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初中数学_认识三角形(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教材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3》教师姓名:【课题】第一节认识三角形3✧ 课标内容理解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
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 课标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
掌握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共点的性质。
2、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会画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
【过程与方法】1、经历折纸、画图等实践活动,探索三角形三条中线和三条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丰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铅笔支起一张三角形卡片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折纸、画图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几何直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 教材分析✧ 教材的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经过小学学段以及本单元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和它们之间关系的直接学习,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中线和角平分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以及刚刚接触到三角形边边关系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中两条——中线和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行为动词内容结构角平分线,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
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1、理解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2、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3、探索三角形三角形三条中线和三条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三条中线和三条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教学建议✧为了有效的开展教学,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要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
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3)》参考教案
上课时间
主备人
课题
认识三角形
课时
3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会判断三条边能否构成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能力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分析及
思考:如果一根木棒能与原来的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那么它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五、巩固练习
1、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5,第三边的长可以是8吗?可以是2吗?说说你的理由。
2、在△ABC中,a=4,b=2,若第三边c的长是偶数,求c的长。
六、小结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2、若△ABC的三边为a,b,c,则化简 的结果是
。
教学后记
七、课堂检测
有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12cm的四根彩色木条,任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有()种不同的组法。
A. 2 B.3 C. 4 D题1.3,知识技能,问题解决。
选做题: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7cm,求这个三角形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议一议:
元宵节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灯,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哪根长呢?说明你的理由。(ppt课件出示)
AB+AC>BC AB+BC>AC AC+BC>AB
思考: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
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教案三角形教案模板(通用5篇)三角形教案1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四部分“三角形的高线”。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在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讨论过三角形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及其性质,学生反反复复地折纸、画线、交流感受其意义,同时也在七年级上学期了解了两直线互相垂直等概念,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整理与探究。
“认识三角形的高线”主要研究的就是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及其性质,能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它们。
因为有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及其性质作为基础。
在此,学生将进一步熟悉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
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
又因为我们研究的方法类似于研究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及其性质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对照比较学习,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及其联系。
在教学中,要充分地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让学生慢慢地思考、总结、归纳,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认识三角形的高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三角形高线的定义。
2.会在任意一个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三条高线。
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随着三角形的形状的不同而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折纸,画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图技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灵活。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高线的定义。
会画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或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随着三角形的形状的不同而不同;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斜边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
教学难点:1.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及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与三角形的形状关系的理解。
初中数学_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认识三角形的各组成要素,理解三边关系,也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其它性质的基础。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采取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时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三角形内角和性质是平面几何最基本的性质之一,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角形的学习在研究其他几何图形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索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并且能运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会按角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分类,能判断出给定三角形的形状,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推理论证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和三角形的分类已有了解,能在生活中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能大致的说出三角形的简单概念.但不够严密,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出,并要强调三角形概念的要点.学生在第二章对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进行了探索,使学生具备了利用平行线的结论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活动经验上,小学四年级学生就是通过拼摆的方式来认识三角形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拼摆、测量、交流等活动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实例,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过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初步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培智认识三角形教案
培智认识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平面图形。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辨认三角形,并能在生活中找出三角形的应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三角形的辨认。
3.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重点: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三角形卡片。
2. 投影仪和PPT。
3. 教学软件:几何画板。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知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应用,并动手制作三角形。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小朋友的玩具小车散架了,需要用到三角形来修理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用三角形卡片进行示范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
3. 巩固练习:让学生辨认三角形,并在生活中找出三角形的应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享。
4. 归纳小结: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口头提问和测试等方法进行评价。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加以改进。
初中数学_七下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三角形的物体?请举例说明.(例如:流动红旗、三角板、三角形支架)本课新知。
讲授新课一、观察归纳定义,规范表示问题1:根据三角形的形状特点,你能说说什么三角形吗?【策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辨析“不在同一直线上”和“首尾顺次相接”的含义。
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问题2:你知道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策略】提炼三角形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内角和三条边. 学生画图观察,回答问题。
通过归纳认三角形的特点,掌握三角形及其角和边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活动体验对表象进行加工,使学生的表象越来越接近概念本身,从而建构完整准确的概念。
3.三角形的表示方法【策略】表示方法:“三角形”可以用符号“△”表示,如图中顶点是 A,B,C 的三角形,记作△ABC(或△ACB,△BCA)二、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问题1:你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吗?你会验证吗?下面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看哪一组找出的方法最多?【做一做】第一步:学生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的任意三角形纸片,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
第二步: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设计的方案,并陈述理由,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
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将设计的方案进行归类,达成一致分为两类(两种方法),将作品贴到黑板上。
附两种方法:(1)撕下三个角或两个角(2)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三种验证思路)图1:由内错角相等得两直线a∥b,再由同旁内角互补得三内角和为180°.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进行探究验证。
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让学生把三个角,拼在一起,从直观上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记忆,通过多角度思考、讨论、分析、说理、操作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理解,从而突出和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判定说课稿9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判定说课稿9篇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判定说课稿9篇说课稿能够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通过不断反思、总结和探究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判定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判定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对全等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的深入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本章内容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对全等、对顶角、对应边、对应角的定义,能够熟练掌握,并达到更深一层的理解。
②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学生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
③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SSS和SAS。
④能够运用SSS和SAS判定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⑤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读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师生共同摸索判断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①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②运用定理判定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的问题和几何题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判定定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两探究引出定理,两个运用定理的例子,来进行教学。
探究中主要用尺规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中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而得出定理。
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定理。
在用两个练习巩固知识。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我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概括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鼓励和表扬同学。
【最新浙教版精选】浙教初中数学八上《1.1认识三角形》word教案 (6).doc
1.1 认识三角形一、背景介绍及教学资料三角形是几何图形中的基本图形,是构造较为复杂图形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后安排了本教材的内容,是符合七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也为进一步研究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教材安排了让学生观察铁塔的构造以及让学生动手做三角形等情景,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研究三角形是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了解到复杂的图形是由简单的图形构造而成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关教学资料可查阅初中数学网。
(/464717/index.asp)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三角形是学生熟悉的图形,本节以学生观察房子的屋架等所包含的三角形出发,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角和顶点)及其表示法,进一步展开对三角形性质的讨论。
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必要性,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三角形的特点。
关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的获得,教材安排了一个情景,通过学生的思考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动手测量,最后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结论进一步说明,这样就将直观操作与简单推理结合在一起。
对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只需通过简单的变式得到结论即可。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2、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
教学准备:刻度尺图钉若干细线硬纸板教学过程:示一组图形,如:铁塔、桥梁、房顶三角架等。
对于三角形,你们已经了解了哪些方面的知识?的位置(仍组判断吗?第,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四组线段的长厘米,第三边与其通过一些实际中存在的三角形图案的演示,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之中。
通过“做一做”,利用细绳绕三个图钉一周及改变图钉的位置,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思考,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初中数学_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学情分析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策略。
以下是对学情的分析:1. 学生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基本的几何知识,包括直线、角度等概念。
2.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三角形问题。
3. 学习难点:学生可能会在以下方面遇到困难:a.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理解不深刻;b. 对于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辨别和特点不清楚;c. 解决三角形问题时缺乏方法和策略。
4. 学习兴趣:学生对于几何学科的学习可能存在兴趣不高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并从中选取适合的教学资源。
以下是对教材的分析:1. 教材内容:教材中关于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b. 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c.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d.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2. 教材结构:教材中将三角形的内容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需要我们进行整合和梳理,以便更好地呈现给学生。
3. 教材资源:教材中可能包含一些习题、案例和实例,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取适当的资源进行教学辅助。
三、教学设计基于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教学设计。
以下是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a.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b. 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c. 能够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d.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三角形问题。
2. 教学内容和步骤:a.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或实例引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判定》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判断直角三角形;二是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直角三角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理解不透彻,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过程。
2.准备实例题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实例,如建筑工人测量高度、体育运动员投掷项目等,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引入新课。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回顾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判断直角三角形。
通过讲解和示范,呈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取一道实例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题目中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_认识三角形(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
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通过做三角形我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条木条就一定能钉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构成是有条件的。
”这对整节课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
整节教学活动通过讨论、精讲、合理利用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了预期目的。
本节课实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
在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认识三角形(2)评测练习独立尝试1、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
4、下面各组数分别表示三条线段的长度,试判断以它们为边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1:4:5 (2)3:3:5(3)3x、5x、7x(x为正数)(4)三条线段长度之比为4:7:6仔细阅读课本第85、86页①记住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②记住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③记住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三角形是学生们平日里接触较多的一种图形,在低年级就已经直观认识过,因而本课的重点就放在三角形的稳定性、定义和分类上。
所学重难点都是由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的,不是由老师讲出来,硬塞给学生。
这样做,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落到实处,效果也好。
在整个课堂里,老师只是充当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课堂总结也是通过老师的引导,由学生做出归纳,这样效果要比由老师包办好。
从这节课可以看出: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改变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过程。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最新5篇)
办公楼火灾处置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办公楼是一个聚集了大量人员和重要财产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办公楼火灾处置应急预案尤为重要。
应急预案的目的是确保职员和办公室设备的安全,同时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
二、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依据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依据是《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物防火检查规范》等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同时根据本办公楼实际情况,结合消防部门的意见制定。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组织和指导单位1、应急预案的编制组织本预案由办公楼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与消防部门、安全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物业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共同参与编制。
2、应急预案的指导单位办公楼管理部门是应急预案的指导单位,负责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火灾。
四、火灾预防措施1、安全教育本办公楼管理部门应制定并实施员工消防安全教育计划,包括火灾逃生演练、灭火器使用培训等。
2、消防设施保障本办公楼应在每层楼设置完整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疏散通道等。
并定期进行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3、定期演练本办公楼应定期组织火灾逃生演练,以确保员工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逃生。
五、火灾处置应急预案1、火灾报警及初期处置一旦发现火情,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并启动火灾预警系统。
同时,立即使用灭火器进行初期处置,争取时间以防火情扩散。
2、员工疏散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发出疏散信号,并引导员工按照疏散通道有序疏散。
严禁乘坐电梯疏散。
3、火灾扑救初期火灾能够控制的情况下,应立即启动灭火器进行扑救。
若火势太大,应立即撤离,并及时向消防部门报告。
4、通风设备关闭一旦发生火灾,应尽快关闭办公楼内的通风设备,以防火势加大。
5、楼层巡查在火灾发生后,应组织专人对楼层进行巡查,确保所有人员已经疏散,并进行初步的火灾情况了解。
6、消防部门通报在初期处理后,应立即向当地消防部门及时通报火情情况,确保消防部门能够尽快赶到现场。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一章三角形》是几何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它不仅承载着对三角形基础概念和性质的全面介绍,还扮演着连接学生先前所学与后续几何知识深入探索的桥梁角色。
本章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走进三角形的奇妙世界,为他们构建一个系统而坚实的几何知识体系。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首先接触到三角形的各种线段,包括边、高、中线以及角平分线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概念,实则是解锁三角形众多性质的关键。
通过学习,学生们将理解每条线段在三角形中的独特位置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三角形的形态与特性。
例如,中线不仅将对应的底边平分,还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这一性质的学习对于学生后续理解更复杂的几何问题大有裨益。
除了线段,章节还深入探讨了三角形的角,包括内角和外角。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基础知识是证明许多三角形性质的基础。
外角的概念及其与相邻内角的关系,也将被详尽阐述,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审视三角形的角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章还拓展到了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几何视野。
多边形作为三角形的延伸,其内角和的计算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几何图形内在规律的认识,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几何图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本单元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实际测量、作图、证明等一系列活动,学生被鼓励亲自动手,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几何之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十一章三角形》不仅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一个核心章节,更是学生几何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基础概念和性质,更能在实践中锻炼几何直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几何学习乃至整个数学学习旅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湘乡市第五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开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条边关系的应用.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警察抓劫匪〔一名罪犯实施抢劫后,经AB-—BC的路线往山上逃窜。
警察为了能尽快抓到逃犯,经路线AC追赶,终于在山顶将罪犯捉拿归案.〕警察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抓到罪犯呢?〔学生各抒已见)2。
引入:警察的追击路线和罪犯的逃跑路线正好围成了一个三角形,那警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抓到罪犯,是不是与三角形的三条边有关系呢?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际操作,分组讨论来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教学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分别量出下面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并填空。
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拟,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归纳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教学说明】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
见教材P86例题2。
三条线段的长度分别为:〔1)3cm、4cm、5cm;〔2〕8cm、7cm、15cm;〔3〕13cm、12cm、20cm;〔4〕5cm、5cm、11cm.能组成三角形的有〔 B 〕组。
A。
1 B。
2 C.3 D.43.现有3cm,4cm,7cm,9cm长的四根木棒,任取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B 〕。
A.1 B。
2 C。
3 D.44。
已知三条线段的比是:①1∶3∶4;②1∶2∶3;③1∶4∶6;④3∶3∶6;⑤6∶6∶10;⑥3∶4∶5.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有( B 〕A。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1认识三角形是初中学段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以及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线段、射线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以及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特性以及分类。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线段、射线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1)介绍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
(2)探讨三角形的高: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掌握计算三角形高的方法。
(3)介绍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类。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学的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三角形有更清晰的认识。
认识三角形教案(6篇)
认识三角形教案(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是小编帮大家分享的认识三角形教案(6篇),欢迎借鉴。
角形教学设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学具卡片教学活动一、计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
出示三角尺中的一个,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引导学生说出90度、60度、30度。
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90度、45度、45度。
提问:请同学们任选一个三角尺,算出他们三个角一共多少度?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
师:三角尺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提问:是不是任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呢?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任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们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再求出它们的和,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个别同学加以辅导。
全班交流:让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
利用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三、试一试要求学生先计算,再用量角器量,较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教师说明:即使结果不完全一样,是因为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我们还是以计算的结果为准。
四、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要求学生用量角器量出结果,和计算的结果想比较。
第2题指导学生看图,弄清拼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指的是哪三个角。
计算三角形三个角的内角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
第3题通过操作、计算,使学生认识到:不管三角形的大小怎样变化,它的内角和是不会变化的。
第4、5、6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
分类及三角形内角和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第2课时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教学目的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概念,并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特别注意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高分别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就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位于三角形的外部.重点、难点1.重点: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的概念及其画法. 2.难点: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角平分线?如何画一个角的平分线?2.已知A、B分别是直线l上和直线l外一点,分别过点A、点B画直线l的垂线.l A3.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哪几种?二、新授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中线、角平分线和高.1.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如图,点D是BC边的中点,即AD是△ABC 的中线.问:三角形有几条中线?若已知AD是三角形的中线,你可得到什么结论?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交点和这个内角顶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2,那么CE是△ABC的角平分线.问: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有什么不同?3.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顶点作对边的垂线,垂足与顶点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如图BFAC,垂足为F,则BF是△ABC的高,三角形有3条高.例1.如图△ABC,边BC上的高画得对吗?为什么?[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概念,BC边上的高应是BC边所对的顶点 A向BC作垂线,顶点A与垂足间的线段,所以(1),(2),(4)都错了,只有(3)是对的.4.做一做:让学生拿出昨天做的三个锐角三角形. (1)分别画出中线、角平分线、高.(2)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这些线段吗?试一试.(只要求折出一条中线、一条高,一条角平分线)(3)把锐角三角形换成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5.议一议:(1)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怎样?[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的交点与三角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三条中线(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三角形内部](3)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另外两条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三条高的交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形内,两条高在形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形外.](4)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62页练习.第l题也可以让学生剪下一个等腰三角形,用折纸的方法验证底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四、小结:1.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中线、高、角平分线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的画法.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与三角形间的位置关系.五、作业补充作业。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优秀5篇)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_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优秀5篇)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篇一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似比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1来解决问题.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先学后教,达标导学1.教学重点:是性质定理1的应用.2.教学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1课时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复习提问]1.三角形中三种主要线段是什么?2.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质?3.什么叫相似比?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下面我们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见图).建议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相等”来得出性质定理1.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的比都等于相似比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篇二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引导―探索法。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2、生活问题数学化:⑴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⑴Rt△AB1C1和Rt△AB2C2有什么关系?⑵有什么关系?⑶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3C3)呢?⑷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三、例题:例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例2、在△ABC中,∠C=90°,BC=12cm,AB=20cm,求tanA和tanB 的值。
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案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几何学的基础之一。
在教学三角形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相关的教案,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就认识三角形的教案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教师在设计三角形的教案时,应该以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性质为主要目标。
在引入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可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或利用教具进行示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三角形的特点,帮助他们逐步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其次,教师可以针对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设计一些趣味性强、启发性强的活动。
比如,可以设置一个“探索三角形”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观察、测量和比较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有关建筑斜坡的应用题,让学生计算斜坡的倾斜角度和长度,从而体会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意义。
通过这些实际案例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的来说,设计一份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三角形教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他们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案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启发性,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三角形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对教师在设计三角形教案时有所启发和帮助。
认识三角形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
第十一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4.1 认识三角形(1)教学设计一、内容及内容解析1、内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会按照角的大小和边长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及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内容解析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在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多边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探索和掌握它的基本性质对于更好的认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课是三角形的起始课,而通过本节课呈现出来的研究三角形的基本“套路”(用适当的方法产生具体三角形→观察并归纳的基础上定义与表示三角形→探索三角形的性质→用获得的数学结果解决问题)对后继学习其他图形有指导作用。
教材版本说明:由于给定课题内容与学情冲突,教师所在地区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按该教材的编排顺序,三角形章节应是七年级下学期所学,是在掌握了“线段、射线、直线”和“平行线的性质”之后学习的内容。
但因客观条件限制,上课的学生均为七年级入学不到两个月的孩子们(若使用八年级的学生,则已学过本节课内容),学生尚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如点、线段的概念与表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规范表述等)和研究几何图形的经验,故教师对教材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将教材中探索三角形内角和调整为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将证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调整为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其理论依据。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尝试、渴望探索,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能在生活中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能给出三角形的概念及一些相关概念,并且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本校学生为面向全区摇号而来,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但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第2课时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教学目的
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概念,并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特别注意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高分别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就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位于三角形的外部.
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的概念及其画法. 2.难点: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角平分线?如何画一个角的平分线?
2.已知A、B分别是直线l上和直线l外一点,分别过点A、点B画直线l的垂线.
l A
3.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哪几种?
二、新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1.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如图,点D是BC边的中点,即AD是△ABC的中线.
问:三角形有几条中线?若已知AD是三角形的中线,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交点和这个内角顶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2,那么CE是△ABC的角平分线.
问: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有什么不同?
3.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顶点作对边的垂线,垂足与顶点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
如图BFAC,垂足为F,则BF是△ABC的高,三角形有3条高.
例1.如图△ABC,边BC上的高画得对吗?为什么?
[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概念,BC边上的高应是BC边所对的顶点 A向BC作垂线,顶点A与垂足间的线段,所以(1),(2),(4)都错了,只有(3)是对的.
4.做一做:让学生拿出昨天做的三个锐角三角形. (1)分别画出中线、角平分线、高.
(2)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这些线段吗?试一试.
(只要求折出一条中线、一条高,一条角平分线)
(3)把锐角三角形换成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
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5.议一议:
(1)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怎样?
[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的交点与三角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三条中线(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三角形内部]
(3)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钝角三角形呢?
[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另外两条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三条高的交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形内,两条高在形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形外.]
(4)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
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62页练习.
第l题也可以让学生剪下一个等腰三角形,用折纸的方法验证底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四、小结:1.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中线、高、角平分线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的画法.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与三角形间的位置关系.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
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五、作业补充作业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