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和赤芍故事-天人中医

合集下载

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

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

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东汉神医华佗在其后宅辟药园、凿药池、建药房、种药草,广为传授、种植、加工中药材技术。

但每味药他都要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

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给华佗一棵芍药,他就把它种在了屋前。

华佗尝了这棵芍药的叶、茎、花之后,觉得平平常常,似乎没有什么药性。

一天深夜,华佗正在灯下看书,突然听到有女子哭声。

华佗颇感纳闷,推门走出去,却不见人影,只见那棵芍药。

华佗心里一动:难道它就是刚才哭的那个女子?他看芍药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转身又回屋看书去了。

谁知刚刚坐下,又听见那女子的啼哭声,出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

华佗觉得奇怪,喊醒熟睡的妻子,将刚才发生的事给她描述了一遍。

妻子望着窗外的花木药草说:“这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你用来救活了无数病人的生命,独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它自然感到委屈了。

”华佗听罢笑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一清二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

对这芍药,我也多次尝过了它的叶、茎、花,确实不能入药,怎么说是委屈了它呢?”事隔几日,华夫人血崩腹痛,用药无效。

她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

不过半日,腹痛渐止。

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知道他确实委屈了芍药。

后来,华佗对芍药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不但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效果。

除了华佗与白芍的传说,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关于白芍药用的医书记载,一起来看看。

1、《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2、《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3、《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4、《唐本草》:“益女子血。

”5、《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关于白芍的故事

关于白芍的故事

关于白芍的故事
白芍,又被称为白芍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以白芍草本植物的根部为
药用部分的,而它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

白芍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被广泛应用,并被誉为“女性之药”。

据传,关于白芍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医药经典《神农本草经》,这是记载
了几千种草药的一部重要著作。

在这本书中,白芍被描述为一种能够舒缓女性痛经、调节月经周期的药物。

因此,白芍在中医里被普遍认为具有养血止血、舒肝理气、活血散瘀的功效。

白芍的功效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积极的疗效。

它常
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

白芍也常被用来调理肝气郁结引起的疾病,如失眠、脾胃虚弱、胸闷等。

此外,白芍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面色暗沉、瘀血症状。

以白芍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也非常常见,如白芍颗粒、白芍片等。

这些制剂
可以更方便地服用和使用,非常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中药领域,白芍被认为是一种温和、安全、有效的草本药物。

尽管如此,作为一种中草药,白芍并不适合每个人。

特定的人群,如孕妇、湿
热体质者或者有特定过敏史的人,应该避免使用白芍。

在使用白芍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总的来说,白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并且具有许多积极的功效。

作为中草
药的一种,它在满足特定需求的患者中,被看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药物。

然而,每个人的健康状况是不同的,因此在使用白芍或者其他中草药之前,最好向医生咨询,以确保正确的使用和安全。

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

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

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导读: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

每一种中草药背后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那么白芍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

*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东汉神医华佗在其后宅辟药园、凿药池、建药房、种药草,广为传授、种植、加工中药材技术。

但每味药他都要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

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给华佗一棵芍药,他就把它种在了屋前。

华佗尝了这棵芍药的叶、茎、花之后,觉得平平常常,似乎没有什么药性。

一天深夜,华佗正在灯下看书,突然听到有女子哭声。

华佗颇感纳闷,推门走出去,却不见人影,只见那棵芍药。

华佗心里一动:难道它就是刚才哭的那个女子?他看了看芍药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转身又回屋看书去了。

谁知刚刚坐下,又听见那女子的啼哭声,出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

华佗觉得奇怪,喊醒熟睡的妻子,将刚才发生的事给她描述了一遍。

妻子望着窗外的花木药草说:“这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你用来救活了无数病人的生命,独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它自然感到委屈了。

”华佗听罢笑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一清二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

对这芍药,我也多次尝过了它的叶、茎、花,确实不能入药,怎么说是委屈了它呢?”事隔几日,华夫人血崩腹痛,用药无效。

她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

不过半日,腹痛渐止。

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知道他确实委屈了芍药。

后来,华佗对芍药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不但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效果。

除了华佗与白芍的传说,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关于白芍药用的医书记载,一起来看看。

*白芍医书记载1、《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2、《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白芍的历史典故

白芍的历史典故

白芍的历史典故
白芍,也称为白芍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药材,被誉为“中药皇后”,具有补血、活血、止痛的功效。

白芍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之一。

《本草纲目》则将白芍分为正芍和附子芍两类,并对其性味、功效、配伍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归纳。

在历史上,白芍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医药领域,还是重要的文化象征和礼品。

早在唐代,白芍就已被列为皇家贡品之一,称为“宫芍”。

而在明清时期,白芍更成为了官礼之一,用作朝廷的进贡品。

此外,白芍还经常被赠送给贵族和官员,作为贡品、礼品或用于赠予母亲等亲戚朋友。

在现代,白芍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除了在中医药领域中的药用价值外,在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白芍的珍贵价值和广泛应用,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西方的医学研究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白芍的传说故事

白芍的传说故事

白芍的传说故事
据传说,古代有一位年近八旬的高僧,他技艺高超,擅长医术,尤其擅长运用草药治病。

这位高僧行医救人,威望极高,深得人们的信任和敬重。

他经常在医治各种顽疾上奏效,不少病人在他的手下得到了痊愈。

有一天,这位高僧在行山时发现了一种生长在山间的草本植物,他意识到这种植物非常珍贵,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于是,他仔细研究、提取、加工这种植物,最终开发出了一种名为“白芍”的药材。

白芍,别名半夏,是一种深受中医爱好者喜爱的草药,其性平、味苦、甘,温和而又不失其药性,具有补血益气、调理内分泌等多种功效。

这种草药,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延缓衰老,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白芍在中医方面的运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失眠、食欲不振、腰痛、头痛、心悸等多种症状,尤其对妇女的保健作用尤为突出。

今天,随着中医学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白芍已成为一种非常普及的中药材,深受广大中医爱好者和普通人士的喜爱。

但是,在娱乐化、商业化、快餐化的大背景下,有些药材制品的草本材料被替代了,这让我们更需要珍惜传统的中草药,更需要注重中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同时,我们也应该避免过度使用药物,注意饮食健康,保
持正确的生活方式,不要让身体过度消耗,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免疫能力。

精神愉悦,身体健康,才是“治未病”的真正智慧。

每天一味中草药153:赤芍,白芍白,赤芍红,白补赤泻

每天一味中草药153:赤芍,白芍白,赤芍红,白补赤泻

每天⼀味中草药153:⾚芍,⽩芍⽩,⾚芍红,⽩补⾚泻⾚芍,⽑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燥根。

与⽩芍基源相同,但不同的是⼊药⽤的⾚芍多是野⽣芍药的根,经直接晒⼲⽽得;⽽⽩芍⽤的芍药多是栽培,加⼯时需要⽔煮并去⽪。

加⼯的⽬的其实是为了⽩芍更⽩,⾚芍留红。

历史上⾚⽩芍区分始于南北朝,兴于宋,定于明。

由于本草记载混乱,芍药分⾚⽩的⽅法各异,现在多沿⽤《图经本草》区分及炮制⽅法。

⾚芍,顾名思义,红⾊的芍药。

⾚芍也是⽑茛科(⼀说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的⼲燥根。

您在阅读时,⼀定要参照⽩芍来看(回复152查看),因为它俩是同⼀植物,拉丁名字都⼀样。

芍药是耐寒的,草本的芍药冬天地上部分都会枯萎,但即便是寒冷的东北,室外的芍药仍可以顺利越冬,第⼆年春天发芽重⽣。

在⼴阔的野外及草原上,就⽣长着成⽚的芍药。

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可惜,这些芍药可能正在⾯临着灾难!(图为内蒙古锡林格勒草药的野⽣芍药)芍药的花由于多朵聚集,显得冗繁、妖娆,不似牡丹单朵,错落有致,也正因为此,唐刘禹锡叹到:“庭前芍药妖⽆格”。

(上图左芍药,右牡丹)图中这朵芍药花,是中国药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繁荣@槑拍摄的,感谢分享。

南药校园还有药⽤植物园,太让⼈羡慕了。

《药典》中规定,⾚芍除了来源于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外,川⾚芍Paeonia veitchiiLynch 的⼲燥根也作为⾚芍⼊药。

川⾚芍和芍药近似,明显的区别在叶⼦上,川⾚芍的⼩叶像⽻⽑,成⽻状分裂。

⼊药⽤的⾚芍多是野⽣芍药的根,经直接晒⼲⽽得,不像⽩芍那样还得经过煮⼀下。

⽽且,⼊药⽤的⾚芍,都不除去根⽪。

芍药的本草考证本草芍药分⾚⽩之始前⽂⽩芍已经说了,《神农本草经》只记载了芍药⼀种,未分⾚芍、⽩芍。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次提到芍药有⾚⽩的区别,虽没有明确说到⽩芍药、⾚芍药,但发现芍药有⾚、⽩的区别。

本草经集注·芍药今出⽩⼭、蒋⼭、茅⼭最好,⽩⽽长⼤。

白芍药材来源传说故事

白芍药材来源传说故事

白芍药材来源传说故事白芍药材来源传说故事药材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主产于浙江、安徽等地。

以根粗、坚实、无白心或裂隙者为佳。

初载《本经》,从陶弘景开始,分为白芍药、赤芍药两种。

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传说故事《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个故事,后来经人渲染扩散,说的是芍药因姿色超群而险遭横祸,无论是功是过,她都难逃薄命的结局。

沉香亭,是唐明皇欢宴群臣,与杨氏姐妹纵情游乐的地方。

不仅亭榭轩昂,而且终年花草树木非凡。

圣上也常常诏命各地园丁到御花园种植,有成者赏,无功者罚。

各地养花能手无不终日惴惴。

有个老者名叫宋单父,专养芍药,能将扬州芍药移植北方,色泽更鲜,花朵更大。

宋单父也被召人宫中,在沉香亭畔种植芍药,有命须使牡丹开过芍药继之。

白天有帝王嫔妃达官贵人游玩,老翁必须回避,只在三更之后才能耘植养护。

宋单父日夜辛劳,有明月星辰冷露寒霜作证。

可是偏这一年阴阳不和,暖气不动,到了开花季节偏不见蓓蕾萌发,圣上就要加罪了。

芍药仙子们心地是极善良的,况且又夜夜得到宋单父的灌溉之恩,是一定要报答的,阳气不动而要呈芳艳必须要打破常规,于是众花仙议定,大家合力在一天内各开放一株一茎。

于是,在次日清晨芍药忽然开放,每一枝头开放两朵,姿态各异,在朝露煦风中皆呈深红色,宫内喧然,明皇、贵妃、文武官员,皆来观赏。

正在赞叹不已时,天已正午,芍药突然变得深碧色,如同碧玉般,众人大奇,观者愈多。

待到暮色降临,一片片芍药花瓣皆呈深黄色。

明月升起了,月光之下,花儿又变成粉白色。

随着色泽的变化,香气也各异。

时而幽香,时而浓郁,众人如醉如痴。

众芍药仙子在一日之内呈芳,自然把沉香亭畔装点得胜过瑶池。

众嫔妃在芍药仙子映衬下黯然失色,自然不爽。

圣上见此情此景便又嗔怪起来,说定是花妖作怪,有意将芍药刈除并降罪宋单父。

众芍药仙子深感不平,不生蓓蕾有罪,各色呈芳更有罪,真是人间帝王的淫威胜过天上玉帝。

白芍和赤芍

白芍和赤芍

白芍和赤芍某先生自称熟读经方,言必仲景,且以经方派自居。

有学生请教,《伤寒论》桂枝汤中的芍药究竟是白芍还是赤芍?先生说:当然是白芍。

学生愕然。

芍药分为赤芍药与白芍药,始于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南北朝梁代人,晚于东汉仲景《伤寒论》六百来年。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将芍药列为中品,曰:“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利小便,益气。

生川谷及丘陵”。

陶宏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指出“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

”《伤寒论》中的芍药即是芍药。

我国高等院校《方剂学》教材“桂枝汤”项下引原方,“芍药三两(9克)”,后来,我在中专任教,中专教材标名“白芍”9克(三两)。

少年时背诵《汤头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可建功。

”临老难忘。

浙江是白芍的主产区,著名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

在这里,白芍和赤芍同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

将生长三年的芍药在立秋采挖,分别加工成白芍或赤芍。

赤芍的加工方法和过程较为简单:选取粗如手指的根条,去泥杂、芦头及细须根,薄摊晾干7-8成后,再晒足干即成。

白芍的加工程序较为复杂,先将芍药根截成条,修去芦头细根,后刮皮、漂洗至洁白,浸漂于水中;再将漂洗之白芍药按支头粗细分档投入沸水锅中,保持微沸,多次换水,芍药条煮出泡沫,称之为“吐浆”,泡沫由密集细小转稀而泡大时,用竹针试刺芍身,见内无白心,即捞出,晒半干后将其捆直,切平两头,然后晒至足干。

赤芍除家种外,更多的来源于野生的芍药和川芍药。

简而言之,原皮生晒的芍药是赤芍,去皮煮透心晒干的为白芍。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如上所述,《伤寒论》中的芍药就是芍药,《桂枝汤》中用白芍是后人的阐发,学生对先生“当然是白芍”提出质疑,“疑”之有理,但先生说的也符合现代用药实际。

中华本草有数千年之历史,“继承不离宗,创新不泥古”是我们弘扬中医药之根本。

【中医观点】深度解密《伤寒论》赤白芍之争

【中医观点】深度解密《伤寒论》赤白芍之争

【中医观点】深度解密《伤寒论》赤白芍之争导读医学著作《伤寒论》中留存着一个重要的问题——书中的芍药到底是赤芍还是白芍?让我们来仔细鉴别一番两者。

芍药始载于《本经》中品。

陶弘景《本草经》始分赤、白两种——'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

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

'《开宝本草》载:'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其花亦有红白二色。

'《本草图经》载:'芍药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

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

'又载:'今处处有之,淮南者胜。

春生红芽作丛,茎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高一、二尺。

夏开花,有红白紫数种,子似牡丹子而小。

秋时采根。

'《本草别说》载:'《本经》芍药生丘陵川谷,今世所用者多是人家种植……每岁八九月取其根分削,因利以为药。

'则可知宋代已采用栽培的芍药,且已分色白多脂肉者和色紫瘦多脉者二种。

这和当前以家种经加工而成白芍和以野生细瘦多筋未加工者为赤芍有相似之处。

但《本草纲目》曾云:'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

'在《品汇精要》中又确实有白芍开白花,赤芍开红花的彩色图。

这说明了明代以前确实也有用这样的标准来分辨赤、白芍。

花之赤白有时会影响根皮的色泽,但不一定能作为区别芍药种类的依据。

因而我们不妨从具体功能和用药禁忌进行更加细致的对比:很多医家以“白补赤泻”来高度概括白芍、赤芍之区别。

上表中,两者在性味上的差异虽仅仅体现在白芍兼具酸性,但二者功效具有显著差异。

二者虽然都主治崩漏,但白芍因兼具酸性而偏于收敛,补益,主治之崩漏多为虚证,赤芍则为实证。

那么白芍补虚,赤芍祛邪,这一说法又是否准确呢?可以见得的是,赤芍更适合用于血分有热之实证,而白芍更适合气分不足之虚证,而这样的概括仍然是有限的,实际上,历代医家对此问题早有详细对比:这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白芍绝非单纯的补虚药物,《本草备要》有言:'白芍不惟治血虚,大能行气。

赤芍和白芍【主治】血分有热,低热不退;阴虚口干舌燥;胸胁疼

赤芍和白芍【主治】血分有热,低热不退;阴虚口干舌燥;胸胁疼

赤芍和白芍【主治】血分有热,低热不退;阴虚口干舌燥;胸胁疼赤芍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毛果赤芍(川赤芍)和卵叶芍药或芍药的根。

【性味】苦、性微寒。

入肝经。

【别名】赤芍药、红芍药。

【单位功用】凉血散瘀、清热退热,治温热病热入营分,症见发热、身发斑疹、舌降、以及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又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治妇女经闭、癥瘕积聚、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白芍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

【性味】苦、酸,性微寒。

入肝经。

【单位功用】木品既能养血敛阴,以治血虚引起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又能平抑肝阳,以治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症见头胀、头疼、眩晕、耳鸣,等症;还能柔肝止痛,用于肝气郁滞、胸胁疼痛,肝气犯胃、胃脘疼痛,肝脾不和、腹部挛急、疼痛等症。

白芍生者性凉,炒后转温,生者养阴为主,润燥通便;炒后养血敛阴,而不伤胃,用时应辨症清楚。

【伍用功能】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白赤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赤芍泻肝火,白芍养肝阴。

赤芍散而不补,白芍补而不泻。

二药伍用,一散一敛,一泻一补,清热退热,清热退热,养血敛阴,散瘀止痛的力量增强。

【常用量】赤芍6g~12g;白芍6g~12g。

【经验】①白芍养血柔肝,赤芍行血散滞,二药参合,止痛之功益彰。

故凡腹痛坚积,经闭目赤,因于积热者其效更著。

若营卫不和,气血不调,络道不畅,肢体疼痛者,可与柴胡、桂枝伍用,效果更佳。

②白芍生用、重用,30g~50g有通便之功,若治大便秘结,与生黄30g~50g,其效更佳。

【赤芍拾珍】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治胆病宜先生甘草与赤芍。

盖肝胆属木,郁则化火,发病较急,巜丹三溪心法》去:“火急甚重者,必缓之以生甘草。

”此谓甘草缓急迫也。

赤芍治血涩作痛,《别医别录》言其“通顺血脉,缓中”,《药品化义》言其“泻肝火”。

白芍与赤芍——医案3条

白芍与赤芍——医案3条

⽩芍与⾚芍——医案3条3脓肿后的腘肌痉挛林某,男,12岁,1965年2⽉18⽇诊,患者于⼀⽉前,两膝腘内肿痛,伴见憎寒壮热,头痛等症,经当地医⽣诊为“深部脓肿”,服⽤⾦霉素3天,寒热已解,肿痛也愈。

但两膝不能伸直。

两腿呈⼸形,⾜跟不能着地,拟诊为腘肌炎挛缩。

继⽤链、青霉素治疗4天,未见好转。

⼀个多⽉来两下肢活动障碍,只能扶杖跛⾏。

诊时⼩⼉体格瘦弱,⾯⾊不荣,⼝不渴,纳⾷略减,⼩便清利,⼤便秘结,两腿弯曲,不能伸直,按压腘内有痛感,⾆淡苔薄,脉见涩象。

诊为⾎虚瘀阻,筋失所养。

拟补⾎⾏瘀,舒筋通络。

拟;芍药⽢草汤加味,⾚芍、⽢草各24克,全当归,怀⽜膝各9克,每⽇⼀剂,服上⽅6剂,两腿伸展灵活,不扶杖能⾏⾛,但⾜跟仍未着地,因当归暂缺之故,⽽改为鸡⾎藤,⼜服3剂,数⽇后随访,患孩两腿弯曲已恢复正常,能步⾏到校上课。

论;此⽤⾚芍,是偏于活⾎化瘀。

⽩芍也能⾏瘀通痹。

《本经》芍药,⽓味苦、平,⽆毒。

主邪⽓腹痛,除⾎痹,破坚积,寒热疝瘕,⽌痛,利⼩便,益⽓。

附;⽩芍与⾚芍之别(上下都是⼀体的,隔开就是为加⽬录,检索⽅便)《医学衷中参西录》芍药解;芍药原有⽩、⾚两种,以⽩者为良,故⽅书中多⽤⽩芍。

⾄于化瘀⾎,⾚者较优,故治疮疡者多⽤之,为其能化毒热之瘀⾎不合溃脓也。

⽩芍出于南⽅,杭州产者最佳,其⾊⽩⽽微红,其⽪则红⾊⼜微重。

为其⾊红⽩相兼,故调和⽓⾎之⼒独优。

⾚芍出于北⽅关东三省,各⼭皆有,⾁红⽪⾚,其质其粗,若野草之根,故张隐庵、陈修园皆疑其⾮芍药花根。

愚向也疑之,⾄沈阳后,因得⽬睹,疑团⽅释,特其花叶皆⼩,且花皆单瓣,其花或粉红或紫⾊,然⽆论何⾊,其根之⾊皆相同。

《本经》中⾔芍药。

⽽现实有⽩芍与⾚芍两种。

观张锡纯药解则知,都是⼀种药,产地不同,⾊泽有异,故有⾚⽩之分。

芍药者,红⽩相兼之⾊也。

其⾊偏⽩者,是为⽩芍,以产于杭州者为佳。

其⾊偏红者,是为⾚芍,此产于东三省也。

附;腘guó 膝盖后弯腿处,俗称腿弯,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素问·⾻空论》膝弯,委中⽳所在部位辅上为腘.——《素问》腘⼈体部位名.指膝部后⽅屈膝时的凹处,俗称腿凹或膝弯.《灵枢·经脉》:“膀胱⾜太阳之脉……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4 发汗后腓肠肌痉挛徐某,男,60岁,装御⼯⼈,于1958年3⽉9⽇,由其家⼈抬来就诊。

中草药材故事7—白芍

中草药材故事7—白芍

中草药材故事7—白芍白芍的传说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神医华佗吗?他喜爱种植各种草药作为标本,专门用来识别药的真伪,谨防用错药,或者忽略了草药的其他功效。

于是他在自家房前屋后栽满了各种草药。

一天,有个外地商人知道华佗爱种草药,便从山上挖了一棵芍花给华佗,并对华佗说:“听人家都说这芍花可以治病,但不知道是真是假,您是个细心的好大夫,我给您挖来一棵,您可以试种一下,万一它真可以治病那该多好啊!”华佗点点头,接过芍花,就把它栽到了院子里。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芍花正值开放时节,华佗十分欣喜,就先尝了尝花,后尝了尝叶子,由于华佗不了解芍花,不知道芍花的采药季节,对春天的芍花还不能入药,只感觉它没有什么药味,也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就把它放在那儿不管了,一直放了很长时间没理睬它。

一天夜晚,夜深人静,秋风凉爽,华佗正在灯下精心地撰写医书,把某药治某病一条一条地记录着。

不知不觉,华佗有些疲惫,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正在书写草药药效时,却听见窗外有一女子的哭声,他抬头往窗外一看,迎着月光有位身穿绿衣、头戴红花的美貌女子。

华佗自言自语:“啊?这是谁家的孩子,深更半夜的在外啼哭,难道受了什么委屈?”华佗便出去察看个究竟,可东瞅西望,没看到人影,听声音好像是从芍花的位置上发出来的。

华佗心想:难道是它灵验了吗?他看了看芍花,摇了摇头,难以置信地说:“难道是芍花仙子吗?现在已是初秋,早已花零凋谢,叶子衰老,即使你有药用,但现在也用处不大了!”说罢转身回屋里去了,刚坐下又听到那女子继续啼哭,他又出来看,还是什么都没看见,声音依然来自那棵芍花方向。

一连几次都是这样。

华佗突然从梦中惊醒,觉得非常奇怪,定了定神,连忙叫醒夫人,把刚才梦到的事情向夫人说了一遍。

夫人说:“这家房前屋后的花草,都是你亲手种的,在你手里都成了良药,治了不少病,救了不少人,只有这棵芍花在那儿冷冷清清地没有用药,所以你就梦见芍花了。

我想:可能是你没把它放在心上,你不了解它,才梦到她委屈地哭了。

一六五、芍药(白芍、赤芍)

一六五、芍药(白芍、赤芍)

一六五、芍药(白芍、赤芍)日期:2021-02-24 19:22:14 来源:倪注神农本草经编辑:zadmin 点击:980一六五、芍药【本经原文】味苦,平,有小毒。

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一名白木。

165,芍药。

这个芍药呢,你如果今天晚上去买一朵芍药花,回来送给你太太,她说你怎么那么了解女人,芍药花是花之王,很漂亮的花,非常好,根呢,更好用。

赤芍白芍(未切片)芍药花的根,一般是白色的,切开有时候看到红色的,叫赤芍,实际上差不了多少,药房呢,神经病,他要表示他很懂,你一开芍药,你要白芍赤芍?根本一样的东西,你就问他说你有白芍?赤芍?我都有,你都放,各放一半,你不是找麻烦嘛,我就找你麻烦,根本一样的东西,对不对。

那我要的是三钱嘛,你给我一钱半的黑芍白芍,一钱半的赤芍,无不无聊,对不对,药房,这种因为我们懂的人就知道嘛,他还想表示他很懂,这药房就很麻烦,你跟他说阎王好欺,小鬼难缠,就是那小鬼。

白芍味苦酸,性平无毒,诸位现在对苦味很了解,对酸味的时候,很多中医,在这个地方遇到症结,苦味很简单啦,去热啦,能够兼啦,酸味,这个酸能收,当你知道酸能收的时候,这苦能入血分,这芍药花是红芍药花是最美的时候,血红色,入血分,入血分的药又能够收敛,包括女人的妇科病我们都会用到芍药,它能入血分,收敛,我一直在讲收敛,收敛,收敛,收敛,提醒你什么东西,所有世界上的妈妈们,如果你脚有静脉瘤的时候,就是太散,你需要一个药来收敛它,唯一能够收敛,把静脉瘤静脉血管收缩起来的就是一味药,白芍,我一再跟诸位讲,一定要对你的药有信心,当你用白芍的时候,你说,“老师,这个能收,太好了,我太太要,我岳母啊,那个脚静脉瘤,那个很曲张的厉害,我给她三钱,吃了一年,我继母很恨我,老师没有效,吃了一年,那很苦啊,这个苦味吃了一年,恨死我了,本来我是好心的”,你错了,你三钱开,你要真的要去收的时候,因为你要收住血脉,在四肢末梢。

中医故事——《赤芍篇》瘀热在里用赤芍——开门逐贼

中医故事——《赤芍篇》瘀热在里用赤芍——开门逐贼

中医故事——《赤芍篇》瘀热在里用赤芍——开门逐贼《赤芍篇》01 瘀热在里用赤芍——开门逐贼有个急性肝炎的病人,身上出现黄疸,面黄身黄,小便黄。

“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

”为什么治疗肝炎黄疸要加活血的药呢?小指月有些不解。

老先生说,为什么会发黄呢?小指月说,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老先生又说,那用什么汤呢?小指月又说,脉弦数,体热,用茵陈蒿汤。

老先生说,茵陈蒿汤治阳热发黄,极有效验,但这发黄还有瘀血阻滞在里面,还需要加上一味善入肝胆,以活血化瘀与凉血之品。

小指月说,那就用赤芍药。

老先生说,为何呢?小指月说,《本草纲目》说,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药品化义》中说赤芍药专泻肝火,盖肝藏血,因此清热凉血。

老先生点点头。

小指月把赤芍药写到20克,老先生说,普通清热凉血20克足矣,但肝炎黄疸非重用赤芍药活血凉血不可。

小指月说,那用多少克呢?老先生说,起码用60克,方能疏利肝胆,令瘀去热退,黄疸消散。

小指月点点头后把赤芍药加到60克,这样这病人吃完三剂药,排尿很顺畅,身上发黄都消退了一半,效不更方,又吃了五剂,大小便通利,周身色黄跟肝区胀满之症尽消。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你治疗各类肝炎,为什么不都用清热解毒之品,而要用到赤芍这些活血凉血之品?老先生点点头说,不单黄疸有瘀热在里,各类肝炎,特别是顽固难治的,它既有里热炽盛,也有血瘀偏重。

徒清其里热,不化气瘀血,里热是清不干净的。

就像你把门关上,要把垃圾扫出去,是扫不出去的,所以活血凉血之品,是把门打开,清热解毒之药是把肝区藏的热毒扫下去,这样就有开门逐贼之利,而无关门留寇之弊。

小指月点点头说,我知道,只有在肝区血脉非常疏通活跃、循环良好的情况下,那些热毒黄浊才能够畅快地通利下来,这就是要重视凉血散血以治各类肝炎的道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诸病源候论》曰,血瘀在内,则时时体热而发黄。

《本草纲目》曰,赤芍通顺血脉,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治脏腑壅气。

名医张锡纯讲解——【芍药】(白芍、赤芍)...

名医张锡纯讲解——【芍药】(白芍、赤芍)...

名医张锡纯讲解——【芍药】(白芍、赤芍)...
芍药∶味苦微酸,性凉多液(单煮之其汁甚浓)。

善滋阴养血,退热除烦,能收敛上焦浮越之热下行自小便泻出,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

为其味酸,故能入肝以生肝血;为其味苦,故能入胆而益胆汁;为其味酸而兼苦,且又性凉,又善泻肝胆之热,以除痢疾后重(痢后重者,皆因肝胆之火下迫),疗目疾肿疼(肝开窍于目)。

与当归、地黄同用,则生新血;
与桃仁、红花同用,则消瘀血;
与甘草同用则调和气血,善治腹疼;
与竹茹同用,则善止吐衄;
与附子同用,则翕收元阳下归宅窟。

惟力近和缓,必重用之始能建功。

芍药原有白、赤二种,以白者为良,故方书多用白芍。

至于化瘀血,赤者较优,故治疮疡者多用之,为其能化毒热之瘀血不使溃脓也。

白芍出于南方,杭州产者最佳,其色白而微红,其皮则红色又微重。

为其色红白相兼,故调和气血之力独优。

赤芍出于北方关东三省,各山皆有,肉红皮赤,其质甚粗,若野草之根,故张隐庵、陈修园皆疑其非芍药花根。

愚向亦疑之,至奉后因得目睹,疑团方释,特其花叶皆小,且花皆单瓣,其花或粉红或紫色,然无论何色,其根之色皆相同。

【附案】一童子年十五六岁,于季春得温病,经医调治,八九日
间大热已退,而心犹发热,怔忡莫支,小便不利,大便滑泻,脉象虚数,仍似外邪未净,为疏方,用生杭芍二两,炙甘草一两半,煎汤一大碗徐徐温饮下,尽剂而愈。

夫《神农本草经》谓芍药益气,元素谓其止泻利,即此案观之洵不误也。

然必以炙草辅之,其功效乃益显。

赤芍与白芍历史演变

赤芍与白芍历史演变

赤芍与白芍历史演变2015年版中国药典:赤芍是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 PalL 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白芍是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从上述可以看出,赤芍和白芍的基源不一致、产地初加工也不一样。

历史记载:西汉《五十二病方》:芍药东汉(公元219年)张机《伤寒杂病论》:芍药,没有记载赤芍、白芍。

《神农本草经》:芍药。

南北朝·梁代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约公元480-498年前):“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

”唐·甄权(541-643)著《药性论》依然是用芍药,并无赤、白芍分。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成书约为永徽三年(652年)】卷三:芍药汤用白芍药。

唐德宗自撰《贞元集要广利方》【又称《广利方》、《贞元广利药方》,但未见传世。

《医心方》二十余处引到《广利方》】(785年正月—805年八月):《广利方》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

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

初三服,渐加。

唐·蔺道人传《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又名《理伤续断方》、《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方》),刊于846年前后。

其记载四物汤: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五积散:使用芍药;当归散也使用芍药。

北宋初年(公元973-974年,宋开宝6-7年)刘翰、马志等编著《开宝本草》载:“此(芍药)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其花亦有红白二色。

”北宋·王怀隐、王祐等《太平圣惠方》【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至淳化三年(992年)】卷十四:白芍药散。

宋·苏颂(1020年-1101年)《本草图经》(简称《咽经》,又名《图经本草》)曰:“芍药有二种,一者金芍药。

中医跟诊日记2第97天:缓急止痛的代表芍药

中医跟诊日记2第97天:缓急止痛的代表芍药

中医跟诊日记2第97天:缓急止痛的代表芍药第97天,2017年10月31日,星期二,晴。

最近这两天,海莲姐每天会给我送上一把青菜苔,就是我自己亲手栽种的那一种,每天晚上一碗红薯红豆粥,一碗青菜,感觉特满足。

今天,老师和我们分享的这味草药每天都用,并且每张处方上都用到此药,张仲景的《伤寒论》第一方,就是由它配合桂枝,姜,枣,草调和阴阳。

我们每天的四逆散,由它配柴胡,枳壳,甘草疏肝解郁,缓急止痛。

它就是白芍,《药性歌括四百味》讲: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白芍属于补血药,性味苦,酸,微寒,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

白芍配甘草,此二药是最佳的黄金搭档,称之为芍药甘草汤源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调和肝脾,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痛经,脚抽筋等疾病。

有一工人,脚跟痛,疲劳,着急就会加重。

医生只给他开了三味药,白芍,甘草,当归,十剂药后脚跟痛就好了。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缓急止痛,当归活血补血。

老人腿抽筋的治疗方法很多,而引起抽筋的原因多是由于下焦有湿,肌肉拘挛所致,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淫羊藿30克,小伸筋草15克,炒苡仁30克,一般抽筋是一剂知,三剂愈。

白芍,甘草补阴血,养肝柔筋,荣润筋骨,淫羊藿,小伸筋草,可补肾阳,强筋骨,祛风除湿,炒苡仁可除湿痹拘挛,所以药若对证一碗汤。

临床更多的是用淫羊藿,小伸筋草,或重用白芍,甘草都可以防治疗抽筋。

张仲景在《伤寒论》最有名的汤方就是桂枝汤(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原文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相当于车子,芍药相当于刹车,姜枣茶则是守住中焦,调和营卫,相当于方向盘,当车子油门加太猛,则需要踩踩刹车,行驶过程中还要调好方向盘,才不至于走偏。

当桂枝,白芍,等量10克,为解肌发表,桂枝10克,白芍20克,固表止汗,剂量不同,作用功效也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芍和赤芍的故事
中药白芍和赤芍都是芍药的根,但却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药。

白芍养血止血,赤芍凉血活血。

白芍可医治妇女崩漏。

所谓崩漏,按中医的说法,经血突然大量涌出不止叫崩,长期淋漓不止叫漏。

赤芍则医治育龄妇女闭经。

那么白芍和赤芍如何区分?有人说,白芍是开白花的芍药的根,赤芍是开红花的芍药的根。

错了。

白芍和赤芍是加工方法不同而导致的结果。

就是说,不管开什么颜色花的芍药,如果把它的根挖出来直接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干后就是赤芍;如果把芍药根外面那层粗糙的皮刮掉,然后用清水去煮,煮透后捞出来放到太阳地里晒,晒干后就是药物白芍。

我们可以把赤芍和白芍的饮片(切成的薄片)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会看到:赤芍的饮片颜色发黄,边缘绕着一个红圈并且包着一层黑皮;白芍从外到里整个就是一个粉白色的圆片片。

白芍和赤芍入药的过程,与一个传说有关。

传说三国名医华佗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药草。

他对这些药草都有很深的研究。

一天,他将一位朋友送来的一棵芍药栽到了窗外的地上,随后研究了几天,结果没有发现它有什么药用价值,于是不再理睬。

一天晚上华佗朦胧入睡之际听到窗外有人啼哭,睁眼望去,透过月光看到窗外站着一个红衣女子。

他赶紧爬起来跑出去观瞧。

结果外面没有人影,只有那棵红花芍药在风中轻轻抖动。

他好生奇怪,回到屋里把妻子叫醒说了情况。

妻子笑着说:“芍药姑娘显灵了。

她对你的冷漠表示不满。

”华佗说:“芍药确实没有多大用处呀。

”妻子说:“村头郑大嫂会用芍药根医治月经病,不少妇女都悄悄地去找她。

”华佗说:“妇科病是我的弱项。

我明天就去找郑大嫂请教。


华佗向郑大嫂请教后,得知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将芍药根加工成白芍和赤芍。

白芍可以医治一般性的月经过多和危害很大的崩漏。

赤芍可以用来医治闭经,也能医治跌打损伤。

白芍和赤芍的用量都是每剂三钱,煎汤服用。

药量一般不要加大,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以后华佗对白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知白芍医治崩漏是通过养血实现止血功能的。

他认为崩漏不是单纯的出血不止,而是血液里有了“病邪”,“病邪”使血液“妄行”即异常运行,所以首先应该把血液调养好,调养好了经血就会恢复正常,不能单纯地用止血药去止。

白芍这种药就具备着良好的妇科方面的养血功能。

华佗后来被曹操杀害了,他撰写的医药书籍也随之佚失了。

但部分内容包括白芍和赤芍的加工方法以及功效等等通过他的学生们传承下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