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展示图片。
明确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文学常识: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
八、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以虚喻实
写作特点
多用对仗
九、教学反思:
教学中,学生仅仅是从文字上进行朗读,感悟。其实,“桂林”是一个游览胜地。山水之美是它其中的一个特色,桂林还有许多美的地方,等待我们去了解,去探索。对《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把一堂语文课上成了一节旅游课,让学生从中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短语和句子多用对仗,形成了全诗节奏均称而音调铿镪的音乐美。如开头四句,“云中的神”和“雾中的仙”相对,“神姿仙态”是一个巧妙的复沓,“情一样深”和“梦一样美”相对,“如情似梦”又是一个巧妙的复沓。这两节诗合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对偶诗节。这就造成了全诗回环往复,余音索绕的音乐效果。
三)积累迁移:思考以下问题:
六、小结:
这首诗以浓墨重彩描绘了桂林山水美景,抒发了诗人爱自然、爱生活的高尚情怀,也寄托着诗人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既是对桂林山水的颂歌,更是唱给祖国的深情恋歌。
七、作业布置:
AB《伴你学》中的自主学习1、2、3
B阅读探究1
八、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是对桂林山水和城市特点的概括。
五、检测:1、AB《伴你学》[阅读探究]2、B拓展提高1—4
六、小结:
诗人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深情赞美伟大的祖国和英雄的人民,让人们仿佛拖过眼前的桂林山水看到另一幅更为壮阔的图景:全国人民正在运用彩笔,挥汗如雨,到处创造更新更美的“桂林山水”。
七、作业布置:
AB《伴你学》中的自主学习1、2、3
B阅读探究1
课题
桂林山水歌
课型
个案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时间
9.1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陶冶爱美情趣。
以下为识记内容。
《桂林山水歌》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力作。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大型歌剧《白毛女》,代表作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桂林山水歌》。
《桂林山水歌》采用了信天游的民歌形式,两行一节,每节押一个韵,多用对仗,句式匀称。
3、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利于本文本节课的学习
感受诗歌的特点
2、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明确。
二)思考研讨: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这个问题让学生寓于听、读、析、说中去加以体会,教师只是稍加提示。)
1.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以神姿仙态,如情如梦来表明桂林山水的美妙。它没有如实的描写山水,这种以虚喻实的写法,着眼点是激发人们想象桂林山水之美。读者不是通过作者的具体描绘去欣赏桂林山水之美,而是按照诗人的点示去想象它的美,并且想得多么美就多么美。虚写的结果,反而能获得最具体的效果,更使人感到桂林山水的美妙动人。
第二部分:从“招手相问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联系个人感受以抒发对桂林山水的挚情。
第三部分:从“七星岩去赴神仙会”至最后,概括了桂林山水从历史到现实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九、教学反思:
贺敬之热情洋溢的《桂林山水歌》,请想朗读的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朗读,和老师一起朗读,抒发积蓄在心头的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课堂上,绝大多数同学站起来和我一起读了这首诗,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课堂气氛十分浓烈。然后,我请学生试着吟一首小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了图片的观赏,课文的描绘,《桂林山水歌》的燃情,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赞叹便自然地喷发了出来。
2.研讨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对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可鼓励学生结合以往经验,研讨交流。
教学工具:班班通课时安排:
2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桂林的山水不了解,因而对于体会诗人描绘景物的想象力和抓住景物特征抒发感情的写法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迷蒙云雾,桂林的绿树红花……优美如画,山水如歌,让我们共同欣赏,一起聆听……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提示: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材分析:既是一幅优美秀丽、移人感心的风景画,也是一曲意格高雅、清真意切的祖国颂。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背诵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没和意境美。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体会诗歌优美、深情的语言,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可作背诵要求,从而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材分析:既是一幅优美秀丽、移人感心的风景画,也是一曲意格高雅、清真意切的祖国颂。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背诵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没和意境美。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体会诗歌优美、深情的语言,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可作背诵要求,从而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
由山水引起学生学习、朗读的兴趣
整体感知系统掌握本文内容
课题
桂林山水歌
课型
个案
课时
第2课时
时间
9.1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陶冶爱美情趣。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
2.研讨探究法:对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可鼓励学生结合以往经验,研讨交流。
教学工具:班班通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1、介绍本文的作者。
2、上节学习了《桂林山水歌》,你认为桂林山水美在哪里?
2、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桂林山水之美,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继续领略桂林山水的魅力。
明确: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是对桂林山水和城市特点的概括。
第二部分:从“招手相问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联系个人感受以抒发对桂林山水的挚情。
第三部分:从“七星岩去赴神仙会”至最后,概括了桂林山水从历史到现实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四、再读巩固理解。
五、检测:梳理诗歌结构,概括内容。
2、朗读理解,思考探究:
(1)学生自主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各抒已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评价。)
提示: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山水相依,自然和谐;山环水绕,令人陶醉,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小组朗读、小组表现好的同学每人一段,进行朗读比赛。
(2)梳理诗歌结构:(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师给予指正评价。)
三、新授:
一)探究赏析: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用心品读“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请看穿山明镜里”这五节,思考下面问题:
1)本段共写了六处桂林山水的自然景点,他们是、、
、、、。
2)“云罩江山几万年?”这一句慨叹。
3)作者借用还珠洞的神话,是为了书写对的憧憬。
4)第一句中两个“画”字的含义分别是:,。两个“歌”字的含义分别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