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学考地理复习备考:地理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新学考地理复习备考

地理基础知识

必修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一|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

宇宙间的主要天体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类型。

天体 概念

特点、范例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温度高,自己能发光,距地球非常遥远,如太阳 行星

沿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如木星、土星等

矮行星 沿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如冥王星 小行星 呈带状分布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质量、体积小,数量多 卫星

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

如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彗星

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如哈雷彗星是著名的大彗星,其公转周期约为76年

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数量众多,大小不一

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

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具体层次如下:

总星系可见宇宙

⎪⎨⎪⎧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地月系

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的成员⎩⎪⎪⎨⎪⎪⎧

太阳中心天体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矮行星

行星分布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卫星彗星流星体

其他行星际物质

(1)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公转轨道面的特点是共面性、近圆性。

(2)八大行星中,质量与体积最大的是木星;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最高的是水星、最低的是海王星。

考点二|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位置、外观(不发光、不透明、近似球形) 2.特殊性:存在生命

条件 原因

充足的液态水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恰到好处的大气

厚度和大气成分 太阳光照稳定,有利于生命演化的发展

适宜的太阳光照

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当的温度范围,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

温度范围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其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成分

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

2.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1)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为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如煤炭、油气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2)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

(3)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考点四| 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2.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具体圈层结构如下:

2.岩石圈的范围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考点六| 地球的外部圈层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考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1.矿物、矿产、岩石之间的关系

2.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3.

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

(1)岩浆岩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形成。

(2)沉积岩由岩浆岩、变质岩等各类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等外力作用而形成。

(3)变质岩由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如岩浆岩、沉积岩等)经变质作用而形成。

(4)岩浆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回到地幔深处时,经过重熔再生作用而形成。

(5)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实质就是从岩浆到岩石再到岩浆的转化过程。

(6)岩石转化中能量的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考点二| 地球表面形态

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它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2)各种地表形态(山脉、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等)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互相挤压碰撞或彼此分离。

3.地质构造的类型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大气的垂直分层

3.

(1)三圈环流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

(1)锋面系统

1.水循环的类型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