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成果丰硕。
本文将就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内容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做一概览。
一、研究现状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国内相关机构及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研究课程,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也越发重要,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视角。
二、研究热点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我国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成为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研究者们就如何保护和管理这些遗产进行了广泛探讨。
其中,对于保护工作中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保护规划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提出,应注重挖掘世界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备受研究者关注。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更加科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议。
他们强调,旅游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规范的管理、科学的环境设计等手段,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4.世界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代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研究者们就世界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祉,并有力推动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三、研究方法在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调查和资料分析是常用的方法。
此外,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也被广泛运用。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基石,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纪念碑。
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篇1浅论世界文化遗产的产业经营模式[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管理进行描述和考量,力图挖掘出一些先进经营模型,为我国文化遗产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遗产;产业模式;经营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在管理尤其是产业开发之时都面临着几大问题,第一是与生俱来的非营利机构(文化事业)性质与市场经济的矛盾;第二是资金问题在国家财政支持紧缩减少情况下越发突出;第三是在多元文化、新媒体、娱乐消费潮流下,传统文化遗产的营销策略得到民众(消费者)认同。
面对这些矛盾,只有在保护前提下,将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和产业功能充分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永续利用”。
世界各国在这个基本理念确立前提下,开展了各种开发经营模式。
1 文化旅游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为了弘扬韩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韩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互相促进发展,具体实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地域选择。
以民俗村来选定地域,韩国人把民俗村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在汉城城南有一个古代民俗村。
一进民俗村,村口就有韩、中、英、日四种文字的介绍。
进入村内,可以看到李朝时期先民们的衣食住行、建筑景观和祭祀活动。
宗庙的祭祀典礼和音乐都被看做无形文化财产。
②时间和内容的选择。
韩国还十分注重以民俗节和祭祀活动来吸引游客。
例如江陵端午祭和祭日演出的假面戏年年在当地举办盛大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
为了吸引外来游客,那些表演人士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场地进行传统技艺表演。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份研究报告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期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现状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这些威胁包括自然灾害、人类活动、战争和城市化等。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问题1.资金不足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修复和维护费用、人力成本和物资采购等。
然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导致了许多文化遗产无法得到及时的修复和维护,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2.缺乏专业人才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支持。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国家和地区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
这导致了在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甚至出现了误判和失误。
3.公众参与度低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然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不足,参与度较低。
这导致了在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障碍。
三、解决方案1.增加资金投入各国政府应该增加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及时的修复和维护。
同时,也可以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国际援助等方式来增加资金来源。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各国应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才培养,包括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教育课程,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
同时,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等方式来提高技术水平。
3.提高公众参与度各国应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识度。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览和讲座等方式来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参与等方式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摘要: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且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尊重,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文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保护意识和机制的完善、保护科技的应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
第一部分:保护意识和机制的完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得以兴起,离不开保护意识的觉醒和机制的健全。
保护意识是保护工作的基础,它让人们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和重要性。
同时,保护机制的完善也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执行保障。
从中华文化遗产事业研究频道的设立到各级政府的设立专门机构,中国一直在努力完善保护机制,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第二部分:保护科技的应用保护科技的应用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技的进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例如,在文物保护方面,利用红外线、激光扫描等技术进行文物的保护修复,成为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
同时,保护手段的创新也为文化遗产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数字化技术为例,通过将文化遗产数字化,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研究中国的文化遗产。
第三部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拓展。
首先,要注重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研究。
通过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传说和故事,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文化。
其次,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并重。
保护只是第一步,利用是保护工作的延伸和展示,只有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再次,要注重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研究。
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单纯的历史遗迹和艺术品,更是凝聚着社会、经济和民族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化发展的冲突,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利用等。
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培养更多的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加强国际合作等。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旅游学刊 TOURISM TRIBUNE第 19 卷 2021 年第 4 期双月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杨丽霞 ,喻学才(东南大学旅游学系 ,江苏南京 210096)男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教授 ,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与旅游规划。
[ 摘要]本文通过对 1994 年以来有关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从国外经验借鉴研究、价值功能等基础性研究、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 7 个方面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 关键词]文化遗产 ; 保护; 利用[ 中图分类号]F590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 5006 (2021) 04 - 0085 - 07文化遗产的概念是在 1972 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正式提出的 ,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 ,之后不断发展 ,又引入文化景观和口述及非物质遗产与之并立。
本文所指的文化遗产 ,为研究需要把 3 者均包含在内 ,统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对其保护、保存、利用和传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 ,一方面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日益强烈 ,另一方面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事情亦大量存在 ,出现了保护和开发、传承和利用等方面的辨析和论争。
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问题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这方面存在大量的文献 ,本文主要通过对 1995 年以来的规划建筑、社会科学、地理学、博物馆学、旅游学及各大学学报等类别的 60 余种学术期刊、109篇论文的检索、统计、分析 ,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文化[ 收稿日期]2021 - 05 - 17 [ 作者简介] 杨丽霞(1980 - ) ,女 ,东究生 ,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 ; 喻学才 (1954 - ) ,南大学旅游学系硕士研遗产保护经验的借鉴研究、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的研究、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遗产经营管理的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先进技术的研究、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 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作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主要包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国内外学术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涵盖了考古学、文物保护、遗址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意义。
文物、遗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文化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1.2 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的重要性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可以延续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使其得以永久保存。
同时,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也是传承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1.3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现状目前,国内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学者们通过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遗址管理等方式,不断深入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文物保护技术不断更新、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
二、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的现状与问题2.1 文物保护现状在文物保护方面,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机构,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工作。
然而,由于文物数量庞大、保护技术不断更新、人力物力不足等原因,文物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2.2 历史遗址管理现状历史遗址管理是保护历史遗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
我国世界遗产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世界遗产研究文献综述发表时间:2019-07-10T10:28:37.2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作者:刘露遥[导读] 本文从我国世界遗产的发展历程、遗产价值、现存问题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我国遗产工作的一些展望。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610059摘要:近年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人管眼光聚焦到了一些精神、景观、人文问题上,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成为了重点。
我国世界世界遗产的发展和保护也值得关注。
本文从我国世界遗产的发展历程、遗产价值、现存问题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我国遗产工作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世界遗产、遗产价值、保护Abstr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people have focused their attention on some spiritual,landscape,and humanities issues.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orld heritage have become the focus.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our world heritage in the world also deserves attentio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heritage valu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world heritage,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spects for China's heritage work.Key words:World Heritage,Heritage Value,Conservation1引言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高速发展,各国综合实力稳定在一超多强的现状下,人们将更多的经历放在了一些文学性、精神性、景观性问题上。
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综述2014-07-04查阅次数:173次发布人:admin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入手,结合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与具体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意义、价值、保护、利用、传承的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所引用文献中提出的观点进行了分类和总结。
基本了解了我国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体现了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先人们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
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较早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
2011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渐渐深入人心。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篇名,搜索1999年至2011年(最后截止于2011年6月10日15点40分)以来的文献,共计1719篇。
主要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意义、价值、保护、利用、传承等方面,其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保护模式,利用的研究居多。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研究(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及分类的依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定义及分类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32届会议正式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简称《公约》)第二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是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按上述定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基于文献综述的建水紫陶研究现状总结
基于文献综述的建水紫陶研究现状总结
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一种,产于云南省建水县。
近年来,对这一陶瓷的研究逐渐增加,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总结建水紫陶的研究现状。
首先,建水紫陶的起源和历史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建水紫陶可能起源于唐代,随后在明代和清代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在历史演进中,建水紫陶不断与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
其次,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对建水紫陶的制作过程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揭示了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技术特点。
例如,建水紫陶的釉色是其独特之处之一,研究者们通过对釉料的成分和制作工艺进行研究,探究了其釉色的形成机理。
此外,建水紫陶的艺术价值也成为研究的核心问题。
研究表明,建水紫陶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价值,而且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有独特的魅力。
例如,建水紫陶的造型和图案设计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最后,建水紫陶的保护和传承也是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建水紫陶所面临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研究者们认为,应该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保护体制,促进建水紫陶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传统文
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综上所述,建水紫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未来的研究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继续深化建水紫陶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促进其保护和传承。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一、引言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代表了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保护问题,如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报告旨在探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1. 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各国政府普遍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2. 保护机构逐步健全。
各国政府普遍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
3. 公众意识逐步提高。
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和意识不断提高,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1. 保护资金不足。
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然而目前各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2. 保护技术落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保护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先进的保护技术和设备。
3. 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地区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导致人为破坏等问题的发生。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1. 增加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扩大资金来源。
2. 引进先进技术。
政府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和设备,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3.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认知水平,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4. 加强国际合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球性的任务,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完成。
政府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研究
中国的世界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但由于现代社会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些传统文化在逐渐流失。
中国世界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传统文化流失
目前,许多世界遗产的传承方式仍然过于传统和单一,缺乏创新和现代化手段,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传承方式单一
在很多世界遗产地区,居民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不足,缺乏主动参与和保护的意识。
详细描述
加强中国世界遗产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THANKS
感谢观看
xx年xx月xx日
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研究
引言世界遗产概述中国世界遗产现状分析中国世界遗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建议和对策coBiblioteka tents目录引言
01
世界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
中国作为世界遗产的大国,拥有丰富的遗产资源,研究其现状及问题对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内容中国世界遗产的历史和现状概述针对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保护建议和措施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创新点首次对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建议和措施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世界遗产概述
特点
中国的世界遗产具有历史悠久、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等特点。
中国世界遗产的类型和特点
管理
中国设立了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林业局等专门机构,负责世界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保护现状
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环境保护压力、旅游开发影响等。
中国世界遗产的管理和保护现状
中国世界遗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对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以下是该报告的概述:
1. 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中国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其中一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颐和园等。
这些古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2. 壮丽的山水景观
中国的山水景观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世界遗产名录中列出了黄山、九寨沟、武夷山等诸多著名景点。
这些景观融合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3. 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古代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文化等。
这些文化遗产包含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儒家思想、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戏曲文化、民间文化等。
4. 多样的非物质遗产
除了物质遗产之外,中国还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遗产。
这些非物质遗产包括传统技艺、民俗节庆、口头传统表述等,如中医、书法、剪纸、肚皮舞、端午节等。
总之,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广阔的价值,这些遗产不仅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也代表了人类智慧的丰富成果。
需要继续努力保护传承这些遗产,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贡献。
遗产旅游文献综述
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结课论文题目:遗产旅游文献综述系别:管理系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班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目录摘要及关键词 (Ⅴ)引言 (1)一、世界遗产开发 (1)二、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三、世界遗产经营与管理 (3)四、世界遗产旅游者行为及感知 (4)五、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基本内涵的研究 (4)六、我国文化遗产基本状况的分析研究 (6)七、结语 (6)参考文献 (8)摘要: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倍受业界学者的关注。
总结了世界遗产相关的研究主要围绕世界遗产开发、世界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经营管理、世界遗产旅游者行为感知四方面展开,指出世界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将会是今后研究最为热点的领域。
关键词:世界遗产;遗产开发;遗产管理;遗产保护;旅游者行为引言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文明史上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积累和沉淀。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世界遗产41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文化景观3处。
近年来,国内兴起世界遗产旅游的热潮,遗产价值、遗产开发、遗产保护、遗产管理等一系列与世界遗产相关的话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世界遗产相关的课题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世界遗产地的学术研究为基础,通过中国知网对“世界遗产”和“旅游”作为关键字进行核心文献的检索,共搜索出相关文献,文献研究内容涉及世界遗产开发、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经营管理、世界遗产旅游者行为四大领域,以及简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研究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现状研究。
一、世界遗产开发遗产开发是世界遗产价值凸显的有效方式,世界遗产开发模式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
傅才武、陈庚(2010)指出,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有博物馆式保护与产业开发模式、大遗址保护与整体开发模式、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城市历史街区开发模式、村落开发模式五种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有民俗博物馆保护与开发模式、节庆文化保护与开发、特色餐饮开发模式、演艺开发模式、主题公园开发模式、物化产品开发模式、影视开发模式七种类型。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保护和传承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完善。
本文将对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论文文献综述,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未来的责任和担当。
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现状1. 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国都在不断完善和调整相关政策措施。
研究者通过对各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比较分析,探讨其特点和优势,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数字化技术、遥感技术、三维重建技术等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和文化遗产修复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3. 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管理机制能够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研究者通过对文化遗产管理模式的比较和借鉴,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遗产管理体系,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效率和水平。
4. 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是培养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都在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研究者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1.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文化遗产的高精度记录和保护,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展示提供新的可能性。
近十年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献研究述评——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
摘要:近年来,国内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本文通过对2009-2019年CNKI 中收录的《城市规划》《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刊》《城市发展研究》四本城市规划核心期刊进行统计,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关键词搜索,基于CiteSpace 软件对期刊中出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一研究方向进行文献分析。
结果表明:十年间针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文献不断增加,研究内容愈渐多元且受国家政策影响;文献作者归属机构集中于各高校,地区多在东南沿海;研究视点主要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古村落)保护”“工业遗产”三个方面;由于国家政策导向,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应集中在重视多学科融合、历史文脉传承及保护模式的选择。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CiteSpace 软件;统计与分析引言我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可追溯到1949年北平解放时期,当时提出“要避免破坏故宫等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1];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关于地方文物名胜古迹保护管理办法》等并开始全国范围内的文物普查;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并在同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标志着我国对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的开端;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提出“城市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遗产保护提出要求[2];2005—2008年,国家陆续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对历史名城名镇等的专项保护。
城市规划领域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代表人物包括吴良镛、单霁翔、张松等学者。
2007年,吴良镛在南京城南地区保护与更新中提出“积极保护,整体创造”观点,指出历史名城的保护要注重保护与发展相结合[3];2006年,单霁翔在《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一书中提出历史性城市保护的协调发展观、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等观点,指出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财富,要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城市规划[4];张松在对历史名城的保护实践中,提出将建成遗产和历史景观保护作为城乡空间规划的主要目标,以此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遗产的整体性保护[5]。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这个背景下,学界和政府部门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综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研究主要包括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和价值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其中,对于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分类的研究有助于理清文化遗产的内涵和范围,从而为具体保护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价值评估的研究重点是对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等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估,以确定保护的优先级和策略。
二、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文物保护、修复和传统工艺的研究。
文物保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文物进行科学的保护和管理,包括文物鉴定、盗掘打击、文物保护设施等方面的研究。
修复研究则关注古建筑和文物的修复技术,保护古建筑和文物的原始风貌。
传统工艺研究的重点是对传统工艺技艺进行保护和传承,使其得以继续发展。
三、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研究主要包括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法律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
行政研究的核心是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培养专业人才,加强监管和执法。
经济研究则关注如何利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四、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将社会公众纳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中。
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公众参与保护决策、教育和培训、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引导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参与,可以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
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融合研究。
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研究
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研究摘要:指出了世界遗产是人类最具价值的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遗存,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世界遗产资源的国家。
迄今为止,中国世界遗产共有43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9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文化景观2项。
介绍了中国世界遗产的基本概况以及分布特征,分析了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以期让国人关注世界遗产,了解世界遗产,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
关键词:世界遗产;分布;问题1引言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但随着世界范围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它是保护世界遗产的根本大法[1]。
世界遗产分为物质类世界遗产和非物质类世界遗产,物质类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文化景观等;非物质类的世界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艺术以及其它艺术等。
通常所说的世界遗产就是指物质类的世界遗产。
截至2022年7月,按其标准,世界上共评出世界遗产962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745项,世界自然遗产188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9项。
世界遗产数量大洲排名: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2中国世界遗产基本概况我国在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1987年开始申报第一批世界遗产,截止到2022年7月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共有世界遗产43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9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文化景观2项。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班级: 公管41学号: *******指导教师: 陈瑞红职称: 副教授2007 年6 月2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郑雪指导教师陈瑞红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
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从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现状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来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总结,针对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文化遗产;基本概况;存在问题A Summary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Student majoring in the public institution administration ZhengxueTutor ChenruihongAbstract: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being, tropical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e in all sort of area and regions, witness of development of world’s civilization, has been destroyed in a larger and larger degree over years. Protecting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is taken seriously b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based on other’s research, introduces and sums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ree aspects: its cont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protecting it. In view of theirs , I give my own opinion and analysis.Keywords: cultural heritage; basic connotation; problem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
文物保护技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文物保护技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1. 引言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们代表着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精髓。
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文物的保存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研究和应用文物保护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不同的文物保护技术及其应用情况。
2. 非破坏性测试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2.1 X射线技术X射线技术作为一种非破坏性测试技术,在文物保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文物进行X射线检测,可以获取文物内部结构和组成的详细信息,帮助研究人员进行文物鉴定、修复和保护工作。
2.2 红外线成像技术红外线成像技术可以探测文物表面和内部的隐蔽问题,例如病害、损坏和修复痕迹等。
通过红外线成像,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文物的问题区域,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 材料保护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3.1 环境控制技术环境因素是影响文物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
利用环境控制技术,可以调节文物存放和展示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减缓文物老化和腐蚀的速度,从而延长文物的寿命。
3.2 防护材料应用技术在文物保护过程中,合理选择防护材料可以有效地防止文物受到外界环境的侵害。
例如,使用酸性纸张和封闭盒子等材料来保护纸质文物,使用紫外线吸收剂来减少文物的暴露时间等。
4. 预防性保护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4.1 定期检测与维护定期检测文物的状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和保护措施。
维护工作包括文物的清洁、酸碱测试、日常修复等,帮助保持文物的完好和延长寿命。
4.2 文物保管措施合理的文物保管措施有助于文物的长期保护。
例如,制定合适的贮藏和陈列方案,做好文物运输和存放工作,提供适宜的展示环境等。
5. 总结与展望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护和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非破坏性测试技术、材料保护技术和预防性保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然而,当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一些特殊材质文物的保护方法研究尚不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班级: 公管41学号: *******指导教师: 陈瑞红职称: 副教授2007 年6 月2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郑雪指导教师陈瑞红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
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从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现状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来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总结,针对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文化遗产;基本概况;存在问题A Summary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Student majoring in the public institution administration ZhengxueTutor ChenruihongAbstract: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being, tropical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e in all sort of area and regions, witness of development of world’s civilization, has been destroyed in a larger and larger degree over years. Protecting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is taken seriously b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based on other’s research, introduces and sums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ree aspects: its cont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protecting it. In view of theirs , I give my own opinion and analysis.Keywords: cultural heritage; basic connotation; problem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
多年来,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受自然或人为破坏的程度逐渐加大,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当今如何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1997年以来各种相关书籍、学术期刊和研究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研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现状研究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等方面。
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基本内涵的研究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长河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的继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对其基本内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情况:一种是直接沿用《世界遗产公约》中的概念;另一种是针对我国存在的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蔡靖泉认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产,包括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在这个定义中,前句是文化遗产的内涵,揭示的是概念的本质属性;后句是文化遗产的外延,反映的是概念包含的对象。
[1]曹丹认为文化遗产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地方。
[2]倪用玺提到文化遗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即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根据其形态表现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1985年,我国加入了世界遗产公约组织,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了《世界遗产公约》的相关概念:《世界遗产公约》第一条规定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为: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部件和结构,铭文、洞穴、住居及各类文物的组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的看,在建筑形式、统一性及其与环境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体;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自然与人类结合的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的地区。
二、我国文化遗产基本状况的分析研究珍贵而脆弱,是每一处世界遗产的真实特质。
世界上许多有纪念价值的遗迹,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甚至消失的境地,许多有突出代表性的地理环境也面临着被污染、被破坏、被侵蚀甚至被销毁的窘况。
作为一个世界遗产大国,我们有义务更积极、更全面地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对世界文化遗产基本状况的分析研究,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前提。
当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间和地域两方面。
陈耀华、赵星烁于《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中提到,2001年,我国共有世界遗产地28处,遗产数目在西班牙、意大利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其中21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以及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4]2003年鄢志武、李江敏、柴海燕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提到,我国共有世界遗产地32处,遗产数目在西班牙、意大利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其中25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以及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5]2007年5月,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和河南殷墟被列为世界遗产。
我国已有世界遗产33处,仅此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陈耀华、赵星烁在他们的文章中指出,从地域分布特点看,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涉及17个省市,北京最多,有5处世界遗产;其次是四川4处;河北2处;安徽2处;山东2处;山西省2处;其余重庆、湖北、云南、河南、江西、甘肃、江苏、西藏、陕西、湖南、福建等11省市各一处。
[4]鄢志武、李江敏、柴海燕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提到,我国的文化遗产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当数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与杭州)所在地,如北京城是元朝以来的中国帝都,皇家建筑保存得较为完好。
同时,一些地处偏远山区或比较闭塞的古城镇和文化遗迹因经济不发达而无力从事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它们文化遗产的原始性和特殊的地域环境被完整地保护下来,如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
[5]文化遗产的地域分布不平衡是历史造成的,对不同地域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也因现代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呈现出地域差异性。
另一方面,正是地域的不同使得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特色。
随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世界文化遗产被发现,在文化遗产绝对数量增加的同时,如何针对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显得更加的迫切。
三、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较快,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广泛的研就,并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效。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化发展关系的研究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内容,是建设美好城市特色的最低成本的捷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环节,也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的指标。
在此基础上看看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变化,从而研究城市规划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
王景慧认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城市规划的规划原则之一,城市规划面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形势要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点要在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及各个环节都应予以贯彻和有所体现。
[6]李传义分析了近代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从重点历史街区和建筑群,一般性历史街区和单体建筑三方面着手提出了科学建构近代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想。
[7]文旭涛等以旅顺“太阳沟近代历史风貌区”为例探讨了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和策略,提出了整体性保护与原真性利用相结合的保护观念和保护的基本思路。
[8]韦亚平分析了当前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两难境地中存在的问题。
[9]周俭等提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包含建筑、城镇和自然风景三大内容的调查、分析、研究,应从城市特色的角度对建筑遗产的价值、要素进行分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10]陶伟等以丽江古城为例分析了世界遗产中古城类文化遗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1]李萱等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讨论了旧城改造中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认为城市的任何发展都无法回避经济范畴内的抉择,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也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开发与保护就公共决策目标而言并不对立。
[12]张松等对历史城镇的保护目的、保护方法、利用开发、发展策略、可持续发展机制及对策等问题的案例研究。
[13](二)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关系的研究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活动记录,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类生活状况,是人类历史遗存环境的见证物,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有其最重要的特点它具有时代性、不可替代性、不可移置、不可再生性。
这已是理论界的共识了。
然而,当今旅游开发中尤其是经济建设中,在文化遗产地大兴土木,破坏、损毁甚至消灭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孙洪波针对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提出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途径有: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保护的立法;加强保护管理的科学规划;搞好保护管理中的监测与维护。
世界遗产的开发应该做到明确的功能分区。
卸凝高坚决反对在风景名胜区内搞商业性开发赚钱。
他认为应该把主要的旅游服务设施拿到保护区外,保护区内保持真实性和完整性。
风景区外面的旅游和服务设施,可以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和相关产业。
[14]谢朝武等分析了我国文化遗产旅游存在的问题,对国内外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进展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并以在此基础提出了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系统内容和研究方法,认为文化遗产资源及其特性研究为研究系统的基础,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研究及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是核心,而以两者为基点进而扩散到旅游开发体系、行业管理体系、社区参与体系等子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