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

合集下载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是一种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法律,它的目的是保护公共健康,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
1. 保护公共健康:环境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众的健康,有效地把污染物从环境中减少到可接受水平,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继续发展。

2. 保护自然资源:环境法要求人们尊重和保护自然资源,制定和执行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使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3.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环境法强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并要求进行污染控制和污染物处理,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 公平使用自然资源:环境法要求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努力实现社会正义,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促进公平有序的自然资源利用。

5. 遵守环境法:环境法要求人们遵守法律,尊重环境法,并对违反环境法的行为予以惩罚,以维护环境法的尊严和权威。

以上就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通过环境法的原则和规定,维护和保护环境的合理性,改善环境的质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二、该原则明确了损坏预防与风险预防、科学不确 定性与环境保护实际行动的关系
“风险防患原则”和“损坏预防原则”的综合是一 种更为先进的原则,它是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思 想、战略、科学技术、管理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
三、该原则对环境问题的特点,明确了防止问 题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该原则突出防兼顾治,重视防治结合,强调综合运用 各种手段、措施和各种防治方法的优化组合,体现了环 境保护工作由消极、被动、事后、单一方式治理向积极 、主动、事前、事后、多种方式防治的转变,有利于较 少的投资和劳动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案例评析
*该案确立了风险预防原则在司法诉讼中的地位和效力。 *传统法上,公民诉讼的提起要基于被告行为和原告损害 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要具有确定性,即能够被
证明。 *风险预防原则成为环境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后,情况发展 了很大变化。含义是,不能以科学的不确定性为理由,拒
绝或者迟延采取预防环境问题产生的措施。 *环境保护的公民诉讼并不是纯粹的仅牵涉到环境保护问题 ,它还涉及商业利益、国际利益乃至国际立场的协调问题
案例简介
盖巴斯科夫 拉基玛洛大坝案
1977年9月,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缔结一项条约,决定两国共同在多 瑙河 上修建并联合营运两座拦河坝,从作为界河的多瑙河中引水至捷克斯 洛伐克领土, ·以蓄峰模式运行一个双重拦河坝系统。该条约所规划的水坝 系统服务于四个目的: 发电、通航、防洪和区域开发。它包括一座水库。 水库的很大一部分、发电渠和盖 巴斯科夫发电站完全建在斯洛伐克领土上 ,第二座水坝则位于下游113公里处的拉 基玛洛,在那里,多瑙河完全位 于匈牙利领土上,第二座较小的水电站以连续模式 运行,而“老多瑙河’’仍 是两国的边界,其中的河水由两国共享。1988年,匈牙 利国会认定该河流 的生态效益高与该项目的经济利益,并通过一项决议将该项目的 继续进行 置于严格的环境保护规则之下,命令政府重新评价该项目。在1989年5 月 ,匈牙利政府中止在拉基玛洛的工程并宣布它打算在项目的环境影响得到充 分评 价之前停止执行在盖巴斯科夫附近的工程中它的那一部分。然而,捷 克斯洛伐克于 1991年决定继续建设该项目并开始了一个“临时解决办法”, 单方面将近2/3的多 瑙河河水截引至其领土上的一条分流渠。

2第二章 环境法基本原则

2第二章  环境法基本原则

T3-3:「遇有严重或不可 Principle 15:「为了保护 逆转损害之威胁时,不得 环境,各国应按照本国的能 (二)风险预防原则的提出 以缺乏科学充分确实证据 力,广泛适用预防措施。遇 为由,延迟采取措施,应 有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之威 首见于1970 年代国际海洋污染法 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胁时,不得以缺乏科学充分 应符合成本效益,以最低 确实证据为由,延迟采取符 1984年 保护北海的国际条约明确提出 的成本保障全球利益 。」 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环境 恶化 。」
风险预防原则、环境公平原则、环境民主原则、公众参
与原则
本课认为:从环境法独有的特征与品性
出发,应将贯穿于整个环境法的理念与制度,
最能反映出环境法自身特质的环境法基本原
则概括为:
风险预防原则——根本地位
环境公平原则——重要构成 环境民主原则——重要构成
第二节 风险预防原则
一、风险预防原则的涵义
(二)环境民主原则的界定
环境民主原则是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 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广泛参 与,公众有权参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决策 过程、参与环境管理并对环境管理部门以及 单位、个人与生态环境有关的行为进行监督。 即获取信息、公众参与、司法救济
(三)环境民主原则中国的实践
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6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07年《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最佳环境实践、清洁生产等
(三)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的实现
1、风险预防原则未环境法中得到体现——从字面到精神 Preventive Principle vs.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2、环境法中实现风险预防原则的具体要求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01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
02
“国家实行预防为主的水污染防治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
03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大气污染。”
03
预防为主的原则实践意义
预防为主的原则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 损害,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预防为主的原则有利于促进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预防为主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工作。
环境保护优先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 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是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的宪 法依据。
《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基本法,明确规定了环境保护优 先的原则,要求在制定有关环境政策和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时,应当优先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
02
04
公众参与原则
公众参与的原则含义
公众参与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依法享有参与国家环境行政机关和相 关机构进行环境行政活动的权利。
公众参与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规划制定、环境执法监督等活 动。
公众参与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体现了对公众环境权益的尊重和维 护。
公众参与的原则实践意义
环境保护优先强调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在环境保护与经济 发展之间,以环境保护为先,充分认识到环境资源的有限性 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避免过度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保障生 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课件——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环境法课件——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必须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的原则。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注意保护 环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另一方面 也要注意,不能为了追求单纯的环境保护, 不考虑社会经济代价,不能以“零增长”作 为环境保护的目标。协调发展原则要求将环 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统一起来。
(二)协调发展原则与可持续发展
1.建立并完善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 策机制
(1)环境与经济、社会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2)我国环ຫໍສະໝຸດ 保护与经济、社会综合决策机制的完 善
2.考虑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
协调发展原则要求双向地、互动地考虑环境保护与 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发 展中要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 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在环境保护 中也应该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或缓冲能力。只要外界或内部的变 化不超过生态系统的缓冲能力,在 被冲击之后,其平衡会逐步得到恢 复。这就是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之 一——负载有额规律,即一个生态 环境只能供养一定的生物量和承纳 一定的污染物。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环境承载力无限 理论的存在,无疑助长了一维的经济增 长观——经济优先论。这种经济优先论 存在的先决理论前提便是环境的承载力 是无限的,即人类可以使用的资源是无 限的,其能源也是用之不竭的。不仅发 达国家要把经济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 发展中国家更应该把经济发展作为优先 的目标加以追求。
用环境、环境优先和科学合理利用环境的观点。
(四)协调发展原则的贯彻
该原则对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 的要求应该是双向的、互动的。经济、 社会发展中要考虑环境保护,抛弃以 牺牲环境来获取经济的发展的经济发 展优先论;同时在环境保护中也应该 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坚持零 增长观,从经济发展优先论的极端走 向环境保护优先论的极端。

结合我国实际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结合我国实际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结合我国实际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预防原则:强调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要求采取预防措施,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

2. 保护优先原则:强调对环境优质区域和脆弱环境的保护,重点保护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3. 公众参与原则:强调公众对环境事务的参与,加强公众监督和环境信息公开,促进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参与。

4. 环境利用均衡原则:要求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5. 监管加强原则:要求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保障环境法律的有效实施,加大环境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6. 责任追究原则:要求追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责任,加强对责任人的惩处和给予适当的赔偿。

7. 公平原则:要求在环境保护中坚持公平原则,促使各方平等参与环境治理,防止环境不均衡问题的出现。

8. 分级管理原则:将环境保护工作划分为国家、省级、市级等多个层级,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和职责。

总之,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旨在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些原则在实践中指导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对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ppt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ppt

“三同时”制度
定义
“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 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Nhomakorabea 制度。
主要内容
“三同时”制度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 是《环境保护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建设项目的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并依法履行报批手续;在建设过程中,应当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在 项目建成后,应当保证环境保护设施的正常运转,并 按照规定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
仲裁解决
诉讼解决
由仲裁机构仲裁解决,可以采取签订仲裁裁 决书等方式解决。
由人民法院诉讼解决,可以采取判决、裁定 等方式解决。
环境纠纷处理的法律后果
停止侵害
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 ,并可以要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等。
赔偿损失
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等。
赔偿合理开支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定义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指以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运用系统工程 的方法和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对城市环境进行全面的定量评价和预测,提出改善 城市环境的措施和政策。
主要内容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一种综合性的环境管理方法,其目标是改善城 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2014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环保法更加严格,增加了对环境 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了企业的环保责任。
02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原则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 发展,使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环境法导论》吕忠梅——章节重点

《环境法导论》吕忠梅——章节重点

导论◆环境法上所讲的“环境”,是指物质的客观存在,即环绕着人类而存在的由自然要素所构成的物质环境。

◆环境的特征:物质性,生态性,唯一性,有限性,资源性。

◆根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天然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指地球在发展演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未受人类干预或只受人类轻微干预、尚保持自然风貌的环境,如野生动植物、原始森林等。

◆人为环境又称人工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改造或人类创造的、体现了人类文明的环境,如水库、道路、公园、城市等。

◆环境问题是一种不利的后果,它指各种因素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所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环境排入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自然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发生变化,产生了不利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影响的一种现象.◆自然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一个或数个要素,过量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使它们的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以致破坏或降低其环境效能、生态失衡、资源枯竭而危及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一种现象。

◆因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对不特定多数人的损害,通常被称为公害。

◆旧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痛痛病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新八大公害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瑞士巴塞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全球大气污染、非洲大灾荒。

◆《增长的极限》,探索了全球关切的五个主要趋势:加速工业化、快速的人口增长、普遍的营养不良、不可再生资源的耗尽、环境的恶化.◆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该宣言在扬弃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环境问题的新认识: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人类只要对这一能力善加运用,便可以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人类必须正确地认识客观规律,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同自然协调发展.◆环境保护是指为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为目的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动的总称,是人类针对环境问题而提出的积极对策。

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与资源 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
1.概念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环境法中规定或者体现的,对环 境保护实行法律调整的,适用于环境法一切领域的基本指 导方针或者基本准则.
2021/4/9
2
第一节、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
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2021/4/9
9
第三节、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贯彻 1)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 制定和实施具有预防性的环境管理制度 3) 增强环境风险的防范意识 4) 积极治理老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2021/4/9
10
美国伊势尔公司诉联邦环保局行政命令不当案
[案情] 因汽油中的添加剂铅是具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 害风险”的物质,于是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发布了一个限制 在汽油中添加铅的命令。但伊势尔公司认为铅被吸人人体引 起人体中毒是毫无疑问的,然而,由于人是暴露在从各种各 样的污染源所排放出来的铅中,如土地、海洋、动物、植物 甚至人体内都含有铅,铅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元素,所以,很 难就此确认,由于汽油添加剂中的铅排人大气后,使大气 中 的铅总量增加,增加的部分对人体健康构成了威胁,故向哥 伦比亚巡回法院提起诉讼
2021/4/9
5
画水4.10事件东阳日报报道
本报讯(记者单昌瑜)昨日(2005年4月10日),市清理非法搭建统一行动指挥部组 织工作人员对画水镇竹溪工业功能区路口非法搭建的竹棚进行清理时,个别别有用心 的人煽动数千群众进行围堵。工作人员遭石块、棍棒、砍刀等袭击,有30多名人员受 伤并到医院接受治疗,其中5人伤势较重,但没有生命危险,没有人员死亡。数十辆车 辆被砸毁,经济损失巨大。对于竹溪工业功能区的环保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认真落实环保事故性排放赔偿,积极着手建立不明原因农作物受损补偿机制。但是 ,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群众对环保的良好愿望,煽动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于3月24 日到竹溪工业功能区路口搭棚设置路障,采取拦路搜身等形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 产生活和社会秩序,并危及群众生命安全。问题发生后,市、镇两级党委、政府高度 重视,先后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市里成立了由市委、 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的工作组,抽调得力人员迅速进驻开展工作。市委、市政 府研究出台了东政发(2005)26、27号《关于对竹溪工业功能区企业实施停产整治 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竹溪工业功能区工作的十条意见》,要求功能区内的所 有企业从4月2日起停产整治,对功能区周边的环保问题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出了十 条政策措施;制订下发了《竹溪工业功能区补偿方案》……考虑到冷空气降临,气温 变化大,年老体弱的妇女身体健康将受到威胁,加上近几天又有大暴雨,怕有伤亡, 市里决定组织人员清理非法搭建。昨日凌晨5时,在市清理非法搭建统一行动指挥部的 统一指挥下,由建设、城管、国土资源、交通、妇联等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清理。为了 保证安全,由司法干警、部分民兵维护秩序。工作人员进场后,说服劝离在场群众, 拆除了竹棚和障碍物,清理了现场,行动进展平稳顺利。但在撤离的时候,个别别有 用心的人煽动群众坐在地上阻挡工作人员车辆通行,工作人员受到了当地数千名群众 的围观和围攻。指挥部为保护干部和群众的安全,采取从中间向两边排开的方式疏散 群众,引导车辆和人员缓缓前行。但仍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扔石块砸汽车、砸工作人 2021员极/4/9,大石的如克雨制下态。度为,了导避致免部事分态人扩员大受,伤保……证群众安全,在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保6 持了

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
• 执行这一原则,就是把对环境的
– 国家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 – 把依法保护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自觉维护相结合。
• 公民有权通过法定的程序参与自身利益或者 社会公共环境利益相关的环境决策与实施活 动。从本质上讲,公众参与是民主社会公民 的一项基本权利,它要求政府在行使可能致 人或者社会公众以不利影响的权力时,听取 并尊重对方或者社会公众的意见,这是民主 社会的基本准则。
韩德培主编的《环境保护法教程》认为,环境 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 展协调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 恢复,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曹明德教授认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源自括“物种平等原则,代际公平原则,生态优 先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原则 ,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公众参与 原则”;
(3)内容的相对性和稳定性。
• 根据前面的论述,判断某一个原则是不是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除了要考虑这一原则 是否符合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外在特征之外 ,还要从应然的角度分析这一原则是否能 够承载环境法的根本价值或者能够揭示环 境法的基本原理。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各种著作和学者的观点并不一致: 吕忠梅教授认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协调发展
汪劲教授结合中国的环境保护实际, 提出如下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协调发展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开发者养护、 污染者治理原则,协同合作原则,公民参与 环境决策原则。
蔡守秋教授认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经 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环境资源的 开发、利用与保护、改善相结合的原则,预 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环境 责任原则,环境民主原则”;
• 可2007年的初夏,这颗明珠黯然失色,也注定 成为无锡人心头难以挥去的痛。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日本《环境基本法》 我国
★环境标准的意义
◎ 对环境负荷进行定量分析 ◎间接实现对环境问题的“事前控制”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五类: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
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 ◎两级:国家级标准&地方级标准(省级标准)
特例: 环保部标准——需要在全国环 境保护工作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而 又没有国家环境标准时由环保部制定 的标准,属于行业标准而非国家标准 。
2.环境保护规划制度
(1) 定义 环境保护规划简称环境规划,是指根据国家或一定地区的环 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环 境的保护和改善活动所做的总体部署和安排。
环境规划制度是指有关环境规划目标、任务、指标体系、 编制原则和程序以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所做规定的总 称。
环境规划的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指为保护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 社会物质财富,限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 做的控制规定,是满足环境达到规定使用功能和 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指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 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限制排放如环境中的污 染物或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其他因素所做的控制规 定,是针对污染物排放所规定的最大限值
— 1989年《环境保护法》修订,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 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环保部门制订的环境保护计划:各级人民政府 和各有关部门在计划期内要实现的环境目标和所 要采取的防治措施的具体体现
— 有关部门编制的环境保护规划及行业、地区规 划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原则。

环境保护工作应该以预防为主要方法,即在环境问题出现之前,采取必要措施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

这一原则要求相关主体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可能性,避免环境问题的发生。

2.谁污染、谁治理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环境保护责任的主体是污染源,即谁产生污染,谁就要负责治理和修复。

这一原则要求相关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积极采取措施限制和治理污染,确保环境的良好状态。

3.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原则。

资源是有限的,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提倡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原则,即在资源利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4.公众参与原则。

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法公开信息,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5.科学决策和管理原则。

环境保护工作应该依据科学研究和评估,制定科学的环境政策和法规,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和监管。

科学决策和管理原则要求环境保护工作要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6.责任追究和惩罚原则。

环境保护工作中,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应该追究相关责任,依法进行惩罚。

责任追究和惩罚原则要求环境保护工作要有法治化和规范化,形成有效的法律制度和执法体系,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性和约束力。

7.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环境保护工作应该统筹考虑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推动各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原则要求相关主体要加强合作,共同解决跨区域的环境问题,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旨在确保环境的持续稳定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这些原则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导方针和行动准则,对于构建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也需要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手段得到落实,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概要:环境法基本原则概述,具体的环境...

第二章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概要:环境法基本原则概述,具体的环境...

第二章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概要:环境法基本原则概述,具体的环境法基本原则主要有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国家干预原则。

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环境法基本原则概述知识点二:环境法基本原则(一)知识点三:环境法基本原则(二)本章学习重难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

本章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掌握环境法的五个原则,以及掌握相关原则在实务中的运用。

建议学时:3学时知识点一:环境资源法基本原则概述一、环境资源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指通过环境法规明确规定或者体现的,反映环境法基本理念、价值、特点和目的的,对环境资源工作或活动具有普遍性指导作用的准则。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以下特征:1、是由环境法规确认的普遍性指导准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确认性。

环境法规确认基本原则的方式,一是直接规定,二是间接体现。

所谓直接规定是指环境法规条文中明确提到某项原则。

例如旧的《环境保护法(试行)》(1979 年)第6条提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所谓间接体现是指环境法规中虽然没有某项原则的文字表述但通过有关法律条款却体现了该原则的精神。

例如新的《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条款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

2、是环境法这一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所特有的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部门法的特性,不宜把我国法律的通用原则或我国法制建设中的共同原则当作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诚然这些法律通用原则或共同原则如“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民主与集中、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立法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执法原则也是指导环境立法与执法的一般原则。

但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体现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价值、特点和目的的特有原则。

3、是贯穿整个环境法体系和环境法制建设、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不同于具体的法律制度、法律程序和法律措施。

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一、保护原则
1. 保护大自然:维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让各种生物可以从人类活动中获得应有的尊重。

2. 尊重环境:尊重环境是所有环境法原则的基础,人类活动必须遵守与持续发展有关的道德准则,以保证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3. 保护生命安全:尊重生命,不断探索新科技,以防止与生命安全相关的污染,危机等环境遭受。

二、合理利用原则
1. 合理利用资源:环境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要有节约的意识,合理利用,以正确应用资源,提高生产力。

2. 节能减排:力求減少自然資源浪費,实施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3. 可持续发展: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资源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监督管理原则
1. 监测环境:环境监测是管理环境的重要手段,有效促进环境变化的动态分析,从而及时采取措施。

2. 加强检查: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市场活动,加强监管,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

3. 惩戒污染:严格落实法律法规,严惩污染企业,制止污染行为,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四、参与原则
1. 合作共建:由政府、企业及公众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在解决环境问题上取得共同进展。

2. 加强保护意识:加强社会各界环保意识,建立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社会共识。

3. 社会发言权:加强公众参与环境法的管理,赋予公众发言的权利,充分评估影响环境的活动。

第二章 环境法基本原则

第二章 环境法基本原则

(二)采取有利于环境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新《环境保护法》第14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 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三)采取具有经济、技术可行性的环境政策 政策和措施
新《环境保护法》第13条第2款: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 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 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
3、在预防与治理的关系上,二者是相结合的关系 。
对于尚未发生的环境损害——防 对于已经发生的环境损害——治
(二)该原则被确立的原因?
1、环境问题特点的要求 2、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使然 3、环境的整体性要求
环境问题的特点
整体性
成因多样 不可逆转
治理的 高成本
潜伏性
二、形成和发展
(一)形成
预防为主原则从国外环境法中“损害预防原则”(the preventive principle)衍生发展而来
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 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贯彻实施
(一)决策层面:建立完善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新《环境保护法》第13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 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 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 环境保护规划……” 第14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 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 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谨慎第一,科学次之”(caution first, science second)
3、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 科学不确定性 阈值的确定(适用风险预防的临界线) 利益衡量(成本效益分析) 预防措施 适时变更

05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05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效力必须全面贯 彻于环境法律规范的始终,并且可以弥补 环境立法之局限性。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关于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各个国家的环境 立法不尽相同,它与环境立法的目的直接相关。
在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体是指什么,各学 者观点也不统一。
在参考和借鉴了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 保护立法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环境 保护实际,我们认为我国主要确立了如下几项环 境法的基本原则: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防 治结合原则;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协 同合作原则;公众参予原则。
实际上,环境立法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未来的问题在于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各 项指标化为一种法律程序,并通过立法将它 们确立下来,这一点看来是非常重要的。
协调发展原则的贯彻实施
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 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国家环境保护计划。 树立生态观念,加强环境法治观念。 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
公民参与环境决策的法律保障
公民参与环境决策的法律基础是以立法的 形式确立公民的环境权或者参与环境管理 的权利并保障这种权利的实现。
关于公民环境权的规定
宪法对环境权的规定 : “国民有享受合适环境的权利” ——西班牙宪法第45条 “所有公民有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 权利,国家以及公民应当努力保护环 境。”“关于环境权的内容及其行使,由 法律规定之。” ——韩国宪法(1937)第35条
第二,要实现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同时应当为维 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限制某些行为,不致于因 为当代人类的发展而危害满足后代人类发展所需 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应当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地 结合起来。对人类发展的基础──环境、资源与能 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维持和建立在利用效率最 大化和废弃(污染)物质最小化的条件之上。并 且,人类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改善,必须控制在 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

环境法基本原则

环境法基本原则

环境法基本原则第一节环境法基本原则概述一、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及特征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环境法在创制和施行中必须遵循的具有拘束力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准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如下两大特征:第一,它的内容必须在环境立法中有所体现,是对国家环境保护基本方针、政策的描述,并且贯穿于整个环境立法之中;第二,它的效力必须全面贯彻于环境法律规范的始终,并可以弥补环境立法之局限。

二、环境法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1.环境法基本原则是由法律确认的,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有所体现;2.不能把环境保护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同一般立法、司法原则或其他法律原则混为一谈。

3.环境法基本原则不同于一般法律规范,它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在法律上的体现,是贯穿于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性的规范。

第二节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提出针对环境问题的特点和性质而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是极为重要的1.环境问题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消除和恢复,甚至具有不可逆转性。

2.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以后,再进行治理,从经济上来说是最不合算的,往往要耗费巨额资金。

这对经济发展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3.环境问题具有时空可变性大、后果显现缓发、潜在性强等特点,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却具有局限性。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起草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首先提出了“预期的环境政策”。

同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也提出建议: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预防为主。

20 世纪80 年代后各国在环境政策的调整和转变过程中,预防为主的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国家环境管理和立法中的重要指导原则。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法律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及《水污染防治法》等各项环保单行法均有规定。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作用1.含义:预防为主,是指在国家的环境管理中,通过计划、规划及各种管理手段,采取防范性措施,防止环境损害的发生。

第二章__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__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而保护好环境资源,就 可以使开发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 为更好地持续利用创造条件。
《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 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第二十条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止 土壤污染、土地沙化,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 生和发展。
另一种主张
主张应强调环境保护,抑制经济发展。
认为环境污染和破坏既然是由于经济、社会 发展造成的,那么,要解决环境问题的出 路就只有停止发展。
停止发展论 其著名代表是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的 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有如下 基本观点:
罗马俱乐部的基本观点
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人口激增、加速发展 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资源消耗和环 境恶化五种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
一、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1. 该原则明确了防与治的辨证关系,是先进的环境保护战略和科学的环境 管理思想的体现。
2. 该原则针对环境问题的特点、明确了防治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3. 该原则集中了当代环境保护战略和环境管理思想的精华,使环境保护战
略、环境管理思想更加全面、完整和科学
一是治理成本高,致使企业缺乏治理污染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
二是治理难度大,同时存在污染转移的风险; 三是无助于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的减少; 四是造成政府行政监督管理和执法的成本过
高。 ;
⑶ 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意义
⑴可以获得投资省、收效大的效 果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 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拿出很多资金用 于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实行这一原则,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不可避免的污染和破坏,则要积极采取 措施进行治理,避免对生产和社会发展造 成实质性障碍
二、预防为主原则的意义
• 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一致性:
• 事后治理具有经济不合理性,有时比采取 预防措施的代价高,增长部分大多都划到 治理上去了,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要 求,法律的公平与效率不能一致
• 尊重发展权的基础上,保障国家的生态安 全
五、保护优先原则贯彻
• 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 与决策之中
• 建立循环经济型社会 • 制定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政府的环境保护 责任
第二节 预防为主原则
• 一、预防为主原则的含义
• 二、预防为主原则的意义 • 三、预防为主的贯彻
一、预防为主原则的含义
• 一、保护优先原则的提出
• 二、保护优先原则与协调发展原则 • 三、保护优先原则的概念 • 四、保护优先原则的内容 • 五、保护优先原则贯彻
一、保护优先原则的提出
• 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导致人与环境关系日 趋恶化,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因为环 境资源而矛盾频发
•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 展理论 • 1992年《里约宣言》为各国将保护优先原 则纳入立法地拿定了理论基础
三、预防为主原则的贯彻
• 秉持谨慎原则,当某些开发行为的未来影 响具有科学的不确定性的情形下,只要发 生危害的风险存在着可能性,决策者就应 当本着谨慎行事的态度采取措施
• 积极治理已经出现的问题
• 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制度 • 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改善能源结构, 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 加强环境监测,对可能发生重大污染的企 业事业单位采取加强防范措施
三、预防为主原则的贯彻
• 在决策或活动中如果可能影响环境的,秉 持科学态度、尊重自然规律,增强风险防 范意识,谨慎的对待具有科学不确定性的 开发利用活动
• 预防是指通过各种管理手段,采取防范性 措施,防止环境损害的发生 • 预防主要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不能代替 防治,对于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要采取积极地治理措施,做到防治结合
一、预防为主原则的含义
• 治理则是解决现实的环境问题,也是预防 措施的继续
• 只有防与治结合,才能有效地控制环境污 染和破坏,保护和改善环境
二、保护优先原则与协调发展原则
• 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 即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得牺牲环境,要 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 • 又要求不因环境保护而否定人类提升物质 生活质量的合理需求
二、保护优先原则与协调发展原则
• 将不同利益等量齐观、平衡对待,无法满 足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期待
一、预防为主原则的含义
• 综合治理,是从“少投人多产出”的观点 出发,用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效益
•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由于资金和技 术的限制,难以筹集大量资金和先进的技 术用于污染治理,在建设中应尽量避免环 境损害,将其消灭与生产之中,做到防患 于未然
一、预防为主原则的含义
• 对不可避免的污染和破坏,则要积极采取 措施进行治理,避免对生产和社会发展造 成实质性障碍,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
第二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本章结构
• 第一节 保护优先原则
• 第二节 预防为主原则 • 第三节 公众参与原则 • 第四节 环境责任原则 • 第五节 协同合作原则 • 第六节 综合治理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规定
•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 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 则
第一节 保护优先原则
三、保护优先原则的概念
• 在国家决策、行政管理等活动的过程中, 应当把环境保护作为优先事项,当生态利 益与包括经济利益在内的其他利益发生冲 突时,应当优先保障社会的生态利益和国 家的生态安全 • 在协调发展原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为全面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与价值位 阶奠定了法律基础
四、保护优先原则的内容
• 预防为主原则是指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 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 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 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 之内,而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积极 治理的原则
一、预防为主原则的含义
• 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二、预防为主原则的意义
• 不采取综合治理,而是各自为政,则既增 大了的环境治理的成本,也不会收到很好 的治理效果,降低了效率
• 在过去的教训的基础上,才把环境保护宣 布为一项基本国策,将预防原则作为一项 基本原则
三、预防为主原则的贯彻
• 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规划,合理规划、有计划的开发利用
魂:
• 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以后,恢复起来很困 难,有些生态环境破坏后甚至不可恢复 • 环境问题成因复杂,具有滞后性、隐蔽性, 有些污染问题潜在的危害具有渐进性、长 期性和复杂性,很难消除或需要很长时间 才能消除
二、预防为主原则的意义
•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难以筹集大量资金 和先进的技术用于污染治理,在建设中应 尽量避免环境损害,将其消灭于生产之中, 做到防患于未然
• 一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开发利用环 境行为可能带来的环境危害是前采取措施 以避免危害的产生
三、预防为主原则的贯彻
• 二是在科学技术不确定的条件下,基于现 实的科学知识去评价环境风险,即对开发 利用环境行为可能带来的尚未明确或无法 具体确定的环境危害进行事前预测、分析 和评价,促使开发决策避免这种可能造成 的环境危害及其风险的出现
一、保护优先原则的提出
•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在国土 空间主体功能区划的限制开发区域实行 “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的总 体要求
• 《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 例》、《环境保护法》先后确认了保护优 先原则
一、保护优先原则的提出
• 保护优先原则的提出取决于环境资源是人 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 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环境建 设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互动
• 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并对环境保护内容有限实施,避免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 造成不利影响
四、保护优先原则的内容
•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人与人之 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