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恶嗪合成方法与合成路线
苯并恶嗪合成方法与合成路线

综述:苯并噁嗪的合成方法与合成路线苯并噁嗪化合物,其命名为3,4-二氢-3-取代基-2H-1,3-苯并噁嗪(3,4-dihydro-3-substituted-2H-1,3-benzoxazine)。
它是一种由酚类化合物、甲醛和伯胺经缩合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其反应方程式如下:OH+RNH2+2CH2ONOR'+2H2OR R在加热或路易斯酸的作用下发生开环聚合,形成结构上类似于酚醛树脂的固化产物,其反应方程式如下:NOR'R R OHR'OHR1.苯并噁嗪树脂的研究概况苯并噁嗪化合物最早是在1944年,由Holly和cope意外发现的。
当时是以邻经基苯甲胺和甲醛为原料进行Mannich反应产物合成时,分离出的一种白色晶体。
测定其熔点为154一155℃,并用元素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测定。
1949年,美国人W.J.Burke等对苯并噁嗪的合成反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他们采用对位取代酚、伯胺和甲醛(多聚甲醛)在二氧六环溶液中进行反应,合成出一系列噁嗪化合物,并在此基础上对苯并噁嗪的合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反应物的配比将直接影响到产物的结构。
七十年代初,Schreibe申请了苯并噁嗪预聚物同环氧树脂热固化制造电器绝缘材料的专利,并研究了苯并噁嗪在粘合剂以及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方面的应用。
自此,人们对苯并噁嗪研究的兴趣明显增强。
1985年,Higginbottom申请了两个关于聚苯并噁嗪涂料的专利,并且对苯并噁嗪预聚体合成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胺类化合物碱性对苯并嗓嗓预聚体固化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粗略的研究。
此外,Grbarmik研究了苯并噁嗪在酚醛树脂固化剂方面的应用。
Riess等研究了单官能团苯并噁嗪的固化反应,结果发现,热固化产物平均分子量只有1000左右。
在链增长的同时,存在着单体的热分解反应,因而不能得到高分子量的线形聚合物。
1990年以来,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H.Ishida等以双酚A为酚源,合成出双官能团苯并噁嗪化合物,并对其固化机理、物理和力学性能、耐湿热性能、体积效应和热分解性质等进行了相当详尽的研究,将苯并噁嗪的研究和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苯并恶嗪树脂的纳米改性

苯并恶嗪树脂的纳米改性1.1苯并噁嗪树脂苯并噁嗪化合物,学名为3,4-二氢-3-取代-2H-1,3-苯并噁嗪,其最简单的结构式为:1O2N4R13R2其是由酚、伯胺类化合物与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缩合得到一类杂环化合物。
合成反应式可表示为:OHOR1+NH2+R22H2COR1+2H2ONR21.1.1苯并噁嗪的制备方法苯并噁嗪树脂的合成工艺路线简单,原材料广泛,成本与酚醛树脂相当。
其合成和开环聚合的反应路线示意图如下:OHR2+2CH2O+R2NH2NOR1OHR1OHR2N加热或催化剂OR1R1CH2NCH2R2R1式中R1=氢、卤素原子、烷氧基等;R2=脂肪族或芳香族基团。
合成苯并噁嗪预聚物的反应可在溶剂体系或无溶剂体系中进行,可合成单、双、三官能团的苯并噁嗪预聚物。
(1)溶剂体系合成方法:此法继续沿用Burke的方法,即将反应物溶解于适宜的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
溶剂包括二噁烷、甲苯、乙醇等。
反应物包括二元酚、一元胺、多聚甲醛等。
值得关注的是,Ihida等用二噁烷作为溶剂[1],聚甲醛代替通常的甲醛溶剂,合成含有苯并噁嗪的硅偶联剂,其纯度超过了99%。
(2)无溶剂合成方法:反应体系为固体物质,在不加溶剂的情况下,加热使体系中的固体熔融,在适宜的温度下完成反应。
反应即将完成时,一般需要减压蒸馏除去体系中的小分子,使反应时间大大缩短。
(3)悬浮法合成粒状:由多元酚、一元胺、甲醛溶液合成的多官能团苯并噁嗪预聚物,在以水为分散介质及悬浮剂的作用下,高速搅拌造粒,降温后洗涤、过滤、干燥,获得粒状苯并噁嗪预聚物。
由于悬浮法以水为分散介质,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避免了因溶剂带来的环境污染,但是以这种方法合成出来的产品产率较低,纯度不高。
1.1.2苯并噁嗪树脂的性能苯并噁嗪树脂首先保持了传统酚醛树脂的优点,如优良的硬度,耐热性、电绝缘性、阻燃性,又弥补了酚醛树脂的很多不足[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苯并噁嗪树脂改善了酚醛树脂的脆性,酚醛树脂的固化物很脆,而苯并噁嗪树脂具有一定的韧性,无须添加任何改性剂,就能作为样条。
苯并恶嗪树脂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苯并噁嗪树脂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性能,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
与酚醛树脂性能相比,苯并噁嗪树脂克服了传统酚醛树脂的缺点, 具有优良耐热性、阻燃性、绝缘性和物理机械性能的极具应用前景的树脂,大量的用在运输业、建筑业、军事业和采矿业等许多方面,对改变我国树脂行业落后面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1 苯并噁嗪树脂发展综述苯并噁嗪(BZ)是一类含杂环结构的中间体,一般由酚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和甲醛为原料合成的六元杂环,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发生开环聚合反应,生成类似酚醛树脂结构的材料。
苯并噁嗪自1944 年,被Holly 和Cope 在合成Mannich 反应产物中意外发现以来, 人们研究了单、双(多) 官能团苯并噁嗪及类苯并噁嗪树脂,并将其用做太空飞行器的内装材料,其已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
近年来, 日本、韩国, 以及国内一些单位也相继开展相关研究。
Ishida 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 以二元酚、脂肪族伯胺和甲醛为原料, 合成了多种双苯并噁嗪中间体、对苯并噁嗪的热聚合反应动力学、固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效应、固化产物的氢键结构、热稳定性、阻燃性和介电性能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发表论文30余篇。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自1993 年以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等数项相关研究课题。
以酚、芳香族伯胺和甲醛为原料, 合成了多种类型的苯并噁嗪中间。
把苯并噁嗪的开环聚合反应研究作为突破口, 通过计算机分子模拟, 催化剂选择, 结构表征和动力学分析将理论研究与产品研制和应用开发紧密结合, 从宏观到微观取得一系列有价值成果。
最新报道说,已合成含乙炔基的聚苯并噁嗪,此树脂的耐热性可与炔基封端的聚砜和聚酰亚胺相媲美。
在国内,已将聚苯并噁嗪用做真空泵旋片材料和汽车刹车片材料,同时也大量的用在运输业、建筑业、军事业和采矿业等许多方面。
近年来,对苯并噁嗪/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物的研究成为该领域中的一个新热点[2]。
苯并恶嗪树脂的合成及性能分析

2 苯并噁嗪树脂合成及其性能分析
2.1 耐热型苯并噁嗪的合成及性能分析 所谓的耐热型苯并噁嗪是通过烯丙基的引入,得到
较 大 交 联 密 度 的 苯 并 噁嗪 树 脂 ,然 后 引 入 带 有 阻 燃 性 质 的 磷 元 素 ,将 其 合 成 阻 燃 性 能 和 耐 热 性 能 均 良 好 的
首先在制备苯并噁嗪单体时 BZ-C12、BZ-C14、BZC16、BZ-C18 时先在 250 mL 的四口烧瓶中加入壬基酚与 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以及十八胺,在 80 益条件下加 以搅拌后加入 3 g 的多聚甲醛并升温至 110 益,待其反 应 4 h 后得到单体初产物,随后利用乙酸乙酯溶解和 NaOH 洗涤,以及离子水洗涤和无水 Na2SO4 干燥,当溶 剂蒸发后真空干燥 12h 后得到淡黄色的黏性物质,即 目标产物。然后在制备单体聚苯并噁嗪 PBZ-C12、PBZC14、PBZ-C16、PBZ-C18 时采用的是程序升温聚合反应, 即在 180 益、200 益、220 益、240 益、260 益条件下分别反 应 2 h、2 h、2 h、2 h、1 h,以此得到目标产物。最后经测试 与表征发现,目标化合物合成成功,苯并噁嗪的开环固 化所需温度较高,聚合产物属于线性树脂,且当烷烃链 的增长时玻璃化温度降低。 2.3 与环氧树脂共混改性后的性能分析
第 43期9 卷 第 4 期 2019 年 8 月
冶金与材料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Vol.39 No.4 August 2019
苯并噁嗪树脂的合成及性能分析
谢剑清
(广东同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 肇庆 526241)
摘 要:苯并噁嗪树脂是在普通酚醛树脂基础上衍生的一个新品种,由于制品孔率低、收缩趋近零、阻燃性高、 耐热性好,且有着优于环氧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故备受关注,前景广阔。对此,笔者对苯并噁嗪树脂的合成和 性能做了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苯并噁嗪树脂;合成;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苯并噁嗪的合成方法与合成路线苯并噁嗪化合物,其命名为3,4-二氢-3-取代基-2H-1,3-苯并噁嗪(3,4-dihydro-3-substituted-2H-1,3-benzoxazine)。
它是一种由酚类化合物、甲醛和伯胺经缩合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其反应方程式如下:OH+RNH2+2CH2ONOR'+2H2OR R在加热或路易斯酸的作用下发生开环聚合,形成结构上类似于酚醛树脂的固化产物,其反应方程式如下:NOR'R R OHR'OHR1.苯并噁嗪树脂的研究概况苯并噁嗪化合物最早是在1944年,由Holly和cope意外发现的。
当时是以邻经基苯甲胺和甲醛为原料进行Mannich反应产物合成时,分离出的一种白色晶体。
测定其熔点为154一155℃,并用元素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测定。
1949年,美国人W.J.Burke等对苯并噁嗪的合成反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他们采用对位取代酚、伯胺和甲醛(多聚甲醛)在二氧六环溶液中进行反应,合成出一系列噁嗪化合物,并在此基础上对苯并噁嗪的合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反应物的配比将直接影响到产物的结构。
七十年代初,Schreibe申请了苯并噁嗪预聚物同环氧树脂热固化制造电器绝缘材料的专利,并研究了苯并噁嗪在粘合剂以及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方面的应用。
自此,人们对苯并噁嗪研究的兴趣明显增强。
1985年,Higginbottom申请了两个关于聚苯并噁嗪涂料的专利,并且对苯并噁嗪预聚体合成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胺类化合物碱性对苯并嗓嗓预聚体固化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粗略的研究。
此外,Grbarmik研究了苯并噁嗪在酚醛树脂固化剂方面的应用。
Riess等研究了单官能团苯并噁嗪的固化反应,结果发现,热固化产物平均分子量只有1000左右。
在链增长的同时,存在着单体的热分解反应,因而不能得到高分子量的线形聚合物。
1990年以来,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H.Ishida等以双酚A为酚源,合成出双官能团苯并噁嗪化合物,并对其固化机理、物理和力学性能、耐湿热性能、体积效应和热分解性质等进行了相当详尽的研究,将苯并噁嗪的研究和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Ishida在苯并噁嗪的研究工作领域仍然十分活跃,有大量的相关论文发表。
目前,在国内从事苯并噁嗪树脂研究的主要有北京化工大学和四川大学等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余鼎声教授等对双(3-苯基-3,4-二氢化-2H-1,3-苯并噁嗪基)取代异丙烷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在传统基础上采用了一步溶液法的合成工艺,另外还对含烯丙基的苯并噁嗪单体的合成及其热固化行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四川大学顾宜教授等利用悬浮法合成出苯并噁嗪单体,并且在苯并噁嗪树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领域中取得较多的成果。
2. 苯并噁嗪的合成方法通过选用不同类型的酚类和胺类单体可以合成满足不同需要的苯并噁嗪中间体。
酚类、醛类和伯胺类化合物官能团摩尔比为1:2:1。
反应可在溶剂体系和无溶剂体系中进行。
可合成单、双、多官能团的苯并噁嗪。
根据反应介质,目前苯并嚷嗦单体的合成方法有3种:溶液法、无溶剂法和悬浮法。
2.1 溶液法溶液法就是将反应物溶解于适宜溶剂中进行合成,所用溶剂为二氧六环、甲苯、氯仿、DMF等。
与其它方法相比较,溶液法具有反应体系粘度较低,混合均匀,温度容易控制等优点,而且具有较高的产率。
另一方面,溶液法也有设备生产能力和利用率低、溶剂分离回收费用高等缺点。
因此,溶液法特别适合直接使用树脂液的场合。
以下是近十几年来,采用溶液法合成苯并噁嗪的研究进展。
2.1.1 伯胺路线伯胺路线合成步骤是将多聚甲醛(或甲醛水溶液)和伯胺冰浴反应10min-20min后,加入酚类,回流数小时,或者是直接将三组分与溶剂一起加入反应体系,回流数小时。
1994年,Ishida等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合成了双酚A-甲胺型苯并噁嗪[1],反应式如下:1996年,Ishida等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合成了萘酚-苯胺型苯并噁嗪[2],反应式如下:1998年,Ishida等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合成了含烯丙基的单环苯并噁嗪,并对其硅烷基化得到含硅烷基的苯并噁嗪,还以氯仿为溶剂直接合成了含硅烷基的苯并噁嗪[3],其反应式如下:2000年,Ishida等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合成了含甲基取代基的单环苯并噁嗪[4],其反应式如下:2001年,Takeichi等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合成了含炔基的苯并噁嗪[5],其反应式如下:2003年,Chang等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合成了含三氟甲基的苯并噁嗪[6],其反应式如下:OHCF3CF3OH+NH2CF3+2CH2OOCF3CF3ON NF3C CF3yield71%2004年,Chang等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合成了金刚烷改性的苯并噁嗪[7],其反应式如下:2005年,Liu等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合成了金刚烷改性的苯并噁嗪[8],其反应式如下:同年,Ishida等以DMF为溶剂合成了含马来酰亚胺取代基和降冰片烯取代基的单环苯并噁嗪[9],其反应式如下:Takeichi等以氯仿为溶剂合成了具有一定分子量的苯并噁嗪[10],其反应式如下:余鼎声等合成了酚酞型苯并噁嗪并申请了专利[11],其反应式如下:O ONONO RRO OOH OH++4CH 2ON H 2R22006年,Takeichi 等以氯仿(或氯仿与二氧六环的混合溶剂)为溶剂合成了具有一定分子量的AB 型苯并噁嗪 [12],其反应式如下:Zheng 等以氯仿为溶剂合成了含硅的苯并噁嗪 [13],其反应式如下:Ishida 等合成一系列含磷氧基的苯并噁嗪[14],其反应式如下:Lin等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合成了含磷的阻燃型苯并噁嗪[15],其反应式如下:V. Ca´diz等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合成了含环氧基的苯并噁嗪[16],其反应式如下:顾宜等以甲苯为溶剂合成了含醛基的苯并噁嗪[17],其反应式如下:2007年,Iovu等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合成了多种双酚型双环苯并噁嗪[18],其反应式如下:Yagci等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合成了具有光活性的苯并噁嗪[19],反应式如下:刘孝波等合成了含氰基的苯并噁嗪[20],反应式如下:鲁在君等以合成了含磷的阻燃型苯并噁嗪[21],其反应式如下:2008年,Ronda等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合成了含羧基的单环苯并噁嗪[22],反应式如下:Qi等以甲苯为溶剂合成了含氰基的苯并噁嗪[23],反应式如下:Yagci等合成了含炔基的苯并噁嗪[24],反应式如下:Endo等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合成了含炔基的苯并噁嗪并从而合成了含有1,2,3-三唑的苯并噁嗪[25],反应式如下:2.1.2 三嗪路线2004年,Liu等以含有马来酰亚胺基团的酚作为酚源合成了含有马来酰亚胺的苯并噁嗪中间体[26],其反应式如下:2006年,V. Ca´diz等以二氧六环和甲苯的混合溶剂为溶剂合成了含环氧基的苯并噁嗪[16],其反应式如下:2008年,Ronda等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合成了含羧基的单环苯并噁嗪[22],反应式如下:Yu等以DMF为溶剂合成了2-唑啉-苯并噁嗪[27],反应式如下:2.1.3 水杨醛路线采用水杨醛路线合成苯并噁嗪中间体虽然程序较为复杂,总的产率偏低,但是能够得到高纯度的单体,2008年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步骤具体如下:2008年,Lin等采用此路线合成了一系列二胺型双环苯并噁嗪[28],反应式如下:他们还采用此路线合成了一系列含氟的二胺型双环苯并噁嗪[29],反应式如下:V. Ca´diz等采用此路线合成了一系列含磷的二胺型双环苯并噁嗪[30],反应式如下:2.2 无溶剂法无溶剂法是指不加入溶剂,直接将甲醛、酚和胺在加热的情况下采用物理混合方法,将固体反应物混合均匀,然后加热至反应物熔点后保持在适宜温度下完成反应,或当反应物中有液体时,简单混合,加热溶解或熔融,使反应混合物都成为液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完成反应。
2.2.1 伯胺路线1996年,Ishida 等合成了一系列单环、双环和三环的苯并噁嗪[31],反应式如下:OH +RNH 2+2CH 2ON OR'+2H 2ORROH ROH +2R NH 2+4CH 2ON H 2R NH 2+OH+4CH 2OORO N N N OR NORRROHOH OH+3R NH 2+6CH 2ON OON N ORR1999年,Ishida 等采用无溶剂法合成含有炔基的苯并噁嗪和萘并噁嗪[32]-[33],其反应式如下:2002年,Ishida等采用无溶剂法合成了一系列低粘度的苯并噁嗪[34],并研究了其固化特性,其反应式如下:OH+RNH2+2CH2ONORR=-CH3CH3CH3CH32003年,Takeichi等使用烯丙基取代的伯胺为原料合成了含有烯丙基的单环、双环苯并噁嗪[35],其反应式如下:同年,余鼎声等合成了含N-烯丙基的苯并噁嗪中间体[36],并申请了专利,其反应式如下:OH R1R2R3R4+NH2+2CH2OOR1R2R3R4N2004年,Chang等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合成了含有倍半硅氧烷(POSS)官能团的苯并噁嗪中间体[37],其反应式如下:2006年,Chang等又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含有倍半硅氧烷(POSS)官能团的苯并噁嗪中间体[38],其反应式如下:同年,余鼎声等利用含胺基的倍半硅氧烷作为胺源合成了含有倍半硅氧烷(POSS)官能团的苯并噁嗪中间体[39],并申请专利,其反应式如下:OHR1R2R3R4+NH2(RSiO1.5)n+2CH2OOR1R2R3R4N(RSiO1.5)n2007年,Yu等在其发表的专利的基础上合成了一种含有倍半硅氧烷(POSS)官能团的苯并噁嗪中间体[40],并研究其与BA-a共混的性能,其反应式如下:Nair等使用双邻烯丙基双酚A作为酚源,合成了2,2’-双(8-烯丙基-3-苯基-3,4- 二氢-2H-1,3-苯并噁嗪基) 丙烷[41],其反应式如下:Ishida等使用线形脂肪族二胺作为胺源,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噁嗪中间体[42],其反应式如下:OH+2CH2O+NH2R NH2NOR NOR=2.2.2 三嗪路线1999年,Ishida等采用三嗪路线合成2,2’-双(3,4-二氢-3-苯基/烷基-2H-1,3-苯并噁嗪基)丙烷[43],并研究了其反应机理,其反应式如下:2003年,Galia`等采用三嗪路线合成了苯并噁嗪改性酚醛树脂,研究了三嗪与酚醛树脂中酚羟基的配比对其固化特性的影响[44],其反应式如下:2007年,Yang等采用含烯丙基的胺和含有马来酰亚胺基团的酚合成了同时含有烯丙基和马来酰亚胺基团的苯并噁嗪[45],其反应式如下:同年,他们又采用3,5二烯丙氧基胺合成了另一种同时含两个烯丙基和一个马来酰亚胺基团的苯并噁嗪[46],并申请了专利,其反应式如下:ONH 2O+(CH 2O)nNNOONNOOOO+OHNOO+(CH 2O)nOON ON OO2.3 悬浮法悬浮法是在以水为分散介质、悬浮剂作用下,将甲醛水溶液、酚、伯胺进行反应,高速搅拌造粒,降温后洗涤、过滤、干燥,获得粒状苯并噁嗪中间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