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细则
(环境管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指南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统一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要求,提高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编制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应当依据气象台站所在城镇经批准实施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统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经批准的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是气象台站周边规划和建设的依据。
第三条本指南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环境空间。
本指南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编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3.《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4.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通知》(气发〔2004 〕247号);5.江苏省气象局、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通知》(苏气发[2008]83号)6.《地球电磁环境保护要求》(GB13615—92)。
第二章探测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第五条编制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应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规定的保护标准:1.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和太阳辐射观测站周围的建筑物、作物、树木等障碍物和其他对气象探测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与气象观测场围栏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具体保护标准如下:注:“障碍物”是指建筑、作物、树木等影响观测场气流通畅或探测资料代表性、准确性的物体。
“孤立”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与邻近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单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的障碍物。
“成排”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单个物体或2个单个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集合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的障碍物。
2023修正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1]
![2023修正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1]](https://img.taocdn.com/s3/m/0ce323e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e.png)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1. 引言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是指在气象探测过程中,为了保护环境和设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可行的办法和建议。
2.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2.1 确保测站位置的合理选择在布置气象测站时,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因素,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
首先,测站应远离污染源,如化工厂、工业区等,避免受到污染物的干扰。
其次,测站周围不宜有高大的建筑物或树木,以免阻挡了空气的自由流动,影响气象要素的观测。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水源的接近,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方便地进行配水工作。
2.2 建立防护措施为了保护测站设施免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害,需要建立相应的防护措施。
比如,对于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可以在测站周围建立防护墙或类似结构,以减少风雨对设施的冲击。
对于地震等地质灾害,可以选择地势稳定的区域建设测站,或采取加固措施,增强设施的抗震能力。
2.3 定期维护和检修设施保持测站设施的良好状态对于气象探测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定期维护和检修设施,及时发现并修复设备的故障和损坏,可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此外,还需要定期对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灰尘、细菌等物质对设施造成损害。
3. 气象探测设施保护办法3.1 设备保护气象探测设备通常非常昂贵且脆弱,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其完好性和正常运行。
首先,可以在设备周围设置围栏或警示标志,以防止非授权人员接触设备或违规操作。
其次,安装监控设备,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立即采取措施避免进一步损坏。
此外,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如清洁、校准等,可以保持设备的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设施安全为了保护气象探测设施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防盗措施,如安装监控摄像头、报警系统等。
其次,确保设施周围的治安环境良好,避免不法分子对设施造成破坏。
此外,防雷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安装避雷针、接地装置等设施,保护设备免受雷击的侵害。
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精)

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第五条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侵占、损毁和擅自移动气象探测设施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树立全民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意识。
对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本办法保护以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太阳辐射观测站、酸雨监测站、生态气象监测站(含农业气象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二)高空气象探测站(包括风廓线仪、声雷达、激光雷达等)的探测环境和设施;(三)天气雷达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四)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含静止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极轨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卫星测控站、卫星测距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五)大气本底台站、沙尘暴监测站、污染气象监测站等环境气象监测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六)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的探测环境和设施;(七)闪电探测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八)GPS气象探测站外场环境;(九)气象专用频道、频率、线路、网络及相应的设施;(十)其他需要保护的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气象探测环境要求标准

气象探测环境要求标准一、引言气象探测是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对于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环境监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气象探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气象探测环境要求标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探测站点布局、探测设施配置、探测环境要求、探测数据质量、探测资料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气象探测环境要求标准。
二、探测站点布局1.探测站点应分布合理,覆盖面广,能够反映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和天气变化。
2.站点间距应适当,避免数据重复和干扰。
3.站点位置应便于观测和维护,同时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三、探测设施配置1.探测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设施应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数据质量。
3.对于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站点,应配置相应的辅助设施,如防风、防雷等。
四、探测环境要求1.探测环境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避免对数据产生干扰和污染。
2.站点周围应保持清洁,避免影响观测和数据传输。
3.对于可能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如电磁干扰、动物活动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处理。
五、探测数据质量1.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气象探测的重要指标,应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质量控制和校验。
2.对于异常数据或误差较大的数据,应及时进行核实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对于连续监测的数据,应建立数据分析和评估体系,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六、探测资料管理1.探测资料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对于重要的探测资料,应采取备份措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3.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气象学研究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七、总结气象探测环境要求标准是确保气象探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本文从探测站点布局、探测设施配置、探测环境要求、探测数据质量、探测资料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和维护,以确保气象学研究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市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

市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随着现代气象技术的不断发展,市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愈发受到重视。
为了保障气象探测的顺利进行,保护探测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保护探测环境的完整性,各个市级气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
本文将围绕市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展开讨论。
一、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作为市级气象探测部门的责任单位,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是保障探测环境完整性的基础。
市气象部门应当提高全员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让所有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以身作则,遵守相关环境法规和规定,积极维护探测环境的纯净和整洁。
二、设立禁区和限制区域为了保护探测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市气象部门应制定相关规定,设立禁区和限制区域。
禁区内禁止进行任何破坏探测设施和环境的行为,限制区域内则要严格控制相关活动,避免对设施和环境的潜在破坏。
同时,市气象部门应对禁区和限制区域进行明确标识和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和遵守度。
三、加强设施维护保养市气象探测设施作为气象观测的基础设施,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和正常运行。
市气象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设施维护保养机制,定期对探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施处于良好状况。
同时,市气象部门还应加强对设施的保护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减少设备损坏的风险。
四、加强设备防护措施除了加强设施维护保养,市气象部门还应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保护探测设备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和损害。
例如,安装防雷装置、防护罩等设备,有效防止雷击和恶劣天气对设备的影响;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保护设备免受盗窃和破坏等威胁。
此外,市气象部门还应建立设备的定期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
五、加强监督管理市气象部门作为责任单位,应加强对探测环境和设施的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的监控机制,通过设立专门的巡检组织,对探测环境和设施进行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此外,还应加强对外界工程建设和活动的审批和监管,确保不对探测环境和设施造成不利影响。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一、引言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气象探测设施的建设越来越重要。
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办法,不仅能够确保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可以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1. 合理规划气象站点位置在建设气象站点时,需要科学地选取适合的位置。
应避免设置在城市中心或者密集的人口聚集区,以免人类活动对气象观测的影响。
要考虑到地形、植被覆盖和接触到其他物理和化学物质的可能性,确保观测环境的纯净和稳定。
2. 加强观测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估对气象观测环境进行监测和质量评估,是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监测站点,对气象站点周围的土壤、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
3. 控制人类活动对气象站点的干扰加强对气象站点周边人类活动的管理和监控,控制人类活动对气象站点的干扰。
例如,禁止在气象站点附近进行工地施工、焚烧垃圾等可能对观测环境造成影响的活动。
加强对周边居民和单位的宣传教育,提高对气象观测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减少人为因素对气象观测结果的干扰。
三、气象设施保护办法1. 建设坚固可靠的设施在气象设施的建设中,要注重选用坚固可靠的材料和结构,确保设施能够经受住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
要进行设施维护和定期检修,及时修复和更换老化、破损的设施,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2. 加强设施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设施的保护和监管。
对设施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测,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加强设施的防雷、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提高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实施信息安全保护对气象数据和信息进行安全保护是设施保护的重要内容。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的加密和备份,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防止黑客攻击和侵入。
四、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是提高气象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确保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细则

深圳市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细则(征求意见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623号)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贯彻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增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09〕48号)精神,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持续性和可比较性,现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形,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目的】切实提高对保护气象探测环境重要性的熟悉。
增强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自觉性和坚决性,确保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深圳市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转变应对和气象预报服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使深圳市气象探测设施发挥应有功效。
第二条【概念】深圳市气象探测环境是指深圳市行政区域内为避开各类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取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组成的环境空间。
第三条【保护范围】深圳市依法重点保护的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包括深圳国家大体气象站、深圳雷达塔、石岩气象观测场、西涌海洋气象观测场、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和深圳天气雷达站等(详细保护内容见《深圳市重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总表》)及其信息传输设施。
第四条【具体要求】按照规定,气象观测站点及重要探测设施应设置标识,其探测环境实行分类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求如下:(一)深圳国家大体气象站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不该修建公路、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等,不应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等障碍物;观测场周边100米范围内,不应挖筑水塘等;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应修建铁路;观测场周边500米范围内,不应设置垃圾场、排污口及辐射源、电磁干扰源等影响源;观测场周边1000米范围内,不该修建海拔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10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应实施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等危及地面气象观测场安全的活动;日出、日落方向障碍物的遮挡仰角不该大于5度。
(二)深圳雷达塔周边1445米的一级保护区内,不该修建海拔高度超过310米的建筑物、构筑物;周边1445米至20千米的二级保护区内,不该修建海拔高度超过(+)米的建筑物、构筑物,其中d为障碍物最高点距雷达的水平距离。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1. 背景介绍气象探测是指通过观测、收集并分析大气中的各种气象要素,以便进行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灾害预警等工作。
气象探测设施包括气象观测站、气象雷达、卫星探测器等。
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办法对于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 确保气象观测环境的保护2.1 避免人为干扰气象观测环境的保护首先需要避免人为干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气象观测站的选址应远离人类活动区域和污染源,避免受到建筑、交通噪声等的干扰;- 限制在气象观测站周围进行工程建设,避免土地开发活动对环境造成影响;- 禁止在气象观测站附近进行焚烧、喷涂等可能产生大量污染物的活动。
2.2 定期维护和清洁为保护气象观测环境,必须定期维护和清洁观测设施。
具体措施包括:- 定期检查和修复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定期清理积尘,清洁设备表面和传感器;- 定期更换传感器的防护罩,避免附着杂质对传感器的影响。
2.3 加强安全防范气象观测设施应加强安全防范,避免遭受盗窃和破坏。
具体措施包括:- 采取防护措施,如安装围墙、监控设备等,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近设施;- 定期检查安防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培训观测人员和管理人员,增强安全意识。
3. 设施保护办法3.1 设施选用和布局在建设气象探测设施时,应注重以下因素:- 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设备,确保其耐用性和抗风、抗震等能力;- 合理布局设施,避免相互干扰和影响;- 考虑设施维护和管理的便利性,确保能够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3.2 设施维护和保养为保证气象探测设施的正常运行,应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设施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内容、周期和责任人;- 定期对设施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清理水沟、防止堵塞,保证设施排水畅通。
3.3 危险因素预防为防止设施受到不可预见的危险因素影响,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安装防雷装置,减少雷击对设施的损害;- 加强防火措施,定期清理可燃物品;- 定期检查设施的电气线路,防止电火灾的发生。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第一节气象探测环境的划定根据气象观测站点及其周边区域特点,划定气象探测环境的范围。
涵盖大气、水文、地形地貌、建筑物、植被等要素。
第二节气象探测环境的调查在划定气象探测环境范围内,进行环境调查,包括气象观测点周边环境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人为影响等方面的调查。
第三节气象探测环境的评估根据环境调查结果,评估气象观测站点及其周边环境对气象观测数据的影响程度。
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环境因素对气象观测数据的干扰。
第四节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措施基于对环境影响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环境监测、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加强巡查检查等。
第三章气象设施保护第一节气象设施的保护范围确定气象设施的保护范围,涵盖气象观测仪器设备、通讯设备、数据中心等相关设施。
第二节气象设施保护原则制定气象设施保护的原则,包括保证设施的完好性和稳定性、保护设施数据的安全性等。
第三节气象设施保护措施制定气象设施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保养、设施数据备份等。
第四章附件附件1:气象探测环境调查表格附件2:气象设施保护巡查记录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气象观测数据:指通过气象观测设备获得的用于气象研究和预报的各类数据,如气温、湿度、气压等。
2.气象探测环境:指影响气象观测点及其周边环境的各种自然和人为要素,如地形、植被、建筑物等。
3.气象设施:指用于气象观测、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各类仪器设备、通讯设备、数据中心等。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1. 引言气象探测是指通过各种气象设备和仪器,对大气的各种参数进行测量和观测的过程。
气象探测不仅能提供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还能为气候研究、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相关数据。
为了确保气象探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境和设施保护措施。
2. 环境保护办法2.1 确保气象站周围环境的纯净度为减小人类活动对气象站周围环境的影响,应选择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区域建设气象站,避免附近有大面积的人类活动。
对于已建设的气象站,应严格控制周围环境的开发和使用。
禁止在气象站周围进行焚烧、喷洒农药等可能污染大气的活动。
2.2 加强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防控大气污染物对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
应加强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建立大气污染物监测系统,定期对周围环境中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3 确保气象站设备的正常运行气象站的设备和仪器对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应定期对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设备和仪器的布局和放置也需要进行合理规划,避免设备间的相互干扰。
3. 设施保护办法3.1 安全防护措施为确保气象站的安全运行,应设置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包括加装安全门禁系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定期进行设施巡查等。
应建立完善的火灾预防和溢油处理等措施,确保设施的安全性。
3.2 设施的合理布局气象站内部设施的布局应合理、紧凑。
减少设施间的空隙和距离,有利于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设施的布局也应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和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3.3 设施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定期检修和维护设施是确保设施运行正常的关键。
应建立一套科学的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对设施进行定期的检修和保养,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4.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对于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措施,确保气象站周围环境的纯净度;加强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防控,减少污染物对气象观测的干扰;,加强设施保护措施,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正常运行,能够有效地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制度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制度》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制度概述•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措施与机制•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成效与案例•未来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挑战与对策01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制度概述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定义与重要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定义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是指为气象观测、气候观测、大气成分观测、雷电观测、空间天气观测等气象观测项目所设立的场地、建(构)筑物、设备、系统及配套工程等有形实体以及相关无形资产。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重要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是开展气象探测的基本条件,是获取准确、完整、连续气象资料的重要保障,也是气象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
如果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受到破坏,将导致气象探测数据失真,给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义务。
同时规定,禁止侵占、损毁和擅自移动气象探测设施。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各项措施,包括划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设立标志、建立档案等。
同时对在保护范围内从事的活动作出了限制性规定。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法律法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早在1954年,原中央气象局就发布了《关于保护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的暂行规定》,之后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文件,不断加强了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历史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中国气象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强化了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了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监管和维护工作。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全文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全文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全文)第一条为了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气象设施,是指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和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
本条例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第三条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实行分类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做好本部门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并有权对破坏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七条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乡规划。
第八条气象设施是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安排气象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气象设施建设顺利进行。
第九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配备气象设施,设置必要的保护装置,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在气象设施附近显著位置设立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模板】2023简版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模板】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模板】一、背景气象探测是指通过观测、研究和分析大气状态和变化的现象,以获取天气和气候信息的过程。
气象探测设施包括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雷达等设备。
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相关的办法和措施。
二、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提供一个模板,以便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以确保气象探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环境保护办法1. 设施布置合理:气象探测设施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科学配置,避免设施之间相互干扰。
2. 设施定期维护:气象探测设施应按照规定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的良好状态。
3. 设施安全防护:为了防止盗窃、损毁等意外事件,需要加强对气象探测设施的安全防护。
例如,安装监控摄像头、加强保安巡视等。
4. 设施标识明确:在气象探测设施周围设置明确的标识,以便他人了解设施的作用和禁止入内等规定。
5. 设施周边环境保护:维护气象探测设施周边的环境清洁和有序,避免杂草过度生长、垃圾堆积等情况。
四、环境保护措施1. 噪声控制:在安装气象探测设施时,应合理考虑设施带来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措施降低噪音水平。
2. 废弃物处理:处理气象探测设施产生的废弃物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确保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3. 能源利用优化:在气象探测设施运行过程中,应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
4. 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编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
5. 环境监测:对气象探测环境进行定期监测,了解环境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
五、本文档提供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办法和措施模板,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制定和落实。
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是保障气象探测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也是维护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制度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制度气象探测是现代气象预报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的探测数据才能够为气象预报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了保证气象探测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建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是指探测仪器周围的自然环境,如周围的植被、水源、地形等。
这些因素会对探测数据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保护。
植被保护植被对气象探测有重要的影响,对植被的修剪需谨慎,不宜大规模砍伐。
同时,禁止在探测仪器周围进行烧荒和焚烧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以免引起火灾。
水源保护气象探测仪器周围的水源也需要保护。
禁止用污水冲洗探测仪器以及有害化学品等物质流入水源。
同时,也需要注意抵御洪涝和预防水危害,避免泥沙淤积堵塞探测仪器。
地形保护探测仪器周围的地形特征也会对气象探测数据产生影响。
对于山区探测站,需要加强地质灾害控制,避免因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损坏探测设施。
气象探测设施保护除了环境的保护,气象探测设施本身的保护也至关重要。
气象探测设施包括探测器、气象雷达、天气站等。
安全保障探测器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另外,需要对外界的电磁波和雷电等天气现象进行抗干扰,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设施完好性维护气象雷达、天气站等设施需要保持干净卫生,保证设施的完好性,避免因设施损坏而影响气象探测数据。
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建立设施完好性维护制度。
环保节能气象探测设施也需要推进绿色环保和节能工作。
采用可再生能源、开发绿色新技术,推广节能设施,降低耗能。
制度建设为了更好地实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建立制度非常必要。
针对环境和设施两个方面分别建立相应的保护制度。
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环境保护制度,规范探测站周围环境。
制度应包括:对植被、水源和地形的保护措施,以及相关的执法和监督机构等。
设施保护制度建立设施保护制度,规范探测设施的管理和保护。
制度应包括:设施使用规定、设施维护制度、安全保障规定、节能环保规定等。
2024年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pptx

(一)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1.规划年限。本次规划年限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一致,自2021年至2035年。当总体规划 修编时,应充分考虑本规划的保护范围和标准。 .规划范围。以气象观测场中心为基准点,半径100。米范围内。
(1)保护范围。根据《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结合市的实际情况,确定以观测场中心为基准点、半 径100。米范围内为保护区;
(2)保护区保护标准。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周围的建筑物、作物、树木等障碍物和其他对气象探测有影响的各 种源体,与气象观测场围栏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具体保护标准见附件。
.保护区内禁止实施下列危害探测环境的行为
(1)在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1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10的建筑物、构筑物 ;
(2)在观测场周边500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3)在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修建铁路;
(4)在观测场周边100米范围内挖筑水塘等;
(5)在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修建公路、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等。
.规划目标。规划编制完成后,以本规划为依据,形成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依法管理机制,使规划范围内具有良好的 气象探测环境,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高气候变化 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
.主要任务
⑴对气象探测环境中面临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对策,确立气象探测环境改善整改方案; (2)明确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技术路线; (3)确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 (4)确立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 (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 1.气象探测环境的定义。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 的环境空间。 .气象探测环境的总体要求。气象探测环境要求长期稳定,具有良好的区域代表性。禁止实施下列危害气象设施的 行为: (1)侵占、损毁、擅自移动气象设施或者侵占气象设施用地; (2)在气象设施周边进行危及气象设施安全的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等活动; (3)挤占、干扰依法设立的气象无线电台(站)、频率; (4)设置影响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功能的干扰源; (5)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其他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制度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制度概述气象探测是指通过气象设备采集、传输自然环境中气象要素的过程。
气象探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为气象预测、气候研究和气象监测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
在气象探测中,气象设施是重要的物质基础,保护气象设施及其工作环境是维护气象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
针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和设施保护制度,本文就此进行详细介绍。
环境保护制度气象探测设施分布在广泛的自然环境中,因此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是保护气象设施的前提。
以下是相关的环境保护制度:1.自然气象环境保护法:该法律于1991年颁布,规定了气象环境的管理和保护。
对于违反自然气象环境保护法的行为,可以给予责令改正、罚款、停产或者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2.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保护空气质量,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这其中就包括了针对气象探测设施对空气污染的限制。
设施保护制度气象探测设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是保障气象监测的基本条件。
因此保护气象探测设施是维护气象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
以下是相关的设施保护制度:1.气象设备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了气象设备的分类、编码、军民共用、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保障气象设备正常工作,确保气象监测数据质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气象信息。
2.防范雷击安全工作规程:该规程是针对气象设施防范雷击的一套规定,对气象设施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程明确了设施防雷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措施,保护了气象设施的安全性。
3.桥梁、高架路、建筑施工和排水等暂时性工程快速卸载气象设施的技术规范:针对气象设施在建筑工程、排水工程等项目中需要安装、拆除的情况,通过技术规范明确了设施的卸载安全性申请流程、责任和程序。
结论以上就是国家针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制度的相关规定,对于气象监测和预测、气候研究等重要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此呼吁广大公众都应该增强对气象设施的保护意识,共同保障气象工作的顺利进行。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指南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统一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要求,提高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编制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应当依据气象台站所在城镇经批准实施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统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经批准的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是气象台站周边规划和建设的依据。
第三条本指南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环境空间。
本指南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编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3.《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4.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通知》(气发〔2004 〕247号);5.江苏省气象局、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通知》(苏气发[2008]83号)6.《地球电磁环境保护要求》(GB13615—92)。
第二章探测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第五条编制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应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规定的保护标准:1.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和太阳辐射观测站周围的建筑物、作物、树木等障碍物和其他对气象探测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与气象观测场围栏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具体保护标准如下:注:“障碍物”是指建筑、作物、树木等影响观测场气流通畅或探测资料代表性、准确性的物体。
“孤立”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与邻近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单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的障碍物。
“成排”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单个物体或2个单个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集合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的障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细则
(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623号)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贯彻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09〕48号)精神,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现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目的】切实提高对保护气象探测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深圳市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变化应对和气象预报服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使深圳市气象探测设施发挥应有功效。
第二条【定义】深圳市气象探测环境是指深圳市行政区域内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第三条【保护范围】深圳市依法重点保护的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包括深圳国家基本气象站、深圳雷达塔、石岩气象观测场、西涌海洋气象观测场、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和深圳天气雷达站等(详细保护内容见《深圳市重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总表》)及其信息传输设施。
第四条【具体要求】根据规定,气象观测站点及重要探测设施应设置标识,其探测环境实行分类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求如下:
(一)深圳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不应修建公路、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等,不应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等障碍物;观测场周边100米范围内,不应挖筑水塘等;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应修建铁路;观测场周边500米范围内,不应设置垃圾场、排污口及辐射源、电磁干扰源等影响源;观测场周边1000米范围内,不应修建海拔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10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应实施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等危及地面气象观测场安全的活动;日出、日落方向障碍物的遮挡仰角不应大于5度。
(二)深圳雷达塔周边1445米的一级保护区内,不应修建海拔高度超过310米的建筑物、构筑物;周边1445米至20公里的二级保护区内,不应修建海拔高度超过(327.7+0.0045d)米的建筑物、构筑物,其中d为障碍物最高点距雷达的水平距离。
干扰源最小防护间距等要求按照《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天气雷达站》执行。
(三)其它气象观测场、主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按照国家、省、市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沟通协作】加强沟通,紧密协作,共同做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
深圳市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控制范围按照《深圳市重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总表》进行分类保护。
第六条【部门分工】市气象部门和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要切实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市气象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一)气象部门应及时将深圳市气象探测环境分类保护信息、新建气象设施及其探测环境保护控制范围和保护标准报送市规划国土部门备案,市规划国土部门应将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行政和信息监管流程进行控制和保护。
(二)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住房建设、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在编制城市规划或审批可能影响气象探测环境的项目时,应与市气象部门充分沟通,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
第七条【重大事项】确因城市重点规划调整、重要产业调整和重大项目建设等可能对气象探测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单位应事先报告市气象部门,并征得省气象部门同意,由建设单位按照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建设。
第八条【评估流程】凡进入深圳市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并可能影响气象探测环境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由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住房建设、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视具体情形在相关工作环节,书面征求市气象局综合评估意见。
项目建设单位也可以根据有关部门的初步核查意见,在项目报审前咨询市国家气候观象台相关技术意见。
第九条【评估意见】有关部门在编制城市规划或审批可能影响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项目时,应以正式函件征求市气象局意见,市气象局在收到来函5个工作日内回复综合评估意见。
第十条【前期咨询】项目建设单位可进行前期咨询,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在收到申请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评估工作,并向项目建设单位反馈咨询意见。
初步评估所需材料:
(1)《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气象探测环境影响评估申请表》(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一份,纸质版加盖单位公章)(见附件2);
(2)建设项目规划总平面图纸质件和电子件(图上需标明每栋建筑物的建筑高度、海拔高度和坐标。
纸质版一份,加盖单位公章,CAD格式和JPG格式的电子版各一份);
(3)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盖公章)。
附件:1.深圳市重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总表
2.xx项目对气象探测环境影响评估申请表
深圳市气象局
2018年8月8日
附件1:
- 3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