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完整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复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沟通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根据相关信息设计方案。
能力目标:能利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复习难点:公式的具体应用。
复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到现在为止,关于图形我们学过了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把图形的一些知识做一个复习与整理。
教师板书课题:图形的复习与整理二、回顾与交流(一)提出问题引发分类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呀你能对学过的这些图形分分类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完善并板书出图形的分类,剥离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关系提问:我们先复习平面图形。
那对于这些平面图形你又有哪些了解呀那这样吧,你可以结合这几个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伙伴商量商量,建议大家做好相应的记录。
如果有困难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
课件出示:(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我们学过哪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变化吗(3)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4)关于平行四边形,你知道些什么(5)圆与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圆有哪些特点反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想法(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提问1: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中有“平行”和“垂直”的现象吗(教师适时在学生作品上板书,形成网络)提问2: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你还有什么补充吗重点监控:三角形按角分类、三边关系及内角和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圆是曲线图形(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教师适时完善板书,形成网络。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案
(5)在各种类型的角中,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角>()角>()角>()角>()角。
(6)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 )就是( )。
(7)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以组成( )个直角。
(8)过已知直线外一点,能画( )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4)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
(5)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平行。( )
(6)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
3、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具有不易变形的特性。
A、三角形B、长方形C、平行四边形
(2)钟面上分针走一圈,时针转动的角度是( )。
A、90°B、30°C、150°
(3)如图所示: ,图中一共有( )条射线。
二、巩固训练
内容:
1、填一填。
(1)在钟面上,9时整的时候,分针和时针所成的夹角是( )度。
(2)平角的 是( )度,周角的 是( )度,直角的 是( )度。
(3)比直角的2倍少30°的角是()角。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
(5)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3∶2∶1,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4∶1∶1,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4B、5C、6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分米,6厘米,则它的另一条边长是( )。
A、2分米B、6厘米
C、2分米或6厘米
4、我是小画家。
(1)从A点过马路,
怎样走路线最短?
画出最短的路线。
(2)画出下面三角形
的三条高。
(3)过O点作角的两边的平行线。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0-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0-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并描述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2.理解常见几何图形的特点,并能够通过图形进行分类;3.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测量,如测量周长、面积等。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识别和测量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辨别和描述不同几何图形;2.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属性;3.进行简单几何图形的测量。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分类方法;2.进行准确的几何图形测量,如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各种几何图形的图片和描述文字的课件;2.板书:准备好板书内容,包括几何图形的名称、特点、测量方法等;3.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测量;4.黑板、粉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几何图形,询问学生他们认识哪些图形,并请学生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
2. 提出问题(10分钟)老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如“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这个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等,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3. 学习新知识(20分钟)老师介绍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并讲解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
4. 练习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并练习,比较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测量方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和交流。
5. 拓展应用(15分钟)老师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几何图形进行测量等。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和公式进行图形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2. 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3. 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测量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测量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工具,进行图形的测量。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新课:讲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测量方法。
3. 演示新课: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测量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4. 实践新课: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工具,进行图形的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新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分类平面图形。
2. 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图形的测量。
3. 学生能够准确地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图形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2. 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对称性和相似性。
3. 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变换和运动规律。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本课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各平面图形的特点、关系。
通过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角的认识,常见的角;三角形,四边形与圆,呈现出平面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或多1.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2.注意及时总结,用集合图进行梳理。
三、教学内容:复习直线、射线、线段和角四、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角的分类、性质、量角和画角。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联系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六、教学难点: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1.线段、射线、直线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
说一说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线区别:线段:两个端点,可度量。
射线:一个端点,不可度量。
直线:无端点,不可度量。
三线联系:射线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直线的性质:(1)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并画图表示。
明确:从直线外一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最短。
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的位置。
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
(1)什么是角?(2)我们学习了哪几种角?按照角的度数从小到大排列。
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至于两边的相互位置关系有关。
锐角: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直角:等于90度的角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平角:180度的角周角:360度的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画角或量角时注意: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46-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46-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辨认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2.能够熟练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图形的边长、周长和面积;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图形相关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图形的辨认与命名;2.测量图形的边长、周长和面积。
难点:1.正确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测量;2.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图形的认识与辨认1.1 正方形正方形是一种四边长度相等,四个角均为直角的图形。
1.2 长方形长方形是一种具有两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
1.3 圆形圆形是一个平面上等距离于一个点的所有点的集合。
1.4 三角形三角形是一个具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多边形。
2. 测量图形使用尺子和直尺对各种图形的边长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 练习与应用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几个与图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如:一个正方形花园的边长为10米,求其周长和面积。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各种常见图形的认识和测量,让学生初步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并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测量。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图形,并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计算能力。
五、课后作业:1.测量家中的几个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边长,并计算其周长;2.设计一个简单的图形游戏,让家人一起参与,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与测量方法。
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识别和描述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能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的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认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并能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2. 立体图形的认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并能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3. 图形的测量:学习使用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角度的测量,并能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4. 图形的计算:学习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并能运用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推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测量方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的识别和描述,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图形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测量工具(直尺、量角器)、模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测量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
4. 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 板书内容:图形的基本特征、测量方法、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庭作业: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测量题目,让学生在家中进行测量实践。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测量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
2.能够用最长的一条线段作为周长,认识周长的意义。
3.能够简单计算图形的周长。
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测量。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2.教学课件。
3.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4.错题集,备用考卷。
5.实物测量工具,如尺子、秤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图形的认识1.引入: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认识并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
2.活动:学生分组,自行绘制、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并简单描述其特征。
3.提示: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
第二节:周长的认识1.引入:通过实物秤量和直尺测量,引导学生认识周长的概念。
2.计算实践:教师提供一系列具体图形,要求学生用最长的一条线段计算其周长。
3.巩固训练:学生进行练习题,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4.总结:教师布置作业,并梳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第三节:测量实践1.拓展示范:老师示范使用尺子、秤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2.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记录实际测量数据,进行简单统计。
3.分享交流:各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互相比较、讨论,分析误差。
4.展示成果:学生展示实际测量记录,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与展望本节课主要围绕图形的认识、周长计算和实际测量展开,通过生动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和技能。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更有趣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
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2、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一、回顾与交流1、学生说一说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活动过程要求:(1)引导学生分别从平面图形的边、角来描述它们的特点。
(2)学生独立思考、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特点。
(3)与同学交流。
(4)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帮助整理。
如:边角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5)结合表格中的特点,让学生说一说。
①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②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画图配合说明:(6)说一说圆有什么特点。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2、周长与面积。
(1)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2)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举例说明。
(3)分别说出已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并简要描述有关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结合公式推导过程)画图配合说明:(4)说一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二、巩固练习1、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2、完成课文练习九第3~9题。
复习内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二)。
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复习过程一、回顾与交流1、立体图形的特点。
请学生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
过程要求:(1)我们已学过哪些立体图形?(2)回顾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3)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并引导学生从图形的面、棱、顶点等方面来描述其特点(出示立体图形配合说明)。
(4)与同学交流。
(5)教师提供表格,帮助整理。
长方体正方体面① 几个面?② 面与面的大小关系;③ 面的形状棱顶点圆柱圆锥底面侧面高(6)结合表中内容,说一说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2.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2.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
这些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和测量的基础知识,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图形,如圆的测量,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各种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法。
2.难点:圆的测量方法和图形的转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掌握各种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法。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法的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图形的教具和测量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的窗户、桌椅的形状等,引导学生对各种图形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形的教具,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
同时,教师还向学生介绍各种图形的测量方法,如用直尺测量长度、用圆规测量圆的半径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各种图形的尺寸,加深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认识和测量方法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重要。有的学生在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面表现出色,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弱。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和曲线围成的二维图形,而立体图形则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和测量图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创造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计算其面积,展示图形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
此外,在图形的测量部分,我发现学生们在应用公式计算周长、面积和体积时,对公式的选择和运用还不够熟练。这说明我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公式的来源和推导过程,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部分,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学,缺乏独立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本节课选自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平面图形的认识: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分类。
第五课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第课时教案
第五课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第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2.使学生学会使用直尺、圆规、三角板等工具进行图形的绘制和测量。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图形的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
2.图形的测量:长度、角度、周长、面积等。
3.工具的使用: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图形的绘制和测量。
2.难点:熟练运用工具进行图形的绘制和测量,提高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物品,如三角板、四边形框子、圆形物品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新课讲解1.图形的认识(1)老师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基本概念。
(2)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2.图形的测量(1)老师讲解长度、角度、周长、面积等测量方法。
(2)学生在练习本上测量所画图形的长度、角度、周长、面积等。
3.工具的使用(1)老师演示直尺、圆规、三角板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学生在练习本上使用工具进行图形的绘制和测量。
三、课堂练习(1)画出下列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
(2)测量所画图形的长度、角度、周长、面积。
(3)使用工具绘制一个指定的图形。
2.老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经验。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有趣的图形作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学生回答: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工具的使用。
二、课堂讲解1.老师针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重点讲解图形的测量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技巧。
(1)测量所给图形的长度、角度、周长、面积。
(2)使用工具绘制一个指定的图形。
三、课堂练习(1)测量下列图形的长度、角度、周长、面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1》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辨别各种图形,了解它们的属性和特点,并通过测量掌握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辨别图形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各种基本的图形,学会测量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难点:理解和把握图形的属性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教材:《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1》人教版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形模型、直尺、量角器等。
•学具:纸张、铅笔、橡皮、尺子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用举例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对图形的概念有所认识和了解。
第二步:讲解1.老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属性。
2.老师示范如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图形的大小和角度。
第三步:练习1.学生在课桌上练习画出不同的图形,并用尺子进行测量。
2.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在图形的辨认和测量方面互相交流和讨论。
第四步:总结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多练习。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复习前几节课的知识,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在测量和辨认图形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
下节课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多的练习和辅导。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优秀说课稿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优秀说课稿《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优秀说课稿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几何第一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系统整理与复习。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凸显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小学阶级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进一步沟通几何形体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间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时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节复习课,主要是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本节课的目标:1、使学生通过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有关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线与面、面与体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网络,体会分类思想和集合思想在认识图形中的应用。
2、使学生通过复习所学图形的特征,比较、沟通有关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难点:平面图形的关系和画图的技能。
教具:直尺、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圆规,小黑板。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1、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课题的揭示,要让学生对整个平面图形领域有初步的认识,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将学过的图形分类、整理,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掌握分类方法,形成知识网络,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中,学生围绕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有关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巩固所学图形的知识,建立知识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什么是图形,它是怎样组成的?播放图形的前世今生。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节复习课,再与学生的谈话中注重课题的揭示,让学生知道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形成的,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认知结构。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48-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48-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分类和认识直线、折线、封闭图形等基本图形;2.能够用尺子进行简单的测量,了解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图形的认识和测量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和分类直线、折线、封闭图形;2.进行简单长度的测量。
三、教学内容:1.图形的分类–直线:没有端点的线段;–折线:由若干条线段拼接而成,第一点和最后一点相连;–封闭图形:由若干个线段组成,首尾相连而构成的封闭区域。
2.长度的测量–使用尺子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了解长度的单位:厘米、分米、米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并引导学生认识直线、折线和封闭图形的特点。
2.讲解:–介绍直线、折线和封闭图形的定义,并进行范例讲解;–讲解简单长度的测量方法,强调使用尺子的正确姿势和注意事项。
3.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比较、量化等方式对图形进行分类;–设计测量长度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图形的应用场景,如日常生活中的图形认识和长度测量。
五、教学反馈:1.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练习和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2.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六、拓展延伸:1.设置实际测量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图形认知和测量技巧;2.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并应用直线、折线以及封闭图形,同时也能够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长度进行测量,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应用奠定基础。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涉县明德小学宋海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与直线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使学生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意义。
3、使学生巩固角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与画指定大小的角。
4、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构建图形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及区别。
2、角的意义及分类。
3、平行与相交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谈话:同学们,您们知道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就是谁呢?——孔子。
她对复习提出了什么要求呢?——“温故而知新”。
导出新课:这节课就用这种方法进行复习。
板书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二)回顾整理,构建联系。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1)、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区别?(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刚才同学们都能积极讨论,仔细思考。
现在我们共同来复习这些知识,好不?1、整理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学生操作:过点A沿水平方向画一条直线,说直线的特征。
(板书:直线)师问:这条直线上有多少个像A点这样的点?(无数个)学生操作:在直线上找出任意一点B。
师问:现在您还能找出其她类型的线不?指导生说线段特征、射线特征。
(板书:射线、线段)并引导学生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操作:量出线段AB的长度(一生演示)。
2、整理角的知识过A点任意画出另一条直线,用L1、L2标注。
引导观察:您现在还能找出线之外的图形不?让生说说角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板书:角)并引导比较角1与角2的大小关系。
(角1与角2相等)师问:您能找出另一组大小相同的角不?(角3与角4)师引导学生比较角1与角3的大小。
师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手势演示)师引导学生比较角1与角3的大小,您还有什么发现?并说出锐角、钝角的特征。
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优秀教学设计
课 题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课 型 复习课 课时分配 1 第 1 课时 项 目 内 容 修改栏 教学 目 标 知 识 能 力 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过 程 方 法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图形与测量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课件教 学 流 程 评论或修改 教 学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一、回顾与交流1、立体图形的特点。
请学生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
过程要求:学生完成表格 互相补充 教 学 环 节(1)我们已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回顾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3)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并引导学生从图形的面、棱、顶点等方面来描述其特点(出示立体图形配合说明)。
(4)与同学交流。
(5)教师提供表格,帮助整理。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① 几个面? ② 面与面的大小关系;③ 面的形状棱顶点表面学生谈收获积体积结合表中内容,说一说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2. 观察物体。
(1)出示立体图形。
问: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画图配合说明。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从侧面看到的形状:(2)出示立体图形。
利用方格纸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过程要求:①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独立画图。
② 与同学交流。
③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④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⑤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独立画图。
⑥ 与同学交流。
教师巡视,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九的第10、11、12题。
三、小结:圆柱 圆锥底面侧面高表面积体积通过观察物体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后作业练习十九13--16板书设计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立体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让学生多次重复的方式来强调提醒学生,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重视。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第一章:图形的认识1.1 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1.2 教学内容:介绍基本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讲解图形的特征:边、角、对称性等。
1.3 教学活动: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等。
绘制不同种类的图形,并标出其边和角。
进行图形对称性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测量长度2.1 学习目标: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能够进行长度的比较和转换。
2.2 教学内容:介绍尺子和直尺的使用方法。
讲解长度的单位:厘米、米、千米等。
介绍长度转换的方法。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如测量课本、桌子等。
绘制长度比较的图表,进行长度转换的练习。
进行长度测量的小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章:测量面积3.1 学习目标:学会使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测量图形的面积。
能够进行面积的比较和转换。
3.2 教学内容:介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的定义和用途。
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介绍面积转换的方法。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面积测量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地面、桌子等。
绘制面积比较的图表,进行面积转换的练习。
进行面积测量的小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图形的变换4.1 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平移、旋转、翻转等。
能够运用图形变换方法创作有趣的图形图案。
4.2 教学内容:介绍图形变换方法:平移、旋转、翻转等。
讲解图形变换的规律和特点。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图形变换的实践活动,如平移、旋转、翻转等。
创作有趣的图形图案,进行展示和分享。
进行图形变换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图形的组合5.1 学习目标:学会组合不同的基本图形,创造出新的图形。
能够分析和描述图形组合的特点和规律。
5.2 教学内容:介绍图形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讲解图形组合的特点和规律。
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图形组合的实践活动,如组合三角形、四边形等。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6-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6-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并正确命名平面图形中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基本几何图形。
2.能够区分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
3.能够简单运用测量工具对几何图形进行测量并对比大小。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板书工具、测量尺、圆规等。
2.学生准备:学生教材、练习册、尺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基本几何图形
•通过绘图或投影片展示各种几何图形,并让学生逐个认识和命名这些图形,理解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3. 训练和巩固
•让学生进行互动练习,识别各种几何图形,练习命名和描述图形的特点。
4. 实际测量
•引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边长、直径等进行测量,并利用比较法判断它们的大小。
5. 拓展延伸
•让学生尝试绘制各种几何图形的切割、组合等,拓展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并引导他们探索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如何正确识别和测量几何图形,在下节课中可以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册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六、扩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与几何图形相关的故事或趣味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会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种几何图形,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第1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教案)
2.图形与几何第1课时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导入】教师: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
这节课先复习线与角及平面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平面图形的分类。
【归纳整理】1.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课件出示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①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教书板书:②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予以板书:③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予以板书。
④组织学生做教材第86页第2题第(Ⅰ)小题。
指名学生回答,订正。
2.复习角。
课件展示问题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②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所画出的长短没有联系。
(4)组织学生练习:教材第86页“做一做”。
(5)指名学生汇报,订正。
3.复习三角形、四边形、圆。
课件出示问题3: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和四边形?圆有什么特点?①学生分组议一议,相互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小结:以上图形都是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总结之后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88页的表格。
长方体表面积:S=2(ab+ah+bh)体积:V=abh
正方体表面积:S=6a2体积:V=a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养成良好学生习惯,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复习,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我们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在画的过程中想一想各种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我们学过这么多图形,如果把这些图形是否占空间的大小分这两大类,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3)C=(π×5)÷2+5+5+3=20.85m
S=π×2.52÷2+3×5=24.8m
(二)课本88页四幅图形,先思考,然后讨论交流获老师提问以下问题:
1、上面这些图形各有什么特点?(都是立体图形)
2、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方体各条棱都相等,而长方体不一定)
3、圆柱和圆锥可以由什么图片旋转而成?(分别由长方形和扇形)
(五)圆
“刚才我们复习的图形是由直线的围成的。我们还学过了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同学们能想出是什么图形吗?”(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我们在学习圆时,学了与圆有关的哪些概念?(圆心、半径和直径)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用什么字母表示,(圆心是O,半径是r,直径是d)
同一个圆内的所有半径的长度怎样?直径呢?(长度相等)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四)四边形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一个四边形。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了几种四边形。
指名讨论每个图形的特点。如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平行四边形的底指的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然后一起总结。
四边形
二、图形的测量
(一)课本87页,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回答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面积的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长和宽相等的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可能通过割补、平稳转化成长方形。
三角形和梯形有多种方式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求出面积。
长方形:C=2(a+b),S=ab
小组讨论:
在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有多少条直径?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不是都是直径?为什么?(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两端都在圆上且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做一做
做两个一样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把他们俩重叠在一起,绕他的一个顶点旋转180度,再通过平移使它与下面的平行四边形重合,观察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各边与各角,你有什么发现?
2、角的分类。
下面我们可以把角分成哪几类?每一类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度数在什么范围内?同学们自行思考,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大家的分类是否全面。
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图见课件1)
(三)三角形的特点
仍然采用先画再小组交流后汇报的学习方法。
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1、三角形的分类。
师: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
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可以分成: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复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90度。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4、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m)(图见课本87页,或课件1)
(1)C=30+40+50=120m
S=(30×40)÷2=60m
(2)C=6+6+10.5+7.5=30m
S=(6+10.5)×6÷2=49.5m
正方形:C=4a,S=a2
平行四边形:S=ah
圆:C=2πr。S=πr2
三角形:S=
梯形:S=
做一做
1、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现有长度为3cm,4cm,5cm,6cm的小棒各一根,请问哪三根可以组成三角形?
答:3cm,4cm,5cm;3cm,4cm,6cm;3cm,5cm,6cm;4cm,5cm,6cm;可以组成三角形。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使学生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技能目标:促进学生对空间图形与图形知识的理解,能借助形体的直观性在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圆柱表面积:S=2πr2+2πrh体积:V=πr2h
圆锥体积:V=
做一做
1、怎样测一个马铃薯的体积?
将马铃薯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杯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马铃薯的体积。
2、分别画出从前上左观察左边立体图的平面图。
课堂小结
1、复习了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的相关知识。
2、回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个人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1、根据我们画的图形,想一想,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相交)
(二)角
1、角的概念。
我们学过那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有变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