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文化遗产综述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24•【字号】郑政文[2008]58号•【施行日期】2008.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郑政文[2008]5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市人民政府批准市文化局确定的第一批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7项),现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加快我市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做出新的贡献。
二○○八年三月二十四日第一批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7项)一、民间文学(1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火烧秦桧传说巩义市2 洛神传说巩义市3 毛潭毛延寿的传说新密市4 祝英台梁山伯传说新密市5 中牟西瓜的传说中牟县6 孔子回车庙传说中牟县7 黄帝传说新郑市8 郑风新郑市9 楚河汉界--象棋文化的传说荥阳市10 嫘祖的传说荥阳市11 潘安的传说中牟县二、民间美术(10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 黄河澄泥砚惠济区13 炭精画艺术二七区14 砖雕惠济区15 蛋雕惠济区、二七区16 烙画惠济区17 新密洪山庙戏曲壁画新密市18 嵩山木版年画登封市19 嵩山木雕登封市20 嵩山根雕登封市21 剪纸惠济区、管城回族区、二七区三、民间音乐(5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2 超化吹歌新密市23 民间歌谣二七区24 狮子鼓上街区25 玉门号子荥阳市26 古荥对花鼓惠济区四、民间舞蹈(5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7 小相狮舞巩义市28 荥阳狮舞荥阳市29 笑伞荥阳市30 独脚舞登封市31 猩猩怪登封市五、戏曲(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2 常香玉豫剧唱腔艺术巩义市六、民间手工技艺(8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3 影雕技艺二七区34 香包技艺二七区35 猴加官管城回族区36 泥塑管城回族区37 新郑三里岗李家菜刀新郑市38 新郑八千刘家钢勺新郑市39 新密麻纸手工造纸技艺新密市40 中牟香稻酒酿制技艺中牟县七、生产商贸习俗(2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1 新郑枣树栽培技艺新郑市42 荥阳石榴栽培技艺荥阳市八、消费习俗(3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3 蔡记蒸饺郑州市饮食公司44 合记烩面郑州市饮食公司45 葛记焖饼金水区九、民俗(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6 摸摸会登封市十、民间信仰(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7 中岳庙会登封市48 郭氏家祠祭祖二七区49 李堂药王庙庙会新密市50 新密天爷洞拜祖庙会新密市十一、民间知识(2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1 张杨贵皮肤科中牟县52 鸭李正骨中牟县十二、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3 少林功夫登封市54 苌家拳荥阳市55 太乙拳管城回族区56 七巧板游戏二七区十三、文化空间(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7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郑市。
郑州历年考古大发现概览

郑州历年考古大发现概览2016-05-18郑州文物郑州市是我国开展文物考古工作最早的地区之一,自中国考古学起步,以荥阳成皋广武区的考古调查和《河南石器时代之着色陶器》的出版成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郭宝钧为代表的第一代考古学家对荥阳青台、巩义塌坡等遗址的发掘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关于郑州考古的大发现接二连三,令人震撼。
自1990年新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以来,郑州已经获得13项,同时还有4项入选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
老奶奶庙遗址揭示了距今3—5万年前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李家沟遗址,清楚地展示了中原地区从旧石器时代之末向新石器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
裴李岗文化石磨盘、磨棒等生产工具及家畜骨骼的出现,将中国氏族社会发展史由六千年前的仰韶时代上推二千余载;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时期大面积居住基址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郑州地区裴李岗文化的内涵,居住基址分区、分片布局,从社会学角度为探讨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家庭组织的出现提供了重要资料。
西山古城的横空出世,让人们领略了五千年前中国最早板筑城池的雄浑身姿;历经了四千余年风雨仍磅礴屹立于地面之上的古城寨城池体现了使用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更为人们寻求祝融之墟带来希冀;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面纱的悄悄揭去,引发人们对夏王朝变迁的更多遐思,使人们看到了寻找夏王朝的曙光;大师姑夏代城址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城址,填补了我国夏代城址考古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夏代的城市发展、社会结构乃至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二里岗商代遗址的赫然发现为中国殷商文明找到了源头;望京楼遗址更是发现了夏商两重城址和迄今最完整的商代城门,城门设施突出体现了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成为我国较早形制较为完备的瓮城。
小双桥遗址具有都邑遗址的规模和性质,接郑州商城而繁荣,为仲丁迁隞提供了探寻的轨迹。
娘娘寨城址为全国发现甚少的西周城址增添了新的资料,是郑州地区乃至整个河南地区西周考古的重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西周文化遗存几近空白的缺憾。
郑州元素_精品文档

郑州元素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之一。
郑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现代化城市。
在郑州的街头巷尾,可以感受到浓厚的郑州元素,它们是郑州独有的特色和标志。
本文将从郑州的历史、地理、文化和风俗等方面介绍郑州元素。
一、历史元素郑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5000多年前,就出现了属于其他文化区域的文明遗址,如战国晚期的马家寨遗址和东周时期的庙南冶遗址等。
郑州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中原王朝——商、周、汉、魏、晋等的都城所在地。
在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中,可以感受到郑州丰富的历史元素。
二、地理元素郑州位于黄河南岸,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独特的地理元素。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而郑州作为黄河中游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水资源。
黄河流经郑州的北部,不仅为郑州带来丰沛的水源,还形成了郑州平原的肥沃土地。
此外,郑州还有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嵩山,使郑州充满了神秘的地理元素。
三、文化元素郑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有着别具一格的文化元素。
作为中原地区的文化中心,郑州融合了多种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混合文化。
郑州的曲艺文化非常有名,曲艺是郑州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而其中的豫剧更是闻名中外。
此外,郑州还是书法和绘画的重要发源地,培育了众多的文化艺术家。
这些文化元素让郑州的艺术氛围浓厚,成为文化交流的热土。
四、风俗元素郑州拥有独特的风俗特色,这些风俗元素展示了郑州人民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例如,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郑州人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特色美食,观看到传统的民俗表演,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此外,郑州还有独特的婚俗、丧俗等习俗,反映了郑州人民的传统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总结:郑州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拥有独特的郑州元素。
从历史、地理、文化和风俗等方面来看,郑州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郑州元素是郑州人民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形成的,它们体现了郑州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群贤毕至,会师中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郑州论坛综述

21 0 0年 1 1月 6日 , 逐 鹿 中原— — 中 国 非 “
物质 文化 遗 产 郑 州 论 坛 ” 中 国郑 州举 行 。 坛 在 论 由河 南 省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研 究 基 地 ——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主 办 , 自北 京 、 海 、 安 、 京 、 来 上 西 南 苏 州 、青 岛 等 地 以及河 南 省 各 高 校 的众 多 专 家 学
物质 文 化遗 产 保 护 与 政 府 的 责 任 等 问题 ( 图 见
2 4)在 磋 商 和 交流 中取 得 共 识 , — , 以推 动 和 促 进 河 南 省 、 中原 地 区 乃至 我 国 的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研 究 与 保 护 工作 。论 坛 热烈 、 由的 学术 氛 自
景、 理论 参 考 与 学理 支持 。 [ 关键 词】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 间艺术 ; 民 高等教 育 ; 文化 遗产 学
[ 中图分类号1 2 16 0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 编 号]0 9 3 2 (0 0 0 - 0 1 0 1 0 — 7 9 2 1 )6保 护 与 民 间艺 术
根据 联合 国教科 文 组织 通 过 的《 护 非物 质 保
经过 我 们 弘 扬 发展 的 处于 虚 拟 状 态 的文 化 蕴 涵
文 化 遗产 公 约 》 的定 义 , 物质 文化 遗 产 是 指 被 非
各群 体 、 团体 、 时 为 个人 所视 为其 文 化 遗 产 的 有 各种 实践 、 演 、 现 形式 、 识体 系和技 能及其 表 表 知
艺 术 t ・ ・ - ・ 设 计 与 文 化
矗张下 ORI N Su ZO m No 1 6
郑州的特色

郑州的特色
郑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很多特色。
以下是一些郑州的特色:
1.郑州烩面:郑州烩面是郑州的特色美食之一,选用优质高筋面粉制作,经过和面、扯面、煮面、配料等工序,搭配丰富的佐料,口感鲜美,是郑州人的最爱。
2.胡辣汤:胡辣汤是郑州的传统名吃,以牛骨高汤、香料和淀粉等原料制作,口感麻辣可口,是很多郑州人早餐的首选。
3.烤羊肉串:郑州的烤羊肉串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工艺而闻名,选用优质的羊肉,搭配特制的调料和烤制技巧,味道鲜美,是很多人的最爱。
4.大玉米:郑州地处中原地区,盛产玉米,因此也有很多与玉米相关的特色美食,如烤玉米、玉米粥等。
5.豫剧:豫剧是中国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也是郑州的重要文化特色之一。
郑州的豫剧表演团队在国内外都有着很高的声誉。
6.黄河文化:郑州地处黄河之滨,有着丰富的黄河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黄河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了解黄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7.嵩山文化:嵩山是郑州的名山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嵩山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了解嵩山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总之,郑州是一个充满特色和魅力的城市,有很多值得探索和了
解的文化和美食。
河南郑州中原文化的发源地

河南郑州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河南郑州作为中国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
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河南郑州的历史背景、文化遗产和对中原文化的贡献等方面,探讨郑州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
一、历史背景河南郑州地处中国中部地区,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郑州周边地区就有人类的活动痕迹。
随着历史的演变,郑州逐渐成为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是中原地区的重要诸侯国,这为中原文化的形成和传承奠定了基础。
二、文化遗产1. 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是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而郑州的龙山文化遗址是开展龙山文化研究的主要地点之一。
这里的遗址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和出土物,包括陶器、玉器、石器等,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2. 北京洛阳古代运河郑州位于中国古代运河的交汇处,这一运河系统是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也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河沿线的文化遗迹众多,其中包括许多历史悠久的村落、古老的码头和运河桥梁等,这些都见证了中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 郑州古城郑州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内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二七纪念馆、黄河风情园、郑州博物馆等都是重要的文化景点。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原文化的魅力。
三、对中原文化的贡献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河南郑州对中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着巨大的贡献。
首先,郑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通过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使中原文化得以延续。
其次,郑州积极开展中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中原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郑州还相继建成了许多文化设施,如郑州图书馆、艺术中心等,为中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总结:河南郑州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河南的历史文化遗产

河南的历史文化遗产河南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现代,河南的历史文化可谓是层出不穷,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古代文明在这里得以孕育并发展壮大,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河南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郑州遗址群郑州遗址群是河南省研究中原文化和中华民族史前文化的重要区域,集中了距今6000年至3000年的古新石器文化、龙山文化与三线文化时期的遗存。
其中以二里头遗址最为著名,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早期、龙山文化晚期、河南省文化最高峰的一个重要考古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发展有重要的历史学和社会学意义。
二、洛阳龙门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南郊鸡冠山上,是中国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龙门石窟是古代佛教艺术的杰作,始建于北魏,历经1000多年的修缮与扩建,至唐代达到高峰。
石窟内雕有佛像、菩萨像、神仙像及历史人物等,雕刻技术精湛,艺术价值极高。
三、赵州桥赵州桥位于河南省的临汝县赵城镇,是中国唐代最著名的古桥之一,自唐朝盛世至今已有1400来年历史。
赵州桥全长近500米,由50多个石拱组成,拱形精致,大小不一,其中的最大石拱跨度达37.04米,是古代桥梁建筑中的震撼之作。
四、马跑泉马跑泉位于河南省滑县西南部山区,是我国七大泉群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泉群之一。
马跑泉共有七十二处喷涌口,涌出的泉水每年约有150亿立方米,泉温恒定在12摄氏度左右,水质清澈,长期持续喷涌,飞溅如马蹄飞跑,因而得名马跑泉。
五、小浪底小浪底是黄河三峡中的一段险滩,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黄河前后流过这里,留下了许多有关黄河文化、地理、气象、历史和河岸堆积物的宝贵信息。
小浪底以其险峻奇特,历经千年的地质变化与巨流冲刷,形成了一个壮美的江山风光,被誉为黄河的天然净土。
六、韩愈故居韩愈故居地位于河南南阳市西部的邓州市韩愈镇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韩愈的故居和纪念馆。
金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金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表现,是各国和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水区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名录,以便加强对其的保护和传承。
二、金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 龙舟节龙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
金水区的龙舟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每年端午节,金水区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赛,体验我国传统节日的乐趣。
金水区政府高度重视龙舟节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开展龙舟比赛、举办龙舟文化展示等活动,不断弘扬龙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2. 古典音乐金水区有着悠久的古典音乐传统,这些音乐作品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其中,金水古筝、京剧音乐等都是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水区注重对古典音乐的保护和传承,通过举办古典音乐音乐会、组织传统音乐表演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古典音乐,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古典音乐的传承者。
3. 传统手工艺金水区的传统手工艺包括剪纸、泥塑、刺绣等多种形式,这些手工艺作品代表了金水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手工艺,金水区设立了多个手工艺培训基地,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学习传统手工艺,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同时也为传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4. 民间舞蹈金水区的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深受人们喜爱。
通过举办舞蹈比赛、开展舞蹈培训等活动,金水区保护和传承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间舞蹈。
5. 传统节庆金水区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文化,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节庆,金水区政府每年都会组织丰富多彩、富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传统节庆文化。
三、保护和传承工作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金水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机构和部门来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组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和表演等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河南省郑州古城墙的建造及其意义

河南省郑州古城墙的建造及其意义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郑州古城墙是郑州历史文化中最重要的遗产之一。
郑州古城墙的建造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本文将介绍郑州古城墙的建造及其历史意义。
一、郑州古城墙的建造郑州古城墙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左右。
当时,北魏孝文帝为了巩固中原地区的统治,下令修建了郑州城的城墙。
城墙共分为东西南北四段,长12.7公里,高6米,宽4.6米。
城墙由青石、夯土和黄土夯筑而成,城门设置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城门口还设有箭楼和栅栏门,保卫城门的守卫可以随时放倒攻击城门的敌人。
从公元5世纪至公元10世纪,郑州城的城墙屡遭攻打。
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经攻破郑州古城墙。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州城的城墙一直在不断地扩建和加固。
到了明清时期,郑州城的城墙已经扩建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城墙的总长度已达36公里,高12米,宽近10米。
城墙坐落在黄河北岸,围绕着老城区,成为了郑州城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二、郑州古城墙的历史意义郑州古城墙是中原地区最著名的古城墙之一,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韵味。
首先,它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作为古代中国城市的防御工事,城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现代城市的城墙高楼大厦。
郑州城的城墙不仅修建了1200多年,还采取了多种技艺结合的方式,是中国城墙修建的代表之一。
其次,郑州古城墙是中国城墙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城墙上的烽火台、箭楼、守卫洞、守卫房等遗址都是城墙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了解古代防御工事的最好途径之一。
在城墙遗址内可以看到当时的兵器和城墙部件,了解古代防御体系的组成结构,还可以通过文物重点展览品看到古代郑州城的城市规划图和历史文化的变迁。
再次,郑州古城墙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郑州古城墙承载了郑州历史文化的沧桑与变迁,是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城墙遗址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和文化气息,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我的家乡文化之都的郑州

我的家乡文化之都的郑州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我的家乡文化之都。
在这片古老而又现代的土地上,凝聚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也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到自豪。
一、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郑州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市区内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文化遗产,如登封的少林寺、开封的龙亭等。
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我家乡繁荣的过去,也成为了游客们了解河南文化的窗口。
二、艺术之城郑州是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城市,这里聚集了许多艺术家和文化团体。
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每年举办的郑州艺术节更是吸引了国内外的艺术家和观众前来。
无论是古典音乐的演奏会,还是现代舞蹈的表演,都能在郑州找到各种各样的精彩演出。
三、美食之都郑州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河南菜系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口味独特、风味独特而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
无论是清淡的川汤面还是香辣的水煮鱼,都能让人品味到河南独特的美食风情。
此外,郑州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郑州烩面、烧饼等,各具特色,令人回味无穷。
四、传统文化传承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郑州还在努力保护和传承着传统文化。
从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到古代技艺的传承,各种活动都能让人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
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也在郑州得到了热烈的庆祝,人们会举行各种传统仪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现代文化的发展郑州作为现代化大都市,也致力于推动现代文化的发展。
大型购物中心、电影院、音乐会等各种娱乐场所设施齐全。
此外,郑州还举办了许多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和文化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和观众。
六、人民热情好客郑州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还有着热情好客的人民。
每个来到郑州的人都能感受到这里的热情和友善。
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商场餐馆,人们总是热情地对待每一位来访者。
这种热情好客的文化也成为了郑州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总结郑州作为我的家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梁园归纳总结

梁园归纳总结梁园,又称郑州梁园,是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的一处历史文化名胜区。
这里是古都洛阳的遗址,曾是北魏帝国的都城。
如今,梁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韵味,还可以领略到河南的民俗风情。
下面,我将对梁园进行归纳总结,以展示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地方给我们带来的独特魅力。
一、梁园的历史文化遗产梁园作为北魏帝国的都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里有众多历史建筑,如乾陵、白马寺和玄妙观等。
乾陵是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宏的陵墓,是中国墓志铭艺术的一大瑰宝。
白马寺则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宫寺,是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
玄妙观则是道教文化的代表,被誉为“北国道教第一名观”。
这些历史建筑向我们展示了梁园作为北魏都城的荣耀历史,也彰显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梁园的建筑风格梁园的建筑风格独特而迷人。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古代寺庙和宫殿建筑风格。
建筑群的风格简洁优雅,富有庄严肃穆之美。
古老的石雕和彩绘装饰,给建筑增添了艺术氛围。
此外,梁园还有许多园林景观,如化粪池、湖泊和花园,让人们在欣赏历史建筑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自然的美好。
三、梁园的民俗文化梁园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这里有传统的舞蹈、音乐和戏剧表演,展示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情。
梁园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陶瓷、刺绣和木雕等,这些艺术品展示着梁园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此外,梁园还有丰富的美食,如烩面、油馍、烧饼等,让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当地的独特风味。
四、梁园的自然景观梁园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陶醉。
这里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湖泊和风景如画的山峦。
梁园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拥有丰富的植被和野生动物。
在这里,人们可以进行徒步旅行、郊游和野外探险,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总之,梁园是一处既有着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又拥有独特建筑风格和美丽自然景观的地方。
郑州的传统文化及知名建筑物

郑州的传统文化及知名建筑物来自:名鼎檀郑州红木家具店专题- 郑州——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郑州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自2006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起,到2009年,是第四次全球华人大聚会了。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使全球华人聚首黄帝故里这个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使全球华人唱响了“同一首歌”:同一个祖先,同宗同族,血浓于水。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把全球华人的目光带到了一个新兴的城市——郑州。
郑州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大约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黄帝就是从郑州新郑起兵,访贤问道,一统华夏,并与先民们一道兴衣冠、制弓箭、作宫室、造舟车、务农桑、创《内经》、发明文字、音律、指南车、历法等等,奠定中华民族之基,开启华夏文明之光。
郑州——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郑州历史上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灿烂悠久的的历史文化成就了今日的古文化名城。
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商城遗址等历史名胜古迹闻名海内外。
考古人员于1995年在郑州北郊邙岭余脉发现的西山古城遗址把郑州城市出现的时间提前到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
孕育了郑州几千年古文化,孕育了红木文化的一方沃土。
中原经济区的心脏——郑州“商都”郑州有着商都的雅号郑州地处中原,交通便捷,独特的地区优势使其在全国商品流通中占据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地位。
商朝早期都城在郑州境内,郑州有着“商都”的雅号。
郑州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中国国务院确立的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
是国家级战略“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心脏,其最具影响力的代表当属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2012中国郑州国际红木古典家具展览会的开展,进一步确定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心脏的地位,也标志着郑州红木家具品牌的崛起!未来郑州将成为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和全国“3小时经济圈”。
郑州市商城遗址导游词

郑州市商城遗址导游词郑州商城是我国古代城市遗址的一处重要景点,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解放路中北段,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商城遗址作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是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份详细的商城遗址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遗址。
一、序言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郑州商城遗址,我将为大家带领参观这座千年古城的遗址,带大家穿越时光,感受历史的沉淀。
商城遗址是我国古代城市的重要遗址之一,是东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接下来,请跟随我一起游览商城遗址,一窥古代城市的繁荣景象。
二、历史沿革郑州商城遗址始建于唐代,当时的商城是一座繁华的商业城市,也是政治、文化的中心。
宋代时期,商城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富庶繁华的城市之一。
明清时期,商城逐渐衰败,历经多次战乱和毁坏。
20世纪初,商城遗址被重新发掘,同时也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工作。
如今,商城遗址已成为一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也是游客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
三、遗址布局商城遗址总面积约为800多亩,主要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
内城为方形城墙,占地约130亩,城墙高8米,周长约1.5公里,城墙上设有敌楼和箭楼,防御设施非常完备。
外城占地约670多亩,呈长方形,四周环绕着一条护城河。
整个城址内有街道、庙宇、市场、官署、民居等遗迹。
四、内城景点1.城墙:内城的城墙是商城遗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城墙高8米,修建工艺精湛,至今保存完好。
城墙上设有敌楼和箭楼,战争时期可以用来抵御敌人的进攻。
2.街道:商城的街道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宽敞而整齐,为古代城市的典型特征之一。
街道两旁有各种商铺、酒楼、茶馆等建筑,非常繁荣繁华。
3.市场:商城的市场是繁荣繁华的,有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商贾云集,非常热闹。
商市分为南市和北市,南市以日用品为主,北市以粮食为主,市场可以了解古代商业交流的繁荣景象。
郑州商城文化遗产考察分析

郑州商城文化遗产考察分析【摘要】郑州商城作为郑州市的重要商业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通过对郑州商城文化遗产的考察分析,探讨了其历史沿革、建筑特色、保护现状、价值、挖掘与利用等方面。
通过研究,发现商城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保护历史文化,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本文提出了增强商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强监管与管理、注重科学利用等未来发展建议。
郑州商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城市发展的注脚,值得我们共同努力。
【关键词】郑州商城、文化遗产、考察、分析、历史沿革、建筑特色、保护现状、价值、挖掘、利用、重要性、发展建议、结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郑州商城文化遗产考察分析】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商城作为郑州的传统商业中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沿革和文化遗产。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商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郑州商城文化遗产的考察与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商城的历史演变、建筑特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为商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研究郑州商城文化遗产还可以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市民的文化自信心。
1.2 研究意义【郑州商城文化遗产考察分析】研究意义郑州商城作为郑州市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对郑州商城文化遗产进行考察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郑州商城作为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通过研究商城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可以进一步了解郑州市的历史发展轨迹,探讨商城在历史演变中的作用和影响。
商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继承和弘扬郑州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商城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挖掘利用进行研究,可以促进对商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郑州市历史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实现历史文化的永续发展。
对郑州商城文化遗产的考察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可以为郑州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郑州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
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郑州民俗类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中岳
岳
庙会起源于唐代,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庙会的重要代表,至
庙
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民俗文化,如”拴娃娃”、拜干爹、摸铁人等,还
会
有舞狮子、旱船、高跷、火龙舞等民间艺术舞蹈表演,还可见到具有浓烈
信仰色彩的各种纪念品"吉祥物”,如各种长命锁、玉如意、生肖石等。
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入选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郑州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少
少
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
林
术禅"之称。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
功
成,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
夫
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郑黄帝拜祖祭典是华夏炎黄子孙于农历“三月三”在河南省新
郑市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是河南郑州新郑市的传统民俗于2008年入选第
新
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郑州闻名华夏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
郑
产。新郑市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诞生、建都之地,自春秋时起,每年
黄
新
“中原造纸第一镇”之称。大隐镇的麻纸制作技艺(手工造纸)继承了蔡伦
密
发明造纸术的全部技术和方法,具有其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价值,生产工
麻
艺个值和经济个值,于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
纸
啤镇的民馆手工造纸,其工艺流程是先用桑、枸树皮,经浸、泡、蒸、晒、
制
洗、淘、礁、切、踏等工序,制作成料,再用稻草经捆、打、蒸、醮、溜、
千年曙光碑介绍

千年曙光碑介绍千年曙光碑是一座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的纪念碑,建于公元2004年,是为了纪念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而建立的。
千年曙光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寓意深远的内容而闻名于世。
千年曙光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光明”概念。
整个碑身高达30米,由花岗岩打造而成。
碑身由底座、中部和顶部三个部分组成。
底座上刻有各种装饰图案,象征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辉煌。
中部是主体部分,刻有大量的文字和图案,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画卷。
顶部是一个巨大的光芒,象征着曙光的到来,带给人们希望和希冀。
千年曙光碑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变革。
千年曙光碑通过刻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场景,向人们展示了这个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千年曙光碑上刻有大量的文字和图案,其中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国家的国君、将军、文化名人等。
这些图案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
同时,碑文还详细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如战争、外交、文化交流等。
这些内容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
千年曙光碑的建造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让人们重新认识和思考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同时,它也成为了郑州市的一张名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千年曙光碑的建造离不开众多工匠和学者的辛勤努力。
他们不仅仅是普通的建筑师和雕塑家,更是文化传承的守护者。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千年曙光碑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纪念碑。
它通过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内容,向人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它的建造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过去,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千年曙光碑的存在,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曙光的到来。
介绍郑州商代遗址的文章

介绍郑州商代遗址的文章
郑州商代遗址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遗址之一,它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是商代时期的遗址。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郑州商代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郑州商代遗址是一个大型的城址遗址,它的规模非常庞大,占地面积达到了1000多亩。
遗址内保存了大量的商代文物和建筑遗迹,包括城墙、宫殿、祭祀场所、墓葬等。
这些文物和建筑遗迹都是商代时期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见证,对于研究商代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郑州商代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考古学家在郑州市中原区发现了一些商代时期的文物和建筑遗迹。
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文物和建筑遗迹被发现和研究,对于研究商代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料和证据。
郑州商代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商代时期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见证,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郑州商代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也为我们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郑州商代遗址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遗址之一,它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于这一遗址的保护和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丰富内涵。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郑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郑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扩展项目的通知郑政文 2019 34号㊀㊀2019年2月14日各县(市㊁区)人民政府㊁市人民政府各部门㊁各有关单位:郑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郑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已经市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㊂郑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1项)一㊁民间文学(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Ⅰ 35贾鲁河传说市非遗保护中心㊁二七区2Ⅰ 36郑氏的传说荥阳市3Ⅰ 37傅说的传说荥阳市4Ⅰ 38嵩山王子晋传说登封市5Ⅰ 39岐伯传说新密市二㊁传统美术(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Ⅱ 28仝氏赏石艺术二七区三㊁传统音乐(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Ⅲ 11唢呐(响器吴唢呐㊁杨树冲唢呐)新郑市㊁新密市8四㊁传统舞蹈(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Ⅳ 13麒麟舞中牟县9Ⅳ 14龙舞(西街舞龙)中牟县五㊁戏曲(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0Ⅴ 2豫剧(豫西调)新密市11Ⅴ 3木偶戏中牟县六㊁传统体育㊁游艺与竞技(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Ⅶ 11过炁捶惠济区13Ⅶ 12华夏鞭巩义市14Ⅶ 13南仁查拳中牟县15Ⅶ 14摩门八卦中牟县16Ⅶ 15斜拳二七区17Ⅶ 16武派太极拳新架二七区七㊁传统手工技艺(2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8Ⅷ 45范记烧饼夹制作技艺荥阳市19Ⅷ 46老汤猪蹄制作技艺惠济区20Ⅷ 47郭记烧鸡制作技艺管城回族区21Ⅷ 48迎富居宫廷杏仁茶制作技艺金水区22Ⅷ 49五香兔肉制作技艺中牟县23Ⅷ 50酱菜制作技艺(传统酱菜腌制技艺㊁中牟县㊁登封市术师傅酱菜制作技艺)24Ⅷ 51申家豆腐制作技艺二七区25Ⅷ 52皇百界米醋传统酿造技艺新密市26Ⅷ 53西瓜栽培技艺中牟县927Ⅷ 54樱桃沟樱桃树种植技艺二七区28Ⅷ 55铁器加工技艺中牟县29Ⅷ 56晶石造器管城回族区30Ⅷ 57拓印技艺(全形拓技艺㊁金石传拓技艺)二七区㊁中原区31Ⅷ 58鲁班锁制作技艺巩义市32Ⅷ 59木杆秤制作技艺荥阳市33Ⅷ 60传统髹漆技艺管城回族区34Ⅷ 61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管城回族区35Ⅷ 62传统手工皮雕技艺郑州高新区36Ⅷ 63传统修脚术二七区㊁金水区37Ⅷ 64掐丝珐琅制作技艺郑州高新区38Ⅷ 65臭豆汤制作技艺中牟县八㊁传统医药(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9Ⅸ 14吴氏中医喉科荥阳市40Ⅸ 15黄氏中医儿科金水区41Ⅸ 16郭氏正骨手法管城回族区42Ⅸ 17田氏中药外敷疗法郑州经济开发区43Ⅸ 18郭氏中医督疗法管城回族区44Ⅸ 19陈氏煴炙管城回族区45Ⅸ 20吕氏膏药(祛寒除湿保健贴)新密市46Ⅸ 21单氏小儿手穴推拿巩义市47Ⅸ 22李氏圆炁针二七区48Ⅸ 23腋臭粉制作技艺登封市49Ⅸ 24庹氏艾炙市康美中医院九㊁民俗(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0Ⅹ 17太清龙狮会新郑市51Ⅹ 18闰月年送雁习俗新密市01郑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10项)一㊁民间文学(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Ⅰ 7轩辕黄帝传说新密市二㊁传统美术(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Ⅱ 7蛋雕中原区3Ⅱ 9烙画金水区㊁管城回族区4Ⅱ 13剪纸新郑市㊁中牟县5Ⅱ 14香包 牡丹香包 巩义市6Ⅱ 20面塑 陈氏面塑 惠济区三㊁曲艺(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Ⅵ 3河南坠子中牟县四㊁传统手工技艺(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Ⅷ 18牛羊肉烹制技(铁记酱牛肉制作技艺㊁大隗马家五香牛肉制作技艺㊁陈记酱牛肉制作技艺)管城回族区㊁新密市㊁管城回族区9Ⅷ 35陶器烧制技艺(郑州古陶烧制技艺)二七区10Ⅷ 40银饰锻制技艺(负黍聚银饰锻制技艺)登封市㊀㊀备注:Ⅷ 18原 海记牛肉 更名为 牛羊肉烹制技艺(海记牛肉制作技艺)11。
郑州历史文化

郑州历史文化
目录
一、城市简介 二、历史沿革 三、地理环境 四、行政区划
8.城市荣誉
•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国家园林城市
•
国家卫生城市
•
国家双拥模范城市
•
国家一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
全国路网枢纽中心
பைடு நூலகம்
•
全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
郑州市图片欣赏
谢谢观看
3.地理环境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 。郑 州是一座平原城市,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她 四季分明并各具特色 。
郑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现已探明的 矿藏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 油土、石英沙等 34 种 。其中,天然油石矿矿 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
4.行政区划
郑州市辖6个市辖区、1个国家级新区、 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 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县,代管5个 县级市。 中原区、二七区 、管城回族区 、金水 区 、上街区 、惠济区 、郑东新区 、 新郑市 、登封市 、新密市 、巩义市、 荥阳市 、中牟县 。
5.经济建设
在中央“中部崛起"战略指导下,郑州城 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面貌持续改观。中心 城区保护改造“三年一大变”目标基本完 成。。“四城联创”成效明显,创建国家园 林城市工作胜利完成,并顺利获得国家卫生 城市称号,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 大多数考核指标已达标。
郑州博物馆文物解说词

郑州博物馆文物解说词尊敬的观众朋友们,欢迎来到郑州博物馆,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件精彩的文物。
第一件文物是汉代的青铜器。
这件青铜器是由汉代工匠精心制作而成,其造型精美,工艺独特。
它展示了汉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实用工具,也是礼仪器物,代表了古代社会的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
第二件文物是唐代的绘画作品。
唐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黄金时期,许多传世名画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这件绘画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鲜明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而闻名。
它展示了唐代绘画家的艺术造诣和审美理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第三件文物是宋代的瓷器。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许多精美的瓷器就是在这个时期烧制出来的。
这件瓷器的特点是釉色柔和、胎体细腻,造型简洁大方。
它展示了宋代陶瓷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第四件文物是明代的木雕作品。
明代的木雕工艺发达,许多精美的木雕作品在这个时期产生。
这件木雕作品以其精细的雕刻和栩栩如生的形象而著称。
它展示了明代木雕工艺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审美需求。
第五件文物是清代的玉器。
清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黄金时期,许多精美的玉器就是在这个时期制作而成的。
这件玉器的特点是色彩鲜艳、质地细腻,造型优美。
它展示了清代玉器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几件郑州博物馆的精彩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希望通过观赏这些文物,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艺术和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感谢大家的光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文化遗产综述
摘要:在中国秦汉以后两千余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郑州或为州,或为县,不曾有过耀眼辉煌。
因此,在不少现代人的心目中,郑州似乎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无甚谈资的小城。
然而,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关于郑州地下考古大发现的新闻却接二连三,令人炫目,使人震撼。
After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in China two thousand years of written history, Zhengzhou or for the state or county did not have a dazzling brilliant. Therefore, in the minds of many modern, Zhengzhou seems a little small town talk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However,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fif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news on the Zhengzhou underground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after another, dazzling people shocked.
关键词:郑州文化遗产文明历史Zhengzhou, culture, heritage, civilization, history
距今15000年前至9000年前,被称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明的种子在这一时期播下。
人们开始制造陶器,磨制石器,驯养家畜,栽培稻子,这种创造力所迸发的文明之火最早在李家沟、南庄头、仙人洞、甑皮岩等地开始引燃,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面积三万平方米、出土两百多片陶片的郑州李家沟遗址在同类遗址中面积最大,出土陶片最多,是同时期遗址中地层关系最清晰、年代延续最长、内涵最丰富的遗址。
其标志着人们从洞穴生活走向平原生活的历史存在具有极其重大的划时代意义。
距今9000年前—7000年前,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文明种子开始萌发,这一时期住房已经出现,聚落已经形成,新出现的玉器、彩陶和白陶,反映了先民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契刻龟甲、陶祖、骨笛的出现,表明这一时期的人们已开始初步有了精神追求和文化生活。
在裴李岗、大地湾、磁山、兴隆洼、彭头山、上山、后李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于郑州的裴李岗文化区域分布和影响最大,发现的遗址已有一百七十多处,其中的唐户遗址面积即达三十多万平米,彰显了这一时期郑州在全国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蓬勃之势。
距今7000年前—5000年前,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的种子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迅速破土,茁壮成长。
各个文化区都以自己的方式建立各具特色的文明,发展之势犹如百舸争流。
这个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开始出现分工,部落成员开始分化,一些中心聚落筑起了防卫性
的壕沟和城墙,到处都有战死者或非正常死亡的乱葬坑,社会开始了变革。
在这些灿若星辰的文化遗墟中,三门峡西坡的庞大墓葬、甘肃秦安的原始殿堂、西安姜寨的向心式聚落布局、浙江河姆渡的雕刻艺术等标志了那个时代社会发展的最新成就,而被称为中华第一城的郑州西山古城、被称为中国最早天象记录的郑州大河村天文绘图、被称为中国最早丝织品实物的郑州青台丝织品遗存等则是这些成就中引人瞩目的亮色,标志了郑州人不同凡响的开创性贡献。
距今5000年前后,新石器时代进入末期,氏族社会发展到了顶峰,原始的刻文、初级的国家组织形态、金属冶铸等元素的出现,特别是各地城池的构筑,表明文明已经悄然到来,中国开启城邦国家时代。
东北红山文明的庞大神庙、雄伟祭坛将氏族社会的庙堂大典推向顶峰。
江浙良渚文明的恢弘城池、精美玉雕谱就了邦国时代无与伦比的绝唱。
然而,这些在不同土壤和环境中萌生、成长的文明由于发展模式不同,导致了不平衡的发生。
在血与火的较量中,一些部落城邦迅速强大,一些部落氏族瞬间衰亡,演绎了一幕幕群雄并起、英豪悲歌的大戏。
考古发现表明,约在距今4500百年以后,孕育了近万年的多方文明元素开始汇聚、碰撞、蝶变,积蓄着向大一统文明迈进。
在这一关键时期,良渚文明消失了,红山文明不见了,而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在融会各地文明后涅槃再生,强势发展,迅速将自己的文明推向高峰并强烈辐射外邦。
终于,公元前21世纪前后,生活在郑州地区的夏部落凭借先进的文化、雄厚的实力和优越的区位在众多邦国中脱颖而出,成为“邦国共主”。
以夏部落统治中原并控御周边地区为标志,邦国时代退场了,王国时代开始了,邦国时代各区域的“多元文明”也随之被王国时代夏王朝的“一体文明”所主导,“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最终在郑州完成奠基。
王国文明作为跨越广袤地域的文化核心,使中华文明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随后中华大一统国家政权的基石.
二千年王国时代开创了中华文明,而郑州在这一时期二度为夏、商王朝担当开国立都之重任,使其成为中国古都群中殊荣独享之创世王都。
中国大一统国家历史自夏禹开创,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十一个大的历史时期,绵绵四千余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古国,而这一伟大发展历程的开端是从郑州起步的。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在郑州诞生,拉开了中国国家文明时代的帷幕。
公元前17世纪,商王朝在郑州建国立都,将中国青铜文明推向高峰。
两周战国,管、虢、郐、郑、韩等先后建都郑州,逐鹿天下。
在中国国家文明史的前两千年历程中郑州七次为都,时逾千载,
书写了中国国家和都城发展史的开篇之章。
文献记载的缺失使人们曾经认为夏王朝只是传说,20世纪初叶,甲骨文的破译和近代考古学的引进为历史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
先是安阳殷商遗存及其年代的确定,后又有早于安阳殷墟时代郑州商城的发现,随之又有洛阳二里头遗址、郑州王城岗遗址、郑州新砦遗址、郑州花地嘴遗址、郑州大师姑遗址、襄汾陶寺遗址等一系列更早遗迹的面世。
这些大发现助推人们对夏王朝的研究出现新突破,夏王朝不仅真实存在,而且无比辉煌。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历经多年研究认定,夏王朝存在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王城岗遗址(公元前21世纪前后)、新砦遗址(公元前19世纪前后)、二里头遗址(公元前18世纪前后)是这一年代框架内具有都城规模的夏代早、中、晚遗址。
六十年的追寻,传说中的夏王朝有了模糊的身影,夏王朝从郑州王城岗立都建国,开创中国发展之始。
在郑州新砦成长强盛,谱写中华文明发展融合新篇章,在洛阳二里头走完辉煌之路,孕育华夏变革再迈新征程。
公元前17世纪,商汤起兵推翻夏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将中国青铜文明推向高峰。
在对已发现的商代遗址长时期研讨后,学术界确认,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是商王朝早期遗存代表,郑州小双桥遗址、安阳洹北商城是商王朝中期遗存代表,安阳殷墟为商王朝晚期遗存代表。
在这五处遗存中,郑州商城是规模最为庞大的遗址,拥有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城格局。
城内出土数以万件商代文物,青铜重器雄浑,金饰宝玉璀璨,牙雕骨珍天工,青瓷灰陶拙巧,甲骨朱书旷世,兵刃利器精锐,无不使人慨叹肃然,反映了新生商王朝蓬勃向上的生机和独霸天下的威仪。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经过多方面、多学科综合研究后认为,郑州商城为3600年前商王朝灭夏之后商汤所建立的第一个国都——亳。
公元前11世纪,以天子独尊、封邦建国宗法统治为基础的周王朝诞生,天下被分为数百个诸侯国。
管国、郐国、虢国、郑国、韩国等先后在郑州立都建国,这些诸侯国都非等闲之辈,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演绎了让后人难以忘怀的大戏。
管国受旨于监理殷商遗族之职却书写了让新生周王朝颇感震撼的反叛传奇;虢、郐作为王族近亲,则演绎了骄横逞强惹兄弟侧目、被亲朋所灭的悲剧故事;郑国在春秋初年铸刑鼎、兴商贸,成为“小五霸”之一;韩国凭借天时地利,以“战国七雄”的英姿驰骋中原,助推天下九九归一。
二千年王国时代开创了中华文明,而郑州在这一时期二度为夏、商王朝担当开国立都之重任,使其成为中国古都群中殊荣独享之创世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