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图形与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这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识别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学习的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够识别平行四边形,并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行四边形的模型或者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平行四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你能发现哪些性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图形与几何(1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图形与几何(1课时)

2图形与几何课时目标导航复习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和长方体、正方体。

(教材第116~117页“总复习”第2、3题以及教材第119~120页“练习二十八”第11~16题)复习目标1.复习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掌握旋转和平移的特征及性质。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掌握图形的运动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能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一、知识回顾【回顾1】观察物体我们观察某一个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平面图形也会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正面、上面和左面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面的图形是聪聪从上面看到的,它们分别是从哪个图形的上面看到的?将序号写在括号中。

(2)假如小正方体的体积都是1立方厘米,①、②、③的体积分别是多少?①的体积是③的体积的几分之几?【回顾2】图形的运动1.认识旋转。

(1)物体绕着某一点或某条轴转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2)图形旋转前后,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2.旋转作图的方法。

(1)找出图形的关键点或线段;(2)画出关键点或线段旋转后的位置;(3)顺次连结所画出旋转后的对应点。

3.设计图案。

一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许多基本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出来的。

4.说一说这个图形是经过怎样旋转得来的?【回顾3】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长方体的这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主要包括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初步知识,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些图形的性质,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难点:发现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发现图形的性质。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卡片、课件等教学资源。

2.准备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停车场的设计、房间布置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并与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的问题,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吗?”“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吗?”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操作验证。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快地判断出给定图形的性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2.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三角形、四边形、圆3.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4.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对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及变换。

2.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的证明,几何图形的变换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几何。

(2)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几何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授课(1)讲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2)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三角形、四边形、圆(3)讲解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4)讲解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对称3.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并标出相关性质和定理。

(2)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画图的经验和心得。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1.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如何判断两个几何图形是否相似?3.如何进行几何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变换?(1)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以及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和变换。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2.教学视频3.练习题库4.课后辅导资料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研讨课教案_22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研讨课教案_22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设计说明】:图形与几何版块的总复习分为: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物体和图形的旋转两节课。

本节课主要复习重点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1、通过总复习,让学生更清楚地掌握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概念,熟练掌握相关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梳理、对比、练习,进一步理解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准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使用“以一当百”和“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实行数学学习,获得积极有效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梳理和对比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使用“以一当百”和“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实行数学学习。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单元整理和复习时,已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容积)实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本节课属于期末总复习,不能等同于单元复习,重在从易混易错、重难点知识、综合性知识三个方面实行对比和梳理。

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要引导孩子使用“以一当百”和“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实行学习,因而本节课想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例子来实行引导,以期望对孩子们的学习方法有所协助和启发。

【教学准备】:课件、题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请看屏幕,这里有一道比较大小的题目,很难哟!你们敢挑战一下吗?(敢)2、(出示:1×100 ○100×1)那好吧请看题,你们认为圆圈里填什么呢?(出示:=)。

3、你们是不是认为老师在戏弄你们呀!为什么你有这种看法?4、其实啊,老师真没有戏弄你们!这道题如果纯粹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填=号千真万确。

5、不过今天,老师要引导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填“>”。

你猜我是怎么想的?(多请几生来说)6、(出示:掘井图片和文字:就拿掘井来说,在1个地方挖100锨,和挖100个地方,每个地方只挖1锨,哪种办法更容易挖到水?)猜不出,老师给你一个提示,你看明白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看法,你理解得很深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教案)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复习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本第116页的第2~3题,课本第119~120页的练习二十八第11~16题)。

【复习目标】1.通过一视图和三视图摆放小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利用轴对称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

3.了解物体旋转后的变化,能按照指定的旋转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位置。

4.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

5.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梳理】1.摆一摆。

(1)只给一个正面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2)给出从正面、上面、左边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吗?2.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①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画对称轴。

③说一说,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的关系。

(2)旋转。

①什么是旋转现象?②旋转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3.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将学生的回答填在空格中。

①长方体有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④长方体有条棱。

⑤哪些棱长度相等?⑥长方体有个顶点。

⑦还有什么发现?(2)表面积。

学生看图解答:①上、下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②前、后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③左、右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⑤如果这个长方体箱子没有盖子,那么要扣除哪个面的面积?需要材料面积是多少?⑥如果要在这个箱子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哪些面的面积?(3)体积。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以上面的图为例)①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求?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4)体积单位。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②一般情况下升、毫升是用于什么单位?③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促进自主建构、优化认知结构是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节课是对第一单元、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其中观察物体,图形的旋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结构。

学生整理知识可能是无条理的、有遗漏的,但通过对比、交流,进而修正完善,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归纳整理的活动经验。

然后让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并自主探索解题的过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最后设置有梯度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回顾整理(一)请学生回忆本册教材中学习了哪些关于“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先想一想,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要求学生尽量详细地概括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1.学生独立回忆、整理所学的知识。

2.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汇报交流。

(二)先请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再让每个小组推荐一位整理得最好的同学介绍整理方法。

1.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方法。

(1)尽量记录详细,避免漏掉内容。

(包括文字、举例等)(2)有意识地按照类别板书。

(如下)①观察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

②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单位:m3、 dm3、 cm3。

容积单位:L、mL。

③图形的变换:a.旋转的意义、性质和特征。

b.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2.展示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1)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的。

(2)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3)教师有意识地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会区分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并能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 总复习 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1)》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 总复习 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1)》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等。

本节课是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和巩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容易混淆概念,操作不规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巩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运用。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图形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3.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发表见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合作学习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某文具盒的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3厘米,求文具盒的表面积和体积。

”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系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柱、圆锥等,引导学生回顾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图形的变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几个有关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周长、面积和体积计算的问题,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求它的面积和周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教案】】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教科书P115~117相关内容,完成教科书P119~120“练习二十八”中第11~16题。

▷教学目标1.经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问系统化的整理,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认识。

2.通过一视图和三视图来摆放小正方体及图形的运动,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积累几何与图形领域内容的学习阅历。

▷教学重点对学问进行准确、有序梳理,完善学问体系,机敏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自主梳理学问,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学问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预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唤醒学问师:这学期我们学了哪些和“图形与几何”有关的内容?在哪个单元学的呢?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师:你学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吧!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核心学问点。

师:本学期学习的“图形与几何”内容比较丰富,本节课我们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主,对本学期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复习。

(板书课题:图形与几何)二、操作整理,学问建构1.想象操作,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建构。

师: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样子吗?下面有许多种长方形或正方形卡纸,请你从中选择出部分卡纸,围成长方体,你会怎么选?【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选择长10cm、宽7cm,长10cm、宽3cm,长7cm、宽3cm 的卡纸各两张,围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也可能会选择长10cm、宽7cm,长10cm、宽5cm,长7cm、宽5cm的卡纸各两张,围成一个长方体。

师:你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认真观察,能试着总结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吗?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依据长方体棱、面的特征以及相邻两个面的联系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已经是参考了长方体的特征。

依据学生的交流,课件呈现,用表格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这部分内容是对之前学习图形的进一步拓展,旨在让学生掌握图形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图形的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及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让学生掌握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了解四边形的对角线定理。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2.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3.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转化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2.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性质及转化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有什么特点?怎样分类?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方法。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的图形进行分类、判断。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学生进行互评、教师点评,总结错误原因,强化正确答案。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菱形和梯形的定义,以及图形的对称性。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理解,对图形的对称性的掌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菱形和梯形的定义。

2.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对称性,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矩形、菱形和梯形的定义3.图形的对称性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思考、交流,从而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模型和图片。

2.准备对称性相关的日常用品,如剪刀、胶带等。

3.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图形,如教室的窗户、学生的文具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梯形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找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教师可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师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教案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教案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说明促进自主建构、优化认知结构是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节课是对第一单元、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其中观察物体,图形的旋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结构。

学生整理知识可能是无条理的、有遗漏的,但通过对比、交流,进而修正完善,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归纳整理的活动经验。

然后让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并自主探索解题的过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最后设置有梯度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回顾整理(一)请学生回忆本册教材中学习了哪些关于“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先想一想,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要求学生尽量详细地概括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1.学生独立回忆、整理所学的知识。

2.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汇报交流。

(二)先请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再让每个小组推荐一位整理得最好的同学介绍整理方法。

1.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方法。

(1)尽量记录详细,避免漏掉内容。

(包括文字、举例等)(2)有意识地按照类别板书。

(如下)①观察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

②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单位:m3、dm3、cm3。

容积单位:L、mL。

③图形的变换:a.旋转的意义、性质和特征。

b.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2.展示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1)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的。

(2)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3)教师有意识地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会区分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并能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课时《图形与几何(2)》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以及梯形的面积计算。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面积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激发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工具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交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总结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解释和应用。

4.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和加深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5.应用:学生运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图形与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图形与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
个面。

条棱。

⑥长方体有个顶点。

形,长,宽
,宽
,宽,面积,面积,面积
形,长
形,长
③左、右每个面是。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完成课本第119 页的第11 题。

3.完成课本第119 页的第12 题。

3 3 3 及1L,1mL 的水大约有多少?
2
(5)一个正方体棱长5dm,求棱长总和。

3.解决问题。

本课时复习内容较多,包括“摆一摆”、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两
个内容。

这两个单元的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再加上有前面的教学。

所以本课时复习时可采取知识回顾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意在进行知识回顾时应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可画图予以引导,最后师生要一起完成课本的习题,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9.2.图形与几何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9.2.图形与几何_人教新课标
解答:
1.下面是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的形状,请你试用小正方体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考点2:旋转的特征。
以点A为旋转中心把下图逆时针旋转90°。
分析:旋转时,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过旋转中心的所有边旋转的方向相同,旋转的角度也相同。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2.如下图,三角形ABO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三角形A′B′O。点A与点A′互为对应点,OA与OA′的长度(相等),且夹角是(直)角。
30×2+22×10=280(cm2)
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80 cm2。
考点5:容积知识的实际应用。
一张长40 cm、宽20 cm的长方形铁皮的四个角上各去掉一个边长为5 cm的小正方形,用它做成一个长方体无盖小铁盒。做成的长方体小铁盒的容积是多少?(铁皮的厚度忽略不计)
分析: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2.长方体和正方体:
3.图形的运动:旋转。
培优作业
如下图,在棱长为6 cm的正方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中心位置各挖去一个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求剩余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
6×6×6+1×1×4×6=240(cm2)
答:剩余图形的表面积是240 cm2。
教学反思
复习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在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结构。
考点3: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现在有下面几种规格的长方形、正方形铁皮若干张。从中选择6张铁皮,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油箱,应怎样选择?
分析: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面是正方形,其他4个面是长方形,这4个长方形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根据以上特点进行选择。

新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示范教学设计方案

新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示范教学设计方案

《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使学生掌握旋转和平移的特征及性质;通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能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导入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出示模型)。

看到它们,你们能想到什么?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观察物体(三)、图形的运动(三)、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三部分的知识。

2.自主整理,实施创造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观察物体(三)、图形的运动(三)、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三部分,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在学习任务单上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

(如果课前已布置任务,可直接交流。

)3.交流矫正,优化再建集体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整理的结果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学生汇报的整理方法可能有多种,如绘制知识网络图、列表整理等等。

教师对不同的整理方法应及时给予评价与肯定。

组织其他学生仔细听,并提出补充或不同的意见。

课件出示知识网络。

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完善自己的整理作品,同时,教师完善板书。

(二)重点复习,沟通联系1.观察物体师:我们观察某一个物体时,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平面图形也会不同。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这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的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以及图形的分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综合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图形与几何方面的技能和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等基本知识,对图形分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扎实,需要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掌握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学会对图形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以及图形的分类。

2.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实例。

2.准备练习题,包括不同类型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如何分类?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以及图形的分类。

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知识,并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6.5图形与几何(三)(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6.5图形与几何(三)(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6.5图形与几何(三)(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课程中6.5节“图形与几何(三)”,深入探讨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尤其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形的内角和、四边形的对角线性质以及图形的对称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和运用这些几何概念,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理解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并能够识别和应用图形的对称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学生将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并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增强审美观念和数学思维。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尤其是在非标准三角形的情况下。

此外,四边形对角线性质的抽象概念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活动来加以理解和巩固。

教具学具准备- 几何模型(包括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和四边形)- 绘图工具(如直尺、圆规、量角器)- 白板和彩色粉笔- 数学练习册和作业纸-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动画和示例)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起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并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新授:通过讲解和示例,介绍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和验证定理。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几何作图练习,加深对四边形对角线性质的理解。

4. 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巩固新学的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6. 布置作业:分配课后作业,包括书面练习和探索性任务。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展开,通过图表、公式和关键点的形式,清晰地展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基础练习和拓展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9单元总复习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的第2题,课本第119~120页的练习二十八第11~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一视图和三视图摆放小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

3.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摆一摆。

(1)只给一个正面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
(2)给出从正面、上面、左边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吗?
2.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将学生的回答填在空格中。

①长方体有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④长方体有条棱。

⑤哪些棱长度相等?
⑥长方体有个顶点。

⑦还有什么发现?
(2)表面积。

学生看图解答:
①上、下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②前、后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③左、右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⑤如果这个长方体箱子没有盖子,那么要扣除哪个面的面积?需要材料面积是多少?
⑥如果要在这个箱子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哪些面的面积?
(3)体积。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以上面的图为例)
①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求?
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4)体积单位。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②一般情况下升、毫升是用于什么单位?
③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16页第2题。

完成课本117页第3题。

1.完成课本第120页的第16题。

此题是图形变换的习题,练习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图一是怎样变换得到图二的。

2.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1题。

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

3.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2题。

(1)此题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1cm3,1dm3,1m3的大小及1L,1mL的水大约有多少?
(2)此题是有关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换算的题目。

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4.完成课本第120页练习二十八的第14题。

此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实际应用的习题。

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通过分析,学生弄清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评讲。

三、课堂作业
1.填一填。

2.算一算。

(1)一个长方体长0.8m,宽0.6m,高0.4m,求体积。

(2)一个正方体棱长6dm,求表面积。

(3)一个长方体长12cm,宽8cm,高6cm,求表面积。

(4)一个长方体底面积45dm2,高6dm,求体积。

(5)一个正方体棱长5dm,求棱长总和。

3.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体水池,长4m,宽3m,深2m。

(1)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这个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3)这个水池能装水多少升?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1.摆一摆。

(1)只给正面看到的图形;
(2)给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

2.长方体和正方体
(1)具体特征:六个面,十二条棱
(2)表面积
(3)体积:V=Sh
【教学反思】
本课时复习内容较多,包括“摆一摆”、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内容。

这两个单元的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再加上有前面的教学。

所以本课时复习时可采取知识回顾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意在进行知识回顾时应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可画图予以引导,最后师生要一起完成课本的习题,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