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王戎列传》阅读附答案
《王衍传晋书列传》阅读附答案解析及译文
《王衍传晋书列传》阅读附答案解析及译文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
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
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
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泰始八年,诏举奇才可以安边者,衍初好论从横之术,故尚书卢钦举为辽东太守。
不就,于是口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而已。
父卒于北平,送故甚厚,为亲识之所借贷,因以舍之。
数年之间,家资罄尽,出就洛城西田园而居焉。
后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
出补元城令,终日清谈,而县务亦理。
入为中庶子、黄门侍郎。
衍既有盛才关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
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
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
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
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俊秀有令望,希心玄远,未尝语利。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而不能禁。
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
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
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却阿堵物!”其措意如此。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
及东海王越薨,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
勒甚悦之,与语移日。
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
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使人夜排墙填杀之。
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时年五十六。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B.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C.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D.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弥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造仆射羊祜造:拜访B.使人夜排墙填杀之排:排列C.总角尝造山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王戎阅读答案
篇一:王戎阅读答案《晋书王戎列传》阅读答案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核心提示: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谓浑曰:“浚冲清赏,非卿伦也。
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
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
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乃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
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
”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
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晋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晋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晋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
少有才干。
皇甫商州里年少,少恃豪族,以含门寒微,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
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擢含为别驾,荐之公府。
司徒迁含领始平中正。
秦王柬薨,舍依台杖,葬讫除丧。
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
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
中丞傅成上表理台,言含忠公清正,才经世务,其行合制。
帝不从,含遂被贬。
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以资人。
”秀以为东武阳令。
河间王颗袁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
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囧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
初,梁州刺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
含谏禺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教与相见。
”商知而恨之。
后含被征为翊军棱尉。
时商参齐王囧军事,而夏侯夷兄在囧府,称夷立义,被河间王颙枉害。
含乃心不自安。
囧右司马赵骧又与含有隙,囧将阅武,含惧骧因兵讨之,乃单马出奔于颙,说颙曰:“成都王颖至亲,有大功,甚得众心。
齐王囧越亲而专执成权,朝廷侧目。
今檄长沙王义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固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
”颙从之,遂袁请讨囧,拜含为都督,统张方等率诸军以向洛阳。
而长沙王义诛囧,舍等旋师。
初,含之本谋欲并去乂、囧,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
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
颙表舍为河南尹。
时皇甫商复被乂任遇,含疾商滋甚。
商说乂曰:“河间之奏,皆李舍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
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
”乂乃杀含。
(节选自《晋书》列传三十)【注】西晋“八王之乱”,八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yì)东海王司马越。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B.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C.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D.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迁”“征”都与官职升降有关,“擢”是提拔,“迁”是贬官,“征”是征召做官。
2023王戒识李文言文阅读答案
2023王戒识李文言文阅读答案王戒识李文言文阅读答案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
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⑥走⑦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⑧。
【注】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诸:众多,一些,这些。
③游:玩耍。
④子:果实。
⑤折枝:压弯了树枝。
⑥竞:争着。
⑦走:跑。
⑧信然:的确是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1)尝与诸小儿游(曾经)(2)唯戎不动(只,只有)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树长在路旁并且长满了果实,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3.从选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4分)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三思后行,能根据观察推理判断,少走弯路。
(意思对即可) 说明文阅读方法一、明确说明对象及主要内容:事物(说明对象)或事理(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二、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从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中心句及关键词、三、理清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A、总—分;B、总—分—总;C、分—总)四、说明文开头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五、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模式:方法+效果+特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带着问题读文章读文章分两边读,第一遍先看一下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思考,然后快速读文章,进一步了解这篇文章到底是讲什么的,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诗歌鉴赏】晋书王戎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晋书?王戎传原文及翻译晋书?王戎传原文王戎,字?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谓浑曰:“?冲清赏,非卿伦也。
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
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
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
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
”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
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晋书?王戎传翻译王戎,字?冲,是琅邪临沂人。
他的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
王戎小时候聪明,有悟性,神采奕奕,非常清秀。
他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注视着他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25《王戎不取道旁李》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阅读理解题(含答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阅读题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对牛弹琴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
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解释】①为:给。
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
③伏:趴着。
④故:从前。
⑤耳:耳朵听。
⑥鸣:鸣叫声,作名词。
⑦掉:摇摆。
⑧奋:竖直。
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1)“伏食如故”中“如”的意思是( )。
A.比得上,及B.像C.依照,顺从D.表示举例(2)“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对这句话的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A.牛并不是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悦它的耳罢了。
B.不是牛不要听,是因为牛是动物,不懂得音乐。
C.不是牛不要听,是它的耳朵聋了。
D.并不是牛不想听,是因为琴声太难听。
(3)短文中给牛弹琴的是( )。
A.公孙仪B.僧佑C.公明仪D.弘明(4)公明仪用琴模仿什么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A.小雨哗哗的声音。
B.高山流水的声音。
C.古雅的清角调琴曲。
D.蚊子、牛蝇的叫声,孤独的小牛犊叫唤的声音。
(5)这则寓言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王戎观虎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zhàn)然不动,了无恐色。
(选自《世说新语》)【解释】①纵:任凭。
②承间:趁机。
③辟易颠仆:惊慌闪躲,摔倒伏地。
④湛然:冷静沉着的样子。
(1)对“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虎趁机攀上栏杆大吼,声音震动大地B.老虎趁机攀上栏杆大吼,其中的一只声音震动大地C.中间的那只老虎攀上栏杆大吼,声音震动大地D.老虎中途攀上栏杆大吼,声音震动大地(2)当“虎承间攀栏而吼”时,其他百姓的反应是“ ”;王戎的反应是“ ”。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晋书 王戎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王戎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1)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裴頠,戎之婿也,頠诛,戎坐免官。
齐王冏起义,孙秀录戎于城内,赵王伦子欲取戎为军司。
博士王繇曰:“濬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乃止。
惠帝反宫,以戎为尚书令。
既而河间王颙遣使就说成都王颖,将诛齐王冏。
檄书至,冏谓戎曰:“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卿其善为我筹之。
”戎曰:“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辟以来,未始有也。
然论功报尝,不及有劳,朝野失望,人怀贰志。
今二王带甲百万,其锋不可当。
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
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
”冏谋臣葛旟怒曰:“汉魏以来,王公就第,宁有得保妻子乎!议者可斩。
”于是百官震悚,戎伪药发堕厕,得不及祸。
戎以晋室方乱,慕蘧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蹇谔(2)之节。
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
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而委事僚采。
间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见者不知其三公也。
故吏多至大官,道路相遇辄避之。
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
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
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
女适裴頠,贷钱数万,久而未还。
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
从子将婚,戎遗其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
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
以此获讥于世。
其后从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戎复诣邺,随帝还洛阳。
车驾之西迁也,戎出奔于郏。
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未尝有惧容。
时召亲宾,欢娱永日。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谥曰元。
2020高考语文 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8(含答案)
高2020届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8(含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
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
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
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
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
”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
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注]①虓(xiāo),怒吼。
文言文阅读
选校网高考频道专业大全历年分数线上万张大学图片大学视频院校库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
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
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
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
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
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注]①虓(xiāo),怒吼。
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晋书王戎列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晋书王戎列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文言文,有着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白话文难以替代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晋书•王戎列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晋书•王戎列传》文言文阅读原文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
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
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
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乃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
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
”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
王戎七岁阅读理解
王戎七岁阅读理解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②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亦往看。
虎承间③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注释】①王戎: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②折枝:压断枝条。
③承间:趁机。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树在旁而多子羊肠小B.百姓观之稍即逝C.王戎往看有朋自远方来,不乐乎D.无惧色一走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 D2.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①从他从路边李子的多少而判断李子甜不甜,可见他幼年就能观察、推理,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说明他早慧(聪慧);②从面对老虎,别人惊慌逃避,他却一点惧色都没有,可见他有胆量。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却唯独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围观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魏明帝在宣武场上弄断老虎的爪牙,让百姓们来看。
王戎也前往观看。
老虎趁机爬在笼杆上吼叫,它的吼声使大地也在颤抖,观看的人没有不害怕躲避的,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脸上没有恐惧的样子。
2019年王衍传晋书列传阅读答案翻译-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王衍传晋书列传阅读答案翻译王衍传晋书列传阅读答案翻译《晋书·列传第十三》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
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
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
女为愍怀太子妃,太子为贾后所诬,衍惧祸,自表离婚。
贾后既废,有司奏衍,曰:“太子被诬得罪,衍不能守死善道,即求离婚。
得太子手书,隐蔽不出。
志在苟免,无忠蹇之操。
宜加显责,以厉臣节。
可禁锢终身。
”从之。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
说东海王越曰:“中国已乱,当赖方伯,宜得文武兼资以任之。
”乃以弟澄为荆州,族弟敦为青州。
因谓澄、敦曰:“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
”识者鄙之。
越之讨苟晞也,衍以太尉为太傅军司。
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
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
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
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
勒甚悦之,与语移日。
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尊号。
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使左右扶出。
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
”使人夜排墙填杀之。
衍将死,顾而言曰:“ 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文言文阅读《晋书王珣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2020 -四川成都二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王殉,字元琳。
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温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
王掾当作黑头公[注]。
皆难得之才也。
”珂转主簿。
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珂焉。
文武数万人,珂悉识其而。
从温讨袁真,封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
殉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
太傅谢安既与珂绝婚,由是二族遂成仇衅。
时希安意乃出殉为豫章太守,殉不之官。
除散骑常侍,不拜。
安卒后,珂迁侍中,孝武深杖之。
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
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
时帝雅好典籍,珂与王恭、郁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
及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而与殉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殉尚书令。
殉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殉所草。
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
王恭赴谒帝陵,欲杀国宝,珂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
” 恭乃止。
四年,以疾解职。
岁余,卒,时年五十二。
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
殉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也。
虽逼嫌谤,才用不能尽:然君子在朝,弘益自多。
时事艰难,英埼岖九折,风霜备经。
初,珂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薨,便出京师,诣族弟献之,曰:''吾欲哭谢公。
”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
”于是直前哭之甚恸。
法护,殉小字也。
(选自《晋书•王殉传》有删改)[注]黑头公:头发还是黑的,便已位列三公的人。
指一个人年少有为。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荤/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B.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C.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发/于京滎/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D.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发/于京榮/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B [“今便先事而发”意为“现在就事先发起进攻”,句意完整,而“必大失朝野之望”则对应上句,表示这种做法带来的结果,故应在“而发”后断开,可排除A、D两项;“于京荤”作“窃发”的状语,“窃发于京榮”意为"私自发兵到京城”,句意完整,应在“窃发” 断开,排除C项。
晋书王戎传文言文翻译
王戎,字浚冲,太原晋阳人也。
少而聪慧,才识过人。
年十二,便知世事。
及长,博学多才,善谈议,为时所推。
魏黄初中,举秀才,除郎中。
迁黄门侍郎,参议朝政。
性简静,不喜交游,独好读《老子》、《庄子》。
每游宴,必尽欢而返。
其为人也,淡泊明志,不逐俗流。
戎初仕,有美名,朝野咸称之。
后因直言敢谏,屡被贬谪。
然戎不以挫折为意,每遇困境,辄能自勉,终以贤良著称。
魏齐王曹芳时,迁司徒,封安阳亭侯。
晋武帝泰始初,进封为公。
戎以年老,辞官归隐,不复出仕。
戎在朝,以清正著称,政事不苛,百姓安之。
性刚毅,不能屈己从人。
尝因事与同僚有隙,遂至绝交。
然戎不以私怨害公,终能以德报怨,使同僚感服。
戎虽居显位,而饮食节俭,布衣蔬食,不以富贵骄人。
尝有客至,其子王衍曰:“此客,公之故人,宜厚待之。
”戎曰:“吾平生食不过一肉,何得重此客?”其子不从,竟以布衣待之。
宾客感其德,莫不敬仰。
戎居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尝有敕令,责戎治盗。
戎曰:“盗乃民之疾,当以德化之。
”乃下令,犯盗者,皆赦免,令其自新。
盗者闻之,皆感泣,相率归正。
戎之治盗,盖以此也。
戎性宽厚,与人无争。
尝有邻人种李树,其树甚盛,戎因取其实。
邻人以为盗,讼之官。
官以戎为有德,不听其讼。
邻人乃叹曰:“王公之德,固不可量也。
”戎闻之,笑曰:“吾性嗜李,故取之。
若他人之树,吾岂敢取?”戎在晋,历仕四朝,位至司徒,封公。
其德行高尚,惠及百姓。
然戎不以功名自傲,常以谦卑自守。
及老,犹手不释卷,日诵《老子》。
晋武帝问戎曰:“卿年耆,何不乐事?”戎对曰:“臣闻:‘知足者常乐’。
臣以薄德,常自谦退,不敢贪荣。
”武帝深嘉之。
王戎卒,年七十四。
临终,遗命薄葬,不树碑。
其子遵命,葬于郊野。
戎之德行,为世所传,后世称之曰:“王公之德,如松柏之茂,不凋不枯。
”翻译:王戎,字浚冲,是太原晋阳人。
他从小聪慧,才华过人。
十二岁时,便懂得世事。
长大后,博学多才,善于辩论,受到时代的推崇。
魏国黄初年间,被举荐为秀才,担任郎中。
【高中古诗词阅读】《晋书王戎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高中古诗词阅读】《晋书?王戎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王戎,字?冲,琅邪临沂人也。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裴?,戎之婿也,?诛,戎坐免官。
齐王?起义,孙秀录戎于城内,赵王伦子欲取戎为军司。
博士王繇曰:“?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乃止。
惠帝反宫,以戎为尚书令。
既而河间王?遣使就说成都王颖,将诛齐王?。
檄书至,?谓戎曰:“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卿其善为我筹之。
”戎曰:“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辟以来,未始有也。
然论功报尝,不及有劳,朝野失望,人怀贰志。
今二王带甲百万,其锋不可当。
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
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
”?谋臣葛?怒曰:“汉魏以来,王公就第,宁有得保妻子乎!议者可斩。
”于是百官震悚,戎伪药发堕厕,得不及祸。
戎以晋室方乱,慕蘧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蹇谔②之节。
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
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而委事僚采。
间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见者不知其三公也。
故吏多至大官,道路相遇辄避之。
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
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
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
女适裴?,贷钱数万,久而未还。
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
从子将婚,戎遗其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
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
以此获讥于世。
其后从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戎复诣邺,随帝还洛阳。
车驾之西迁也,戎出奔于郏。
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未尝有惧容。
时召亲宾,欢娱永日。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谥曰元。
王戎评李阅读答案_王戎观李阅读答案
《王戎评李阅读答案_王戎观李阅读答案》摘要: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③〔诸〕众多,一些,这些,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⑨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原文】。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一些,这些④〔游〕玩耍。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的确是这样。
⑨ 〔唯〕只有。
⑩ 〔信〕果真。
【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人们)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⑨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启示: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王戎不取道旁李》阅读答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阅读答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戎不取道旁李》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诸儿竞走取之()
⑵人问之()
⑶取之,信然()
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作用。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3、翻译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A、信服
B、征服
C、服从
参考答案:
1、⑴代词,代指李子
⑵代词,代指王戎
⑶代词,代指李子
2、B
3、生长在大路边的李树却有这么多果子,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
4、A。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
1.写出画线的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看到道的一边有一棵李子树,伙伴们都过去折枝取李子。
(2)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是那样。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上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
不能盲目的跟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书?王戎列传》阅读附答案《晋书?王戎列传》阅读附答案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
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
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
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乃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
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
”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
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列传》) 注①虓(xiāo):怒吼。
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奇:认为……奇异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适:往,到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减:不如,比不上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坐:犯罪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戎尝与阮籍饮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以母忧去职不赂者以赂者丧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A.①②⑥ B.①③⑤C.②⑤⑥ D.③④⑤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
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译文:(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译文:(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译文:1.文言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质是依据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它的含义。
它是山东卷历年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根据考试说明,应注意三点:一是考查范围为“常见文言实词”,包括考纲所列的120个常见实词及初高中课本中出现的实词。
二是考查重点为“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在具体的文言语境中的含义(一般可以结合上下文推测出来),而不是在词典中的解释。
三是考查层级为“理解”,是指不考查名词术语,而是侧重于考查通过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从命题实践看,命题有三个特点:(1)所考实词越来越贴近120个常见实词,越来越贴近教材。
(2)一词多义是考查的重中之重。
因此,掌握实词的多个意义和根据语境去选择恰当的义项仍然是考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另外,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将不可忽视。
(3)题型稳定。
一是在选择题中单独设题考查,多为“四选一”,经常设置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二是在主观题(即翻译题)中重点考查。
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等,其数量虽不及实词多,但它们大多“身兼数职”,一词多义,多性,表多种关系、多种语气,其使用频率之高、用法之灵活、语法功能之强,都远胜过实词,因此,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我们理解文意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山东卷一直单独设题,作为必考点每年都考。
从命题看,山东卷考文言虚词有以下特点:(1)考试范围明确:只考18个常用虚词,绝不超纲。
(2)考试重点突出:在18个虚词中重点考查核心、高频虚词,如“而”“以”“之”“其”,重现率高。
(3)意义和用法皆考。
所谓“意义”,就是虚词的义项;“用法”,是指它属什么词性及其在句中的功能。
(4)题型稳定:①单选题;②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③与课本关联度高,设题是在一组题目中对一个虚词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辨析,一句是选文当中的,一句是课文中的;④一次考四个虚词。
3.筛选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主要是筛选与题干相关的语句。
此考点的核心是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
作为山东卷的必考点,它的命题同全国其他省市试题一样:内容、格式较为固定。
(1)内容:①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②表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③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④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2)题型:采用客观选择题,考查考生对某一方面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的能力;从阅读材料中选出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每组为一项,要求选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选项。
4.分析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与难点,地位仅次于文言翻译,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准确而全面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考查题型为选择题。
对应原文顺序,依次设置四个选项,要求选出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
选项的表述往往是以意译为主,只说出原文相关层次或段落的大意。
这类题通常在人物传记的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上设陷,其错误项设陷点通常为时空错位(如2010年高考卷)、无中生有(如2009年高考卷),又因为多为文意意译的表述,也有在关键性文言词语翻译理解上和文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上设陷(如2008年高考卷)。
值得注意的是错误点很细小,需要细心和一定的做题技巧。
5.文言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是文言文阅读最重要的考点,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容。
山东卷在这方面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1)选句为三句,句子不长,大都为叙事性语句。
(2)考点全面而突出。
全面: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重要虚词及特殊句式均有所涉及。
突出:突出对关键实词和特殊句式的考查。
(3)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
所谓直译,就是直接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去,译出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在难以直译的时候,才酌情采取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4)与教材有一定的关联度,注重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
16.D [D.“坐”表被动,被判罪。
]17.D [A.而且,表并列/并且,表递进;B.介词,跟/连词,和;C.助词,的/主谓之间;D.因为。
]18.B [②表现其镇定,④表现其廉洁,⑥做事认真。
]19.C [C.“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不当,“容貌憔悴”主要是因母去世哀伤所致。
]20.(1)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2)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
(3)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解析(1)句中“异”是意动用法;(2)句中“过”是路过;(3)句中“虽”是虽然,“为……所”表被动。
《晋书?王戎列传》阅读附答案译文王戎,字濬冲,是琅琊临沂人。
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
王戎幼时聪明过人,神采清朗。
看太阳而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崖下的电光。
”王戎六、七岁的时候,在宣武场看杂技表演,猛兽在牢笼中怒吼,吼声震动天地。
众人都逃走,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态自若。
魏明帝在楼阁上看见以后认为王戎很奇异。
又曾经和一群小孩在路边嬉戏,看见李树上有很多果实,同辈的人都争着奔向那棵树,只有王戎自己不前往。
有的人询问其中的原因,王戎说:“树长在路边却结了很多果实,一定是苦涩的李子。
”摘取果实后的确这样。
阮籍和王浑是朋友。
王戎十五岁时,随父亲王浑在郎舍。
王戎比阮籍小二十岁,阮籍却和王戎交往。
阮籍常常到王浑处,停一会儿就离开,去看王戎,很久才出来。
阮籍对王浑说:“王戎清逸可赏,不是你这类人能比的。
和你一起谈话,不如和王戎一起谈论。
”等王浑在凉州去世,以前官吏赠给王戎治丧的财物达几百万。
王戎推辞不接受,因为这名声远扬。
王戎曾经和阮籍喝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没有给刘昶倒酒,刘昶也不怨恨。
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阮籍说:“对(酒量)比公荣大的人,不可以不和他喝酒;对酒量不如公荣的人,也不敢不和他一起喝酒;只有对公荣,可以不跟他喝酒。
”王戎常常和阮籍到竹林游玩,王戎曾经来晚。
阮籍说:“庸俗的家伙又来败坏人的心情。
”王戎笑着说:“你们这类人的心情难道也容易败坏吗?”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
王戎说:“道家有句话说‘有功而不依靠’,不是成功难,而是保成功难。
”等钟会失败,商议的人认为他深懂古人的话。
被征召做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在筒中装了五十匹绢贿赂王戎,被司隶检举,王戎因为知道而没有接受,所以没有被定罪。
但是议论的人认为王戎有过错。
皇帝对朝臣说:“王戎的行为,难道是怀有私心不当而得吗,这正是他不想做奇异的事情罢了!”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王戎在职虽然没有特殊的才能,但是各种事情做得很有成绩。
后来升迁光禄勋、吏部尚书,因为母亲去世离职。
生性很孝顺,不被礼制约束,喝酒吃肉,有时看别人下棋,但是面貌憔悴,拄杖才能起身。
当时和峤的父亲也去世,他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悲伤的程度比不上王戎,皇帝对刘毅说:“和峤哀伤过度,让人担忧。
”刘毅说:“和峤居丧时虽然睡在草垫上,吃粥,这是用生进孝。
至于王戎,是用死进孝,您应当先担忧他。
”王戎以前有吐痰的病,居丧期间更加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