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氰化钠是一种有毒的化合物,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
以下是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1. 储存:
- 将氰化钠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避免与酸、氧化剂等物质接触,防止产生有毒气体。
- 使用密封的容器进行储存,注意标记容器上的警示标志。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 在接触氰化钠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口罩。
- 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
3. 避免直接接触:
-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氰化钠的气体或粉末中,尤其是避免吸入或接触皮肤。
- 如发生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部位,或者用肥皂和水清洗。
4. 应急处置:
- 发生溢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戴上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 尽量避免吸入氰化钠的气体或粉末。
- 将泄漏物收集起来,并妥善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 如果泄漏物进入水体或下水道,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
5. 紧急救援:
- 如发生中毒或不适,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并带上氰化钠的相关资料,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氰化钠是一种高度有毒的化合物,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储存和使用,并防止其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
在应急情况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好自己和周围的人员。
氰化钠的防护措施及现场急救处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800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氰化钠的防护措施及现场急救处理(正式版)氰化钠的防护措施及现场急救处理(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氰化钠的性质及用途:理化性质:为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乙醚、苯,稳定。
危险特性:不燃。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氰化氢、氧化氮。
主要用途: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业。
二、氰化物中毒机理临床表现氰化物进入人体后迅速离解出氰基(CN-),氰离子在体内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Fe3+)结合,并阻碍其被细胞色素还原为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Fe2+),结果就失去了传递氧的功能,引起组织缺氧,导致组织内窒息。
诊断依据为:1、人在吸入高浓度气体或吞服致死剂量氰化钠时,即可停止呼吸,造成猝死。
2. 非猝死中毒患者,早期可出现乏力、头昏、头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心慌、意识障碍等表现,甚至并发呼吸衰竭而死亡。
氰化钠应急预案范文
氰化钠应急预案范文一、应急预案的目的和基本原则氰化钠是一种剧毒化学品,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和毒性,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来应对突发事件。
本应急预案的目的是在发生氰化钠泄漏、事故等突发情况时,确保人员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迅速有效地处理事故。
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如下:1.安全第一原则: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首要任务。
2.快速反应原则: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处置。
3.知情与协作原则:需要及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通报事故情况,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4.紧急救援与应对原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应急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和事故处理。
5.事后排查与整改原则:在处理完事故后,要及时组织事故排查并整改,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应急预案的组织和指挥机构1.应急指挥部:成员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2.应急指挥人员:应由专业培训过的人员担任,包括指挥长、副指挥长和各类协调员。
三、应急预案的预见性措施1.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确保其了解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和急救方法。
2.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危险源管理、事故预防和紧急救援等各项制度,提升应急处理的能力。
3.定期组织演练和应急预案培训: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四、应急预案的应急措施1.发现氰化钠泄漏或事故的紧急处理:-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立即停止泄漏源。
-隔离泄漏区域,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
-向应急指挥部汇报事故的情况,并启动应急预案。
2.人员的紧急疏散与安全撤离:-发出紧急撤离的信号。
-快速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并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将人员送至安全地点,进行伤员救护和应急处置。
3.周边环境的污染控制:-封锁泄漏区域,避免毒气向周边扩散。
-雨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的限制与控制。
-进行空气和水质监测,评估污染程度。
2023年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2023年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氰化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CN,是一种极具毒性的物质。
在2023年,氰化钠将继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冶金、化工、电子和制药等行业。
然而,由于其毒性和危险性,必须采取一系列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来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以下是针对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的细节说明。
1. 了解氰化钠的性质和危险性:在使用氰化钠之前,必须了解其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危险性。
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包括氰化钠的毒性、燃爆性以及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
2. 建立防护设施: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必须建立相应的防护设施。
这包括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化学护目镜、防护服、手套和呼吸器。
此外,工作区域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氰化钠蒸汽的排除。
3. 严格控制操作流程:在使用氰化钠时,必须严格控制操作流程。
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工作,避免产生氰化钠的蒸汽或粉尘。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小心操作、轻装搬运,并避免任何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的行为。
4.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是确保安全的关键。
必须定期检查防护设施的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此外,定期维护设备和维修设备故障,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建立应急预案:建立详细的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应急预案应包括逃生路线图、报警系统、急救设备和应急联系人等的安排。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应急培训,并知道如何在发生事故时采取适当的行动。
6. 储存和处理氰化钠:储存和处理氰化钠时,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氰化钠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并远离可燃物和氧化剂。
氰化钠的处理必须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法规。
7. 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
氰化钠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
废液应经过中和处理后,然后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处置。
固体废物应妥善包装,并送往授权的废弃物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8. 定期培训和演习:定期培训和演习对于保持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非常重要。
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编号:AQ-JS-03458(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Characteristics, safety measures and emergency disposal principles of sodium cyanide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特别警示剧毒固体,遇酸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理化特性白色或略带颜色的块状或结晶状颗粒,有微弱的苦杏仁味。
易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并缓慢反应生成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其溶液在空气存在下能溶解金和银。
微溶于乙醇。
分子量49.0,熔点563.7℃,沸点1496℃,相对密度(水=1)1.596,饱和蒸气压0.13kPa(817℃)。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不燃。
【活性反应】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氰化钠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解毒剂: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4-二甲基氨基苯酚。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范本(2篇)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范本1.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措施:1.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处理氰化钠时,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化学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鞋等。
这些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确保能够有效地隔离氰化钠。
1.2 提供适当的通风设备:在处理氰化钠的过程中,应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氰化钠的浓度和风险。
1.3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氰化钠是一种剧毒物质,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工具和仪器来处理氰化钠,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1.4 确保处理场所的清洁和整洁:在处理氰化钠时,应保持处理场所的清洁和整洁,及时清理溢出物和废弃物,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和危险。
1.5 储存和处理氰化钠的设施:氰化钠应储存在特定的容器中,确保密封性和稳定性。
处理废弃的氰化钠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2. 氰化钠的应急措施:2.1 氰化钠泄漏事故的紧急处理:一旦发生氰化钠泄漏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a) 立即撤离人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离开泄漏区域,进入安全地带。
b) 切断氰化钠供应源:关闭氰化钠的供应源,避免进一步泄漏。
c) 启动紧急通风设备:尽快启动通风设备,将泄漏区域中的有毒气体排出,减少人员暴露的风险。
d) 寻找专业人员的帮助:立即寻找专业人员的帮助,包括消防队、应急救援队等,以提供进一步的处置和指导。
2.2 事故后的处理措施:在成功处理氰化钠泄漏事故后,应采取以下措施:a) 清理和处理泄漏物:使用适当的器具和装备,将泄漏的氰化钠收集起来,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二次污染和危害。
b) 安全检查和故障排除:对泄漏事故的原因进行彻底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导致事故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c) 防范措施的改进:根据事故的经验教训,对安全防护和应急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特别警示剧毒固体,遇酸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理化特性白色或略带颜色的块状或结晶状颗粒,有微弱的苦杏仁味。
易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并缓慢反应生成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其溶液在空气存在下能溶解金和银。
微溶于乙醇。
分子量49.0,熔点563.7℃,沸点1496℃,相对密度1.596,饱和蒸气压0.13kPa(817℃)。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不燃。
【活性反应】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氰化钠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解毒剂: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4-二甲基氨基苯酚。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连衣式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操作安全】避免直接接触氰化钠,操作人员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吸入含氢氰酸的气体,必要时应戴上防毒面具。
配备便携式氰化氢气体检测仪。
生产车间、化验室和采样等各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得带任何未愈的伤口上岗,并且必须有2人以上时方可开展工作。
氰化钠运转设备的外漏部分或危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应设置防护罩、安全护栏挡板,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氰化钠的防护措施及现场急救处理
氰化钠的防护措施及现场急救处理氰化钠是一种强酸性盐基化合物,常用于电镀、金属抛光、制药等工业领域。
它具有强烈的毒性,吸入或摄入过量都会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
因此,在使用氰化钠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并了解相关的急救处理方法。
氰化钠的防护措施在使用氰化钠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以下防护措施:1. 穿戴防护服装和手套在操作氰化钠时,必须穿戴防护服装和手套。
防护服装应选择耐酸碱、耐磨损、防静电的特种材料,并带有鞋套和帽子,避免皮肤接触氰化钠。
手套应选择耐酸碱、不透气的橡胶手套,并注意更换。
2. 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氰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因此操作区域应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并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3. 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接触氰化钠不应和其他化学品混合使用,以免产生化学反应和危险。
同时,也应避免与水、酸、碱等化学品接触,以免产生化学反应。
4. 设立标志和警告牌在操作区域内,应设立标志和警告牌,告知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有关氰化钠的危险性,以便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5. 储存安全储存氰化钠时,应放置在防火、防爆、防漏的地方,远离可燃物品和酸碱物品。
同时,储存区域应设立标志和警告牌,严格控制出入口。
氰化钠中毒的现场急救处理一旦发生氰化钠中毒,应立即设置现场急救处理步骤:1. 立即停止暴露在发现中毒症状后,立即停止接触氰化钠,将受害者带离污染源,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 进行眼睛和皮肤清洗如有氰化钠接触眼睛和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15分钟以上,将污染物冲洗干净。
3. 采用适当的急救方法采用适当的急救方法对中毒者进行处理,包括:•呼吸急救:如有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应采用人工呼吸或其他呼吸支持措施。
•心脏支持:如有心跳骤停或心律失常,应采用心脏支持措施,如电击复苏等。
•静脉注射:如有中毒症状,应采用针头注射方法,按照医生指示逐步注射解毒剂。
4. 就医治疗在完成急救后,应尽快将中毒者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氰化钠安全措施
氰化钠安全措施氰化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及实验室中的化学物质,但由于其剧毒性质,正确的使用和储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氰化钠的安全措施,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一、了解氰化钠的性质在使用氰化钠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性质和剧毒性质。
氰化钠是无色结晶,常温下易吸湿,具有刺激性气味。
该化合物对人体和环境具有高度的毒性,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和生命危险。
二、个人防护措施1.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在处理氰化钠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和防护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免受氰化钠的伤害。
2.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尽量避免氰化钠直接接触皮肤,特别是对于已有伤口或抓痕的人来说。
如果发生皮肤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部位,并寻求医疗帮助。
3. 避免吸入氰化钠气体:必须确保在处理氰化钠的过程中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避免氰化物蒸汽被吸入呼吸系统。
如果发生吸入,应立即离开污染区域,并呼叫急救人员。
4. 防止误食:氰化钠应严格保存在专用储存容器中,以防止儿童或未经训练的人意外误食。
如果误食发生,应立即搜集相关信息,并尽快就医。
三、实验室安全措施1. 储存氰化钠:氰化钠应储存在密闭、标有警示标志的容器中,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储存区域应远离酸、腐蚀性物质和易燃物。
2. 高风险区域警示:对于实验室中密度较高的氰化钠溶液,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确保只有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应许可证的人员能够进入高风险区域。
3. 正确的溶液制备:在制备氰化钠的溶液时,需要注意实验室操作指南并遵循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
避免氰化钠溶液的溅出、飞溅和喷洒。
4. 废物处理:处理氰化钠的废物时,必须遵循严格的环境保护规定,并正确地将其分类和处置。
四、紧急情况处理1. 毒物泄漏:在氰化钠泄漏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实验室主管、安全人员和有关部门。
泄漏区域应立即进行隔离,并按照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程序进行清理。
2. 中毒事件:如果发生氰化钠中毒事件,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提供详细信息。
氰化钠理化性质危险有害特性及应急防护措施
LD50:6.4mg/kg(大鼠经口)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储运条件:容器必须密封,宜专仓专储,并保持干燥。远离火种热源。切忌与酸类混储混运。应与碱类氨化合物等分开存放。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相对密度(空气=1):
燃烧热(KJ/mol):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危险性
燃烧性:不燃
燃烧分解产物:氰化氢,氧化氮
闪点(℃):
聚合危害:
爆炸下限(%):
稳定性:稳定
爆炸上限(%):
最大爆炸压力(MPa):
引燃温度(℃):
禁忌物:酸类,强氧化剂,水
危险特性:不燃。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范文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范文一、氰化钠的性质和用途氰化钠(NaCN)为白色晶体,有苦杏味。
具有强电离性和高度的腐蚀性,溶于水和醇,易溶于乙醚和氯仿。
氰化钠主要用于金属的镀膜、有机合成、控制剂和杀虫剂等。
由于其危险性较大,因此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和应急措施。
二、氰化钠的危害性1.剧毒:氰化钠进入人体后,会与铁离子结合,阻止细胞内氧的供应,造成组织缺氧,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很大的毒性。
2.易燃:氰化钠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氮气,两者均具有易燃性,容易引起爆炸。
三、氰化钠的安全防护措施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接触氰化钠时,必须穿戴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面具,以阻止氰化钠进入人体。
2.提供良好的通风设施:在使用氰化钠的地方,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以防止有毒气体的积聚。
3.避免吸入或接触氰化钠:氰化钠在使用或储存中,应尽量避免吸入氰化钠的粉尘或接触氰化钠的溶液。
4.设立警示标志和警示牌:在存放氰化钠的地方,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牌,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四、氰化钠的应急措施1.紧急撤离:一旦发生氰化钠泄露或事故,应立即紧急撤离事故现场,远离氰化钠污染区域,确保自身的安全。
2.报警和求助:在撤离事故现场后,应立即报警和求助,通知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前来处理。
3.紧急处理泄露源:如果能够安全地进行处理,应戴好个人防护装备,迅速采取措施将泄露源止住,以减少氰化钠的进一步泄漏。
4.扩散源:对于已经扩散到空气中的氰化钠,应尽量阻止空气进入泄漏区域,避免有毒气体的进一步扩散。
5.急救措施:如果染毒人员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进行急救。
对于呼吸停止的患者,应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治措施。
五、氰化钠的储存注意事项1.储存方法:氰化钠应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与易燃物和有机物保持一定距离。
2.包装材料:应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储存氰化钠,防止其泄露和飞溅。
氰化钠安全知识及急救措施
做好药 为中国
五、现场的应急灭火
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 但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氰化 氢气体。在贮存及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火灾,可用水、 黄砂、干粉灭火器扑救其它物品,切忌冲入氰化钠火灾现场 中, 以防止毒水流淌,造成大量中毒。
氰化钠安全知识及 应急处置
第一部分 氰化钠安全知识
做好药 为中国
一、氰化钠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白色或灰色的块状或粉末状结晶,有微 弱的苦杏仁气味。易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PH>7) 并缓慢反应生成剧毒的氰化氢气体。遇酸会产生剧毒、 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 熔点(℃):563.7 ★ 沸点(℃):1496 ★ 相对密度(水=1):1.60 ★ 禁忌物:酸类、强氧化剂(亚硝酸钠)、水。
做好药 为中国
二、防范措施
1、加强通风
经常检查通风装置是否完好,是否处于开启状态,检查 风速表流量是否符合要求,关闭门窗检查压差表是否完好, 保证作业现场有效通风。
2、有毒气体浓度检测
经常检查HCN在线检测系统处于完好状态,杜绝擅自停 用或人为破坏。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和维修。
做好药 为中国
二、防范措施
做好药 为中国
二、危险特性
注意: 1、氰化钠与亚硝酸钠剧烈反应产生有毒氮氧化合 物气体,反应热加速易燃的氰化氢的挥发,存在 爆炸危险。因此使用时避免亚硝酸钠与氰化钠同 时加入,要间隔足够的时间。
2、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挥发出微量氰 化氢气体。因此,每次使用完毕后请务必将装有 氰化钠的所料袋口扎紧,将桶盖盖严,避免氰化 氢挥发造成人员中毒。
返回
做好药 为中国
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氰化钠,别名为氰钠,分子式为NaCN,是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的固体,有强烈的臭味,是一种危险的有机物。
氰化钠可导致一系列有害影响,如中毒、呼吸困难、心跳不稳等。
本文将探讨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特性物理特性•外观: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或固体•气味:有臭味•密度:1.60 g/cm³•熔点:563 °C•沸点:1496 °C化学特性•氰化钠是一种有机金属盐,具有很强的毒性。
•氰化钠可以被水解,生成氰化氢,并释放出大量热量。
•氰化钠是一种良好的氧化剂,它能与许多物质反应,甚至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爆炸。
安全措施防范措施•氰化钠是一种危险的有机物,操作前需慎重考虑。
•工作场所和设备应该保持干燥,避免受潮和水分。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系统化培训,熟悉氰化钠的特性和危险性,掌握正确操作方法。
•在操作时需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面罩等。
应急措施•在氰化钠泄漏时,应立即停止所有点火源,并保持远离现场,防止喷溅。
•所有可能受到氰酸盐影响的人员必须尽快撤离现场并接受医疗保健。
•可能受到氰化物污染的设备和物品应尽快清理。
•协调有关的政府机构和专家组织执行氰化钠泄漏的应急处置和风险评估,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应急处置原则吞咽氰化钠时应急处置原则•立即将受害者带离现场,争取救治时间。
•如受害者不再呼吸或心跳停止,应按CPR操作流程进行抢救,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氰化钠溅入眼中应急处理原则•受害者应立即前往洗眼器或自来水龙头处,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彻底清洗眼睛,每分钟冲洗至少15分钟。
•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氰化钠皮肤接触应急处理原则•受害者应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低浓度硫代硫酸钠溶液或5%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受污染的部位,然后彻底清洗。
•立即送往医院进行五一进一步治疗。
结论氰化钠是一种危险的有机物,操作前需慎重考虑。
毒害品(氰化钠)事故的应急处置
毒害品(氰化钠)事故的应急处置氰化钠属毒害感染性类危险化学品,其特性表现为:①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越易被人、畜吸收;②呈固体状时的颗粒度越小,容易飞扬,越易引起中毒;③呈液体状时的沸点越低,挥发性越强,空气中的浓度越大,越易从呼吸道进人人体引起中毒;④绝大多数有机毒害品不仅有毒,而且有易燃、易爆、易腐蚀的危险性;⑤是无机毒害品一般本身不燃,但其中的氰化物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等。
一、氰化钠事故的特点氰化钠有以固体形式储于密封袋和金属桶内,也有以溶液形式用储罐、槽车进行储运。
氰化钠事故的特点为:(一)极易造成人员中毒氰化钠具有剧毒危害,能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进入人体,对呼吸酶有强烈抑制作用。
中毒初期症状表现为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头痛和头晕,然后出现焦虑、木僵、昏迷、窒息,进而出现阵发性抽搐、抽筋和大小便失禁,最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骤降和死亡。
(二)严重污染环境氰化钠及其与水作用产生的氰化氢对大气、水域及土壤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环境生物尤其是水生物会造成严重危害。
(三)引发燃烧爆炸氰化钠自身不燃烧,但遇潮湿空气或与酸类接触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其爆炸极限为5.6%-40%。
与氯酸盐、硝酸盐等接触会剧烈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二、氰化钠事故的处置(一)报警遇到氰化钠事故时应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详细地址、泄漏物质的载体、有无人员伤亡等情况,并立即报警。
(二)个人防护进入事故现场的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穿着全封闭式防化服或抗腐蚀性的防化学喷溅服以及无钉鞋。
对深人事故现场内部实施侦检、关阀堵漏等任务的救援人员更应加强全身性的安全防护。
(三)侦察检测协助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检测,掌握泄漏扩散区域,周围有无着火源,附近水系分布及流向;利用仪器检测事故现场氰化氢气体浓度,明确扩散范围;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等气象数据。
(四)设立警戒根据询情和侦检情况,确定警戒范围,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出入。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氰化钠是一种具有高毒性和易燃性的化学物质,因此在使用和处理氰化钠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1. 个人防护:
- 在使用氰化钠时,必须佩戴化学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和防护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如有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 避免吸入氰化钠颗粒或气体,使用带有好气密性的防护面具。
2. 实验室安全:
- 在实验室中使用氰化钠时,应该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安放在防火柜中,确保通风良好的实验室环境。
- 确保在有资质的实验室、设备和合适的溶液、试剂条件下使用氰化钠。
3. 存储和处理:
- 氰化钠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易燃物和氧化剂。
- 在处理氰化钠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确保避免损坏氰化钠容器和产生氰化钠颗粒。
4. 应急措施:
- 如果发生氰化钠泄露,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并采取隔离和清除操作。
- 在泄露事故中应迅速撤离人员,阻止进入泄漏地点,并尽可能防止泄漏物散布到环境中。
- 在氰化钠泄露事故发生时,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将泄露物收集起来,并妥善处置。
请注意,以上措施仅供参考,具体的安全防护和应急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
在使用和处理氰化钠之前,请确保具备相关知识和培训,并请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氰化钠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氰化钠氰化钠是一种有毒的危险化学品,其误操作或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针对氰化钠的应急处置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氰化钠的典型危险,以及应急处置措施。
氰化钠的典型危险:1.毒性:氰化钠对人体有较强的毒性,吸入氰化钠的气体或接触其溶液可以引起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2.易燃:氰化钠是易燃物,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并且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
3.腐蚀性:氰化钠是一种强腐蚀剂,可以对皮肤和眼睛造成灼伤。
氰化钠的应急处置措施:1.保护自己:在处理氰化钠的事故时,首先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和呼吸器等。
2.遏制泄漏:将泄漏源隔离,并采取措施以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水源和排水系统。
尽量采用泄漏应急处理工具和材料进行泄漏物处理,并将其放入密闭容器中妥善保管。
3.现场处理:在现场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尽可能从远离泄漏源的方向处理泄漏物。
如果泄漏物涉及火灾,必须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火源。
4.个人防护:在处理泄漏物时,必须佩戴化学防护服、酸碱喷淋设备、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
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不吸入泄漏物、气溶胶和蒸气。
5.清理和处置:对泄漏物进行严格的清理和处置。
如果泄漏物是固体,应使用铁锹或铲子等工具,将其铲入合适的容器中。
如果泄漏物是液体,应使用河砂、纸张或吸附剂等材料吸收,并将其收集在密闭容器中。
6.废弃物处置:将清理后的废弃物储存在安全的地方,并交由专门的废弃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置。
总结起来,氰化钠是一种高毒、易燃、腐蚀性强的危险化学品。
在处理氰化钠的应急事故时,应该优先考虑自身的安全,采取措施遏制泄漏,建立现场通风系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泄漏物的清理和处置。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确保安全和卫生。
同时,在进行氰化钠的处置过程中,也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处置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氰化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氰化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特别警示剧毒固体,遇酸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理化特性白色或略带颜色的块状或结晶状颗粒,有微弱的苦杏仁味。
易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并缓慢反应生成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其溶液在空气存在下能溶解金和银。
微溶于乙醇。
分子量49.0,熔点563.7℃,沸点1496℃,相对密度(水=1)1.596,饱和蒸气压0.13kPa(817℃)。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不燃。
【活性反应】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氰化钠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解毒剂: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4-二甲基氨基苯酚。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连衣式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避免直接接触氰化钠,操作人员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吸入含氢氰酸的气体,必要时应戴上防毒面具。
(2)配备便携式氰化氢气体检测仪。
(3)生产车间、化验室和采样等各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得带任何未愈的伤口上岗,并且必须有2人以上时方可开展工作。
(4)氰化钠运转设备的外漏部分或危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应设置防护罩、安全护栏挡板,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别名,山萘钠、山萘、山埃钠。
主要用途: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淬火、电镀及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安全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加强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或事故通风,防治氰化钠遇酸或与酸接触;
呼吸系统防护——佩戴防毒口罩或供氧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面罩或防毒面具;
身体防护——穿防护服;
手防护——穿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
有关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应急措施:
急救措施——对吸入中毒者,急救要迅速,使患者立即脱离污染区,脱去受污染衣着,在通风处安卧、保暖。
如果呼吸停止,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切不可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同时迅速送医院抢救,要及早进行输氧、休息和保暖。
眼睛受刺激或皮肤接触,须用大量水冲洗。
如系误服,更须速送医院催吐洗胃。
泄漏处置——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置标志,防止扩散。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移至大量水中处理。
如大量泄漏,应覆盖,减少飞散,收集回收无害化处理。
泄漏在河流中应立即围堤筑坝防止污染扩散。
处理一般采用碱性氯化法,加碱使水处于碱性,再加过量次氯酸钠、液氯或漂白粉处理。
消防方法——灭火:干粉、砂土。
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器,
如二氧化碳。
环境监测方法:快速方法——催化快速法。
国标方法——硝酸银滴定法、氰离子选择电极法、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
氰化钠应急处置方案
氰化钠应急处置方案一、背景介绍氰化钠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它具有极强的毒性,可以通过吞咽、吸入或皮肤接触等途径对人体造成危害。
一旦出现氰化钠泄漏或意外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应急预案1. 抢救人员和设备在氰化钠泄漏或事故发生时,必须迅速组织抢救人员和设备。
首先要做的是报警和通知有关部门,并紧急召集专业人员和装备到现场进行处置。
如何穿戴防护装备、如何使用紧急救援设备和急救药品,必须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演练,确保抢救过程从容有序,不至于造成更大的伤害。
2. 紧急疏散和隔离一旦发现氰化钠泄漏或意外事故,要立即启动紧急疏散和隔离措施。
疏散范围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确定,一般建议疏散至少达到500米。
同时要切断氰化钠向外扩散的通道,封锁现场,设置安全隔离带。
3. 进一步处理除了必要的抢救和疏散措施以外,还应进一步处理氰化钠泄漏和事故的后果。
这包括清除污染物、测定和监测污染物浓度、分析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确认污染程度等。
同时,要制定进一步的处理方案,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三、防范措施预防氰化钠意外事故的最好方法是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避免氰化钠的泄漏和毒性危害。
以下是几项常规措施:1.严格控制氰化钠的库存和使用,尽量缩小库存量和使用范围,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加强设备维修和管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尽量避免出现泄漏和故障。
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检查设备的密封性和排气系统,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
4.建立完善的应急体系和危险源信息系统,以便及时掌握危险情况和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
四、结论氰化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巨大危害。
针对氰化钠的应急处置方案是必要的,不仅可以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还可以减少损失和后果。
同时,我们还应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减少氰化钠泄漏和事故的发生。
氰化钠的防护措施及现场急救处理
氰化钠的防护措施及现场急救处理一、氰化钠的性质及用途:理化性质:为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乙醚、苯,稳定。
危险特性:不燃。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氰化氢、氧化氮。
主要用途: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业。
二、氰化物中毒机理临床表现氰化物进入人体后迅速离解出氰基(CN-),氰离子在体内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Fe3+)结合,并阻碍其被细胞色素还原为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Fe2+),结果就失去了传递氧的功能,引起组织缺氧,导致组织内窒息。
诊断依据为:1、人在吸入高浓度气体或吞服致死剂量氰化钠时,即可停止呼吸,造成猝死。
2. 非猝死中毒患者,早期可出现乏力、头昏、头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心慌、意识障碍等表现,甚至并发呼吸衰竭而死亡。
3. 严重中毒非瞬间死亡者,其临床表现可分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和麻痹期,但由于病情进展快,各期往往不易区分。
(1)根据密切接触史和相应的临床表现,呼出气或呕吐物有杏仁气味,皮肤粘膜及静脉血呈鲜红色,可诊断为氰化钠中毒。
(2)由于发病急, 不要等待化验检查才作诊断, 以免耽误抢救。
轻度中毒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流泪、流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口中有苦杏仁味等。
重度中毒除轻度中毒症状逐渐加重外,由于缺氧加重,引起气急、胸部紧迫感、心律不齐、烦躁不安、抽搐、意识障碍,昏迷、血压下降,呼吸变浅,变慢以致完全停止。
口服或吸入大量高浓度氢氰酸可立即致呼吸、心跳骤停。
三、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防毒口罩或供氧式防毒面具;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特别警示剧毒固体,遇酸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理化特性白色或略带颜色的块状或结晶状颗粒,有微弱的苦杏仁味。
易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并缓慢反应生成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其溶液在空气存在下能溶解金和银。
微溶于乙醇。
分子量49.0,熔点563.7℃,沸点1496℃,相对密度(水=1)1.596,饱和蒸气压0.13kPa(817℃)。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不燃。
【活性反应】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健康危害】
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氰化钠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口服50~100mg 即可引起猝死。
解毒剂: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4-二甲基氨基苯酚。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连衣式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避免直接接触氰化钠,操作人员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吸入含氢氰酸的气体,必要时应戴上防毒面具。
(2)配备便携式氰化氢气体检测仪。
(3)生产车间、化验室和采样等各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得带任何未愈的伤口上岗,并且必须有2人以上时方可开展工作。
(4)氰化钠运转设备的外漏部分或危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应设置防护罩、安全护栏挡板,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5)工作场所配备洗眼器、喷淋装置。
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应配备急救药品和相应滤毒器材、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防尘器材、防溅面罩、防护眼镜和耐碱的胶皮手套等防护用品。
(6)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
包装密封。
(2)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单独存放,不能混储。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和容器损坏,储存区域应备有合适的材料、容器收集散落、泄漏物。
氰化钠溶液应贮存于专用储罐。
氰化钠溶液储罐应采用耐碱性材质,设有夹套,夏日能进行冷却,保持氰化钠溶液储罐在25℃以下,防止其聚合。
氰化钠溶液储存区设置围堰,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配备倒装罐或储液池。
(3)定期检查氰化钠溶液的储罐、槽车、阀门和泵等,防止滴漏。
(4)应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工业氰化钠溶液应用专用槽车运输,容器须用盖密封。
工业固体氰化钠应用厢式车辆运输。
包装应符合《固体氰化物包装》(GB19268—2003),每桶(袋)净含量25kg、40kg、50kg、70kg、380kg、1000kg。
(3)公路运输时必须有氰化钠采购证、准运证,押运人员的押运证,槽(罐)车准用证,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和防护器材。
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因转载、休息、事故等需要暂时停放时,要选择安全的场所。
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在装好氰化钠行车前,要认真检查货物捆绑是否扎实,阀门是否滴漏,行车途中要经常停车检查货物是否松绑、雨淋等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输送氰化钠溶液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
液体氰化钠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设,必要时亦可近地面敷设,但不宜埋地敷设。
输送管道需安装扫线装置,宜采用半固定吹扫接头,在输送完毕后应用惰性气体将液体反吹回储罐,排液口应设废液回收装置。
氰化钠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但周围起火时应切断气源。
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容器爆破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防爆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根据周围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可用干粉、砂土。
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泄漏应急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减少飞散、避免雨淋。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固体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25m。
如果为大量泄漏,则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在水体中泄漏时:组织民众远离水源污染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