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三角形

合集下载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一)一、说教材《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上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将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材给我们提供2个例子,例题1提供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再联系日常生活说说还在哪里看到三角形。

通过找和说唤起学生对三角形初步认识的回忆,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

例题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在此活动基础上我增加了让学生找出第三边的长度范围,这样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是有一定范围的,更容易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最后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2.在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后,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小问题大钻研的精神。

2、在数学中很注重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四、说教法学法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 收集整理),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分类”,主要包括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具体操作和理解三角形分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能正确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能正确识别各类三角形。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分类的依据,会灵活运用分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三角形分类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总结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定义。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辨别给定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巩固所学知识。

3.实践应用:(1)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分类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三角形分类的应用于生活场景的题目。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和应用。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各种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及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三角形的特征。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三角形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物品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认识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各种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分类。

教师提问: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分类。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三角形卡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三角形进行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折纸、拼图等方式,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能够分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于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如何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三角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三角形分类的题目,用于巩固练习。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构成和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三角形分类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讨论。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性质进行解决。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和拓展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例1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材首先呈现一幅斜拉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从现实背景中找到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在此基础上,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明确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

例2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教材从现实情境从发,引导学生通过测量“人字梁”的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

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操作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性,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主要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结合老师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探索发现的全过程。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题1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第三单元三角形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

第三单元三角形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

第三单元三角形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三单元:三角形第一课时:〔认识三角形〕上课时间:3/10 累计课时:12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利用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有趣的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其产生对生活的理性思维的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认识三角形的特征1、〔由课前“考眼力〞游戏中,不见了三角形导入〕三角形躲到哪儿去了?哦!它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你找到了吗?〔斜拉索和桥面形成三角形,桥柱和桥面形成三角形。

〕2、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三角形?〔举例〕3、请同学们自己想方法利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

4、展示作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在汇报摆三角形时,说明每条线段都必须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5、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来,教学三角形的边、角、顶点,请一位同学上来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下面的同学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呢?请你们结合刚刚做的三角形,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6、我们知道了这些三角形的特征,那么我们就用这些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二、认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用三根小棒围三角形。

2、汇报。

3、实践操作,探索发现。

〔1〕〔出示4种小棒〕老师准备了这样4根小棒,请你任选3根小棒,看能否围成三角形;〔2〕边操作边由小组长负责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中。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1)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如大桥的桥柱、斜拉索与桥面可以组成三角形。

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包装盒的面,一些积木的面等都是三角形。

(2)画三角形:(步骤)①先画一条线段。

②再以第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为端点画第二条线段。

③最后连接另两个端点,围成封闭图形。

(3)三角形的特点: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4)三角形的定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5)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①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边,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就是三角形的角,每个角的顶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

②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要点提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

易错点:过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不能画出三角形;围成三角形的3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要点提示:如果有三条线段,而没有说是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不是三角形。

(6)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①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7)三角形高的画法:通常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指定的底边重合。

②沿底边平移三角尺,直到另一条直角边与该底边相对的顶点重合。

③再从该顶点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底边画一条虚线段,这条虚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④最后标上直角符号。

(8)解决问题:①运用类推法解决数三角形的问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若干条线段,将三角形分成了若干个小三角形,所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与对边上的线段的条数相等。

如果对边被分成n段,则三角形有【n+(n-1)+(n-2)+…+1】个。

②运用分析法解决求用时最短的路线问题:要想使每次走的路线最短,就应从每个顶点向与对面路垂直的方向走,即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最短。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在拼成的三角形中,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知三角形的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定义,能够识别和分类三角形。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和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但是,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内在特征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三角形实物模型和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三角形纸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三角形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5—76页的内容教材简析:《认识三角形》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归纳、类比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理念: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努力为学生创建数学活动的平台,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再创造”。

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理解抽象的概念。

《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和抽象的关系,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借助直观,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生活实例,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能正确的测量和画出三角形的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出示三角尺,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2.说说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三角形?3.出示生活中三角形的图片。

4.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

(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设计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一)教学例11.做三角形⑴分组操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一图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边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如每组用小棒代表三角形的三边,通过调整小棒的长度,尝试组成不同的三角形。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进行解答。

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厘米?”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是三角形?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区级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区级公开课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P75例1和试一试,P76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材分析】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角、垂线和平行线,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一些表面有三角形的物体,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认识了线段,能从直线外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在此基础上,本课安排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定义、特点、高和底等知识教学,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和各种图形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中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引出课题;接着通过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图形认识的抽象过程,正确建立图形的表象;通过概念的变式,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促进对图形的认识;在重要的学习活动结束后,及时组织回顾反思。

以此帮助学生感悟并理解概念,为后面多边形的认识积累相关的思考与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底与高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的高)。

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概念的抽象过程,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和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正确画出三角形已知边上的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课前猜一猜)准备一个大的长方形信封袋,里面依次放有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

活动1:老师摸出长方形纸片的一条边,引导学生想象可能是什么图形,并说出判断依据。

请根据提示猜猜它是什么图形,并说说理由。

追问:你怎么不猜是圆形呢?活动2:老师出示用活动角围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的一个角,引导学生想象可能是什么图形?并说出判断依据。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几何图形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边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来培养他们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操作活动,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组三角形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边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认识三角形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认识三角形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认识三角形丨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认识三角形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会了解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三角形,并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三角形。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三角形模具、三角形图片等,学具包括学生用书、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引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特点。

2. 讲解:我会使用三角形模具,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

3. 练习:我会让学生打开学生用书,跟随教材的练习,进行一些关于三角形的填空、连线等练习,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

4. 应用: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点来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画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并标明它们的类型。

2. 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三角形来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1.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

2. 题目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三角形,并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并尝试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通用3篇)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通用3篇)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通用3篇)认识三角形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三角形》。

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下面我首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并且在上学期学生已经相对集中地认识了角,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

例一首先提供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找到三角形,并说说生活中看到过的三角形,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从而体会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并抽象出图像,进而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例二则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发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

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操作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并理解掌握新知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1)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如大桥的桥柱、斜拉索与桥面可以组成三角形。

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包装盒的面,一些积木的面等都是三角形。

(2)画三角形:(步骤) ①先画一条线段。

②再以第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为端点画第二条线段。

③最后连接另两个端点,围成封闭图形。

(3)三角形的特点: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4)三角形的定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5)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①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边,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就是三角形的角,每个角的顶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

②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要点提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

易错点:过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不能画出三角形;围成三角形的3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要点提示:如果有三条线段,而没有说是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不是三角形。

(6)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①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7)三角形高的画法:通常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指定的底边重合。

②沿底边平移三角尺,直到另一条直角边与该底边相对的顶点重合。

③再从该顶点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底边画一条虚线段,这条虚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④最后标上直角符号。

(8)解决问题:①运用类推法解决数三角形的问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若干条线段,将三角形分成了若干个小三角形,所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与对边上的线段的条数相等。

如果对边被分成n 段,则三角形有【n+(n-1)+(n-2)+…+1】个。

②运用分析法解决求用时最短的路线问题:要想使每次走的路线最短,就应从每个顶点向与对面路垂直的方向走,即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最短。

应。

形的种类不同置也就不同。

顶点到对边的线段中直线段才是高。

2021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认识三角形

2021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认识三角形

拓展训练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1 认识三角形1.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三角形。

(1)至少要用( )根硬纸条,因为三角形有( )条边。

(2)要用( )颗图钉,因为三角形有( )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 )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 )。

2.你能判断出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吗?(是三角形的在括号里画“√”,不是的画“×”)( ) ( ) ( ) ( )3.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的高,并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

(单位:厘米)底( ) 底( ) 底( )高( ) 高( ) 高( )4.(易错题)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和一个底是5厘米、高是6厘米的三角形。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5.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一共有( )个三角形。

画出这些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你有什么发现?第1课时认识三角形1.(1)3 3 (2)3 3 (3)垂直线段底2.××√×3.(画图略)3厘米2厘米2厘米4厘米6厘米2厘米4.5.15(画高略)示例:我发现这些三角形在题图标明的底边上的高都是同一条。

解析给图形标上字母,最上面的点为A,下面各点依次为B、C、D、E、F、G,为了不重复计数,依次以AB、AC、AD、AE、AF为最左边的边来数。

那么拥有AB边的三角形有△ABC、△ABD、△ABE、△ABF、△ABG,共5个;有AC边的三角形有△ACD、△ACE、△ACF、△ACG,共4个,依此类推,有AD边的三角形有3个;有AE边的三角形有2个;有AF边的三角形有1个;共计15个。

画出三角形的高后即可发现规律。

四年级数学二《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二《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二《认识三角形》教案《认识三角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1和“试一试”,76页例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2题。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

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

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

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你能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多媒体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揭题:生活中我们在许多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跟随老师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三角形概念、特征1.画三角形提出要求: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三角形,你能画出来一个吗?生尝试画三角形,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存在的错误案例。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师提问: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

指名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

(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

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2)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书:围成(3)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并能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能正确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正确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能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还记得三角形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三角形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三角形的性质。

操练(10分钟)1.教师给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学生分组进行识别。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抢答。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总结。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三角形特征的理解。

新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 最新资料推荐........................................新苏教版熟悉三角形教学设计熟悉三角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76页例1 ,例2和相应的试一试,课本第80页第1,2题.【学情分析】一、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的学习, 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熟悉,以及怎样画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大局部的学生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甚至还知道三角形各局部的名称,能够正确区分锐角、直角、钝角,还有一小局部的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分类标准,但这些标准有的并不科学、并不合理.二、从性格特点上看.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究,喜欢动手参与,愿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三、从思维水平上看.四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开始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不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水平较弱.总之,在正式学习三角形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淀了很多关于三角形的感性经验,这些经验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认知根底.可能这些根底还无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无法用数学方式来表达, 但已经成为学生知识的一局部了.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站在学生已有知识根底上设计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教材分析】例l教学三角形的熟悉.考虑到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熟悉了三角形,对三角形的特征已经有一些感性熟悉.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斜拉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 从现实背景中找到三角形,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哪些地方还见到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在此根底上,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明确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找三角形的活动中再现已经形成的三角形表象,并获得丰富的对三角形特征的感知,在画三角形的操作中把头脑中三角形的表象外显出来, 并逐步抽象出三角形的顶点、边和角的特征,进而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既为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探索空间,又有利于学生初步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特征的过程和方法, 积累熟悉图形的经验,开展空间观念.随后的试一试在方格纸上给出了4个点,且有3个点是在一条直线上.要求学生尝试以其中任意3个点为顶点,看能不能画出三角形.通过练习,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围成三角形的3条线段不能在一条直线上,进而加深对三角形特征的熟悉,又为下一节课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作一些铺垫.最新资料推荐例2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教材继续从现实情境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测量人字梁的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这样,让学生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随后的试一试要求学生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三角形高的特征,体会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止匕外,试一试中的三角形更具有一般性,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三角形高的概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拟,概括等数学活动,认识并能说出三角形的特点,了解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熟悉三角形的高,并能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体会三角形高和底的对应关系.2、使学生借助观察等活动抽象概括三角形的特点及三角形高的特点,提升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水平,开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了解三角形这样的几何图形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悉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高.教学难点:理解和概括三角形及高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三角形,三角板,学生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中感知三角形,形成初步表象1.欣赏图片.屏幕上播放.提问:从这些物体上你看到了哪个图形? 2.在生活中寻找,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三角形形状的物体?全班交流, 总结:是的,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很有用,今天我们就来熟悉三角形.出示课题.二、探究三角形的特点.1.正反例比拟,突出三角形的本质特点出示一组图形并提问:都是三角形吗?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将上面的图形划分成两类. 提问:指着反例,让学生逐一给出理由.实时追问:那你觉得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2、师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介绍三角形各局部的名称.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特点,你能不能画一个三角形呢?最新资料推荐请你借助身边的工具画一画.交流: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交流画法.小结:不管我们的方法是什么,只要它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就可以.介绍:三角形各局部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吗?老师逐一介绍,全班交流明确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3、完成试一*试.出例如1后的试一试,让学生明确要求.引导:现在你就来画一画,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提问:你画的三角形是哪一个,你来指一指,任意三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小结:当三个点在一条直线时,围不成一个三角形,当三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三、熟悉三角形的高.1. 出示:人字梁.谈话:你知道图中画出的是什么吗?如果学生知道,让学生说说在哪见过,是用来做什么的;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可联系房屋建筑的结构做适当的讲解.提问:如果要量这幅图中人字梁的高,你认为应该从哪里量到哪里?实际上就是量图中哪条线段的长?这条线段和人字梁下面的横梁所在的线段有什么关系?谈话: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人字梁看成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高度是从哪到哪的长度?指出:这个三角形的高度就是表示从顶点到它的对边距离,它和对边是垂直的,这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2,完成试一试.出示试一试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底,思考怎样画高.学生独立画高.交流:你是怎样画高的?这条高和的底是什么关系?小结:从与底相对的顶点向底画垂直线段,它就是三角形的一条高.这条高和底是对应的.3.帮帮助出示三个三角形,让学生判断底上相应的高画的是否正确?四、联系稳固,加深理解1.画一画课本第80页的例1. 让学生画出相应的高,并相应的讨论交流.强调:......................................... 最新资料推荐........................................第三个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把直角的一条边看做底,这条底边上的高,是直角的另一条边.2,做练习十二的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上台展示画法.出示两个由相同条件画出的不同三角形,提问:这两个三角形底相等吗?它们的形状相同吗?你有什么发现?五、全课总结对三角形的熟悉还有什么问题吗?三角形有几条高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熟悉三角形三条线段围成的.底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一量
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高2cm
底 3cm

2cm
高 3cm
底 3cm
高1cm
找一找
找出下面三角形对应的底和高。 底 5cm 高 2cm
找一找
找出下面三角形对应的底和高。
A 5cm
底6cm
C
B


找一找
找出下面三角形对应的底和高。
A
6cm
B
10cm
8cm
C
画一画
画出点A到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
A
一重
二靠
三移

四画









画一画 在方格纸上,以5cm线段为底画一个高3cm
1cm 1cm
的三角形。
5cm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认识图形
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时间到!!! 1分钟
下面的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呢?







任选3个作为顶点画三角形, 可以选( )。
A
① ABC ② ACD
③ ABD
B
C
D

BCD
高 15dm 高10dm 底12dm 底 12dm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 到对边的垂直线段 是三角形的高, 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