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氓论文

合集下载

诗经作文8篇

诗经作文8篇

诗经作文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致辞、事迹材料、学习心得、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deeds, learning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normative document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诗经作文8篇写作文可以让我们更加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优质的作文需要有独特的思想和深入的思考,这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具有重要影响,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诗经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氓情感鉴赏作文

氓情感鉴赏作文

氓情感鉴赏作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一首,道尽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让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复杂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女主人公与氓的爱情起初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氓那看似憨厚老实的样子,抱着布来换丝,实际上却是打着追求姑娘的心思。

这像极了我们生活中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相遇,实则可能是某人精心策划的开场。

想象一下,姑娘家的门口,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脸上带着些许羞涩,眼神却透着坚定,试图引起心上人的注意。

那紧张又期待的心情,或许就如同我们第一次向喜欢的人表白时,心里如同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

随着故事的发展,爱情的甜蜜逐渐展现。

两人相约“秋以为期”,这是多么美好的承诺啊!就好像我们和心爱的人约好了一起去旅行,满心欢喜地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等待的日子里,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漫长而充满期待。

女主人公“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这种心情的起伏,简直就是恋爱中的常态。

等待爱人时的焦急,见不到时的失落伤心,见到时的欣喜若狂,不正是我们在爱情中都经历过的情绪过山车吗?然而,当女主人公嫁入氓家,生活却开始变得苦涩。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这是多少女子婚后生活的真实写照。

曾经的花前月下,变成了柴米油盐;曾经的甜言蜜语,变成了繁重的家务和无尽的操劳。

女主人公尽心尽力地操持着这个家,却得不到氓的珍惜和尊重。

这像不像有些夫妻,最初的激情被生活的琐碎消磨殆尽,只剩下冷漠和忽视?氓开始变心,“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曾经的誓言被抛诸脑后,曾经的爱人变得如此陌生。

这种背叛和伤害,对于女主人公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她或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流泪,回忆着过去的美好,不明白为什么一切会变成这样。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曾经以为会一直陪伴在身边的人,突然就变了心,那种心痛和无奈,真的是无法言喻。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简论《诗经》中的弃妇悲歌——《氓》_文学评论论文【精品论文】

简论《诗经》中的弃妇悲歌——《氓》_文学评论论文【精品论文】

简论《诗经》中的弃妇悲歌——《氓》_文学评论论文简论《诗经》中的弃妇悲歌——《氓》:摘要:《氓》是《诗经》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弃妇诗”。

这首诗以女主人公的口吻诉说自己婚后无辜被弃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情节生动、内涵丰富,是当时妇女控诉封建礼俗的时代强音。

关键词:弃妇诗礼俗《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婚恋主题的诗篇,其中有些篇章是描写妇女不幸遭遇的“弃妇诗”。

追寻这些“弃妇诗”的根源,则可清楚的看到封建礼俗的影子。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宗法制社会里,在婚姻家庭这一问题上,妇女的婚姻是没有保障的。

妇女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在经济上不能独立,这就决定了女子在婚姻家庭中的附庸地位,因此,无辜背弃的妇女是屡见不鲜的现象,很多妇女难以逃脱背弃的命运。

所以“弃妇诗”也就成为婚恋主题的一个主要内容。

被弃妇女遭遇不幸的婚姻悲剧,让人悲愤、令人同情。

收录在《诗经·卫风》中的《氓》便是这样的一首弃妇诗。

全诗共六章,“以给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到被弃的过程”1[①]追叙女主人公为一青年男子所追求,终于结为夫妇。

婚后,尽管她含辛茹苦、勤劳持家,最后仍然没有逃脱许多女子共同的命运——无辜被弃。

这首诗情节生动、感情饱满,堪称是弃妇诗的典型之作。

诗的第一章就追叙两人从相识到成婚的情景。

开始氓是以非常真诚的姿态出现在女子的面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强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薾不薾噬,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1[②]氓是一个“抱布贸丝”的小商贩,对女主人公一见钟情,主动和她接近,找机会讨好她,进而向姑娘求婚。

为了赢得少女的芳心,他装出一副敦厚相,“氓之蚩蚩”非常生动的描写出了男子善于伪装的性格,女主人公难以抵御他热烈的爱潮,很快便沉溺于爱河之中。

她劝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并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相许。

诗经《氓》读后感作文(精选4篇)

诗经《氓》读后感作文(精选4篇)

诗经《氓》读后感作文(精选4篇)诗经《氓》作文篇1“个体婚制在历史上决不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和好而出现的,更不是作为这种和好的最高形式而出现的。

恰好相反。

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X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所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段话对我们理解诗经中的弃妇诗是很有帮助的。

《卫风·氓》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好的一首弃妇诗。

它可能是春秋初期卫国的一首民歌。

诗歌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生动地叙述了这个妇女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完整过程,抒发了她的悲愤与怨恨,客观上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压迫,因为“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

《氓》全诗共分六章。

第一章写的是女主人公答应了氓的求婚。

诗歌一开头就说明了氓是一个“抱布贸丝”的小商人,到女主人公这里来“贸丝”只是作为一个因头,目的是“来即我谋”。

为了达到目的,他装出一副“蚩蚩”的忠厚面孔,来向少女求婚。

由于这位女主人公没有能够看破氓的虚情假意,一口答应了氓。

于是,她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礼数也不管了,勇敢地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错误地把自己的爱情投在了一个骗子身上。

从这里不难看出,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纯朴、热情而又很幼稚的少女,氓呢?是一个“滑头滑脑”的家伙。

“乘彼峗垣,以望复关”,这位少女自从订婚以后,就以灼烈的感情热恋着她的氓,对氓是一片痴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她对占卜的结果毫不怀疑,希望氓赶快来取嫁妆,以完婚事。

第二章时写女主人公热切地盼望婚嫁的情形,进一步刻画了她纯朴热情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婚姻悲剧,为女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变化埋下了伏笔。

第三章在全诗是一个感情上的转折,由对爱情的憧憬转入对自陷情网的追悔。

“桑之落矣,其叶沃若”,诗人用桑叶的鲜嫩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丽,“于嗟鸠兮,无食桑椹”,既“比”又“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假如一个女子贪恋情爱,那么也会像斑鸠那样遭到不幸。

氓论文(5篇)

氓论文(5篇)

氓论文(5篇)第一篇:氓论文《诗经·氓》中导致男子婚变的原因枫叶学校实行男女分校制度,本人在男校任教,对一些比较有研究价值却又涉及敏感话题的内容讲解分析时不必像公立学校教书时那样顾虑重重,讲解《诗经﹒氓》时,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在思想观和情感教育上一定要批评氓的负心薄幸行为,但同时,学生的观点迫使我深入解读文本,通过细节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从而得出教案中没有的结论,这是当下学术研究中常见的研究方法,本文就从文本细节来推断氓中男子婚变的原因。

对于氓背叛婚姻的行为,读者可以不假思索地咒骂主人公恶劣的品质,文本第三章已经明白无误地说出氓的无耻行径“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但这里评价氓就涉及评判角度问题,文章全是女主人公哭诉自己恋爱结婚婚变到分手的遭遇,女人骂男人负心,三心二意,对感情反复无常,读者就断定氓是个混蛋,欺骗女子的感情,典型的负心汉。

这是不公正不客观的。

如果是法官断案也不能仅凭一面之词吧。

分手感情破裂是果,读者更应全面的分析因。

那么分手的原因呢?第一:男子变心说,这是女子直白的控诉,在这里我就不赘叙了。

但我认为还有几个因被人有意或无意省略了。

第二:无子说任何社会,男子娶妻就为了繁衍生息。

男人嘛,结婚目的就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所以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那个科技极不发达,男女地位极不平等的时代,婚后几年仍没有子女时,肯定是女人背黑锅的。

“不下蛋的鸡,要你何用?”这样的话一定不会少的。

描述婚后生活的三四五章,没有一句提到子女,即使感情破裂了,女主人公竟然担心娘家人耻笑自己。

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分开后女子不停地抱怨自己操持家务、勤劳能干,以至于容颜早衰。

却没一句提到生子养育后代,这是一个妇人最重要的家庭贡献,但作为媳妇,你连起码的职责都没做好,即使有再多的功劳也自然要被休的。

男方都一个理由:“子嗣唯艰”啊!不要认为我解释牵强。

《孔雀东南飞》中女子离家时,和人分别的竟然是小姑,而不是儿女。

论文谈谈《卫风 氓》比兴手法的作用

论文谈谈《卫风  氓》比兴手法的作用

谈谈《卫风氓》比兴手法的作用应城二中万杏媛褚峰松谈起《卫风. 氓》的比兴手法,读者们马上想起是那段“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也,其黄而陨”的作用。

诚然这两段确实是这首诗的精彩部分,以桑的变化暗示女子的生活由幸福到不幸福的变化过程,又让女子在生活劳动中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比兴手法的运用让这变化过程形象生动可感。

但女子的可爱处在于她刚烈与决绝的性格,谈到女子的刚烈决绝,后文中的两处比兴手法的作用就不容忽视了。

“淇水”的比兴丰富了女子的形象。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可以翻译成“淇水波涛汹涌滚滚流,河水溅车打湿了我的罗衫”,该处的比兴很值得回味。

“淇水”是女子与氓在爱情甜蜜时共同涉过的地方,他们曾在这里商量婚期,十八相送难舍难分,而今女子被无情抛弃,再到淇水,淇水如何不汤汤呢?泪水如何不滂沱?“汤汤”课本解释为“水茂盛”。

这汤汤的淇水是兴又是比,比喻女子此时此地面对淇水回忆往事满腔愤怒以及后悔莫及的痛苦,起伏动荡的心情,如淇水汤汤,起伏翻滚,激荡不平。

这样一来“渐车帷裳”就不仅仅是描写痛苦流涕的女子形象,而是借汤汤的淇水之波涛打湿车裳的动作,比兴女子遭抛弃后要发泄要报复的心理冲动。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起兴了下文女子要发泄要报复的心理冲动或者她已经这样做了,只是《诗经》“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诗风没有这样描写罢了,但比兴手法却更丰富了卫国女子刚烈的性格。

还有一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的比兴手法也是很有意思的。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可以翻译成“淇水虽宽也有岸,水沼虽阔总有边”这里的“岸”是水边的陆地,阻止水流肆意汪洋,限制水朝向某一个方向流逝。

“泮”是流水的底线,是水的尽头,因此“岸”与“泮”是比兴且与尽头,限制,底线有关,暗示多层含义。

其一,比喻男子的爱情持续不了多久。

为什么这么说呢?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的,男子感情不可能长长久久不变心。

“岸”与“泮”就是男子们爱情的尽头。

不然女子怎会劝说古今的女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以《卫风·氓》为例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以《卫风·氓》为例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以《卫风·氓》为例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以《卫风·氓》为例摘要:《诗经》有三分之二的篇目是表达男女之情反映婚姻恋爱情歌。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

本文以《卫风·氓》为例,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婚恋诗的特色,从侧面突出诗经中婚恋诗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和奇特风格。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一、引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

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

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

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

二、《卫风·氓》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修辞手法1、《卫风·氓》的思想内容经过了一系列的磕磕绊绊,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关于氓的作文800字

关于氓的作文800字

《氓》之我见《氓》是一首古老的诗篇,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它描绘了一对男女从相爱到婚姻破裂的整个过程,将爱情与婚姻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氓》中,男子以热情洋溢的言辞,向女子表达了他的爱意。

他们相互倾心,彼此珍视,仿佛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凝聚在了他们身上。

然而,当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后,却发现婚姻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生活的琐碎、经济的压力、家庭的责任,让他们的感情逐渐变得疏远。

最终,女子被丈夫遗弃,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哀怨。

这首诗让我们深刻反思了爱情与婚姻的真谛。

爱情是美好的,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激情。

然而,婚姻却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关系,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双方共同去经营和维护。

在婚姻中,我们不能仅仅追求个人的满足和幸福,更要学会理解、包容和支持对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度过生活的风风雨雨,携手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氓》还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弱势地位。

在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在婚姻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这首诗中的女子,虽然曾经拥有过美好的爱情,但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成为了社会的牺牲品。

这让我们更加珍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利,呼吁我们要尊重女性、关爱女性、支持女性,让她们在婚姻和家庭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平等地位。

此外,《氓》的艺术魅力也值得我们品味。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仗等,使得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同时,诗人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描绘,让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这种艺术感染力使得《氓》成为了一首传颂千古的经典之作。

总之,《氓》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诗篇。

它让我们深刻反思了爱情与婚姻的真谛,也让我们更加珍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利。

同时,它的艺术魅力也让我们为之倾倒。

让我们一起品味《氓》中的美好与哀怨,感受古人对爱情与婚姻的独特见解。

《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传统形象反思

《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传统形象反思

《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传统形象反思-中学语文论文《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传统形象反思张广银《诗经·卫风·氓》为先秦时代卫国华夏族民歌,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对诗中女主人公人物形象的评述传统上多是单纯、多情、忠贞、坚强等,纯为肯定和同情的,可以用“好人”来概括她;对与其对立面“氓”的评价如貌似忠厚、薄情负心、见异思迁等,多为否定和批判的,可以用“坏人”来概括他。

但如果我们细读文本,仅从文本本身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有这样的几点疑惑之处:1、当“我”回家后给兄弟诉苦,兄弟的反应绝对不应该是“咥其笑矣”。

“咥其笑矣”是极端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伦理习俗。

一般来说,姐妹们受到婆家的“欺负”让娘家知道后,父母兄弟齐上阵,常常是为女儿姐妹出头出气的主力,甚至于整个家族还要出面,因为这首先牵涉到家族的面子问题。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女主人公说了“兄弟不知”。

既然“兄弟不知”,那么兄弟怎么会无端地“咥其笑矣”?难道她不会说吗?难道她没有说吗?“帮亲不帮理”是中国人的“一贯至上”的选择,更何况我们女主人公还这么的有理呢。

所以,从“咥其笑矣”的反应看,“兄弟不知”只是女主人公的主观陈述,不足采信。

值得玩味的倒是兄弟们在听了她单方面的有利于她的陈述后为什么还会“咥其笑矣”。

可能,她所陈述的受累、受气和被弃可能根本不存在,真正受累又受气的倒可能是那个“氓”!或者也有可能是她的“娘家”,诗中所说的“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可以猜想:结婚时以“掠夺”的方式将家里的钱财作为嫁妆带走,导致其家庭失和,兄妹反目。

或者是这个婚姻没有得到娘家许可,娘家在这件事上很没有面子;或是其婚后行为不为人所赞同,连其娘家兄弟都劝说无效,以致其兄弟都对其行为极端失望,才有这极端反常的“咥其笑矣”的结局。

《氓》鉴赏作文

《氓》鉴赏作文

《氓》鉴赏作文
标题:《氓》——古典诗词中的女性觉醒与命运咏叹
《氓》,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卫风》,是一首描绘古代女子婚姻悲剧的长篇叙事诗。

该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内涵、生动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与坚韧不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社会启示。

《氓》以一位女子的第一人称口吻叙述了她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全过程。

初时,“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女子对氓的憨厚纯朴充满爱意,然而婚后,氓“二三其德”,男子的变心使女子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此诗通过对比描绘,揭示了男性在婚姻关系中的轻率与背信,以及封建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忽视和压迫。

诗中的女主角,虽遭遇背叛,却并未一味沉溺于哀怨自怜,而是展现出了一种坚毅与清醒:“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更是对自我价值的坚定坚守,标志着古代女性初步的觉醒意识。

她的悲剧性命运,是对封建礼教束缚下广大女性命运的真实写照,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社会对女性地位提升和权利尊重的呼唤。

总的来说,《氓》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鲜活丰满的古代女性形象,更在千百年前就提出了对女性独立人格和自主命运的思考,使之成为中华诗词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结合《诗经·卫风·氓》——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下女性命运的思考与认识

结合《诗经·卫风·氓》——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下女性命运的思考与认识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结合《诗经•卫风•氓》——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下女性命运的思考与认识姚姚 苏州大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105-01第一次接触到《氓》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里,当时尚幼,夹杂着稚气未脱的对爱情的懵懂与向往,只为诗中被抛弃女子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悲伤,并没有读出诗中暴露的更为深层的时代特征。

随着年龄渐长,再读此诗,渐渐品出了别样的味道。

对于诗中的女子,我是充满了敬佩之情的。

那样一个果敢的女子,冲破传统社会之下礼法的束缚,大胆追求自己渴望拥有的爱情。

如此之率真,不甘被人摆布之骨气,在旧社会的时代环境下,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不幸的是,这样执着的感情,也终难逃被男人始乱终弃的命运,只得抱着不甘与愁苦度过余生。

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最触动我的是那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充分控诉时代背景下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生存状况,使全诗的思想范畴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旧社会时期男女地位严重失衡,这是众所周知的。

在《氓》这首诗中,也充分反映出女性地位的低下。

在古代,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说法,也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主外,女主内”的标准,短短几句,足以呈现女子令人痛心的地位。

自然而然地,女子通常被视作男人的附属品,是男人私有财产的一部分。

在古时,女子没有独立身份、独立人格、财产权、继承权、再嫁的权利和受教育的权利,而这些权利的丧失,也恰恰导致了她们在婚姻之中所遭遇的种种不幸。

细想,一个无权上学、无权继承财产、无权工作的女人,除了生孩子与服侍家庭,她又还能做些什么?便只得将终生的命运寄托于一个男人之上,只能在忍气吞声与极度卑微之中结束自己“良家妇女”的一生。

也正是这种独立能力的被剥夺,才导致了一个又一个悲剧命运的恶性循环。

所幸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逐渐解放,女性的地位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浅谈《诗经·卫风·氓》的主题及叙事技巧

浅谈《诗经·卫风·氓》的主题及叙事技巧

浅谈《诗经·卫风·氓》的主题及叙事技巧代彦良摘要:《氓》是一首带有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动人。

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关键词:叙事诗;婚姻感伤;叙事技巧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2-057-1从文学的角度看,《诗经》中《国风》的成就最高,数量也最多,《卫风·氓》就是这些优秀作品当中的一篇精品。

全诗共6章,每章10句。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诗歌主题比较清晰,通过对女主人公从恋爱到婚姻,再到婚姻破裂的不幸经历的叙写,表达了对婚姻不幸的感伤。

氓,即年轻人,诗以“氓”为题,只是取其首字而已,并非以氓为主。

诗的主人公是氓之妻,一位嫁到氓家多年后被抛弃了的弃妇。

根据诗中“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句来看,女主人公的娘家和氓之家中间应该隔着一条河,这就是淇水。

而且根据“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所传达的这种凄凉的意境,我们似乎可以从中感悟到,本诗应该是被抛弃后回娘家途中涉淇水时的内心倾诉。

当年其和氓恋爱时多次趟过淇水,那时内心是何等的甜美,而那种甜美和现在的凄凉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淇水似乎成了她命运中一道永远迈不出去的坎。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水同时又成了她命途多舛的一个巨大的隐喻。

这是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

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

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

真真好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鲜明形象。

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浅析诗经之《卫风·氓》

浅析诗经之《卫风·氓》
中 图分类 号 : 1 2 2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 1 1 — 0 0 2 7 - 0 1
在两 千年七百 多余年前 的一片蓝天下 , 一位年 轻貌美的姑
娘与一位笑嘻 嘻地抱布来买丝 的男子展开 了一段人 尽皆知的情
2 O 1 4 一 O 4
文 艺生 活 L I TE R AT URE L I F E
文 学 新 论
浅析诗经之《 卫风 ・ 氓》
张 翼
( 西南科技 大 学 文学与艺术学 院, 四川 绵 阳 6 2 1 0 0 0 )
摘 要: 弃妇 诗是 《 诗 经》 国风的 重要组成部 分, 再现 了先秦 时期部分女子在婚姻 中的不幸生活。本文是对其 中之 一 首— —《 卫风 ・ 氓》 的 浅析 。 关键词 : 诗 经; 《 卫风 ・ 氓》 ; 婚姻
言笑晏 晏。信誓旦旦 ,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 亦 已焉哉 !” 两小无 猜 的情 景还历历在 目, 如今氓却将 女主人公抛弃 。 女主人公 由对 乐来反衬 多年的辛 酸 , 言尽于此 , 女 主人公必定涕泪交零。
值得一提 的是 , 《 氓》 诗在艺术 上有较高成就 。 如仅 在这个片
在我 的脑海里 , 古代婚姻就是 “ 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 ” 。 然而 , 从诗 的开头“ 匪我愆期 , 子无 良媒 。 将子无怒 , 秋 以为期 。 ” 我们却
可 以分 明看 出女主人公不顾传统风俗 , 因担心氓生气 , 在 没有 良 媒 的情况下竞答应 了婚期 。可见她对氓的一片情深意切 !紧接
了深刻 印象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对《 卫风 ・ 氓》 的认识 。
挑, 起早摸黑 的劳作 , 甚至连丈夫 的暴怒 虐待毫无怨言 , 尽管她 如此地忍辱负重却依 然未 能摆脱被休弃 的不幸命运 ,残酷 的现

诗经卫风氓鉴赏作文

诗经卫风氓鉴赏作文

诗经卫风氓鉴赏作文英文回答:The poem "Meng" from the Book of Songs, also known asthe Book of Odes or the Classic of Poetry, is a classic piece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t is one of the poems in the "Wei Feng" section, which focuses on the state of Wei. This particular poem is attributed to the poet Qu Yuan, who lived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The poem "Meng" tells the story of a man who is livingin poverty and struggling to make ends meet. He is depicted as a "meng," which can be translated as a beggar or a destitute person. The poem describes his daily life and the hardships he faces, such as not having enough food to eator warm clothes to wear.One of the reasons why I appreciate this poem is because it portrays the harsh realities of life for many people during that time period. It reminds me that povertyand struggle are not new concepts and have been a part of human existence for centuries. It also serves as a reminder to be grateful for the things I have and to empathize with those who are less fortunate.Furthermore, the poem uses vivid imagery anddescriptive language to paint a picture of theprotagonist's circumstances. For example, in one stanza, it says, "He wears tattered clothes, with patches sewn on top of patches. His feet are bare, and his hair is disheveled." These details help to create a sense of empathy and allow the reader to visualize the man's appearance and condition.Moreover, the poem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kindness and compassion. Despite his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the man is described as being virtuous and kind-hearted. He is willing to help others and is grateful for the smallest acts of kindness shown to him. This serves as a reminder that even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it is important to maintain one's integrity and treat others with respect.In conclusion, the poem "Meng" from the Book of Songsis a poignant and thought-provoking piece of literature. It sheds light on the realities of poverty and struggle, while also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kindness and compassion. Through its vivid imagery and descriptive language, it allows readers to empathize with the protagonist andreflect on their own lives. This poem serves as a timeless reminder of the universal human experiences and theenduring power of literature.中文回答:《诗经·卫风·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诗经卫风氓鉴赏作文

诗经卫风氓鉴赏作文

诗经卫风氓鉴赏作文
哎呀,你听说了吗?诗经里那首《卫风·氓》真是太有意思了!说有个小伙子在卫国溜达,看到一位姑娘在田里干活,长得那叫一
个水灵啊,简直跟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哈哈,说真的,那姑娘真的美得冒泡!不过你知道吗?她不只
是花瓶一个,干起活来也是一把好手。

那田里的活计,她干得利索
又麻利,一点都不含糊。

这种内外兼修的美,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
投地!
这首诗还有更深的内涵呢。

它不只是夸那姑娘好看,其实还在
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你想啊,那小伙子到处溜达,看到美丽的风景和勤劳的人们,心里别提多舒畅了。

这不就是
咱们向往的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吗?
总之啊,《卫风·氓》这首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让我
们看到了美丽和勤劳的结合,还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美好,追求
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下次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读读这首诗,说
不定能让你豁然开朗呢!。

以诗经卫风氓为介绍题目自拟的作文

以诗经卫风氓为介绍题目自拟的作文

以诗经卫风氓为介绍题目自拟的作文
《诗经卫风氓》,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古风情话。

哎,听说了吗?诗经里那个氓哥,真是痴情种啊!他站在淇水边,看着渐去的车帷裳,心里头得多难受啊。

说实话,我觉得那妹子也挺惨的。

士贰其行,男的变了心,她
一个人守着那份爱情,真是够苦的。

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候的男的,怎么都这么不靠谱呢?
话说回来,那个年代的爱情真是复杂啊。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的们的心思真是难猜。

可能那时候的社会风气就这样吧,哎,真
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过话说回来,生活还得继续啊。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再宽
的河也有岸,再深的沼泽也有边。

所以啊,别管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咱得过好自己的日子,不是吗?
诗经卫风氓啊,真是个好故事。

每次读起来都觉得像是在听老
一辈人讲那些古老的情话,真是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这就是诗经的魅力吧,简单几句话,就能让人陷进去,回味无穷。

卫风氓鉴赏作文

卫风氓鉴赏作文

卫风氓鉴赏作文
今天老师讲了一首诗,叫《卫风·氓》。

我听得很懵,因为诗歌里透着
很多纳闷的词语,什么“匪我愆期”,什么“桑之未落”,还有“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我问老师,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老师笑笑说,这首诗说的是一个女子被男子抛弃的故事。

但是,为什么诗里也没说男子有多坏呢?为什么女子要抽泣呢?
我翻阅书,仔细地读着。

我仿佛看见了那个女子,穿着艳丽的黄色的衣服,狂喜地迎出真心爱着的男子,但男子却认为她背叛了他。

那女子很伤心,大哭,但眼泪却流不出,因为伤心难过已经把她的眼泪都融化了。

这首诗让我觉得很悲怆,但我又觉得这种感觉很奇怪,我不理解为什么我要现在这样悲伤。

诗里没有详细的描述,但每一句都流露出了情感。

我想,也许这就是诗的魔力,它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心情。

我还想好好了解关于《卫风·氓》的故事。

我想,这首诗像一扇窗户,
可以让我看到古代人生活的很多面貌。

我要认真学习,才能读懂诗歌里的秘密。

卫风氓作文

卫风氓作文

卫风氓作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首诗,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诗中的女子,从最初的满怀期待与爱情,到最后的痛苦与决绝,仿佛让我看到了生活中那些在爱情里挣扎的身影。

说起爱情,我想起了我表姨的一段经历,那可真是像坐过山车一样。

表姨年轻的时候,那也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漂亮姑娘。

上门说亲的人,把门槛都快踏破了。

可表姨谁也没看上,就偏偏相中了隔壁村的一个穷小子。

那小子长得还算周正,嘴也甜,把表姨哄得团团转。

表姨家里人都不同意,觉得那小子没个正经工作,家里也穷得叮当响,怕表姨嫁过去受苦。

可表姨那时候就像着了魔似的,非他不嫁。

家里人拗不过她,最后也只能随她去了。

刚结婚那阵儿,表姨夫对表姨那叫一个好。

家里的重活累活从来不让表姨沾手,有啥好吃的也都先紧着表姨。

表姨觉得自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女人,逢人就夸自己嫁对了人。

可好景不长,表姨夫开始跟着村里的一些人出去打工。

一开始还经常往家里打电话,寄钱回来。

可慢慢地,电话越来越少,钱也不见寄了。

表姨心里犯嘀咕,就跑去城里找他。

结果发现表姨夫竟然跟一个女工友好上了。

表姨当时就气炸了,跟表姨夫大吵了一架。

表姨夫一开始还认错,求表姨原谅。

表姨心一软,就想着给他一次机会。

可这男人啊,一旦有了第一次,就容易有第二次。

表姨夫不仅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

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对表姨和孩子也不闻不问。

表姨一个人既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又要种地干活,累得不成样子。

有一次,孩子生病住院,需要一大笔钱。

表姨给表姨夫打电话,让他寄钱回来。

可表姨夫竟然说他没钱,还在电话里骂表姨没用,连个孩子都照顾不好。

表姨听了这话,眼泪止不住地流。

那一刻,她的心彻底死了。

从那以后,表姨再也没指望过表姨夫。

她咬着牙,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

为了给孩子治病,她到处借钱,还去城里打零工。

什么脏活累活她都干,只为了能多挣点钱。

经过几年的辛苦打拼,表姨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孩子的病也治好了,还考上了大学。

而表姨夫呢,因为在外面胡混,被人骗光了钱,那个女工友也离他而去。

《氓》鉴赏作文

《氓》鉴赏作文

《氓》鉴赏作文说起这篇诗歌,那可真是让我感触颇深。

它就像是一幅生动的古代爱情画卷,把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女子,从最初的满心期待、满怀爱意,到最后的失望透顶、决绝离去,这整个过程,让人读来唏嘘不已。

让我先跟您聊聊诗中男女初遇时的情景。

那时候啊,男子看起来老实忠厚,“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他带着布来换丝,其实心思全在那女子身上呢。

女子呢,一开始还有些矜持,“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但心里呀,想必也是早就对这男子动了心。

瞧瞧这两人,多像我们身边那些刚刚陷入爱情的小年轻,满心满眼都是对方,藏都藏不住的欢喜。

再说说他们恋爱时的那些小细节。

女子送男子渡过淇水,一直到顿丘,那路程可不短啊!“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一路上,两人想必是有说有笑,分享着彼此的梦想和心事。

女子痴痴地等着男子来娶她,“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那望眼欲穿的模样,那因为见不到心上人而流泪,见到了又喜笑颜开的样子,像极了恋爱中的我们,心情完全被对方所左右。

然后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这时候麻烦就来了,女子没有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私自答应了男子的求婚。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她一心想着和男子在一起,甚至不惜违背当时的礼教。

这在现在看来,或许有些冲动,但也正是这份冲动,让我们看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勇敢。

可结婚之后呢,情况就变了。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子年轻漂亮的时候,男子对她还算不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子容颜渐老,男子的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他开始对女子不耐烦,甚至打骂她。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曾经的甜言蜜语都化作了恶言恶语和拳打脚踢,这得多让人心寒啊!女子在家操持家务,辛勤劳作,“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可换来的却是丈夫的背叛和嫌弃。

她回想过去,“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曾经年少时的欢乐时光仿佛还在眼前,可如今却物是人非。

《氓》诗之我见_怨妇

《氓》诗之我见_怨妇

《氓》诗之我见_怨妇论文导读::氓》是一首弃妇诗吗?。

反而是向刘兰芝那样主动向丈夫请求休掉自己的怨妇。

诗中三次写到淇水。

论文关键词:弃妇,怨妇,咥因,淇水《卫风·氓》这篇两千多年前的诗章时至今日读着,决不因时代的遥远、题材的习见而厌倦。

诵读之中,仿佛仍能听到女关键词句的理解,老师们在讲课评课中或有困惑,或依然沉浸在传统的理解标签之中。

一、《氓》是一首弃妇诗吗?孙绿怡先生在《〈氓〉浅析》中认为《氓》是《诗经》中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抒情长诗。

作品通过一位被损害、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夫妇间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事件。

诗中女主人公无可告示、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和决绝的心志,至今读来仍使我们深为感动。

马茂元、赵齐平两先生在《〈氓〉赏析》中说:“三、四两章起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个对比性的托兴。

为什么诗人这里不用其他景物(比如用‘桃之夭夭’),而偏举桑叶?我们以为桑树应当也是弃妇归途中所见的实物。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弃妇归返涉淇时所见到的河岸上桑树的实际形象。

”可见两先生也认定《氓》是一首弃妇诗。

以前的教参也明确主张《氓》中的主人公是被遗弃的妇女。

现在的教参解为“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婚恋悲剧”,“最后一章表明女子决绝的态度。

回想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复杂情绪一时都涌上心头,但她已经对‘氓’彻底失去了信心,只有干脆明了地说算了吧!这种处理方式表现出女子的清醒与坚强。

” 不仅不再明确说《氓》中的女主人公是被遗弃的妇女,而且字里行间可见女主人公并非是被“氓”抛弃的,但没明言。

我认为《氓》中的主人公不仅不是被遗弃的妇女,反而是向刘兰芝那样主动向丈夫请求休掉自己的怨妇。

从《氓》中的女主人公叙述自己热烈的恋爱怨妇,悲怆的婚变,分手的刚烈决绝的情节中可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房小栋
(旬邑中学,陕西旬邑711300)
摘要:《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是我国古代传统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在诗篇中,她的形象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人生境况的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形象特征。

本文就主要论述了她在恋爱、婚姻、弃妇这三个人生阶段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性格形象特征。

关键词:诗经·卫风·氓女主人公形象特征
《诗经·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极为出色的篇章之一。

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具有诗的特征。

而且犹如一篇小说一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生活情状。

更出色的是它塑造了一个形象丰满的不朽的艺术典型,为我国古代艺术形象的画廊里增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

同时,这个人物形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一种迥乎不同的思想性格,具有鲜明的阶段性。

大致来讲,是三个阶段,三种形象。

一、恋爱中的单纯痴情
也许没有经过社会风浪的淘洗,也许没有见过尔虞我诈的明争暗斗,也许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氓》中的女主人公在恋爱时期犹如大多数少女一般,显得单纯而痴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那个男子一开始便表现的极为虚伪做作。

他装着笑脸,以交易为借口,别有用心地骗取了女子纯真的爱情。

可惜,这个温婉美丽的少女太过单纯,看不透他的本质。

男子软硬兼施,偶尔也发发脾气,轻而易举地使女子很快便允诺了他的求婚。

很快,这位女主人公便陷入了爱情的泥淖不能自拔。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的他们也像世间绝大多数痴情男女一样玩耍说笑、海誓山盟,品尝尽恋爱的甜蜜与浪漫。

他们偶尔也有小小的分别,这时女主人公就坐卧不宁、如痴如狂。

她“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强烈表现出对恋人的“不见则忧,既见则喜”的痴情。

连她自己在后来的回忆中,也认为自己曾经太过痴情,她说:“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她总结了恋爱时期自己乃至绝大多数女子的沉迷与痴情。

总之,恋爱中的女主人公还是单纯的、痴情的、浪漫的、理想的。

她没有对男子做进一步的了解与考察,亦没有对生活做长远的规划与打算,她毫无心机,毫无思量,只是沉溺于当前的甜蜜与温柔之中,追求着自己理想的爱情与婚姻,结果埋下了必然使人悲痛伤心的种子。

二、婚后的勤苦忠贞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在经过一番甜蜜的浪漫与彻骨的思念之后,他们终于品尝了婚姻的圣果。

作为一个传统的普通下层劳动妇女,《氓》中的女主人公勤劳刻苦、忠于婚姻。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多年来她起早贪黑,日日为家务而辛苦劳作,而且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的贫穷困苦的生活之中,她仍然恪守妇道,忠于丈夫。

但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丈夫竟然是在妻子没有任何差错的情况下,最先背弃妻子,背弃婚姻。

这个无耻的男子行为卑鄙、前后毫不一致,爱情又没有定准,总是三心二意。

而且“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当心愿满足后,便开始以暴力虐待妻子了。

“痴心女子负心汉”,我们可以想到这位勤苦忠贞的女子在当时所受的精神与身体的折磨与伤痛了。

命运之苦,竟然连她的兄弟们也不了解,反而都讥笑她,真是雪上加霜啊!
《氓》中女主人公的这种勤苦忠贞的品性正是我国古代广大普通劳动妇女们的共同品质,并成为一种宝贵的文化传统、道德标准、人格操守代代相传。

这位女主人公也正是广大妇女们的缩影,是她们的典型代表,具有极强的普遍性与典型性。

同时,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们不幸而艰辛的生活状况与卑下的社会地位,读来令人顿生怜悯同情之心、凄惨悲凉之意。

三、弃妇的怨恨清醒
然而,这样一个勤苦重情、忠贞不二的美丽的劳动妇女却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情况下被无情寡义的丈夫所遗弃。

华落色衰,色衰爱弛。

这表现出作为旧社会劳动妇女命运的悲惨与不幸。

那么,一个旧社会的被遗弃的劳动妇女对于这一切又能如何呢?对于大多数弃妇而言,亦只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去在痛苦不幸之中独自伤悲。

《氓》中的女主人公也不能例外。

但难能可贵的是,她除此而外,更多更充分地表现出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怨恨伤痛之气与清醒决绝的态度。

她开始追悔自陷情网:“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里,女子并不自私,在这令她十分伤痛的时刻,她不仅仅是悔恨自己当初坠入情网,不是只为自己的个人恩怨而发牢骚,而是在向广大妇女同胞们发出呐喊,来告诫她们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要她们正确对待和处理男女感情。

此时,《氓》中的女主人公是伟大的,是清醒的,是极富理性的。

她可能是要让天下的妇女们来进一步认清那些薄情郎、负心汉的真面目,于是又带着十分强烈的怨恨与伤痛之情控诉男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这位卑鄙的男子开始只是垂涎于女子的美貌,并表里不一、居心叵测地骗取了女子的身心,然后就三心二意、负情背德。

这样一个丑陋的面孔,真真枉使女主人公曾经的热恋苦思,亦枉使女主人公的勤苦持家。

这首诗歌就是一位弃妇在自诉婚姻悲剧,所以从头至尾不论是在回忆什么,却都始终充盈着弃妇的所有伤痛与悔恨。

一个本来对生活充满无限期盼、对未来充满无限渴望、对丈夫充满无限爱恋的女人,在她的一切遭到毁灭之后,她又该如何呢?《氓》中的女主人公头脑清醒、处事果断决绝。

她在回忆了过去的种种不幸遭遇之后,在对天下女同胞们提出了一番忠诚的劝诫之后,她毅然决然地与那个薄情寡义的负心汉决绝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样,一个敢于对旧社会做反抗、做斗争,敢于对自己遭遇鸣不平的怨恨伤痛而又刚毅坚强、清醒理智的妇女形象便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总之,《氓》中的女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统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之一,是我国古代文学塑造的极为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

随着生活境况的不同,她的形象也表现出了与之相应的不同特点。

带有极为强烈的阶段性、复杂性与发展变化性。

但这一切又都集中统一而又顺畅连贯地展现在这位女主人公身上,成为我国古代广大普通劳动妇女的悲剧缩影,成为当时妇女命运的真实写照,具有极强的典型意义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
2、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
3、江阴香.诗经译注.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