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返乡创业典型孵化案例

返乡创业典型孵化案例

返乡创业典型孵化案例返乡创业典型孵化案例:1. 张磊:从城市到乡村的种植创业张磊是一名城市白领,在城市工作多年后,他决定回到家乡开始创业。

他选择了乡村种植业,通过租赁土地和引进现代农业技术,他成功种植了优质蔬菜和水果,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向市场。

2. 李华:农产品加工创业李华回到家乡后,发现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与品牌化水平较低,于是他决定开设一家农产品加工厂。

他引进了先进的加工设备,并与当地农民合作,将农产品加工成高品质的食品,并通过网络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3. 王明:乡村民宿创业王明回到家乡后,看到周围乡村风景优美,决定开设一家民宿。

他购买了一栋老房子并进行装修,打造出了具有乡村特色的民宿。

通过精心设计的服务和推广,他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到自己的民宿,实现了返乡创业的成功。

4. 张娟:农业科技创业张娟是一名农业科技专家,她回到家乡后,看到当地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决定开展农业科技创业。

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植物保护产品,并通过技术咨询和销售,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5. 李明:乡村旅游创业李明回到家乡后,发现当地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于是他决定开设一家乡村旅游公司。

他通过整合资源,设计了各种旅游线路和活动,并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和推广,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到家乡旅游,推动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

6. 王强:农村电商创业王强回到家乡后,看到农村电商发展迅猛,他决定开设一家农村电商平台。

他通过与农民合作,将当地优质农产品上线销售,并通过物流配送服务,将产品送到全国各地。

他的创业成功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7. 张宇:农业旅游创业张宇回到家乡后,看到农业旅游的发展前景广阔,他决定开设一家农业旅游农庄。

他通过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农庄,提供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实现了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的有机结合。

8. 李娜:乡村手工艺品创业李娜回到家乡后,发现当地手工艺品制作技艺独特,但市场开发不足,于是她决定开设一家乡村手工艺品店。

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

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

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该文章讲述了一位乡村好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成功创业并带动乡亲们共同发展的事迹。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篇1引言在当今社会,创业已经成为很多人实现自身价值和贡献社会的重要途径。

而在广大农村地区,也有很多青年人勇于创新,敢于尝试,通过创业带动乡亲们共同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位乡村好青年的创业事迹,以期激励更多人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正文这位乡村好青年名叫李明,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山村。

他从小就很勤奋,喜欢读书,但因家庭贫困而无法继续深造。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一开始,李明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只是觉得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得去做点什么。

他看到村里的农产品很多,但销路不畅,于是决定利用互联网帮助乡亲们销售农产品。

于是,他开始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如何建立电商平台,如何进行产品包装和推广。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学习后,他成功地建立了一个电商平台,帮助乡亲们销售农产品。

然而,李明并不满足于此。

他觉得,要想真正改变乡亲们的生活,必须得有更具有可持续性的项目。

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

经过多次考察和调研,他发现了一个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地方。

于是,他开始着手建设一个旅游度假村。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成功地吸引了一些投资者,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如今,李明的旅游度假村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篇2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在祖国的广袤农村大地上,有这样一位胸怀梦想、勇攀高峰的优秀青年,他名叫李明。

李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积极向上。

高中毕业后,他毅然决定返回家乡,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明回到家乡后,发现当地的农业生产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微薄。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是指那些之前外出务工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返乡后创业的成功案例。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
1. 陈先生是广东省的一个农民工,他之前在广州打工多年。

返乡后,他租下了一块农田,种植果树,并逐渐发展成了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水果种植基地。

他通过利用自己在城市打工期间积累的资金与经验,成功地将农田种植业务发展成一个有盈利的企业,带领周边的农民在果树种植上也提供了就业机会。

2. 李女士是山东省的一个农民工,她之前在北京打工多年。

返乡后,她开设了一家家庭农场,专门种植蔬菜和水果。

她通过利用自己在城市打工期间学到的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市场经验,成功地实现了农产品的高产和高质量,并利用电商平台和自家门店等多渠道销售。

这样不仅提高了她个人的收入,也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新鲜健康的农产品。

3. 王先生是河北省的一个农民工,他之前在上海打工多年。

返乡后,他开设了一家农民合作社,致力于发展当地的土特产品——核桃。

通过与当地农户合作种植,他成功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开发了一系列的核桃产品,如核桃油、核桃酒等。

他利用自己在城市打工期间积累的人脉和市场资源,非常成功地将核桃产品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资源支持。

这些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都展示了他们在城市打工时通过积累
资金、学习技术和市场经验等方面的成果,成功地将这些优势应用到农业领域,并实现了个人的创业梦想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这些成功案例不仅给其他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大学生农村创业案例

大学生农村创业案例

大学生农村创业案例关于大学生农村创业案例有哪些呢?当今世界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经济核心的高科技产业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由于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促成了满足其特征需要的一种新的投融资机制——创业投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案例,欢迎阅读与借鉴!大学生农村创业案例篇一:人大硕士创办有机农业园的乡村创业故事跳下皮卡车,皮肤黝黑、胡子拉碴的邹子龙,俨然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肥硕的牛仔裤挽着裤脚,破旧的运动鞋布满了泥土。

邹子龙扯了扯裤腿说,“这身着装方便随时下田干活”。

这位人大的硕士,北大和人大的双学士,7年前放弃了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一头扎进了珠海偏僻的乡村创业,开荒种菜,创办有机农业园,如今是300亩地的农场主,常年为上千个家庭餐桌提供有机菜。

开荒种菜收获了爱情从珠海市区驱车到高栏港平沙镇绿手指有机农业园,要1个多小时,这是邹子龙在珠海开辟的第三处有机农场。

201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和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双学位的邹子龙,还没毕业就游说了两个大学同学作为合伙人来到珠海开荒种地,其中一位叫陈羿好,这位重庆姑娘在人大是学艺术的,读书时是出了名的登山运动员,在一次登山过程中与邹子龙相识并成为好友。

2007年,邹子龙以韶关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人大,他在高考志愿上仅填报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虽然在校期间获得了北大经济学的第二学位,但毕业时除了农业,他别的工作都未曾认真考虑过。

离毕业还有几个月,邹子龙班上的同学大多选择到金融单位和国企上班,而已经被保送读研的邹子龙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现代农业梦。

陈羿好毕业前原本被一家电视台录用,同样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在邹子龙的游说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邹子龙一道离开北京来到珠海;另一个被邹子龙游说来的是大学的好兄弟冯永久。

他们三人在珠海三灶承包了一个山头开荒种地,用从家中借来的积蓄,创办有机农业园。

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力量案例

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力量案例

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力量案例一、“桃”气满满的小李书记。

在咱们一个山清水秀但曾经有点穷的小村子里,有个年轻的小李书记。

他刚到村子的时候,村民们都觉得这年轻娃能有啥本事。

这村子里有种桃的传统,可桃子的销量一直不咋地。

小李书记呢,他脑袋一转,就开始玩起了新花样。

他自己先在网上学习那些电商直播的知识,学了个半吊子就开始对着手机给村里的桃子做直播。

刚开始的时候,那画面简直不忍直视,说话还磕磕巴巴的。

但他不气馁啊,每天晚上对着镜子练习,还拉着村里的几个小年轻一起研究怎么把桃子拍得更好看。

后来啊,他在直播里给网友们讲村子里的桃树是怎么被老爷爷精心照料的,讲桃子在晨露下的模样有多可爱,就像在讲一个充满爱的故事。

慢慢地,网友们被他吸引了,订单就像雪花一样飘来。

他还搞了个“桃子采摘体验游”,吸引了周边城市的人来村里。

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收入也是噌噌往上涨。

以前那些小瞧他的村民,现在都竖起大拇指说:“这小李书记,真是‘桃’气满满,有一套!”二、返乡创业的养蜂达人小王。

小王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找了份工作,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可是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老家那漫山遍野的野花。

有一次回老家,他看到山上的野花虽然美,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突然就想起来小时候看到过的那些小蜜蜂。

他一拍脑袋,决定回家养蜂。

这消息一传开,家里人都觉得他疯了,放着城里的好日子回来和蜜蜂打交道。

小王可不管这些,他从最基础的养蜂知识学起,买了一堆书,还跑到其他养蜂专业村去取经。

刚开始养蜂的时候,那可状况百出。

被蜜蜂蛰是家常便饭,有一次还因为操作不当,差点把一群蜜蜂给弄丢了。

但小王就是有股子韧劲,他不断调整自己的养殖方法。

他把自己养的蜂蜜拿到市场上去卖,可是一开始根本没人理。

这时候他的年轻脑袋又发挥作用了。

他设计了一些很可爱的小包装,上面印着小蜜蜂和村里的美景,还把蜂蜜的功效写得清清楚楚。

然后他又利用社交媒体,拍一些小视频,比如蜂蜜是怎么从蜂巢里取出来的,小蜜蜂采蜜的可爱模样。

就业帮扶典型案例

就业帮扶典型案例

就业帮扶典型案例
近年来,就业帮扶成为了政府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帮助贫困家庭提高技能、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让他们脱贫致富。

以下是几个就业帮扶典型案例:
1. 村民刘某家庭贫困,无法自给自足。

通过政府的帮助,她参加了一些培训班,学习了一些技能,如缝纫、织布等。

现在,刘某开了一间小店,能够自食其力。

2. 张某是一名失业青年,他参加了政府提供的一些就业培训课程,学习了一些技能,如电脑维修、家政服务等。

最终,他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再为生计发愁。

3. 小王家庭贫困,无法供其子女上学。

通过政府的帮助,小王的孩子得到了一些资助,终于能够上学了。

现在,小王的孩子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以上典型案例只是众多就业帮扶的成功案例之一。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继续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 1 -。

就业创业素材案列

就业创业素材案列

就业创业素材案列《就业创业素材案例》素材一《从摆摊开始的小老板》我有个朋友叫小李,这人可有点生意头脑。

大学刚毕业那会,找工作四处碰壁。

有一天,他去逛夜市,发现好多人围在小吃摊前。

他灵机一动,心想这摆摊好像挺赚钱啊。

于是,小李决定自己也摆个摊,卖创意手机壳。

他可没盲目开始,先是花了一周的时间去各个批发市场考察。

他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手机壳,眼睛都放光了。

但是他很理智,不仅对比价格,还注重手机壳的质量和款式独特性。

他发现有几款带有手工绘制图案的手机壳很特别,但是进价有点高。

不过他咬咬牙还是进了一批货。

刚开始摆摊的时候,他特别害羞,都不敢大声吆喝。

结果一晚上就卖出去几个。

他可不甘心,第二天就跟旁边卖烤串的大哥学,大哥那吆喝声那叫一个响亮。

小李调整自己的状态,开始热情地向路人介绍他的手机壳。

什么这是独家款式啦,质量超好啦之类的。

而且他还准备了一些小赠品,比如可爱的小贴纸。

这一下生意就慢慢好了起来。

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来到他的摊前。

小女孩一眼就看中了一个带有小兔子图案的手机壳。

她妈妈觉得有点贵不太想买,小李赶紧说:“姐,这个手机壳质量真的特别好,而且你看这小兔子图案多可爱,小女孩用多合适,而且我再送两张小贴纸给小妹妹。

”小女孩可怜巴巴地看着妈妈,她妈妈终于被打动买下了手机壳。

就这么慢慢积攒,小李的生意越做越好,后来还开了自己的小店面,从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小青年变成了小老板呢。

素材二《职场逆袭的小张》小张刚进入一家公司的时候,就像个小透明。

他干的是行政工作,每天就是打印文件、整理资料那些琐碎事。

公司氛围有点沉闷,大家都有点按部就班。

但是小张这人爱琢磨。

有一次公司要举办一场大型活动,负责的同事忙得晕头转向。

小张看在眼里,主动去帮忙。

他早上比大家都早到公司,开始核对活动流程单上的每一项内容。

他发现原本安排的场地照明有点暗,就跑去联系电工师傅增加灯光设备。

活动当天设备出了点小意外,音响突然没声了,大家都慌了。

小张不慌不忙,他记得仓库还有一套备用音响。

农民工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分析

农民工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分析

农民工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人口流失的加剧,农民工创新创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农民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农民工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探讨他们的经验和成功之道,为更多的农民工提供启示和借鉴。

案例一:李明的农业科技创新李明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他在外打工多年后决定回乡创业。

他意识到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他开始研究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学习和实践,他成功应用了一种新的农业技术,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

他还利用互联网平台,将自己的产品直接销售给城市消费者,打破了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限制。

如今,他的农业科技公司已经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周边农民的增收。

案例二:王志的创业平台王志是一位农民工,他在外打工期间对创业有了浓厚的兴趣。

他意识到农民工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和技术的匮乏,于是他创建了一家创业平台,为农民工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培训。

通过与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他成功引导了大量的农民工创业者,帮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他的平台成为了农民工创新创业的孵化器,为更多的农民工提供了机会。

案例三:张强的农产品品牌张强是一位农民工,他回乡创业后选择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他通过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创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他注重产品质量和包装设计,使其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他还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拓展,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如今,他的农产品品牌已经成为国内知名品牌,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工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新是农民工创业成功的关键。

他们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模式和理念,打破传统的束缚,实现了产品和服务的升级。

其次,市场导向是农民工创业的重要指导原则。

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精心设计产品和服务,使其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

农民工就业创新模式的案例分享

农民工就业创新模式的案例分享

农民工就业创新模式的案例分享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传统的农民工就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新的创新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分享一些农民工就业创新模式的案例,以期能够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案例一:农民工合作社在某省某市,一家名为“乡村合作社”的农民工合作社应运而生。

该合作社由一群农民工自发组成,旨在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

合作社与当地企业合作,为农民工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并通过集体谈判,争取更高的工资水平和更好的工作条件。

此外,合作社还为农民工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工作环境。

通过合作社的努力,农民工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工作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案例二:农民工创业合作社在另一地区,一家名为“农民工创业合作社”的组织为农民工提供了创业机会。

该合作社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

通过合作社的帮助,许多农民工成功开办了小型企业,如餐饮、建筑装修等。

合作社还为农民工提供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帮助他们更好地拓展业务。

这种创业合作社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工的收入,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案例三:农民工返乡创业在一些地方,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模式。

由于城市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城市竞争的加剧,一些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

他们利用自身在城市工作的经验和技能,在家乡开办各类企业,从事农业、旅游、电商等行业。

通过返乡创业,农民工既能够回归家乡,又能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案例四: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为了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一些地方设立了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

这些基地为农民工提供各类职业培训,如焊接、电工、美容美发等。

通过培训,农民工能够掌握一门技术,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此外,一些基地还与企业合作,为农民工提供工作机会。

这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工的技能水平,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村就业创业典型事例(3)

农村就业创业典型事例(3)

农村就业创业典型事例(3)农村就业创业典型事例三:“80后”留法海归用“阿甘精神”种菜 ?跟着植物生长的节奏慢下来今年冬天北京最冷的一天,王冕穿着大衣、揣着手快步走在农场的小路上,路旁是早已结了冰的湖面,他回头向勉强跟上的《青年参考》记者喊着,以后打算在里面养鱼,声音很快被瑟瑟寒风吞没。

滴水成冰的天气里,独自矗立在园子里的洗手间早已被冻上,但一钻进王冕的“目的地”——厨房,一股热浪扑面袭来。

请来做饭的阿姨煮好了面条炸好了酱,三四个小伙子在热气腾腾的锅灶旁端着碗吃得飞快,根本不需要在逼仄的屋子里多添几把椅子。

有厚棉被遮挡和阳光直射的蔬菜大棚成了白天唯一温暖的地方,下午王冕就坐在里面和记者侃了两个多小时大山。

自然乐章的员工坐在一旁喝水、听音乐、看书,分外惬意。

种菜需要的时间实在不多,几个年轻人一起住在园区隔壁的小木屋里,一起洗菜做饭,再花三四个小时天南海北地聊天,在习惯了浮躁和快节奏的北京竟显得有些奢侈。

用王冕的话说,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就像是“跟着植物的节奏慢下来”。

从小王冕就患有一种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精力不是特别充沛,下午只有一两个小时可以处理事务,他甚至可能不分时间、场合地睡着。

以前朝九晚五地上班,每天得花两三个小时在路上,还要看微信、打电话,让他有些力不从心,如今的慢节奏生活简直像为他量身打造的。

而在负责客户关系的魏旭珂眼中,这位说话慢条斯理、笑起来热情单纯的老板,能力强、思路清晰、看问题独到,“很有人格魅力”,还是个就算不讲理也让人无从辩驳的“脑洞大开型”人才。

魏旭珂辞去医疗器械行业不错的工作去种菜,家人自然不同意,觉得他“自讨苦吃,从安逸稳定跳进了水深火热”。

但这个“90后”男孩的理由是“想认真做点事”,这大概是诸多创业青年的共同想法。

这家创业公司的员工不多,个个算得上是高学历精英,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拿一分钱工资。

“王总是个有想法的人,大方向把握得准,我们信任他的能力。

”魏旭珂告诉《青年参考》,“下一个风口应该是农业,会有起色的。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10篇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10篇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10篇毕业季就是就业季,如今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创业,那么你知道创业成功的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1真正的主将,总是能在企业遭遇艰难和路径分歧的时候,挺身而出,给团队带来信念和方向。

54岁开始二次创业的李建全十年磨一剑,用品质和口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死局”,将“一朵棉花”盘活成一门年营收达30亿,全国拥有230家门店的大生意。

李建全将自己第一次创业的原因归结为“养家糊口”,而第二次创业他则希望打造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民族品牌”。

全棉时代的故事要从其棉柔巾的核心技术——全棉水刺无纺布的研发开始讲起。

当年的李建全,是中国第一批外贸出口人,于1991年创办稳健医疗,凭借医用敷料用品的OEM生产起家,出口至欧美日,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用敷料出口企业。

但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是,医用手术纱布会带纱头或绒毛,很容易遗留在体内,导致后遗症。

(目前,该问题已不存在)李建全自己就是受害者,手术后的部位,至今一到雨天就疼。

能不能做出不带绒毛的无纺纱布呢?1096天,2156次实验,消耗537吨棉花之后,2005年,李建全带领团队终于成功研发了全棉水刺无纺布技术,并获得专利。

但没想到的是,因为技术超前,缺乏认证标准,产品在医疗市场应用受阻。

因为这种新式的“无纺布”尚未获得欧盟的认证许可,根本无法打入海外医疗市场。

无奈之下的李建全开始转变市场方向。

这时候的他才发现:国内的卫生间厂家对这种产品很感兴趣。

而且,过去棉花大多数被用在做衣服、被子上,在日用品上用得比较少,但其实棉花在舒适性上非常有价值。

也就是说,日用消费棉制品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2009年,李建全正式入局民用市场,全棉时代由此诞生。

第一年,李建全一口气开了20多家店,亏了3000多万;第二年又接着开了17家店,接近4000多万。

第三年,我们还继续开,再30家店……2010年-2013年,这四年,李建全大概开了八十家店,关了20多家店,累计亏损近两个亿。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事例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事例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事例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到家乡创业和就业。

以下是几个成功的青年返乡创业就业的事例:
1. 王利,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毕业后决定回到家乡,开一家小
吃店。

他在家乡的一个繁华商圈租下一间小店面,开始经营烤肉串和冷饮等小吃。

通过他的努力和勤奋,他的小吃店生意越来越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

现在,他已经拥有了多家连锁店,并成为当地小吃行业的佼佼者。

2. 张磊,一个外出打工多年的年轻人,在外面打拼了多年后,
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他在家乡租下一处土地,开始开垦种植。

他通过耕地、种植、收割等一系列劳动,将自己的田地打造成了一块富饶的果蔬种植基地。

现在,他的果蔬销往全国各地,成为了当地果蔬行业的龙头企业。

3. 李明,一个退役军人,退役后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他在家门
口开了一家小型的农产品超市。

他的农产品来自当地的农民,质量有保障,价格合理,很快就吸引了周边居民的关注。

现在,他的农产品超市已经扩大规模,成为了当地农产品采购的主要场所。

这些青年返乡创业就业的事例,展示了年轻人回到家乡、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的美好前景。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1 -。

返乡创业的典型案例

返乡创业的典型案例

返乡创业的典型案例返乡创业近年来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为家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

以下是十个返乡创业的典型案例,展示了不同领域和行业的成功创业故事。

1. 农业创业:李明是一位年轻的农民,他回到家乡开始种植有机蔬菜。

他利用当地的优质土壤和气候条件,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生产出了高品质、无污染的有机蔬菜。

他将产品销售给城市居民和餐馆,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并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农场规模。

2. 乡村旅游创业:王晓是一个热爱乡村生活的年轻人,他回到家乡开办了一家乡村民宿。

他精心设计了独特的民宿风格,提供了丰富的农家饭菜和乡村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他的民宿成为了当地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为家乡带来了更多的游客和经济收入。

3. 文化创业:杨华是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他回到家乡开设了一家传统手工艺品店。

他购买了当地传统手工艺品,重新设计和包装,推广给更多的人。

他还举办了传统手工艺品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 互联网创业:刘明是一位IT行业的技术专家,他回到家乡开办了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

他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为当地企业提供网上销售和营销服务。

他的公司帮助了许多小企业扩大了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5. 教育创业:张红是一位教育行业的专业人士,她回到家乡创办了一所特色教育机构。

她通过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

她的机构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6. 创意设计创业:李磊是一位设计师,他回到家乡开设了一家创意设计工作室。

他设计了一系列独特的产品和品牌,通过网络和线下渠道销售。

他的创意设计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为家乡的创意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7. 健康养生创业:王丽是一位健康养生爱好者,她回到家乡开办了一家健康养生馆。

她提供了各种养生服务和产品,如按摩、养生食品等。

她的养生馆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欢迎,为家乡的健康产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

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

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该文章讲述了一位乡村好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成功创业的故事。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篇1引言在当今社会,创业已经成为很多人实现自己梦想的一种方式。

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也有很多年轻人在探索着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们敢于创新,勇于拼搏,不仅创造了自己的事业,也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文将介绍一位乡村好青年的创业事迹,以期为广大有志青年提供借鉴和启示。

正文这位乡村好青年名叫李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他从小就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对科技和创新有着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了一所城市的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

在大学期间,他兢兢业业,刻苦学习,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毕业后,李明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

他认为,农村地区缺乏科技和创新的力量,自己可以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起初,他只是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如制作饰品、布艺等,然后在当地的市场上销售。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他很快就赚取了第一桶金。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做得更好、更大。

于是,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品牌和公司。

他将当地的手工艺品和农产品进行整合和包装,通过互联网和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同时,他还积极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

通过几年的努力和拼搏,他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

他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还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语李明的创业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的成功也充分证明了,科技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篇2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有许多胸怀大志、勇攀高峰的青年人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

农村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事例

农村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事例

农村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事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务工人员开始意识到在城市打拼并非长久之计,他们渴望返乡创业,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通过列举一些农村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事例,分析他们的创业经历和成功之道,希望能对更多有志于返乡创业的人员提供借鉴和启发。

一、田园牧歌——农业产业发展陈华,山东省某农村人,曾长期在广东打工。

在广东期间,他深刻感受到城市的高压生活和环境污染,于是下定决心返乡创业。

他选择了家乡的美丽乡村,通过引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将家乡的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打造了一个集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园区。

如今,他的园区不仅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更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示范基地。

二、匠心独运——手工艺品创业在湖南一处偏远的山村,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农村青年。

他曾在广州的一家手工艺品厂务工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手工艺品制作经验。

后来,他带着自己的手工艺品回到家乡,成立了一家小作坊,开始了自己的手工艺品创业之路。

通过电商评台的推广和线下的展销,他的产品迅速走红,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好评,还进军了国际市场。

如今,他的作坊已经扩大到了数十名员工,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乡村振兴——农村旅游创业河北省的刘师傅在北京做建筑工程多年,因为对乡村的思念和对旅游产业的信心,他选择了回到家乡创业。

他在家乡投资兴办了一家民宿,通过精心设计和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他还组织当地农户开展了农家乐、采摘园等业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如今,他的民宿成为了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四、科技助力——电子商务创业江苏的小王在珠海从事IT行业多年,深知互联网的发展对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他在老家成立了一家农产品电商公司,通过建立线上销售评台和线下产地直采体验店,将当地的绿色农产品推广出去。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事例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事例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事例农村青年大多数向往城市,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就业。

以下是一些青年返乡创业就业的事例。

1. 李大伟:种植核桃李大伟是一位90后,他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到家乡山东省临沂市临港区创业。

他发现该区域的土壤和气候适合种植核桃,因此他租下了一块土地开始种植核桃。

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已经拥有了2000棵核桃树,并且开始盈利。

他计划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将核桃销往全国各地。

2. 王小明:开农家乐王小明是一位80后,他在广州市工作了十年后决定回到家乡湖南省华容县创业。

他选择开办农家乐,因为他认为该县的自然环境和风景很适合开农家乐。

他花大量时间和资金进行装修和改造,使农家乐更加舒适和美观。

现在,他的农家乐在周末很受欢迎,每个月的收入都在不断增加。

3. 张小红:开办土特产店张小红是一位85后,她在北京市工作了五年后决定回到家乡河南省夏邑县创业。

她发现该县的土特产很有市场潜力,因此她决定开办土特产店。

她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寻找好的质量和价格的土特产,她的店里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土特产,包括地瓜薄片、麻辣豆腐干、河蟹等等。

顾客来自全国各地,她的销售额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4. 李小鹏:养猪5. 王小丽:开办农民合作社王小丽是一位90后,她在上海市工作了三年后回到家乡山西省太原市创业。

她决定开办农民合作社,因为她认为该区域的农产品很不错,但缺乏专业的销售渠道。

她花费了很多时间和资金组建一支专业的销售团队,他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她的合作社已经有300多名成员,他们共同合作,使自己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以上这些青年的例子充分说明,青年返乡创业是可行的,尤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更加适合创业者。

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家乡创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

农村青年创业成功案例3个

农村青年创业成功案例3个

农村青年创业成功案例3个农村青年是农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青年人才身上凸显出鲜明的成长性、创造性、流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农村青年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培养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提升农村青年的创业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农村青年创业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农村青年创业成功案例篇1:穷小伙儿六年打拼赚了500万成家,立业,今天的袁文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不再漂泊,不再是那个贫穷的少年。

十三年,那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文斌,29岁。

山东博兴汉子。

现在北京经营一家属于自己的雕塑工作室。

十三年前青年创业成功案例,就跨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投奔京城里有个雕塑工队的本家叔叔。

当时的他,和京城里无数个民工一样,除了希望,一无所有。

袁文斌:“剪票口一出来,感觉到北京站以前的特别多的霓虹灯,大城市大都会嘛,这就是北京,太好了。

”然而,一走进叔叔的工队所在地通县,刚兴奋不久的袁文斌开始失望了。

袁文斌:“这不是农村吗,还不如我们县城,刚开始感觉挺好的,最后怎么是这样呢。

”通县位于北京的东郊,当然不能同袁文斌看到的繁华市区相比。

而叔叔的雕塑工队正是在这个偏僻的地方,袁文斌渴望城市的心感到一阵失落。

青年创业成功案例安排工作时,从没接触过雕塑的袁文斌被分为小工,从给人端盆洗盆和泥巴开始做起。

一个月只有一百块钱。

袁文斌:“那时候我16、17岁正是能吃的时候,几个月下来以后,觉得自己兜里的钱也不多了,叫到外边的自由市场买了蒜,几毛钱一斤,或者是自己买几个馒头。

”生活艰苦可以不说青年创业成功案例,别人的白眼让袁文斌心里更难受。

当时,工队里领班的大工怕袁文斌学会手艺抢自己饭碗。

袁文斌:“他不让我学上石膏,当时年轻吗,一气之下说了一句很傲的话,我说我不可能翻石膏,我一定要跟老师一样,我要玩泥巴。

”一个不让学,一个偏要学。

做雕塑必须先要会焊架子,袁文斌就眼睁睁地看着他电焊。

袁文斌:“当时看了一下午,晚上眼睛就疼,睡不着觉,眼睛里面像灌了铁沙子一样,趴在床上,弓着腰,两只手捂着眼睛,流了一晚上的泪。

青年创业工作典型案例

青年创业工作典型案例

青年创业工作典型案例第一篇:青年创业工作典型案例服务青年成长成长强化青年品牌引领共青团XX市委青年创业典型案例一、XX市基本情况XX市位于XX省南部,XX州中部,南与缅甸接壤,紧邻老挝、泰国,是XX州首府及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XX市国土面积6959平方公里,人口528600人。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447804万元,人均生产总值274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52元,农民人均存收入8907元。

个体工商户21760户,从业人员54282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40070人,非公经济增长值达593790万元,占GDP的比重为41%。

二、XX市团员青年基本情况截至2014年6月30日,XX市共有14周岁至28周岁青年64371人,团员15661名,团青比例为24.17%。

有28个基层团委(包括5个农场团委),1个团工委,127个团总支,772个团支部,少先队员28987人。

三、聚集整合资源,全方位扶持青年创业(一)背景与起因近年来,农村团员流失大,农村团的组织生活不正常,农村青年价值取向的发生变化,导致农村共青团工作难以开展。

共青团XX市委结合实际,立足于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青年的新举措。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千家万户,就业创业是青年面临的最大民生问题。

帮助青年就业创业,是当前团组织服务青年的核心体现。

从2009年以来,共青团XX市委通过贷免扶补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共扶持青年成功创业370名,共发放贷款1892万元。

XX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青年创业工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

在共青团XX市委的积极推动下,2014年5月XX市出台政策,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用于XX市扶持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贴息,并纳入每年财政预算。

(二)做法与经过1、目的:XX市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贴息补助资金是为推动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用于扶持打造一批有规模、有优势、有特色、有潜力、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青年创业项目专项资金,力争每年打造5-10户农村青年创业示范户。

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典型案例

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典型案例

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典型案例一、基本情况xxx县城关镇合作村地处城郊,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403户1560人,现有党员50名,团员33名。

全村下属三家村办企业,村集体固定资产32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180万元。

村团支部成立于1995年7月,20XX年3月与位于其辖区的塞上春物流有限公司团支部联合建团,现设联合团总支书记1人、委员4人,共有团员42名。

20XX年被xxx团委评为“全区五四红旗团支部”。

近年来,合作村团总支坚持以增加农村青年收入为核心,探索实施了“市场+团支部+信息中心+青年农户”四位一体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模式,在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和探索。

二、主要做法一是创新团建模式,夯实组织基础服务创(就)业。

充分发挥“1+3+X”农村团建模式优势,把大学生“村官”、青年能人吸收进村团支部班子,参与村团支部工作,极大地增强了村团支部的工作效力和活力。

同时大力实施“双推双带”战略,通过完善优秀青年发现、培养、考核等制度,积极向村党支部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先后推荐4名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通过城关镇团委直接带动、村企联建联合带动等方式,大力加强村团支部自身建设,先后建设了独立的团支部工作阵地、党团员活动室等,建立健全了各类工作台帐和规范化表册,团务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

结合辖区实际,与宁夏塞上春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了联合团组织,通过机制建设互助联动、生产经营互助联动、文化生活互助联动,走出了一条“以企带村、以企促村、村企互动”的团建新机制,也进一步拓展了农村青年就业增收渠道。

二是整合资源优势,搭建平台推动创(就)业。

为了解决本村青年就业问题,村团总支充分利用村辖两个大型蔬菜瓜果批发市场、农产品信息中心等资源优势,组织动员本村团员青年及周边城乡青年到市场就业或自主创业。

同时,利用信息配送中心这一平台,每天及时向青年贩运户发布最新市场动态、产品价格及供求信息,帮助青年贩运户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贫困村就业典型案例

贫困村就业典型案例

贫困村就业典型案例
在中国仍然存在着很多贫困村,许多村民仍然生活在贫穷之中。

然而,有些人却成功地找到了就业机会,走出了贫困的窘境。

以下是一些贫困村就业典型案例。

1. 种植蘑菇
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有一个叫做扁帮村的贫困村。

当地政府通过扶贫政策引导村民种植蘑菇,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

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和实践,现在已经成为蘑菇种植的专业户。

这些专业户通过销售蘑菇,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带动了周围村民一起走上了致富之路。

2. 做手工艺品
在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有一个叫做落水村的贫困村。

村民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学习了手工艺制作技巧,开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销售收入成为落水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如今,这个贫困村已经成为手工艺品的生产基地,不仅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3. 养殖家禽
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有一个叫做南疆村的贫困村。

当地政府通过扶贫政策,向村民提供了免费的家禽饲料和技术指导,引导村民养殖家禽。

这些村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和实践,成为了家禽养殖的专业户。

这些专业户通过销售家禽,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带动了周围村民一起走上了致富之路。

以上是三个贫困村就业的典型案例。

这些村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当地政府的扶持,走出了贫穷的境地。

这些案例说明,只要有正确的政策扶持和正确的思路,贫困村的村民也能够实现自我发展和脱贫致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典型案例
一、基本情况
xxx县城关镇合作村地处城郊,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403户1560人,现有党员50名,团员33名。

全村下属三家村办企业,村集体固定资产32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180万元。

村团支部成立于1995年7月,2010年3月与位于其辖区的塞上春物流有限公司团支部联合建团,现设联合团总支书记1人、委员4人,共有团员42名。

2009年被xxx团委评为“全区五四红旗团支部”。

近年来,合作村团总支坚持以增加农村青年收入为核心,探索实施了“市场+团支部+信息中心+青年农户”四位一体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模式,在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和探索。

二、主要做法
一是创新团建模式,夯实组织基础服务创(就)业。

充分发挥“1+3+X”农村团建模式优势,把大学生“村官”、青年能人吸收进村团支部班子,参与村团支部工作,极大地增强了村团支部的工作效力和活力。

同时大力实施“双推双带”战略,通过完善优秀青年发现、培养、考核等制度,积极向村党支部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先后推荐4名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通过城关镇团委直接带动、村企联建联合带动等方式,大力加强村团支部自身建设,先后建设了独立的团支部工作阵地、党团员活动室等,建立健全了各类工作台帐和规范化表册,团务规范化程度
显著提高。

结合辖区实际,与宁夏塞上春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了联合团组织,通过机制建设互助联动、生产经营互助联动、文化生活互助联动,走出了一条“以企带村、以企促村、村企互动”的团建新机制,也进一步拓展了农村青年就业增收渠道。

二是整合资源优势,搭建平台推动创(就)业。

为了解决本村青年就业问题,村团总支充分利用村辖两个大型蔬菜瓜果批发市场、农产品信息中心等资源优势,组织动员本村团员青年及周边城乡青年到市场就业或自主创业。

同时,利用信息配送中心这一平台,每天及时向青年贩运户发布最新市场动态、产品价格及供求信息,帮助青年贩运户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在此基础上,村团总支还积极协调镇团委、劳动保障所对青年进行创业意识及就业技能培训,并组织青年到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进行锻炼。

另外,积极争取团县委支持,为创业青年争取农村青年创业小额扶持贷款,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资金“瓶颈”,极大地调动了团员青年的创业热情。

截止目前,村团总支共组织青年参加各类创业及就业技能培训120人次,为10名青年争取创业扶持贷款25万元,为1000余名农村青年联系提供了就业岗位。

村团总支还积极争取村“两委”的支持,关心帮助本村弱势青少年,每年对考入大中专学校的贫困学生给予500元的奖励,逢年过节还对贫困青少年进行慰问。

三是技术人才支撑,青年科技特派员助力创(就)业。

村团总支书记张虎、村团总支委员马倩被团县委聘任为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后,与批发市场的从业青年结为帮扶联系对子,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信息咨
询、市场分析、经营指导等服务工作,帮助市场从业青年创业,提高他们的生产经营水平,降低生产经营风险。

截止目前共为150名就业创业青年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200余次。

四是培育创业典型,营造氛围引导创(就)业。

村团总支紧紧围绕“帮助农村青年成长成才,促进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的思路,大力培育青年致富能手、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经纪人,鼓励扶持有专业特长和一定基础的本村青年发展民营经济,扩大青年致富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

截止目前,共培育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典型20人,青年经纪人8人,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5家,带动该村480名青年从事二、三产业,使全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达到了80%以上。

三、实际效果
一是促进了基层团工作的“转型升级”,基层团干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团干部在政策把握、金融知识、协调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学习锻炼,基层团的工作寻找到了有为有位的路径。

在一大批创业成功青年的典型带动下,一批普通青年也迈出了步伐,更带动了周边劳动力的就业,团组织的作用有效发挥,团组织的影响力得到提升,受到了党政领导的高度肯定、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农村青年的热烈欢迎。

二是推动了当地农业的高效化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通过青年创业的系统引导,加快了青年创业的整体步伐,也在无形中加速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现代高效发展的进程,特别是农村青年科技特
派员、大学生村官的加入,让在农村创业的青年力量又加上了科技支撑,加快了地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

四、基本经验
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必须要做好整合和服务两篇文章,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借题发挥”、“借势发力”,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赢,把我们的想法和思路变为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具体实践;同时,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想青年所想、及青年所及、真正地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培训、指导,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有形服务,这样才能赢得信任、有人响应、积极参与,进而把工作做深、做实、做到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我们在整合农村团建资源、活跃农村团建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基础仍然薄弱、任务依然繁重,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重点向下,把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增强基层活力作为突破口,充分整合党政、社会和团内资源为团所用,加强团县委的组织和统筹能力,把选能人和创新团建模式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活跃基层工作最有效的办法抓紧抓好,积极借助党建在基层形成的新格局和创造性的成果和经验来推动团的工作和建设,努力开创农村共青团的新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