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学理论综述

合集下载

地缘政治学导论 绪论

地缘政治学导论 绪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有关概念的阐释
(3)《德国大百科全书》:“地缘政治学是国家学、历史 学和地理学知识交叉的学科,它源于政治地理学,但又不同 于政治地理学。 (4)《政治学百科辞典》(俄):“地缘政治学是国际关 系理论的基础概念之一,描述国家或国家集团位置的领土— 空间特点对局部、地区、大洲和全球国际进程的具体和历史 的影响形式。” (5)《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地缘政治学是政 治地理学的—个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 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 政治行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有关概念的阐释
二、地缘战略 典型的界定有下列几种: (1)“地缘战略理论是由地缘政治学发展而来的一 种理论。 (2)“地缘战略就是利用国家间的地缘关系获取国 家利益的谋划。” (3)“地缘战略就是利用地缘关系及其作用法则谋 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方略。”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众所周知,地缘政治学的“伪科学性”在于其法西 斯主义的特殊内涵。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四节 创建中国特色的地缘政治学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创建中国特色地缘政 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 二、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创建中国特色地缘 政治学理论的文化渊源 三、西方的地缘政治学说是创建中国特色地缘政治 学理论必要的理论借鉴
21世纪政治利用地理知识为实现国家的利益服务,
是一些学者们对地缘政治学的贬称。
在20世纪上半叶,地缘政治学就如大多西方地理
学家所理解的那样包含着为国家目的而运用地理学 知识的内容。
因此,地缘政治学受制于国家的操纵,并使国家
试图实施的那些特殊政策合法化。
(2)“‘地缘’一般是指因居住在同一地区而发生 的社会关系。

地缘政治学研究综述

地缘政治学研究综述

地缘政治学研究综述地缘政治学研究综述摘要:当前世界地缘政治正在发生一系列新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经济交往的频繁使得传统的地理空间被超越,也使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受到挑战,许多人质疑地缘政治学本身存在的意义。

现时代地缘政治研究依然是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领域,并被全球化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研究需要拓展新的研究视阈。

其中,区域、非传统安全、经济与政治相结合、地缘空间的拓展等已成为当前地缘政治研究的新领域。

关键词:地缘;政治;陆权;海权一、地缘政治学说的缘起自 19 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地缘政治学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

地缘政治学,亦称“地理政治学”,是“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制约于各种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共同作用结果的理论。

采用整体论的研究方法,把诸如疆域、气候、资源、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文化属性、经济活动等现象综合起来,分析、解释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态势和国家的政治决策”①。

《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述地缘政治学,是“关于国际政治中地理位置对各国相互关系如何影响的分析研究”②。

综合国内外地缘政治论著中所述的思想,其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地理——地缘要素,二是国家之间的地缘关系,三是地缘政治(战略)格局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布,四是全球性的地缘政治问题,五是世界主要大国的地缘政治战略等等。

其研究的内容是地缘政治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二、地缘政治的研究历程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处于世界体系中心的西方国家,已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的战争掠夺和殖民瓜分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主要的时代特征。

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被后世视为地缘政治学创始人的弗里德里希·拉策尔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和“生存空间”理论,在客观上为帝国主义时代西方列强的对外①《辞海》(1999年普及本),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1512页.②《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7卷,第68页.征服与扩张提供了合法性辩护。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2.制空权的获得是取胜的关键。“掌握制空权,能阻止敌人飞行,同时保持自己飞行”。夺取制空权一般通 过两个途径:①在空中与敌方空军交战而取胜;②摧毁敌方地面空军及其基地。
3.空战中进攻作战是最重要的。空中进攻的目标包括工商业设施、重要公私建筑、运输干线和交通枢纽以及 某些特定的居民区。
总的看来,杜黑的论点主要是围绕“制空权”这个中心主题展开的。事实证明,制空权的确是战争中一个非 常有力的手段,特别是在太空武器飞速发展的今天,杜黑的理论与核时代的战略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
亨廷顿还认为,冷战后将出现一个多极和多文化的国际体系,西方仅为其中之一。西方的文化价值不具普适 性,其影响力已呈下降趋势,因此西方文化缺乏同化、整合其他文化的力量。同时,非西方社会也将越来越伸张 自己的文化价值,拒绝西方强加给它们的文化价值。如果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硬要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 其结果将适得其反,将会激化矛盾,引起文明冲突。当然,亨氏宣扬他的观点,绝非反对西方文明的统治,他只 是善意地提醒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决策者们,不要被冷战的胜利冲昏头脑,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以免把 战线拉得过长,树敌过多,陷入被动境地。显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没有摆脱冷战的思维方式,在冷战后西 方国家内部凝聚力下降的情况下,他企图树立起非西方文明作假想敌,以维护西方的内部团结和美国的霸权地位。 《文明的冲突》面世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不断恶化的巴以冲突、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特别 是9.11事件)似乎验证了亨氏理论,也使得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
从以上介绍的几个定义中不难看出,地缘政治学实际上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故又称地理政治学。它把地 理因素(如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民族、资源、经济实力及战略军备等)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 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 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理论总结

地缘政治理论总结

1、地缘政治理论是把地理因素与政治结合在一起研究国际政治的一门学问。

主要内容包括:(1)地理位置和空间对国家安全、政治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2)国际政治中地理因素对国家间相互关系产生重要影响(3)地缘政治可以扩展国家权力空间(4)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变地缘环境的利用方式。

这一概念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人类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为前身,由瑞典地理学家契伦首创,用以表述国家政治权力的地缘基础。

著名的地缘政治理论有马汉的海权理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区学说、杜黑的空权理论、豪斯浩弗的生存空间理论以及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生存空间理论曾为希特勒政权进行对外侵略所利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边缘地带理论对美国遏制战略也产生重大影响。

至今,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仍旧值得关注。

2、海权论19世纪末,由美国海军理论家和海军历史学家马汉创立的,主张要拥有并运用优势的海军和其它海上力量去控制海洋,以实现已方的战略目的的理论。

主要观点包括:(1)海洋对于濒海国家是极端重要的,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增强海上实力控制海上交通要道(2)国家海上实力的强弱取决于国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性格、政府政策六大要素。

(3)制海权在海战中甚至在战争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有正确的作战指导(4)根据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加勒比海、太平洋、大西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海权论适应了当时美国垄断资本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需要,也反映了一些海军建设和海战的共同规律,对美、英、日等海军强国的海洋战略具有重大影响。

3、麦金德哈尔福德.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为英国近代地理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著有《历史的心理枢轴》、《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不列颠与不列颠的海洋》等。

1887年被任命为牛津大学地理学教授。

他认为地理学是探索人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而且认为历史、地理分别研究时间和空间二者密不可分。

形势与政策_地缘政治

形势与政策_地缘政治

浅谈中国地缘政治地缘政治,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

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要谈中国地地缘政治,我们就必须先分析他所处的地理位置。

它处在一个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即处于陆权论的核心地带,又处于边缘地带,同时对于海权论而言它又有着广阔的领海和漫长的海岸线),而且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所以中国面临着一个较为复杂和严峻的地缘政治问题。

按照地理位置我们可将这一问题氛围东、西、南、北四线。

北线对于中国来说是压力最小的一个方向。

中国北部与俄罗斯联邦和蒙古共和国有着漫长的陆地分界线。

虽然有如此漫长的陆地分界线,但在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与这两个国家并没有的发生过较大的分歧和争议。

一方面,随着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就政治而言中国北线的这种安定局势是相对稳定的。

另一方面,蒙古作为一个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一个小国,在这两个国家友好相处的格局下,也不可能对中国以及俄罗斯的政治地位及国家安全有太大威胁。

即使这样,我们也需要注意日本的一些小动作。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近日访问了蒙古,这个可能跟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中国也需要在这方面给关注,以确保中国在北线的这么一个地缘政治优势。

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与中亚五国和印度接壤。

对于西线,中国面临着两大问题:一个是反恐,另一个就是与印度的领土争端问题。

塔吉克斯坦等国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会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和中国、俄罗斯等定期举行联合军演以及一些反恐演习,而且中国与巴基斯坦一直沿袭着时代友好。

由于地理等原因使得这一区域经常会有东突势力活动,这对于我国(尤其是新疆)的社会安定有较大威胁。

所以,我国应该在这一地区的反恐问题上下大气力。

印度,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近些年来同中国一样有了迅猛的发展。

印度虽然在军事武器自主科研方面和中国有一定差距,但它是西欧国家、美国和俄罗斯的一个主要军备购买商。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论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一、地缘政治的提出及发展。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

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又被称为“地理政治学”。

地缘政治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在1897年所提的“国家有机体”论,以及之后发表的“生存空间”概念。

然而,地缘政治这一词,则是由瑞典学者鲁道夫·契伦(瑞典语:Rudolf Kjellén)发展而来,他进一步发展了拉采尔的理论,用地理来解释政治现象。

但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地缘政治的雏形,如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对于地缘政治的理解就已经很深入了,如秦国通过远交近攻政策通过攻打占领自己周边的小国,并与远方强国修好的政策,一步步蚕食,最终统一天下。

回到近现代的地缘政治理论。

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分为海权论、陆权论和空权论三个时间产生上并不一致的理论,当然他们的产生也源于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海权论顾名思义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掌握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这个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海军军官、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提出。

海权论最著名的例子则是英国在19世纪建立的日不落帝国就是在海上战胜强大的西班牙战无敌舰队,成为海上力量的绝对强者,控制了海上的交通命脉,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

陆权论的核心则在于创建了欧亚大陆中心带位枢纽地带,控制了这个枢纽就等同于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

马其顿王国和奥斯曼王国的强大也证明了在陆权时代,心脏地带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则于40年代基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概念,提出了相应的“边缘地带(rimland)”学说。

他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发生在边缘地带,而且边缘地带在经济上、人口上都超越心脏地带。

地缘政治学知识点

地缘政治学知识点

地缘政治学知识点地缘政治学作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各国之间在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在地缘政治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常见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地缘政治学概念和历史发展地缘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国家间地理环境对政治行为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的学科。

其研究范围包括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地缘环境等因素对国家政策制定和国际竞争的影响。

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以美国学者马克思·罗斯托的著作《地缘政治学》为代表,提出了"地理决定论"的思想,强调地缘政治因素对国家政策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地缘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

二、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1.海权与陆权:海权论和陆权论是地缘政治学中的两大基本理论。

海权理论认为海洋是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舞台,拥有海洋霸权对于国家的实力和声望至关重要;陆权理论则认为陆地资源和地理位置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同样重要,国家的实力可以通过扩张领土和控制地理要道来实现。

2.中心论和周边论:中心论强调国家核心地区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主张国家应该保护和巩固核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周边论则关注国家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主张国家应该通过影响周边地区的政治局势来保障自身利益。

3.地缘政治竞争:地缘政治学强调各国在地理环境下的政治竞争和地缘冲突,国际关系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的竞争,更是地缘政治地位和战略利益的争夺。

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往往是制约国际关系稳定和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地缘政治格局分析: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分析全球和地区范围内的地缘政治格局,揭示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缘政治力量对比,为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2.地缘政治风险评估: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评估各种地缘政治风险对国际关系和国家发展的影响,包括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化、金融市场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地缘政治知识点总结

地缘政治知识点总结

地缘政治知识点总结一、地缘政治的基本概念地缘政治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地理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以及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地缘政治理论认为,国家的地理位置、地缘环境和地缘关系对国家的政治行为、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地缘政治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环境、地缘政治关系等一系列概念,这些概念为地缘政治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国家地理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和国际政治地理格局的学科。

它包括对地理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地缘政治关系的研究和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分析。

地缘政治环境是指国际政治行为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包括地缘位置、地缘环境和地缘资源。

地缘政治关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基于地理位置、地缘环境和地缘资源之间的交往关系,这种关系对国家政策和国际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二、地缘政治的主要理论地缘政治理论主要包括心地理学说、地缘争端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和海权理论等。

心地理学说是由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马基达提出的,他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政治中心,周围是一系列环绕着中心的地缘环境分区。

地缘争端理论则是指国家之间因为地缘因素而产生争端和冲突。

核心-边缘理论是指世界上的地缘环境分为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核心地区具有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而边缘地区则处于政治、经济和地理上的边缘地位。

海权理论则是强调对海洋资源和海洋交通线的控制对国家的地缘政治地位具有重要影响。

三、世界各大洲的地缘政治分析1. 亚洲地缘政治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大洲,地缘政治格局复杂。

在东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存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

南亚地区的巴基斯坦、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也存在地缘政治上的矛盾和冲突。

中亚地区则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地缘政治格局也备受关注。

2. 欧洲地缘政治欧洲是世界上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的地区,但地缘政治格局复杂。

欧盟国家之间存在政治和经济竞争,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备受关注。

地缘政治学研究

地缘政治学研究

有关地缘政治学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内容,是地缘政治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内容应包括地理—地缘要素、国家间地缘关系、地缘政治格局空间结构及其分布、全球或区域性地缘政治问题以及主要大国的地缘战略五个方面。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地缘战略;地缘政策;文献类别:期刊地缘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地理学中创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核心理论。

至今仍通行于西方世界,成为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地缘政治学”一词最早由瑞典政治地理学家哲伦(1864— 1922)在所著《论国家》(1917)一书中提出。

他将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在1986年在《政治地理月刊》中就明确指出,缺乏对地缘政治学的历史和哲学的批判将使我们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自然,仅仅据经典地缘政治理论所分析的关于中国地缘安全态势,以及提出的中国地缘战略可能多少会存在不足。

恩格斯早就明确的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但是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具有不同的内容”。

杜德斌,段德忠这两人在《地理研究》中认为地缘政治影响着国际地位或者国际势力范围的长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影想着这个国家的发展。

孙相东在《东方论坛》中表示期以来,人们对"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很容易陷入模糊和混乱,这归咎于此概念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因此需要挖掘思想史上对地缘政治学概念的不同理解,厘清地缘政治学概念的脉络和条理,识别和界定地缘政治学思想史上各种传统和视角的内涵、逻辑、方法和价值。

在地缘政治学思想史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几个清晰的视角。

第一,人-境关系的视角。

第二,大战略的视角。

第三,现实主义政治的视角。

第四,国际政治结构的视角。

地缘政治学的概念蕴含在这几个视角的有机融合之中,建立统一包容性的地缘政治学概念是可能的。

科普地理政治知识点总结

科普地理政治知识点总结

科普地理政治知识点总结地理政治是研究国家和地区在地理空间上的地位和关系,以及政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地理学和政治学的交叉领域。

地理政治知识在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和区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下面我们就地理政治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地缘政治1.地缘政治概念地缘政治是研究地理环境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决策的影响的学科。

地缘政治不仅是研究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也是分析国家、地区和国际政治组织在地理空间上的相关利益、竞争和冲突。

地缘政治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地理环境对政治行为的影响规律,提出并分析国家政策和行为的地理位置、国家边界的意义、国家安全和地缘战略等诸多问题。

2.地缘战略地缘战略是根据地缘政治原理,通过分析和研究地理空间的优势和劣势,为国家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战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地缘战略主要包括海权战略、陆权战略和空间战略三大战略体系。

3.地缘政治的影响因素地缘政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资源条件)、民族、宗教、文化和历史等因素。

地缘政治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具有深远影响。

二、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1.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国际关系是研究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关系的学科。

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是各国之间的政治行为、政治关系、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等问题。

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家主权平等、领土完整和互不干涉内政等。

2.国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国际关系的根本特征主要包括:国际关系是由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构成的;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国际关系具有国际性和全球性的特征,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具有普遍性和整体性;国际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国际关系的结构和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3.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的关系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是密切相关的,地缘政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什么是地缘政治学?它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是什么?

什么是地缘政治学?它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是什么?

什么是地缘政治学?它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是什么?
地缘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地理、政治和经济等相互关联的学科,它探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并对人类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三个角度探讨地缘政治学。

一、地缘政治学的起源和发展
地缘政治学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拉策尔提出,他于1916年出版了《欧洲的地缘政治》一书,正式奠定了地缘政治学这一学科的基础。

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哈佛·麦基达创立了世界地缘政治学会,并将其发扬光大,使地缘政治学这一学科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二、地缘政治学的核心思想
地缘政治学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关系发展受地形、环境和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学科侧重于地理分析,通过研究地区内部的地理、政治和经济地位,预测国家之间政治利益和战略性。

三、地缘政治学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地缘政治学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表现在:
1.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模型对冷战时期的战略和政策制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美苏两大国,延伸对比中欧互相起着实际作用的力量实例在地缘政治学的帮助下解决。

2. 地缘政治学进一步解释了国家之间在含水
、能源和通讯技术等资源的获取上的竞争,以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战略的成为地缘政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3. 地缘政治学成为国别地理、国别经济、国际关系的的重要辅助,加深了对各种历史事件和政治事件的理解,促进各个国家间互相理解。

地缘政治学的研究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国际政治竞争的本质,更加普及了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领域的知识,从中可以看出其对人类文明和发展的贡献。

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百科名片地缘政治地缘政治(geopolitics),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

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目录基本信息主要影响主要作用政治方面展开基本信息主要影响主要作用政治方面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简介美元贬值、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政治地理学的一种理论。

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策有相当的影响。

地缘政治学渊源于政治地理学。

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1897年发表的《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以后又发表有关“生存空间论”的论文,把C.R.达尔文的物竞天择、优生劣汰的生物概念应用到国家的成长和发展上,认为国家像有机体一样有兴盛、衰亡的过程,国家的兴盛需要广阔的空间。

瑞典学者R.谢伦接受了拉采尔的思想,于1917年发表的《作为生命形态的国家》一书中提出地缘政治学这一名词。

他认为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条件是:广阔的空间、对全体国民的控制和自由的活动权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学者K.豪斯霍弗利用和歪曲国家有机说和生存空间论以及英国地理学家H.J.麦金德的陆心说,为纳粹德国侵略扩张服务。

他认为德国缺乏必需的生存空间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主张重新分配世界领土,而战争是解决生存空间的唯一方法。

此外,他把世界划分为几个泛区域,其中整个欧洲、非洲和亚洲西部广大地区作为属于德国势力范围的泛欧区,德国是该泛区域的核心。

由于他把地缘政治学与A.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联在一起,致使地缘政治学名声不好而一度衰落。

1960年L.K.D.克里斯托夫提出应当恢复作为科学的地缘政治学的声誉,认为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学与政治地理学之间的媒介,其研究应当对自然环境对政治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

地缘政治理论

地缘政治理论

浅析地缘政治理论【摘要】地缘政治有多重涵义,本文概括为地缘政治学理论、地缘政治要素和地缘政治活动三个方面。

地缘政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等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理论。

地缘政治理论塑造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者的思维,是国家制定对外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据,地缘政治活动构成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

【关键词】地缘政治;涵义;理论一、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一)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对一国的政治和内外政策,或对国际政治进行研究的科学。

这个词作为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哥德堡大学政治学教授基伦(瑞典)在其所著的《生存形态的国家》提出的,目的是用地理环境来说明政治现象与事件。

直到上世纪70、80年代地缘政治在美国重新崛起,成为表述世界战略形势与关系的简明之词和流行语。

综合各方面,地缘政治是指政治行为体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控制,来实现以权力、利益、安全为核心的特定权利,并借助地理环境展开竞争与协调的过程及其形成的空间关系。

(二)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地理学的体系中首先可以分为区域地理学和系统地理学两大分支,而在系统地理学中,又分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两个分支。

在自然地理学中,又可分为地貌学、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等。

人文地理学又可分为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

政治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上政治的地域分异的科学,研究国家的划分、类型、领土、政治地理位置、国家间的关系、国家内的行政区划分、边界等内容。

地缘政治学研究的落脚点是政治行为过程及其空间表现形式,地理环境只不过提供了政治行为实施的空间,并对政治行为追求的目的,如领土、人口、资源、基地、要塞等空间化目标起约束作用。

地缘政治学和政治社会学、政治计量学、政治文化学、政治心理学、政治权力学、国际政治学等一样属于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联系与区别:尽管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内容有交叉,方法有相同或相近之处,根据各自理论可能得出相同的空间关系、地理格局结论,但他们的落脚点不同,前者是政治的地域分异,后者是空间关系体现出的政治博弈过程及结局。

地缘政治是什么意思?地缘政治环境是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因素

地缘政治是什么意思?地缘政治环境是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因素

地缘政治是什么意思?地缘政治环境是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因素地缘政治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又称为地理政治学。

它关注地理学对国际政治的特征丶历史丶结构,尤其是与他国关系的影响,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者地区范围内的战略形势以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牵涉地理位置丶气候环境丶人口丶天然资源等地理及地域因素,对国家外交丶政治丶军事丶经济等政策的影响。

以往倾向於分析各国的政治及军事状况,但在和平时期,地缘分析视角也可以应用在经济分析,典型的例子有美国斯皮克曼所著的《和平地理学》(TheGeography of the Peace)。

以下介绍地缘政治几种主要的理论:海权论:代表人物马汉「海权论」最先是由美国海军史学家马汉在1890年提出的,发表其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他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分析国家的力量时首先应重视海洋。

主要论点包括:来源:《谁在世界中心》温骏轩著,8-9页。

1. 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航道丶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2. 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谁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3. 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谁就控制了全世界陆权论:代表人物麦金德19世纪末,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陆地机械运输革命的发生,使海权逐步让位於陆权。

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在1904年发表《历史的地理枢纽》论文,首次提出了「陆权论」:尽管海权强国占过优势,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由於陆权国家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并且交通日益改善,海权国家终将被陆权国家所压制。

欧丶亚丶非三洲由於陆上交通发达组成「世界岛」,占据东欧是控制心脏地带的关键,并把他的全球战略思想归纳成著名的三段警句:1. 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2.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3. 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空權論:代表人物杜黑意大利空军战略理论家杜黑,把地理环境与战略结合在一起研究在1921年发表了《制空论》,强调空权是施展於空中,能够飞越地面的武力,所以足以使海面与陆面武力屈服。

浅谈中国地缘政治

浅谈中国地缘政治

浅谈中国地缘政治会计学孙毅弘地缘政治(geopolitics),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

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其地缘政治也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地缘政治有其主要的几个主要任务,维护内部的民族团结统一便是其一。

中国的心脏地带位于国土的东南部,新疆、西藏及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成为与邻国交界的缓冲区,直接与其他国家的接壤,并且这些省份又同时是中国少数名族聚集的省份,维护民族内部的团结统一变的至关重要。

东北三省与俄罗斯及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相接壤,相对处于稳定的状态。

而新疆与中亚的许多国家接壤,民众多信奉伊斯兰教者也不在少数,部分宗教极端分子与恐怖主义势力企图分裂新疆来打击中国,所以对新疆问题应始终保持高度重视,加强新疆的防卫反恐工作。

中国在陆地地缘政治上,一贯占有主动权,与周边国家都保持着不错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其中也不乏有冲突,譬如中越,中印都存在着边界冲突,所以对内陆地缘不应放松警惕,要积极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同时有效的加强对缓冲区的防卫与控制。

新时期的中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来自海洋的威胁,众所周知,中国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拥有众多附属岛屿和岛礁,但无法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海防是较弱的。

在黄海海域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中日两国在二战后一直存在着各种争端,如近期比较受关注的钓鱼岛问题等,日本一直觊觎着中国的领土,期间的冲突也不在少数。

而美国无疑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威胁,自奥巴马政府宣布美国将重返亚太之后,美国加紧了对中国南海的监控,太平洋第七舰队久久在南海周围巡视,卫星与无人机更是频繁的在南海上空巡逻,日前奥巴马宣布《美日安保协定》对钓鱼岛也适用无疑更加加剧了这种紧张的关系,美日也多次进行军演和登岛演练。

而在南沙群岛,中国的岛礁和渔民也经常遭到越南、菲律宾等国船只的骚扰,并且有多处岛礁实际被境外的武装份子所控制。

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

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

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国际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将地理学与政治学相结合,探讨国际政治中地理因素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冲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地缘政治学的定义和起源地缘政治学是20世纪初出现的学科,它由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策尔提出并发展起来。

地缘政治学关注的是国家之间的地理因素对政治和安全的影响。

它认为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水源、交通线路等因素会影响国家的决策和行动。

地理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地理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地理位置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安全性。

如果一个国家邻近战略要地或重要水域,其安全形势可能更加紧张,因为其边境易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

另外,地理位置还可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具有良好的港口和交通线路的国家通常能够更便利地进行贸易和物资输送,从而拥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

其次,地理环境对国家的资源获取和利用也有重要影响。

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中通常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例如,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经济,同时也能够通过资源垄断来施加影响力。

此外,地理环境还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力和水资源状况,这些因素会对国家的自给自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最后,地理因素还可以影响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合作。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领土争端、边界争议等问题都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地缘政治学也研究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和合作的战略。

例如,国家之间争夺控制海洋资源权益的竞争,或是通过建立地缘政治联盟来维护共同利益和安全。

地缘政治学的重要性地缘政治学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来分析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地缘政治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的动态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其次,地缘政治学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指导。

了解地理因素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可以更明智地制定战略和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综述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综述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综述【摘要】地缘政治学作为研究国际关系中地缘关系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对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综述,深入探讨了其起源和发展、基本概念、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地缘政治学不仅可以解释国际政治中的地缘关系,还可以指导政府制定外交政策和国际合作。

未来,地缘政治学将继续发展,其研究领域和深度将进一步扩展。

地缘政治学不仅具有理论和学术意义,更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升了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地缘政治学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其研究将对世界格局和国际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理论、起源、发展、基本概念、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应用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现实意义、重要性1. 引言1.1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综述地缘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地缘关系和国际政治互动的学科,涉及国家之间的地理因素、政治动态和国际关系。

本文将对地缘政治学的理论进行综述,探讨其起源、基本概念、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体系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形成,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地缘政治学之父海耶克的著作。

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缘关系、地缘因素、地缘政策等,这些概念构成了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基础。

在地缘政治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中,有实用主义、地缘决定论、地缘环境论等不同学派,它们对国家政治决策和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地缘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地缘政治分析等,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研究国际政治。

地缘政治学的应用领域涵盖国际安全、国际贸易、国际环境等多个领域,为政府决策和国际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地缘政治学将继续关注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地缘关系演变等问题,为国际政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地缘政治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帮助国家制定地缘政策、保障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发展。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哲伦的新创
地缘政治学”一词,是瑞典政治学家哲伦(1864—1922)的新创。他利用拉采尔关于有机体的国家论发展了地缘政治学,认为国家的行为应被看作是一种竞争力量,必然的结果就是少数强大的吞并弱小的,这是竞争中的永恒规律。这样,力量因素就成了国家的决定因素,只有大国强国才能影响大陆及全球的政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哲伦对沙皇俄国向外扩张的趋势而对他的祖国瑞典所产生的危险忧心忡忡。在他看来,瑞典所在的斯堪的纳维亚集团根本无力挽救这种趋势。解决办法是祈求德国老帝国能够成为未来德国——北欧集团的中心,从而维护欧洲中心的稳定。他在《现代的诸列强》(1914)中明确提出,德国向外侵略是“人类的使命的责任”,认为德国海陆兼备,这是争夺世界强国地位最有利的条件。哲伦的这种思想与以后德国的侵略扩张意图不谋而合,从而成为第三帝国地缘政治学派的奠基人。
4.有机体是生长的,国家也是不断生长的,一个国家必然和一些简单的有机体一样地生长或老死,而不可能停滞不前。当一个国家侵占别国领土时,就是其内部生长力的反映,强大的国家必须有生长的空间。空间有机体的国家存在自然的增长趋势,如果没有强大的邻国给予有效的反对,它就会超越这些界限。
因此,有人把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的运动论归结为“国家有机体”、“生存空间”和“边疆动态论”的统一体。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影响尤为突出。尽管他并未提出“地缘政治学”这一概念,但后人还是根据拉采尔的国家理论确认他为地缘政治学的鼻祖纪末,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陆地机械运输革命的发生,使海权逐步让位于陆权。最早阐述这一观点的是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1861—1947),他曾任牛津大学地理学教授和皇家地理学会会员。麦金德一生从事教育和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对国际和各国局势的变化的历史观察和思考,寻找一种“至少能表明世界历史中某些地理因素的公式”,而“这个公式具有透视国际政治中的一些对抗势力的实用价值”。1904年,他在皇家地理学会宣读了《历史的地理枢纽》这篇著名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心脏地带”这一战略概念,成为第一个以全球战略观点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人。此后,麦金德又分别于1919年和1943年发表了《民主的理想和现实》和《全世界赢得和平》两篇论文,对他的理论进行了论证。在麦金德看来,整个世界的历史就是大陆强国和海洋强国相互斗争的历史,尽管海权强国占过优势,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由于陆权国家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并且交通日益改善,海权国家终将被陆权国家所压制。因此他提出,世界力量重心所在的欧、亚、非三洲由于陆上交通发达,已变成一个世界岛;世界岛的中心位于欧亚大陆中部的心脏地带,其范围大致西起东欧,东至中西伯利亚和蒙古,南起小亚细亚、亚美尼亚、波斯和中国的西藏,北至北冰洋。其外围则依距离的远近和人力,除东欧这个门户外,其余方向海权国家均不易进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堡垒,而占据心脏地带的国家却屡屡向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扩张。据此,麦金德断言,占据东欧是控制心脏地带的关键,并把他的全球战略思想归纳成著名的三段警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综述[摘要]地缘政治学可以有很多涵义,是个充满矛盾的术语,本文综合国内外主要学者的理解,从地理与政治、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学,这三个视角阐述了地缘政治学的不同内涵。

根据国内外有关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学术资料,把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演变归纳为五个时间段,即产生期——繁荣期——低迷期——复兴期——新发展期,并对每个时间段进行介绍、梳理和评价,有助于人们较系统地认识该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地理学陆权论海权论空权论一、地缘政治学的涵义界定地缘政治学的涵义是什么?奥特瓦赛尔(o’tuathail)认为,地缘政治学没有一个单一的,包容一切的含义或特征,它并不是一个具有内在含义的术语,而只是一个极为暧昧和不确定的概念。

地缘政治学这个术语英文为“geopolitics”,源于德文geopolitik。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地缘政治学涵义的理解,笔者归纳为以下三个视角:1.政治与地理中国《辞海》说,地缘政治学是“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制约于地理的理论……在国际关系中它利用地理因素来为一个国家的对外战略方针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 地缘政治学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策有相当的影响。

英国学者奥沙利文(patrick o’sullivan)特别强调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他认为,各国之间冲突的基本量度是地理性的,geopolitics“研究的是权力的行使者之间的地理关系,他们或是国家的统治者或是跨国集团的领导人”。

他还指出,如果说政治是一种政府的艺术,那么“地理的”(geo-)这一前缀就是指应用地理认识为此而服务。

强调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是国内外学者的主流观点,地缘政治学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地理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地理化过程,它突出了地理或地理空间因素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2.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对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术界有很多争议。

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把geopolitics定义为地缘政治学,认为“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种理论”;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夫认为地缘政治学等同于政治地理学,“地缘政治学与政治地理学之间,在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上没有什么根本不同”;阿部市五郎认为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是有区别的,“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虽同样是以国家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

前者为地理学,属人文地理;后者为国家科学,应属政治学”。

3.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学英文“geopolitics”既指地缘政治理论又指地缘政治现实,地缘政治不等同于地缘政治学。

我国学者陆俊元认为地缘政治学是地缘政治的一部分,广义的“地缘政治”,包含了地缘政治现实和地缘政治学两个方面;狭义的”地缘政治”指地缘政治现实。

国外学者阿格纽(john agnew)在其著作《地缘政治学》中指出:地缘政治学这个术语被采用是在19世纪末期,但地缘政治的客观实践在欧洲人首次征服世界其他地区时就已经开始了。

二、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演变1.西方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演变及主要代表人物(1)产生期地缘政治学思想产生于1897年,拉策尔(friedrich ratzel)在1897年完成的《政治地理学》一书被公认为地缘政治学的奠基之作,他是真正的“地缘政治学之父”。

但地缘政治学理论产生于1916年,“‘地缘政治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契伦(rudolf kjellen)教授所著的《生存形态的国家》(1916)一书中。

书中,他吸收拉策尔的‘国家有机体’和‘生存空间’理论,提出了用地理环境来说明政治现象与事件的地缘政治学理论”。

(2)繁荣期1918年—1945年前后是地缘政治学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经典理论,包括海权论、陆权论、空权论等。

海权论的奠基人是美国海军军官、历史学家马汉(alfredthayer ),他的海权论思想集中体现在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及其以后的几本著作中。

他认为争霸世界的关键在于夺取制海权。

并且将这种能力与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历史进程最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马汉的学说对美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使美国海军从内战后的毁灭中振兴,为其提供专业基础和理论方向,从而有利于引导它在1918年和1945年走向胜利。

1918年前后,地缘政治学开始步入辉煌期。

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是陆权论的创始人,他在1904年《历史的地理枢纽》一书中首次阐述了自己的地缘政治学思想,在1919年出版的《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书中提出“心脏地带”和“世界岛”的概念。

“心脏地带”指的是非常广阔的地域——世界岛的关键地区,同时,他将“心脏地带”与东欧的地缘政治意义总结为三句名言:谁统治了东欧,谁就主宰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主宰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主宰了全世界。

其中,世界岛指欧、亚、非三大洲,而历史的地理枢纽就处于其最中心。

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是战后一位重要的美国地缘政治学家,他修改了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并在1944年出版的《和平的地理学》一书中提出“边缘地带学说”。

认为占领和控制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是各强国的核心策略,据此他提出,“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的命运”。

意大利的军事家朱里奥杜黑(giulio douhet)是空权论的创始人,他在1921年出版的《制空权》一书中提到,“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

他认为,独立空军的重要性将迅速增大,而陆军和海军的重要性将相应减小,空中战场是决定性战场。

(3)低迷期1945年-1976年前后是地缘政治学的低迷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玷污的地缘政治研究沉寂多时。

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解释世界形势的理论需求将地缘政治学重新唤上学术舞台”。

德国人k.豪斯霍弗(karl haushofer)是地缘政治学衰落的始作俑者,他曾经利用和歪曲国家有机说和生存空间论以及陆心说,把地缘政治学与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联在一起,导致在二战后约30年时间里地缘政治学在学界遭唾弃,一度处于低迷状态。

(4)复兴期地缘政治学的复兴始于1976年。

1976年元月,一份全新的地理学杂志《希罗多德杂志》在法国巴黎出版,法国地理学教授y.拉考斯特(yves lacoste)是该杂志的编辑,他把《希罗多德杂志》的副标题定为:“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评论”。

从此,地缘政治学复活了。

几乎在同一时期,地缘政治学说由美国政治家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将其引进美国有关外交政策的论述中,此后,地缘政治学成为美国的政治和国际关系词汇。

到了20世纪80年代,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开始被学者们广泛使用。

(5)新发展期1992年前后,地缘政治学开始获得新的发展。

到1992年,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的致辞中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获得了新的发展,新地缘政治应运而生”。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展开,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

在变得相互依存的国际关系中,世界已经形成一个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相互交融的文明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尽管国家间的竞争仍然存在,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扩张领土和争夺势力范围的得失较量的零和关系,而是在良性竞争中求得共同的安全与繁荣。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逐步从地缘政治学向地缘经济学发展。

爱德华.卢特沃克(edward n.luttwak)在《面临危险的美国之梦》(1993)中提到,“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利益,世界资源和世界市场成为国家之间争夺的焦点,地缘政治角逐正逐渐让位于地缘经济角逐”。

地缘政治学的曲折经历丰富了它在每个阶段的内容,每个阶段的理论积淀推动了地缘政治学的发展。

海权论、陆权论和空权论的出现逐渐催生了世界各国海军、陆军和空军的崛起,地缘政治学的研究扩大到地面和空中空间的结合。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的激烈竞争渐渐上升为世界的主旋律,对地缘经济学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核心主题。

2.国内地缘政治学的研究概况地缘政治学在20世纪30-40年代由当时在欧洲留学的中国学者回国后传入中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学习与研究地缘政治学的热潮。

综观国内学术界对地缘政治的研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地缘政治学者及学术作品。

例如:叶自成教授的《陆权发展与大国兴衰》(2007),书中指出陆权并不等于控制权,而是指大陆空间的生存、发展及影响力,进而提出陆地空间的发展对中国这样一个陆权大国的影响。

刘义虎的《地缘政治学:二分论及其超越》(2007)高度概括了地缘政治学理论内容和特征并从二分论的视角对地缘政治学进行了整合式研究。

陆俊元的《地缘政治的本质与规律》(2005)主要对地缘政治的本质、规律、形态与格局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孙相东的《地缘政治学:思想史上的不同视角》(2005)从不同视角分析了地缘政治学的性质,有人-境关系的视角、大战略的视角等。

刘从德的《地缘政治学:历史、方法与世界格局》(1998),本书以历史为视角对中西方古代地缘政治思想、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等问题进行探析,并指出美苏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地缘政治角度下世界格局问题。

张微微的博士论文《冲突与联合:对主导性地缘政治观的分析与反思》(2009)主要从冲突性与联合性的视角分析地缘政治理论的精神实质,并得出冲突性是地缘政治理论的主要观念。

此外,还有大量的文章出现在国内主要期刊上,如:王逸舟的《地缘政治.国际关系.中国视角》(《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王恩涌的《地缘政治学为什么又重新兴起》(《人文地理之窗,1996》)、许勤华的《评批判性地缘政治学》(《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苏浩的《地缘重心与世界政治的支点》(《现代国际关系》,2004)、封永平的《地缘政治与大国崛起:以美国为例》(《理论导刊》,2006)、赵可金的《全球化时代的新地缘理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倪世雄与潜旭明的《新地缘政治与和谐世界》(《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潘忠岐的《地缘学的发展与中国的地缘战略》(《国际政治研究》,2008)等等,由于篇幅有限不一一列举。

从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对新地缘政治的研究也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追捧。

学者倪世雄认为,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传统地缘政治学提出的‘世界是由正在扩张和收缩的空间集团和领土单位组成’的基本假设,已变得陈旧而过时了,需要有一种新的地缘政治来替代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