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第七讲 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课件
合集下载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7.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地域文化与人口
3.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
4.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提取信息:信息①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②该城市每一个年龄段迁入人口都多于迁出人口,以 15~44 岁 为主。 思路整理:第 3 题,该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入大于迁
地区 全国
甲省区
0~14岁比重/% 15~64 岁比重/% 65岁以上比重/% 4.38 1.91 -6.29 -7.28 )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D.劳动力仍较充足
6.58
0.7
5.该数据反映我国(
A.人口增长加快
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答案:D
6.甲省区最可能是(
)
A.广西
C.河南
B.广东
D.江西
一、人口迁移 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1.概念:人的居住地①__________
2.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开发了新 大陆,传播 了工业文 明,改变了 人种的空 间分布
欧洲殖民 19 世 以②集团性 ______、 旧 大 陆 新大陆美 主 义 扩 纪 以 大批移民为 (亚、非、 洲、大洋 张、新大 前 主 洲等 欧) 陆的开发
(续表)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③人口从发 _________ 展中国家 _______ 流向 拉 丁 美 西 欧 、 北 迁 入 地 区 调整了劳 发达国家, 洲、亚洲、 美、西亚、经 济 发 展 动力空间 ④_________ 定居移民 非洲等 北非 快 分布不均 减少 ____,短期流 动人口增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讲 人口和城市课件
第四,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 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 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第五,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 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城市化 1.城市化的动力分析思路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如下图所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口迁移 解答“人口迁移类”问题的思维流程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自然
(1)看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生产力水平较高时:社 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
(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 济因素是主导。
青壮年人口迁移: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 (3)看年龄分布特点 老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 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 疗进步。 (2)人口老龄化的原因: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 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3)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①战争;②人口迁移;③产业结构;④养 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等(目前我国 性别比高的原因)。
青少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 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较大;文化素 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 的人口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五个 方面: 第一,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 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 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二,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 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 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
第五,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 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城市化 1.城市化的动力分析思路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如下图所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口迁移 解答“人口迁移类”问题的思维流程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自然
(1)看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生产力水平较高时:社 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
(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 济因素是主导。
青壮年人口迁移: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 (3)看年龄分布特点 老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 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 疗进步。 (2)人口老龄化的原因: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 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3)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①战争;②人口迁移;③产业结构;④养 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等(目前我国 性别比高的原因)。
青少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 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较大;文化素 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 的人口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五个 方面: 第一,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 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 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二,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 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 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口与城市课件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4 12 10 8 6 4 2 0 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10年 移民占总人口比 例 移民人数
√
√
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 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人数/百万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9101930195019701990 2010年 ① 人数/百万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9101930195019701990 2010年 ③ 人数/百万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9101930195019701990 2010年 ② 人数/百万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9101930195019701990 2010年 ④
人口与城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 地区分布。 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 别。 ——必修课程地理2 ——地理2
(16年课标丙)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l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 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 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 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 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人口与城市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第六单元(dānyuán) 人口与城市
2021/12/11
第一页,共四页。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021/12/11
第二页,共四页。
人口方面复习应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人口增长 模式,另一个是人口迁移与环境。社会生产力的地区 差异决定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社会生产力水平 的提高决定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迁移是地区 人口增长的形式之一,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社会 经济因素引起的,城市化是其典型代表。
城市是个可以从多角度研究的对象,其中城市的 空间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地理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城 市的功能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本章内容不仅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近年 来高考关注的热点内容,学习中要注意联系生产、生 活实际,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021/的12/1能1 力。
第三页,共四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六单元 人口(rénkǒu)与城市
No Image
12/11/
2021/12/11
第一页,共四页。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021/12/11
第二页,共四页。
人口方面复习应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人口增长 模式,另一个是人口迁移与环境。社会生产力的地区 差异决定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社会生产力水平 的提高决定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迁移是地区 人口增长的形式之一,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社会 经济因素引起的,城市化是其典型代表。
城市是个可以从多角度研究的对象,其中城市的 空间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地理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城 市的功能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本章内容不仅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近年 来高考关注的热点内容,学习中要注意联系生产、生 活实际,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021/的12/1能1 力。
第三页,共四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六单元 人口(rénkǒu)与城市
No Image
12/1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3. 地区差异
100
90
后期
80
阶段
70
60
50
加速
40
阶段
30
20
初期
10
阶段
0
1800
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 了很多城镇化问题
发展较慢 1850
1900
起步早,水平 高,速度减缓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 低,速度加快
1950
2000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差异及原因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城镇化人口 比重
高低 原因
所处阶段
动力
现象
现象及原因
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较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较晚(二战后)
工业化早
民族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通风采光好 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窑洞
特点:冬暖夏 凉,节省建筑 材料 原因:冬季寒 冷,夏季高温, 降水较少,黄 土直立
北方民居
特点:屋顶较 平,门窗少且 小,墙较厚
原因:冬季寒 冷,降水较少
1. 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体现人地和谐观念
思考:图中农田和民居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 乡村民居多分布于山麓的台地或高地,高 宅可避洪水;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模块二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而引发人口迁移。
02
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吸引力
某些地域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如民俗风情、历史遗迹等,对特定人群
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引发人口迁移。
03
地域文化发展水平影响吸引力
一般来说,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对迁移人口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为这些地区通常能够提供更好的文化生活和发展机会。
典型案例分析
国内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融合
地域文化概念及特点
地域文化概念
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 并传承下来的具有独特性的文化 现象。
地域文化特点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历史传承性 、相对稳定性等。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特征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
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社会经济 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 域文化。
人口特征差异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在数量、 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 异。
多做真题模拟,提高应试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做真题模拟题,熟悉考试题 型和难度,提高应试能力和自信心。
鼓励与祝福
鼓励自己,保持信心
在备考过程中,要鼓励自己,保持信 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祝福自己,取得佳绩
在即将迎来高考之际,要祝福自己能 够取得佳绩,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也要祝福所有的考生都能够 取得好成绩,共同迈向美好的未来。
高考命题趋势预测
人口迁移的动因、影响及案例分析
01
高考可能会结合具体案例,考查人口迁移的动因、影响以及应
对措施。
地域文化的特点、传承与保护
02
高考可能会关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考查学生对地域文化
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2024届高考人文地理一轮复习-城镇化和地域文化(共40张ppt)
2.逆城市化的原因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推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拉 力
文化设施齐全
因 素
交通便捷
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人口增长快
推 对土地压力大
力 因
收入低
素 社会服务短缺
自然灾害影响大
点拨: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__城__市__化_____过程,该过程的表现?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环境
海水倒灌
城市内涝问题
随着城镇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 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 径流增加。每逢暴雨,排水不畅,地面积水。 可通过使用透水砖,建设“海绵城市”等措 施解决。
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示意图
例题: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 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 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 花基、菜基为主。
2.城镇化问题的措施
城镇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自然环境
地形 气候 水文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趋向平坦
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 破坏河网系统,减少下渗
评价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 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 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恶化
生态
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 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沉降、
生态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
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推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拉 力
文化设施齐全
因 素
交通便捷
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人口增长快
推 对土地压力大
力 因
收入低
素 社会服务短缺
自然灾害影响大
点拨: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__城__市__化_____过程,该过程的表现?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环境
海水倒灌
城市内涝问题
随着城镇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 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 径流增加。每逢暴雨,排水不畅,地面积水。 可通过使用透水砖,建设“海绵城市”等措 施解决。
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示意图
例题: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 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 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 花基、菜基为主。
2.城镇化问题的措施
城镇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自然环境
地形 气候 水文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趋向平坦
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 破坏河网系统,减少下渗
评价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 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 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恶化
生态
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 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沉降、
生态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
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课件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
地域文化通过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生育观念等,对人口发展 产生深远影响。
人口发展对地域文化 的影响
人口的数量、结构和迁移等变化将影 响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 的互动关系
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相互促进、相互 影响,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 济的快速发展,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 系将更加紧密,互动将更加频繁。同 时,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也将促进不同 地域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为人口发 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人口的结构与分布
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构成情况。了解人口结构 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包括城乡分布、地区分布等。人口 分布的不均衡性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03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会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文 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会使得一些地区的传统文化逐渐 消失或改变。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互动关系
01
地域文化与人口分布
地域文化通过影响人口分布,使得某些地区的人口密度增加,进而促进
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02
地域文化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地域文化的吸引或排斥作用
人口特点
人口具有数量庞大、增长迅速、 分布不均、迁移频繁等特点。
人口的数量与质量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指某一地区内人的总数, 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人口数量的 多少受到自然增长率、迁移率等因素 的影响。
人口质量
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 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 现。人口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发展对地域文化 的影响
人口的数量、结构和迁移等变化将影 响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 的互动关系
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相互促进、相互 影响,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 济的快速发展,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 系将更加紧密,互动将更加频繁。同 时,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也将促进不同 地域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为人口发 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人口的结构与分布
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构成情况。了解人口结构 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包括城乡分布、地区分布等。人口 分布的不均衡性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03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会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文 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会使得一些地区的传统文化逐渐 消失或改变。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互动关系
01
地域文化与人口分布
地域文化通过影响人口分布,使得某些地区的人口密度增加,进而促进
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02
地域文化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地域文化的吸引或排斥作用
人口特点
人口具有数量庞大、增长迅速、 分布不均、迁移频繁等特点。
人口的数量与质量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指某一地区内人的总数, 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人口数量的 多少受到自然增长率、迁移率等因素 的影响。
人口质量
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 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 现。人口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23张ppt)
3.有些无法保留或与现实要求有很大的矛盾,可考虑移址搬迁。 如三峡水库蓄水后,为了防止屈原祠这一重要文物被淹,现已将它迁往秭归新县城
。4.有些原物已毁,如革命纪念地区、历史上有名的建筑和园林等,可适当恢复重建 。
如遵义的红军长征中的革命纪念地区、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扬州的二十 四桥等 5.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建筑、建筑群或文化古迹,必须保留者,除进行完整的修复保留 外,在其附近地区的建设,不能有损保留项目的完整性和艺术价值。 6.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除有形的文物古迹之外,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
化 与 乡
文化 与乡
村 村景
景观
观
“宅
高田
低” 的空 间布 局
“人地 和谐” 的理 念
福建 “御外凝
永定 内”的集
“土 楼”
体精神
城镇建筑反映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空间格局反围内形成的文化现象。 物质方面:建筑、服饰、饮食 非物质方面: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城镇与城镇化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素养
【综合思维】分析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理实践力】调查所在地典型地域文化景观,探究其特点,对区域特色文化传承 和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资料、视频,了解不同地域文化下城乡景观,感受地域文化 的表现和特色差异。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地域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领悟人地协调观。
西方宫廷中有喷泉、雕塑,民居中有花园、 洋房、草地等。
【拓展】我国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保护的主要措施
1.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群)等,必须保留。 如北京的故宫、天安门广场。
。4.有些原物已毁,如革命纪念地区、历史上有名的建筑和园林等,可适当恢复重建 。
如遵义的红军长征中的革命纪念地区、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扬州的二十 四桥等 5.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建筑、建筑群或文化古迹,必须保留者,除进行完整的修复保留 外,在其附近地区的建设,不能有损保留项目的完整性和艺术价值。 6.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除有形的文物古迹之外,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
化 与 乡
文化 与乡
村 村景
景观
观
“宅
高田
低” 的空 间布 局
“人地 和谐” 的理 念
福建 “御外凝
永定 内”的集
“土 楼”
体精神
城镇建筑反映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空间格局反围内形成的文化现象。 物质方面:建筑、服饰、饮食 非物质方面: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城镇与城镇化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素养
【综合思维】分析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理实践力】调查所在地典型地域文化景观,探究其特点,对区域特色文化传承 和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资料、视频,了解不同地域文化下城乡景观,感受地域文化 的表现和特色差异。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地域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领悟人地协调观。
西方宫廷中有喷泉、雕塑,民居中有花园、 洋房、草地等。
【拓展】我国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保护的主要措施
1.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群)等,必须保留。 如北京的故宫、天安门广场。
2019版高考地理(北京专用)一轮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和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张PPT)
考点一
栏目索引
命题视角二
我国的人口迁移
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 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 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下题。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
CHale Waihona Puke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答案 C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 口迁出比例越大。读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远大于北方,说明人口迁
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A项错误;北京、上海和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
政中心)相比,甲地向其迁出的人口比例都较高,B项错误;珠江三角洲样 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 出比例比向四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项正确;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 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 人口迁出比例低,D项错误。
①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②生存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考点二
栏目索引
(2)“三个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 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如下图所示:
考点二
栏目索引
方法技巧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 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 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 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
-29-
3.抓点 抓住曲线上的一些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这些特 殊点通常是解题的突破口,充分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突破”,另 外这些特殊点通常会与人口数据计算联系在一起,考查计算能力, 要注意把握纵、横坐标提供的单位数值,采取“垂线法”,即从某点向 纵、横坐标作垂线。如上图中,我们可以用“垂线法”判断出1997年 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数值(图中A、B),观察判断出净迁入率最小值 和最大值的年份,即1997年最小,2008年最大。
人3.C口增4长.B率缓慢上升,与图中不符。
解析 答案
-27-
高考常考图示(八) 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迁移统计图是根据人口迁移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 形,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是曲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线条的升降、 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在判读分析该类图 时,一般采取“读轴—看线—抓点”三个步骤。
2.迁移应用 第(1)题,主要考查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迁移状况。由图可以 看出①②两省级行政区均为人口大省,但①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 要远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其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② 省级行政区的户籍人口要远远大于常住人口,说明其经济相对欠发 达,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可以判断①为广东省(粤),②为河南省(豫)。 ③④两省级行政区人口较少;但③省级行政区的户籍人口要大于常 住人口,说明其经济相对欠发达,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可以判断③为 贵州省(贵或黔);④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要大于户籍人口,说明其 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务工人员,可以判断④为上海市(沪)。故选A 项。第(2)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可 知,河北人口主要流向京津地区;安徽人口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 湖南和广西的人口都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故选D项。
最新新课标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第七讲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课件
【解析】(1)索桥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 相拼悬吊起的大桥,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 险谷,主要见于西南地区。石拱桥是用天然石料作为 主要建筑材料的拱桥,多建在跨度相对较小,适于建 桥墩的河道上。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全用木料筑 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 长廊式走道。这三种桥的主要建筑材料和适于建设的 自然环境不同。 (2)纱丽服饰是印度妇女的传统服饰,这里是雨旱 两季分明的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 1
地域文化与人口
1.文化及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理学对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 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因此, 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界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 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 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如东亚稻米文化、 南亚佛教文化、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文化等。一个国 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 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具有地域性的文化传统是由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同时,它也能够 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作用。
最新人教版必修+选修+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
第七讲
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2014 北京)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 区的Leabharlann 布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A )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2)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 D ) 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 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精选
12
(2)城市是地域文化鲜明的标志,下列各项城市
事物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B )
A.城市道路
B.城市建筑
C.城市交通工具
D.餐具
【解析】(1)地域文化需要长期的形成过程,地 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其变化是渐进的过程具 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统性的。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 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居民心理等方面,但 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地域文 化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 面都有影响。
遍且数量较多以外,在其他地区也有数量众多的分
布,特别是人口密集且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量大的京
津唐及长三角地区,这体现了地域文化由其源地向其
他地域的扩散。餐馆的如此分布不仅不会降低原料的
运输成本,相反还会增加其运输成本;单纯的餐馆的
扩散分布,并不会加速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也不会
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pp,t精选故A、B、C错误。
4
ppt精选
5
考点1 地域文化与人口
1.文化及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理学对文化的理解是较宽
广的,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
等。因此,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界相对应的广
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地域文化
则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如东
ppt精选
11
例2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
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我国“南稻北麦”农业生产的不同就是地域 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 B.欧洲教堂与中国寺庙建筑风格的不同是东西 方地域文化差异造成的 C.地理学特别重视从物质景观上研究地域文化 的差异 D.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形成 后就具有长期稳定性,不再变化
国 家
巴 基 斯 坦
尼 泊 尔
韩 国
泰 国
肯 尼 亚
哥 伦 比 亚
菲 律 宾
委 内 瑞 拉
指 数
4.9
4. 0
3. 3
1.4
1. 1
1. 0. 0. 099
ppt精选
8
(1)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C )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
育意愿来表现出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
关
B.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 想,但重视子女的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C.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 D.“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
生育男孩
ppt精选
9
【解析】(1)中国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表中 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希望生男孩的母亲人数多, 故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
第七讲 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ppt精选
1
(2014北京)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 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2)题。
ppt精选
2
(1)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A )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2)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 D ) 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 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ppt精选
3
【解析】(1)餐馆是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
地域文化的一种体现,在其源地一定会广泛分布,结
合题肢信息可知,川菜馆在四川、湘菜馆在湖南、粤
菜馆在广东数量众多,故①②③分别为川菜馆、湘菜
馆和粤菜馆。西餐是舶来品,在我国应主要分布在经
济发达、人口稠密且开发较早的地区,故A正确。
(2)川菜馆、湘菜馆和粤菜馆除在发源地分布普
ppt精选
13
一、选择题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1990年我国在职职 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1996年是 10∶1,2010年是2.6∶1。在这30多年里,我国第一 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并开始养育下一代。于是,由
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构成的“421”家庭数量激 增。在这样的家庭里,在职职工供养退休人员的巨大
(2)“稻米文化”是指传统农业中的水稻种植 业,因劳动强度大,对男性劳力的需求量大,逐渐演 变为“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重视的是子女忠、 孝、节、义等传统道德,对于子女自我发展往往以 “大逆不道”扼杀;基督教虽然没有性别偏好,但发 达国家并不是都没有性别偏好;发展中国家也并非都 渴望生育男孩。
ppt精选
亚稻米文化、南亚佛教文化、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文
化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
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具有地域性的
文化传统是由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同
ppt精选
6
时,它也能够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作用。
2.中国人口文化与人口发展
变化 人口文化
婚俗和制度
生育 职业选择
安土重迁 “父母在、 不远游”
社会文化交流频繁, 人口流动规模空前, 婚姻pp地t精域选 范围扩大
人类联系日益密切,
促进经济发展,提
高人口身体、文化
素质
7
例1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
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 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读 表回答(1)~(2)题。
10
考点2 地域文化与城市
1.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自然因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济南的泉文化——文化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 (2)人文要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曲阜的三孔文化。 2.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广泛性 缅甸仰光的城市景观——地域文化(佛教)影响到 其城市建筑、居民心理、交通工具、饮食等各个方 面。
人口流动
逐渐革除 的陋习
发扬光大的文化
积极意义
早婚早育 晚婚晚育
推迟生育年龄,缩 短生育时间,降低 出生率,减轻人口 压力
多子多福 只生一个好 多育多子 男女都一样 重男轻女 少生、优生
降低人口出生率, 减轻人口压力,积 累社会财富
重仕轻民 工业化、城镇化步
重农轻工、 伐加快,工商业快
轻商
Hale Waihona Puke 速发展加快国民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