境。
政府不仅是宏观经济的组成,更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
政府主要是实施间接宏观调控。
政府主要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杠杆,对市场进行调节,由价格信号来引导和约束企业的资源配置。
二、宏观经济运行受哪两种力的制约?答:受以下二种力制约:(1)一方面受到市场机制的内在调节力的制约。
如供求关系、买卖关系、价格因素、市场监督制度、买卖之间的竞争,买者的购买行为及组织制度等。
(2)还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外在控制力的制约。
如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方案,国际游戏规则等。
三、简述构成宏观经济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答: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上看,宏观经济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但从实施过程来看,宏观经济管理又不单纯是政府行为,因为宏观经济管理实际上是以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为基本路径。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决定于政府本身,而且决定于政府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此看来,政府、市场、企业及其相互关系,就构成了宏观经济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
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安徽省委党校2017级研究生经管专业
安徽省委党校2017级研究生经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论文选题只规定研究范围和方向,各学员可据此范围和方向结合本人工作实践、学业旨趣自行设计具体题目,选题上交并经指导组分配好指导老师后,如果学员再想改题目,必须经过指导教师同意,否则修改无效,指导教师可以拒绝指导。
第五学期第一次面授第一天上交。
)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2、健全地方税体系问题研究3、房地产税改革研究4、企业减税降费问题研究5、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6、安徽制造强省建设研究7、安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8、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研究9、安徽南北共建产业园区研究10、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1、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1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13、人力资源规划问题研究14、工作岗位设计问题研究15、招聘问题研究16、绩效管理问题研究17、薪酬管理问题研究18、培训问题研究19、职业生涯管理问题研究20、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21、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研究22、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研究23、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研究24、安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侧重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分析)25、安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26、安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2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28、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29、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研究30、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31、特色小镇建设研究32、农民增收路径研究33、深化农村改革(案例)研究34、精准扶贫对策研究35、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36、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37、区域创新能力的建构路径38、商业模式创新研究39、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政策40、企业产品创新研究41、企业组织创新研究42、城市群(都市圈)发展问题研究43、小微企业融资难及解决途径44、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45、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46、企业财务分析问题研究47、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创新问题探讨48、金融风险与会计防范49、公司治理与财务监督50、新业态发展与政府管理变革研究51、分享经济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研究52、信息消费的安徽路径研究53、绿色物流发展研究54、安徽物流管理中亟待创新问题探讨55、安徽物流作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探讨56、安徽农村物流发展问题研究57、物流园区建设问题58、城市快递发展研究59、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60、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61、长江经济带建设研究62、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问题研究63、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研究64、行业风险管理机制研究65、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研究66、我国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困境研究67、深化安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68、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研究69、完善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70、提升安徽开放型经济水平对策研究71、如何深化安徽“三重一创”建设72、推进安徽绿色发展路径研究73、如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74、现代企业品牌管理的研究75、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制度创新研究76、完善我国责任保险制度研究77、企业知识管理的运用及其评价体系研究78、企业危机管理问题研究79、企业核心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80、企业社会责任研究81、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82、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83、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问题84、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问题研究85、农村金融问题研究86、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87、中国地方金融风险问题研究88、安徽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分析89、承接产业转移对安徽省外贸发展的影响90、安徽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91、“放管服”改革问题研究92、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93、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研究94、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研究95、科技与金融结合问题研究。
安徽宿州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经济管理--论述题
安徽宿州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经济管理--论述题1.现代管理观念答:管理观念是管理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他是管理原理、管理原则、管理立法等的思想升华,是指导管理活动的灵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了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外,关键还在于观念的转变。
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中应树立的基本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人本观念。
管理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
2.管理系统观念。
管理系统观念是指管理主题自觉的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管理效果的观念。
3.管理的择优观念。
4.管理的战略观念。
5.管理的权变观念。
2.我国政府职能的根本改变答:“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行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改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必须要逐步实现以下根本的转变:1.由过去以直接经营管理企业为主,转变为以宏观调控为主。
2.由过去的资源配置为主,转变为总量调节为主。
3.由过去的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调控为主。
4.邮过去的审批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
3.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指出的战略内容要求答: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安徽省委党校_宏观经济管理_作业及答案
1、简述市场经济构成的基本要素市场经济构成的基本要素:企业、市场、政府。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市场为主体和直接创造财富的主体。
它是一国的经济基础,也是一国经济活力的源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
这里的环境包括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市场秩序,良好的信用体系,良好的自然环境等等(2)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3)政府对经济活动实施间接宏观调控(4)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情决定的。
改革开放后由于自身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多样化,随着改革的演变,逐渐发展出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成为典型的混合经济。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性选择,也是必然选择。
2、宏观经济运行受哪种二种力的制约宏观经济的运行一方面受到市场机制的内在调节力的制约。
如供求关系,买卖关系,价格因素,市场监督制度,卖者之间的竞争,买者的购买行为及组织制度等的制约。
另外,还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外在控制力的制约。
如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方案,国际游戏规则等。
3、简述政府采购的原则(1)党政机关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原则(2)应当依法完整编制采购预算和资产配置标准,合理确定采购需求(3)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以任何方式和理由指定或变相指定品牌、型号、产地(4)应按照采购合同规定的采购需求组织验收(5)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逐步建立政府采购结果评价制度,对政府采购的资金节约,政策效能,透明程度及专业化水平进行综合客观评价。
4、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有哪些?未来十年,我国既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所以迫切需要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要积极推进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省委党校研究生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现代管理学》一、概念题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2、管理规律:管理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认识、把握和运用好管理规律,不仅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而且也是从管理必然王国走向管理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
3、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
它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者群体组成的管理结构。
4、管理机构:由主管部门管理的,负责企事业单位某方面工作的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5、管理客体:是指能够被一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
6、管理目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7、管理的人本观念:人是管理的决定因素。
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中心地位,把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
8、管理的系统观念:是指管理主体自觉地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9、管理的择优观念: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管理效果。
10、管理的战略观念: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对管理客体和管理过程进行总体谋划的管理观念体系。
11、管理的权变观念: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应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
12、决策: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13、指导性计划:只规定一些一般性的方针,指出重点但不把管理者限定在具体目标或特定行政方案上的计划。
14、尊重激励:指管理者以平等的态度、同志的感情,对待被管理者,它包括信任、尊重、支持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
党校研究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题(仅供参考)
党校研究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题(仅供参考)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及其主要职能。
主体:中央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职能:中央政府:保持和维护市场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发改委要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同时,进一步减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的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
财政部要改革和完善预算和税收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人民不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2、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表现。
(1)消费需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投资需求: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3)出口和国际收支: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4)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5)生产要素: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7)资源环境约束: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8)经济风险: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安徽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研究生班试卷
安徽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研究生班试卷一、简释:1、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我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3、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标准。
4、民主区域自治: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5、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6、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简答:1、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名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4、社会主义公平保障体系的内容: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三者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含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央04-11年党校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入学试题整理版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一、简释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真理的相对性2、劳动的二重性3、经济全球化的含义4、“一国二制”的构想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是为人们提供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2、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不仅要由所有制来决定,还要由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来决定。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如何坚持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2、试述如何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考试科目:现代管理学一、简释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1、现代管理包括哪几个过程?2、企业决策思想科学化包括哪些内容?3、简述管理的系统观念。
4、简述管理的人本性。
5、简述管理信息的特征。
二、辨析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层次,是指一个领导者直接领导其下属的人数。
2、过分强调和信赖行政方法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3、下面组织机构是职能制。
4、从管理业务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各种不同资源。
5、从在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谈谈权变观念在组织方面的应用。
2、联系实际谈谈领导用人的艺术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5级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政治理论一、简释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意识的能动作用2、社会生产力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否定就是扬弃2、价格对价值的偏离,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安徽党校考研试题及答案
安徽党校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答案:A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和谐、自由、平等、公正答案:C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A. 1921年B. 1922年C. 1935年D. 1945年答案:A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国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答案:A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A.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 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 按资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 按人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答案:A6.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A. 人民当家作主B. 多党合作C. 政治协商D. 民族区域自治答案:A7.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A. 有法可依B. 有法必依C. 执法必严D. 违法必究答案:B8.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C.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B9. 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A.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B. 人定胜天C. 经济建设优先D. 资源开发优先答案:A10.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A. 五位一体B. 四个全面C. 四个自信D. 三个代表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矛盾?()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需要和不完善的政治制度之间的矛盾D. 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平正义需要和不完善的法治体系之间的矛盾答案:B2.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经济建设B. 政治建设C. 文化建设D. 社会建设答案:ABCD3.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A.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 健全社会主义法治C.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D.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答案:ABCD4.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A.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 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D. 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答案:ABCD5. 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A.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B. 推进绿色发展C. 保护生态环境D. 建设美丽中国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
**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一、经济管理的性质和原则经济管理是指管理者或管理机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监督等各项实践活动的总称。
经济管理是人们进行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
经济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经济管理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前者是指经济管理反映协作劳动、社会化生产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性质;后者是指经济管理反映社会生产关系发展需要的性质。
经济管理的二重性原理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
管理的二重性是由生产的二重性决定韵。
经济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经济管理的共性,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经济管理的个性,经济管理的二重属性是同一管理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学习和掌握经济管理的二重性原理,有助于我们探索和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客观规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学;有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对外经济开放”的方针,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经验和方法。
经济管理的原则,是经济管理中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规范和标准。
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遵循客观规律的原则;物质利益原则;最佳效益的原则。
二、经济管理思想的演变(一)早期的经济管理思想早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l9世纪末以前。
在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尽管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孙武、司马迁、贾思勰等提出一些重要的管理星想,但都未能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
18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革命。
这期间及后期,一些著名的人物都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和经济人的观点;罗伯特.欧文提出了重视人的因素的观点;查尔斯.巴贝奇对作业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按照对牛产率贡献大小来确定报酬的制度。
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二)古典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思想,产生于l9世纪末到l930年之间。
党校经管专业研究生历年考试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3级经管专业第三学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试题(A卷)一、简答题(每题15分,2题,共30分)1.产业结构合理与否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2.从宏观管理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二、论述题(每题35分,2题,共70分)1.为什么在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要求更高?2.联系实际谈谈失业会带来哪些影响?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2002级党员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第三学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试题(A卷)一、简答题(每题15分,2题,共30分)1.为什么说对外贸易是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重要因素?2.为什么说政府最有资格,也最有能力成为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者?二、论述题(每题35分,2题,共70分)1.论述我国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思路。
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城镇面临的就业压力并分析原因。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3级经管专业第三学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试题答案(A卷)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产业结构合理与否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参考答案: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结构决定功能。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结构失衡必然形成“短线”制约,导致经济大起大落。
(5分)其次,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
结构不合理意味着生产要素不能实现全面优化配置,出现高增长、低效益现象。
(5分)再次,产业结构影响经济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比如,不同的产业结构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同,在本国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经济运行的风险加大。
(5分)2、从宏观管理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参考答案:从宏观管理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中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启示:第一,宏观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并无固定、统一模式;(3分)第二,宏观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分)第三,不同模式的形成与国家历史、文化传统、所有制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4分)第四,不同模式在相互借鉴中调整和完善。
最新中央党校研究生经济管理历届研究生毕业考题资料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7级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综合考试试卷(A卷)(开卷考试,全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个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纸上标明题号,写明正确选项的标号。
每题1分,共20分)1、均衡价格指的是()的价格。
A、政府调控后的价格;B、消费者接受的价格;C、生产者接受的价格;D、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一致时的价格2、外部性指的是()的现象。
A、市场机制之外发生;B、市场之内发生但市场解决不了;C、企业之外发生但对企业有影响;D、市场机制的外部环境3、IS—LM模型的总均衡实现条件是()。
A、I = S;B、L = M;C、I=S和L=M;D、I=L和S=M4、制度就是()。
A、强制性的法律法规;B、生产资料的所有权;C、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D、管理规章5、交易费用(交易成本)是指()。
A、制度的运行费用;B、人们买东西所付出的费用;C、人们为获取交易资格而付出的费用;D、政府征收的市场规费6、在我国宏观经济计划体系中,五年计划属于()。
A、长期计划;B、中期计划;C、短期计划;D、超短期计划7、以下哪种分配形式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A、劳动报酬;B、企业利润;C、间接税;D、所得税8、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称为()。
A、摩擦性失业;B、自愿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隐蔽失业9、持续巨额国际收支顺差会()。
A、影响居民就业;B、抑制通货膨胀;C、使本国货币趋软;D、减少国际经济摩擦10、()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部门新创造的价值,即全部净产品的价值总和。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11、人是社会人是()提出的。
A、米德维尔钢铁厂实验;B、霍桑实验;C、投射法实验;D、人性假设实验12、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
A、直线制;B、职能制;C、矩阵制;D、事业部制13、组织的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是()提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研究生班试卷
一、简释:
1、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我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3、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标准。
4、民主区域自治: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5、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6、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简答:
1、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名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4、社会主义公平保障体系的内容: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三者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含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平与发展仍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尚未解决的大问题。
三、论述:
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特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
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试卷
一、简释题
1、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殊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3、三个有利于: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标准。
4、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5、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6、中国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二、简答题
1、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4、社会主义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主要内容: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三者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含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和平与发展的基本含义:一是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要求。
二是和平与发展仍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尚未解决的大问题。
三、论述题
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神话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什么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