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预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课,主要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以及平面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图形变换和位置关系的应用,以及平面图形面积的灵活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模型。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认识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以及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3. 例题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6.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特征特征变换变换位置关系位置关系面积计算面积计算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14题。

2. 利用家里的物品,制作一个立体图形,并拍照。

3.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认识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让学生巩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了解了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图形的对称性,了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

2.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总复习,帮助学生巩固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进入四年级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本次总复习的内容覆盖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所有知识点,包括如下主题:1.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2.分解十以内数的加减法3.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4.运用米、升、斤、元的简单计价5.用非标准单位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6.钟表上的时间,包括整点、半点、刻钟和个别分钟的时间7.能简单地进行图形的分类和图形线性边数的计算8.能简单地进行数表上面的数字填空和排列三、教学重点1.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的进一步巩固;2.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3.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4.能简单地进行图形的分类和图形线性边数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1.不带进位的数到1000内的加减法;2.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3.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

五、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巩固性、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学生通过讲解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加深对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的理解。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练习建议和习题解答方法。

3.鼓励学生边做题边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4.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以便更好的相互补充和学习。

六、教学资源1.练习册;2.教科书;3.黑板和粉笔。

七、教学时间共计两节课。

八、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组织小组合作的行为,检查其协调性和学习效果。

2.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查看其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适时对其进行辅导。

3.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调整,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九、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并在每次课堂开始时检查作业情况。

小学数学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

小学数学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

《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会恰当的选择长度或面积单位。

2、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和面积。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二、教学重点1、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体会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周长和面积的不同。

三、教学设计(一)长度单位T: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

昨天李老师请孩子们回家整理了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知识。

请拿出你们的整理单。

(对照其中一名孩子的整理单进行讲解)1、长度单位有哪些,用什么字母表示。

2、用手比划出单位长度,并举例说明生活中所用到的长度单位。

3、整理长度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及他们之间的进率。

(二)面积单位T:理清了长度单位,现在我们继续来复习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有哪些,用什么字母表示。

2、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呢?1平方米呢?3、举例说说生活中所用到的面积单位。

4、整理长度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及他们之间的进率。

(三)周长T:除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容易搞混淆,还有两个知识也经常被你们搞混,那就是周长和面积。

我们先来说说周长。

T:什么是周长?T:以我们身边的物体为例子,说说什么是它们的周长。

T:三年级上册学习周长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如何测量图形的周长,并且学会了计算一些图形的周长。

这是一个长方形,请你列算式计算出它的周长。

S:汇报三种算法。

T:这三种算法都在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引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T:搞清楚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那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就很简单了。

正方形的每条边都一样长,所以它的周长可以怎样算?(引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四)面积T:理清了周长知识,现在我们就来攻克你们认为最困难的面积知识。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设计-文档资料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设计-文档资料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设计第2课时图形与测量设计说明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时,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强调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应知识内容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整理相关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剪刀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哪些面积单位?整理一下,并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独立整理后与同伴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生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生2: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有多大。

学生独立动手画1厘米长的线段和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

师: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说一说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集体总结:(1)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单位换算的方法:高级单位乘进率除以进率低级单位2.结合实例复习周长和面积。

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预设生1:树叶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周长。

生2:树叶表面的大小是树叶的面积。

师小结:周长是指封闭的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它是用恰当的长度单位去度量的(度量的时候有时需要化曲为直);面积是指封闭的平面图形(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它是用恰当的面积单位去度量的。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总复习教案(精选3篇)

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总复习教案(精选3篇)

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总复习教案(精选3篇)教案1主题:图形的特征和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的特征和分类。

2. 知道如何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3. 掌握圆、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分类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特征和分类:a. 圆的特征和分类方法;b. 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c. 矩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d. 正方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的图形和让学生观察,让他们思考如何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

2. 学习圆的特征和分类方法:a. 展示圆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圆的特征;b. 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大小、不同直径的圆,引导他们发现圆的分类方法。

3. 学习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a. 展示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描述三角形的特征;b. 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角度、不同边长的三角形,引导他们发现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4. 学习矩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a. 展示矩形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矩形的特征;b. 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长度、不同宽度的矩形,引导他们发现矩形的分类方法。

5. 学习正方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a. 展示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正方形的特征;b. 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边长的正方形,引导他们发现正方形的分类方法。

6. 练习与巩固:a. 给学生出示一些图形,让他们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分类;b. 给学生出示一些建筑物或物体的图片,让他们尝试找出其中包含的图形并进行分类。

四、教学资源1. 图形的图片。

2. 学生练习册。

3. 小黑板和粉笔。

教案2主题:长度的测量和比较一、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的概念及其测量单位。

2. 学会用刻度尺或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学会比较物体的长度大小。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2. 用刻度尺或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比较物体的长度大小。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长度大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课,主要复习图形与测量这一单元的知识点。

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以及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命名各种平面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命名各种平面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实际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的桌子、操场上的跑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征。

2. 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引导学生认识和命名这些图形。

3.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图形的特征,如三角形的三个角、四边形的四条边等。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题,如计算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或面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有关图形与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图形与测量平面图形的特征三角形的特征:三个角、三条边四边形的特征:四个角、四条边圆形的特征:圆心、半径周长的计算方法面积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解决实际问题:教室的长是10米,宽是8米,计算教室的面积。

2. 答案:(1)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结果如下:三角形:周长15米,面积30平方米四边形:周长20米,面积40平方米圆形:周长30米,面积75平方米(2)教室的面积:10米× 8米 = 80平方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图形与测量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识别和描述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能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的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认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并能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2. 立体图形的认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并能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3. 图形的测量:学习使用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角度的测量,并能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4. 图形的计算:学习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并能运用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推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测量方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的识别和描述,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图形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测量工具(直尺、量角器)、模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测量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

4. 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 板书内容:图形的基本特征、测量方法、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庭作业: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测量题目,让学生在家中进行测量实践。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测量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教案+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教案+反思

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教学目标】1.了解学过的各种图形,并会辨别。

2.理解平移和旋转,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牢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复习图形的认识1.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图形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生1:我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生2:我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生3:我还知道很多角:锐角、直角和钝角。

……师:回答得很好。

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怎样辨别锐角、直角、钝角呢?生:可以用三角尺测量。

用三角尺的直角去量,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师:回答得完全正确。

看来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很好。

2.课件出示下列图形。

师:哪个图形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你是怎样判断的?让学生观察交流,集体评价。

3.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4.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93页2、3题。

二、复习图形与测量1.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说一说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课件出示:千米错误!米错误!分米错误!厘米错误!毫米平方米错误!平方分米错误!平方厘米2.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3.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学生回顾计算公式课件出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4.巩固练习:教材第95页3、4题,第96页8、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然后集体交流,教师评价。

三、复习图形的运动1.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图。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判断图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图形与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图形与测量教案

《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94~96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2.这部分内容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整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和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掌握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同时,体会上述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单位度量长度或面积。

3.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设计思路说明: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时,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强调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应知识内容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整理相关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2.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和面积。

3.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和面积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等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在操作活动中发现数学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它们之间的换算;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剪刀教学过程:一、整理复习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和立体图形(如:立方体、长方体)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认识:复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和性质。

2. 立体图形的认识:复习立方体、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3. 图形的测量与计算:复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4. 图形的分类与识别:复习图形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图形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3. 图形的分类与识别。

教学难点1. 图形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图形测量与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3. 图形分类与识别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模型、测量工具。

2. 学具:练习本、文具、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通过举例和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图形的测量和计算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解。

4.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图形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清晰的图表,展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总复习(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三章《位置与方向》、第四章《分数》和第五章《几何图形》的重点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位置与方向:学习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方向。

2. 分数: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会进行分数的简单计算。

3. 几何图形:认识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掌握它们的特征和计算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计算。

3. 认识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计算面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

2.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的描述方法,分数的读写和计算,几何图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解一个迷路的小孩找不到家的故事,引出位置与方向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小孩的位置。

2. 位置与方向:讲解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3. 分数:讲解分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分数的读写方法,并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计算。

4. 几何图形:讲解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识别和计算它们的面积。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位置与方向、分数和几何图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位置与方向、分数和几何图形的概念、特征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位置与方向:描述几个物体的位置,并画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总复习【第五课时】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总复习【第五课时】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总复习【第五课时】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八单元——总复习,第五课时:图形与测量。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度和面积的单位及换算,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度和面积单位及换算的运用,难点是长度和面积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长度和面积的单位模型、练习题和黑板。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用量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和宽度,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2. 知识回顾:接着,我会带领学生回顾长度和面积的单位,如米、厘米、千米、平方米、平方厘米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我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道题。

4. 随堂练习:我会出一道随堂练习题,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它的面积。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点评。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如:“我们的教室长10米,宽8米,求教室的面积。

”让学生在讨论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把长度和面积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随时查看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4厘米,求它的面积。

2.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9厘米,求它的面积。

答案:1. 面积 = 12厘米× 4厘米 = 48平方厘米2. 面积 = 9厘米× 9厘米 = 81平方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长度和面积单位及换算的知识。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如测量家中的物品长度和面积,从而巩固和拓展他们的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总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三年级下册数学中图形与测量部分的知识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测量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复习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关于图形与测量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性质(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性质(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图形的对称与平移长度的测量与单位换算面积的测量与计算体积的测量与计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图形的识别和分类;熟练进行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

难点:图形的对称与平移的理解和应用;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中图形与测量的综合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量角器、模型(如立方体、长方体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量具(如软尺、直尺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复习已学知识,引起学生对图形与测量相关内容的回顾。

2. 新授: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测量的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如测量教室的长度、面积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板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提纲:列出复习内容的提纲,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方法、单位换算等。

图形示例:绘制各种图形的示意图,标注其性质和特点。

计算示例:展示面积和体积计算的步骤和示例。

作业设计书面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计算和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测量一件物品的长度、面积或体积,并记录测量过程和结果。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总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_4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总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_4

学情分析:三年级第二学期需要将三年来所学的所有知识实行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对知识脉络有更清晰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寻找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及总结概括的水平。

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方法与结论,需要我们老师实行准确有效地引导。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的理解教学目标:1、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简单图形。

2、理解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3、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图形。

教学重点:梳理图形知识脉络与方法。

教学方法:操作演示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图形的理解。

(板书课题)二、复习1、图形分类(1)学生回顾学过的图形。

学生回顾学过的十种主要图形。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与补充。

(2)屏幕展示每一个学过的图形。

十种图形逐个表现,学生快速抢答图形名称。

(3)给图形实行分类。

a、引导学生将这十种图形分为两类。

b、同桌交流分类,教师巡视。

c、指名同桌两人上台汇报,一人说分类情况,一人说分类理由。

(4)展示生活中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应用图片。

展示十种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小结:看来大家对学过的这些图形都很好地理解了,我们要多观察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

(5)角的分类提问:我们理解的图形除了这些,还有一类大家都没说到,是什么呢?学生观察屏幕,表现三类角。

提问:怎么区别锐角和钝角呢?小结:锐角、直角、钝角也是平面图形,它们是不封闭的平面图形。

同学们一定要记清楚。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回忆所学图形,再快速抢答,既加快课堂节奏又提升了学生的兴趣。

让同桌交流、学生上台协作汇报,学会互助学习。

大量生活图片的展示,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折角并判断各类角。

(1)折直角、钝角和锐角a、学生用准备好的三张纸片,折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预设教学设计朱滢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预设教学设计朱滢

《总复习(五)》预设教学设计课程分析:图形与测量的内容的复习主要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单位换算、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对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所学知识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和整理复习。

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和周长是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在学习面积时,学生经常会将面积公式与周长公式混淆,但是经过反复练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和区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但是仍有个别学生需要加强练习。

学习目标:1、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和面积单位。

2、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和面积。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教学流程:一、旧知回顾思考(一):想一想,我们一共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这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适合测量什么样的物体?要求:独立思考,然后对子讨论,最后自由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讨论的不同形式,来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区别,以及如何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简要实录】思考(二):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什么单位可以作为周长单位,什么单位可以作为面积单位?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然后举手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具体的图形,让学生经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不同,对周长和面积进行巩固认识。

【简要实录】思考(三):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感知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探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简要实录】二、巩固练习要求:完成印发练习题,然后对子之间讨论,最后自由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题型的再次感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简要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五)》预设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图形与测量的内容的复习主要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单位换算、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对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所学知识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和整理复习。

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和周长是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在学习面积时,学生经常会将面积公式与周长公式混淆,但是经过反复练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和区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但是仍有个别学生需要加强练习。

学习目标:
1、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和面积单位。

2、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和面积。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教学流程:
一、旧知回顾
思考(一):想一想,我们一共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这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适合测量什么样的物体?
要求:独立思考,然后对子讨论,最后自由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讨论的不同形式,来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区别,以及如何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简要实录】
思考(二):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什么单位可以作为周长单位,什么单位可以作为面积单位?
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然后举手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具体的图形,让学生经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不同,对周长和面积进行巩固认识。

【简要实录】
思考(三):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感知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探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简要实录】
二、巩固练习
要求:完成印发练习题,然后对子之间讨论,最后自由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题型的再次感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简要实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