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心理发展角度探析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中的教育心理和发展心理学
幼小衔接中的教育心理和发展心理学在幼儿园即将转入小学的阶段,孩子们经历着幼小衔接的过程。
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教育心理和发展心理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在幼小衔接中如何应用教育心理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一、了解儿童发展心理特点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了解儿童发展心理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心理和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会有所变化,以及对学习方式和环境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二、提供适应性支持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适应性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存在着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差异,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提供适应性的支持。
这包括帮助他们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及提供积极的学习体验等。
三、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孩子的学习发展尤为重要。
幼小衔接时期,孩子会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挑战。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加强家校合作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家长可以通过与老师和学校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和策略。
同时,学校和教育者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总结: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教育心理和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在这个阶段的应用尤为关键。
通过了解儿童发展心理特点、提供适应性支持、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幼小衔接过渡可以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1.为孩子提供平滑过渡幼小衔接可以让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平滑的过渡过程。
幼儿园和小学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课程要求和社交环境。
对于孩子来说,从幼儿园转到小学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和学校生活。
良好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减少不必要的困惑和压力。
2.建立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适当的引导和激励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果孩子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可能会对他们未来的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3.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学习内容的过渡,还包括从幼儿园的小圈子过渡到小学的大环境。
在幼儿园,孩子可以与同龄人建立起较为紧密的关系,而在小学,他们将面对一个更大、更多元化的社交环境。
良好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孩子逐渐适应新的社交圈子,并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幼小衔接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1.自我认同感的建立幼小衔接的成功可以加强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在幼儿园,孩子可能习惯了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关注和赞扬,而在小学,他们将面对更大班级和更多老师的情况。
幼小衔接的过程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感,让他们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角色。
2.学习能力的发展良好的幼小衔接可以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孩子可能已经习惯了以玩的方式学习,而在小学,学习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认真性。
良好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孩子逐渐适应小学学习的要求,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心理健康的维护幼小衔接的失败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孩子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或者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导致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心理适应与幼小衔接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心理适应与幼小衔接一、引言幼儿园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在这里经历了社交、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而当孩子进入小学阶段时,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这对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心理适应问题,并提供一些幼小衔接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二、理解孩子心理适应的挑战1. 分离焦虑在孩子初入小学的过程中,分离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
孩子习惯了与父母或熟悉的老师、同学在一起,而进入小学后,他们面临与新的老师和同学建立起新的关系。
这种分离会导致孩子感到不安和焦虑。
2. 学业压力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更多的学习任务。
他们可能会面临学校学习内容的增加,作业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等问题,这些因素都给孩子带来了学业压力。
3. 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在幼儿园时期,孩子通常依赖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和管理。
而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逐渐发展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按时完成作业、独立解决问题等。
这对一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三、幼小衔接的具体方法和技巧1.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在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之前,家长可以提前准备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适应。
可以和孩子一起参观新学校,了解新的课堂和操场,以便减轻孩子的焦虑感。
2. 与老师建立联系家长可以主动与小学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的表现和特点,并与老师商讨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这种合作可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3.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通过鼓励和赞美孩子的优点和成就,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自信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新的学习挑战和适应小学生活。
4.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在学习方面,家长可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孩子面临困难时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5. 培养合理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可以逐渐让孩子承担一些独立的学习和生活任务,例如自己整理书包、按时完成作业等。
幼小衔接期儿童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幼小衔接期儿童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幼小衔接期是指3-6岁儿童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正处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会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如分离焦虑、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情绪管理等等。
教育者和家长需要关注并应对这些问题,帮助儿童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分离焦虑是幼小衔接期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当儿童进入小学阶段时,他们需要与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分离,独自度过一整天。
这种分离可能会导致儿童产生焦虑情绪,表现为害怕离开父母、在新的环境中不适应等。
为了帮助儿童克服分离焦虑,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鼓励儿童建立独立性。
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可以逐渐让儿童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如穿衣、洗手等,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性。
2.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
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可以提前规划好孩子的日常时间和活动,逐渐适应小学的生活规律,让他们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期。
3.进行心理疏导。
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增强应对分离焦虑的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幼小衔接期儿童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自卑感和焦虑感。
为了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鼓励积极的自我探索。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各种活动,多尝试新事物,让他们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家长可以在孩子取得进步或做出努力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3.进行自我意识培养。
家长可以适时给孩子进行自我意识培养,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感变化、行为特点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情绪管理是幼小衔接期儿童需要学会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情绪容易波动,面临着各种情绪问题,如情绪失控、情绪稳定性差等。
为了帮助儿童学会良好的情绪管理,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情绪引导和表达。
幼小衔接期儿童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幼小衔接期儿童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幼小衔接期是指3-6岁的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幼儿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比如分离焦虑、自我认同、社交能力等。
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
一、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幼小衔接期孩子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孩子在幼儿园时,通常会和老师和同学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因此当他们要离开幼儿园去上小学时,会感到恐惧和不安。
这种不安情绪会表现为孩子情绪低落、拒绝上学、夜间恐惧等。
针对分离焦虑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理解孩子的情感。
家长和老师需要理解孩子的分离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不要过度施压。
2.渐进式适应。
在幼小衔接期前,可以适当带孩子去小学参观,让他们熟悉新的环境和老师。
3.与老师进行沟通。
家长可以与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孩子额外关注,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
4.建立安全感。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进行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和依靠,让他们知道家里永远是最温暖的避风港。
二、自我认同问题在幼小衔接期,孩子会对自己的身份和自我价值产生怀疑,因为他们开始接触到更多新的体验和认识,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质疑。
这样的心理问题会导致孩子自卑、沉默、消极,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社交。
针对自我认同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鼓励与肯定。
家长和老师应该多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2.扩展兴趣爱好。
在家庭和学校中,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不同类型的活动和学习,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3.与孩子交流。
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认知和态度。
4.教育引导。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教会孩子正确的认知观念,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点。
三、社交能力问题在幼小衔接期,孩子会面临着新的社交环境和交往方式,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同学和老师,学会与他人相处。
幼小衔接中的心理发展问题
幼小衔接中的心理发展问题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过渡阶段,孩子不仅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改变,还会经历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关注幼小衔接中的心理发展问题,对于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幼儿园,孩子们通常在较为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
老师会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关注,教学活动也以游戏为主,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个性。
而进入小学后,学习环境变得相对严肃和规范,课堂时间延长,学习任务加重,孩子需要遵守更多的规章制度。
这种环境的转变容易让孩子感到紧张和不适应。
首先,孩子可能会产生焦虑情绪。
面对新的老师、同学和陌生的校园环境,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无法融入集体,交不到新朋友。
这种社交焦虑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学习压力的增加也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
小学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与幼儿园有很大不同,孩子需要具备更强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如果他们在一开始无法跟上学习进度,可能会产生挫败感,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
此外,规则意识的增强也会让孩子感到约束。
在小学,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孩子需要学会自我约束和遵守规则。
这对于一些习惯了自由散漫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关注和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
家长方面,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在入学前,多与孩子交流,让他们了解小学的生活,减少对未知的恐惧。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耐心倾听他们的担忧,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同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让他们逐渐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整理书包、按时完成作业等,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
此外,还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减少干扰,让孩子能够专心学习。
老师方面,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和趣味性。
在开学初期,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帮助孩子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
从幼儿心理发展角度探析幼小衔接
维 、想象 ,对情绪情感过程 的重视 度 明显偏 低 。幼小 衔接 的核 教育 。这种揠苗助长 的结果会 让儿童在其 自身 能力发展 前提
心 是 该 年 龄 段 的幼 儿 怎 样 有 效 地 从 思 维 方 式 、学 习 习 惯 、社 会 早感受 到了学 习的压 力 ,极可能产 生厌学 的痛 苦心理 ,严 重者
一 、 幼儿 的认 知发 展 国 内不少家长和学校对“幼 小衔接”形成 了幼儿教育小 学
的 影 响 。
化 的误 区。为了让幼 儿能 够赢在 起跑 线上 ,更 早地 适 应 过 程 包 括 三 部 分 :认 知 过 程 、情 绪 情 生 活 ,不 少家 长 在 幼 儿 低 年 级 阶 段 就 进 行 了 “正 规 教 育 ”。 不
学之 中。不过正如最初 多媒 体技 术应 用于 课 堂一样 ,全新 的 “人教版高 中文言文通假字研 究”(项 目编号 :201710200124)。
教学模式难免会遇到推行 的阻力。但一个个 成功 的案例告诉 我们 ,新时代下 建设 新媒体课堂是大势所趋 。
近些 年来 ,由于教 育政 策及 考 试 大纲 的改 革 ,关 于教 材
删 ,为 学 术 研 究 和学 习 提 供 了 极 大 的方 便 。
和 传 统 文 化 上 的历 史 虚 无 主 义 思 想 。无 论 是 古 诗 文 ,抑 或 是
新媒体平 台及科技手段 为知 识打破空 间和教 材的 限制提 通假 字 ,都是传 统文化 在教材 中 的最 好体 现。笔者 无意针 对
技 能 等 方 面 适 应 小 学 生 活 .实 现 幼 小 衔 接 的 。
甚 至会 影 响 幼儿 正 常 的 身 心 发 展 。
相 比于书籍 ,线 上信 息平 台 的一 个优 点就 在 于它 的实 时 学 生 的学 习 负 担 ,在 如 今 学 生 对 语 文 失 去兴 趣 的 背 景 下 ,也
幼小衔接期儿童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幼小衔接期儿童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幼小衔接期是指幼儿园毕业后进入小学阶段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比如分离焦虑、适应新环境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这个阶段。
一、分离焦虑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可能会面临分离焦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离开父母或熟悉环境产生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对新环境和新人感到不安,尤其是在父母离开的时候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针对分离焦虑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和同伴相处的能力,逐渐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父母在孩子面临分离焦虑时要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告诉孩子他们并不孤独,父母和老师都会一直在他们身边。
在学校老师这边,也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孩子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二、适应新环境孩子在进入小学后,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规律。
他们需要从幼儿园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规范。
这个转变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可能会产生一些适应问题,比如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不愿意遵守纪律等。
为了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家长和老师需要共同合作,制定一些合适的应对策略。
家长要在家里给孩子制定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培养孩子的规律生活习惯,这样孩子在学校也更容易适应。
老师在学校里也需要引导孩子们逐渐适应学习生活的规范,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慢慢引导他们转变到小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学习焦虑在幼小衔接期,孩子们可能会面临学习焦虑的问题,尤其是在面临首次考试或者学习任务的时候。
他们可能会感到紧张和恐惧,担心自己不能完成任务或者考不好成绩。
这种焦虑情绪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表现。
针对学习焦虑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一起帮助孩子化解焦虑情绪。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知道他们并不孤单,有父母一直在他们身边支持他们。
从幼儿心理发展角度探析幼小衔接(5篇范例)
从幼儿心理发展角度探析幼小衔接(5篇范例)第一篇:从幼儿心理发展角度探析幼小衔接从幼儿心理发展角度探析幼小衔接摘要:幼小衔接时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是幼儿开始进入正式教育的关键期。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目前学界对幼儿自身的心理发展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幼小衔接中幼儿的认知、情绪和意志力方面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更能体现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幼小衔接;认知发展;幼儿情绪;意志力发展幼小衔接是指幼儿结束学前大班的学习,开始进入小学正规教育,是儿童身心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到质的变化过程。
幼儿在幼儿园需要经历兴奋期、厌倦期和适应期三个阶段过渡到小学。
在幼小衔接过渡中,幼儿的心理发展变化会严重受到幼儿主导活动、社会角色、人际关系这三方面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三部分: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而当前社会教育环境,国内幼儿园过多注重了幼儿心理发展中的记忆过程,而忽视了认知过程中的思维、想象,对情绪情感过程的重视度明显偏低。
幼小衔接的核心是该年龄段的幼儿怎样有效地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实现幼小衔接的。
因此,本文从心理学相关理论来探讨总结幼小衔接主角――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家长、学校乃至社会提供比较系统的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的概述和参考。
一、幼儿的认知发展国内不少家长和学校对“幼小衔接”形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误区。
为了让幼儿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更早地适应小学生活,不少家长在幼儿低年级阶段就进行了“正规教育”。
不仅以唐诗宋词的背诵作为教育内容,还开始进行识字、拼音、算术、乘法记忆教育,更有甚者会将儿童的游戏时间全部用来教育。
这种揠苗助长的结果会让儿童在其自身能力发展前提早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极可能产生厌学的痛苦心理,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幼儿正常的身心发展。
在幼儿认知方面的发展,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研究,幼小衔接过渡阶段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的直觉思维阶段(4~7岁),该阶段的认知发展特征主要有:儿童的各种感知活动图式已由依靠实际动作对当前实物进行思维的方式转化为可以内化为表象或者形象的模式,随着儿童语言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儿童开始学会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幼小衔接期儿童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幼小衔接期儿童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幼小衔接期是指儿童从幼儿园结束到小学入学这段时间,这一阶段的儿童心理状况表现出较强的过渡性质,面临许多新环境和经验,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问题和应对策略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心理问题1.1 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儿童在分离时对父母的依赖和忧虑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
由于儿童在幼儿园生活了一段时间,与老师和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此离开幼儿园时,会感到失落和不安。
这种情绪很可能会伴随儿童进入小学,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1.2 竞争心理进入小学后,儿童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功课,需要面对更大的学习压力。
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好的学习环境,儿童会产生竞争心理。
竞争心理过强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会产生焦虑和紧张等问题。
1.3 自我意识发展进入小学,儿童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慢慢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并表现出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然而,这个阶段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程度不同,一些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且易表现出忧虑和羞怯。
2. 应对策略2.1 主人翁教育在幼儿园培养儿童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培养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可以帮助儿童逐渐从父母的依赖中解放出来,并逐渐掌握成长和生活中的主动权。
2.2 家校共育家庭是儿童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在幼小衔接期,家长需要充分引导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情感变化,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2.3 发展性评价学校应对孩子进行个性化评价,不仅注重分数的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的兴趣、特长和潜力,早期发现儿童的特长,及时给予发展支持,避免儿童因过于追求分数而出现身心健康问题。
2.4 课程适应性小学的课程与幼儿园相比,更为复杂和繁琐,因此学校应根据幼儿园儿童的特点和掌握程度,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提高学习适应度,减少学习压力。
总之,在幼小衔接期,儿童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可能出现许多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护航幼小衔接
心理健康护航幼小衔接幼儿时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经历了从幼儿园环境到小学环境的转变,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护航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心理健康。
一、幼小衔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儿童到学童的重要转变阶段,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1. 紧张和焦虑:幼儿时期的孩子往往依赖成人,并且在熟悉的幼儿园环境里度过大部分时间。
而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
这种转变可能会带来紧张和焦虑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自信心受挫:幼儿时期的孩子通常受到夸奖和关注,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自信心。
然而,进入小学后,他们可能会面临来自同学和老师的更高标准和要求,这可能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挫折。
3. 适应困难:幼儿时期的孩子习惯了较为自由的环境,而小学则更加注重纪律和规则。
这种转变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可能会导致适应困难,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护航幼小衔接的心理健康为了保障孩子在幼小衔接中的心理健康,以下是一些护航措施,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焦虑和适应困难。
1. 提前引导:在孩子即将转入小学前,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可以提前引导孩子了解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
例如,可以带孩子参观小学校园,介绍小学的教室、操场等。
通过提前引导,孩子可以提前适应新的环境,减少焦虑感。
2. 建立信任: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幼儿园教师可以与小学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家长也应与孩子沟通,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并给予支持和理解。
3. 温和过渡:幼小衔接的过渡可以通过温和的方式进行。
例如,在开学前组织小学新生家长会,让家长互相认识并分享经验。
在小学开学后的早期,可以逐渐增加学习负担,以便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幼小衔接中的孩子心理成长
幼小衔接中的孩子心理成长幼小衔接阶段是指儿童从幼儿园逐渐过渡到小学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需要应对学业上的转变,还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面对个人心理成长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幼小衔接中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性以及有效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方法。
一、认识1.1 幼小衔接的意义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它对于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孩子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心理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孩子心理成长的挑战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面临着诸多心理成长上的挑战。
他们从娇嫩无助的婴幼儿阶段进入到需要面对更多责任和挑战的小学生阶段,可能会感到无助、焦虑和失落。
同时,与新同学的相处、适应繁重的学业压力、建立自信心等也是孩子们需要克服的难题。
二、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2.1 家庭的支持与关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关心和支持。
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困惑和需求。
此外,家庭应提供一个温暖、稳定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2.2 学校的关注与帮助学校在幼小衔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迎新会、校园参观等,使孩子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此外,学校应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学业和生活的压力,在发展中保持心理健康。
2.3 建立合理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业和心理成长非常重要。
孩子和家长可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另外,引导孩子逐渐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4 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与同学和老师的良好互动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合作学习和团队活动,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幼小衔接中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
幼小衔接中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孩子来说,幼小衔接可能是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社交圈子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幼小衔接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分享一些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一、幼小衔接中的心理健康问题1.适应新环境的压力孩子在幼儿园阶段通常有一套相对熟悉的规则和学习方式,而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方式。
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焦虑。
2.社交角色的转变在幼儿园,孩子通常是以玩伴的身份与其他孩子相处,而在小学,学业的要求和班级的组织结构可能会使他们需要面对不同的社交角色转变。
从一个小玩伴转变为一个合群的班级成员可能需要时间和适应力。
3.学习压力的增加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求通常比幼儿园高,孩子需要逐渐适应更加严谨和系统的学习。
学习压力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与技巧1.建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在幼小衔接前,家长和学校可以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通过让孩子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衔接过程中的挑战。
2.提供安全的环境和支持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提供一个安全、温暖和支持的环境,为孩子提供舒适的过渡体验。
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他们的担忧和问题,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3.促进社交互动和交流在幼小衔接中,孩子需要适应新的社交圈子和社交规则。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交活动,帮助孩子建立友谊和提高他们与其他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
4.设置过渡期的适应活动幼小衔接的过程可以通过设置适应活动来缓解孩子的焦虑和压力。
例如,在开学前的几天,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和家长有机会熟悉新的学校环境和新的老师。
5.积极面对学习挑战学习压力的增加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和教师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面对挑战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幼小衔接期的心理发展观察
幼小衔接期的心理发展观察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幼小衔接期,他们的心理发展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关注并理解这些心理变化,对于帮助孩子顺利过渡、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生活相对较为轻松和自由。
他们主要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学习,老师的照顾也比较细致入微。
然而,进入小学后,学习方式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课程设置更加系统化,学习任务逐渐加重,对孩子的自律和注意力要求更高。
这种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和不安。
在幼小衔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形象,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例如,他们可能会在意自己的表现是否优秀,与同学相比是否出色。
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如果引导得当,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但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过度的竞争心理或者自卑情绪。
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情绪调节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兴奋不已,也可能因为遇到困难而沮丧哭闹。
比如,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遇到挫折,可能会表现出不耐烦或者焦虑的情绪。
这时候,家长和老师需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地表达和调节情绪,让他们明白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
同时,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在幼小衔接期有了新的发展需求。
在幼儿园,他们的玩伴相对固定,交往方式较为简单。
而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面对更多的同学和老师,交往的范围更广,方式也更加复杂。
有的孩子可能会在与新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感到紧张和拘束,不知道如何主动交流;有的孩子则可能因为过于自我中心,在与同学相处时产生矛盾。
因此,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分享精神和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在这个时期也在逐步发展。
在幼儿园,课程时间较短,活动形式多样,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吸引。
但在小学,每节课的时间较长,需要孩子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
然而,幼小衔接期的孩子注意力稳定性还比较差,容易分心。
幼小衔接中的心理成长
幼小衔接中的心理成长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革新,幼小衔接教育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也被称为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节点。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不仅需要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还需要进行心理成长的适应。
本文将探讨幼小衔接中的心理成长,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促进孩子良好的发展。
一、认知能力的提高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幼儿园时期主要以游戏为主,而小学则需要更多的面对书本和知识。
这种转变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为他们的心理成长提供了机会。
要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 创设启发性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孩子们参与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开拓他们的眼界和兴趣。
3. 鼓励探索和实践: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尝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社交的发展幼小衔接时期,孩子们由一个小群体进入到一个更广阔的社交圈子中。
这对他们的情感和社交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需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为了促进孩子的情感社交发展,可采取以下措施:1. 培养合作意识:鼓励孩子们参与小组活动和合作游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 培养友谊:引导孩子们建立友好的关系,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3. 提供情感支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们由于环境的转变,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这对于他们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但也为他们的心理成长提供了机会。
为了帮助孩子有效适应新环境,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建立平稳的过渡期: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提供一个平稳的过渡期,让孩子适应新的学校和师生关系。
2. 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关注,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
幼小衔接期的心理发展支持
幼小衔接期的心理发展支持当孩子从幼儿园迈向小学,这个阶段被称为幼小衔接期。
在这一关键时期,孩子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巨大转变,心理发展也会经历一系列的挑战和变化。
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心理发展支持,对于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在幼小衔接期,孩子可能会产生多种心理变化。
首先,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幼儿园的生活相对较为自由和轻松,而小学则有着更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学习要求,孩子可能会担心自己无法适应新环境,害怕犯错或者受到批评。
其次,孩子可能会出现失落感。
在幼儿园里,老师通常会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注和照顾,而进入小学后,由于班级规模的扩大,老师的关注可能无法像以前那样面面俱到,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特殊”。
此外,孩子还可能面临自我认知的挑战。
在新的环境中,他们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可能会导致自信心的波动。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为幼小衔接期的孩子提供心理发展支持呢?建立积极的沟通是关键的一步。
家长和老师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担忧和困惑。
当孩子倾诉时,不要急于打断或者评判,而是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认同。
比如,孩子说害怕新老师不喜欢自己,家长可以回应:“我能理解你的担心,不过我相信只要你努力表现,老师一定会看到你的优点的。
”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预期也非常重要。
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和老师可以向他们介绍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让他们对即将面临的变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渲染困难,以免增加孩子的恐惧心理。
可以通过分享一些有趣的小学故事或者带孩子参观小学,让他们对新环境产生期待和向往。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幼儿园,很多事情都有老师帮忙处理,但在小学,孩子需要自己照顾自己,比如整理书包、管理时间等。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
例如,让孩子自己整理玩具、穿衣系鞋带等。
健康心理对幼小衔接的积极推动
健康心理对幼小衔接的积极推动幼儿期和小学期是孩子人生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健康心理的培养与发展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健康心理对幼小衔接的积极推动,并对具体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
一、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阶段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孩子个性形成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逐渐形成,对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和行为有了初步的认知。
因此,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对于幼小衔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幼儿期,孩子的注意力短暂且不稳定,善于模仿和想象,好动而兴趣广泛。
他们对身边环境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需要通过观察、探索和体验来认知和理解世界。
因此,幼儿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体验。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阶段的教育环境应该充满温馨、亲近和关爱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人和教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同时,学习环境应该丰富多样,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
通过设置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游戏区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艺术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幼儿期是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易发期,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重视。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于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家长和教师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惑和焦虑。
其次,注重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交技巧。
通过合理的情绪教育和社交技能培养,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情绪问题,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幼小衔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幼小衔接中的心理成熟与自我探索
幼小衔接中的心理成熟与自我探索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涉及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开始经历心理成熟和自我探索的阶段。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幼小衔接中的心理成熟和自我探索,以及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一、心理成熟心理成熟是指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具备相应能力和素质的过程。
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面临从幼儿园的亲子关系向小学的同伴关系过渡,这要求他们具备更加独立自主和适应群体的能力。
1. 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心理成熟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幼儿园阶段,儿童主要通过观察、模仿等方式学习,并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思维。
到了小学阶段,他们会逐渐开始独立思考,形成逻辑思维,具备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 情感发展心理成熟还伴随着儿童情感发展的进步。
在幼儿园,儿童的情绪容易波动,对分离焦虑较为敏感。
而到了小学,他们会逐渐学会控制情绪,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和新角色。
3. 社交发展在幼小衔接中,儿童需要适应由亲子关系向同伴关系的转变。
这对于他们的社交发展来说是一个挑战。
小学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儿童需要学会合作、分享和相互关心,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自我探索自我探索是幼小衔接阶段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探索自身的兴趣、优势和目标,逐渐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形象。
1. 兴趣发展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开始接触更多学科和活动的时候,他们可以通过参加不同的课程和社团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例如,参加音乐课程、绘画班或者体育活动,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特长。
2. 优势发展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优势,幼小衔接阶段是他们开始认识和发展自己优势的时候。
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科和活动,鼓励孩子多尝试、多接触,帮助他们发掘和培养自己的优势。
3. 目标设立在自我探索中,儿童需要为自己设立目标,并努力追求。
目标可以是在某个学科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者在某个活动中表现出色。
幼小衔接中的心理疏导与情绪调节
幼小衔接中的心理疏导与情绪调节幼小衔接是指儿童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的过程。
这个过渡阶段对于儿童的心理和情绪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幼小衔接中的心理疏导与情绪调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幼小衔接阶段中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帮助儿童度过这一重要阶段。
1. 幼小衔接的心理疏导幼小衔接阶段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从熟悉环境到陌生环境的过程,这个转变可能造成他们的不安和抵触情绪。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儿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提供支持和安全感。
1.1 建立信任关系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和家长可以紧密合作,建立一个亲密的关系。
通过与儿童交流,教师和家长可以了解儿童的需求和担忧,从而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1.2 提供情感支持在幼小衔接阶段,许多儿童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孤独。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和安慰来提供情感支持,让儿童感到自己被关心和接受。
1.3 激发积极心态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需要充满信心和积极的心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给予肯定和认可的方式,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并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
2. 幼小衔接的情绪调节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常常面临情绪波动和应对困难。
情绪调节的能力对于他们适应新环境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帮助儿童进行情绪调节的方法:2.1 情绪识别和表达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儿童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鼓励儿童用语言描述他们的感受,并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表达情绪,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控制情绪。
2.2 情绪管理技巧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可以通过一些情绪管理技巧来学会应对困难和压力。
例如,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训练来缓解焦虑,或者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释放情绪。
2.3 建立社交支持网络与同龄人和他们共享经验对于幼小衔接阶段中的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可以通过与同学和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分享彼此的情绪和体验,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结语: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心理分析和小学衔接
幼儿心理分析和小学衔接幼儿心理分析和小学衔接幼儿心理分析我们常常以大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孩子,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问题,却是我们家长的问题。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可以让其自然发挥,但耐心细致的讲道理,爱学习,却需要很多宽容和耐心。
如果她喜欢玩,家长可以支持她,但相对的要给她制约和承诺,比如说这个时间你开心的玩,等会学习的时候你就需要专心哦,学习的时候是要专心,玩的时候就需要开开心心的。
对于孩子好动,要讲在必要的时候如何控制自己。
孩子的年龄在增长,自尊心更是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如果在必要的场合我们需要规范,是孩子和大人都需要基本做到的等等。
孩子的教育,最好是发掘她的特长引导她的正面的教育。
与小学的衔接经过了幼儿园大班的学习,孩子们将无可选择地面对人生的下一站,走进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
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
(知识衔接)我们也为即将上小学的幼儿做了入学准备,除了通常的幼儿园的活动和游戏,也会给幼儿安排一些类似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如集体授课学习某些预备性知识,认识汉字和开始书写汉字,认识数字和书写数字,学写自己的名字,真正为幼儿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循序渐进地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对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知识衔接)我们也为即将上小学的幼儿做了入学准备,除了通常的幼儿园的活动和游戏,也会给幼儿安排一些类似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如集体授课学习某些预备性知识,认识汉字和开始书写汉字,认识数字和书写数字,学写自己的名字,真正为幼儿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循序渐进地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幼儿心理发展角度探析幼小衔接
摘要:幼小衔接时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是幼儿开始进入正式教育的关键期。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目前学界对幼儿自身的心理发展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幼小衔接中幼儿的认知、情绪和意志力方面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更能体现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幼小衔接;认知发展;幼儿情绪;意志力发展幼小衔接是指幼儿结束学前大班的学习,开始进入小学正规教育,是儿童身心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到质的变化过程。
幼儿在幼儿园需要经历兴奋期、厌倦期和适应期三个阶段过渡到小学。
在幼小衔接过渡中,幼儿的心理发展变化会严重受到幼儿主导活动、社会角色、人际关系这三方面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三部分: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而当前社会教育环境,国内幼儿园过多注重了幼儿心理发展中的记忆过程,而忽视了认知过程中的思维、想象,对情绪情感过程的重视度明显偏低。
幼小衔接的核心是该年龄段的幼儿怎样有效地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实现幼小衔接的。
因此,本文从心理学相关理论来探讨总结幼小衔接主
角――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家长、学校乃至社会提供比较系统的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的概述和参考。
一、幼儿的认知发展
国内不少家长和学校对“幼小衔接”形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误区。
为了让幼儿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更早地适应小学生活,不少家长在幼儿低年级阶段就进行了“正规教育”。
不仅以唐诗宋词的背诵作为教育内容,还开始进行识字、拼音、算术、乘法记忆教育,更有甚者会将儿童的游戏时间全部用来教育。
这种揠苗助长的结果会让儿童在其自身能力发展前提早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极可能产生厌学的痛苦心理,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幼儿正常的身心发展。
在幼儿认知方面的发展,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研究,幼小衔接过渡阶段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的直觉思维阶段(4~7岁),该阶段的认知发展特征主要有:儿童的各种感知活动图式已由依靠实际动作对当前实物进行思维的
方式转化为可以内化为表象或者形象的模式,随着儿童语言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儿童开始学会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所以对于学龄前大班幼儿的游戏设计和操作,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象征性的事物或者符号来代替实物,但幼儿思维仍然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还难以从直觉中解放出来。
二、幼儿的情绪
情绪是人类心理健康的窗口,幼儿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
其对小学生活的适应程度和学习质量。
姚端维、陈英和与赵延芹研究发现,幼儿获得情绪理解能力的关键期是在3岁,到4岁时已基本获得了这种能力,此时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后,其情绪调节策略由情绪释放策略(如面对冲突情境时,单纯哭泣或等待帮助)发展到建构性策略(如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从心理卫生角度看,每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个体对内外刺激的反应,属于调节和自我保护机制,有其生理和心理价值。
新入学的儿童如果其适应能力比较差,势必会影响其神经系统功能,其行为会产生种种问题。
幼小衔接期的幼儿,由于面对新环境的压力,其情绪唤醒阈限水平较低,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当其表现出一些恐惧、焦虑、逃避的情绪时,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发现和疏导,和儿童共同探讨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鼓励其积极面对并给予适当奖励,切不可一味地指责和强迫儿童,这有利于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更有利于发现问题,避免幼儿产生厌学等不必要的心理问题。
幼儿园大班的幼儿有解决社交问题的欲望,他们致力于通过建设性方式来调节情绪。
这说明,情绪调节与社会认知、社交能力的发展密切相连,帮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还有助于幼儿社会功能的发展。
三、幼儿意志力的发展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行动,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认知、情感三
者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
意志可以促进更深层的认知,积极的意志促进认知发展,消极的意志阻碍认知发展。
情感影响意志,意志调节情感,意志对情感的调节取决于意志能力的强弱。
由于我国国情和教育观念的原因,依赖性强、意志不坚定是很多儿童都有的问题,遇到困难就有畏难退缩。
在幼儿园时,家长认为幼儿年龄太小,既舍不得他们做事又不信任幼儿的能力。
这些本应该属于他们的事情全由家长一手操办,这样忽略了幼儿意志品质的培养,从而使进入小学的儿童出现独立性差、做事不坚持、缺乏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等问题。
幼儿的自我控制在幼儿成功完成任务、进行人际交往、适应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个体早期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刚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主要服从教师的权威,属于“被动自我控制”阶段,随着幼儿认知的发展,其对规则和秩序不断内化,3.5岁的幼儿从他控到约束性顺从,而到了4.5岁以后则转向自我控制,5~6岁稳定下来。
“U”型是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模式:最初接触到某一规则或要求,在新鲜感的作用下,幼儿开始表现出较好的自我控制行为,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幼儿自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消失,此时如若有成人进行引导和培养强化,幼儿慢慢形成习惯,可内化为自觉的自我控制。
因此,对某种持续的强化训练,当幼儿感到厌倦时,辅
以适当的外部强化训练可能会使儿童慢慢地接受,继而形成预期的习惯。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言语概念的方式来促进幼儿自我控制的行为。
Peterson和Siegal通过一项对耳聋儿童的实验研究发现,如果儿童言语系统中存在自我控制的概念,那么他们在完成自我控制的任务中会更有意识地运用某种自我控制的技能,从而获得成功。
四、总结
幼小衔接应该成为培养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终身学习观为指导思想来完成“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教育者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而“幼小衔接”是整个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工程――是整个终身教育体系的开端。
(通信作者:王惠萍)
参考文献:
[1]王声平,杨晓萍.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8-153.
[2]李召存.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57-62.
[3]姚端维,陈英和,等.3-5岁儿童情绪能力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12-16.
[4]杨丽珠,张金荣,刘红云,孙岩.3-6岁儿童人格发展的群组序列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2015,38(3):586-593.
[5]霍力岩,木全晃子.日本“幼小衔接”热潮剖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5):38-42.
[6]吴玉萍,张睿,梁宗保,张秋思,等.儿童早期自我控制的发展及培养策略述评[J].幼儿教育,2015(2):77-81.
作者简介:倪青青(1991―),女,山东滕州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人格?c发展心理学;王惠萍(1960―),女,山东烟台人,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人格与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