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第21章_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合集下载
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二十一章
8
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六个: (1)劳动;(2)资本存量的规模;(3)资 源配置状况;(4)规模经济;(5)知识进展; (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量的因素。 丹尼森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
9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是由美国的索洛提出的。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定包括(1)社 会储蓄函数为S=sY,式中,s是作为参数的储 蓄率;(2)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 (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在上述假定(3)之下,并暂时不考虑技术进 步,可将经济中的生产函数表示为人均形式:
18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一、鼓励技术进步
二、鼓励资本形成
三、增加劳动供给
19
第七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一、经济周期含义
二、经济周期的特征
20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
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 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 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P709
GDP 繁荣 繁荣 衰退 萧条 O
32
K sY K
13
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劳动数量N,有:
K N sy k
k K N
另一方面,注意到
于是k的增长率可写为:
k k
K K
N N
K K
n
最后一个等式用到了
K (k k
N N
n
于是有:
k nk
) K nK
K N
两端同除以N,则有:
经济周期曲线 时间
21
衰退
复苏
潜在GDP水平线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非常详细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 劳动力投入等。
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选择
经济发展战略
包括赶超战略、比较优势战略、创 新驱动战略等,不同战略适用于不 同发展阶段和国情。
经济发展政策选择
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区域政策等,政策选择需根据 经济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和调整。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
0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这些工具通过改变市场利率、货 币供应量等中介目标,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有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通过 这些渠道,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影响实体经济中的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进而实现经 济增长、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
类型。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菲利普斯曲线 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 反向变动关系,即失业率下降时,通 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上升时,通货 膨胀率下降。
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通货膨胀预期 是指人们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它 受到过去和现在的通货膨胀率、经济 增长率、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短期内,失业 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权衡取舍; 而在长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 间不存在稳定的反向变动关系。同时, 通货膨胀预期会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 位置和形状,如果人们普遍预期未来 物价会上涨,那么菲利普斯曲线会向 右上方移动,意味着在相同的失业率 水平下,通货膨胀率会更高。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配合方式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实 现宏观经济目标。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 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 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通货膨胀时 期,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抑制总需求,控制物价上涨。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将IS-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中,引入BP线来分析汇率、国际资本 流动等因素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政策搭配与协调
在开放经济下,政府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搭配与协调 ,以实现内外部均衡。
0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实践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税收 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从而 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分析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贸 易保护主义的利弊。
区域经济一体化
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对成员国经济 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国际金融市场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功能和作用,以及国际金融市 场的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 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中央银 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 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 金率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能力,以及通 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的实践:在实践中,货币政 策通常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中央银 行根据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等 宏观经济指标,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能采取 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和减少 货币供应,以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 济衰退时,则可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 策,如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以 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因素
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 术进步、制度变迁等,这些因素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时期和 地区而异。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平衡增长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发展,而不平衡增长则主张优 先发展某些地区或部门以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政策搭配与协调
在开放经济下,政府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搭配与协调 ,以实现内外部均衡。
0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实践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税收 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从而 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分析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贸 易保护主义的利弊。
区域经济一体化
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对成员国经济 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国际金融市场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功能和作用,以及国际金融市 场的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 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中央银 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 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 金率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能力,以及通 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的实践:在实践中,货币政 策通常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中央银 行根据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等 宏观经济指标,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能采取 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和减少 货币供应,以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 济衰退时,则可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 策,如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以 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因素
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 术进步、制度变迁等,这些因素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时期和 地区而异。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平衡增长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发展,而不平衡增长则主张优 先发展某些地区或部门以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课件
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及特点
• 定义: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 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它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 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 周期性波动变化。
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及特点
繁荣阶段
经济活动活跃,生产迅速增加,投资 增加,需求旺盛,价格上涨。
0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目标
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 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进 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实现货币政 策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 现率、利率政策等
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目标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原因
• 结构性通货膨胀:某些部门或地区物价上涨速度超过其他部门 或地区,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上升。
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原因
01
02
03
需求过度
政府支出增加、投资过热 或消费需求旺盛等原因导 致总需求过度增长。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长期性
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 续的投资、技术创新和制度改进。
波动性
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 ,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 段。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资本积累
通过增加投资,提高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 长。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及其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研究家庭、企业和政府如何共同决定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以及它们如 何影响总体价格水平、就业和经济增长等问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 用。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 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 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 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 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3.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 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 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4.自然率假说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 击作为波动源。它接受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技术变 化的定义,即,技术变化包括任何使生产函数发 生移动而不涉及投入要素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实际因素,即技术的 变化是收入和投资变动的根源。
y y P Pˆ
含义: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 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
2.模型的基本思想 由模型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系统的货币政 策无效,随机的货币政策有害。
3.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结合总需求函数 ytd t + mt Pt 和卢卡斯总供
给函数 yts yn Pt Pte 可得供求均衡结论:
2.基本理论 总量生产函数为:
y zf k
图21-1 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
图21-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图21-3 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投资、收入变动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 型
1.卢卡斯总供给函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 最大化假设的微观基础上的,因而其社会经济总 供给函数是由个体企业的供给函数加总获得的。 卢卡斯总供给素: 第一,总财富 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PPT课件
第二节 GDP
一、一个虚拟的例子: 一年中,先生产一台麦粉机,值100元,可用十年。 然后生产100斤小麦,值100元。此后,将小麦加工成 80斤面粉,值120元,其中小麦成本100元,机器折旧 10元,人工费10元。 问:这里的GDP是多少。 1:机器100元+小麦100元+面粉120元=320元 2:机器100元+面粉120元=220元 二、GDP的定义:P42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GDP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值(通常以年为时 间为单位),所以是流量。
(五)GDP是某地区域内的生产指标
与GNP的区别: GDP核算以国土为原则,GNP核算以国民为原则。 二者关系用公式表示是: GNP=GDP+本国人在外国取得的要素收入-外国 人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 本国人在外国取得的要素收入-外国人在本国取得 的要素收入=本国人的净要素收入NFI(P435) 这样,二者关系的公式是: GNP=GDP+NFI
三、收入法:
(一)方法 当期生产新创造的价值,经销售变为收入,并在相 关当事人(不一定是本国国民)之间分配。转化为: (1)劳动者工资与薪金收入 (2)资本所有者的资本收入(利息、股息等)。 (3)实物资本提供者及土地所有者租金收入 (4)政府税收(间接税、直接税)。 将来自GDP的各种收入汇总,可得GDP。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两部门 (一)含义:只有居民和企业,没有政府和对外 部门(后者即假定经济是封闭经济) (二)恒等式: 1、总供给=总收入=C+S 2、总支出AE(或总需求AD)=C+I
3、恒等关系:
AD(AE)=C+I=Y=C+S=AS
AD I=S AS 储蓄S与投资必然相等的原因是,一方面,没卖出去的 产品也算作收入,但这种“收入”显然是不能用于 消 费的,所以也被算作一种储蓄。另一方面,那些没 卖出去的产品被算作增加产成品库存的投资。这是 “非意愿”的投资。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四版 PPT二十一章
货币只用于零星支付,流通的主要工具是银行信用。 银行体系有信用创造功能,银行信贷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当信用扩张到达一定程度后,银行迟早要被迫停止信用扩张,而相反 地采取紧缩性信贷政策,导致危机和继之而来的累积的衰退过程。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温州大学商学院 韩纪江
25
(4)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周期理论
稳态中:总产出的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劳动人口增长率。 总产出的经济增长率G=n。
sy =△k+(n+δ)k 人均储蓄=资本广化+资本深化
如果△k=0,则sy = (n+δ)k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温州大学商学院 韩纪江
稳态条件是人均储蓄 =等于资本的广化: sy = (n+δ)k
10
5.经济增长的稳态图示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一、经济增长概述 二、新古典增长理论 三、内生增长理论 四、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五、 经济周期概述 六、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 七、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温州大学商学院 韩纪江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1 章 1
一、经济增长概述
1.经济增长的衡量 经济增长:国民产出的增加。
货币投资过度理论的倡导者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哈耶克等,其基本特 点是认为货币金融当局的信用膨胀政策是破坏经济体系的均衡引起经济 扩张并由此导致危机和萧条的根本原因。
用非货币因素的投资过多论来解释危机的代表人物是瑞典经济学家卡 塞尔。危机的出现是因为固定资本货物的生产过多。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温州大学商学院 韩纪江
24
(3)信用过度论——纯货币危机理论
信用过度论:货币和信用扩张,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繁荣;反 之衰退。 倡导者是英国的霍特莱和货币主义的创始人弗里德曼。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
供给管理政策与需求 管理政策的配合
供给管理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也需要 相互配合。在短期内,可以通过需求 管理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而在长期内 ,则需要通过供给管理政策来提高潜 在产出水平。同时,供给管理政策也 可以为需求管理政策提供更好的环境 和条件。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 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在制定和 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 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并加强与其他 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例如,可以通 过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来维护汇率稳定 ;通过国际贸易政策协调来促进贸易 自由化等。
影响因素
包括货币供应过多、需求 拉动、成本推动等因素都 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关系
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 系的曲线,即降低失业率可能会导致通货 膨胀率上升。
在短期内,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政策来刺 激经济,降低失业率,但可能会导致通货 膨胀率上升。
长期关系
现代宏观经济学流派
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对 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批判和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 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国民收入、就业、价格水平、经 济增长等,以及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影响这 些经济变量。
研究方法
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关注经济现象的 描述和解释,也关注经济政策的设计和评价。同时,还广泛 运用数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分析经济数据和预测经济 走势。
宏观与微观的相互作用
宏观经济现象往往是由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所决定的,而宏观经济政策也会影响到微观经济单 位的运营。
融合的方法论
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 第二十一章
27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不考虑技术进步:Y=F(N,K) 规模报酬不变
λY=F(λN, λK)
令λ=1/N N=全部人口,假设所有人口参与生产 则 Y/N =F(1, K /N ) 令人均产出y=Y/N,人均资本k=K /N , 则y=F(1, k )=f(k)
28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y
y= f(k)
0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k
产出增长唯一的由资本增长来解释。
29
资本存量
产出和收入
资本、产出和储蓄之
间的关系
资本增量 储蓄和投资
30
K I K
新古典 增长模
K sY K
两边同除以劳动量 有: N
型公式
K / N sy k (1)
N
的推导 由于 k K ,于是 k的增长率可以写为:
49
黄金律下的储蓄率
经济不会自动趋向黄金律所对应的稳态资本量,
需要人为设定储蓄率来支持。
nk y=f(k) sy s’y
y
k2
k1
k
50
技术进步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将技术进步因素引入。
考虑技术进步:Y=F(AN,K)
A=技术进步,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大,是
一个外生变量。会导致劳动效率提高。
假设有效劳动=AN。A以固定比率g来增长
1/3,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面积的38%,全国土地 沙漠化、草原沙化面积仍在快速扩展,沙漠化面
积占全国面积的18.2%,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已
达4亿。近海水质恶化,赤潮频繁发生。
据世界银行估计,我国每年因空气和水污染破坏
的生态成本已占GDP的7%—8%。
第21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ppt
2、分析目的:比较长期经济增长中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3、分析结论:知识进展是最重要的增长因素。
10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
本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Harrod)和美国经济学家 多马(D.Domar)在上世纪30、40年代分别独立提出、内 容相同模型。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一、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定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不存在货币部门,价格水平不变; 2、储蓄S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 3、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 4、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例增长; 5、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1
第一节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的定义。库兹涅茨定义为GDP的增加。 ⑴考虑价格变动与人口的增加,经济增长指人均 GDP的增加。 ⑵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⑶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调整是充分条件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 ⑴经济增长主要是指一国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 ⑵经济发展不仅指一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还包 括国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经济结构与制度结 构的总体进步。
K/Y=v, → K=vY
进一步可以推出: ΔK/ΔY=v ;ΔK=vΔY
⑶ 又由假设条件5 (假设一个社会不存在资本折旧) ,
得 ΔK=I=vΔY
⑷ 由假设条件2 (储蓄是收入的函数) ,得
S=sY
⑸ 由两部门经济中的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S,推出
vΔY= sY
整理,可得 G Y s Yv
13
公式表明: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等于社 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二者之比。
劳动力的质量两个方面。 3、技术进步A的增长率ΔA/A。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知识的进展,即知识增加所产生的发明创造对增长
10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
本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Harrod)和美国经济学家 多马(D.Domar)在上世纪30、40年代分别独立提出、内 容相同模型。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一、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定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不存在货币部门,价格水平不变; 2、储蓄S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 3、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 4、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例增长; 5、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1
第一节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的定义。库兹涅茨定义为GDP的增加。 ⑴考虑价格变动与人口的增加,经济增长指人均 GDP的增加。 ⑵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⑶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调整是充分条件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 ⑴经济增长主要是指一国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 ⑵经济发展不仅指一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还包 括国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经济结构与制度结 构的总体进步。
K/Y=v, → K=vY
进一步可以推出: ΔK/ΔY=v ;ΔK=vΔY
⑶ 又由假设条件5 (假设一个社会不存在资本折旧) ,
得 ΔK=I=vΔY
⑷ 由假设条件2 (储蓄是收入的函数) ,得
S=sY
⑸ 由两部门经济中的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S,推出
vΔY= sY
整理,可得 G Y s Yv
13
公式表明: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等于社 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二者之比。
劳动力的质量两个方面。 3、技术进步A的增长率ΔA/A。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知识的进展,即知识增加所产生的发明创造对增长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课件第二十一章dmqx.pptx
4.4
1.4
1.2
1.8
1970-1980
3.6
1.4
1.2
1.0
1980-1990
3.4
1.2
1.6
0.6
1990-1999
3.7
1.2
1.6
0.9
第三节 增长核算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总国民收入的增长源泉
(1929—1982年)
增长因素
总要素投入 劳动:1.34 资本:0.56
单位投入的产量 知识:0.66
0.00
衰退
14
1.00
1.0078125
-0.0078125
2.00
衰退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一、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二、基本理论
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投资、收入变动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重要问题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的趋势问题 ❖实际国民收入围绕长期趋势而做出周期性
波动的问题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 第七节 ❖ 第八节 ❖ 第九节 ❖ 第十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增长核算 新古典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 乘数–加速数模型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二、增长的经验估算
第三节 增长核算
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
年份
产出增长
增长源泉
Y /Y
资本的贡献
劳动的贡献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 长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经济增长理论 PPT(高鸿业版)
第三节
一、假定
新古典增长理论
没有技术进步, 没有技术进步,这意味着经济的稳态均衡就是人均 GDP与人均资本结合在经济保持静止状态之处,即∆y=0且 与人均资本结合在经济保持静止状态之处, 与人均资本结合在经济保持静止状态之处 且 ∆K=0。以人均量表示的生产函数可写成: = 。以人均量表示的生产函数可写成: y=f(k)
二、人均产出增长的核算
∆Y ∆y ∆N = + Y y N
∆K ∆k ∆N = + K k N
将增长方程式转换成人均形式, 将增长方程式转换成人均形式,则:
∆Y ∆N ∆N ∆N ∆K ∆A − = (1 − θ ) × − +θ • + Y N N N K A ∆K ∆N ∆A =θ( − )+ K N A
七、具有外生技术变革的增长
y y2=f(k,A2) y1=f(k,A1) y0=f(k,A0) (n+d)k sy2 sy1 sy0
y2 y1 y0
0
k0 * k1 *
k2 *
k
八、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结论(四个)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结论(四个)
• 1、稳态的产出增长率是外生的,等于 独立于储 、稳态的产出增长率是外生的,等于n,独立于储 蓄率s; 蓄率 ; • 2、尽管储蓄率的增加不影响稳态增长率,但通过 、尽管储蓄率的增加不影响稳态增长率, 提高资本——产出比率可以提高稳态收入水平; 产出比率可以提高稳态收入水平; 提高资本 产出比率可以提高稳态收入水平 • 3、当允许生产率增长时,稳态产出增长率仍是外 、当允许生产率增长时, 生的。稳态的人均收入增长率由技术进步率决定。 生的。稳态的人均收入增长率由技术进步率决定。 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是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 之和。 之和。 • 4、趋同是新古典理论的最后判断:如果两国人口 、趋同是新古典理论的最后判断: 增长率、储蓄率和生产函数相同, 增长率、储蓄率和生产函数相同,它们最终将达 到相同的收入水平。 到相同的收入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收入
增长率 1.90 1.02
2.92
对增长的贡献率(%)
45.89 22.26
22.60 7.88 8.90 1.00 100%
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丹尼森得出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国家最重 要的经济增长源泉。
知识进展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经验知识、 科学研究成果、发明创造等。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但是千万 不可忽视管理知识的重要性。管理知识的进步更可 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国民收入,它比技术知识进 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更大。
第三节 增长核算
一、增长核算方程
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可以通过增长核算分解的方法 来认识。
增长核算方法把产出的增长分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 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当生产要素只包括资本和劳动时,则增长核算方法把 产出的增长分解为资本增加、劳动增加和技术进步三 个来源。
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一新古典生产函数:
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其程度 用增长率表示。
经济增长的衡量
Yt表示t时期的总产量,Yt-1表示(t-1)时期
的总产量。增长率为:
Gt
Yt
Yt1
Yt1
yt表示t时期的人均产量,yt-1表示(t-1)时期 的人均产量。增长率为:
gt
yt
yt1
yt1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 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若劳动变动△L,资本变动△K ,技术变动△A, 则由微分学的知识以及微观经济学中边际产量 的概念可知,产出的变动为:
Y M L N M P K K F ( P L , K ) A
MPL、MP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将上述方程式两边同除以 YA(L F ,K )
化简后可得:
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劳动 资本存量规模 资源配置改进
规模经济 知识进展 其它因素
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 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对美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1929-1982年)
增长因素
总要素投入
其中:劳动:1.34 资本:0.65
要素生产率
知识进展:0.66 资源配置:0.23 规模经济:0.26 其他:-0.03
Kknk
2
N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推导
y n ) k
上式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这一关系式表 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n+δ) k项。
(n+δ)k项可以这样来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 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 有的资本位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
YM L P LM K P K A
YY
Y
A
上式进一步变形为:
Y (M L L P ) L (M K K P ) K A Y Y L Y KA
M L P L 和 M K P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从而
表达式 MPL L 就是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 简称 劳动份Y额,并记其为α。
在上述假定(4)之下,有 Y F (N ,K )
令 1
N
Y F(1, K)
N
N
假设N=全部人口,假设所有人口参与生产,则 Y/N =F(1, K /N )
令人均产出y= Y/N, 人均资本k= K /N , 则y= f(k)= F(1, k )
由此可见:人均产出增长率唯一地由资本增 长率来决定。见下图: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7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 奖时曾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 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 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 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 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总计为(n+δ)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人均储蓄超过(n+δ)k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的 上升,即△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可以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 - 资本广化
四、经济增长的稳态分析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 合性概念,表现为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出现的社会经 济的多方面变化。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 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 总体进步。
二者关系:(1)一个是数量,一个是质量;(2) 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结果;(3)一个是手段,一 个是目的。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
1. 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2. 社会储蓄函数为:S=sY,s为参数,表示储蓄率 3. 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 4. 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思路
在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设经济的生产函数 为:Y=F(N,K)
资本
K/K
1.1 1.2 1.2 0.8 0.6 0.9
增长源泉
劳动 全要素生产率
(1) L/L A/A
0.8
1.6
1.3
1.7
1.6
0.5
1.3
0.8
0.8
0.8
1.2
1.1
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
表中的数据显示,从1950年到1996年,美国实际增长平 均为每年3.2%,其中的0.9%来自于资本存量的增加, 1.2%是由于劳动投入的增加,而1.1%是由于全要素生产 率的提高。
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明显 放慢了。有关的研究数据还表明,在同一时期,其他发 达国家也都出现了这种生产率的下降。
为此,许多学者对生产率下降的趋势提出解释,但目前 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解释。例如,有人认为生产率实际上 并没有放慢,而是因为数据的缺陷没有真实地显示出生 产率变化的实际趋势;也有学者认为是1973年和1979年 两次石油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生产率的持续下降。
解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了解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y
O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t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下图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 趋势和波动情况。
图中的蓝线表示了实际GDP的趋势过程。GDP的 趋势过程表示经济中的所有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所能 生产的产量,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充分就业产量或 潜在产量。
AYaLK
AY L K
由此可见,当我们获得了有关劳动和资本占产出中的 份额,并且有产量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经济 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
二、增长的经验估算
产出增 年份 长
y/ y
1950-1960 3.5 1960-1970 4.1 1970-1980 3.1 1980-1990 2.9 1990-1996 2.2 1950-1996 3.2
产出和收入
资本增量
储蓄和投资
资本、产量和储蓄(投资)之间的相互依赖
在上述体系中,资本对产出的影响可由集约化 的生产函数y=f(k) 来描述。
资本增量变化对资本存量的影响是明显的和直 观的,无需进一步说明。
产出对储蓄的影响可以由储蓄函数来解释。
因此,在上述体系中,需着重说明的是储蓄对 资本存量变化的影响。
dk 1 dKKdN dt N dt N2 dt
同除以 k,得
dkdt dKdtdNdt
k
K
N
最后一个等式用到了
ΔN N
n
所 以 k K N Kn k KN K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推导
即 k K N Kn k KNK
整理 K得 k•KnK k
两端 N ,同 得 K 除 kn 以 k N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本章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经济增长的含义、增长的核算、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 期的含义与特征、乘数-加速数模型 课程的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增长的核算、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新古典经济增长 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乘数-加速数模型,掌握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理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他在1962年出版的《美国 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一书中对美国的 增长经验进行了测算。
丹尼森的贡献主要在于把“技术进步”这一增长 源泉进行了分解:从劳动投入增长中分解出了就业 人数增长和劳动素质提高,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中分解出了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一些事实
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事实
一般说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GDP和人均 GDP的增长。但是各国在各个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 平稳程度各不相同。从现有的数据资料来分析,近代 的经济增长有一种加速的趋势。例如。第一个实现工 业革命的英国在1780年至1838年间用了58年时间 使得国民总产值翻了一番,美国在1839年至1888年 间用了47年时间完成了国民总产值翻一番,日本从 1885年到1919年用了34年时间,使其国民生产总 值翻番,而中国则在1977年至1987年之间仅用了 10年时间就使得国民生产总值翻番。这些例子表明, 一个国家如果有能力使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有可 能由穷国变为富国的。
YA(L F ,K )
式中,顺次为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 A为技术进步因子。在增长理论文献中,A的增长率通 常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简记为TFP)。
增长率 1.90 1.02
2.92
对增长的贡献率(%)
45.89 22.26
22.60 7.88 8.90 1.00 100%
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丹尼森得出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国家最重 要的经济增长源泉。
知识进展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经验知识、 科学研究成果、发明创造等。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但是千万 不可忽视管理知识的重要性。管理知识的进步更可 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国民收入,它比技术知识进 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更大。
第三节 增长核算
一、增长核算方程
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可以通过增长核算分解的方法 来认识。
增长核算方法把产出的增长分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 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当生产要素只包括资本和劳动时,则增长核算方法把 产出的增长分解为资本增加、劳动增加和技术进步三 个来源。
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一新古典生产函数:
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其程度 用增长率表示。
经济增长的衡量
Yt表示t时期的总产量,Yt-1表示(t-1)时期
的总产量。增长率为:
Gt
Yt
Yt1
Yt1
yt表示t时期的人均产量,yt-1表示(t-1)时期 的人均产量。增长率为:
gt
yt
yt1
yt1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 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若劳动变动△L,资本变动△K ,技术变动△A, 则由微分学的知识以及微观经济学中边际产量 的概念可知,产出的变动为:
Y M L N M P K K F ( P L , K ) A
MPL、MP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将上述方程式两边同除以 YA(L F ,K )
化简后可得:
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劳动 资本存量规模 资源配置改进
规模经济 知识进展 其它因素
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 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对美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1929-1982年)
增长因素
总要素投入
其中:劳动:1.34 资本:0.65
要素生产率
知识进展:0.66 资源配置:0.23 规模经济:0.26 其他:-0.03
Kknk
2
N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推导
y n ) k
上式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这一关系式表 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n+δ) k项。
(n+δ)k项可以这样来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 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 有的资本位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
YM L P LM K P K A
YY
Y
A
上式进一步变形为:
Y (M L L P ) L (M K K P ) K A Y Y L Y KA
M L P L 和 M K P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从而
表达式 MPL L 就是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 简称 劳动份Y额,并记其为α。
在上述假定(4)之下,有 Y F (N ,K )
令 1
N
Y F(1, K)
N
N
假设N=全部人口,假设所有人口参与生产,则 Y/N =F(1, K /N )
令人均产出y= Y/N, 人均资本k= K /N , 则y= f(k)= F(1, k )
由此可见:人均产出增长率唯一地由资本增 长率来决定。见下图: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7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 奖时曾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 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 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 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 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总计为(n+δ)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人均储蓄超过(n+δ)k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的 上升,即△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可以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 - 资本广化
四、经济增长的稳态分析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 合性概念,表现为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出现的社会经 济的多方面变化。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 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 总体进步。
二者关系:(1)一个是数量,一个是质量;(2) 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结果;(3)一个是手段,一 个是目的。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
1. 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2. 社会储蓄函数为:S=sY,s为参数,表示储蓄率 3. 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 4. 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思路
在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设经济的生产函数 为:Y=F(N,K)
资本
K/K
1.1 1.2 1.2 0.8 0.6 0.9
增长源泉
劳动 全要素生产率
(1) L/L A/A
0.8
1.6
1.3
1.7
1.6
0.5
1.3
0.8
0.8
0.8
1.2
1.1
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
表中的数据显示,从1950年到1996年,美国实际增长平 均为每年3.2%,其中的0.9%来自于资本存量的增加, 1.2%是由于劳动投入的增加,而1.1%是由于全要素生产 率的提高。
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明显 放慢了。有关的研究数据还表明,在同一时期,其他发 达国家也都出现了这种生产率的下降。
为此,许多学者对生产率下降的趋势提出解释,但目前 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解释。例如,有人认为生产率实际上 并没有放慢,而是因为数据的缺陷没有真实地显示出生 产率变化的实际趋势;也有学者认为是1973年和1979年 两次石油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生产率的持续下降。
解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了解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y
O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t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下图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 趋势和波动情况。
图中的蓝线表示了实际GDP的趋势过程。GDP的 趋势过程表示经济中的所有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所能 生产的产量,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充分就业产量或 潜在产量。
AYaLK
AY L K
由此可见,当我们获得了有关劳动和资本占产出中的 份额,并且有产量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经济 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
二、增长的经验估算
产出增 年份 长
y/ y
1950-1960 3.5 1960-1970 4.1 1970-1980 3.1 1980-1990 2.9 1990-1996 2.2 1950-1996 3.2
产出和收入
资本增量
储蓄和投资
资本、产量和储蓄(投资)之间的相互依赖
在上述体系中,资本对产出的影响可由集约化 的生产函数y=f(k) 来描述。
资本增量变化对资本存量的影响是明显的和直 观的,无需进一步说明。
产出对储蓄的影响可以由储蓄函数来解释。
因此,在上述体系中,需着重说明的是储蓄对 资本存量变化的影响。
dk 1 dKKdN dt N dt N2 dt
同除以 k,得
dkdt dKdtdNdt
k
K
N
最后一个等式用到了
ΔN N
n
所 以 k K N Kn k KN K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推导
即 k K N Kn k KNK
整理 K得 k•KnK k
两端 N ,同 得 K 除 kn 以 k N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本章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经济增长的含义、增长的核算、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 期的含义与特征、乘数-加速数模型 课程的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增长的核算、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新古典经济增长 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乘数-加速数模型,掌握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理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他在1962年出版的《美国 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一书中对美国的 增长经验进行了测算。
丹尼森的贡献主要在于把“技术进步”这一增长 源泉进行了分解:从劳动投入增长中分解出了就业 人数增长和劳动素质提高,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中分解出了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一些事实
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事实
一般说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GDP和人均 GDP的增长。但是各国在各个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 平稳程度各不相同。从现有的数据资料来分析,近代 的经济增长有一种加速的趋势。例如。第一个实现工 业革命的英国在1780年至1838年间用了58年时间 使得国民总产值翻了一番,美国在1839年至1888年 间用了47年时间完成了国民总产值翻一番,日本从 1885年到1919年用了34年时间,使其国民生产总 值翻番,而中国则在1977年至1987年之间仅用了 10年时间就使得国民生产总值翻番。这些例子表明, 一个国家如果有能力使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有可 能由穷国变为富国的。
YA(L F ,K )
式中,顺次为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 A为技术进步因子。在增长理论文献中,A的增长率通 常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简记为T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