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实用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 恨白 歌居
易
1、了解白居易生平 及其创作成就。
2、探究诗歌艺术手
法和作者情怀。
教 学 目 标
3、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 歌主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壹
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
鉴赏导读
一、以意逆志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1、揣摩诗歌题目
“春宵”承上句末两字,属于修辞上的顶真格。 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指
用前文末尾的词或句子作为下文的开头,使相邻分句蝉联, 紧凑流畅。指责玄宗迷恋美色,荒废朝政。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充分写出杨玉环受宠之深。 金屋藏娇:武帝幼时,她姑母将他抱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她 的女儿阿娇做妻子,他笑着达到:“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 之”后用来指十分宠爱妻子。
唐玄宗入蜀并未经过峨眉山,诗人虚构黄尘、 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等景象,以悲凉 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意在渲染动荡的时局和 玄宗痛苦的心境。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上句蜀中的碧水青山原是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 宗眼中,都是惹人伤心的,这是以乐景写哀情,表现玄宗内 心的痛苦。下句写玄宗的内心世界,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反 衬玄宗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长恨歌
“恨”作何解释?是仇恨的意思吗? 在现代汉语中,“恨”的情感程度比较激烈,表“仇恨”,
“愤恨”。 在古文中,“仇恨”的意思用“怨”,不用“恨”。“恨”
实际上是“遗憾”“不满”的意思。
“歌”
“歌行体”,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①篇幅可长可短,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白 居易的《长恨歌》有一百二十句。 ②保留古乐府叙事的特点 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④句式灵活,一般是七言,有的以七言为主,穿插三、五、九言。 ⑤命名上:常用“歌”、“行”、或“歌行”来命名。
忆怀旧和回宫以后的触景生情。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圣驾归来,从昼
到夜,从春到秋,处处触景生情,时时睹物思人,诗歌从各 个角度反复渲染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文本赏析:第四层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辗转思”总结上文,“殷勤觅”开启下文。 后两句具体描写殷勤觅的情状,连用动词“排”、 “驭”、“奔”、“升”、“入”、“求”,表现了道士 的行动的积极紧张;“皆不见”,渲染出玄宗绝望的情绪。
思考
谁恨? 恨什么? 为什么恨? 怎么表现恨?
回眸 mó u 霓裳 ní cháng 萦纡 yíng yū 玉扃 jiōng 凝睇 dì
听读正音
骊宫 lí 千乘 shèng 马嵬 wéi 仙袂 mèi 人寰 huán
鼙鼓 pí 花钿 diàn 临邛 qió ng 飘飖 yáo 钗擘 bò
了解大意
•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 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 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 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 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一方面显示杨玉环得到了皇帝的宠幸所享受的特殊待遇, 另一个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凸现了杨玉环美丽和妩媚气质。 诗人抓住了美人沐浴的两个典型细节——洗凝脂、娇无力, 进行点染,杨玉环的美丽动人和她的千娇百媚在诗中得到 了充分的体现。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从黄昏写到黎明,直接描摹玄宗的辗转反侧,彻夜不 眠。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诗人选择了以萤飞、孤灯、钟鼓、星河、霜华等独特景 物,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凄凉、伤感的境界, 情景交 融,表现了唐玄宗内心的痛苦和对杨贵妃的深深的思念之 情,极具感染力——叙事见情。
贰
文本赏析
文本赏析:第一层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汉皇即汉武帝,这里借指 唐玄宗。借汉代唐,唐代 人崇拜汉朝,本朝人写本 朝事,直说有所不便,所 以他们才会在诗歌当中运 用其他的朝代。
不是“重贤思治国”而是 “重色思倾国”,首句仅仅七 个字就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 确定了全诗情节的发展方向, 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次句引出 下文。
小结
第一层: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 叙述玄宗对杨贵妃的宠幸。写出了“长恨”
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文本赏析:第二层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安史之乱发生到唐明皇仓皇出逃,期间曲折多变,而白 居易只用了两句话概括,完全是神来之笔。 第一,意象选取:一个是将“渔阳鼙鼓”作为战乱的意象, 一个是将“霓裳羽衣曲”作为宫廷奢靡的意象。 第二,对“渔阳鼙鼓”只选定了一个属性:“动地”,以之 “惊破霓裳羽衣曲”。把二者联系在一起。这种“意象因果” 表现出诗人对历史概括的能力,突出诗人想象的精致。
诗歌题目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诗歌类型等多种 信息,或揭示内容,或流露情感,或托物言志,或怀古咏史。抓 住这些信息就比较容易把握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2、寻找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
直接感情词:喜乐哀伤、忧愁悲思等; 意象:如雁,明月,秋雨,落花等。 3.融入生活体验 把主观感受,生活体验融入其中,发挥想象,进入作者营造 的意境,推测作者本意,从而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
。,。,。,。,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当时,白居易任周至 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 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 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 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诗,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 传》。
谁恨: 李隆基和杨贵妃 恨什么: 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 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叙事文体梳理结构层次的常用方法 1、按照人物的感情变化划分 2、按照时间先后和情节变化发展划分 3、按照空间变换或场地转换划分
脉络梳理
①玉环进宫,深得圣宠 ②马嵬兵变,香消玉殒 ③玄宗思念,刻骨铭心 ④道士施法,寻觅玉环 ⑤送钗寄词,此恨绵绵
马嵬驿生离死别的一幕,写出唐玄宗想救而救 不了的无助,烘托出玄宗凄惨、痛苦,万般无奈的 情状。此后,他们的爱情成为悲剧
小结
第二层:渔阳鼙鼓动地来——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难,途中被迫刺
死杨贵妃。贵妃身死,两人爱情终成一场悲剧。
文本赏析:第三层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由春到秋,由桃李到梧桐,由秋草到落红。诗人以时光和景 物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把秋、春进行近距离的对比,将李、杨 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
用凄凉的气氛、环境烘托出玄宗居处的冷落和后期被隔离生 活的痛苦孤独。
之前李、杨生活的见证人,都垂垂老矣,时间的流逝、人事 的流转,今昔变迁之感,溢于言表。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惊”既指贵妃由梦而醒,意味着道士的到来让她倍感 意外。连用动词“揽”“推”“起”“徘徊”,透露出贵妃 的殷殷期待,表现出她得到消息后的惊喜与不知所措的情态。 “云鬓半偏,花冠不整”写出贵妃急于见道士,打探玄宗消 息的微妙心理。
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不直说玄宗伤心断肠, 而是以悲凉的景色和悲伤的声音烘托人物的痛苦悲情,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唐玄宗从四川归来,白日里看到芙蓉花,看 到柳,都浮现出杨贵妃的面容。景物依旧,人却 不在。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 从此君王不早朝 ❖ 三千宠爱在一身 ❖ 姊妹弟兄皆列土 ❖ 不重生男重生女
唐玄宗时歌谣:“生女勿悲酸, 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 看女却为门上楣。”“楣”,门户 上的横木,古时显贵人家门户高大, 因以门楣称门第。
运用夸张手法,表现玄宗对杨玉环的极端宠爱,也 说明玄宗之昏聩,重色轻国,是下文悲剧之因。因杨玉 环一人被册封为贵妃,满门荣耀,富甲天下,使得天下 做父母的人都重女而轻男,从侧面描写专宠之影响。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表现唐玄宗失去杨贵妃之后的孤独、凄楚与悲伤,一 “冷”一“寒”是自然界变迁所致,更是人事变迁的结果。
思念到极处,在梦中相见也可聊以慰藉,然而这样的 期待依然落空。语调凄楚动人,抒情气氛浓重,为下文作 铺垫。
小结
第三层:黄埃散漫风萧索——魂魄不曾来入梦。 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
鉴赏导读
二、知人论世
通过深入探究作者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其所生活的环境和 时代,来正确理解欣赏古典诗歌。 1、探究作者生平
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往往呈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和旨趣。 2、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
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在全面了解作者所 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之后,才能真正理 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无一山长 人骑顶安
过
知红千回 华
是尘门望杜清
荔妃次绣牧宫
枝子第成 绝
来笑开堆 。,。,
句
不如当此无空他海
及何时日复闻生外
卢 家 有 莫
四 纪 为 天
七 夕 笑 牵
六 军 同 驻
鸡 人 报 晓
虎 旅 鸣 宵
未 卜 此 生
徒 闻 更 九
李 商 隐
马 嵬
愁子牛马筹柝休州
知人论世
白居易(772-846),字 乐天 ,号 香山居士 ,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 “刘白”,有“诗魔”之称。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政治讽喻诗最为有名,代表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
写作背景
杨玉环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被李隆基 看中,李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后杨氏身封贵妃 ,“声焰震天下”。天宝十四年,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 君侧的幌子,发动叛乱。李隆基携杨玉环等仓皇出逃、欲西行 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要求诛杀杨氏兄妹以谢 天下。迫于形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一路走走停停,反应军心不稳,人心涣散的局面,含蓄 地烘托出兵变即将发生的气氛,预示着悲剧的高潮即将出现。
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酒色, 祸国殃民。诗句含蓄委婉地抨击了唐玄宗。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16岁→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王妃 21岁→见玄宗 为女道士(掩人耳目) 27岁→ 册为贵妃
“初长成”,“人未识”掩饰了杨玉环曾为寿王 妃子的这一事实,意在凸显李、杨二人爱情的纯洁。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以“眸”写媚。写出了 美在对方心理上的强烈效果,在此对比下,后宫佳丽 一个个面色苍白无神,反衬出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貌。 为下文写她受到专宠作铺垫。
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曹操《短歌行》
如何理解“长恨”之“长”
①“恨”是不能如愿的遗憾、悔恨,这个“恨”不是一般的恨, 是“长恨”,加上程度词“长”,有同情之意;这个“长”不 是一般的时间长度,而是超脱死亡,死也不甘心的遗恨,有对 忠贞爱情的赞美之意,由此生发出爱情主题说。 ②“长恨”之所以“长”又让人反思,感叹唐明皇“重色”的 教训,苦涩的果是自己种下的因,后果的无法改变,进而发出 政治讽喻的主题。
易
1、了解白居易生平 及其创作成就。
2、探究诗歌艺术手
法和作者情怀。
教 学 目 标
3、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 歌主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壹
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
鉴赏导读
一、以意逆志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1、揣摩诗歌题目
“春宵”承上句末两字,属于修辞上的顶真格。 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指
用前文末尾的词或句子作为下文的开头,使相邻分句蝉联, 紧凑流畅。指责玄宗迷恋美色,荒废朝政。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充分写出杨玉环受宠之深。 金屋藏娇:武帝幼时,她姑母将他抱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她 的女儿阿娇做妻子,他笑着达到:“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 之”后用来指十分宠爱妻子。
唐玄宗入蜀并未经过峨眉山,诗人虚构黄尘、 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等景象,以悲凉 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意在渲染动荡的时局和 玄宗痛苦的心境。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上句蜀中的碧水青山原是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 宗眼中,都是惹人伤心的,这是以乐景写哀情,表现玄宗内 心的痛苦。下句写玄宗的内心世界,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反 衬玄宗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长恨歌
“恨”作何解释?是仇恨的意思吗? 在现代汉语中,“恨”的情感程度比较激烈,表“仇恨”,
“愤恨”。 在古文中,“仇恨”的意思用“怨”,不用“恨”。“恨”
实际上是“遗憾”“不满”的意思。
“歌”
“歌行体”,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①篇幅可长可短,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白 居易的《长恨歌》有一百二十句。 ②保留古乐府叙事的特点 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④句式灵活,一般是七言,有的以七言为主,穿插三、五、九言。 ⑤命名上:常用“歌”、“行”、或“歌行”来命名。
忆怀旧和回宫以后的触景生情。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圣驾归来,从昼
到夜,从春到秋,处处触景生情,时时睹物思人,诗歌从各 个角度反复渲染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文本赏析:第四层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辗转思”总结上文,“殷勤觅”开启下文。 后两句具体描写殷勤觅的情状,连用动词“排”、 “驭”、“奔”、“升”、“入”、“求”,表现了道士 的行动的积极紧张;“皆不见”,渲染出玄宗绝望的情绪。
思考
谁恨? 恨什么? 为什么恨? 怎么表现恨?
回眸 mó u 霓裳 ní cháng 萦纡 yíng yū 玉扃 jiōng 凝睇 dì
听读正音
骊宫 lí 千乘 shèng 马嵬 wéi 仙袂 mèi 人寰 huán
鼙鼓 pí 花钿 diàn 临邛 qió ng 飘飖 yáo 钗擘 bò
了解大意
•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 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 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 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 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一方面显示杨玉环得到了皇帝的宠幸所享受的特殊待遇, 另一个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凸现了杨玉环美丽和妩媚气质。 诗人抓住了美人沐浴的两个典型细节——洗凝脂、娇无力, 进行点染,杨玉环的美丽动人和她的千娇百媚在诗中得到 了充分的体现。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从黄昏写到黎明,直接描摹玄宗的辗转反侧,彻夜不 眠。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诗人选择了以萤飞、孤灯、钟鼓、星河、霜华等独特景 物,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凄凉、伤感的境界, 情景交 融,表现了唐玄宗内心的痛苦和对杨贵妃的深深的思念之 情,极具感染力——叙事见情。
贰
文本赏析
文本赏析:第一层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汉皇即汉武帝,这里借指 唐玄宗。借汉代唐,唐代 人崇拜汉朝,本朝人写本 朝事,直说有所不便,所 以他们才会在诗歌当中运 用其他的朝代。
不是“重贤思治国”而是 “重色思倾国”,首句仅仅七 个字就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 确定了全诗情节的发展方向, 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次句引出 下文。
小结
第一层: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 叙述玄宗对杨贵妃的宠幸。写出了“长恨”
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文本赏析:第二层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安史之乱发生到唐明皇仓皇出逃,期间曲折多变,而白 居易只用了两句话概括,完全是神来之笔。 第一,意象选取:一个是将“渔阳鼙鼓”作为战乱的意象, 一个是将“霓裳羽衣曲”作为宫廷奢靡的意象。 第二,对“渔阳鼙鼓”只选定了一个属性:“动地”,以之 “惊破霓裳羽衣曲”。把二者联系在一起。这种“意象因果” 表现出诗人对历史概括的能力,突出诗人想象的精致。
诗歌题目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诗歌类型等多种 信息,或揭示内容,或流露情感,或托物言志,或怀古咏史。抓 住这些信息就比较容易把握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2、寻找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
直接感情词:喜乐哀伤、忧愁悲思等; 意象:如雁,明月,秋雨,落花等。 3.融入生活体验 把主观感受,生活体验融入其中,发挥想象,进入作者营造 的意境,推测作者本意,从而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
。,。,。,。,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当时,白居易任周至 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 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 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 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诗,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 传》。
谁恨: 李隆基和杨贵妃 恨什么: 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 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叙事文体梳理结构层次的常用方法 1、按照人物的感情变化划分 2、按照时间先后和情节变化发展划分 3、按照空间变换或场地转换划分
脉络梳理
①玉环进宫,深得圣宠 ②马嵬兵变,香消玉殒 ③玄宗思念,刻骨铭心 ④道士施法,寻觅玉环 ⑤送钗寄词,此恨绵绵
马嵬驿生离死别的一幕,写出唐玄宗想救而救 不了的无助,烘托出玄宗凄惨、痛苦,万般无奈的 情状。此后,他们的爱情成为悲剧
小结
第二层:渔阳鼙鼓动地来——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难,途中被迫刺
死杨贵妃。贵妃身死,两人爱情终成一场悲剧。
文本赏析:第三层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由春到秋,由桃李到梧桐,由秋草到落红。诗人以时光和景 物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把秋、春进行近距离的对比,将李、杨 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
用凄凉的气氛、环境烘托出玄宗居处的冷落和后期被隔离生 活的痛苦孤独。
之前李、杨生活的见证人,都垂垂老矣,时间的流逝、人事 的流转,今昔变迁之感,溢于言表。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惊”既指贵妃由梦而醒,意味着道士的到来让她倍感 意外。连用动词“揽”“推”“起”“徘徊”,透露出贵妃 的殷殷期待,表现出她得到消息后的惊喜与不知所措的情态。 “云鬓半偏,花冠不整”写出贵妃急于见道士,打探玄宗消 息的微妙心理。
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不直说玄宗伤心断肠, 而是以悲凉的景色和悲伤的声音烘托人物的痛苦悲情,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唐玄宗从四川归来,白日里看到芙蓉花,看 到柳,都浮现出杨贵妃的面容。景物依旧,人却 不在。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 从此君王不早朝 ❖ 三千宠爱在一身 ❖ 姊妹弟兄皆列土 ❖ 不重生男重生女
唐玄宗时歌谣:“生女勿悲酸, 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 看女却为门上楣。”“楣”,门户 上的横木,古时显贵人家门户高大, 因以门楣称门第。
运用夸张手法,表现玄宗对杨玉环的极端宠爱,也 说明玄宗之昏聩,重色轻国,是下文悲剧之因。因杨玉 环一人被册封为贵妃,满门荣耀,富甲天下,使得天下 做父母的人都重女而轻男,从侧面描写专宠之影响。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表现唐玄宗失去杨贵妃之后的孤独、凄楚与悲伤,一 “冷”一“寒”是自然界变迁所致,更是人事变迁的结果。
思念到极处,在梦中相见也可聊以慰藉,然而这样的 期待依然落空。语调凄楚动人,抒情气氛浓重,为下文作 铺垫。
小结
第三层:黄埃散漫风萧索——魂魄不曾来入梦。 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
鉴赏导读
二、知人论世
通过深入探究作者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其所生活的环境和 时代,来正确理解欣赏古典诗歌。 1、探究作者生平
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往往呈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和旨趣。 2、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
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在全面了解作者所 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之后,才能真正理 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无一山长 人骑顶安
过
知红千回 华
是尘门望杜清
荔妃次绣牧宫
枝子第成 绝
来笑开堆 。,。,
句
不如当此无空他海
及何时日复闻生外
卢 家 有 莫
四 纪 为 天
七 夕 笑 牵
六 军 同 驻
鸡 人 报 晓
虎 旅 鸣 宵
未 卜 此 生
徒 闻 更 九
李 商 隐
马 嵬
愁子牛马筹柝休州
知人论世
白居易(772-846),字 乐天 ,号 香山居士 ,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 “刘白”,有“诗魔”之称。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政治讽喻诗最为有名,代表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
写作背景
杨玉环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被李隆基 看中,李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后杨氏身封贵妃 ,“声焰震天下”。天宝十四年,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 君侧的幌子,发动叛乱。李隆基携杨玉环等仓皇出逃、欲西行 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要求诛杀杨氏兄妹以谢 天下。迫于形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一路走走停停,反应军心不稳,人心涣散的局面,含蓄 地烘托出兵变即将发生的气氛,预示着悲剧的高潮即将出现。
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酒色, 祸国殃民。诗句含蓄委婉地抨击了唐玄宗。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16岁→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王妃 21岁→见玄宗 为女道士(掩人耳目) 27岁→ 册为贵妃
“初长成”,“人未识”掩饰了杨玉环曾为寿王 妃子的这一事实,意在凸显李、杨二人爱情的纯洁。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以“眸”写媚。写出了 美在对方心理上的强烈效果,在此对比下,后宫佳丽 一个个面色苍白无神,反衬出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貌。 为下文写她受到专宠作铺垫。
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曹操《短歌行》
如何理解“长恨”之“长”
①“恨”是不能如愿的遗憾、悔恨,这个“恨”不是一般的恨, 是“长恨”,加上程度词“长”,有同情之意;这个“长”不 是一般的时间长度,而是超脱死亡,死也不甘心的遗恨,有对 忠贞爱情的赞美之意,由此生发出爱情主题说。 ②“长恨”之所以“长”又让人反思,感叹唐明皇“重色”的 教训,苦涩的果是自己种下的因,后果的无法改变,进而发出 政治讽喻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