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完整word)浅谈“读书无用论”
浅谈“读书无用论”多年来有关中国教育的各种争论从来就没有间断过,有关缩短学制、应试教育、高考制度等问题也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热点。
然而近年来有人抛出的“读书无用论”更是把中国教育推向了舆论的高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读书无用论”呢?首先,这与中国目前落后的教育体制有关,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稳步提高,思想观念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中国的教育体制一直没变,从小学到高中依然是一堂教,满堂灌,加之繁琐而沉重的课业负担,这就严重挫伤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将满腔的学习兴趣转变成学习压力,唯分数论在各中小学大为盛行,孩子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在这种偏激的教育模式下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缺失也就不足为奇.特别是在近几年的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的体质一直在下滑,这不得不引起教育界的反思.还有大学本科依然是全面教育,针对性不强,这就与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的企业需求脱节,一方面企业招不到适合的人才,另一方面又有大批的本科毕业生失业,当人们发现读书改变命运的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寒窗苦读十几年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这就为“读书无用论"找到了借口.其次,读书已不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随着社会逐渐多元化,赚钱的门路多了起来,加上人们手头上的闲钱越来越多,于是就有一些人放弃读书去搞投资,趁着中国发展的黄金几十年,很多人因此发了财,于是一些当时坚持读书而不去搞投资的人发现自己的生活还不如那些不读书而去搞投资的人时,难免会产生抱怨,而那些去搞投资的人也当然会认为不读书照样有出息,于是乎“读书无用论”就这样产生了.读书真的没有用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讲两个故事,一个是我亲眼所见的,有这样一个单亲家庭,家里有两姐弟,学习成绩优异,其父早年因病去世,家里就只剩下一个目不识丁的母亲赚钱维持生计,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更别说供姐弟两读书了,而且当地人都热衷于外出打工,读书的人寥寥无几.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个母亲不会让这姐弟两读书了,因为她是个文盲,应该不会重视教育吧,可是,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倔強的母亲,她说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们完成学业,她的孩子曾多次表示要辍学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计,都被母亲严厉拒绝了,而她则一个人长年外出打工,虽然上了年纪,可是干活勤快,还是有工厂抢着要,这一干就是十几年,跟她在同一工厂打工的未知情的工友们都说,这女人太能吃苦了,生活极度节俭,干活又十分勤快,这十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直到前些年孩子们大学毕业。
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兴趣
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农村好多家长谈论读书无用,尤其近些年有些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远不如初高中毕业生挣钱来得实在,家长的这种想法愈演愈烈以致影响到孩子
有些做买卖的父母们,靠自己打拼,小有所成,对孩子的学业并不报太大希望,以他们的经验,金钱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社会经验和阅历更重要,所以很多孩子受父母的影响,认为父母知识不多,挣钱也不少,中学生就有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的想法。
有些孩子感到来自父母的压力过大,无法满足家长的期望以至于厌学,甚至逃学
有些孩子感到父母对子自己不够关心,这些家长只顾忙于自己的事业,,
教师必须透彻了解隐藏在学生厌学背后的各种因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教学目标。
浅析现代中学生的读书无用论
浅析现代中学生的“读书无用论”近来不时地听到人们议论读书的价值,主要存在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一是读书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另一种自然就是读书无用了。
十年的寒窗苦读,十年的教书生涯。
80后的我一直以为读书就是至纯至美的事,读书能入乎其内,能出乎其外;读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人生的超脱;读书能学会做人,能学会处世,能令我思想致远;读书能明辨是非,能修心养性,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所以我热爱读书,也热爱教书育人这份高尚的职业。
日前,和学生在网上聊天。
为了了解学生近期的心理动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我特别化名与学生交谈,一个很优秀的女生跟我说:现在上课很无聊,找不到方向,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老师每天都讲大道理,但是她总是将信将疑!虽然她很乖,学习成绩很优秀,但是对未来却很迷茫。
学生说如果可以的话,她宁愿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听了她的话,我一时语塞,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如果我告诉她我对读书的感悟,我觉得很抽象,怕她理解不了,毕竟她还是一个八年级学生。
同时我也深感不安,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给了我的学生这么消极的人生态度?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为什么有这么现实,消极的看法呢?据了解,学生身边的现实是这样的:某某人读书时是差生,但是他叔叔是当官的,所以他现在也当官了;某某目不识丁,但是现在混成百万富翁了;某某初中没毕业,但是现在靠旁门左道发达了,建了这个小镇最高最漂亮的楼房,出入高级轿车代步……邻居的哥哥三年前考上了一本,当时还摆了10桌升学酒呢,现在毕业两年了,经历了艰难的择业,现在在广东觅到一份质检员的工作,工作很辛苦才领了1500元的月薪。
这些现实是造成我的学生不安定读书的因素之一,难道现在的知识真的那么贬值吗?这么一来,谁喊一声:“读书无用”,很容易形成强烈的共鸣。
对于读书无用论,我曾经几度徘徊,几度矛盾……最终我不否认有些人不读书也能靠自己的能力和机遇混得很好,但是人生那么漫长,我们又怎能侥幸的靠运气和偶然成就自己的目标呢?而教育是给我们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创造自己的一种必行的方式和渠道!时值当下社会中受过教育的人,差不多都是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潜意识中对如此教育有一种集体性的排斥心理,读书的价值能如此被外在功利价所影响,“读书无用论”能轻易被挑起,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一方面我要求我的学生用功读书,我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学生学习的优点和好处。
新“读书无用论”的根源及其消除
新“读书无用论”的根源及其消除【摘要】“读书”是否有用,自古就有争议。
新“读书无用论”,之所以“新”,在于人们的教育期望与残酷现实的差距,主要靠社会学习在贫困群体中传播。
教育“投入”与“产出”失衡,教育负载的社会流动功能弱化,“读书”只为求名利的教育价值观,农村教育的“自卑”等因素,使人们的教育期望在残酷现实跟前挫败。
【关键词】新读书无用论;教育公平;农村教育一、新“读书无用论”的表现及危害1.表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读书无用”的社会思潮共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发生在“文革”时期,第二次是在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市场经济的大潮,“知识贬值”而形成的。
第三次,也就是本世纪初滋生的新“读书无用论”。
它主要漫延于贫困地区,已成一种较普遍的群体心理弊病。
中学生辍学率反弹、高考弃考、大学生辍学等现象背后是“读书无用”的思潮。
新“读书无用论”之所以“新”,其源是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和残酷现实间的巨大鸿沟。
“读书”为名利,这是贫困人口的普遍心理。
有人认为读完初中上不了高中,是读书无用;有人认为,读了高中考不上大学,是读书无用;有人认为,读了大学不能就业,工作不理想,挣不了大钱。
总之,“读书”倘若不能改变“身份”,在贫困者眼里,它不但无益反尔有害。
2.危害:在(趋势》的作者马克·T.佩恩和金尼·扎莱纳看来,只要有1%的人口在价值观或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相同或相似,就可以当成形成小趋势的群体看,他们会对各种政治运动和媒体产生影响。
“在今天的大众社会,只要让1%的人真心做出与主流人群相反的选择,就足以形成一次能够改变世界的运动。
”[1]更何况新“读书无用论”已是较普遍的群体心理现象。
仅是2009年的高考弃考事件,占了834万应届毕业生人数1/10还多的弃考生,就足以使教育界产生巨大震动。
二、新“读书无用论”根源分析今日,城市里孩子远渡重洋去感受“后现代”氛围时,农村孩子却不再做大学梦,而是退守到“前现代”的困境中。
浅析新“读书无用论”
浅析新“读书无用论”作者:石畅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28期摘要新“读书无用论”是一种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对受教育者个人以后实现各种目的没有太大帮助而感到高等教育无用的观点和看法。
它的出现主要有经济、观念、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应对新“读书无用论”也应当从这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新读书无用论教育无用阶层流动文化资本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1 新“读书无用论”及其影响1.1 何谓新“读书无用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读书无用’的社会思潮共出现过三次。
”①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发生在“文革”时期和20 世纪80、90 年代,第三次则是本世纪初开始出现的新“读书无用论”。
“新‘读书无用论’是一种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对受教育者个人以后经济收入没有太多贡献,不能帮助受教育者个人改善生活,不能实现个人向上一级阶层流动的目的而感到高等教育无用的论调和看法。
”②新“读书无用论”者大多是农民阶层和城市低收入阶层,发出新“读书无用论”呼声的也主要来自农村。
在教育产业化、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后,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成为普遍的看法。
在现实中,新“读书无用论”表现为中学生辍学率反弹、高考弃考、大学生辍学,据《武汉晨报》报道,2011 年湖北省高考弃考率达到近7% 左右;即使是武汉大学在2010年也有63人放弃入学。
1.2 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首先,新“读书无用论”的直接影响是导致农村初中生、高中生的辍学率和弃考率的升高。
在新“读书无用论”的刺激下,很多农村学生看不到上学的美好前景,在悲观和失望中外出打工。
其次,新“读书无用论”导致农村文化生活荒漠化和农村知识分子边缘化。
在农村,鲜有农民读书看报,农民的消遣和娱乐方式单一,民间文化出现了衰落迹象。
而且考上大学使得不少本来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很快陷入贫困,更可怕的是大学生毕业后收入低于农民工和其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者给家庭带来的“名誉损失”,因为这会遭到不少村民的冷嘲热讽和风凉话。
再次,深层的影响是农民的这种短视行为更加不利于农民子弟的向上阶层流动,阶层进一步固化。
浅谈“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浅谈“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摘要】不把升学作为成才的唯一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社会进步的反映一虽然这种选择,可能是由教育成本过高,教育回报太低所逼的。
社会舆论认为不升学就是读书无用,这其实是由于长期的升学教育模式,以及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教育观念,成才观念所致,在升学教育模式中,读书的目的就是升学,顺利升学达到目的是成功者,反之则是失败者。
应对这一模式,不把升学作为追求,读书就是无用的,如果升学失去价值,读书也就失去价值。
【关键词】读书掇学无用就业我是西部贪困地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一直以来,受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们进行的都是正面的教育。
今天来谈这个话题,应该说是一种悲哀。
但近些年来,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严重,就拿我们学校来说,2006年高一招了630名学生,到高二时就只有512名,将近有100多名学生掇学,2007年的高一新生才过了一个学期,就有87名学生掇学,掇学率比较高,有调查显示,农村中学的学生平均掇学率超过40%。
每到老师们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谈读书的重要性时,总会有学生说,我不想读书了,将来去打工,工资可能比你挣得多,不一定要靠上大学才能跳出农门,过上好日子,也就是说现在很多学生不把升学作为成才的唯一选择。
因为在封建社会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现在不能再这样去考虑问题了,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他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求是多样化的,这是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切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等级贵贱之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众所周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尽管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农村人口多,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平均很低,这种状况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此,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提高人民的科学素质。
比如:经过十年动乱之后,1977年重新恢复了高考,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当时年龄最大的三十多岁,最年轻的只有十六岁,从此以后,全国上下掀起了读书的热潮,一时间,读书成了中国父母最舍得投资的领域之一,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为此,很多的农家子弟,为了这个目的拼命地学习,跨入高校的大门,家庭也因此负债累累,但他们都认为这是改变命运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论新“读书无用论”
论新“读书无用论”高一(5)班林川新读书无用论盛行于近几年,“新”字主要是为了区别建国后前两次流行的“读书无用论”。
在谈新“读书无用论”的时候,我要先讲一下前两次“读书无用论”。
第一次出现在文革后期,那些年“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不学ABC,照样干革命”,成为广大青年的口头禅,学校停课,学生停学,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成为批斗的对象。
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里,知识成了一种罪恶,知识本身似乎的确无用,因为没有使用的地方。
但这种“读书无用论”是一种至上而下所引发的思潮。
其实在广大的老百姓心中,知识依然是神圣的,不然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怎会有1160万人涌进考场?第二次的“读书无用论”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最典型的口头禅就是“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由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许多没有读过多少书的,首先进入了个体户的行列,进而也成为大众羡慕的先富起来的人,由于体制等原因,教授、医生、教师、公务员、工程师等等,依然在单位拿着难得涨一下的固定工资。
于是就泛起了“读书无用论”,但这一次看起来依然是“知识无用”。
但是,“知识无用”肯定是不对的,读书至少可以充实一部分(只是一部分)人的心灵,需知有人对精神享受的追求大于物质享受,这个道理许多人都明白。
因此它也没有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然而这一次,新“读书无用论”是首先从农村出现的,然后蔓延至全社会。
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出现?因为现在,过去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面临无能为力的三大难题:一是高考的公平性已经不如以前;二是高昂的学费让贫困的家庭感到大山一样的沉重;三是花费巨额费用大学毕业后却不能找到工作。
在三大难题面前,虽然也明白考大学还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最佳机会,但即使自己不愿放弃,整年劳作于田间,收入微薄,没有任何社会福利和保障的父母也要逼其放弃,在这种无奈之下,这些贫困的农村家庭就只有在改变命运的机会面前选择投降。
对读书无用论的看法
对读书无用论的看法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读书的价值,认为读书无用。
他们认为,读书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实际的收益,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然而,我认为读书是有用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读书可以增加知识和见识。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文化、科学、哲学等各种各样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
有了这些知识和见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生命的意义。
其次,读书可以提高个人素质和竞争力。
在现代社会,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文化素养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也可以增加我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读书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
读书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还可以带给我们美好的情感和体验。
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让我们沉浸在细腻的情感世界中,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丰富。
综上所述,读书是有用的。
它可以增加知识和见识,提高个人素质和竞争力,还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
当然,读书也需要有目的性,不能仅仅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从中获得真正的收益。
- 1 -。
驳读书无用论800字
驳读书无用论800字
读书无用论,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观点,认为读书并不能带来实际的利益或回报。
然而,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读书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首先,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知识,包括科学、文学、历史、哲学等等。
这些知识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
而知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没有知识的积累和传承,人类社会将无法进步。
其次,读书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
读书可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让人变得更加聪明、有见识、有修养。
这些素质和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一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人沟通、解决问题。
此外,读书还可以带来实际的回报。
虽然读书并不能直接带来金钱上的回报,但它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比如,通过读书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可以开拓自己的眼界和思维方式,可以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这些都能够为个人的职业和人生发展带来实际的利益。
当然,读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它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需要耐心和毅力。
但是,正是这种付出和努力,才能够让人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让人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总之,读书无用论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读书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和修养,还能够带来实际的回报。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读书的作用,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积累和传承人类文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别让新“读书无用论”泛滥成灾
别让新“读书无用论”泛滥成灾作者:颜念来源:《青年时代》2009年第09期众多的调查数据显示,“读书无用论”在我国的众多地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不仅高考报名人数减少,大学生自动退学率攀升,连初中的辍学率也越来越高。
有别于“文革”时期的新“读书无用论”已成为影响大中专学生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新“读书无用论”席卷而来,曾经盛行的“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的论断已经不再被人们奉为普世价值。
当农民等弱势群体无法通过知识改变自身命运时,“读书无用论”必将肆意蔓延。
而一旦“读书无用论”壮大成为一种共识,壮大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则放弃读书必将演变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其后果必然是全民性的知识匮乏和全民族整体文化水平的下降,从而必将导致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努力因为缺乏智力支持而无以为继,后劲不足,使科教兴国战略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沦为空谈。
新“读书无用论”的盟行祸害无穷,必将给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国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
无数古今中外的史实都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国强民富之道,那些富裕强盛的国家,无一例外教育均高度发达。
二战后,德国的强大是建立在三尺讲台之上的;日本的崛起也始于明治维新的“国民教育”。
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辉煌,就像险峰上松柏,其勃发的英姿来自于山石的支撑、垒土的积淀,推而广之,这山石、垒土,其实就是国民的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备体系、均衡发展。
当前的中国,全民素质不是太高了,而是还比较低;知识精英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在农村尤其如此。
中国仍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全面转型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当“三农”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时,教育则是“三农”的根本,每一个村庄、每一方讲台、每一个农村的孩子,无不是广袤土地的最大希望,无不是改变自身命运,改变家庭命运、进而改变农村面貌的根本希望。
怎样看待读书无用论演讲稿
怎样看待读书无用论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家长与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有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探讨一个重要的话题:“读书无用论”。
这种言论时间已久,但近年来随着一些成功者的个人经历被传播,这种观点再度盛行,对许多青少年产生了影响,因此有必要展开讨论。
我认为,“读书无用论”是一种非常错误和误导人的观点。
首先,知识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价值。
它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品德修养。
即使不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知识的获得也让我们的内心丰富,让生活更有意义。
因此,读书学习绝不会是无用之功。
其次,读书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阅读可以训练我们的脑力,提高逻辑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是任何行业都需要的通用技能。
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我们也更容易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保持竞争力。
再次,读书可以增强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无数伟人都通过阅读获取启发和激励,产生改变世界的伟大创意。
没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和敏锐的思维,很难取得创新性的成就。
因此,读书对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社会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我想说,即使读书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它也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提升生命价值。
阅读经典,我们可以与伟大的思想家进行跨时空对话;阅读历史,我们可以汲取人类的智慧;阅读文学,我们可以提升审美情操。
这些都给生命提供更加丰富的内涵。
总而言之,读书的功用是多方面的。
它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有一份更加充实的人生。
因此,“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是非常荒谬且可悲的。
我衷心希望大家继续坚持阅读,努力学习,充实自己。
也希望家长们能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读书,让阅读成为他们的终身伴侣。
人生路漫漫,知识就是指路明灯。
让我们继续手持这盏明灯,义无反顾地向前行。
这才是通往成功与幸福的坦途。
感谢大家的倾听!。
学生如何看待“读书无用论”的调查报告(含五篇)
学生如何看待“读书无用论”的调查报告(含五篇)第一篇:学生如何看待“读书无用论”的调查报告广科学生如何看待“读书无用论”的调查报告一、前言:当今社会,因为“读书贵,就业难,就业低起薪遭遇寒流”和其他各种原因以及目的,社会上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流行了“读书无用论”。
但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国际的竞争归根结底的是人才的竞争。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不应该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1、调查主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学习,不受“读书无用论”影响,培养“终生学习”的理念,成长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奋斗。
2、调查时间:5月5日3、调查地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4、调查对象:大一的学生,被调查人数一共有100人5、调查方法:问卷调查6、成员及分工:邓珍仲;撰写本次活动的调查报告余翠仪;设计调查问卷题目,发放调查问卷戴惠雯;设计调查问卷题目,发放调查问卷梁敏芳;整理调查问卷数据二、调查分析这次我们向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珠海校区的大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所调查的学生以大一的学生为主。
因此,这份问卷能更好地了解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对“读书无用论”的看法和态度。
1、您的性别此项的调查结果显示,我们这次调查的大学生男女性别比例比较平均,不会存在因为性别的不同而导致调查结果以偏概全。
2、您来自哪里此项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2%来自农村,占了绝大多数,而其中有18%是来自乡镇的,仅仅有10%的来自城市。
3、您认为大学教育是否重要此项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67%的学生认为大学的教育重要或以上,但仍然有32%的大一的学生认为大学教育一般重要。
这也说明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更加注重大学教育,不断学习。
4、您是否认同“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此项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些认同的占42%,不认同的占46%,这两个数据相差不大,说明了“读书无用论”对大学生有影响。
试析“新读书无用论”
作者: 杜巨澜
作者机构: 上海复旦大学附中高三
出版物刊名: 思想政治课教学
页码: 47-47页
主题词: 传统产业结构 新旧体制交替 新读书无用论 低层次性 发育不良 资源配置 人员素质经营管理 商品竞争 新技术革命
摘要: 新读书无用论是伴随着商品经济涌现出来的,它的消亡也有赖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必然决定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低层次性。
一方面,传统产业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变革,许多新设备、新工艺都还未引入,资源配置和利用还没有摆脱盲目性和浪费现象,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陈旧,人员素质偏低;另一方面,市场发育不良,以价格上的双轨制为代表的新旧体制交替时的种种矛盾形成了被扭曲的流通领域,它往往成为冒险家的乐园,他们不学无术却可以凭空皮包成富翁。
这一落后、混乱局面形成了商品经。
针对读书无用论的辩论
针对读书无用论的辩论
读书无用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有些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读书并不能直接帮助我们赚钱或者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事实上,读书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历史、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类历史,从而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和问题与其他人是相互联系的。
其次,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阅读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使用逻辑思维来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最后,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并思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目标。
总之,读书并不是无用的。
相反,它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包括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阅读并尽可能多地阅读不同的书籍。
- 1 -。
驳“新读书无用论”
驳“新读书无用论”当看到这个信息时,我从心里油然而起的一个念头:“新的读书无用论”又沉渣泛起。
于是,就写这篇文章。
理由有三:一、从历史的角度看,读书无用是封建主义思想遗毒的作祟。
在千百年的封建社会里,读书一直以来就是王公贵族才可以享受的权利,也只有他们的子子孙孙才可以读书,对他们来说,读了书是一种象征,社会地位的象征,就连现在还有很多老年人,在口头禅中说“看人家是文化人。
”封建社会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读书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很多的典故,事故中读的出来。
所以,那个时代的社会统治阶级宣扬,穷人穷,就是要永远做穷,富人富,就是天注定,连“天子”都是上天注定的。
所以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普通老百姓就接受了这些观点:老百姓读书没用,不如种田的把田种好,做工的把工做好。
可以想见,那时,一个平民百姓,想靠读书出人头应该有多难,但即使如此,可还是有不少平民弟子走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路。
二、从现实个人的角度看,读书无用是以偏概全的说法。
人类从文明时代开始,就认识到知识和学习的重要性。
读书的目的是开拓一个人的思维,让他理解认识世界和人生的意义。
不是单纯地为了养活自己,为了赚钱。
很多人知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的道理,但不知道,自己何自才能盛开。
有人说:不读大学,不等于不学习,那是一种社会大学的学习。
但是,在我看来,这所社会大学里教会一个人的不是纯粹的东西,而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
在当今这个环境下,很多人,把糟粕的东西当成是人生的哲学和精华,认为这才是应该掌握和学习的“知识”,这种理解和认识是很局限的,不是普通的规律。
也有些人,拿一两个,不读书而取得成功的个案来说,看不读书也能取得成功吧,为什么要浪费时间的金钱呢?诚然,不读书,也能取得一些成绩,但与读了书而成功的人来比,那些不读书而取得成功的人,要少的多。
不读书的人,走上社会能很快取得的成绩都是一时的,除非绝顶聪明的人,如“昭和棋圣”-王清原大师,天资使然,那是个例。
读书无用论的看法
读书无用论的看法
读书无用论是一种相对极端的观点,认为读书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发展没有任何实际的作用,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尽管这个观点在某些方面可能有一些道理,但是它忽略了读书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改善自身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阅读各种书籍,人们可以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读书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品格和价值观,使其成为一名道德良好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和优秀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了解人类智慧的精髓和人性的深刻,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和富有责任感的人。
最后,读书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阅读各种书籍,人们可以了解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掌握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从而为社会的改革和进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综上所述,读书是一项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活动,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
虽然阅读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但是只有通过不断的
学习和读书,才能更好地适应并站在未来的发展前沿。
农村中学新的一轮读书无用论的一点思考
农村中学新的一轮读书无用论的一点思考现在农村的一些中学,教师上课,先维护纪律,后讲课,教师匆忙把知识倒给学生,回到办公室,老师已筋疲力尽,心在想:学生作业完不成,或干脆不做,老师问学生“为什么不做作业?”学生会理直气壮的顶撞老师:“我不会做,或我不愿做,或回答不为什么。
”学生怎么了?学生为什么这样?以上现象的出现,实质是在农村的初中学生中,存在着新的一轮读书无用论.出现新的一轮读书无用论的原因:原因之一:同龄人的打工者,给学生带来的认识或启示,主导者学生对学业的态度。
学生身边的青年大部分是初中毕业在外打工,打工的青年,穿着另类、吸烟、喝酒,诉说着:“在外打工的轻松、自由。
打工不需要知识。
”学生羡慕打工青年的“环境的轻松、经济的自由.”做为学生在校受纪律的约束,要完成作业,如纪律不好、作业完不成、学习不好却受到天天的指责,学生在学校的困惑:找不到成功、找不到自尊。
因此,对比同龄打工者时感受到:不学习,打工,一样生活的好。
原因之二:打工的家长,经济地位的提高。
学生的家长百分之九十的在外打工,随着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打工者在外受到的待遇越来越来公平,学生家长的经济收入越来越高,学生的家庭生活越来越好,有了宽敞的房子、有了各种家电,甚至购买了家庭轿车.农村学生的家长年龄基本在四十岁左右,大部分家长基本上经历了从吃不饱、穿不暖、没房子住,到什么都不缺,感觉生活上与城市人没有差距,有的家庭条件比城市人还好,感到非常的知足。
因此,没有知识在外打工挺好的。
原因之三:打工的家长法律知识的匮乏。
这部家长大都经历了中国的制度不健全下的一些不良现象,不良现象充斥着一些人的思想,出现拜金主义思想,有钱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此,对孩子的做人要求比较低,孩子身体健康,能识字,初中毕业就可以,这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
原因之四:现在考上大学又怎么样,不是自己找去工作,自谋出入,照样给别人打工.上高中,上大学,多浪费七八年的时间,还多花出十多万钱,初中毕业后打工,还能挣十多万.考大学无用论,很多家长的思想中充斥着。
"读书无用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分析
校园心语“读书无用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分析陈丽君【摘要】本文通过对此现象的分析,解读教育工作在“读书无用论”盛行的情况下,如何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读书无用论”,努力实现知识的转换,增强大学生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高职学生读书无用论正确的价值观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国现行教育理念中,属于学习成绩 不好,学习能力和自觉性相对较差,对学习兴趣不高,因此,也是最容易受“读书无用论”影响的一类人群,并乐于 做“读书无用论”的宣传者。
那么,高职生沦为“读书无用 论”的拥护者的原因是什么,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正确引导 学生认识“知识就是力量”,继而增强高职生的学习信心。
―、高职生沦为“读书无用论”拥护者的原因分析(一)家庭环境的影响中国传统观念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农村很 多学生家长因为没有读书,干的都是体力活,希望自己的 孩子能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坐办公室。
但1990年后,国家重点大学招收农村学生比例逐年降低,城镇学生在重点 高校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农民子女与党政干部子女进人 重点学校的可能性之比达到1:31. 7[1]。
由此可见,农村 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变小,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变 小,因而导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从2008的1050万减少至 2013年912万,其中一大原因是弃考。
有数据显示,2010年 全国弃考人数约80万人,此后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递增,到2013年弃考人数高达100万人[2]。
而教育学家杨东平的研 究显示,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学生以农村学生为主。
以湖北省为例,2002 - 2007年5年间,考取专科的农村生源比 例从39%提高到62%,因此读书无用论由农村蔓延到专科院 校,即高职院校学生更容易接触、认同读书无用论。
(二)就业压力的影响“毕业即失业”现象愈演愈烈,导致大学生对“知识改 变命运”的观念产生怀疑。
特别是对农村学生来说,读书 的目的是改变父辈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摘要】不把升学作为成才的唯一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社会进步的反映一虽然这种选择,可能是由教育成本过高,教育回报太低所逼的。
社会舆论认为不升学就是读书无用,这其实是由于长期的升学教育模式,以及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教育观念,成才观念所致,在升学教育模式中,读书的目的就是升学,顺利升学达到目的是成功者,反之则是失败者。
应对这一模式,不把升学作为追求,读书就是无用的,如果升学失去价值,读书也就失去价值。
【关键词】读书掇学无用就业
我是西部贪困地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一直以来,受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们进行的都是正面的教育。
今天来谈这个话题,应该说是一种悲哀。
但近些年来,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严重,就拿我们学校来说,2006年高一招了630名学生,到高二时就只有512名,将近有100多名学生掇学,2007年的高一新生才过了一个学期,就有87名学生掇学,掇学率比较高,有调查显示,农村中学的学生平均掇学率超过40%。
每到老师们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谈读书的重要性时,总会有学生说,我不想读书了,将来去打工,工资可能比你挣得多,不一定要靠上大学才能跳出农门,过上好日子,也就是说现在很多学生不把升学作为成才的唯一选择。
因为在封建社会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现在不能再这样去考虑问题了,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他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求是多样化的,这是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切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等级贵贱之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众所周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尽管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农村人口多,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平均很低,这种状况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此,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提高人民的科学素质。
比如:经过十年动乱之后,1977年重新恢复了高考,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当时年龄最大的三十多岁,最年轻的只有十六岁,从此以后,全国上下掀起了读书的热潮,一时间,读书成了中国父母最舍得投资的领域之一,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为此,很多的农家子弟,为了这个目的拼命地学习,跨入高校的大门,家庭也因此负债累累,但他们都认为这是改变命运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也就是说很多穷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
民间也一直有《锄瘦栽松柏,家贪子读书》的说法,读书也的确曾经一直是高回报(物质、地位、声望、荣誉等)率的投资领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农村贪困家庭孩子上学有了更多的保障。
从2007年开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有近1·5亿农村中小学生受益。
自2009年春季学期开学起,取消寄宿制学生住宿费。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越贫困地区)目前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掇学现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之一就是“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
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学费用与打工收入的比较等,都使得一些
家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
一、大学生就业难起薪低。
这是”读书无用论“兹生兴起的一个最重要而且最基本的原因。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75万人,增幅达22%,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在扩招之前,中国的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大学生被称为社会精英,时代精英,而从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至今,中国大学教育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完全转变。
九年前的扩大招并非简单解决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问题。
从某种角度而言,1999大学扩招迅速减小适龄青年涌向就业市场的压力,转而其暂存校园,推迟了共就业的时间,但师资并未同步增长,许多高校又以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素质堪忧,加之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陈旧,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能适应现实的社会,造成就业难。
高昂的学费,农村一年的经济收入都很难供养一个大学生,而中国的教育收费位居世界前列,高等教育尤其如此,大学四年最少也要用四至五万,这就让广大学子尤其是农村子弟因为学费高而读不起书,要通过助学贷款等方式来完成学业,很多家庭因此读书致贪,读书返贪。
以致于有些农民把送孩子大学看成是“就像一场赌博”。
目前中国社会科学发布的《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
2005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真正签约者只有33.7%,正是因为就业难,农民重金投资教育却“血本无归”以致“恼羞成怒”,抱怨起读书无用。
且起薪低,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已签约的应届毕业生中,47.1%的人月薪在1500元以下,读书已不能带来经济直接的、明显的实惠,对于2008年应届生的形势更为严峻,2007年由于通货膨胀,他们的起薪水平未增反降,中华英才网4月5日发布对京、沪、深、穗4城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薪酬都有所下降,平均下降幅度达1000元,而一个资深有4、5年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的人,工资可能在2000无以上。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应届生还不如退休工人挣得多,原来想毕业就有工资孝敬父母了,可现在发现即使工作了也还要父母来帮助。
二、学生成绩差,父母觉得考大学无望,对孩子失去信心,让他们放任自流,在学校混日子,时间一长,孩子厌学情绪严重,难免辍学。
再一个就是学校造成的,现在的高中教育都是围绕升学而设置的,高考必考科目就学,不考的就免了,所以每一年学校都很看重分数,过分重视升学率,对学生层层筛选,老师层层把关,班是分了再分,名次是排了又排,致使一部分成绩不是太好的学生觉得无望而辍学。
三、读书苦,很多学生认为现在读书是一件又苦又累的事情,在一些学生中还流传有这种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七千、八千交了也不会,反倒是一种浪费,不如进入大社会,有吃有穿有地位,何苦受这学习罪。
一听到别人吹虚,夸大事实,说什么月薪四、五千,年薪五、六万,就心动了,读书能这么有钱吗?不能,读书反而抠父母老木,苦了父母也累了自己,何苦呢?
四、家长致富心切,我们农村,家庭困难者居多,一个村如果有人在外打工,每月能寄千儿八百元,或者一年回来将一张存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存折交给父母,然后,家里的东西一样样地添置,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这里很多的农村家庭都是靠子女在外打工赚钱来盖房子,挺让人眼红,同时初中毕业,我要“面朝
黄土背朝天”挣钱供你读高中、大学,而别人家是子女挣钱来给父母用,这是何苦呢?不如读到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早下学早赚钱啊!
以上是引起“读书无用”的四个方面的原因,而实际上。
“读书无用”仅仅是一种局部现象,在“知识经济”日益成为主流的今天,对于知识的尊重和人才的需求,才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
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水平,社会地位总体来讲是呈高度相关系的,要想有效地纠正“读书无用”的价值理念:就要切实为大学生解决问题,降低大学收费标准,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有关方面己局部认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
如中组部牵头决定在未来五年内组织10万大学生村官下乡,就是试图解块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措施,虽然一年两万大学生村官相比于每年新增上百万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而言是杯水车薪,但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国家对这些问题的重视。
读书对我们而言是也非常有用的。
首先他是每个人汲取精神营养,完善自我的必经之路。
世界是一木大书,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把握·人生,造就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高质量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其次,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读书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对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己经升级换代,将来即使从农村外出打工,也必须具备相当的知识水平。
好好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