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
一、比较阅读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尊崇,敬仰。
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
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
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遂.至承天寺(2)相与
..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过.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
..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至此者所以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1)遂:于是,就(2)相与:一同,共同(3)故:缘故,原因
2.B
3.(1)(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
4.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5.人生际遇:①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
排遣方式:②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
二、《记承天寺夜游》《陋室铭》对比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苔痕∕上阶绿D.可以调∕素琴
1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念.无与为乐者(想到)B.怀民亦未寝.(动词,睡觉)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动词,出名)
D.无丝竹
..之乱耳(制作乐器的丝、竹等材料)
1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3分)
A.相与步于.中庭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C.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芙蕖则.不然(《芙蕖》)
D.孔子云:“何陋之.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16.【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因革新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怀。
(2分)
15.(4分)(1)(2分)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准确译出比喻句、判断句1分,语意正确1分)(2)(2分)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美好(就不会感到简陋了)(准确译出“斯”、“馨”1分,语意连贯1分)
16.(2分)借景抒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三、【山东省淄博市】(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略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月色入户。
户: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
工:
②精巧,精妙。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译文: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
四、【江苏省南京市】(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
(12分)
【甲】略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二、翻译:
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
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
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我曾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看到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
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
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
”说的真对啊!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隔簋竹,闻
..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一) 7.(2分)D
8.(2分)A
9。
(2分)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2分)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每处1分)
11.(2分)用比喻来描写夜色。
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2分)月色美好;幽静。
(意思对即可)
五、《记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1]》比较阅读
【甲】略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2]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3],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4],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磓(zhu):当作缒,音同字误。
[3]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4]馀甘:即橄榄。
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划一处)(2分)
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7.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2分)
顾.影颓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浴于.汤池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①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投以.骨
C. ①循山而.东②而.戍死者故十六七
D. ①不得其.所止②其.如土石何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0.甲、乙两文都是苏轼的写景文,但表达感情却不同,请你说说甲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6. 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7. 顾:回头看但;只
8.A
9.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0.甲、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或者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感。
)
评分意见:主要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