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购并理论

合集下载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并购是指企业间的收购与兼并。

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途径,也是企业适应经济发展的自我调整。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企业并购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推陈出新,理论界一直进行着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企业并购动因,在理论上一直没有合理,信服的解释。

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企业并购的动因的理论解释进行简单综合阐述。

标签:并购;效率;代理;多元化1 效率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得1+1>2的规模效应,协同效应。

包括规模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

1.1 规模效益理论规模效益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木,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并购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实现企业的现模效益,即产量的提高和单位成木的降低。

并购给企业带来的内在规模经济在于通过并购可以对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

横向并购可实现产品单一化生产,降低多种经营带来的不适应;纵向并购,将各生产流程纳入同一企业,节省交易成木。

并购的外在规模经济在于:并购增强了企业整体实力,巩固了市场占有率,能提供全而的专业化生产服务,更好的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

陈宏民(1994)从企业兼并行为对社会财富的增进和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方面进行了研究。

吴健中、汤澄(1997)对企业横向控股兼并行为进行了经济学方面的分析,解决了横向兼并规模和企业横向控股兼并效益评估的问题。

该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和我国目前较为流行。

但事实上规模经济在企业并购中的效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纽博尔德(1970)的研究表明,只有18%的公司在并购活动中承认并购动机与规模经济有关。

现阶段西方出现的许多超级并购案,动辄上亿美元,也是规模经济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1.2 财务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是指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的组合应用产生的合理避税,以及在证券交易中预期效应造成的股票投机的刺激作用,并购能够给企业带来财务方面的种种效益。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是一个企业从另一个企业手中获取资产或股份的过程。

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或从竞争对手手中获得有利条件。

企业并购有很多理论,下面将介绍最重要的几个理论。

1.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当企业的规模增大时,其生产成本将逐渐降低,因为固定成本可以被摊到更大的产品数量上面。

企业并购是因为能够在增加企业规模的同时实现降低成本的效果,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2. 市场占有率理论
企业并购可以通过吞并竞争对手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市场占有率理论认为,当企业在某个市场占有更高的份额时,将更容易实现稳定、可持续的盈利。

这是因为在市场上拥有更大的份额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更多的客户和更多的销售机会。

3. 应用型多角化理论
应用型多角化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可以通过获得不同地区、行业和产品线的企业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术。

这种学习和技术升级可以帮助企业发展新的产品线和扩大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并购可以使企业走向更多的领域,从而更好地应对新的竞争挑战。

4. 控制权理论
控制权理论认为,通过并购方式获得对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可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控制权给了企业更多的自由,可以更好地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此外,控制在企业合并中极为重要,因为它可以确保双方的合作正常进行。

企业并购是一种获得对另一个企业控制权的方式。

总体而言,企业并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目标、优势和适应度等多个因素。

理解并掌握企业并购相关理论,对企业决策者更好地进行企业并购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并购管理理论与整合

并购管理理论与整合

并购管理理论与整合: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并购管理理论为企业提供了并购决策、交易执行和整合管理的指导,而并购后的整合管理则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从并购管理理论出发,探讨并购整合管理的实践策略。

一、并购管理理论并购管理理论是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时所遵循的理论基础。

它包括战略匹配理论、协同效应理论、风险控制理论等。

战略匹配理论强调并购双方的战略匹配度和企业文化融合,协同效应理论关注并购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风险控制理论则关注并购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

二、并购整合管理策略1.组织整合:并购后的组织整合主要涉及并购双方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调整,以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

首先,要确保并购双方的组织结构合理、职责明确,避免出现职责重叠或空白。

其次,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内部的制度规范和标准一致。

最后,要注重人力资源的整合,包括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文化整合: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之一。

并购双方在文化上存在差异时,要注重文化融合,避免出现文化冲突。

可以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员工培训等方式,促进并购双方文化的融合。

3.业务整合:业务整合是并购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并购双方的业务范围、产品线、市场布局等方面的调整。

要充分了解并购双方的业务情况,合理规划业务布局,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业务的发展。

同时,要注重产业链的整合,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4.财务整合:财务整合是并购整合的重要环节,涉及并购双方的财务制度、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整合。

要建立统一的财务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并购后的资金链稳定,避免财务风险。

三、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大型跨国公司为例,该公司近年来通过多次并购活动,实现了快速扩张。

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

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

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企业并购是当今商业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战略选择。

这种合并和收购的方式可以为企业带来许多优势,如实现经济规模的扩张,增强全球竞争力,提高财务绩效等。

因此,企业并购成为了许多公司制定战略规划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本篇文章将对企业并购理论进行评述,借以了解其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历程企业并购理论的研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里,学者们在并购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框架。

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是资源基础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目的是获取或整合资源,以实现持续竞争优势。

此外,市场力量、机会成本、博弈论等也在理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企业并购理论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目的,企业并购理论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并购动机,包括财务动机、战略动机和管理动机等。

另一种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并购方式,如垂直并购、水平并购、同业并购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并购绩效、并购过程、并购效率等多个角度对企业并购理论进行分类。

三、企业并购理论的评价企业并购理论在不同的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可以发现企业并购的理论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研究局限性:企业并购理论往往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研究,这些假设条件并不总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理论框架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

2. 数据可靠性:企业并购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是由于数据保密等因素,研究者常常难以获取到完整的数据。

因此,在数据可靠性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3. 方法选择:企业并购的研究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如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但是要有效地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仍然是一个挑战。

四、企业并购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完善并发展企业并购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跨学科研究:企业并购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跨学科的研究能够全面理解并购活动的各个方面,为理论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思路和视角。

并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并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并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一、并购的概念和种类1.并购概念群——收购、兼并、合并和接管通常所谓的收购与兼并(Acquisition and Merger,M&A)包括相互联系和时有交叉的四个概念。

收购(Acquisition)的英文原意是“获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收购泛指任何购买行为。

狭义的收购概念是指买方企业从卖方企业购入资产或股权以获得对卖方企业控制权的行为。

股权收购既可以是完全收购也可以是部分收购。

在完全收购中,收购者购买被收购企业的所有股本。

部分收购时,收购者获得控制权,股份额通常高于50%,低于100%。

收购后,买方企业和卖方企业仍然存在,通常也不改变名称。

兼并(Merger)是指两个企业结合成一个新的经营整体。

法律上,它包括吸收兼并和新设兼并。

吸收兼并(Subsidiary Merger)是指一个企业获得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从而使两个企业结合成一个新的整体,目标公司成为母公司的子公司或子公司的一部分;新设兼并(Statutory Merger)是指两个企业融合为一个新的整体。

例如,A、B两公司,合并后,A公司继续存在,B公司解散,此为吸收兼并,即A公司兼并了B公司;兼并后,A、B公司均解散,成立一家新的C公司,此为新设兼并,即两家公司合并了。

合并(Consolidation)可以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之间。

虽然参与企业的实际地位可能存在差别,存在起主导作用的企业,但不存在买方和卖方的划分。

合并以后,原来的企业全部整合为一家新的企业。

通常,当合并的公司规模比较接近时,会使用“合并”一词;而当两家公司规模相差悬殊时,则使用“兼并”一词。

吸收兼并是典型的兼并;新设兼并不存在买方与卖方的划分,两个企业的地位大体上是平等的,更接近合并的本来含义。

在收购业务中,买方企业和卖方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和交易完成后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明显的主导方,买方掌握了卖方的控制权,符合“获得”(Acquisition)的本来含义。

企业并购行为、动因的理论分析

企业并购行为、动因的理论分析

企业并购行为、动因的理论分析引言企业并购是当今商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多种目标,如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提高效率等。

然而,企业并购行为的动因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来探讨企业并购行为的动因,并尝试解释为什么企业会选择并购作为一种战略手段。

企业并购的定义企业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企业来扩大自身规模、增强竞争力、提高效率等的行为。

并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企业购买或合并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以扩大市场份额和抢夺竞争对手的资源。

纵向并购是指企业购买或合并与其当前业务相关的上游或下游企业,以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垂直一体化。

企业并购行为的动因企业进行并购行为的动因可以归结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内部动因1. 实现规模经济企业并购的一个主要动因是实现规模经济。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扩大规模,从而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并购获得更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从而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

此外,通过扩大市场份额,企业还能够享受到更多的采购优惠和供应链协同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

2. 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企业并购的另一个动因是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

在当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和知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其他企业的技术专利、研发团队和专业知识,从而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速度。

此外,通过并购,企业还能够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外部动因1. 扩大市场份额企业并购的一个外部动因是扩大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是企业在特定市场中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收购竞争对手,从而快速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这可以帮助企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收入,提高竞争力。

2. 获取资源和渠道企业并购的另一个外部动因是获取资源和渠道。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其他企业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分销渠道等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2024年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范文

《2024年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范文

《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篇一一、引言企业并购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对企业并购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与评述,分析其发展历程、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及成果,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二、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企业并购的起源可追溯至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并购逐渐成为企业扩张、资源整合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

在企业并购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将并购作为一种战略工具,以期实现产业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

三、企业并购理论的主要内容企业并购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并购动机、并购方式、并购效应及并购后的整合等。

1. 并购动机理论:包括效率提升动机、市场份额扩大动机、管理者帝国建设动机等。

这些动机促使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场份额和实现管理层个人利益等目标。

2. 并购方式理论:主要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横向并购主要针对同一行业内企业间的并购,纵向并购涉及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企业间的并购,而混合并购则涉及不同行业间的企业间的并购。

3. 并购效应理论:主要研究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包括协同效应、规模效应、财务效应等。

这些效应有助于企业在并购后实现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并取得更好的经营绩效。

4. 并购后整合理论:主要研究企业在完成并购后如何实现组织、文化、人员等方面的整合,以确保并购后的企业能够顺利运营并取得预期效果。

四、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企业并购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

首先,从研究方法上看,企业并购理论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使得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其次,从研究成果上看,企业并购理论在解释企业并购动机、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实务界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

例如,关于并购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管理层决策与市场反应的关系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企业财务管理专题之一 企业并购

企业财务管理专题之一    企业并购

一、企业并购概述
2、价值低估理论
价值低估理论认为当目标公司股票的市场 价格因为某种原因而没能反映其真实价值或潜 在价值,或者没有反映出公司在其他管理者手 中的价值时,兼并活动就会发生。简言之,相 信目标公司价值被低估并会实现价值回归驱动 并购交易的因素。
一、企业并购概述
3、代理问题理论与管理主义
10. 监控 企业价 值实现
提升 企业 价值
策划
执行
整合
(一)策划阶段-目标市场的重新定义
市场再定义的必要性 ▪ 反应全球一体化引起的市场环境的改变 ▪ 反应市场所在地的经营环境的改变
❖ 政策法规 ❖ 经济状况 ❖ 竞争格局等
▪ 反应公司内部资源的改变 ▪ 按市场再定义的结果确定在新市场范围内的战略定位 市场再定义的主要思想路线 — “与时俱进” 的思想
许多学者强调,并购交易的发生是由于企业环境的变化, 而不仅仅是与企业自身经营决策有关。因此扩张式的并购和 收缩式的分立重组都代表了企业为了努力适应经济形势和市 场环境的变化所采取的一种战略。
一、企业并购概述
总结与思考 企业并购是一种复杂的经济行为,涉及多方利
益。总体来讲,并购的初衷都是一致的:谋求 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利益。然而结果并不尽如人 意:有些取得了正效应,而有些却是零效应, 甚至是负效应。不同的理论对此作出了解释。 通过以上学习,请谈谈你的看法。
(1)代理问题理论
代理问题源于委托人的信息不完全和代理人无法控制 的不确定性。现代公司由于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相分 离,使得管理者的利益并不总是与股东利益相一致。
有关并购的代理问题理论认为,并购活动体现了一种 市场自发的控制机制,使得效率低下或不合格的管理层难 以保持其对公司的控制。根据这一理论,如果公司的管理 层因为无效率或代理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而损害股东利 益最大化目标时,公司就面临着被收购的威胁。

企业并购理论概述

企业并购理论概述

企业并购理论概述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企业来扩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等的行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并购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企业并购理论研究了并购的原因、类型、过程、效果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企业并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等。

资源整合是并购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企业,可以整合双方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降低成本是另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共享供应链、研发、生产等资源,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并购的另一个主要动因,通过收购具有市场份额的企业,可以快速拓展市场,增加销量和收入。

此外,借助并购可以获取技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企业并购可以分为垂直并购、水平并购和多角化并购。

垂直并购是指企业与其供应商或客户之间的并购,主要目的是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

水平并购是指两个或多个竞争对手之间的并购,主要目的是集中市场份额、提高市场份额,并通过规模经济和市场力量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

多角化并购是指企业进入与其主要业务不相关的行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实现增长。

不同类型的并购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和效应,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论证。

然后,企业并购的过程包括策略规划、目标选择、尽职调查、谈判、并购实施和整合等多个阶段。

在策略规划阶段,企业需要明确并购的目标和动机,并制定相应的并购战略。

在目标选择阶段,企业需要评估潜在目标的价值和适合度,并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

在尽职调查阶段,企业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以确定其价值和风险。

在谈判阶段,企业需要与目标公司进行谈判,以达成并购协议。

在并购实施和整合阶段,企业需要落实并购决策,进行组织重构、人员整合、业务整合等活动,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最后,企业并购的效果和绩效评估是衡量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并购的效果通常包括销售增长、成本降低、市场份额扩大、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指标。

企业并购理论的产业组织分析

企业并购理论的产业组织分析

企业并购理论的产业组织分析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收购或合并另一家企业的行为。

并购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规模效益、资源整合和提高市场份额等目标,因此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并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战略选择。

本文将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企业并购进行分析。

首先,根据产业组织理论,企业并购是一种市场结构行为,通过并购来改变市场竞争的格局。

根据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竞争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垄断四种形式。

其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是最常见的市场形式,而企业并购往往是由于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市场出现的。

其次,企业并购能够通过资源整合来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企业的竞争力源自于其拥有的资源和能力。

在并购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整合双方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例如,两个竞争对手合并后,能够共享技术、渠道和人力资源等,提高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的速度和效果。

再次,企业并购有助于实现规模效益。

根据规模经济理论,企业规模的增大能够带来单位成本的下降。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生产成本和采购成本的降低,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此外,通过规模效益,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提供更优质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企业并购还可以通过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来实现经济利益。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决定了其在市场中的定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扩大市场份额,降低市场竞争的强度,提高定价能力,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利益。

此外,通过并购还可以获得市场反垄断管制的优惠待遇,如减少政府的监管限制和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等。

最后,企业并购还有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在并购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面临管理整合困难、文化差异和合并失败等问题。

此外,由于市场竞争的变化和政府政策的调整等,一些并购可能会带来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进行企业并购时,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利益。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并购相关理论,首先从企业并购的动机与目的入手,分析不同企业并购的动机及目标。

其次介绍了企业并购的分类理论,包括横向、纵向和集团内并购等。

接着探讨了企业并购的价值评估理论,通过财务指标和市场因素评估并购的价值。

然后讨论了企业并购的整合理论,包括文化整合、人员整合等方面。

最后探讨了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了并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

结论部分对企业并购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对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的系统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购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为企业并购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机、目的、分类、价值评估、整合、风险管理、理论、总结1. 引言1.1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概述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的研究涉及到企业并购的动机与目的、分类理论、价值评估理论、整合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并掌握这些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并购活动的实施,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和效益。

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为企业的并购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通过深入研究企业并购相关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并购的机会,规避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将为企业并购活动的实施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支持。

2. 正文2.1 企业并购的动机与目的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来实现扩张、成长或战略转型的行为。

企业进行并购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实现市场扩张: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扩大市场规模,增强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

2. 实现产业整合:通过并购可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3. 提升竞争力: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取对手的核心技术、品牌、客户资源等优势,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

4. 实现成本节约: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运营成本,提升企业效益。

《企业并购研究的理论基础》4500字

《企业并购研究的理论基础》4500字

企业并购研究的理论基础目录企业并购研究的理论基础 (1)1.1并购概念 (1)1.2并购估值概念及常用估值方式 (1)1.2.1并购中估值概念 (1)1.2.2并购中常用的估值方法 (2)1.3并购相关理论 (4)1.1.1纵向并购动因理论 (4)1.1.2协同效应理论 (5)1.1并购概念并购是一般指发生企业之间的一系列兼并或与收购的行为。

兼并这一行为一般指发生在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的合并,合并之间,在结束了相关的所有活动后,目标企业在兼并之前所拥有的相关权利与义务,最终会由指定的存续公司或者新设立的公司接替,同时也会取消其原本拥有的法人地位。

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购买标的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控制来获得标的企业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是标的企业的控制权。

在实际的交易活动中,企业间的这两种行为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在具体的研究与工作中无法以一个标准进行严格的区分,因此难以厘清两者的界限,为了在法律层面上进行更好的规范,能够以统一的标准衡量,因此统称为企业并购。

1.2并购估值概念及常用估值方式1.2.1并购中估值概念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多数情况下会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

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资产基础法是一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方式,从重新构建企业资产的角度上来定义企业现有净资产的市场价值,反映的是企业历史和现在的资产情况,但没有充分考虑未来的、动态的无形资产等,因此不能科学预测、准确评估企业的未来价值,局限性较为突出。

现如今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收益法,通过对被评估企业的现存资产进行风险评估来预测它未来产生收益的能力,把未来产生收益的现值作为标的企业的评估价值,因此如果采用收益法,需要充分考虑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众多因素,行业背景、政府政策等一系列活动都可能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不确定性,影响收益法的评估值。

使用收益法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资产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也需要考虑企业的管理水平,行业背景等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2)MBO(Management Buy—outs), • 又称管理层收购——目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大举
借债或与外界金融机构合作,收购他们所在公司 的并购。本质上也是杠杆并购的一种。
– 目标企业的特点:
• 具有稳定连续的现金流量。 • 拥有人员稳定、责任感强的管理者。 • 被并购前的资产负债率较低。 • 拥有易于出售的非核心资产。 • 一般而言,以技术为基础的知识、智力密集型企业,进行杠杆
(1)杠杆收购
– 其实质在于举债收购,即通过信贷融通资本, 运用财务杠杆加大负债比例,以较少的股本投 入,对企业进行收购、重组,并以所收购、重 组的企业未来的利润和现金流偿还负债。
– 杠杆收购的融资结构为:优先债券60%,居次 债券(包括次级债券、可转换债券和优先股股 票)30%, 自有资金10%。
➢收购(控股合并)
➢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 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 权。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兼并与收购的的异同
➢相似之处: ➢(1)基本动因相似: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扩大
经营规模;拓宽企业经营范围。 ➢(2)都以企业产权为交易对象。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 区别:
(1)现金购买被并购方全部资产. (2)以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股权。
• 股份交易式并购
(1)以股权换股权。 (2)以股权换资产。 – 企业采用股权支付方式进行并购出资决策时应
考虑的主要因素。
⑴并购方的股权结构 ⑵杠杆比率 ⑶每股收益的变 化 ⑷股价水平 ⑸股息收益率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 承担债务式并购
• 极端:世界上只有一家企业时,其管理效率最大。 • 差别效率理论进行更严格阐述就是效率理论中的

并购理论

并购理论
编辑本段现代并购理论
1、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不再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代理成本由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并购是为降低代理成本(法玛、詹森1983)。金融经济学解释并购失效的三大假说是:过度支付假说,主并方过度支付并购溢价,其获得的并购收益远远低于被并方的收益;过度自信假说(罗尔1986),主并方的管理层常常因自大而并购,任何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企业并购都是一种错误;自由现金流量说(詹森1986),并购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可降低代理成本,但适度的债权更能降低代理成本进而增加公司的价值。 2、战略发展和调整理论。与内部扩充相比,外部收购可使企业更快地适应环境变化(卢东斌称为“花钱买时间”),有效降低进入新产业和新市场的壁垒,并且风险相对较小。特别是基于产业或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所进行的战略性重组,如生产“万宝路”香烟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转向食品行业。企业处于所在产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其并购策略是不同的:处于导入期与成长期的新兴中小型企业,若有投资机会但缺少资金和管理能力,则可能会出卖给现金流充足的成熟产业中的大企业;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将试图通过横向并购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运用价格战来扩大市场份额;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为生存而进行业内并购以打垮竞争对手,还可能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向新兴产业拓展,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3、其他企业有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的获得又增强企业的实力,为新一轮并购打下基础。市场势力一般采用产业集中度进行判断,如产业中前4或前8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和(CR4或CR8)超过30%为高度集中,15-30%为中度集中,低于15%为低度集中。美国则采用赫芬达尔系数(市场占有率的平方之和)来表示产业集中度。该理论成为政府规制并购、反对垄断、促进竞争的依据。

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理论

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理论

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理论企业并购和重组是指通过收购、兼并或重组等手段来实现企业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以实现规模效应、提高竞争力、拓展市场和实现战略目标等。

一、企业并购的基本理论1. 规模经济理论:企业并购可以实现规模效应,通过吸收合并的企业的规模,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效率。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带来固定成本的分摊,使企业能够实现更高的产出和利润。

2. 产业链整合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即将原本分散的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和协调生产和供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3. 市场占有率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市场占有率理论认为,企业的市场份额越大,其在市场上的地位越稳固,能够抵抗竞争和压力,实现更高的利润。

4. 资源整合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将各个资源进行整合和协调,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5. 风险分散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企业风险的分散,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风险分散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可以将不同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散到不同的领域和业务中,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二、企业重组的基本理论1. 经营战略理论:企业重组可以使企业调整战略,实现战略目标。

通过重组,企业可以剥离不符合自身战略定位的部分,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目标的调整和优化。

2. 资本结构理论:企业重组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和稳健。

通过重组,可以实现资产负债表的优化,降低负债率,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

3. 经济增长理论:企业重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发展。

通过重组,企业可以整合和优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

4. 管理能力理论:企业重组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通过重组,可以实现管理能力的整合和提升,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理论与评估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理论与评估
在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双方在市场份额、用户规模等方面实现了快速扩 张。双方在业务上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合并后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进 一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此次合并的协同效应。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企业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和提升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企业并 购的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并购交易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并购后的整合和协同 效应的实现。因此,对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 从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评估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企业并购的影响及其协同效应 的评估方法。
三、实践分析:以美团和大众点 评合并为例
三、实践分析:以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为例
为了进一步理解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理论与评估方法,本次演示选取了美团 和大众点评合并这一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在2015年,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 这一合并被誉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合并案例之一”。
三、实践分析:以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为例
谢谢观看
2、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评估方 法和技术
2、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评估方法和技术
评估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方法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法、战略分析法和组织行为 法。财务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并购前后的财务数据,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从 而评估并购的经济效益。战略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并购前后的市场环境、行业 趋势和竞争对手情况,评估并购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影响。组织行为法则主要 是通过分析并购对员工士气、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并购对企业长期发展 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
4、财务业绩: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改善,如营业额、利润等关键财务 指标得到提升。
结果与讨论
然而,在文化协同方面,由于企业文化差异较大,并购后的文化融合需要一 定的时间。此外,部分企业在并购后出现了整合困难、协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 这也提醒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整合策略。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1)救援式并购
– “白衣骑士”式救援
——当目标公司发现被敌意并购时,管理层被 迫匆忙寻求救援者(并购方),以反击袭击者 的并购。
– 紧急资金援助
——目标公司出现财务或经营危机时,主动 寻求其他公司并购的行为。
第二节企业并购的动因和效应
一、并购的动因 1.获取规模经济优势 2.降低交易费用 3.多元化经营战略
(5)战略调整理论
– 企业并购是为了增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迅速进入新的投资领域、占领新的市场,获得 竞争优势。虽然企业也可以通过内部发展来获 得新的资源和新的市场,但并购显然能使企业 更快的实现这种调整
(6)市场价值低估理论
– 市场价值低估理论认为,兼并的动因在于股票市场价 格低于目标公司的真实价格。
二、并购效应
1.并购正效应的理论解释 (1)管理协同效应理论 (差别效率理论)
– 效率理论认为,购并和其他形式的资本经营活 动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通常包含了企业管理 业绩的提高或获得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即 “1+1>2” 的效应。
– 原因:并购双方的管理效率不同 – 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 并购方的管理资源剩余,且具有不可分散性 • 目标公司的低管理效率可以通过外部管理层的介入
➢ 敌意并购
➢ 敌意并购指并购公司在收购目标公司股权时虽然遭到 目标公司的抗拒,仍然强行收购,或者并购公司事先 并不与目标公司进行协商,而突然直接向目标公司股 东开出价格或收购要约的并购行为。
➢ 优点:(1)并购公司完全处于主动地位,不用被动权衡各 方利益;(2)并购行动节奏快、时间短,可有效控制并购 成本。
(2)MBO(Management Buy—outs),
• 又称管理层收购——目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大举 借债或与外界金融机构合作,收购他们所在公司 的并购。本质上也是杠杆并购的一种。

第2章 企业并购理论基础

第2章 企业并购理论基础

五、市场势力理论
4、取得市场份额效应:即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 、取得市场份额效应: 所占的份额,也就是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所占的份额,也就是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横向并购
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行业集中度;
纵向并购
主要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及用户(本企业的上 下游端)的控制来实现
五、市场势力理论
混合并购
二、效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公司并购活动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 理论认为, 在的增量,而且每对参与交易者都能够提高各自的效。 在的增量,而且每对参与交易者都能够提高各自的效。 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基本假设: 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基本假设:
一是公司并购活动的发生有利于改进管理层的经营管理业绩; 二是并购会导致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
3、财务协同效应理论 、
协同效应的另一个表现方面在于财务协同。如果两个企业 互补的现金流,则通过合并之后,新的企业可以获 具有互补的现金流 互补的现金流 得相对稳定的现金流,使经营过程平滑化,降低资金压力。
避税
很多国家的税法规定:企业的亏损可以递延到以后各个会计年度进 行冲销。在这种制度安排下,那些拥有巨额亏损的企业往往会成为 高盈利企业的并购目标。高盈利企业在以很低的价格并购了亏损企 业后,经过一定的债务重组,可以合理地避税,将更多的现金流保 留在企业内部。
实际上,茅台啤酒不仅仅输在产品的价格和品牌定位方面。一方面, 茅台啤酒的主要渠道为经销商供货,而厂家本身对终端控制的能力很 差,而且其生产企业只有遵义一家,仅仅能辐射周围市场,距离北京、 上海、深圳等高端市场较远,进而大量囤积的产品造成企业战线太长, 啤酒瓶回收困难,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因此很难在过渡依托物流的啤 酒行业立足。 从另一方面讲,茅台啤酒自面世后,基本依赖茅台的品牌溢价,而缺 乏茅台集团的进一步资金来源和资本输血,很少进行大众宣传,社会 知名度不高,也是造成其销量不明显的一个原因。 实际上,茅台啤酒的危机正是当前茅台集团品牌多元化战略的一个缩 影,也显示了茅台集团在多品牌、多产品运营上的不足与乏力。

企业并购概述(全文)

企业并购概述(全文)

企业并购概述(全文)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lsltion)的合称。

国际惯用的专业术语为“MergerandAcqulsition”,简称“M&A”。

兼并,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以股权集合、购买或统一合并合的方式组成一家公司,原公司的权利义务由存续公司或新设公司承担。

兼并有两种形式:吸收兼并和新设兼并。

吸收兼并是指两家公司合并,保留其中一家公司的法人地位,可概括为“A+B=A(B)”。

新设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合并,另外成立一家新公司(新法人实体),原有公司均失去其法人地位,可概括为“A+B=c”。

收购,是指一家公司用现金、债券或股票等方式,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该公司控制权的行为。

收购可进一步分为资产收购和股份收购。

股份收购又可按收购方所获得的股权比例分为控股收购和全面收购。

由于兼并和收购后,企业的产权和经营管理权最终都控制在一个法人手中,所以,我们通常把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统称为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经营活动,它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很多种类,其中最主要、最常用的划分方法是根据并购双方的行业关联性,将之分作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种。

横向并购指同一行业内竞争对手之间的并购;纵向并购指同行业上下游企业间的并购;混合并购则指不同行业间企业的并购。

一、企业并购理论企业并购理论是组织经济理论、企业理论以及公司战略和公司财务理论中的重要论题。

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蓬勃发展,企业并购理论也迅速繁荣起来。

在这一领域中,理论假说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本文对主流的并购理论所做的简要归纳如下图所示:二、并购的历史演进过程(一)世界的并购史企业并购发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到自由竞争阶段以及进而形成的垄断阶段这一过程中,企业间的并购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不断向前推进。

从19世纪末至今,西方国家经历的五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激烈竞争,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优化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

企业并购的理论动因分析

企业并购的理论动因分析

(3)交易费用包括:事前费用和事后费用
事前费用: • 寻找价格 • 协议的起草 • 谈判的费用 • 保障执行所需费用
事后费用 • 当交易偏离了“与契约转换曲线”相关联序列时所引起的错误应变费用;
• 当事人想退出某种契约所付出的费用; • 交易双方校正事后错误所引起的争吵费用; • 交易者发现事先确定的价格有误而需改变价格所付出的费用。 • 纠正发生需要诉诸某种规则的结构时,这种规制结构的建立和运转的费用 • 交易当事人求助于政府解决他们的冲突所花费的费用。 • 为了使承诺完全兑现而引起的约束费用。
2、企业简介 (1)戴姆勒-奔驰:
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总部设在பைடு நூலகம்国南部的斯图加特,拥有员 工30万人。该企业定位于中高车型,主要包括迈巴赫、奔驰系列的 高档车,企业主要的市场在欧洲。企业产量并不高,但按销售额计 算排在全球十大汽车生产厂商之内。1997年高档车、休闲车共计销 售71.5万辆,商用车销售41.7万辆,共计113.2万辆,销售收入689 亿美元,利润24亿美元,销售利润率为3.3%。
六、其他理论
1、市场势力理论 2、信息信号理论 3、避税考虑理论 4、竞争优势理论
第二节 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运营协同效应 交易费用效应 科技进步效应 企业发展动机
财务协同效应 组合协同效应 市场份额效应 管理层利益驱动
一、运营协同效应(Operating Synergy)
运营协同效应: 主要是指并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的变化及效率
按照熊彼特的定义,所谓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 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内。
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 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组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购并是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它公司控制权,以增加自身经济实力,实现自身经济目的的一种经济行为。

购并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有效途径。

公司购并可以分为横向购并、纵向购并以及混合购并三种类型。

横向购并是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类似产品、或生产技术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所进行的购并,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购并方式,其目的在于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纵向购并是在生产工艺或经销上有前后衔接关系的企业间的购并,如加工制造企业向前购并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生产企业,向后购并运输公司、销售公司等,其目的在于发挥综合协作优势;混合购并是产品和市场都没有任何联系的企业间的购并,它兼具横向购并与纵向购并的优点,而且更加灵活自如。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购并的根本目的是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

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入资产,获得重要的生产要素,如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等,购并扩大了企业规模,产生协同效应,体现规模效益; 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能力; ⑤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经营风险; ⑥适时进入新行业,降低投资成本,投资见效快;
企业若要在购并方面有所作为,则其第一要务,应结合自身业务情况尤其是经营战略来研究购并策略,因为它是投资成败的关键。

首先,从业务单纯的发展角度而言,企业有多元化和专业化之分,与之伴随的购并动机也就分为多元化目的与整合策略性目的两大类。

其次,从企业决策者的经营战略考虑,如何制定相应的购并策略?因为经营策略不同,购并作用也就不同。

在整体策略里,它是企业进行投资组合管理的有效工具;在事业部策略里,它是企业垂直或水平的资源配置而发挥资源使用效率;在功能性策略里,它又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及生产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中心式”多元化策略之购并可使企业规模快速成长。

例如,从事房地产开发、实业投资、进出口贸易和物流配套服务等多种经营的厦门建发,为进军黄金地带的房地产开发,于2003年9月不惜将增发募集来的7.8亿元全用于收购厦门国际会展新成投资建设有限公司95%的股份,此项收购短短三月内实现净利润0.49亿元。

进行“中心式”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在于决策者的自以为是,以为本身对要从事的新事业有相当地了解而贸然投入。

又如原以为新事业与本业有着相同的客户群体,后发现销售对象并不完全相同,而新事业又形成一定规模,形成骑虎难下局面。

“复合式”多元化的基本动机,是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并使企业利润处于稳定水平。

因此,对一家大型企业而言,多元化经营的着眼点就是
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的跨行业、部门经营,避免资金过于集中于某产业,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例如主营煤炭开采和销售的上海能源上市后,开始涉足其它行业,并用自有资金1.5亿元于2003年8月收购江苏大屯铝业公司75%的股份。

在此基础上,公司另拿出2.2亿元与大股东注册成立股本金为2.5亿元的铝箔公司,使之成为跨行业、地区多元化经营的股份制企业。

企业收购公司的动机,一般是基于整体策略上的需要,经由此而跨入新的具有发展前景、能给企业带来长期利益的行业;也可能基于目标公司价格便宜,计划收购后再出售而获得更大利益。

但大多数是为收购后与本企业资源“整合”,以取得综合效益,包括规模经济、必要的技术和产品线获得及市场规模的扩大。

例如定位于研发、生产和销售食品添加剂、玉米淀粉糖和饲料等系列产品的华冠科技(资讯行情论坛),于2003年下半年出资0.46亿元,进一步涉足上游行业而使自己在北京德农种业公司的股份达到75%.
虽然通过垂直整合达到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但是进行垂直整合时,事前务必经过审慎周密的规划,尤其不要为了挽救目前的危急事业而仓促行事,殊不知有时急流勇退比愈陷愈深好。

此外,对于那些初次进行垂直整合的收购对象,若系效益不佳的工厂或营销渠道,收购后的效果也可能不佳,对此应三思而行。

总之,在许多成功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购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购并策略的选择,必须因行业环境、因企业自身发展不同阶段等因素加以重点关注和灵活运用,使购并活动与整个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紧密相连,相得益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