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1)

合集下载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环境问题的学科,它研究如何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

它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越来越引人注目,因此,环境管理学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环境管理学首先要研究的是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工业废气、废水和废弃物排放日益严重,导致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

环境管理学通过调研和实验研究,制定并推行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促使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其次,环境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管理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环境管理学通过开展研究,提出各种资源管理策略,包括资源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循环经济等,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此外,环境管理学也要关注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环境管理学通过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使公众能够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管理中。

同时,环境管理学也要教育和培养环境管理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专业能力,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支持。

环境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模型建立。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分析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而模型建立是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对环境系统进行模拟和预测,为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能够有效地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并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环境管理学是一门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

它不仅研究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还关注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等方面。

它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证研究和模型建立等。

通过环境管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为建设美丽家园作出贡献。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2、环境管理具有极为复杂性的特征。其的核心是管理人作 用于环境的行为。一方面涉及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另一方面 也涉及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3、管理科学为环境管理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借鉴、应 用和发展管理学的成熟理论与方法,构建环境管理学的理论 和方法体系,是其发展的重要趋势。
四、区域系统控制理论
(一)基本观点
3、信息是最活跃、最基本的要素,区域发展调控需要借 助信息,具体操作中通过信息反馈来实现。
(二)理论现实意义
从实质来看,区域环境管理就是一个PRED系统的控制 问题,系统的控制涉及控制对象、控制机理以及外部环境 等要素,通过对区域发展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机理的深入 剖析,揭示了系统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从而为区域可 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控制手段。
1、区域系统是一个由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发 展等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即PRED系统,作为独立开放的 系统,其平衡与发展需要与外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 资源等交换。
2、区域发展是动态可控的过程。人作为系统主体具有能 动性,可以从各种错综复杂的动态关系中区分出确定与不确 定因素,有利与不利因素,实现对系统过程有目的的调控。
2、揭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与产生原因:环境生产在输入 输出上的不平衡;人为的开发和破坏活动,导致自然环 境的生态功能不断“透支”。
3、指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 系,实现三个系统间的同步发展。
三、管理科学理论
(一)管理科学的发展历史 1、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是管理科学理论的形成初期,
罗马俱乐部与“零增长理论”
20世纪中叶以来,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 题日益尖锐和全球化,所谓“人类困境”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 的研究者。其中,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罗马俱 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是一个由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社 会学家组成的小团体,宗旨是促进和传播对人类困境的理解, 同时激励那些能纠正现有问题的新态度、新政策和新制度。 1972年3月,米都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 一篇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他们选择了5个对人类命 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人口、工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的 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

环境管理学(第3版)第01章_绪论_20130801

环境管理学(第3版)第01章_绪论_20130801

海洋
已订立了若干全球性、区域性和次区域性公约、议定书和协定, 以保护海洋环境免受污染,支持综合而可持续地利用海洋和沿 海资源,及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 尽管如此,海洋退化迹象仍持续不绝。自1990年以来,富营 养化沿海地区的数量已显著上升,至少有415个沿海地区已表 现出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而其中只有13个正在恢复。 海洋垃圾、海洋酸化现象也较为突出,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得 到保护的海洋面积不到总面积的1.5%,这与《生物多样性公 约》要求到2020年前达到10%的目标还有差距。 沿海地区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还 需要采取国家行动,需要各级的有效协调与合作。。
大 规 模 开 发
全 球 环 境 恶 化
工业时代
远古
不同时期, 人类对环境影响不同,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不同
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历程:
远古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 20世纪以后
人类以渔猎和采集 为生,对自然环境 的干预微乎其微, 不存在当前所说的 环境问题。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驱使下,人类对自然 环境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开发利 用。环境问题具有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 性质,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 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的形势愈演愈烈。区域环境质量 下降、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世 界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不可持续发展方式
环境外部性 生产技术问题
时 间
经济学 治理污染
最初阶段
由于人们最初感知环境问题是从局地工业污染开始的,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仅仅看作是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于是对各种污染的 治理成了在这段时期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 基于“环境外部性”理论,在这一时期,社会特别是政 府对生产者采用了许多经济手段,以图达到控制环境污 染的目的。当然,这对环境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很大的作 用。同时也使环境经济学这门学科迅速地成长发展起来。 但是,环境问题仍在继续恶化。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该书 第一次将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问题联系在一起来寻找环 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而不是局限于从生产技术上去找根 源。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 们共同的未来》,又进一步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联系起来思考。

环境管理学资料

环境管理学资料

环境管理学资料●(一)整体性●(二)有限性●(三)不可逆性●(四)潜在性●(五)连续反应性●(六)放大性2、环境问题的概念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进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进展的各种不利效应。

3、环境问题要紧有➢自然灾难天文灾难、地质灾难、气象水文灾难、生物灾难➢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森林锐减草场退化、土地退化湖泊的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资源耗竭矿产资源危机、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缺、土壤资源的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生物污染物理环境污染➢人口剧增人口剧增的结果使得上面所有的问题都被大大地放大了4、环境问题的产生的缘故(1)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生态问题开始显现。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进展,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环境污染也随之显现。

5、环境科学的差不多任务●探究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提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环境变化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阻碍;●提示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生物的阻碍;●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资源选择循环利用技术;●探究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6、环境治理的概念环境治理是指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介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地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操纵,达到既要进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差不多要求,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

7、环境治理的任务●转变环境观念;●调整环境行为;●操纵“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8、环境治理学的概念以环境治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连续进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治理的一样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差不多内容的科学。

9、环境治理学的特点a)环境治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b)环境治理学是综合学科;c)环境治理学是正在进展的学科;10、可连续进展思想产生过程A、古代朴素的可连续进展思想可连续进展的提出典故:“网开三面”、“里革断罟”《论语》:“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管子》: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能够立为天下王。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环境问题(严格)环境科学中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1、农业文明以前的远古时代---不存在2、农业文明时代---局部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3、工业文明时代——环境灾难具体: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自然资源耗竭、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固体有害废气物分类:1、按性质分: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水等),二次污染问题(酸雨、全球变暖),生态破坏问题(土地荒漠化),矿藏资源衰竭问题(煤炭、石油)2、介质:大气、水体、土壤3:、产生原因:农业、工业、生活环境4、地理空间:局地、区域、全球产生的原因:单个的生产厂商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的结果——环境外部性,环境资源为可自由取用的公共物品根源:人类将自己异化与大自然,以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尺度和意志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随意操纵人类社会物质流动:索取资源——加工——流通——消费——弃置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最后背)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1、探索自然环境演化规律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3、探索环境变化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影响4、揭示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生物的影响5、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6、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三、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根本目的: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人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流,已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了的自然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进而形成和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内容一、环境管理的主体——由谁来管政府:环境管理中的主导性力量企业:既与政府、公众的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推动作用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环境管理的最终推动着与直接受益者二、环境管理的对象——管什么管理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三、环境管理的内容按管理领域划分:1、要素环境管理---水、气、声等自然环境要素2、产业环境管理---人类社会的产业活动,工农业等3区域环境管理---城市、农村等4、政府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公众环境管理---落到环境管理的主体上按环境物质流分:1、自然资源环境管理2、产业环境管理3、废弃物环境管理4、区域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核心内容,重点中心(国家环境管理、全球环境管理)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外部性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最后背)生命周期评价(LCA)二、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内涵、特点1、概念和内涵——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2、特点:首先,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科学其次,环境管理学是综合性科学再次,环境管理学是正在发展的科学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一节:中国环境管理简介一、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设置:1、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3、国务院其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机构……. 4、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5、地方环境管理机构二、中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手段基本政策、基本方针、基本政策:1、环境保护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2、基本方针:i、三十二字方针ii、三同步、三统一方针3、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手段:1、“老三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三同时”:建建设项目中防止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新五项制度: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2、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3、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4、污染集中控制制度5、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三、中国环境管理中的环境投资(最后背)环境投资:是指社会各有关投资主体从社会的积累资金和各种补偿资金中,拿出一定的数量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及与其相关联的经济活动。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环境管理学的概念与重要性1.1 环境管理学的定义1.2 环境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3 环境管理的重要性1.4 环境管理学的应用领域第二章:环境问题的种类与影响2.1 环境问题的分类2.2 环境问题的起源与影响因素2.3 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影响2.4 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三章:环境管理的原则与方法3.1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3.2 环境管理的方法与技术3.3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3.4 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第四章:环境监测与评估4.1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4.2 环境质量评估的方法与指标4.3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4.4 环境监测与评估在我国的应用案例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措施5.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5.3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5.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实践案例第六章:环境政策与法规6.1 环境政策的定义与目标6.2 环境政策的设计与实施6.3 主要环境法律法规简介6.4 环境政策与法规的案例分析第七章:环境管理战略与规划7.1 环境管理战略的概念与重要性7.2 环境管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7.3 环境规划的方法与步骤7.4 环境管理战略与规划的案例分析第八章:环境经济与环境市场8.1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8.2 环境经济学的核心概念8.3 环境市场的类型与运作8.4 环境经济政策工具及其效应第九章: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9.1 环境教育的目标与方法9.2 环境教育在学校与社区的应用9.3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与机制9.4 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的案例分析第十章:环境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10.1 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性10.2 企业环境管理的核心内容10.3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10.4 企业环境管理与社会责任的案例分析第十一章:环境冲突与调处机制11.1 环境冲突的类型与成因11.2 环境冲突的调处方法11.3 环境法庭与环境仲裁11.4 环境冲突与调处机制的案例分析第十二章:环境影响评价12.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流程12.2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指标12.3 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应用案例12.4 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经验第十三章: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13.1 生态系统的服务与功能13.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13.3 生态保护的措施与策略13.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案例分析第十四章:环境伦理与环境治理14.1 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14.2 环境治理的结构与机制14.3 环境伦理与环境治理的实践14.4 环境伦理与环境治理的案例分析第十五章:未来环境管理的挑战与机遇15.1 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治理15.2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15.3 科技创新与环境管理15.4 环境管理教育的未来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环境管理学的十五个章节,从环境管理学的概念与重要性、环境问题的种类与影响、环境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到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再到环境政策与法规、环境管理战略与规划、环境经济与环境市场、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以及企业环境管理与社会责任,还包括环境冲突与调处机制、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环境伦理与环境治理,以及未来环境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环境管理学概述1

环境管理学概述1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环境管理学的产生就成为客观必然。
1.1.1 环境管理学产生的背景
二、环境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 • 作为工作领域的环境管理缺乏理论上的指导。处于“摸着石头过河”
的状态。 • 作为学科的环境管理的理论研究脱离中国的环境保护实践。具有超前
性和滞后性两大特点:学习国外经验,盲目照搬;理论研究在许多方 面落后于环境管理的实践,无法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及时的、准确的 理论指导。“局部有所控制,整体还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的环境 保护工作。 • 怎样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能有效指导环境管理实 践的理论基础到底是什么?如何处理宏观环境管理和微观环境管理的 关系?什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管理模式和体制?
– 环境管理学所面对的对象是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的复杂 系统,该系统成分多样,结构复杂,并表现出多种多样 的功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表现出动态性的特点。
3.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学科
• 墨西哥会议
– 在人类环境会议之后,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UNEP)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 联合召开了资源、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
• 人类环境会议,已经构筑起了现代环境管理思想和理论的 总体框架,明确提出自然资源保护原则、经济和社会发展 原则、人口政策原则、国际合作原则,以及通过制定发展 规划、设置环境管理机构、开展环境教育和环境科学技术 研究等多种途径加强环境管理。
• 环境管理作为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没有一个较为独 立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开 展环境管理工作的。因此问题来了:环境管理到底是什么? 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怎样?在环境科学体系中,如何认识环 境管理的地位与作用?如果说环境管理是一个工作领域, 那么它以什么理论为指导?如果说环境管理是一门学科, 那么他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

《环境管理学》教案

《环境管理学》教案

《环境管理学》教案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授课对象:大三学生授课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墨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以后从事环境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环境管理学概述1.1环境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环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3环境管理学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2.1环境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2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2.3环境管理中的系统分析和决策模型三、环境管理的实施方法3.1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3.2环境规划和环境监测3.3环境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四、环境管理的案例分析4.1全球环境管理案例分析: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4.2国内环境管理案例分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4.3企业环境管理案例分析五、环境管理学实践能力培养5.1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培养5.2环境管理项目设计和实施5.3环境管理方案评估和效果监测六、课程评估与考核6.1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6.2期末考试成绩6.3课程设计报告的评分教学方法:1.授课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讲课方式外,将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激励学生思考: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真实环境管理问题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环境管理座谈会等,加强学生对环境管理实践的体验和认识。

教学内容详细说明:第一讲:环境管理学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环境管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环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认识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讲: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通过讲解环境管理的目标、任务、原则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为他们后续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第三讲:环境管理的实施方法介绍环境评价、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等环境管理的实施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环境管理实践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关键技术。

《环境管理学》绪论

《环境管理学》绪论
– 萌芽前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把工厂鳞次栉比,
作为近代工业发达与社会进步的象征。对于工业燃煤所引 起的大气污染,只是对燃煤加以限制,而没有采取任何大 气污染的治理措施,更谈不上进行环境管理。
– 进入50年代以后,环境污染逐渐由局部地区扩展到全区,
连续出现公害事件,迫使工业发达的国家对工业排出的有
B、环境污染
• 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类落后的生产技术造成, 而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
费模式的产物。如水域污染、大气污染、固 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
• 特点:污染物一经排放后,不会马上消失, 存在时间较长。
公害 :
•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对 公众的生命、健康、财产的安全和生活环境 的舒适性等造成的危害。
害物质进行净化处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这是最初的单 项治理阶段。
– 这一阶段未提出环境管理的概念。
2)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
• 时间段: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 这个时期的环境管理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环境管理成了
治理污染的代名词。
• 在法律上,则颁布了一系列的防治污染的法令条例,目前的环境 保护法律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制定的。
效益,特别是环境效益。这种科学观导致发展走上了一条以牺牲环境为代
价的道路。

从消费观看,目前,消费已经成为一种刺激生产的要素,一种体现
自身存在价值的因素,这种发展观加剧了人类对环境的索取。
• 1.1.3 环境管理
• 1、环境管理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 环境管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人们认识环境问题的过程联 系在一起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1章 环境管理绪论

环境管理学讲义

环境管理学讲义

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1)(一)定义 (1)(二)环境问题的类型 (1)(三)当今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1)(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二、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2)(一)定义 (2)(二)目的 (2)(三)任务 (3)三、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阶段 (3)四、环境管理学的特点 (3)五、环境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3)一、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二)作用 (3)二、界面活动控制论 (4)(一)界面的定义 (4)(二)界面活动的特征 (4)(三)界面活动控制的方法学原则 (4)三、冲突协同理论 (5)(一)基本概念 (5)(二)冲突协同理论 (5)四、系统论 (5)(一)基本概念 (5)(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三)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5)(四)系统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6)五、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6)第三章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 (6)一、环境管理的对象 (6)(一)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6)(二)环境问题的实质 (7)(三)环境管理的对象 (7)二、环境管理的内容 (7)(一)环境质量管理 (7)(二)生态环境管理 (7)三、环境管理手段 (8)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与保证 (8)一、环境监测 (8)二、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8)三、环境预测 (9)四、环境标准 (9)五、环境审计 (10)六、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10)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 (10)一、城市环境管理 (10)(一)城市生态系统特征 (10)(二)城市主要环境问题 (10)(三)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2)二、农村环境管理 (13)(一)特征: (13)(二)农业生产活动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13)(三)乡镇工业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13)三、流域环境管理 (14)(一)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特点 (14)(二)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14)(三)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14)四、开发区环境管理 (14)(一)开发区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 (14)(二)编制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14)(三)开发区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15)第六章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15)一、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15)(一)概念 (15)(二)内容: (15)(三)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体制 (15)二、作为管理主体的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 (16)(一)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16)(二)防治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与废弃物 (17)(三)推行清洁生产 (17)三、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18)(一)工业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18)(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 (19)(三)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 (20)(四)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环境管理 (20)第七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20)一、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0)(一)基本概念与特点 (20)(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1)(三)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 (21)(四)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方法 (21)二、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1)(一)水资源的特点 (21)(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21)(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1)(四)水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 (22)(五)水资源环境管理的方法 (22)三、海洋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2)(一)概念 (22)(二)海洋资源的特点 (22)(三)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2)(四)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 (22)(五)海洋资源管理的方法 (23)四、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3)(一)概念 (23)(二)特点 (23)(三)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23)(四)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3)(五)森林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 (23)(六)森林资源的管理办法 (24)五、草原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4)(一)概念 (24)(二)草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4)(三)草原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 (24)(四)草原资源的管理办法 (24)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24)(一)概念 (24)(二)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24)(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25)七、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25)(一)定义 (25)(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意义 (25)(三)自然保护区的分区管理 (25)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与管理 (25)一、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类型与特点 (25)(一)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25)(二)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 (26)(三)全球环境问题的类型 (26)(四)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 (26)二、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26)(一)全球环境管理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6)(二)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主要机构 (27)(三)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重要国际行动 (27)三、中国关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立场与态度 (27)第一章绪论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一)定义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干扰下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从而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环境管理 第一讲

环境管理 第一讲
1、环境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2、环境保护实践发展的需要: 全球环境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及问题
二、环境管理学的定义: 环境管理学是综合运用环境科学和管 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人类-环境系统 的管理过程和运动规律,以调整经济、社 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优化资源 配置,改善环境质量,正确处理国民经济 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个体有关环境问题 的一门学科。
一、什么是环境管理:
• 环境管理是人类的一种行为。 • 环境管理是人类管理自己的一种行为。 • 环境管理是人类管理自己作用于环境的 行为的一种行为。
自从人类出现以后,人类就在以自己的 各种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来求得自身的生 存和发展。 原始人类时期:浑然一体 农牧业社会时期 :出现环境污染 工业化时期:环境问题严重
伦理道德观:人与人、人与生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价值观:自然资源的无价论 — 把经济利益 最大化追求
作为唯一的目标和价值尺度— 环境成本外部化
科学观:注重科学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尤其是环境效益
消费观:单纯生存的需要、物质享受的需要、精神享受
的需要
工业文明以来所形成和建立的发展观、科 学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都是建 立在错误的自然观和错误地看待人与自然关系 的基础上的。这些观念指导着人类的行为,导 致了整个社会运行机制的失当,使得人们在行 为上(决策、生产、开发建设、消费、日常) 都背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基本原则。
人类的环境
社会环境:指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 度和上层建筑,包括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及其相应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 学和机构等及人类的定居、人类社会发展 各阶段和城市建设发展状况等,它是人类 在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由 于共同进行生产劳动、求取生存和发展而 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环境管理学课后答案分享

环境管理学课后答案分享

环境管理学课后答案分享一、课后答案分享环境管理学是一门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学科。

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环境管理的知识和理论。

下面是我对于课后题目的解答和分析,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1.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和管理方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环境修复和保护:对已经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防止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2)环境规划和治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和治理方案,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3)环境监测和评价:建立科学准确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公民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

2. 请简单描述环境管理的三个基本阶段。

(1)预防为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通过控制和预防环境污染的源头,降低环境污染的发生概率和程度。

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循环利用和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2)治理为主阶段:当环境污染已经发生,或者达到了无法逆转的程度时,需要采取治理措施,修复和保护环境质量。

主要措施包括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治理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等。

(3)校正为主阶段:当环境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或者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影响极大时,需要采取校正措施。

主要措施包括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建立生态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

3. 请简述环境管理中的“3R”原则。

“3R”原则是指减少(Reduce)、回收(Reuse)和循环(Recycle)的原则。

它是环境管理中的一种重要理念和策略,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学》参考讲义

《环境管理学》参考讲义

2011级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管理学》参考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管理的概念、内容和特点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的选取不当。

二、环境管理的概念及任务(一)环境管理的概念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为。

如: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更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就是实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环境管理的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指导和培育环境文化,使人与自然和谐——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第二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见作业题的点评)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思想: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思想: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基本原则为外部性成本内在化,及设法将环境的成本内在化到产品的成本中去。

1987年至今思想: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二、环境管理学的内涵、特点1.内涵: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也可以称为是人类行为的组织学。

2.特点:(1)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2)复杂性、综合性的科学(3)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本章重点➢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理解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掌握环境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了解,考试不要求)第三章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第一节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一、环境管理的主体:广义地说是指环境管理活动中的参与者和相关方。

环境问题的形成源自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政府、企业、公众,因此环境管理的主体也是这三者。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第01章 精品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第01章 精品

不同时期, 人类对环境影响不同,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都市化速度 加快,世界人口膨胀,能源和资源的消费量急速增加。
除了烧煤污染之外,随着石油的消费在能源中所占比例的 加大,又增加了新的污染源。同时相继出现农药污染和放 射性污染。
此外,噪声、振动、恶臭、地面沉降等其它公害陆续出现。
多诺拉烟 1948年10月, 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
伦敦烟雾 1952年12月,
事件
英国伦敦
洛杉矶光 化学烟雾 事件
1943年5月 到10月, 美国洛杉矶
中毒情况
原因
咳嗽、呼吸短促、流泪、 喉痛、恶心、呕吐和胸窒 闷,数千人发病,60人死
SO2转化为 SO3进入肺部

咳嗽、喉痛、胸闷、呕吐 和腹泻,4天内6000人患 病,17人死亡
(2)生态破坏问题
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致。如森林毁灭、荒
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资源耗竭问题
如:煤炭、石油等矿藏资源的衰竭
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危害和不利影响, 成千上万的人死于环境公害,自然环境系统的支 撑能力被严重削弱。
名称 发生地及时间 马斯河谷 1932年12月, 烟雾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
Land 土地
EUROPE
ASIA
AFRICA
OCEANIA
2002年比1972年 多出22亿人口。
号反应堆爆炸,造成重大放射性污染,周围十多万居民被
疏散,伤数百人,死亡31人。 6、莱茵河污染事故。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赞德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
火,使大量有毒化学品随灭火用水流进莱茵河,造成西欧
10年来最大的污染事故。

环境管理学第二版第01章

环境管理学第二版第01章
(采伐1460万公顷, 重造林520万公顷)
S. AMERICA
热带雨林采伐率: 每年1%
森林减少、退还
90年代 减少2.4%
农业用 地增加
其他行 业过度 消耗
贫困、 人口增长
政策
……
自然 因素
政策反应:斯德哥尔摩大会
1 定义森林是生态系统中最大、最 复杂且能够永久自我更新的部分;
2 强调制定合理的土地与森林使用 政策,监控世界上的森林状况, 介绍森林资源管理计划。
Bio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
EUROPE
ASIA
AFRICA
OCEANIA
N. AMERICA
物种减少与灭绝
目前认为: 12%鸟类,24%哺 乳动物面临绝迹 危险。
S. AMERICA
政策反应: 1 开始出现
政府
伙伴 组织 关系
非政府 私营 组织 部门
2 国家会议 1973年 濒临灭绝动物的国家会议; 1979年 野生动物迁徙物种保护公约; 90年代 主要采纳、批准并实施生物多 样性公约。
阅读材料:
在一次性餐盒污染防治中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的体现
各学科对一次性餐盒的研究
研究塑料餐盒化学组
环境
分、潜在的有害成分、 自然环境降解规律、
科学
对土壤、大气、景观 的环境影响、等等
一次 性餐盒
环境
环境
工程
研究制造污染较少的纸
管理
质餐盒或更容易降解的
塑料餐盒;研究塑料餐
盒的工程填埋、处理、 焚烧、资源化技术等等
1 生存 2 发展 3 可持续发展
1 农业文明阶段 2 工业文明阶段 3 环境文明阶段

环境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

环境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

我国的环境现状
• 根据世界银行2003年的估计,中国 根据世界银行2003年的估计,中国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 GDP的比例高达15%,相当于4400 GDP的比例高达15%,相当于4400 亿人民币。自20世纪09年代中期以 亿人民币。自20世纪09年代中期以 来,中国经济增长有2/3是在环境 来,中国经济增长有2/3是在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基础上实现的。 全国流经城市的河流中,90%的河 全国流经城市的河流中,90%的河 段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75%的湖 段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75%的湖 泊出现了负营养化问题,酸雨的影 响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1/3。 响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1/3。2004 年,全国主要城市中有60%未能达 年,全国主要城市中有60%未能达 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世界十大污 染城市中有六个在中国。能源开采 和利用是主要污染源。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国家能力的体现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 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 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 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 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 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 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 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 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 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 得尤为迫切和尤为重要。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
• 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它生 •
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指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 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 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就是遵循持续性原 则。 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发展,必须全球共同 联合行动,这是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 所决定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球上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人类共同的道义 和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交流推广无污染、少污染的清洁生产工 艺及先进治理技术;组织环境科研成果和环 境科技情报的交流等。
• 许多环境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 涉及到许多科学技术问题,所以环境问题解 决的好坏,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
环境管理学(1)
5、宣传教育手段
• 宣传教育手段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环境宣 传既是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又是一种思想动员。法规方面的组织协 调、环境保护政策方面的协调、环境保护规 划方面的协调和环境科研方面的协调。
• 4、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 情况的监督检查、环境保护规划落实情况的检查、 环境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环境管理制度执 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 行政手段主要指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管理机关,根 据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组织和指挥权力,制定方 针、政策,建立法规、颁布标准,进行监督协调, 对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实施行政决策和管理。
• 如:运用行政权力对某些区域采取特定措施,如划 分自然保护区,重点污染防治区,环境保护特区等; 对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交通、企业要求限期治理, 甚至勒令其关、停、并、转、迁;对重点城市、地 区、水域的防治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或技术帮助等。
环境管理学(1)
狭义与广义的环境管理
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是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 措施。
例如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各 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控制各种污 染物的排放。
环境管理学(1)
•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 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 育和新闻媒介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地规 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 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 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
环境管理学(1)
2020/11/23
环境管理学(1)
一、环境管理的定义 P195
• (一)、环境管理往往包括着两层含义,
• 一是把环境管理当成一门学科看待,它是 研究环境问题,预防环境污染,解决环境 危害,协调人类与环境冲突的学问;
• 二是把环境管理当成一个工作领域看待, 它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 分,是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 最重要的职能。
(三)、环境管理的性质
• 环境管理是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管理的性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 行为(行政管理)
(1) 政治性; (2) 权威性; (3) 强制性
环境管理学(1)
(四)、环境管理的特点
(1) 环境管理的二重性。组织技术属性、社
会经济属性
(2) 环境管理的区域性。 (3) 环境管理的综合性。内容 、管理方法 、
学科的综合性
(4) 环境管理的社会性(群众性、广泛性)。
(5) 环境管理的自适应性。环境管理要充分利
用自然环境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
(6) 环境决策的非程序化特点。 环境管理学(1)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P197
• 进行环境管理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才能收到良 好的效果。主要手段有:
• 1、行政手段
环境管理学(1)
三、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 P198
• 环境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概括起来包括: • 1、宏观指导、2、统筹规划、3、组织协调、 • 4、监督检查、5、提供服务。
• 1、宏观指导。环境管理部门宏观指导职能主要是 政策指导、目标指导和计划指导。
• 2、统筹规划的职能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战略的制订、 环境预测、环境保护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
•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由国家宪法、环境保护基 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规和其他部门法中关于 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等所组成的环境保护法体 系。
环境管理学(1)
3、经济手段
• 经济手段是指利用价值规律,运用价格、税收、信 贷等经济杠杆,控制生产者在资源开发中的行为, 以便限制损害环境的社会经济活动,奖励积极治理 污染的单位,促进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 价值规律在环境管理中的杠杆作用。
• 通过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广播、展览、专题 讲座、文艺演出等各种文化形式广泛宣传,使公众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内容,提高全民族的环 境意识,激发公民保护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把保 护环境、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变成自觉行动, 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从而制止浪费资源、破坏环 境的行为。
• 例如,把环境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从幼儿园、 中小学抓起加强基础教育,搞好成人教育以及对各 高校非环境专业学生普及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等。
环境管理学(1)
2、从环境管理的性质来划分:
• a、环境质量管理,包括环境标准的制定、 环境质理及污染的监控、环境质理变化过 程,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评价,以及编 写环境质量报告书等
• b、环境技术管理
• c、环境计划管理,主要是把环境目标纳入 发展计划,以制定各种环境计划和实施计 划
环境管理学(1)
环境管理学(1)
2、法律手段
• 法律手段,是环境管理的一种强制性手段,依 法管理环境是控制并消除污染,保障自然资源 合理利用,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 环境管理一方面要靠立法,把国家对环境保护 的要求、作法,全部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强 制执行;另一方面还要靠执法。
•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中央到地方颁布 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管理学(1)
(二)、环境管理的内容 P196
1、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
1)、区域环境管理,指的是某一地区的环境管理
2)、部门环境管理,指的是某一部门的环境管 理,包括工业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管理,林业环 境管理,交通运输环境管理,以及商业、医疗部 门的环境管理等。
3)、资源环境管理,指的是资源的保护和资源的 最佳利用,如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管理、生物 资源管理以及能源环境管理等。
• 如:对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单位,按照 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征收排污费;
• 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处以罚款; • 对排放污染物损害人群健康或造成财产损失的排污
单位,责令对受害者赔偿损失; • 推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征税制度等。
环境管理学(1)
4、技术手段
• 技术手段是指借助那些既能提高生产率,又 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 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来达到保 护环境目的的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