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成果丰硕。
本文将就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内容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做一概览。
一、研究现状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国内相关机构及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研究课程,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也越发重要,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视角。
二、研究热点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我国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成为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研究者们就如何保护和管理这些遗产进行了广泛探讨。
其中,对于保护工作中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保护规划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提出,应注重挖掘世界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备受研究者关注。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更加科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议。
他们强调,旅游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规范的管理、科学的环境设计等手段,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4.世界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代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研究者们就世界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祉,并有力推动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三、研究方法在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调查和资料分析是常用的方法。
此外,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也被广泛运用。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基石,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纪念碑。
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篇1浅论世界文化遗产的产业经营模式[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管理进行描述和考量,力图挖掘出一些先进经营模型,为我国文化遗产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遗产;产业模式;经营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在管理尤其是产业开发之时都面临着几大问题,第一是与生俱来的非营利机构(文化事业)性质与市场经济的矛盾;第二是资金问题在国家财政支持紧缩减少情况下越发突出;第三是在多元文化、新媒体、娱乐消费潮流下,传统文化遗产的营销策略得到民众(消费者)认同。
面对这些矛盾,只有在保护前提下,将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和产业功能充分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永续利用”。
世界各国在这个基本理念确立前提下,开展了各种开发经营模式。
1 文化旅游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为了弘扬韩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韩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互相促进发展,具体实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地域选择。
以民俗村来选定地域,韩国人把民俗村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在汉城城南有一个古代民俗村。
一进民俗村,村口就有韩、中、英、日四种文字的介绍。
进入村内,可以看到李朝时期先民们的衣食住行、建筑景观和祭祀活动。
宗庙的祭祀典礼和音乐都被看做无形文化财产。
②时间和内容的选择。
韩国还十分注重以民俗节和祭祀活动来吸引游客。
例如江陵端午祭和祭日演出的假面戏年年在当地举办盛大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
为了吸引外来游客,那些表演人士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场地进行传统技艺表演。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份研究报告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期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现状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这些威胁包括自然灾害、人类活动、战争和城市化等。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问题1.资金不足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修复和维护费用、人力成本和物资采购等。
然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导致了许多文化遗产无法得到及时的修复和维护,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2.缺乏专业人才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支持。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国家和地区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
这导致了在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甚至出现了误判和失误。
3.公众参与度低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然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不足,参与度较低。
这导致了在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障碍。
三、解决方案1.增加资金投入各国政府应该增加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及时的修复和维护。
同时,也可以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国际援助等方式来增加资金来源。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各国应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才培养,包括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教育课程,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
同时,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等方式来提高技术水平。
3.提高公众参与度各国应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识度。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览和讲座等方式来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参与等方式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摘要: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且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尊重,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文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保护意识和机制的完善、保护科技的应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
第一部分:保护意识和机制的完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得以兴起,离不开保护意识的觉醒和机制的健全。
保护意识是保护工作的基础,它让人们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和重要性。
同时,保护机制的完善也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执行保障。
从中华文化遗产事业研究频道的设立到各级政府的设立专门机构,中国一直在努力完善保护机制,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第二部分:保护科技的应用保护科技的应用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技的进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例如,在文物保护方面,利用红外线、激光扫描等技术进行文物的保护修复,成为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
同时,保护手段的创新也为文化遗产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数字化技术为例,通过将文化遗产数字化,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研究中国的文化遗产。
第三部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拓展。
首先,要注重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研究。
通过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传说和故事,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文化。
其次,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并重。
保护只是第一步,利用是保护工作的延伸和展示,只有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再次,要注重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研究。
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单纯的历史遗迹和艺术品,更是凝聚着社会、经济和民族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化发展的冲突,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利用等。
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培养更多的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加强国际合作等。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旅游学刊 TOURISM TRIBUNE第 19 卷 2021 年第 4 期双月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杨丽霞 ,喻学才(东南大学旅游学系 ,江苏南京 210096)男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教授 ,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与旅游规划。
[ 摘要]本文通过对 1994 年以来有关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从国外经验借鉴研究、价值功能等基础性研究、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 7 个方面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 关键词]文化遗产 ; 保护; 利用[ 中图分类号]F590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 5006 (2021) 04 - 0085 - 07文化遗产的概念是在 1972 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正式提出的 ,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 ,之后不断发展 ,又引入文化景观和口述及非物质遗产与之并立。
本文所指的文化遗产 ,为研究需要把 3 者均包含在内 ,统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对其保护、保存、利用和传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 ,一方面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日益强烈 ,另一方面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事情亦大量存在 ,出现了保护和开发、传承和利用等方面的辨析和论争。
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问题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这方面存在大量的文献 ,本文主要通过对 1995 年以来的规划建筑、社会科学、地理学、博物馆学、旅游学及各大学学报等类别的 60 余种学术期刊、109篇论文的检索、统计、分析 ,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文化[ 收稿日期]2021 - 05 - 17 [ 作者简介] 杨丽霞(1980 - ) ,女 ,东究生 ,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 ; 喻学才 (1954 - ) ,南大学旅游学系硕士研遗产保护经验的借鉴研究、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的研究、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遗产经营管理的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先进技术的研究、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 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作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主要包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国内外学术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涵盖了考古学、文物保护、遗址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意义。
文物、遗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文化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1.2 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的重要性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可以延续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使其得以永久保存。
同时,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也是传承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1.3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现状目前,国内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学者们通过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遗址管理等方式,不断深入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文物保护技术不断更新、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
二、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的现状与问题2.1 文物保护现状在文物保护方面,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机构,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工作。
然而,由于文物数量庞大、保护技术不断更新、人力物力不足等原因,文物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2.2 历史遗址管理现状历史遗址管理是保护历史遗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
我国世界遗产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世界遗产研究文献综述发表时间:2019-07-10T10:28:37.2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作者:刘露遥[导读] 本文从我国世界遗产的发展历程、遗产价值、现存问题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我国遗产工作的一些展望。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610059摘要:近年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人管眼光聚焦到了一些精神、景观、人文问题上,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成为了重点。
我国世界世界遗产的发展和保护也值得关注。
本文从我国世界遗产的发展历程、遗产价值、现存问题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我国遗产工作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世界遗产、遗产价值、保护Abstr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people have focused their attention on some spiritual,landscape,and humanities issues.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orld heritage have become the focus.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our world heritage in the world also deserves attentio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heritage valu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world heritage,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spects for China's heritage work.Key words:World Heritage,Heritage Value,Conservation1引言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高速发展,各国综合实力稳定在一超多强的现状下,人们将更多的经历放在了一些文学性、精神性、景观性问题上。
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综述2014-07-04查阅次数:173次发布人:admin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入手,结合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与具体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意义、价值、保护、利用、传承的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所引用文献中提出的观点进行了分类和总结。
基本了解了我国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体现了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先人们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
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较早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
2011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渐渐深入人心。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篇名,搜索1999年至2011年(最后截止于2011年6月10日15点40分)以来的文献,共计1719篇。
主要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意义、价值、保护、利用、传承等方面,其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保护模式,利用的研究居多。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研究(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及分类的依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定义及分类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32届会议正式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简称《公约》)第二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是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按上述定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班级: 公管41学号: *******指导教师: 陈瑞红职称: 副教授2007 年6 月2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郑雪指导教师陈瑞红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
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从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现状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来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总结,针对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文化遗产;基本概况;存在问题A Summary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Student majoring in the public institution administration ZhengxueTutor ChenruihongAbstract: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being, tropical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e in all sort of area and regions, witness of development of world’s civilization, has been destroyed in a larger and larger degree over years. Protecting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is taken seriously b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based on other’s research, introduces and sums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ree aspects: its cont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protecting it. In view of theirs , I give my own opinion and analysis.Keywords: cultural heritage; basic connotation; problem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
多年来,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受自然或人为破坏的程度逐渐加大,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当今如何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1997年以来各种相关书籍、学术期刊和研究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研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现状研究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等方面。
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基本内涵的研究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长河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的继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对其基本内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情况:一种是直接沿用《世界遗产公约》中的概念;另一种是针对我国存在的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蔡靖泉认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产,包括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在这个定义中,前句是文化遗产的内涵,揭示的是概念的本质属性;后句是文化遗产的外延,反映的是概念包含的对象。
[1]曹丹认为文化遗产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地方。
[2]倪用玺提到文化遗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即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根据其形态表现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1985年,我国加入了世界遗产公约组织,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了《世界遗产公约》的相关概念:《世界遗产公约》第一条规定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为: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部件和结构,铭文、洞穴、住居及各类文物的组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的看,在建筑形式、统一性及其与环境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体;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自然与人类结合的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的地区。
二、我国文化遗产基本状况的分析研究珍贵而脆弱,是每一处世界遗产的真实特质。
世界上许多有纪念价值的遗迹,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甚至消失的境地,许多有突出代表性的地理环境也面临着被污染、被破坏、被侵蚀甚至被销毁的窘况。
作为一个世界遗产大国,我们有义务更积极、更全面地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对世界文化遗产基本状况的分析研究,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前提。
当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间和地域两方面。
陈耀华、赵星烁于《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中提到,2001年,我国共有世界遗产地28处,遗产数目在西班牙、意大利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其中21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以及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4]2003年鄢志武、李江敏、柴海燕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提到,我国共有世界遗产地32处,遗产数目在西班牙、意大利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其中25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以及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5]2007年5月,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和河南殷墟被列为世界遗产。
我国已有世界遗产33处,仅此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陈耀华、赵星烁在他们的文章中指出,从地域分布特点看,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涉及17个省市,北京最多,有5处世界遗产;其次是四川4处;河北2处;安徽2处;山东2处;山西省2处;其余重庆、湖北、云南、河南、江西、甘肃、江苏、西藏、陕西、湖南、福建等11省市各一处。
[4]鄢志武、李江敏、柴海燕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提到,我国的文化遗产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当数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与杭州)所在地,如北京城是元朝以来的中国帝都,皇家建筑保存得较为完好。
同时,一些地处偏远山区或比较闭塞的古城镇和文化遗迹因经济不发达而无力从事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它们文化遗产的原始性和特殊的地域环境被完整地保护下来,如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
[5]文化遗产的地域分布不平衡是历史造成的,对不同地域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也因现代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呈现出地域差异性。
另一方面,正是地域的不同使得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特色。
随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世界文化遗产被发现,在文化遗产绝对数量增加的同时,如何针对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显得更加的迫切。
三、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较快,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广泛的研就,并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效。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化发展关系的研究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内容,是建设美好城市特色的最低成本的捷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环节,也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的指标。
在此基础上看看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变化,从而研究城市规划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
王景慧认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城市规划的规划原则之一,城市规划面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形势要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点要在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及各个环节都应予以贯彻和有所体现。
[6]李传义分析了近代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从重点历史街区和建筑群,一般性历史街区和单体建筑三方面着手提出了科学建构近代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想。
[7]文旭涛等以旅顺“太阳沟近代历史风貌区”为例探讨了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和策略,提出了整体性保护与原真性利用相结合的保护观念和保护的基本思路。
[8]韦亚平分析了当前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两难境地中存在的问题。
[9]周俭等提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包含建筑、城镇和自然风景三大内容的调查、分析、研究,应从城市特色的角度对建筑遗产的价值、要素进行分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10]陶伟等以丽江古城为例分析了世界遗产中古城类文化遗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1]李萱等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讨论了旧城改造中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认为城市的任何发展都无法回避经济范畴内的抉择,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也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开发与保护就公共决策目标而言并不对立。
[12]张松等对历史城镇的保护目的、保护方法、利用开发、发展策略、可持续发展机制及对策等问题的案例研究。
[13](二)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关系的研究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活动记录,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类生活状况,是人类历史遗存环境的见证物,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有其最重要的特点它具有时代性、不可替代性、不可移置、不可再生性。
这已是理论界的共识了。
然而,当今旅游开发中尤其是经济建设中,在文化遗产地大兴土木,破坏、损毁甚至消灭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孙洪波针对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提出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途径有: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保护的立法;加强保护管理的科学规划;搞好保护管理中的监测与维护。
世界遗产的开发应该做到明确的功能分区。
卸凝高坚决反对在风景名胜区内搞商业性开发赚钱。
他认为应该把主要的旅游服务设施拿到保护区外,保护区内保持真实性和完整性。
风景区外面的旅游和服务设施,可以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和相关产业。
[14]谢朝武等分析了我国文化遗产旅游存在的问题,对国内外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进展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并以在此基础提出了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系统内容和研究方法,认为文化遗产资源及其特性研究为研究系统的基础,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研究及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是核心,而以两者为基点进而扩散到旅游开发体系、行业管理体系、社区参与体系等子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