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在类风湿关节炎应用
![临床路径在类风湿关节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d93f25e852458fb770b5652.png)
~
中的重要 地位 ,使 患者在接受 常规 护理的 同时 ,能得 到身体 、 心理 、 社会 、 情感 等全方位 的综 合护理 , 这对于提 高护理质量 ,
提高 患者 满意度起 到了积极 的作用 。因此 ,熟练 的业务 水平是
影响满 意度最直接 的体现 。 三是要有完善 的考核评价体 系 , 考核是影 响满 意度 的监督 手段 。 现有 的护理考核评 价体系多数 是以工作数量 、 工作强度 、 难易 程度 为核 心制定考核指标 , 这 已不能全面详实反 映护理工 作 的成效 ,要不断完善 修订护理考 核评价体 系 , 增加 或提高患 者满 意度 的考核评 价 比重 ,切 实做好患者满 意度的监督检查 。
临床 路 径 在 类风 湿 关 节 炎 应 用
张安会
都江堰市人 民医院 ( 四川
【 摘要 】目的
都江堰 6 1 1 8 3 0 )
探讨 临床路 径在 类风湿 关节炎患者 的可行性和 实 施 效果 。方 法 临床 1 0 0名这 类患者分为 5 0人一组 ,实验
组 采取 临床 路径护 理 ,对照组在 常规 上应 用临床路径观 察 两组 患者在遵 医行 为 ,平均住 院 日及 费用 ,满意度等差异 。结果 临床 路 径应 用类风 湿关节炎 的病人 ,能较好 获得疾病 相关知识 , 自觉采取健 康行 为 ,缩短疗程 ,减 少费用 ,增 加患者满 意度 。 【 关键 词 盏 床 路径 类风 湿关节 炎 运用 [ 中图分类号 ]R1 9 7 . 3 2 [ 文献标 识码 ]c [ 文章编号 ]1 0 0 5 — 0 0 1 9( 2 0 1 4) 0 9 - 0 7 8 1 — 0 2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054663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6.png)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1.患者入院后首先接受全面身体检查。
After admission, the patient will first undergo a comprehensive physical examination.2.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疼痛定位。
The doctor will conduct a detailed inquiry into the patient's medical history and pain localization.3.必要时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或CT。
Imaging examinations such as X-rays, MRI, or CT scans may be performed if necessary.4.患者会接受血液和尿液检查,以评估炎症水平。
The patient will undergo blood and urine tests to assess inflammation levels.5.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理疗和手术等。
The doctor will develop a personalized treatment plan, including medications, physiotherapy, and surgery if necessary.6.患者会进行疼痛管理和炎症控制的治疗。
The patient will receive treatment for pain managementand inflammation control.7.医护人员会进行关节功能评估和功能锻炼指导。
The medical staff will conduct joint function assessments and provide guidance on functional exercises.8.饮食营养师会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促进患者康复。
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293aed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6.png)
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概述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
中医临床路径是针对风湿病的中医诊疗过程的规范化指南,旨在提供有效、安全和系统的中医治疗方案。
诊断中医诊断风湿病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症状和体征等信息。
2.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病理表现。
3. 闻诊:通过听诊患者的呼吸音、心音以及其他感觉如气息等,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相关风湿症状。
4. 切诊:用手指按压患者的特定部位,以确定是否存在压痛或其他疼痛感。
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是为了提供规范化的风湿病中医治疗方案而制定的指南。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中医临床路径的步骤:1. 中医四诊合参: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疾病发展过程,确定辨证施治的方向。
2. 中医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羚羊角、秦艽、防己等,可以通过舌下含服、煎煮等方式使用。
3. 中医针灸治疗: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刺激,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4. 中医推拿按摩治疗:通过按揉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的循环,消除病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5. 中医养生建议: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养生建议,以帮助患者康复和预防复发。
总结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临床路径提供了规范化的中医治疗方案,通过中医四诊合参、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治疗和养生建议等综合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治疗前,建议患者及其家属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确定最适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路径释义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路径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c618247bce2f0066f53322b8.png)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路径释义Clinical pathway interpret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王 迁① WANG Qian 【主编述评】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是最重要的风湿性疾病之一,除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以外,还可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抑郁症等合并症,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下降,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严密随访对于预防和延缓RA患者出现关节破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意义重大,是最终提高RA患者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欧美等国分别制订或修订了各自的RA诊疗指南,我国也于2018年基于最新的中国RA患者研究证据更新了中国RA诊疗指南。
然而,上述指南对指导目前我国RA诊疗实践仍存诸多挑战。
因此,制订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RA临床诊疗路径,对于贯彻指南意见,提高相关学科医师、特别基层医疗机构医师正确诊断和治疗RA的能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小峰1类风湿关节炎编码1.1卫计委原编码疾病名称及编码:类风湿关节炎(ICD-10:M06.900)1.2修改编码疾病名称及编码:血清反应阳性类风湿关节炎(ICD-10:M05)其他类风湿关节炎(ICD-10:M06)2临床路径检索方法M05/M063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3.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M06.900)。
释义■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RA的确切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主要由免疫系统攻击关节形成长期慢性炎症所致。
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本路径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3.2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科分册》(中华医学会DOI:10.19450/ki.jcrh.2019.03.012①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1号(100005)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543874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9.png)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详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人体的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讲解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e17527625c52cc58bd6be8f.png)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二)诊断依据。
2009年国际AS评估工作组(ASAS)炎性背痛专家推荐诊断炎性背痛标准为以下5项中至少满足4项:(1)背部不适发生在40岁以前;(2)缓慢发病;(3)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4)背痛伴发晨僵;(5)背部不适在活动后减轻或消失。
以上5项有4项符合则支持炎性背痛。
AS的诊断现仍沿用1966年纽约标准,或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条件如下:(1)纽约标准(1966年):有X片证实的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按前述0-Ⅳ级分级),并分别附加以下临床表现的1条或2条,即,①腰椎在前屈、侧屈和后伸的3个方向运动均受限;②腰背痛史或现有症状;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2.5cm。
根据以上几点,诊断肯定的 AS要求有: X线片证实的Ⅲ-Ⅳ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并附加上述临床表现中的至少1条;或者X线证实的Ⅲ-Ⅳ级单侧骶髂关节炎或Ⅱ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并分别附加上述临床表现的1条或2条。
(2)修订的纽约标准(1984年):①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
如果患者具备④并分别附加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AS。
从上述2种标准可见,它们均缺乏对早期患者诊断的敏感性。
为此,对一些暂时不符合AS诊断标准的患者,如其表现符合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制订的脊柱关节病初步诊断标准,也可列入此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该诊断标准为:炎性脊柱痛或非对称性以下肢关节为主的滑膜炎,并附加以下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即:①阳性家族史;②银屑病;③炎性肠病;④关节炎前1个月内的尿道炎、宫颈炎或急性腹泻;⑤双侧臀部交替疼痛;⑥肌腱末端病;⑦骶髂关节炎。
(三)选择治疗方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采取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疗效。
尪痹(类风湿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b1059e5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4.png)
尪痹(类风湿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1.引言尪痹,又称类风湿性肺炎,是一种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合并肺部疾病的疾病。
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关节炎症、肺部症状和肺功能异常。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体系,对尪痹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独特理论和临床经验。
本文将介绍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内容和重要要点。
2.中医临床路径的定义和作用中医临床路径是指根据中医理论体系建立的对某一疾病特定阶段的病程、治疗和观察指标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3.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内容尪痹中医临床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诊断要点尪痹的中医诊断要点主要包括四肢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久床留厥,症状如类风湿关节炎一般,同时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以及相应的肺功能异常。
3.2 辨证要点尪痹的中医辨证要点主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等病机。
具体辨证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3.3 治疗原则尪痹的中医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散寒祛湿、活血化瘀、理气止咳等。
具体治疗可选用针灸、中药煎剂、外敷疗法等。
3.4 随访观察要点尪痹的中医随访观察要点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变化、肺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等。
根据观察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和优势中医临床路径在尪痹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优势。
其通过规范化治疗和观察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对患者提供连续、系统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有利于中医医疗的推广和发展。
5.结束语尪痹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中医临床路径的规范化管理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通过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路径管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路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841e3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7.png)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路径管理
于浩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2(006)01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采取传统医疗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护士健康宣教知识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护士健康宣教知识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可缩短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健康宣教知识水平,有利于提高医护质量.
【总页数】2页(P131-132)
【作者】于浩
【作者单位】550004,贵州财经大学MBA中心2010秋季班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临床路径管理试水依次展开临床路径管理两病种率先面世铺路单病种付费构想恐需其他助力 [J], 可明
2.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在全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J], 王羽
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优化及其临床实践 [J], 梁泳夫; 张硕
4.临床药师利用PDCA循环参与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 [J], 钟媚共;谭文锵;伍卓坚;梁法亮
5.临床路径管理革新医生诊疗模式北京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7年实践,探索出“高血压临床路径管理”之路 [J], 胡睿;李晓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湿病科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风湿病科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a9fa1f2d58fafab068dc0222.png)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2019年版)径说明:本路径主要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住院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编码为:M06.99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10 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2.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DMARDs、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总补体CH50;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环瓜氨酸抗体(CCP);双手、胸部X线片;抗核抗体谱;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电图。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e43aba3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5.png)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长期医嘱:
□药物治疗
□对症处置
临时医嘱:
□其他特殊医嘱
出院医嘱:
Hale Waihona Puke □用药指导□定期复查巩固治疗
主要
护理
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心理、康复、自我评估、用药指导)
□加强功能锻炼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出院后饮食指导
□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心理、康复、自我评估、用药指导)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M06.9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5天
时间
住院第1-2天
住院第3-6天
住院第7-15天
(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开化验单及检查申请单
□主管医师查房
□初步确定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并发症、治疗效果、治疗方案、完成疾病诊断、下一步治疗对策
□根据病情需要,完成相关科室会诊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日志、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上级医生查房,明确是否出院
□住院医生完成出院小结、出院证明、病历首页等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饮食、用药、复诊时间、后续治疗等
4-类风湿关节炎基本诊疗路径
![4-类风湿关节炎基本诊疗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b8a76b1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f.png)
抗组蛋白抗体(histons: H1 , H2A , H2B , H3 , H4 , H2A-H2B复合物)
抗ENA抗体(抗体: Sm , nRNP , SSA/Ro , SSB/La,
rRNP , Scl-70 , Jo-1 , PCNA , RA33 ,
ANAs 抗非组蛋白抗体
Ku,RANA,Mi-1,Mi-2,PL-7,PL-12.)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四十八分。
类风湿关节炎的化验检查
RA的实验室检查(1)
1、自身抗体 类风湿因子、CCP抗体、RA33抗体
2、免疫球蛋白相关化验
血沉、IgG、IgA、IgM,CIC,蛋白电泳 3、常规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 4、遗传标记
HLA-DR4/DR1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四十八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四十八分。
抗核抗体谱
ANA筛选试验
抗dsDNA抗体
抗ENA抗体
抗Sm抗体:SLE标记性抗体(20%-30%) 抗nRNP抗体:MCTD 95 -100%(高滴度)
抗SSA抗体:PSS 60 -75%,其它CTD
抗SSB抗体: PSS 10 -40%,其它CTD 抗Scl-70抗体:SSc 25 -75%, 标记性抗体
现晨僵
关节畸形:晚期关节畸形、强直、半脱位、 “天鹅颈”样改变、关节失去功能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四十八分。
通常侵犯的关节
颞下颌关节
颈关节
胸锁关节 肩关节
腕关节 掌指关节
近端指 间关节
膝关节
掌趾关节
跖趾关节
肘关节
骶髂关节
髋关节
踝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a29ec3775727a5e9846a611e.png)
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
西医诊断:第。
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标准》(ZY/)(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 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
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ZYYXH/T114-2008)。
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的患者。
2. 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4)AKA、APF、CCP(5)抗核抗体谱(6)心电图(7)双手、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组织非特异性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抗心磷脂抗体、HLA-B27、电解质、肌酶谱、血脂、血尿酸、乙肝五项、抗结核抗体、尿沉渣分析、大便潜血、主要受累关节X线片、心脏彩超、腹部超声、骨密度、CT、MRI、关节超声以及其他合并系统损害的相关检查等。
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临床路径【2020版】
![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临床路径【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ff55a22f60ddccdb38a02a.png)
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临床路径一、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ICD-10:M06.909)(二)诊断依据。
1987年(ARA)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分类标准1. 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病程≥6周)。
2. 3个或3个关节肿≥6周。
3. 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炎中,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病程≥6周)4. 对称性关节炎病程≥6周5. 类风湿结节6. 类风湿因子阳性7. 放射学改变: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放射学改变,必须包括骨质侵蚀或受累关节及其邻近部位有明确的骨质脱钙。
以上7条满足4条或4条以上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即可诊断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1.一般治疗:休息,并保持关节功能位置。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ICD-10:M06.909)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入院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RF、CCP、AKA、血沉、C 反应蛋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5)心电图(6)胸部X 线片、受累关节X 线片、关节彩超(7)腹部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滑膜液检查、CT和MRI、电解质、血粘稠度、ANA、ENA、AKA、APF、HLA-B27 等。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 一般治疗休息、缓解期尽早开始关节功能锻炼。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水杨酸类、吲哚衍生物类);糖皮质激素;改变病情药物(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抗疟药、硫唑嘌呤、环磷酰胺);中药外敷;理疗;生物制剂。
3.如有外科治疗指证,退出本路径。
尪痹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c037580c84254b35effd3413.png)
旌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庭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庭痹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淮:1.发病特点:多与气候变化有关,或感冒后诱发。
3.关节、肌肉、筋骨等部位疼痛(酸痛、胀痛)或肿胀,局部畏寒或发热。
3.理化检査:抗“()”増高,血沉增快。
4.性别与年龄特点:奸发于青壮年,女多于男,约25〜31。
(2)西医诊断标淮:1.急性风湿关节炎⑴全身表现:身体发热(38〜C以上),出汗,心悸。
⑵关节表现:四肢或大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均限在大关节或游走发作。
肿胀的关节在急性炎症过后可消失。
⑶心脏病变:约一半以上患者可伴有心肌炎、心内膜炎和心包炎,心电图可发现有改变(期前收缩、房颤、传导阻滞、P—R问期延长、心律不齐等)。
(4)皮肤发斑:青年患者常伴有环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和皮下小结,以四肢内侧、躯干为常见。
2.慢性风湿关节炎(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3)腕、学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5)有皮下结节;(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7)类风湿因于阳性(滴度>1:20)2.证候诊断狂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1•风寒湿阻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自汗恶风,或痛有定处,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或酸楚沉重,麻木不仁,苔白,脉弦紧或濤、或浮。
2•热邪阻痹证:关节红肿热痛,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
3.痰瘀互结证:关节漫肿,僵硬变形,活动不便,痛有定处,或痛如针刺,口燥,舌质紫暗,苔膩,脉涩或弦或滑。
4•肝肾亏虚证:病程较长,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腰膝酸痛,头呈耳鸣,舌质淡, 苔白,脉细弱。
风湿科-类风湿关节炎手术临床路径(护理部分已再修改)
![风湿科-类风湿关节炎手术临床路径(护理部分已再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14d56ce6c1c708a1284a44e1.png)
类风湿关节炎(手术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ICD10:M05、M06)二、诊断依据:根据《内科学第六版》(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4月)1、病史:有关节症状表现:晨僵,膝关节痛,肿,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等表现;2、体格检查:以腕、掌指、近端指关节及膝关节肿和压痛为主要表现的全身多关节炎;3、自身抗体:RF(+)AKA及抗CCP抗体(+);4、双手X线检查(关节周围组织的肿胀阴影,关节端的骨质蔬松)或膝MRI检查(滑膜水肿或增生,骨破坏病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内科学第六版》(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4月)1、仅全身多关节肿痛;2、全身多关节肿痛且常规抗风湿药治疗无效;3、全身多关节肿痛有关节功能障碍;4、全身多关节肿痛伴有血管炎表现;5、关节炎伴关节外器官受累:心脏,胸腔,肺,肾,神经系统等。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12-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类风湿关节炎 (ICD10:M05、M06)疾病编码;2、主要以膝、腕、掌指、近端指关节肿和压痛为主要表现的全身多关节炎、或已有关节功能障碍;3、膝关节炎经过3个月系统的药物治疗无效,或已有明显的关节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4、间歇性或持续性关节内渗出,临床上浮髋试验(+),出现了轻度膝关节畸形;5、X线片显示关节骨质有早期侵蚀征象。
以上1+2+(3—5项中只要具备一项就可进入类风湿关节炎手术路径)。
六、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2、急诊生化五项;3、免疫功能,ESR+CRP+ ANA、RF、ENA、DS-DNA、AKA、CCP;4、TB-AB;5、PPD皮试;6、免疫常规,住院生化常规;7、血型鉴定;8、心电图;胸部正侧片和双手X线片,受损膝关节MRI检查;9、脏器病变可做腹部B超检查。
七、选择用药:1、用消炎止痛药物(NSAIDs););2、晨服小剂量强的松(同时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33、口服慢作用抗风湿药物(DMARDs):轻中型病例二联:MTX+HCQ/SASP/植物药/抗TNF-a拮制剂/LEF;中重型病例二—四联:MTX+HCQ+SASP+植物药/抗TNF-a拮制剂;4、对伴有血管炎表现予甲强龙冲击+CTX治疗;5、加用胃粘膜保护剂;6、关节镜下增生滑膜切除术治疗;7、心理和康复治疗:注意心理治疗+肿痛关节超激光治疗及关节功能康复治疗;8、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抗菌药物选择为第一代头孢类,术后不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ICD-10:M06.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持续性、对称性关节肿胀及疼痛,伴有晨僵。
2.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性关节炎分类标准及ACR/EULAR2009年RA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
其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及个体化。
一旦确诊,应尽早正规治疗。
既要通过一线非甾类抗炎药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缓解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又要及时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再辅以理疗,同时应尽量减少和防治药物不良反应,最终选择疗效及耐受性均理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M06.900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需特殊处理、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不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及便潜血检查。
(3)血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4)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自身抗体谱(含RF、抗CCP,AKA、APF、抗MCV)及炎性指标(CRP、ESR)。
(6)其他自身抗体检查(包括ANA、抗ENA和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
(9)胸部X片及心电图检查。
(10)腹部B超(肝胆胰脾和肾脏)。
(11)影像学检查:受累关节的X线片检查。
(12)骨密度检查。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2)超声心动图、胸部CT、关节超声检查,关节MRI、关节镜检查、抗结核抗体、PPD试验、病毒性肝炎系列、肿瘤标志物。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非甾体抗炎药
2.糖皮质激素类药
3.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甲氨蝶呤/氯喹/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来氟米特/硫唑嘌呤/雷公藤多甙/环孢素/青霉胺/环磷酰胺/艾拉莫得等,选用何种药物及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4.生物靶向制剂。
5. 有关节外表现的难治型患者可考虑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和免疫细胞治疗。
6. 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钙剂、维生素D3及磷酸盐类等药物的应用。
7. 中成药、中药、康复和理疗等。
(八)出院标准。
1.关节疼痛数目及肿胀程度减少或缓解。
2.化验指标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