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财政学-课后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导论

进一步列举若干公共经济的例子。

例如北京的地铁,收费如此之便宜,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改善社会福利。它的建设也属于公共品的提供。

2.你认为公共经济的主体应当是狭义还是广义的“政府”,为什么?

政府的含义第一层次狭义政府即核心政府。指中央政府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物。第二层次广义政府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公共经济的主体是广义的政府,因为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也研究非公共部门经济主体的公共经济活动,牵涉面非常的广。

3.你是否能举出更多的非营利性经济组织的例子?为什么说他们的活动也属于公共经济的范畴?

关于非营利性经济组织的例子,可参照他们的活动是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的,所以他们属于公共部门,将会涉及公共选择等公共经济学研究范畴之内的问题,提供的服务将会影响社会福利。

4.不同的政府观对于公共经济问题分析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政府有机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自然有机体,个人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据此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政府(国家)的李一是至高无上的。在此种理论下分析公共经济问题,必然十分强调政府(国家)的利益,在利益分配上坚持先国家,在集体,最后才是个人,抹杀了个人在公共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政府机械论:政府(国家)是个人为了实现其个人目标而认为创立的东西。这种观念强调了个人而不是群体,国家重视个人利益,进行公共选择、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规制等经济活动时将更多考虑个体的利益,权衡对个体利益的损害的最小化,达到社会效用最大化。

5.试举若干例子说明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例如公共经济学中许多模型,都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模型基础上。庇古的公共品提供最优模型,就用微观中效用函数的形式分析了一个人从公共品获得的边际效用应该等于他付税获得的负边际效用。还有税赋转嫁,也是用到微观经济学中的分析。

6.你认为公共范畴和公共部门仅存在于市场经济下的说法是否成立?

不成立。公共范畴和公共部门是指在社会中为公共利益所服务的社会范畴和组织,在所有的社会形态下都存在。在计划经济中也有非公共范畴和非公共部门的存在。

1. 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如何看待美国司法部诉微软垄断一案?

微软属于自然垄断,因为它在操作系统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规模报酬递增。这将不断地迫使小企业退出该领域,或阻止其他小资本进入该领域。自然垄断是一种市场失效,将产生效率损失。此时,美国政府出来干预,行驶它的配置职能,若能打破垄断局面或者将垄断行为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将会提高效率,从而有达到更高社会福利水平的可能。

在经济学上的意义,感兴趣可看,但在此题回答中不需运用此篇文章中的论述。

2.自2008年1月1日起,江苏省太湖流域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对占用、使用环境资源的实行收费,对破坏环境资源的实行补偿。如何看待这种做法?请结合科斯定理予以说明。

科斯定理说明了如果没有交易费或者交易费很小,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在此例中,不可能没有交易费。环境资源的使用权限不明确造成了外部性,企业生产除了它们自己的“私人成本”,还要使用环境资源,这里的环境资源产权不明确,所以要将外部性内部化,必须对此收费或者让资源使用者修复环境资源。从理论上说,无论是厂方赔偿,还是居民赎买,最后达成交易时的厂家产量和污染排放量会是相同的。但是,产权归属不同,在收入分配上当然是不同的:谁得到了产权,谁可以从中获益,而另一方则必须支付费用来“收买”对方。总之,无论财富分配如何不同,公平与否,只要划分得清楚,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是相同的——都会生产那么多产品、排放那么多污染,而用不着政府从中“插一杠子”。那么政府做什么呢?明确产权,并且有效地保护产权。然而,对于污染环境的企业而言,周围受害的群众处于弱势,要经过不断谈判、耗费许多“交易费”也许也不能达到最优的配置效率。此时政府进行干预,就可以节省交易费,达到更高的配置效率,将外部性内部化。

3.对公平的理解,可谓见仁见智。怎样理解特定社会中公共部门如何根据不同的公平内涵选择适当的收入分配政策?

对公平的理解有许多种。如果根据功利主义,实行绝对平均,公共部门就应该在收入分配时

贯彻绝对平均,通过税收使社会中相同边际效用曲线的人最终可支配收入相同。

如果根据罗尔斯标准,认为社会的公平状况取决于社会中生活处境最差的那个人,就应该在收入分配时对低收入者实行补助,改善他们的生活处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通过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各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全体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提高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缩小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如果从机会公平的角度,就应该保证每个人赚取收入的机会相同,在收入分配中采取“只要规则公平,赚得的收入都理应受到保护”的原则。

从社会福利函数看公平,要在收入分配中进行大量的定量定性分析,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个人的无差异曲线难以收集统计),造成以此种公平内涵作收入分配政策的基础的成本过大。

当今社会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正面临改革。改革的方向依然存在争论,不过舆论导向是缩小贫富差距,其中混杂了功利主义和机会公平(消除不正当收入)等各种公平内涵。

2. 公共产品

为什么人们提出了不同的公共产品最优提供模型?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关于公共品最优提供模型,我们课本上提到的有四个。这四个模型中,庇古模型和维克塞尔林达尔模型以及萨缪尔森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公共品最优提供条件,鲍温模型通过局部均衡分析,比较了私人产品和纯公共产品提供之间的差异。

庇古的公共品提供最优模型,认为一个人从公共品获得的正的边际效用应该等于他付税获得的负边际效用。

维克塞尔林达尔模型,讨论了势均力敌的政党之间如何分配公共品的提供份额。林达尔均衡是一个纳什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

鲍温模型: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横向加总,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因为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

萨缪尔森模型:认为个人从公共品得到的边际替代率应该等于公共产品生产的边际转化率。

这四个模型的联系在于都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经济人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这一基本理论上,探讨如何提供公共品能达到社会效用最大化,实现效率与公平兼得。区别在于针对对象不同、分析的主体不同还有关注的角度不同。

2.“虚拟”的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虚拟的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虽然与现实差异十分大,而且难以完全搬到现实中去,但是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