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与赏析
(1)、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2)、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
(3)、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
(4)爱国报国之志。
(5)、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控诉。
(6)、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
(7)、对友情、爱情的赞美。
六、明白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方法。
(1)、正反对比。
(2)、衬托。
①从正面衬托。②从反面衬托。
(3)、虚实结合的方法。
(4)、比喻、拟人、夸张手法的运用。
(5)、借景抒情。
七、在线测试。
八、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教研组九年级
第周星期2017年月日
课题
古诗词阅读与赏析
课时
主备者
吴晓峰
审核人
九年级备课组
教学目标
一、学习阅读与赏析古诗词;
二、学习抓住意象,把握所阅读的诗词中诗人情感。
三、掌握诗词的分类和古诗词中蕴含的常见情感及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难点
把握古诗词中蕴含的常见情感及表现手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备注
教学内容与步骤: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4、这首诗里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5、你最欣赏这首诗里的哪个字或词?体味一下。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中考试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三、把握古诗的分类
山水田园诗;
咏物诗;
边塞诗;
咏怀诗;
咏史诗。
四、注意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
九年级下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苏教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苏教版语文)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2、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答案:1、①观沧海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2、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3、(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1分)(2)后两行诗句中的“假设”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假设”,在诗中是好似的意思,有助于说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表达诗人的博大胸怀。
(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4、最能总领全诗的一个字是(观)。
的视线是由(远)及(近)。
5、“水何澹澹”的“何”字表达了面对大海的惊奇和赞叹,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高耸,树木的葱郁,波浪的汹涌。
(填上适宜的形容词即可)6、请你从“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运用的手法和表现的情怀入手,赏析这首诗。
这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表达出诗人统一中国、成就大业的理想。
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案: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 )(1分)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苏教版九下语文 古诗词赏析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一、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悠然见南山”:“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心境,自然真切。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从“采菊、日夕”来看,此诗是写在秋天的晚上。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直接抒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是对全篇的总结。
“忘言”中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4、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填原文)的道理。
其中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5、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境?宁静、祥和,不为世俗利欲沾染的平和心境。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7、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的“见”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用得极妙,表现出诗人看到山是无意的,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
二、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作者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的表现了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2、请用诗中语句具体解说作者“行路”之“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闲来上,忽复边”写到了哪两个人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姜尚和伊尹。
九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赏析 苏教版
九下古诗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3、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
(倾城)4、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_______________。
“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2.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答:(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上下古诗词鉴赏
九年级上下册古诗词鉴赏九年级(上)1《关雎一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莱,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莱,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思想内容】本诗写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艺术特色】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托深远,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另外还采用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2《蒹葭一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思想内容】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
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像、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的强烈喜爱之情.【艺术特色】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3《相见欢一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上阕:写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下阕:抒怀)【思想内容】这首词是李煜降宋之后写的,写幽囚生活的孤独、寂寞愁苦的心境,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名句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三句是说,离愁之萦绕心头,如丝之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丝还可以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
离愁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抽象的感情,词人把它写的很形象,“丝”与“思”谐音,以丝喻相思,用有形的丝缕比喻无形的愁丝,形象的写出了愁丝的难以排解。
剪不断,理还乱”,现在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古诗词赏析
2、(学生回答展示) 中考诗词赏析考点
1.文学常识2.内容理解3.情感把握4.拓展运用
这四点正是中考中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文学常识平时多有积累,这里不再罗嗦,本节课将重点复习后三个基本点。
2、点评类。就是从形式或内容两方面评价给出诗句
例如前面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第二小题》: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这一题就是拓展运用题中的点评类题。怎么点评呢?
自备部分
预习导学
课前对《中考指南》中所规定的诗歌篇目有所了解,并能背诵、默写。
学习研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一、导入
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也有“禅房花木深”幽美;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更有杜工部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每一首诗都给我们不同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典诗词,共同感受那份独特的美。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1.先看第一小题,同学们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吗?
例: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们来分析诗中景物的特点,早飞的莺,新来的燕,初开的花,刚长的草等,皆是早春之景。这些景物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出游图。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这样优美,其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爱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最后的两居诗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达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分析出来的。
初三下学期语文诗句分析苏教
初三下学期语文诗句分析(苏教)一、阅读《观沧海》回答下列问题。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______、______以及观察的_____。
其中“______”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
“澹澹”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这里当________讲。
“水河澹澹”形容大海波澜壮阔,其中有惊讶,有赞美,正是刚刚登上山顶的第一个印象。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仿佛其中有无限的生趣等待我们去发现。
4、从正面铺写大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出作者____________的感情。
5、“________________”逼真地展示了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6、全诗高潮(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
)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也是作者面对这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奇特的丰富想象: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气派;)在这四句里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7、在这首诗中,情和景是紧密结合的,(即:借景抒情),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8、本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一诗;开头两句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十句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九下诗词赏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资料九下诗词赏析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心远地自偏)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
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
不但描写了自然景象,而且写了人的活动,体现人的思想感情,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它表达出作者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情,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见”字的好处)不能,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4.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①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②三、四两句议论,以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③五到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④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表现诗人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人“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2.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九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赏析荟萃 苏教版
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2015-2016年度语文九(下)古诗词赏析荟萃《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主旨:表达作者豪迈乐观,积极进取的旷达胸怀和理想抱负。
诗中的感情变化是由消沉苦闷转至满怀壮志。
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2.“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揭示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象征手法,象征自己仕途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其中寓含着无限的悲愤。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以古人自比,表现诗人盼望自己也像吕尚、伊尹那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2.中心:他描写农村风光的恬美和静穆,劳动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3.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4.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
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以苏教版九年级必修的古诗词为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词的知识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智慧,弘扬中华文化。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格律、意象等,了解古人创作古诗词的背景及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并感受诗词的情感和思想。
3. 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古诗词,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比如,针对情感类的诗词,可以用情感化的方式去讲解,引导学生深入体悟诗词中的情感;针对抒情类的诗词,可以借助音乐、绘画等对应的艺术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意境,提高对其鉴赏能力。
4. 教学流程设计(1)导入:让学生看一幅古代诗词画,有音乐伴奏,先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
(2)讲授:针对苏教版九年级必修的古诗词进行逐一讲解,侧重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形式特点,艺术内涵等方面。
(3)感悟: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谈谈自己对这些诗词的理解、感受等。
(4)解读:学生自选一首感兴趣的古诗词进行解读,分享给大家。
(5)小结: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回答问题,发表自己对古诗词创作的看法。
5.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策略比较多样,灵活性较高,从情感化、视觉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美,从而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讲授时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多加思考和讨论,使整堂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采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流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鉴赏
古诗词赏析实战演练(参考答案在最后)(一)江陵①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出具体的描绘。
(30字左右)(二)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三)闺怨(唐)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
【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做简要分析。
(五)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七)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情感赏析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 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 分)
表达作者被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朝廷的眷
恋。
实战演练二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伤时伤世的感慨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方法之—— 知人论世 (关注作者和时代,了解写作背景)
பைடு நூலகம்
精题回放
水调歌头 【北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秋江写望 (宋)林逋 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注】写望:描写眼前的景物。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终身不仕不娶,长期隐居西湖的孤山,种梅 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
(2)诗歌三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一片芦花被刚刚下过的雨洗刷得格外白净,一缕缕 炊烟自渔船上冉冉升起,一幅安宁祥和之景。 表现了诗人醉心自然,宁静轻松的心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 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达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题材:边塞征战诗
方法之——辨析题材
诗词中的情感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一、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悠然见南山”:“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心境,自然真切。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从“采菊、日夕”来看,此诗是写在秋天的晚上。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直接抒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是对全篇的总结。
“忘言”中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4、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填原文)的道理。
其中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5、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境?宁静、祥和,不为世俗利欲沾染的平和心境。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7、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的“见”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用得极妙,表现出诗人看到山是无意的,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
二、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整理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的表现了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2、请用诗中语句具体解说整理“行路”之“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闲来上,忽复边”写到了哪两个人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姜尚和伊尹。
表达了整理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也让整理在茫然四顾中看到一点希望,增加一点信心。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诗词赏析
个性化教学设计教案教师姓名上课日期学生姓名年级学科语文课题诗词赏析学习目标理解并能够赏析诗词教学重点1、能够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2、能够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
3、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4、诗中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理解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教学难点诗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知识点1】【诗词赏析及理解】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解析: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雪花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靠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写的是农历五月天山的景象,它说明了物候的高下差异。
在大气中从地面往上升则气温下降,平均每上升200米,温度要降低1℃。
【赏析】《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属《横吹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李白所作共六首,此为其第一首。
作者天才豪纵,作为律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
像这首诗,几乎完全突破律诗通常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常式,大致讲来,前四句起,五六句为承,末二句作转合,直是别开生面。
起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
“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
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
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
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
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
同时,“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
“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
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
花明柳暗乃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
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不就羁缚”(沈德潜《说诗晬语》),措语天然,结意深婉,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初中语文(苏教版)古诗词及赏析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作者简介: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是唐代诗人。
字号不详。
洛阳)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年~713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开元五年(717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
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来不幸去世。
诗意: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行。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才到达,请问归雁什么时候飞到洛阳边。
主旨: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
名句赏析: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
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
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
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
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
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
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
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
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一、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悠然见南山”:“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心境,自然真切。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从“采菊、日夕”来看,此诗是写在秋天的晚上。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直接抒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是对全篇的总结。
“忘言”中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4、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填原文)的道理。
其中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5、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境?宁静、祥和,不为世俗利欲沾染的平和心境。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7、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的“见”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用得极妙,表现出诗人看到山是无意的,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
二、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作者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的表现了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2、请用诗中语句具体解说作者“行路”之“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闲来上,忽复边”写到了哪两个人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姜尚和伊尹。
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也让作者在茫然四顾中看到一点希望,增加一点信心。
4、李白不愧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总能让人感到一种积极的追求和乐观的自信。
这一点,你能从诗中感觉到吗?能。
从最后两句。
这两句暗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两个典故表示: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作者坚信自己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充满了浪漫、乐观和自信之情。
5、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
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及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6、诗一起首欲扬先抑,极言宴席的华美。
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7、接着两句写行路难,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有豪放的气势。
“闲来……梦日边”两个典故运用十分灵活,表达了自己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君的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三、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的诗眼是游,全诗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农家人热情、淳朴、好客的特点,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的情感。
3、这首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是写景的名句,描写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
(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5、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6、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
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四、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临”、“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
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指银河。
这四句互文见义,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
你选取的文章来自高山〓流水的空间/%B8%DF%C9%BD%C1%F7%CB%AE%5Fdjw731003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义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2、“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3、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4、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朝代兴起,往往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故云“兴,百姓苦”。
(意近即可)3、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的总结。
由写景而怀古,由怀古而议论抒慨,借古伤时,历史上的王朝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逃不过这其间的灾殃和苦难:六、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
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5、“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人为自己勾勒了挽弓劲射的英雄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7、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豪放派词篇的典范。
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了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8、说说“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这一句写的是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表达其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心情。
没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10、这首词是苏轼任密州知州所作的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的形象。
11、上片出猎。
为何以“老夫”自称?因为作者心怀壮志但在仕途上却屡遭坎坷,一腔报国之志难于施展,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
“卷”写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用典:诗人以孙权自喻,表明急于建功立业的心志。
12、下片言志,表达诗人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何日”写出诗人急切盼望的心情。
典故①:作者以魏尚自许,希望有冯唐为之请命,能够担当重任,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典故②: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即西夏。
用高度艺术化的手法,表现作者希望挽弓杀敌的豪放的气概。
1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表现出作者壮志豪情。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暗含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闷。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安史之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